‘壹’ 一群孩子挖池塘养鱼的外国电影,好像是印度或者伊朗的,像《小鞋子》那样的感觉,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电影的名字叫(麻雀之歌)跟小鞋子是同一个导演。印度电影。
‘贰’ 阑尾cp和布谷cp是什么意思
阑尾CP指的是郑恺和陈赫。布谷CP指的是杨颖和郑恺。
郑恺(Ryan),1986年4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奔跑吧有情人》,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8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都市六人行》。2009年,主演家庭科幻喜剧《家有外星人》。2010年,在都市励志情感剧《杜拉拉升职记》中饰演周亮。2011年,获得第6届风尚中国榜年度风尚影视新人奖。
2017年,获得时尚先生年度盛典年度实力偶像奖;同年,参加浙江卫视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10月9日,其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国民大生活》首播;12月8日,获得商业星力量巅峰人物年度盛典年度吸引力明星奖。
‘叁’ 余华的《阑尾》有什么寓意
《阑尾》用一个小女孩穿针引线,把一个医学院的老教授和一个修自行车的老师傅搅在一起,围绕在他们身旁的迂腐文人、浅薄政客、投机商人、庸俗市侩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悉数登场,争相上演了一出出人间喜剧乃至闹剧。
《阑尾》向读者展示的,是优雅纯正的幽默,和机智犀利的调侃。准确与形象,速度与韵律,场景的逼真再现与诗意的恣意挥发,这些早被现今各类花哨的写作者们淡忘的语言品质,在小说中重新焕发出魅力。
(3)伊朗电影阑尾到底讲了什么扩展阅读:
《阑尾》以孩子和老人为主角,构筑了一个没有成年人的隐喻世界,透过人的最初和最终形态,小说微缩了世俗人生的冗长历程,探究了人的现实境遇和最终归宿,为读者描绘出一卷芸芸众生的生动漫画,一部世俗世界的诙谐寓言。
《阑尾》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核心事件有两个,一是有个英国外科医生救了自己一命,二是孩子们想让父亲为他自己切除发了炎的阑尾,结果害得父亲差点儿送了命。
‘肆’ 《阑尾》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阑尾》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Z41oQn8XFs7rATIbQqGCBQ
‘伍’ 伊朗的电影大多都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有哪些电影看完值得我们深思
1,《筹款风波》
《筹款风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执导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萨蕾·巴亚特主演,于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2017年6月,该片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德黑兰:爱之城》
《德黑兰:爱之城》是阿里·贾比尔安萨里执导的剧情电影,弗鲁格·凯哲贝格里、贝纳兹·贾法里等参演,于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三个人近中年、对生活感到幻灭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着能在这个从未真正接纳自己的城市中寻找到爱情的故事。
3,《出租车》
《出租车》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于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纪录片。由贾法·帕纳西执导并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辆黄色出租车行驶在德黑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乘客坐上车,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机的各种问题。
4,《推销员》
《推销员》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沙哈布·侯赛尼、塔兰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电影,于2016年5月21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该片讲述一对年轻夫妇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场与前房客有关的事故却将他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马鞍的男孩》
《背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剧情类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花钱雇佣另一个穷男孩为他到处驼东西的故事。
‘陆’ 请推荐几部优秀的伊朗电影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故事梗概:
小阿里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兄妹俩商量好轮换着穿阿里的球鞋上学。每天妹妹放学后,都要飞快地跑回来,将鞋子换给阿里,为此阿里经常迟到并受到惩罚。为给妹妹买双新鞋,阿里想尽了办法,在和爸爸去做园丁赚了钱后,他首先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新鞋子。不料自行车刹车失灵,父子俩狼狈回家,帮妹妹买鞋的事也泡汤了。
最后,小阿里决定参加一个长跑比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却拿了冠军,给妹妹挣一双鞋的梦想再次破灭了。失望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受伤的脚游着……
本片获得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延续了伊朗电影独特的简朴风格。影片与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
《巴伦》
故事梗概:
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后,140多万阿富汗难民涌入伊朗。年轻一代的阿富汗难民出生在伊朗,他们在贫穷中挣扎,大多数只能为了低廉的工资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如建筑业。
一个名叫巴伦的女孩,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女扮男装到建筑工地干活。工头梅马让这个瘦弱的“男孩”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负责工队的膳食。恼火的拉提夫不断阻挠巴伦的 工作。可是,当他发现巴伦的真实性别后,不仅喜欢上了她,还倾尽全力帮助她及她的一家。
本片由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马基-麦吉迪执导,他因成功执导影片《天堂的孩子》(《小鞋子》)《天堂的颜色》等影片而成名于国际影坛。与《天堂的颜色》的过度煽情所不同,《巴伦》是麦吉迪最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作品。他通过一系列简单普通的事件迸发出力量,以让感情一点点积蓄下来的方式打动观众。这仍是一部忧伤而感人的影片,但麦吉迪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融入了幽默感和温情。
推荐马基德·麦基迪 导演的其他作品:《黑板》《天堂的颜色》《战胜魔鬼》《两眼双盲》《抵制》
《樱桃的滋味》
又名: 樱桃的滋味 / 樱桃之味
导演: 阿巴斯 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中年男人,想自杀,(为什么?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开着一辆吉普车到处寻找一个可以掩埋他尸体的人,他找啊找,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士兵、拾荒者、神学院的学生等等,可是没有人愿意为了钱去做这种事。他四处碰壁,终于,有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老人,为了替孙子看病,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又给他讲了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原来,这老人,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他找了一棵樱桃树上吊,不想那树枝不结实,绳子断了,于是他就坐在树下吃樱桃,吃了一颗又一颗,吃饱了,他决定继续活下去。
我们一直不知道这个主人公到底死没死,影片没告诉我们这个,这是个悬念,结尾是开放式的,还带点解构的感觉,不过没关系,他死没死都不再重要,阿巴斯要表达的,已经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表达尽了。
《黑板》
萨米拉·马克马巴夫(一个年轻的女导演)
故事梗概:两个颠沛流离的流浪教师,背着一块大黑板去寻觅愿意付学费的小学生。路上,他们分别遇上了一群偷运禁品的孩子和一群逃离伊朗的老人,黑板既是他们执着地向穷苦的人们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向心爱的女人传达爱意的信笺,更是帮失足受伤的孩子包扎的夹板……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煽情的对白,但摇晃不安的镜头,极写实的手法,却能让你不知不觉地感动。
《女人花》
导演戴瑞什·麦赫瑞
故事梗概:蕾拉和雷让是一对幸福的新婚夫妇,但蕾拉却被检验出没有生育能力,尽管深爱着她的丈夫对此一再表示不介怀,但是丈夫的母亲却一直逼儿子重新娶妻生子。在丈夫和婆家的双重压力之下,善良而聪慧的蕾拉作出了一次改变她以后生活的决定……
《白气球》
导演贾法·潘纳西
电影的开头颇似另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伊斯兰教新年来历之际,穿着小红裙子的可爱小女孩缠着妈妈想要买一条“胖胖的会跳舞的象新娘一样的”金鱼,在哥哥帮助之下终于拿到了钱,可是在路上却把钱给丢了。看到这里的时候,心想不会又是一部《小鞋子》吧。但是故事接着发展下去,却是围绕着兄妹俩想方设法去取那一张掉进水渠里的钞票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同样事关穷人家孩子和他们的期盼,但是相比较《小鞋子》,却少了一份忧伤,多了一份轻松幽默,平淡如水般流淌的叙述正是生活的节奏吧,虽然缺乏一般故事片的曲折情节,也刻意回避了许多似乎正要展开的矛盾冲突,但在说与不说之间,却是韵味无穷。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导演 阿巴斯
故事梗概:8岁的小主人公阿默错拿了同桌同学的作业本,如果同桌因此而交不出作业,他会被老师责骂,于是阿默毅然拿起错换的作业本跑去很远的地方找他朋友还给他。阿默几经艰辛都找不到他朋友的家,夜幕降临了,最后的希望也泯灭了,回到家的时候夜已深了,他决定做一回枪手帮他朋友做作业……
《生活在继续》
1991年,阿巴斯拍摄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面那条小村庄发生了地震,阿巴斯惦挂着电影里面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安危,带着儿子驱车重访旧地寻找那个小男孩的下落,并据此拍摄成电影《生活在继续》。在这部散文笔触一般细腻轻灵的影片里面,阿巴斯用类似公路片的手法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一片颓垣败瓦的废墟之中,既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歌颂了在破碎家园上坚毅不屈的人们,“死者已矣,但生者还需要活下去”。影片同时也试图对灾难和生命反思,甚至念及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带给人们什么最直接的好处而进行一番自嘲。
《橄榄树下的情人》
阿巴斯的影片风格都非常统一,他喜欢将纪录片融合到情节片之中,使人分不出何处是现实哪里是戏。他还喜欢在影片中利用某一“契机”的发生来表现各色人等的性格,如《樱桃的滋味》中的“自杀”,《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的“还作业本”,等等。这不但体现在他每一部影片之中,大而化之,他可以用几部影片去表现某个事件某个地点,比如“村庄三部曲”(又称“伊朗人三部曲”)他就用了前后相继的三部电影去表现同一个地方的人,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就是《橄榄树下的情人》。
正如影片里面那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橄榄树林和不时跳动入镜头的小花一样,这个废墟上的爱情故事也是充满了绿意和希望,最后的镜头里虽然没有仔细交代故事的结果,但是意味深长,作为“村庄三部曲”最后一部,它体现出了伊朗人面对灾难却百折不回的韧性以及重建家园的信心,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遥相呼应,正是最好的点睛之笔。
该片与之前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活在继续》组成“村庄三部曲”。
… …
介绍的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希望你也喜欢呵`
下面这个网站是国内最大的伊朗电影网站~~~
‘柒’ 余华的《阑尾》有什么寓意
所谓寓意,我看的时候也没怎么去考虑,就是觉得这小说有趣得要死。这大概正是小说最珍贵的东西吧。如果非要找出个中寓意,我觉得它说的是一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嬗变。
父亲由一个在孩子小时候那么高大的形象逐渐孱弱下去,这个世界一点点地向孩子吐露出了残酷的实话。父权的衰弱,带来了孩子自身的强壮。
另外,我觉得这篇小说还体现了余华(最起码是早期)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那就是暴力的无处不在。暴力更多时候并不是有意的恶,而是一种受形势与环境推动的、带有极大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就像是这篇小说中孩子让父亲自己动手给自己做手术的情节一样。
抛却整体叙述背景,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很残忍?然而余华用一种近乎反讽的叙述逻辑将这个事件的残忍淡化了,可以说,余华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暴力,同时也就解构了暴力。
‘捌’ 你觉得最好的伊朗电影是哪一部
是伊朗的那部《小鞋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为自己没有鞋子而烦恼过呢?相信大家应该都没有吧,但是有些贫穷的地方,一双鞋子也很重要。今天小给大家来介绍一个关于双鞋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黑。小黑是一名懂事的小男孩,因为家境贫寒,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人做能及的事情,这天,小黑从鞋匠那里拿回了满是补丁的鞋子,这是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子,小黑小心的将鞋子包好,然后又去了便利店,还要买些薯仔,当作一家人的饭菜。
就在小黑买菜的时候,妹妹的鞋子却被别人拿走了,小黑并不知道,拿走鞋子的是那个捡破烂的老头,原来老头把他妹妹的鞋子当做破烂收走了,小黑却以为在杂物箱底下,于是使劲往下摸,却不小心弄坏了店家的蔬菜,遭到店家呵斥。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父亲刚为他们买了两双新鞋子,也许这就是平凡日子中的惊喜与幸福吧。
到这里,整部电影就结束了,这部电影反映了贫苦人们的小幸福,平凡而又感人,值得一看。
‘玖’ 80年代一部讽刺官僚主义的电影,有知道的吗
是下面这部电影了。
片名:荒唐事件
导演:李新
主演:赵有亮 张天喜
片长:90分钟
颜色:彩色
对白:普通话
类型:喜剧
产地:中国
剧情介绍:
身居要职的某市长赵有亮手握大权。但他的行动却受到秘书和妻子的严密监护。为贯彻清正廉洁的指使,他决定自由行动。赵市长躲开秘书和妻子的“关心”,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由于吃了不卫生的食物,腹痛难忍,被送进医院。经诊断为阑尾炎。谁料赵市长住院,却为那些搞不正之风的人带来良机。首先,医院上下,紧锣密鼓,人人各怀私心,开始了激烈斗争。而每天前来探望的人竟排起了长队。面对这种关系网,赵市长进行了机智的抵抗与斗争。
‘拾’ 求一部电影名
看看是不是这部影片。
《尘世之间》
导演:迈克尔·温特波顿Michael Winterbottom
编剧:托尼·格里森尼Tony Grisoni
主演:贾马·尤丁·塔拉比Jamal Udin Torabi
恩雅图拉Enayatullah
片长:88分钟
类型:剧情/纪录片
发行:BBC公司(英国)
上映日期:2002年11月17日(伦敦电影节首映)
获奖:2003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剧情简介]
2002年2月,巴基斯坦北部城市白沙瓦,53000多名阿富汗难民挤在这里的难民营,自911事件后美国猛轰他们的国家,难民数量迅速膨胀起来。
16岁的贾马出生于难民营,他在一家砖厂工作,表兄恩雅塔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到伦敦才能过上好日子,他决定把儿子送到那个理想中的幸福之地去。贾马介绍了一位偷运客,恩雅塔的父亲花了20000美金请他将孩子带到伦敦,而贾马凭借自己会几句英语成了恩雅塔的同伴。
于是两人带着梦想上路了。从巴基斯坦进入伊朗,一路上偷偷摸摸地躲在各种汽车里,时时刻刻担心被发现遣送回国;他们历尽艰辛翻越高山来到土耳其,在条件恶劣的工厂里打工,最后和许多难民一道躲进集装箱偷渡往意大利。然而密不透风的集装箱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旅程结束时,只有贾马和一个哭泣的婴儿活了下来。
贾马逃出来后,在意大利靠向游客兜售小饰品为生,他好不容易偷了点钱,辗转到达了法国的难民营。最后终于藏在卡车里渡过了英吉利海峡,站在了“天堂”的土地上。在伦敦,他给恩雅塔的父亲打去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