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波斯文化怎么写

伊朗波斯文化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2-24 05:10:19

⑴ 什么叫阿拉伯文化什么又是波斯文化两者有何异同

阿拉伯文化的创始人是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他们占领了中东地区、埃及和波斯,并且还开启了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阿拉伯人并没有在艺术、建筑术、哲学、医学、科学等方面有所成就,更多的只是学习与模仿。“阿拉伯人胜过外族人的只有虔诚的信仰。”

阿拉伯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区别,一是时间,阿拉伯文化的兴起比波斯文化早;二是阿拉伯文化的体现方式是伊斯兰文明,而波斯文化却没有;三是阿拉伯的商贸业发达,所以阿拉伯在经济交流的途中还传播了多国家的文明,阿拉伯还吸收了波斯的文化,像是波斯的行政体制与医学建筑。

⑵ 什么是阿拉伯文化什么是波斯文化呢

阿拉伯文化主要体现了一种伊斯兰文明,阿拉伯文化中宗教的因素很浓厚,但对待学术也很积极,西班牙的科尔多瓦,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格达都是很繁荣的文化中心。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阿黑门尼德氏的居鲁士统一了伊朗高原,创建了伟大的波斯文明,在冈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的统治下,波斯文明盛极一时,前500年征服小亚的希腊城邦,前492年,前490年,前480年三次入侵希腊,最后被希腊打败,波斯文明就主要表现了东方文明形式.

⑶ 波斯人主要信奉什么宗教

波斯文化孕育出三种主要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玛兹达教教。
现阶段,信奉十二伊玛目派的波斯什叶派穆斯林被逊尼派的哈乃斐派取代。在伊朗南部及库尔德人当中则有数量可观的沙斐仪派逊尼派穆斯林,占少数的伊斯玛仪派穆斯林则散落在各地。一些社区则信奉什叶派的苏菲主义。祆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及巴哈伊信仰的教徒都各自形成了一些较小的社群,巴哈伊信仰在伊朗是这些少数宗教里最大的宗教。一些波斯人是无神论者及不可知论者。

⑷ 什么是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说的又是什么文化

阿拉伯文化是随着伊斯兰教的圣战胜利而兴起对的一种古文明文化,它的特点在于对多民族、多种族文化的吸收。波斯文化并不像阿拉伯文明那般显着,它是公元六世纪前兴起于伊朗高原的一种文明,它相较于阿拉伯文化更具有时代融合的特点。

后来的波斯文明不断被阿拉伯人同化,尤其在阿拉伯对波斯的战争之后,阿拉伯人统治波斯地区不断将自己的文化输出,然而其本身的政治制度尚未可以独立统治一个国家,因此不得不借鉴波斯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由此可见,文化的融合是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形成的。

⑸ 伊朗/波斯文化 传播问题

编辑本段波斯的历史
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最早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亚述国灭亡以后)生活在现在伊朗南部设拉子市以南的地区(当年波斯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就在这里)。在帝国时代2所跨越的年代中,波斯文明只是到了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兴盛起来的,这并非是ES曲解了波斯的历史,事实上帝国时代中的波斯还包括了波斯帝国(公元三世纪开始)的前身。
从三世纪开始,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直至公元十七世纪。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恢复了属于本民族的自由与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然而接连不断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为了夺取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与强大的罗马帝国交战了数年。直到公元364年,罗马人才和波斯人签订了一份和平条约。
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将他们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争中。他们的新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拜占庭王朝(Byzantine )。波斯人开始从拜占庭的边境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波斯人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终于在公元619年来临了。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地区和高加索山脉。公元626年,波斯人在对拜占庭首都的围攻战中,以惨败而告终。拜占庭人趁机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开始入侵波斯帝国的领土。多年来的无休争战,事实上已经为这两个原本实力强大的文明敲响了丧钟。公元628年,在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之际,统治者们终于同意签订了迟来以久的和平条约。在这之后,被战争极大削弱的波斯帝国被来自东方的穆斯林军团攻占了。
公元651年,穆斯林势力在短短十年内征服了波斯帝国并完全占有了波斯帝国的领土。这个新的伊斯兰王国被称作-伊朗(Iran)。然而这一片热土仿佛永远无法实现和平,在此后的数百年中,不断有新的侵略者出现。首先是塞尔柱人(Seljuks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征服了伊朗全境。接踵而来的,是恐怖的蒙古(Mongol)军团,再后来则是土库曼人(Turkomans )。
新的曙光直到公元16世纪才出现。与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样,伊朗人最终收复了自己的领土。
古波斯文明已失落了两千余年,古波斯的楔形文字也早已成了一种“死文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是相当陌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透过几千年的迷雾来看待它呢?
在波斯高原西部、伊朗与伊拉克边界旁的伊朗境内,有一座名叫克尔曼沙的商业城市,城东2~3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贝希斯敦的小乡村。两千多年来,它默默地远离城市的喧嚣,忘记了过去,也被人们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然而时至今日,“贝希斯敦”这个名字不仅走出了克尔曼沙这座城市,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这应该归功于它附近的一处悬崖,因为上面有一种让人找回失落文明的古文字;这也同样应该归功于一位名叫罗林森的英国人。
1835年,英军少校罗林森奉命前往伊朗,出任库尔迪斯坦省总督的军事顾问。这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到任不久,就风闻附近有石刻。他当然不会置若罔闻,跑去一看,果然在贝希斯敦村附近发现了一尊大型摩崖石刻。只见该峭壁铭刻离地面约有100公尺,石刻本身高约8公尺,宽约5公尺。上半部是一个浮雕,下半部是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字写成的铭文。楔形文字是西亚的古老文字,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字是用木棒或者芦苇当作笔,在粘土制作的泥板上书写而成的。书写了文字的泥板被置于太阳底下晒干或者用火烘干,当作“书”一样保存起来。如果是信件,则在泥板文书外涂上一层粉,再装进也是用泥制成的“信封”内传送。由于这种文字笔画呈楔形,考古学家称其为“楔形文字”。
为什么要用三种文字书写呢?因为古波斯楔形文字并非历史形成的文字,而纯粹是人造文字,而且使用范围有限,认识者极少。因此在用它发布诏令时,有必要以当时通用的埃兰文和阿拉美亚文译出。铭刻用三种楔形文字书写的缘由正在于此。
然而,古波斯的楔形文字随着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的灭亡逐渐变成了一种无人通晓的死文字,而另两种楔形文字也早已失传。因此,人们并不知道这些文字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罗林森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峭壁,小心异常地拓下一片片铭文,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释译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踏着前人的脚步,经过12年的钻研,罗林森终于在1845年成功地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而剩余两种文字所述内容估计与波斯文是一致的。从此,悬崖上的这种让人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再是一个谜,人们了解到它的背后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公元前522年3月,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名叫高墨达的僧侣乘机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迪亚,在波斯各地和米底发动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高墨达便以巴尔迪亚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但他从不召见大臣,每天深居简出。这可不像一个皇帝的所为,大臣们疑窦重重,一时之间,流言四起。有人传说这个巴尔迪亚其实是拜火教僧侣高墨达,但苦于拿不出确凿证据。后来,冈比西斯过去的一位王妃发现新皇帝没有耳朵,并将这事告诉了父亲欧塔涅斯,欧塔涅斯马上断定新皇帝不是巴尔迪亚,而是僧侣高墨达。因为在居鲁士当皇帝时,这个高墨达由于过失被居鲁士下令割去了双耳。欧塔涅斯马上把真情告诉了另外的6名波斯贵族,其中包括后来的皇帝大流士一世。他们决定发动一次政变,杀死高墨达,夺回政权。他们成功了,但是围绕着谁最有资格当皇帝,争执不休。一时间,波斯贵族群龙无首。稍后,欧塔涅斯退出,但剩下的6人仍互不相让。最后他们商定,第二天早晨6人乘马在郊外集合,谁的坐骑首先嘶叫由谁当皇帝。大流士让他的马夫使了一个计策,使他的马先叫了起来,当上了皇帝。大流士不愧为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利用“叛军”之间缺乏联系的缺陷,各个击破,历时一年最终平定了叛乱。
贝希斯敦的摩崖石刻,记载的正是大流士的丰功伟绩,其中充满了溢美之辞。铭文用的是第一人称,其中写道:“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叙斯塔斯帕之子,阿尔沙马之孙,阿黑门尼德……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 原来,江山稳固之后,大流士自感功成名就,于公元前520年9月踌躇满志地巡行各地。在巡行到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伊朗哈马丹)附近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的心情无比豪迈,回想这些年来的坎坎坷坷,感慨万千,于是命人在村旁的悬崖峭壁上刻下自己的丰功伟绩,尤其是镇压叛军的经过,以扬名后世。
石刻浮雕上的主角自然是洋洋自得的大流士。只见他倚弓而立,身罩披肩,气势轩昂,圆睁双眼,目视前方。左脚踏着倒在地上的降王高墨达,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的光明与幸福之神阿胡拉•马兹达。背后是两名身背箭袋,手握长矛的贵族。8名降将被绳索绑缚着脖颈,俯伏在大流士的脚下。这些叛乱首领被雕刻得很矮小,与高大伟岸的大流士形成鲜明对比。
贝希斯敦摩崖石刻铭文(即楔形文字)的破译,也为人们打开了尘封的古波斯帝国的记忆,逐渐给世人展现出一幅清晰壮观的历史画面。
波斯帝国的开创者是居鲁士。公元前550年,居鲁士消灭米底王国,建立阿黑门尼德王朝,定都苏撒,是为波斯帝国之发端。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作战时兵败身亡,其子冈比西斯继位。公元前522年,大流士继承王位,号称大流士一世。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贝希斯敦铭文中关于伪巴尔迪亚(即高墨达)的记载,完全是精心编造的谎言,目的是为大流士一世弑君篡位辩护。历史的真相是: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力图加强王权,引起了贵族们的嫉恨,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一场阴谋政变中,冈比西斯二世身亡。其弟巴尔迪亚夺取王位,继承先兄未竟之业,继续走上加强王权之路,但结局同样悲惨。以大流士一世为首的阴谋集团终于发动政变,弑君篡位。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趋向辉煌。一方面,它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及尼罗河第一瀑布。另一方面,则厉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当上皇帝后,大流士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他不仅自称众王之王,宣扬君权神授,还追求形式上的威仪。上朝时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皇冠,身穿绛红色的长袍,腰系金丝腰带,手握黄金“权杖”,端坐在金阶之上。身后则站立着大群高擎羽扇和大伞的随从和侍卫。大臣要跪在地上朝见,为了避免大臣的呼吸亵渎皇帝,在皇帝和大臣之间还要用帷幕隔开。为了保卫身家性命,他建立了一支1.2万人的卫队,人称“不死队”,因为他们的人数永远不变,随时有预备队补缺。为了防止出现叛乱,他把全国分成许多军区,军区长官只对他一人负责,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行政上以波斯贵族取代当地贵族担任行省总督,实行军政分治,直属国王。他还下令修筑了一条全长两千多公里的驿道,称为“皇道”。沿途设有100多个驿站,驿站的信差用接力的方法运送物资,十分快捷。据说大流士此举是为了及时把爱吃的爱琴海产的鲜鱼送到王宫,由此希腊人羡慕地说:“波斯王住在巴比伦,爱琴海鲜鱼进宫廷。”大流士还下令挖了一条由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这条运河就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驿道、运河虽为军事目的而建且不止一条,但促进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流士还从法律上稳固自己的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以适应帝国统治。他即位后就将各行省的贡赋固定下来,并统一了度量衡。他下令铸造和使用金币“大流克”,正面是他本人的头像,反面是一个弓箭手。现在,这种钱币成为古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在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文字互异问题上,他没有实行“民族沙文主义”,而是把当时西亚流行的阿拉美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用以发布诏令、公文,允许各地继续使用本地语言处理本地事务。 在文学艺术上,帝国也成就斐然。如《贝希斯敦铭文》和《纳克希•鲁斯坦铭文》(N)等,都是用具有节奏性的诗歌语言写成的文书,结构严谨,风格典雅,为古波斯文学和后世文学树立了典范。
然而,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内部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冲突、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频繁,帝国的统治危机迭现。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使波斯帝国遭受重创,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内外交困加剧了帝国的危机。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
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没有因此而彻底湮灭。因为无数的“贝希斯敦铭文”以及其他书写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留传下来了,因为人类存在着智慧
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
编辑本段波斯文明
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帝国时代所跨越的年代中,波斯文明只是到了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兴盛起来的,这并非是ES曲解了波斯的历史,事实上帝国时代中的波斯还包括了波斯帝国(公元三世纪开始)的前身。
从三世纪开始,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直至公元十七世纪。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恢复了属于本民族的自由与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然而接连不断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为了夺取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与强大的罗马帝国交战了数年。直到公元364年,罗马人才和波斯人签订了一份和平条约。
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将他们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争中。他们的新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拜占庭王朝(Byzantine )。波斯人开始从拜占庭的边境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波斯人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终于在公元619年来临了。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地区和高加索山脉。公元626年,波斯人在对拜占庭首都的围攻战中,以惨败而告终。拜占庭人趁机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开始入侵波斯帝国的领土。多年来的无休争战,事实上已经为这两个原本实力强大的文明敲响了丧钟。公元628年,在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之际,统治者们终于同意签订了迟来以久的和平条约。在这之后,被战争极大削弱的波斯帝国被来自东方的穆斯林军团攻占了。
公元651年,穆斯林势力在短短十年内征服了波斯帝国并完全占有了波斯帝国的领土。这个新的伊斯兰王国被称作-伊朗(Iran)。然而这一片热土仿佛永远无法实现和平,在此后的数百年中,不断有新的侵略者出现。首先是塞尔柱人(Seljuks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征服了伊朗全境。接踵而来的,是恐怖的蒙古(Mongol)军团,再后来则是土库曼人(Turkomans )。
新的曙光直到公元16世纪才出现。与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样,伊朗人最终收复了自己的领土。
赛勒斯二世(公元前559-529),美索不达米亚一系列统治者的后裔,是个宽大和被崇敬的君主,并且被古波斯人称为他们的父亲(后来的亲子关系测试表明他是他们“所有”人的副请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元前550年一次成功的反抗阿卡米力斯领主的斗争和继承了米堤亚王国后,赛勒斯巩固了他在伊朗高地的统治并向西延伸到了小亚细亚。在公元前539年10月,巴比伦,古时代伟大的城市,被他的波斯军队攻下。
在赛勒斯的继承人死后,一个将军,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同时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镇压了很多次反叛和其他挑战者后登上了王座。大流士模仿赛勒斯成为一个很有个性和充满活力的统治者,并且他拥有一个让人很容易记住的名字。为了巩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腊人称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并且扩充了他的私人卫队的级别----万人近卫军。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抛开不谈,他对波斯所做的贡献是最伟大的地方。在他统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这地区获得新生,并且很多出色的计划被实行以促进贸易和商业的发展。货币铸造、重量和量度被标准化并且建立了新的陆地和海上路线。大流士也继续扩展这个帝国,东部的战役巩固了由赛勒斯获得的利益并将广大的印度次大陆北部变为了波斯控制的省份之一。向西的扩展从大约公元前516年开始,大流士开始在小亚细亚沿海岸攻打希腊的殖民地。
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儿子和继承人,决定继续波斯在西面的征服,并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腊征服之旅”而闻名,那是一场以发生在塞莫皮莱、萨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战斗而出名的战役。虽然成功的与埃及讲和并镇压了巴比伦的起义,希腊的城邦却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动并击败了薛西斯,标志者波斯帝国衰落的开始。由于他的自尊在失败后刺激了他,薛西斯决定引退。在他最后的几年里,他把从贸易和税收里获得的庞大财产全部花费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上,但大多数都未能完成。薛西斯的死是波斯影响力的最终转折点,他的一些继承者偶然才显现的活力和能力实在太罕见,无力阻止最终的崩溃,波斯波利斯最后在公元前330年四月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在亚历山大死后的权利争斗中,色流斯一世成功的夺到了亚历山大帝国下的波斯领土。但是统一很短暂,印度地区爆发起义并且色流斯的王国分裂成为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两个敌对国家。在伊斯兰教的出现和6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后波斯文明的最后遗迹消失了。
编辑本段波斯帝国的兴衰
前9世纪
波斯人是印欧语族的一支,源于高加索以北的山区
前7世纪后
定居波斯高原南部,曾被高原主人米提人(Media)统治
前550年
居鲁士(Cyrus)攻灭米提人,建“阿基曼尼斯王朝”,在米提帝国的基础上进行扩张,依靠外交手段,军事力量逐步建立帝国
前539年
居鲁士攻灭迦尔底亚帝国,释放“巴比伦之囚”,占领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实施开明统治
前529年
居鲁士在征战中受重伤去世,子甘比西士(Cambyses)继位
前525年
甘比西士征服埃及,建立横跨亚,非的帝国
前512年
大流士(Darius)率军经小亚细亚渡海入侵欧洲,成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领土包括今伊朗,两河流域,小亚细亚,东南欧一隅,埃及,巴勒斯坦)
前499年
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统治的暴动
前494年
大流士平定希腊城邦乱事,随后决定出兵攻打雅典
前476年
波希战争结束,希腊虽获胜,但两败俱伤
前330年
波斯亡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波希战争
背景:大流士(Darius)向欧洲扩展,压迫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双方爆发三次战争
结果:波斯惨败,元气大伤,此后帝国陷入内争与外患,终为马其顿人征服
意义:希腊人的胜利与波斯人的失败,象征近东文明的没落与地中海文明的代兴

⑹ 什么是阿拉伯文化什么是波斯文化

一提到阿拉伯文化,几乎都是跟伊斯兰相关,宗教信仰颜色特别浓厚。比较之下,波斯文明行为和波斯文化艺术显而易见更悠久,更平民化,也具有多样化。在古波斯帝国的遗迹上,巴列维斥巨资打造出了古波斯王国创建2500周年的庆典仪式,阔绰的用真金白银全过程还原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隆重国庆阅兵庆典活动情景,在其中还穿插着一比一复原的拜火教祭祀活动。观礼台上,西方国家各国政要国家元首都盛放来捧场祝贺。

因此,不同类型的中华民族,当然问世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比如波斯最开始信仰是指拜火教,也就是我们看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剑三明教由来那一派;而比利时人一开始就是信仰伊斯兰的,但后来比利时人王国征服了波斯后,在阿拉伯世界的强大知名度下,原波斯地域的人也慢慢改信伊斯兰。从文化的历史渊源看,波斯文化艺术会比阿拉伯文化要久远。如果对古希腊文化有了解得话,波斯文化艺术其实和古希腊文化处在一个辉煌的时期,并且互相都是有深远的影响,像进一步了解的话也可以看一下类似《斯巴达》这种影片,那个时候的波斯文化艺术一点都不比古希腊文化差。

⑺ 波斯帝国的文化

将迦南人使用的22个符号,转变成便利书写学习的表音字母,西传后成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欧洲各国字母的共同基础,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贡献。
早在公元前6世纪,伊朗法尔斯地区的波斯人部族酋长居鲁士就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大帝国阿契美尼德国家。公元3世纪以前,在伊朗西南部通用的是古波斯语(楔形文字),在伊朗西部克尔曼沙阿附近山上雕刻的关于国王大流士(公元前521~公元前485在位)业绩的文字就是古波斯语;在伊朗东北部通行的是阿维斯陀语,在祆教经书《阿维斯陀》中,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诗歌。 不过,在被征服的民族中,有三个民族表现出与波斯统治势不两立,即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亚洲希腊人。在公元前522年这个关键时期,巴比伦人不只进行了一次起义,而是两次。公元前484年,他们再度起义。不过,这一次,波斯人毫不手软地将起义镇压下去,从此以后,直到他们最终被亚历山大解放时为止,巴比伦人一蹶不振。波斯人不能放手让巴比伦人脱离他们的控制,巴比伦是波斯帝国的粮仓和工厂,也是帝国内陆交通网上的枢纽。而在另一方面,占领埃及不啻是波斯帝国的一大负担,正如它曾成为亚述人的负担一样。埃及距离法尔斯比离亚述更远。在反抗其大陆上的亚洲主人时,它可以接受来自海上的希腊人的增援。虽然埃及在公元前522年一败涂地,但是,它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末期再度揭竿而起,公元前464-前455年,公元前404或395-前343年,他们曾两度取得独立。当它再度被波斯人征服时,距波斯帝国自身的倾覆已仅仅只有十几年时间。
波斯帝国是短命的帝国,但是它的宗教宽容政策产生了历久不衰的效果。这一政策顺应了宗教上不同信仰相互调合这一趋势,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放逐政策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形成。一个征服者可以流放被征服国统治集团的成员,却放逐不了它的神祗。留在当地的农民仍会继续供奉它们,外来移民也不可能忽视它们。在前以色列王国主要宗教圣地伯特利崇拜耶和华的礼仪被向东带入巴比伦尼亚,向南带到埃利藩蒂尼,此地是尼罗河第一瀑布下面的边防要塞。公元前5世纪,在这个地方,一支为波斯人服务的犹太驻军同时供奉着爱希慕恩、安娜特和耶和华,这支军队的士兵都是为逃避被尼布甲尼撒放逐到巴比伦的厄运而躲入埃及的犹太人后裔。
在埃利藩蒂尼的犹太社区与撒马利亚区酋长珊巴拉特保持着友好的通信往来。在波斯人统治时期,在尼希米行使使命之前,耶路撒冷属于撒马利亚区。从珊巴拉特的姓氏(西努巴利特)上判断,他是巴比伦流放者的后裔,如果从他儿子的名字(达拉亚和谢勒迈亚)上看,他们都是耶和华的信徒,而不是月亮神的崇拜者。此时,撒马利亚的居民已严格地专一信奉耶和华,除《摩西五经》外,他们不承认任何手写文书为经典,也不承认有非手写经典存在。但是,当巴比伦尼亚犹太人社区的代表尼希米奉圣旨到达耶路撒冷时,珊巴拉特与他发生了冲突。为使尼希米和以斯拉进行其决定性的工作,波斯帝国政府不明智地彻底改变了它的普遍宽容的政策。这个不寻常的讨好态度破坏了波斯政府本身最重要的一条行为规范。这是一次被动的国家行为,可是,比起波斯政府的任何主动行为来,这个被动行为却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的嘲弄。

⑻ 伊朗文化的语言文字

伊朗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波斯帝国至今,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波代斯语时期(公元9世纪初至今)。
古波斯语是楔形文字,有36个字母,从左至右书写。现在古币、图章、石碑及崖刻上仍有留存。最详细的是伊朗西部比斯通山上的崖刻。这一崖刻共420行18900个字,记述了大流士皇帝内征外讨、开疆扩土、当政治国的情况和对天神的颂赞(天神是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的主神)。
中古波斯语即巴列维语。分安息巴列维语和萨珊巴列维语,两种语言大同小异。安息巴列维语有25个字母,一个字母代表数个不同的音素。萨珊巴列维语多存留于宗教、历史、文学着作当中。当代普通伊朗人已读不懂巴列维语着作,只在伊朗大学中讲授。我国新疆出土的不少摩尼教经文着作残片(现存德国)是用安息巴列维语写成的。
近代波斯语又称达里波斯语(宫廷波斯语),是伊朗当今通用的语言。它源于东部霍拉桑的方言,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开始普及。据传阿拉伯人占领波斯西部后,当朝末代皇帝耶兹德卡尔德率众东逃至霍拉桑,其宫廷用语就是这种语言。近代波斯语采用阿拉伯字母(32个字母)。

⑼ 伊朗那边的人用的是什么语言

伊朗官方语言为波斯语,波斯语已有超过2500年的使用历史,留下了可观的文献记录。波斯文学举世都予以很高的评价。波斯语诗韵和歌词的优美,也获得全世界的赞叹。

波斯语是一种在伊朗、塔吉克斯坦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等国家使用的具有悠久传统的语言。伊朗和塔吉克斯坦斯坦的官方语言,也是阿富汗斯坦境内两种主要语言之一(另一种是普什图语)。随着移民从这些国家流入到周边国家,很多国家都有说波斯语的社群。

在波斯语中有大量的阿拉伯语借词,但是波斯语中有四个阿拉伯语所不具有的字母及发音。由于阿拉伯语是一种与伊斯兰教紧密结合的语言,所以在很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或伊斯兰信徒都要使用阿拉伯语。由于以上原因,现代波斯语中,有近40%的词汇来自属于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

(9)伊朗波斯文化怎么写扩展阅读:

伊朗是着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勤劳、勇敢的波斯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农业、建筑、音乐、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工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公元11世纪所着的《医典》,对亚欧各国医学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台、发明了与当今通用的时钟基本相似的日规盘。伊朗学者的许多数学着作达到了很高水平。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史诗《列王记》、萨迪的《蔷薇园》等不仅是波斯文学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坛的瑰宝。

波斯语 亦称帕尔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西支,是伊朗和塔吉克斯坦斯坦的官方语言 ,也是阿富汗斯坦境内两种主要语言之一(另一种是普什图语)。波斯语还分布于中亚其他地区,波斯语在塔吉克斯坦斯坦称为“塔吉克斯坦语”。全世界使用波斯语的人口约有1亿。

说波斯语的人口约1亿人,大部分在伊朗(5500万),此外还分布于阿富汗斯坦1100万、塔吉克斯坦斯坦700万、巴基斯坦、美国、土耳其、伊拉克、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中亚其他地区。波斯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

波斯语的语言特点:

波斯文为拼音文字,共有32个字母,其中28个是阿拉伯字母,4个是波斯语新创的波斯字母。波斯语有8个元音,长元音和短元音各为3个,双元音2个;有辅音22个,其中8个清辅音,14个浊辅音。单词的重音基本上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句法特点是词序相对固定,基本词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后。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语态和语气等语法范畴,时态共有 9 个,通过动词的词尾,或者加助动词来体现。名词和代词没有明显的格和性的范畴,领属关系由一个连接符(波斯语称伊扎菲)表示。

与伊朗波斯文化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到伊朗火车有多少趟 浏览:300
伊朗为什么要扎耳洞 浏览:89
越南gdp为什么不能修改 浏览:166
中国市场的保健品多少是假的 浏览:969
中国和美国谈判的结果怎么样 浏览:47
越南宣光是哪个省 浏览:599
英国的电压是多少如果去英国的话 浏览:425
中国好声音在哪里看不用会员 浏览:567
越南芒街都开什么车 浏览:908
为什么要去印尼旅游 浏览:654
银河号是中国什么公司船舶 浏览:948
意大利高端包包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371
伊朗核计划遭受什么病毒侵袭 浏览:582
印尼地震海啸28楼有多少米 浏览:619
印度9亿人参加哪些大选 浏览:211
怎么加入英国外卖 浏览:583
印尼巴谈岛哪里好玩 浏览:671
印度拉达是什么车 浏览:647
中国象棋如何玩斗兽棋 浏览:610
英国地铁什么时候出现 浏览:213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