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狮子与老虎到底谁更凶猛
论单挑的话,显然是老虎更胜一筹。
证据一:老虎比狮子体型更大
由于动物的体形通常决定了他们的力量,所以成年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的绝对力量胜过大多数非洲狮。细细论来,狮子,尤其是雄狮,其头脸由于鬃毛而夸张,身段反显得单薄;老虎的体魄雄浑,头面却稍嫌精巧。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西伯利亚虎,雄性、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非洲狮:体重350-400公斤,身长3。5米。
证据二:老虎是独居动物,狮子是群居动物,老虎战斗经验更突出
从个体捕猎技能上来看,老虎力量速度兼备,能上树游泳,单独捕猎成功率很高。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
狮子单独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头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
虎的体态
虎的体态雄伟强壮高大,毛色绮丽,从北而南呈黄色到红色渐变,有深色条纹。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
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虎各亚种之间的体型和形态差异很大。西伯利亚虎最大,雄性体长可达3.7米,体重423千克。雌性的体长最大为2.4米,体重为168千克。雄性印度支那虎虽然体形比西伯利亚虎小,但体长2.85米,体重195千克,具所有虎亚种中最长的头骨,长319-365毫米。苏门答腊虎是最小的活亚种,雄虎体长2.34米,体重136千克;雌虎体长1.98米,体重91千克。
⑵ 老虎和狮子那个厉害,是百兽之王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很多人的童年。
老虎选择西伯利亚虎为代表,有时提提印度虎-孟加拉虎、中国虎-华南虎;狮子以非洲狮为代表。
先比较体形和重量。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也比非洲狮略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西伯利亚虎,雄性、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孟加拉虎次之,也比非洲狮略小。孟加拉虎体重300公斤,体长3米。
华南虎更小,体长2.5米,体重200-250公斤。但性情最暴烈。
非洲狮:雄性体重350-400公斤,身长3.5米。
再比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牲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西伯利亚虎在当地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食草兽和食肉兽,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亚洲黑熊、狼、猞狸、獾、狐。由于豹与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领地绝不允许豹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几率很小,但有资料显示西伯利亚虎的粪便中发现豹的毛发。亚洲棕熊尽管体形庞大也不是东北虎对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袭的记载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经常被虎从洞中挖出甚至没有机会抵抗。在北亚狼群个体数量少,一般不超过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当然有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东北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无法捕食其他野牲,才不得不攻击战力很强的雄野猪。由于西伯利亚虎(我国称东北虎)与人类生活区较远,所以西伯利亚虎对人类一般主动避让,不去招惹陌生的东西。
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栖息地野牲相对丰富而与人类重叠,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亚虎,但是对人类危险最大。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所以处境最危险。50-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危险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20只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克星。但是亚洲象和亚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对手。成年雄性亚洲象可以自保,但绝不主动攻击老虎与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亚洲象无力抵抗孟加拉虎。
非洲狮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头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狗群是报复,三色豺是谋杀-战术很象亚洲豺。伤人最多的非洲狮是修建铁路时的狮群,此狮群6-7只共捕杀200多名工人(有误),最后被消灭只留下两只哺乳期的幼狮被送到动物园。
比较齿、爪等硬件。
犬齿大小、颌骨硬度相差无几;爪的尖锐度相当。但是有学者推崇虎的爆发力,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基本无法区分。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自然界中狮虎相遇的结果。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非洲狮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中国稀有虎种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中国黑虎又称兰虎。清末被传教士发现于西苑(与中国麋鹿同地),后向看守官员行贿得到两张黑蓝色虎皮。但一直不能得到活体,被认为是皇家圈养的变异个体,随麋鹿在中国灭绝或不承认黑蓝虎的存在。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一农民在京郊十三陵发现一只黑蓝色成年虎,70年代末在京郊密云山区发现两只黑蓝虎幼崽,说明经过近70年战乱在北京居然保存下黑蓝虎种群,令人不可思议。可惜再没听说黑蓝虎的后续消息。当地山民认为黑虎是明清皇陵的守护神,增加几多神秘……。
真实战例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在历史上,虎的分布一度远达土耳其,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亚种,但今天仅存前四个亚种。狮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黑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体型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最大的食肉兽――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印度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不多说了肯定是老虎厉害~
⑶ 老虎和狮子谁厉害
狮子与老虎真正野性对决两者都很厉害 但谁是真正王者还说不定 因为自然界的事情永远无绝对值可言 真正野性打斗 什么结果都可能发生 有很多的人都只站在客观的态度去判断问题 却不站在主观的态度去判断问题 比如有虎迷的人说老虎厉害 并随便举一些例子 看了的人就说老虎厉害 同样狮迷也是如此 动物园里的狮虎斗是不能代表真正野性的 在中国的动物远里是虎胜多 狮胜少 因为大部分狮子是死于东北虎之口 在世界各国动物园则你来我往各有绝色 因为在外国特别是西方没有东北虎这样的庞然大猫 都是小于东北虎的其他种类老虎 所以狮子与老虎胜负各有出色 旗鼓相当 在过去的古罗马斗兽有记载 那里的狮虎斗几乎都是野性 有说老虎比狮子厉害 打斗胜负记录19比11 又有记录为狮子厉害 胜负记录为12比8 其最着名的是一只叫苏丹一世的狮子一连击败十几只老虎 但这些资料都有被狮虎迷的改动 还不能确信谁真正厉害 但有一点能够证明就是‘双方各有输赢’有虎迷说虎厉害 当时的亚洲狮是被虎赶出去的 这一观点实是愚蠢 我们知道狮子历来是群居的 即使不受食物与外来威胁的影响它们也同样会群居 老虎自古都是独居的 单只的老虎怎么可能赶出群居的狮子真是荒唐 现今仍存活着野性亚洲狮 仅剩300多只 它们生活在印度吉尔森林 导致亚洲狮大量减少的记载原因 少一部分是出于瘟疫传染病 令一大部分则取绝于人类 因为它们常常袭击人类和家畜 给人带来威胁 印度人开始大量捕杀 又因为金钱缘故 狮骨是很好的药材比虎骨更好 人类又去大量捕杀导致它们很开转向濒危 仅剩现在的几百来只 存活在印度吉尔森林 再说说孟虎 在两百多年前孟加拉与印度所有的虎有近两万只 而现在孟加拉和印度所有的野性孟虎的数量加起来不足一千只 什么原因造成的无疑还是人类 现今印度仍存活着野性的狮子与老虎 不知道是那个虎迷这么天真的观点老虎把狮子赶出去的 真是可笑 既然老虎能把它的唯一竞争对手狮子赶出去 那么它为甚麽不把影响它食物资源的熊豺狼豹都赶出去呢 偏赶走了狮子 如果还有虎迷认为老虎知道狮子是它唯一的对手 所以赶走了狮子 那么在这个虎迷的眼中老虎已经穿越了畜生的极限成为了人类智慧的档次 现在印度有关政府对这两种濒危动物保护的比较严密 才使这两种猛兽没有灭绝;还有人用两种动物的捕猎技巧来做比较说老虎厉害 其实捕猎技巧在真正的打斗上起不了多大作用 因为捕猎技巧是不能完全代表战斗的 例如单只的非洲鬣狗能够抢走雌性花豹的猎物 难道豹的捕猎技巧不高吗 我们知道非洲花豹与美洲狮的捕猎技巧是自然界数一数二的 雌性花豹也是很凶猛的 难到它斗不过鬣狗吗 只是出于它的战斗勇气不足的缘故 又例如四只鬣狗就可以击败一头雌狮 其实真正能代表战斗的只有两点 一是体形 二是勇猛度 这两点才能起大部分作用 说体型西伯利亚虎占优势 它是最大的猫科动物 说勇猛非洲雄狮占优势 因为它肩负捍卫自己的家族的责任 打斗对它来说是家常便饭 其战斗意志绝对强于虎 在没有真正野性对决我们仍然只能根据它们习性进行猜测 无法做出绝对值 有狮迷说狮子厉害 有孟加拉虎被亚洲雄狮咬死的真是视频记录 我看过这个视频 我可以可以肯定的告诉狮虎迷这视频是假的 这是一个在地坑中狮虎斗视频改动的 真正的结果是狮子并未咬死老虎 它们的打斗是平手 狮子战斗勇气确实强于那只孟虎 它追着虎打 最后虎确实倒下 但不是被咬死 而是体力殆尽以无法再起来战斗 最后被人用绳子拉上去了 狮子最后也没有相逼 在其他的狮虎斗视频更不能信 因为不是视频模糊不清 就是狮子胜的比较多或又是没有结局 这些视频不能取信;又有一些虎迷说虎厉害 单只的老虎可以猎杀一头牛 这个观点太单纯了 因为东北虎所捕的牛是我们家养的 一是它仅一千斤左右 二是它完全不具备野性 没有很好的防卫能力 面对一个三百公斤的猛虎只能束手待毙 我们可以试想一只东北虎去捕获一头三百斤重或以上的野猪会是什么情况 不用我解释给大家 你们也能想到是什么结果 远没有捕获一头牛那样容易 而且对它自身也有很大冒险 所以单只老虎捕获一头家养的牛不足为奇;在比较非洲狮 我们知道非洲狮所捕的牛可不是我们家养的牛那样温顺 只有一千斤左右 相反它们捕的是体形庞大、重达一吨、完全属野性的非洲大水牛 所以单只的狮子根本无法去捕捉它是正常的 试想让一只东北虎去捕捉大于它自身三倍的非洲野性大水牛 它也只能望风而逃 所以虎迷朋友不要再举这些失败的例子 举一些要有说服力的例子 从以上所有观点来看 都无法证实野性狮虎对决谁是真正冠军 其实我是一个虎迷 但我以事实判断 从小到大我就超喜欢动物 特别爱看有关动物的书或动物世界 从我个人对这两种动物了解观点来看 我认为狮子战斗意志绝对强于虎 狮子是个可怕的拳击手 而虎是优秀格斗家 我个人结论是非洲雄狮强于或等于孟加拉虎逊于东北虎 因为体型大小才是取胜的关键 东北虎当之无愧的万兽之王。
⑷ 去动物园看到狮子和老虎,想问下到底这两种哪一方更厉害呢吼声更大的是哪一方
狮子吼声大,但没有大的威慑力,老虎的吼声中有一种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可以使猎物无法移动,老虎更厉害
老虎选择西伯利亚虎为代表,有时提一提孟加拉虎、华南虎;狮子以非洲狮为代表。
1、先比较体形和重量。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也比非洲狮略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雄性西伯利亚虎,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千克,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孟加拉虎次之,和非洲狮相差不大。华南虎略小,但性情最暴烈。
2、再比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兽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西伯利亚虎在当地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食草兽和食肉兽,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亚洲黑熊、狼、猞猁、獾、狐。由于豹与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领地绝不允许豹的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几率很小,但有资料显示西伯利亚虎的粪便中发现过豹的毛发。亚洲棕熊尽管体形庞大也不是东北虎对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袭的记载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经常被虎从洞中挖出甚至没有机会抵抗。在北亚,狼群个体数量少,一般不超过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当然有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西伯利亚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就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无法捕食其它野兽,才不得不攻击战斗力很强的雄野猪。由于西伯利亚虎与人类生活区较远,所以西伯利亚虎对人类一般主动避让,不去招惹陌生的东西。
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栖息地野兽相对丰富而与人类重叠,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亚虎,但是对人类危险最大。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处境也最危险。1950~19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濒危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体型、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数量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一20只豺的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千米,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的克星。
非洲狮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投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鬣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鬣狗群是报复,三色豺是谋杀,战术很象亚洲豺。伤人最多的非洲狮是19世纪乌干达修建铁路时的食人狮群,此狮群共捕杀100多名工人,最后被消灭,只留下两只哺乳期的幼狮被送到动物园。
3、比较齿、爪等硬件。
犬齿大小、颌骨硬度相差无几,爪的尖锐度相当。但是有学者推崇虎的爆发力,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基本无法区分。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4、自然界中狮虎相遇的结果。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大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狮子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上述文字是我曾经看过的正式资料,时间久了记不清楚,数据可能有错,但绝不是杜撰。
h__l
在历史上,狮子的分布一度非常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西亚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里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靠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实力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食草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大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孟加拉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砖
有比狮子大的老虎,也有比老虎大的狮子。雄狮头部外观雄壮,尤其是一副鬃毛显得威风凛凛,看上去似乎比虎大,其实狮子的体型是比较消瘦的;而老虎的头部虽然不显得那么大,但躯体却很壮实,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就比狮子小。
如今,狮子和老虎的自然分布区相互隔离,野生环境下狮子老虎不可能碰到一起干架。现在多认为中国南方发现的亚洲古猫化石才是老虎的直系祖先,然后再向北向西向南迁徙发展,演变为不同亚种,遍布几乎整个亚洲。而狮子,有看法认为史前时代曾一度遍布南欧、亚洲大部和北美地区。因而在古代的中西亚,狮子老虎的分布区是重叠的。
而到了今天,野生狮子在亚洲大陆几乎消失,只有在印度西北的吉尔丛林区一隅才能见到狮子的踪影,老虎则成为亚洲猛兽的代表,分布在东北亚至南亚的广大地区,包括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老虎。这是狮子战斗力不如老虎强大的结果吗?
我认为不是。
成年狮子一般由母狮负责捕猎,雄狮负责保卫领地,所以一般雄狮是坐享其成的,比较懒惰。而老虎则是单独行动,机警狡猾,灵活性好。体格上比较,一些种类的雄虎和雄狮不相上下,但单打独斗,狮子败给老虎的概率比较大。在古罗马斗兽场,经常上演狮虎搏斗的比赛,结果往往是老虎获胜(图119,古斗兽场上的狮虎搏斗)。不过,在自然环境下,狮子老虎要打架,单挑的机会很少,因为狮子通常都是群体行动,而老虎独来独往,一旦群殴,孤家寡人的老虎肯定要吃亏,所以,从社会学角度讲,狮子要比老虎强大。
为什么在印度出现狮子退让老虎的情况呢?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
1、环境影响。
狮子发源于非洲原野、老虎发源于东亚山林,它们首先是最适应原产地的环境气候,然后才逐渐向外扩展。狮子的群体构成和捕猎习性都适合于广阔的原野,而南亚次大陆的山地丛林,则显然更适合于老虎的生存竞争。反过来说,狮虎竞争时间有万年以上,既然老虎强大到使狮子节节后退,为什么没一只虎能进入非洲呢?其实,到了西亚和阿拉伯地区,就变成狮子占据地利,坦荡高原和戈壁沙漠有利于狮子发挥群体优势,使得老虎止步不前了。
2、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不可忽视的。
看看印度的历史就知道,在西方人到来以前,外敌入侵都是从西北部进入印度次大陆的,这正是狮子进入印度的途径,也是印度文明较早的发源地,同时也成为印度自然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地区。换句话说,狮子的生存地盘受人为因素干扰比较大。而印度人不管是原来的佛教还是后来的印度教,都不主张杀生,因而其他地区的野生动物(包括虎)受人类影响较小,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印度依然拥有大量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而被称作是“野生动物王国”的原因。所以印度的老虎分布范围大于狮子就不奇怪了。
总之,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狮子老虎不同的战斗风格和作战策略。广袤的平原上,适合发挥群体的力量,锁定目标,以逸待劳。丛林中,猎物容易闪避、躲藏和逃逸,对个体的搏击技能要求更高。这样说一点不过分:狮子是战略家,老虎是战术家。战略家吃饱了就睡,养精蓄锐,世称“睡狮”;战术家则刻苦练功,会游泳和各式摸爬滚打的技巧,有不耻下问向猫学艺的传说。硬逼着狮子老虎决一死战,那么打群架老虎肯定斗不过狮子,个对个狮子很难赢得了老虎。在亚洲的崇山峻岭,善于利用地形造势的老虎居上风;换了非洲的一马平川,擅长组织围攻的狮子占优势。
============================
现在在学术界关于虎强于狮的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下面通过虎狮的详细数据来进行说明,所列数据均为平均计。
以下都采用成年健康的狮虎,由于雌狮和雄狮的差别过大,因此狮子一般均采用雄狮。
1、体型比对
老虎是最大型的猫科动物目前已经没有任何异议。
但在古代西方世界,他们所能接触的是最大型的非洲雄狮和最小型的中南亚老虎,由此引起视觉上的误会,而认为狮子是最大的猫科,并成为西方许多国家的标志。直到百余年前他们接触到了更大更凶猛的孟虎和西虎,才最终改变的这种观念,形成了由狮子中心说向老虎中心说的转变。
而在东方,老虎一直稳居中堂,是神的象征,而狮子不过是守门神,只是猛兽的象征。
这样由于东西方对狮虎主观意识的差别而最终引发了狮虎斗的千年争论。
猛兽之间的争斗体型大的往往占有相当优势,体型大的老虎胜狮子似乎没有说服力,下面提到的都是狮虎相当的情况。
2、生理数据
下面几乎缆括了猛兽的所有的生理特征:
(1)头颅比较
狮子因为鬃毛的原因,在视觉上感觉相当大,其实除掉鬃毛后和老虎相差无几,剥皮后的狮虎也很难分辨,因此颅骨差别不大。
鬃毛是雄狮的象征,以至往往被无限夸大,甚至成了决胜武器。生物学上将雄狮鬃毛的作用定义为:雄狮之间实力的显示、雌狮择偶的标准,
鬃毛对雄狮有一定的防守作用但同时会消弱它的攻击能力。
(2)心脏容量
在解剖学中,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这一条相当重要。在同等生理素质的对手中,它反映了一个物种具有更大的爆发力、耐力和体能恢复能力。
(3)嘴
猫科嘴的张合度都约60度(剑齿虎可达100度),老虎颚部球型肌在猫科中最发达的,狮虎的咬合力差别不大,虎略强,虎约450kg,雄狮400kg(附:鳄后端约1000kg(合2200磅),前端770kg,大白鲨约770kg,人约80kg)。
虎犬齿长约6cm,雄狮约5cm,虎的咬合深度约为11cm,雄狮约9cm。咬合深度深1cm往往就能决定对方是生还是死,这也使狮子使猎物的致死率比老虎要小的多。
但狮子的齿根略粗于老虎。生物学家解释之所以狮的齿粗,是因为狮子无法快速将到手的猎物杀死而导致猎物的反抗,为了在猎物反抗中不致使犬齿折断,才使犬齿进化得更粗。
(4)前肢
老虎前掌是猫科中最大的,雄虎的掌宽约10.5-11.5cm,雌虎约8.5-9.5cm,雄狮约7.5cm。
掌击是虎的常用手法,其掌力居猫科之冠,可达1吨,力量比雄狮大10%,而狮子不论是博杀还是捕食,掌击都不是它的特点。
猫科都有磨爪的习惯,但成年后的狮子磨爪的频率有所减少,这和生活环境有关,因此爪子不如老虎锋利。
虎的爪子在猫科中最长,西虎约10cm,孟虎约9.2cm,狮约8cm。
狮子常被大型猎物从其身上甩落下来,可见其前肢力量不够、爪子嵌入不深,而老虎极难被野牛甩落。
(5)后肢
狮子后肢力量不足,只能半直立,因此狮子不擅掌击,而老虎后肢力量强大,可以完全直立,直立后可比狮子高一个半头。
后肢力量直接影响了跳跃能力。老虎可跳上2.2-2.4m的高度,雌狮约1.8m,老虎摸高可达6.5m,雌狮为4.5m,而雄狮几乎不会跳跃。
综合四肢老虎的更为粗壮,而狮子四肢相对瘦弱的多。
(6)肌肉
孟虎和狮子都属热带、亚热带,两者肌肉相差不多。虎的肩部力量强大,雄狮的力量集中在颈部。
东北虎的脂肪主要在皮下,而不是附着在肌肉上,其肌肉重量可占全身重量的70%左右。据中国生物学家对东北虎解剖报道:西虎肌纤维极为粗壮,几乎找不到脂肪,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结实。
(7)骨骼
老虎有更加完美的骨骼,其骨骼平均密度比狮子高约1.2%,这意味着老虎更加强壮,抗击打力更强。
(8)速度
东北虎冲刺速度约为56km/h,孟虎快得多约为68km/h,雌狮介于两者之间为64km/h,雄狮为56m/h。
(9)柔韧性
老虎的体型修长,而雄狮体型粗短,这意味着老虎可以做更大范围、更灵巧的转身。
(10)其它
平衡力方面,老虎可以走体操比赛中的平衡木,而狮子则不行。
老虎尾巴虽然没有传说中的强大,但依然是其攻击武器,狮子尾巴没有攻击作用。
猫科观察家认为:老虎习性狡猾、狮子则相对憨直。
上面是生理上的硬件对比,以下是狮虎在生活实践中的比对,其实就是技巧性的软件对比。
技巧对猛兽相当重要,之前曾经有人模拟出猛兽对决,但马上被引为笑话,因为他们只输入了硬件数据,却忘了输入技巧数据,因为按照这种模拟,那么猎豹将捕不到斑羚,而花豹也捕不到斑马,因为这些猎物比捕猎者更加强壮,斑马可一脚将花豹踢翻,而数据显示花豹不会躲避,100%会被踢死,因此该模拟认为地球上不可能出现能捕杀比自身大的猎物的猛兽,而实际上呢...
其实上面的生理数据已经说明了孰优孰劣。技巧性更多的是些人为观察的主观概念,但实践往往就是生理在生活中应用,我们姑且把它作为一个参考。
3、生活习性
(1)有的人因为狮子是群居而说其群体战斗力强,即狮群强于虎群。其实这种人是根据狮子的实际生活,即狮子的整体意识强来说的,但他们却把另一个事实忽略不计,即狮群在同类打斗中只有最强的雄狮才能决定胜负。
那么狮群会不会把老虎看成同类呢,答案是可能的,因为虎狮之间会发生自然交配的情况,这在野生动物中只有把对方看成同类才会发生。
(2)同样有人说雄狮是靠打斗为生,因此认为雄狮的战斗欲望更强,但殊不知老虎的领地性极强,体型小的老虎对闯入它领地的大老虎同样会不惜一战,有主场之利的老虎战斗力更强(因为这是饭碗问题)。相反雄狮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摆摆鬃毛就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在动物园中老虎咬死狮子的情况大多都是老虎以为狮子闯入了它的领地,而在野外领地之争是常事,尤其是在老虎数量曾经繁盛的时候。
也就是说雄狮更多的是为配偶而战,而老虎更多的是为领地而战,它们的打斗频率本不相上下。
(3)雌虎不但要为领地还要为幼崽而战,雄性猫科都有杀死非亲幼崽的习性,单只雌虎为了保护幼崽而和体型大的雄虎时常都有打斗,而一群雌狮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就是缴械投降。虎为独居,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相当强大,而雌狮根本就无法独立抚养幼崽。
(4)有的说雄狮不会衡量对手实力而勇往直前,其实这是严重误会,雄狮衡量对手的标准是鬃毛,鬃毛差的雄狮会选择自动退却,而老虎在雄狮眼里就是鬃毛差的狮子,因为雄虎就没有长的鬃毛,因此雄狮往往会认为老虎不如自己可以一战。
老虎和其它猫科一样因独居而谨慎,也会慎重评估对手的实力,因为评估失误会带来重伤而无法捕食,也就是说老虎不会打无把握之战,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和老虎打架的狮子在老虎眼里是可以战而胜之的猛兽,而这种评估肯定比人类的评估还要准确。
4、打斗技巧
猫科的咬合力在猛兽中不算最大,但爪子却是最强,敏捷度也是最高,因此爪子是致胜武器,而牙齿只是至死武器。爪子加上技巧,这使猫科成了猛兽中唯一的能独立战胜比自身更强大猛兽的哺乳类(其它只能依靠群体力量)。
(1)老虎打斗采用掌击方式,实际就是一套组合拳,更多的是凭借其技巧,极少把脑袋早早的凑上去。
(2)雄狮是猫科的例外,他们之间的打斗其实就是在比谁的嘴大,由于四肢力量和技巧的不足,几乎抛弃了猫科爪子加技巧的优势。雄狮更多的是凭借身体和力量,是一种推搡的手法,但我们知道无论是体型还是力量狮子相对于老虎都不会占有优势。
老虎可以双掌齐用,而雄狮因后腿力量问题而无法完全支撑全身重量,要想完全发挥掌力,必须一只前掌撑地。
(3)鬃毛对雄狮咽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老虎往往都是先通过前肢的打斗,在取得了相当优势之后才会锁喉,因为在没有取得优势之前就冒然锁喉,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咽喉不负责任。
5、捕猎技巧
捕猎技巧可以从侧面反映猛兽所具有的技能。
(1)老虎捕食通常是偷袭,然后是短距离的冲刺,它要求具备更强的爆发力,因为如果反映迟钝容易使猎物逃脱,而长距离追赶不是老虎的长处,老虎对付野牛是跳上牛背后紧紧的抓住,乃至更大的成年亚洲母象也是如此,而狮子只能扑到野牛的后臀且很容易被甩落下来,而亚洲野牛比非洲野牛并小不到哪里去。狮子捕食通常是群体合围,主要靠群体力量的托拽将其扑到。
(2)狮子对较小的猎物采用咬颈,对较大的如野牛是咬鼻,而咬鼻窒息方式往往显得拖泥带水,狮群常常有到手的猎物逃脱的可能,电视中有5只狮子(包括有雄狮)捕杀一头野牛而最终被逃脱,其实这反映了狮子不能有效的快速杀死猎物,还有居然会使几乎没有博杀力的猎豹负重伤后逃脱,这反映了狮子的杀伤率。
老虎的击杀成功率相当高,击杀手法也更丰富,有拍断颈椎、咬喉、咬颈等,对较小的几乎直接就是拍断颈椎,对大于200kg如野牛是咬颈,这和狮子对付野牛的手法完全不同,但致命效率更高,往往是一击致命,到手的猎物极少有逃脱的可能,因为老虎承担不起这样的失误,特别是东北虎。
(3)狮群的捕食成功率根据猎物不同在10-20%之间,老虎成功率在5%左右,狮群成功率虽大于老虎,但平均下来就很低了。食物利用率也不及老虎,只能管一顿,而老虎捕食一次往往会管很久。
狮子是唯一吃腐食的猫科是单只狮子捕食成功率的一种体现。
(4)狮群和老虎都有能力在非常情况下捕杀超大型的猎物,如狮群之对于母象、长颈鹿等,老虎之对于母象、野牛等,但单只狮子无力捕杀比自身大的猎物,这在猫科动物中其实是很少见的,估计只有薮猫才是这样,但薮猫身手毕竟可算猫科之冠,象猎豹一样为了敏捷负出嘴小的代价情有可原。
6、生存竞争
狮群的生存环境主要竞争对手是鬣狗群、花豹,而孟虎是豺狗群、金钱豹,西虎是棕熊、远东豹。
(1)落单的狮子生活极为困难,被狮群驱逐的落单雄狮一般只有3种结局,即饿死、被鬣狗群追杀、被三色豺群谋杀。
(2)单只豺狗的实力不如鬣狗,但豺群的规模和韧性远大于鬣狗群,不同群的豺狗甚至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孟虎,曾经发生的先后近60余只豺狗以惨重代价搞定一只雌孟虎的着名战例就是不同的3群豺狗组成的。
(3)棕熊是比西虎大得多的猛兽,远东豹在西虎的打压下生存得极其艰难,但和远东豹同种的花豹在狮群的打压下则生活得相当滋润,可见狮群扼杀豹子发展的能力远不如老虎,花豹由此被称为生存得最为成功的大猫。
因此老虎和狮子竞争环境可以说同样凶险,但即便这样,排除人为因素,老虎独居得依然十分成功,而狮子的独居就意味者死亡。
7、博杀战例
现在所看到的狮虎斗都是圈养的,准确的说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但可以得出参考结论。
(1)圈养猛兽在能力上相比野生的都有所退化,但有一个重要事实,这就是圈养猛兽中其技巧性越强的损失越大。
如将趋向于力量的熊科和趋向于技巧的猫科都从小圈养,明显猫科的损失要大。同样人类也是一样,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从小就关起来,其具有的人类特有技能的损失是最大的,而这种人只能从生物学上讲还算是人,但实际上和白痴无异。雄狮在于力量,而老虎在于技巧,其损失无疑比狮子会更大。
但即使这样,圈养老虎的胜率也远高于狮子,更不要说野生狮虎了。
(2)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现在所有狮虎斗的记录或视频中,体型小的老虎战胜大狮子的事件并不奇怪,而从无体型小的狮子战胜大老虎的战例。
(3)在选择虎狮斗的战例中,一般更多的是选用雄狮,而对老虎,几乎都是不管公的母的一起选,而事实上雌虎比雄虎体格上还是有不小差距,只是没有狮子的差别大而已。但如果真的这样选,不妨拿一拿雌狮和雄美洲豹来斗斗。
但即便如此,雌虎同样有战胜雄狮的战例,而雄虎对雌狮就是屠杀,雌狮对雌虎也可以说没有什么胜算可言。
8、进化
狮虎出自同一祖先。目前野生的狮虎不可能相遇,但在历史上狮子和老虎的领域曾有过重叠,最后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在没有人类干扰之前,虎的足迹曾经遍布欧亚大陆,从极寒到极热显示了其顽强的适应力,而狮子只能局限于热带亚热带。
从生物、地理学上讲热带雨林是地球最富饶的土地,而这就是孟虎的生存地带。其实也可以通过美洲豹和美洲狮的竞争来作为对比,美洲豹强于美洲狮是不争的事实,美洲豹占据了南美热带雨林的中心地位,而美洲狮则只能偏隅一方。
将所有数据列出之后,才发现狮子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于老虎,不占任何生理优势的野生狮子对野生老虎可以说几乎就是完败!
曾经有爱狮子的英国富豪进行地坑狮虎斗,结果狮子赢了,其实老虎是被枪打中了,曾经有英国富豪进行狮虎斗,就是地坑狮虎斗,用的是最小的雌性苏门达腊虎幼体和成年非洲雄师,每想到第一头狮子见了老虎想逃跑,老虎杀了三头狮子,最后一只是为了掩盖虎强于狮的事实,用抢把老虎打死,每想到老虎死在了占上风的时候,狮子 也没攻击,就倒下了,现代有西方学者模拟狮虎斗,可他们只输入了硬件数据,没考虑技巧,而古罗马经常让狮子老虎打,大多也是老虎赢了老虎才是万兽之王
⑸ 老虎和狮子哪个厉害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很多人的童年。 老虎选择西伯利亚虎为代表,有时提提印度虎-孟加拉虎、中国虎-华南虎;狮子以非洲狮为代表。 先比较体形和重量。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也比非洲狮略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西伯利亚虎,雄性、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孟加拉虎次之,也比非洲狮略小。孟加拉虎体重300公斤,体长3米。 华南虎更小,体长2.5米,体重200-250公斤。但性情最暴烈。 非洲狮:雄性体重350-400公斤,身长3.5米。 再比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牲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西伯利亚虎在当地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食草兽和食肉兽,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亚洲黑熊、狼、猞狸、獾、狐。由于豹与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领地绝不允许豹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几率很小,但有资料显示西伯利亚虎的粪便中发现豹的毛发。亚洲棕熊尽管体形庞大也不是东北虎对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袭的记载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经常被虎从洞中挖出甚至没有机会抵抗。在北亚狼群个体数量少,一般不超过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当然有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东北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无法捕食其他野牲,才不得不攻击战力很强的雄野猪。由于西伯利亚虎(我国称东北虎)与人类生活区较远,所以西伯利亚虎对人类一般主动避让,不去招惹陌生的东西。 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栖息地野牲相对丰富而与人类重叠,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亚虎,但是对人类危险最大。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所以处境最危险。50-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危险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20只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克星。但是亚洲象和亚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对手。成年雄性亚洲象可以自保,但绝不主动攻击老虎与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亚洲象无力抵抗孟加拉虎。 非洲狮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头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狗群是报复,三色豺是谋杀-战术很象亚洲豺。伤人最多的非洲狮是修建铁路时的狮群,此狮群6-7只共捕杀200多名工人(有误),最后被消灭只留下两只哺乳期的幼狮被送到动物园。 比较齿、爪等硬件。 犬齿大小、颌骨硬度相差无几;爪的尖锐度相当。但是有学者推崇虎的爆发力,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基本无法区分。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自然界中狮虎相遇的结果。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非洲狮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中国稀有虎种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中国黑虎又称兰虎。清末被传教士发现于西苑(与中国麋鹿同地),后向看守官员行贿得到两张黑蓝色虎皮。但一直不能得到活体,被认为是皇家圈养的变异个体,随麋鹿在中国灭绝或不承认黑蓝虎的存在。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一农民在京郊十三陵发现一只黑蓝色成年虎,70年代末在京郊密云山区发现两只黑蓝虎幼崽,说明经过近70年战乱在北京居然保存下黑蓝虎种群,令人不可思议。可惜再没听说黑蓝虎的后续消息。当地山民认为黑虎是明清皇陵的守护神,增加几多神秘……。 真实战例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在历史上,虎的分布一度远达土耳其,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亚种,但今天仅存前四个亚种。狮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黑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体型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最大的食肉兽――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印度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不多说了肯定是老虎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