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土地产什么

伊朗土地产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30 02:29:40

① 安息国和波斯国有区别吗

安息国和波斯国不是一个国家。区别如下:

1、国家体制与地理位置不同

波斯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安息国,是亚洲西部伊朗高原地区古典时期的奴隶制王国。

2、时间不同

波斯国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挥军东征,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国灭亡。

安息国建于公元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代替。

(1)伊朗土地产什么扩展阅读:

安息国(波斯语:امپراتوری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名阿萨息斯王朝,是亚洲西部伊朗地区古典时期的奴隶制帝国。

全盛时期的安息国疆域北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安息国位于罗马帝国与汉朝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成为了商贸中心,与汉朝、罗马、贵霜帝国并列为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

安息国是一个由不同文化组成的国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纳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腊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艺术、建筑、宗教信仰及皇室标记。随着安息国的扩张,帝国首都的所在地也沿着底格里斯河由尼萨迁往泰西封,其他多个城市也曾成为首都。

伊朗什么矿产资源丰富

铁矿、铜矿、锌矿、铬矿、金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伊朗已探明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平均品位0.8%),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金矿储量150吨。

此外,还有大量的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开采矿产56种,年产量1.5亿吨,占总储量的0.55%,占全球矿产品总产量的1.2%。

伊朗拥有世界10%的石油资源。伊朗还拥有世界第二大天然气资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数天然气用于国内。



(2)伊朗土地产什么扩展阅读:

伊朗其它资源:

伊朗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另外还有炼油、钢铁、电力、纺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和糖业,但基础比较薄弱,多数工业原材料里亚尔和备件依赖进口。

伊朗主要生产石油化工产品、钢铁和铜产品。其他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家用电器、通信设备、水泥、工业机械(伊朗拥有西亚最大的机械工业)、纸张、橡胶制品、农产品、加工食品、羊毛制品和药品。

③ 伊朗古代是什么帝国

伊朗古代是古波斯帝国。

伊朗就是古代的赫赫有名的波斯帝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4700年,伊朗帝国的历史中,虽然经过了改朝换代,但基本上还是一个统一的帝国,并且也是按照波斯帝国的名义的存在。在英俄的夹击之下,伊朗帝国有所衰落,但依然能保持独立自主。

伊朗帝国、波斯帝国都同一个文明的传承,虽然中间有过间断,但即便从1500年的算起萨非王朝,也已经有了五百多年的历史,算是一个传承的古代帝国。现代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其实也是占据了古代伊朗帝国的中心位置,基本还算是一个完整的文明的传承。

伊朗介绍

位于亚洲西南部,同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千米。

境内多高原,东部为盆地和沙漠。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国土面积164.5万平方千米。伊朗全国共有31个省,首都为德黑兰。截至2022年6月,伊朗人口8502万。

④ 伊朗的矿产资源

伊朗拥有非常丰富的铜矿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约为30亿吨,平均品位0.8%,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年产8万吨的哈通阿巴德铜冶炼厂投产后,伊朗铜年产量增加到28万吨,其中阳极铜20万吨。 锌矿已探明储量为2.3亿吨,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已探明储量约2000万吨,伊朗每年消费铬铁4000—5000吨,靠进口。今年,年产2.5万吨萨布兹瓦铬铁厂投产后,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还有2万吨铬铁可供出口。 伊朗铁矿储量约为47亿吨,其中四个大型铁矿的总储量就达30亿吨。 伊朗煤炭储量约为76亿吨,因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动力煤基本不用,只将部分焦煤开采用于炼焦。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伊朗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去年,伊矿产品总产量实现了10%的增长,钢产量900万吨,增长了12%,铝21.1万吨,增长了16%,铜15.2万吨,增长了4%。伊计划在“四五计划”期间对14个矿产项目投资160—170亿美元,进一步加速冶金工业的发展。 今年,伊朗宪法第44条出台,政府立即着手大型矿山的私有化工作,首批矿山转让给合作社公司经营,其中包括萨尔切什迈铜矿、安古朗锌矿、克尔曼省的大型铁矿和煤矿。 2004年,伊朗钢的消费量为1220万吨,进口810万吨,伊计划“四五计划”钢产量达到2800万吨。 为了保护本国钢铁工业,伊提高了钢铁进口税10%。 有色金属主要产品和钢铁年产量 单位名称:万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铜12.85 12.6 14.29 14.57 15.25 铅1.44 1.46 1.52 1.60 1.76 锌6.00 6.28 6.44 6.92 7.60 电解铝 13.10 13.30 15.83 18.09 21.22 钢铁690 750 800 900 伊朗各类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储量 单位名称:百万吨 矿物名称 储量 矿物名称 储量 石棉70 锌 50 重晶石 4.4 菱镁矿 3.6 铝土矿 116 锰矿 9.7 粘土14.6 云母 0.2 硼土矿 0.024 钼 0.05 铬矿20 霞石 147 煤7600 磷岩 16.5 铜3000 盐 158 长石2600 硅 77 氟石2.7 白银 0.4 黄金0.5 滑石 0.38 石膏2400 绿松石 500(吨) 铁矿4700 石灰石 7200 高岭土 100 明矾 1000 各类矿产品的年产量 单位名称:万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煤128.4 138.0 255.7 铜精矿 41.5 45.3 41.8 铅、锌 58.3 57.9 60.8 金矿12.8 35.2 12.0 铁矿863.4 1144.1 1459.1 铬14.1 17.4 22.3 硅石154.6 167.8 222.2 镁11.4 11.5 7.0 铝矾土 5.4 6.5 2.1 锰9.7 14.0 55.5 重晶石 20.0 23.8 19.4 盐141.8 153.8 151.1

⑤ 伊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大国之一,扼守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要道,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数量可观的天然


小题1:B
小题2:D

⑥ 伊朗禁运的物品有哪些

去年,伊朗政府禁止进口清单为1339种商品。这些禁止进口产品被归为“第四类”产品,属于“非必需品”并且是可以“自主生产”。
10大类禁止进口商品包括
1、服装,纺织品。
2、厨房用品。
3、劳工用品。
4、房地产用品。
5、汽车。
6、鞋,箱包及皮制品。
7、化妆品。
8、部分内部生产机械设备。
9、奶制品和食品。
10、家私,木制品。

⑦ 有谁记得60年代我国有一部反映非洲独立解放的话剧叫什么

(一)以美洲为中心的独立战争

1.背景:毁森孙西欧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统治。

2.主要事件:①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②1791~1804年海地革命(杜桑·卢维杜尔);③1815~1826年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玻利瓦尔解放今天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爾尔尔;圣马丁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首府以后引退);④葡属巴西独立。

3.性质:反对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4.特点: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发生在最早被殖民的地区,运动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19世纪中期)

1.背景: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实力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加剧,殖民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殖民主义者与各国封建势力开始勾结,在殖民势力的压迫下,亚洲各国民族矛盾激化。

2.性质: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3.五次大起义:爪哇人民反荷起义;阿富汗人民反英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反英起义。

4.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达了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革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5.特点: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大都带有宗教色彩。

(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9世纪末20世纪纤链初)

1.亚洲的觉醒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亚洲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

(2)重大事件:朝鲜人民反日斗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3)性质: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

(4)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在亚洲人民的斗争中,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包括开明地主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些运动在唤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非洲人民反帝斗争

(1)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导致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矛盾十分尖锐。

(2)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3)突出事件:埃及人民反英斗争、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马赫迪领导进行“圣战”,斗争规模大,坚持近20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斗争(1895年,国王孟尼利克二世领导,1896年迫使意大利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背景:①独立后经济上原有的大地产更加扩大;政治上普遍出现独裁局面。②英美等国加紧经济军事侵略,导致拉美经济处于停滞状态。③反帝反封建仍然是拉美人民的主要任务。

(2)墨西哥的民主革命:①1910年爆发革命,推翻迪亚斯的统治。②后来又推翻美帝支持下建立的反革命政权,战胜国内外敌人。③1917年,制定新宪法,它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④这次革命既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也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

(四)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1919~1923年)

1.背景:(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一些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长。(2)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等国家成立无产阶级政党;印度、土耳其、埃及等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得以建立发展。(3)一战后,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

2.特点:民族运动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春喊展道路。

3.突出事件:中国的五四运动、朝鲜的“三一”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五)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20世纪30、40年代)

1.背景: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发动局部战争,逐步把世界推向战争;一些大国实行纵容、绥靖、中立自保政策;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反法西斯政策策略。

2.主要事件:中国、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民族解放斗争;西班牙内战是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典型。

3.特点:(1)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埃塞俄比亚1935~1836年抗意民族解放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它不畏强暴、坚持抗敌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的启迪。(3)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民族革命战争。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4.结果: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国家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六)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1.战后初期的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2)重大事件:印度尼西亚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和独立,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亚独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第一届亚非会议召开。

2.殖民体系崩溃

(1)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国家。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了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2)70年代:葡属非洲殖民地独立时期,1975年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人民赢得独立,结束了葡萄牙在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统治。

(3)80年代到90年代初:①是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崩溃时期,其标志是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②90年代初,在南非举行的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全国大选,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摆脱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4)古巴革命使美国对古巴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1977年,巴美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据新条约,到1999年年底,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

3.第三世界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联合国的变化:①由于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加入联合国,联合国不再是一两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②1971年由于第三世界的努力,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

(3)第三世界兴起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三世界的兴起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形成认识

(一)发展概况

1.发展阶段:兴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发展(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战后亚非独立运动的发展)→特殊阶段(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胜利(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斗争)。

2.地区变化:美洲→亚洲→亚非拉。

3.性质变化:反殖民侵略的独立战争→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

1.17世纪到19世纪初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这一时期,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以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为代表。其中北美人民通过斗争赢得了胜利,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葡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国家,基本上奠定了今天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打击了西葡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由于拉美各国资本主义因素薄弱,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十分软弱无力,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根深蒂固,因此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土生白人上层地主手中,新兴资产阶级分子只作为一般动力参加了斗争。独立革命后政权一般都从欧洲殖民贵族手中转移到土生白人上层地主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手中,革命自始至终没有触动旧殖民地的社会基础——大地产制。因此,独立后长时期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封建关系的严重束缚和阻碍;在经济上摆脱了葡、西殖民主义的束缚,却又陷入对欧洲和北美殖民主义的附属和依赖地位,因而革命的结果没有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拉丁美洲独立革命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2.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初的亚洲革命风暴

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有许多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其他地区,如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的领土和主权也相继遭到侵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包括五次大的起义: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后三次起义把这次亚洲革命风暴推到了顶点。其中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从总体来看,这些民族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尽管各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起义均属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即领导起义的多为农民阶级或封建地主阶级,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没有先进思想指导,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不具备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改造社会的目标。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大、时间长、地域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各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究难以胜利。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扩大商品市场,掠夺原料和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地区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列强在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加强了与各国封建势力的勾结,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封建势力同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尖锐,激起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同时这一时期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相继出现和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和壮大。因此从民族解放运动的总体来看,摆脱了旧式民族解放运动的模式,呈现出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但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外来资本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斗争水平高低不一,形式不尽相同,表现出历史的多样性。在亚洲,是一种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主流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同时也存在着处于次要地位的旧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和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亚洲觉醒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对运动的领导,如印度的国大党、中国的同盟会等;②主要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③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建立本阶级的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自己的斗争纲领,领导和联合各阶层进行更自觉、更明确和更有组织的斗争;④被压迫民族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互相声援和支持。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致使革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在非洲,由于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使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时期,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非洲人民反殖民斗争的主要形式。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都是其中的突出事件。在拉丁美洲,独立后的各国普遍建立了共和国,但实际掌权的是大资产阶级。他们控制了政权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大地产制,而且更加扩大了。大地产制的存在,政治上普遍出现的独裁局面,以及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或军事侵略,都导致了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反帝反封建仍是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1910~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这一时期拉丁美洲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件。

4.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1917年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十月革命把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被压迫民族连结成一条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从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变成了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潮。在这次高潮中,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外,土耳其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朝鲜“三一”反日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等是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比较突出的事件。1924年后,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西方工人运动转入低潮,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仍持续发展。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3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又出现新的高潮,并且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中国人民首先举起了东方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帜,朝鲜人民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埃塞俄比亚则在非洲最早开展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十月革命后的这些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具有持续发展的特点。如上所述,从1918年至1939年,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持续高涨。其次,具有多样性,这首先表现在领导权上。亚非拉大多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但是中国、朝鲜、越南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走上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道路,这是世界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此外,还存在着一些过渡形式,如非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还有一些国家如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解放运动由爱国的封建王公领导。多样性还表现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在近代前期,以自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为主要形式和内容。十月革命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较多国家发展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而在一些国家则表现为资产阶级群众运动、工人罢工、农民抗捐、学生罢课和士兵起义,有少数国家发展成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民族运动的结局也具有多样性。近代民族解放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由失败走向胜利,建立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尽管有的国家还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剥削,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统一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同一目标之中,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历史进程。

5.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45年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战后,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5年到50年代中期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在亚洲和北非。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朝中人民抗美卫国战争的胜利,其次是印度的独立和埃及成立共和国。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为第二个阶段。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展开。在这一时期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新独立的国家,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在拉美,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领导下举行起义,推翻了美帝支持的独裁政权,后于1961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巴拿马人民掀起了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将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收回。在这一时期,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标志着亚非拉地区反帝反殖斗争更加自觉地联合起来,新兴国家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逐渐形成第三世界力量。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这是第三世界兴起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从70年代开始,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争得了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突出地反映在联合国的变化和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上。1971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七十七国集团”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第三世界开始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三)第三世界的兴起

1.第三世界:泛指亚洲(日本除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原来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一概念始于50年代,60~80年代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分布在赤道以南地区,所以,有时也称作“南方国家”。

2.第三世界具有共同的特征:①从历史上看,它们有着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夺,他们反对奴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也特别强烈。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本国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②从面临的任务看,它们在取得政治独立,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之后,都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③从经济上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仍是不发达或欠发达,表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人均年收入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口增长率高,负担沉重;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和技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④从外交上看,它们都执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不主张诉诸武力以和武力相威胁,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它们主张推进南北对话,发展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们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主力军。

3.第三世界兴起有三大标志,即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建立。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会议。从亚非会议一开始,帝国主义就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千方百计进行破坏和阻挠,妄图使会议失败,但未得逞;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的发言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各国代表的赞扬,从而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在大多数与会国的努力下,会议击败了某些西方国家妄图分裂、破坏会议的阴谋,消除了内部的分歧,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等。亚非会议的召开是第三世界兴起的第一个重要的标志。因为它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发起和组织的国际会议,它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显示了亚非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万隆会议确定的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对于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1961年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60年代第三世界建立的国际经济组织“七十七国集团”,到80年代其成员国已增加到110多个。这个组织主要通过与发达国家在联合国进行谈判,来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为了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作斗争,一些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了专门的国际经济组织。1973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进行制裁,结果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陷入严重混乱。第三世界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四)东西方关系的嬗变及历史启示

16世纪以前,历史是分散的,东西方之间在各自的活动范围之内活动,保持着闭关自守状态。但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和16世纪初具规模的世界市场的萌芽,世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亚欧大陆东西方的交往活动开始变成经常性的了。随着历史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长期存在的东西方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平衡状态逐渐发生变化。东方最先进的国家如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经济发展虽然也循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方向发展,但是速度缓慢,而西方国家商业资本主义由于具有种种有利条件,特别是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之后,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东西方之间平等的、互不依存关系的结束,已是指日可待了。

16~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的殖民主义乃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着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这段论述精辟地概括了这一时期殖民主义对美洲、亚洲和非洲入侵的内容及其对原始积累的贡献。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最主要特点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手段为基础”的赤裸裸的劫掠。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侵略并没有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进东方世界,反而常常在东方维护并利用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为自己谋利,甚至从外部移入比当地原有生产方式更落后的形式,如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等。这一时期殖民侵略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后果是:开辟和加强了新旧大陆之间、亚欧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种的联系;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面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东方世界的反映是形形色色的,总的来说是迟钝的。比如中国和日本的统治者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中日两国高度自给自足的经济,使对外贸易仅占其经济极小的比例,政府完全专注于国内经济生活;自成系统的具有绝对权威的儒家思想拒绝接受任何外国政治观念和新思想;自古以来高度发展的文明及其成就使统治集团对即将降临的殖民侵略灾难毫无思想准备。通过广州和长崎的贸易白银源源流入两国,世界市场尚未使中日受到任何社会结构性的震荡和影响,传统经济形态仍然完整地保存着。这一切使它们对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反应迟钝,毫无应变举动。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开始了资本主义殖民制度的新时期,它使殖民政策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殖民侵略的目的在于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自由贸易”成为其殖民侵略的重要手段,在“自由贸易”旗帜下,用廉价商品的重炮到处开辟市场,通过表面平等的买和卖两个环节,来剥削和掠夺东方殖民地。当然殖民者仍然不放弃使用暴力,例如19世纪殖民者频繁地使用武力向亚洲那些强大的封建帝国中国、日本、伊朗、印度进行侵略。在这一时期西方向东方的商品输出,对东方自然经济的瓦解起了推动作用,从而给东方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造成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面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这一时期的东方世界作出了不同的反映,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抗击殖民主义的侵略,或进行反封建统治的起义,如19世纪中叶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印度的民族起义、伊朗的巴布教徒起义等。另一方面是学习西方,实行近代化的改革,如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殖民掠夺的动机、方式和殖民政策较之以前各时期又有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在全球掀起了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活动;另一方面资本输出成了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主要手段。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出现了二重趋势:一是由于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基本目的是要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落后农业国和原料产地的状态,不让民族工业发展成为自己的竞争者,因而这种对东方社会的发展,始终是一种阻遏的趋势,其结果,东方社会在摆脱帝国主义控制之前,一直处于经济停滞落后的状态。二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独立发展的趋势。这是对东方国家输出资本的必然结果。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到东方,必然会大大加速东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经常处于对抗性矛盾之中的二重趋势,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双重作用的客观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兴起,东方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工人阶级发展壮大。这样东方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力量的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东方国家的下层劳动人民继续进行了斗争,如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等。但这些下层人民起义的结局说明,单纯的自发的农民起义已不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东方占据历史舞台中心地位的已不可能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了。历史召唤东

⑧ 房屋的由来

人类以前住在洞穴里,这是个常识,大约是在11000年或更早些时候
的近东。
洞穴适应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如我们所知,当时的人们以狩猎
为生。在洞穴中他们很安全。人们在洞口生火,这样既能取暖又能在他
们烤肉时防范动物。这是种简单的生活,是所有人类的基本生活。
一直困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是:是什么促使人类离开洞穴这
个自然的“子宫”,开始了新的、漫长的发展历程?尽管人们提出了多种理
论,但并无确切的证据,我们基本上只能依靠想象。气候或许是个原因,
当冰川撤回到北方时,气候变得温暖潮湿,植物生长,阳光让人们走出洞
门,正如它催发了花开。同时,冰河消融让其他地区的肥沃土壤得以显
露,大批畜群也随之而去,离开了人类居住的平原——这意味着狩猎不再
是可靠的食物来源。
另一方面,农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但从狩猎到农业、从洞穴到
房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起初,人们追逐着动物,变得更加熟悉
身边的这个世界。随后,狩猎变得越来越困难(例如,猛犸象和驯鹿相继
灭绝),人们似乎对土地上的自然资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如同生活中
的大多数发现一样,可能是妇女首先想到耕种,当男人们外出狩猎、捕鱼
时,妇女们则有时间来收集种子,并加以播种。因此,一般认为,一开始暂
时的定居地基本上建在临近河流、溪流和森林的地方,而人们在冬天还是
回到洞穴里。当人们发现谷物和其他植物在春天又生长出来,而且在人
们的持续照料下会被培育得更好时,这种仪式就最终结束了。不久,人们
注意到了某些动物能用饲料加以驯化,能被训练和利用,人们开始研究它
们的习性。于是,这些动物成为家禽家畜,农业定居地就这样诞生了。时
间大约是在1万年前。
定居地意味着房屋。洞穴就这样荒废了,被大量地遗弃。房屋是一
种创造物,一种新的东西,一种独立于洞穴观念的庇护所。这种将岩石中
的一个洞的本质加以提炼,并用一种孤立的人为结构加以复制的能力是
令人惊奇的。但人类只能这/厶做,因为洞穴是唯一的参照物。他们要做
的是观察形成空间的最小结构,并将之转化为不同的元素。这就有可能
解释房屋如何从而且总是从自然形式中找到灵感。这些形式的建构来源
于土地上的各种原料,如泥土和芦苇。房屋造型的灵感也来自洞穴。洞
穴的基本形状大体上是半圆的,于是房屋就设计成圆形的。
永久定居地的第一证据(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显示出房
屋频繁重建的迹象。从这点可推断出,房屋只是偶尔去住,这些居民一部
分仍然是洞穴居住者。要永远放弃过去一直使用的模式和法则而采用新
的规则需要很大的信心。的确,这些新规则被混合农业带来的诸多可能
性所激发,但要冒险使用一种完全未经尝试的东西更需要勇气和信心。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最初的居民并不考虑其房屋的坚固性。例如,在沙尼
达尔的扎维舍尼(ZawiCheniinShanidar,在土耳其和伊朗边界的扎格罗

山脉的丘陵地带)村落中(大约公元前9000年),那些房子有着椭圆形或
圆形的基石(包括壁炉),由一些编制物、芦苇和席子构成的不牢固的上部
结构支撑着。但这些村落似乎只能维持半年,附近就是沙尼达尔的洞穴,
它在冬季数月中成为更好的庇护所。在约旦的艾南(Eynam)有另一个定
居地,那里有三个连续的永久村落,每个都包括50所房屋。所有的房屋
都是圆形的,直径超过7米,围绕着一个中心区域排列,中心区域有为
数不少的涂以灰泥的钟形深坑(或许是储藏食物之用)。扎维舍尼的房子
极少体现出房屋的本质因素——包括栖身、烹饪以及取暖——但这些
房屋的结构的细节是值得注意的。有一堵奇怪的石制的墙,在地基之上
l米左右,这为芦苇制的圆锥形屋顶提供了一个坚固的结构。有趣的是,
就建筑而言,这种设计生动地建构了一个三维空间。因此很明显,当这些
建筑师们仍然保持着“群居”的思维方式时,一个重要的阶段已经来临:一
种实实在在的外部结构构筑起了一个私密的空间。这是迈向文明社会的
一大步,可能人们不能马上意识到。在洞穴中,人们仿佛是住在宿舍或廉
价客栈。突然间,家庭开始独立出来。这种变化一方面与房屋结构相关,
另一方面则跟私人财产有关。房屋的结构本可以建得大一点,当然小结
构的房屋更容易建造。于是,人们从洞穴中搬出来,为他们的家庭成员获
得一个私人空间。这是一种人的(实际上也是动物的)本能。这种倾向于
更具组织化的生活的发展同样表明了人类对秩序的需求。但还有一点,
即对财产的欲求。这种强烈的个体认同感源于人和他所占有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例如,男人会看护他的锤子,因为锤子对他来说有用;而女人则
会看好她的首饰,因为这将提升她的社会地位或使她看上去更迷人。在
这些环境中,人们享受着财产权,并设法将其扩大。房屋就是这样的一种
财产,它支配着人群(家庭)的生活,并给他们提供庇护之所。这样,房屋
成为了居住者群体的一种延伸物。

⑨ 伊朗面积有多大

伊朗相当于中国新疆省面积。伊朗国和中国新疆省的面积差不多大,伊朗国土面积是1648195平方公里中国,新疆的面积是166万平方公里,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缺租隐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

伊朗的经济发展

伊朗是文明古国。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历型察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国,7世纪后遭不同异族先后入侵。

18世纪前期,纳迪尔沙推翻外族统治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9世纪后期起,英国和俄罗斯势力不断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不结盟运动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

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伏厅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发达,还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

与伊朗土地产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比利时意大利哪个赢了 浏览:302
伊朗以什么色的人口为主 浏览:348
怎么能进中国远洋集团 浏览:492
印度人结婚怎么安排 浏览:26
伊朗核武怎么来的 浏览:105
意大利买花怎么样 浏览:50
科促会与中国电子哪个好 浏览:319
现在印尼人对华人什么态度 浏览:542
怎么查印尼公司的企业代码 浏览:443
印尼虎鱼有多少种吃法 浏览:136
中国有哪些省有直辖市 浏览:977
伊朗沙特阿拉伯为什么发生战争 浏览:726
岩板餐桌黑色和意大利灰哪个好看 浏览:430
英国一件代发运费多少 浏览:978
通心意大利面炒面怎么做 浏览:537
印度春卷皮怎么做 浏览:17
哪个国家喝中国的白酒 浏览:583
伊朗洪水到底有多少 浏览:36
伊朗炎之神殿获得了什么 浏览:101
印尼喜欢中国什么小商品 浏览:475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