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隐身无人机首次实战,恐怖分子睡梦中遭灭顶,伊朗无人机技术为何究竟这么厉害
伊朗的无人机技术相对来说算是十分成熟,在叙利亚这半年的城市攻坚战,伊朗的无人机频频亮相。但是对于这种大型攻击无翼隐身,甚至可以内置地空导弹的无人机来说,这肯定不可能是伊朗本国研发。
军事的强大是从根本上的-强大,是武力上的绝对力量,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军事是支撑着一个国家站在国际上,并且敢于发言的力量,是一个国家有没有话语权,语言影响力又有多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Ⅱ 伊朗自己应该没有技术打下美国无人机,是谁在背后提供的技术呢
据详细了解伊朗一定从某个国家得到了一些帮助,我们都知道与伊朗利益最密切相关的大国就是俄罗斯。所以,在无人机被击落后,美国先是态度的无比强硬,继而又强调这一事件并非伊朗故意所为,很可能是伊朗某个人或一个将军所犯下的错误。根据美国态度的转变,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已经知道俄罗斯参与进来,击落无人机俄罗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无人机被击落后美国态度的转变来看,普京再次用伊朗人的手用先进武器震惊美国,让美国意识到发动战争可能会付出巨大代价,从而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我们毫无疑问,俄罗斯这次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Ⅲ 被伊朗击落的,美国全球鹰有哪些研究价值呢
美国的一架价值2亿美元的RQ-4“全球鹰”高空无人机被伊朗的防空导弹击落,地点就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事先伊朗没有发出任何警告,而是直接采取了行动,事后,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发表了措辞强硬的电视讲话,“国界是我们的红线,任何侵犯国界的敌人都将被消灭。”显然这个触犯红线的敌人就是那架全球鹰无人机。
尽管两亿美元的无人机被伊朗击落,特朗普甚至更不愿意在一场大规模战争上花费2万亿美元。因此,最后10分钟的变化是他在综合各种因素并比较各种利益的得失后做出的艰难决定。尽管做出了这一决定,特朗普再次被打了脸。
Ⅳ 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美国为什么没反应
因为是美国无人机入侵伊朗
领空
在先,再者美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对伊朗动武,如果作出反应就可能立即引发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全面对抗。
Ⅳ 伊朗打下的坎大哈野兽的RQ-170 以后对中国会有好处么
RQ-170 哨兵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一种主要用于对特定目标进行侦查和监视的隐形无人机,也被称作“坎大哈野兽”。这一绰号得名于它近年来多次被目击在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国际机场出没。美国空军于2009年承认了它的存在,称RQ-170是一款正在由美国空军开发、测试并即将走向实战的低侦测性无人飞机系统(UAS),将为美国联合部队指挥官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它曾在持久自由行动中被部署在阿富汗境内,有消息称它也将被部署在韩国。
根据美军的习惯,“RQ”这一定名就暗示了RQ-170“哨兵”不大可能携带武器,因为“R”是英文中“侦察”(Reconnaissance)的首字母。美国《航空周刊》 (Aviation Week) 评论员大卫·A·福尔哈姆(David A. Fulghum)曾经推测,无人机可能是一种“战术型、操作指向型平台,而不会进行战略性情报收集任务。”击毙拉登的军事行动似乎证明了无人机的侦察性能。
设计与性能
RQ-170无人机,实际上就是指RQ-170“哨兵”。它由洛克希德·马丁“臭鼬工厂”( Skunk Works)负责设计,其定位是隐形无人机。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它与先前的隐形机与无人机项目,比如RQ-3“暗星”与“臭猫”(Polecat)的相似之处。它沿用了无尾飞翼式飞机的设计理念,外形与B-2隐形轰炸机相似,就像是一只回飞镖。与F-117A隐形战斗机与B-2隐形轰炸机不同的是,RQ-170的机翼并没有遮蔽排气装置,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避免敏感部件进入飞机平台后遭遇操作损失,并最终导致这样的技术误入他人之手。 关于RQ-170与另一款正在研究中的无人机项目MQ-X的关系,美国空军上校向外界透露,RQ-170与MQ-X项目无关,后者目前正在确定隐形技术与发动机的选择,因此,RQ-170不会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MQ-1“捕食者”与MQ-9“收割者”(国内有人译为“死神”)无人机。 “哨兵”悄悄部署坎大哈
[1]RQ-170采用无尾翼飞翼设计,使用单引擎,《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估计其翼展为20米(66英尺)左右。它的起飞重量理论上比RQ-3“暗星”更重,可以达到3856公斤(8,500磅)。它的设计并没有采用隐形工程学中几种惯用要素:有凹口的起落架舱门和尖锐的机翼前缘。它的机翼呈现弯曲的轮廓,并且排气口并没有被机翼所遮蔽。有分析者推测这款无人机的中度灰色可能暗示了中海拔上限——不大可能超过1,5240米(50,000英尺),因为高上限飞机一般在外观上会涂色较黑以更好地实现隐蔽性能。根据推测的起飞重量与海拔上限,研究人员推测这款无人机可能采用通用电气TF34发动机或者相关的改进版。 根据目前公开来源的图像,航空专家估计,RQ-170将配备电光/红外传感器,机身腹部的整流罩上还可能安装有主动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机翼之上的两个整流罩可能装备数据链,机身腹部和机翼下方的整流罩将安装模块化负载,从而允许无人机实施武装打击并执行电子战任务。更为激动人心的是,RQ-170甚至可能配备高能微波武器。美国空军对微波武器情有独钟,在不久前,美国空军刚刚为BAE系统公司提供了150,000美元的投资,用于研发微波计算机系统。几个月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得到了美国空军230,000美元的订单,用于开发“高能激光能量武器”,斯威特曼立即猜测RQ-170也可能装载该系统。
编辑本段研发
2001年EP-3E侦察机在中美撞机事件之后在中国迫降,致使美国国防部下决心研发一种隐形无人机,以避免涉密装备和机组成员落入其他国家。RQ-170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由洛克希德·马丁着名的臭鼬工厂设计,与之前的一些隐形无人机,如RQ-3暗星,在设计上有相似之处。[2]采用无尾飞翼的气动设计,搭载一台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据估计,RQ-170的翼展在20米左右。代号中的“RQ”意味着RQ-170是一种不携带武器的无人机,是第一种被证实承认的采用隐身设计的无人机。
编辑本段部署
2009年12月4日,美国空军首次证实了RQ-170的存在。持久自由行动中,RQ-170被部署在阿富汗境内。由于2007年年底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国际机场露面,它获得了“坎大哈野兽”的外号。值得注意的是,在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装目前既没有防空导弹,也没有雷达,所以RQ-170的隐性性能对于阿富汗战场并没有多大意义,RQ-170在阿富汗的部署很可能是针对中国。另有消息称RQ-170将被部署在韩国,以便对朝鲜进行监视。
突袭本·拉登
在2011年5月1日晚,在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发展小组突袭本·拉登住所的军事行动中,至少有一辆RQ-170“哨兵”对这一区域实施监控,并为奥巴马及其高级国家安全顾问提供了连续的视频信号。RQ-170同时也监控了巴基斯坦军队的无线电广播,以预警巴军对此次军事行动的反应。 这次突袭行动发生在距离美国承认RQ-170隐形无人机项目存在仅18个月之后,可以确认的是,它是RQ-170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操作。
RQ-170的实战历史
RQ-170“哨兵”最早由美国空军第20侦察中队进行测试操作,该中队曾在内华达州托诺帕试验靶场为基地对其进行测试。随后,美国开始向阿富汗部署RQ-170“哨兵”,有人于2007年底目击了这款新型无人机出现在坎大哈国际机场。正是这次现身引起了各国分析人士的种种猜测,比尔·斯威特曼为它起了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坎大哈野兽”("Beast of Kandahar")。2009年12月4日,面对公众对“坎大哈野兽”的猜测,美军终于承认“出现在坎大哈机场的灰色飞翼无人机模糊照片”与RQ-170“哨兵”有关。之后,又有人目击了RQ-170“哨兵”在阿富汗地区出没,当时有人推测,塔利班并没有自己的雷达系统,部署这款尖端无人机可能是为了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实施情报与侦察工作。 2009年12月,朝鲜《中央日报》报道称,美国RQ-170“哨兵”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在韩国进行了测试飞行,并将于2010年投入实战部署,其目标是取代在乌山空军基地服役的洛克希德·马丁U-2侦察机。根据这条消息,比尔·斯威特曼推测部署在阿富汗和朝鲜的RQ-170“哨兵”可能承担着监视朝鲜弹道导弹的任务。 2010年8月,报道称RQ-170已经或者将再次向阿富汗进行部署,并且这款无人机已经具备了全活动视频监控能力。这与日后美国所公布的白宫通过视频实时监控打击本拉登军事行动的情形十分契合。实际上,此时RQ-170的任务已经包括高海拔飞越巴基斯坦上空以监控阿斯塔巴德一栋建筑,美国怀疑这里就是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的住所。在2011年5月1日晚,在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发展小组突袭本·拉登住所的军事行动中,至少有一辆RQ-170“哨兵”对这一区域实施监控,并为奥巴马及其高级国家安全顾问提供了连续的视频信号。RQ-170同时也监控了巴基斯坦军队的无线电广播,以预警巴军对此次军事行动的反应。 这次突袭行动发生在距离美国承认RQ-170隐形无人机项目存在仅18个月之后,可以确认的是,它是RQ-170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操作。虽然迄今为止美国仍未透露任何关于RQ-170的官方图片与资料,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一战成名之后,这款隐形无人机的在美军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
编辑本段伊朗军方击落美军RQ-170无人侦察机
12月4日晚,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朗军方在该国东部地区,射落一架美国无人侦察机。
据伊朗电视台报道,“伊朗军方以最小的伤害射落了一架型号为RQ-170哨兵的美国无人侦察机,”据悉是一个匿名人士提供了这个消息。 RQ-170哨兵无人机是美国最新型号无人机之一,是一款隐身无人机,美军用来对特定目标进行侦察和监视,还可用来搜集情报。 据一个伊朗半官方媒体称,伊朗将会持续并加大力度打击各种各样来犯的无人侦察机,即便这些无人机在伊朗国境外。而美国军方至今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 早在今年7月,伊朗军方同样宣称打下一架美国无人侦察机,当时这架飞机正在伊朗西北部城市库姆上空侦察当地核设施情报。
Ⅵ “扫描鹰”无人机的相关新闻
2012年12月4日,伊朗革命卫队称在波斯湾水域上空“俘获”一架侵入伊朗领空的美国“扫描鹰”无人机。
这是伊朗第二次捕获美国的无人机,伊朗军方2011年12月宣布俘获一架美国RQ-170“哨兵”无人侦察机,该侦察机据称是在伊朗领空飞行时遭伊方电子战设备俘虏的。伊朗官方电视台其后公布了这架几乎完整无损的无人机的画面,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伊朗归还无人机,但遭到拒绝。 美国海军部队中央司令部在巴林的一名发言人说:“美国海军全权负责在中东地区执行任务的无人驾驶的飞机。我们在波斯湾地区的行动,仅限于国际认可的海域和高空。根据我们的纪录,我们最近没有丢失任何‘扫描鹰’。”
美联社报道称,有可能这架无人机是以前伊朗方面截获的,但当时没有透露,直到现在才宣布这个消息。尤其是伊朗的表态中没有任何关于截获无人机的细节,时间地点都是未知数,而美军发言人也在提供情况的时候承认,在海湾地区服役的“扫描鹰”无人机过去几年的确有过损失。另外,在海湾地区,也不仅仅美国军队拥有这种无人机,例如美国的盟友沙特也从美国购买过这种机型,因此不排除伊朗从这些盟友的手中截获无人机的可能性。 不过伊朗方面发布的视频显示,几名身穿军服的人员背对镜头,在以波斯湾地区为背景的大屏幕前仔细研究着这架看似完全没有受损的“扫描鹰”无人机,不时摆动无人机身上可活动的部位,比如可用来调节飞行方向的机翼和机尾,有人员还在现场做着笔记。伊朗媒体还引述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负责人的话称,现在这架无人机归伊朗所有。
Ⅶ “罗生门”到底是什么意思,网络上有哪些“罗生门”事件
罗胜门是指活动各方各抒己见,根据各自有利的方式来表达、证明或编造谎言,最终使真相难以显现。
“罗生门”一词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生死徘徊”之意,后来演变为真理徘徊于“真理”与“假象”之间:事件各方各执一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证明或编织谎言,同时也难以产穗没生第三方公证的有力证据,最终使事实扑朔迷离,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和重复。
1、尹天照性骚扰”陷入罗生门
伊朗外交部副部长阿拉吉当天回应美国有关他“击落”伊朗无人机的声明。阿拉齐在他的社交网络上说,伊朗没有在霍尔木兹海峡或任何地方发现任何无人机丢失的情况。他还说,有人怀疑美国军队故意击落了自己的无人机。
Ⅷ 美国对伊朗,为什么无人机全球鹰是战略级,RQ-170是战术级
因为全球鹰无人机航程远可以全球到达所以是战略级的,RQ-170无法做到全球到达只能局部使用所以是战术级的
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HAE UAV)计划是为了满足空中防御侦察办公室(DARO)向联合力量指挥部提供远程侦察能力的需要而设计的。全球鹰具有从敌占区域昼夜全天候不间断提供数据和反应的能力,只要军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启动。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于1995年启动,于1998年2月首飞,在ACTD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58个起降,共719.4小时飞行。“全球鹰”最大飞行速度740km/h,巡航速度635km/h,航程26000km,续航时间42h。可从美国本土起飞到达全球任何地点进行侦察。机上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像机、红外探测器三种侦察设备,以及防御性电子对抗装备和数字通信设备。
RQ-170
美国空军2009年12月8日首次确认正在使用一种被外界称为“坎大哈野兽”的隐形无人侦察机。这种无人机此前只出现在一些照片上。美空军发表一份简短声明说,这种无人机名为RQ-170哨兵,作用是“为前线战斗部队提供侦察及监控支援”。该机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
2009年12月7日,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一条“美国神秘无人机身份曝光,据称能潜入中国领空收集情报 ”的消息,其中一张有着奇特外形的无人机照片吸引了众多眼球,而且网友们还给它起了个绰号,叫 “坎大哈野兽”。
Ⅸ 美国无人机完整坠落伊朗事件
楼上的白痴,武器打击后还不成碎片了?本来就不完整,无非是故障后坠落,运气好没有造成大的损伤,仅此而已,其他解释都是YY。
Ⅹ RQ-170被伊朗击落,但是我觉得伊朗目前还没这实力,是美国自编自导自演的吗为了一探伊朗虚实
这次完全是侥幸、飞机的被发现理论来说是有第三方透漏、美国飞机出故障可能性不大、因为飞机出故障自毁能力非常强、重要来看伊朗最近聪明了不少、懂得运用霍尔木兹海峡这条上帝给他的优势之地、使得美国不敢乱来、如果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全部被美国的地方控制、美国的地位将不折不扣的遭受重创、所幸的是在这三个要冲附近都有跟美国相敌对的势力存在、中国应该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