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新美国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及其原因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美国一直指责伊朗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秘密的核武器发展计划,而伊朗始终否认有核武器发展计划,它的核计划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是为了自力更生确保核电站的核燃料供应。这次核风波是从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揭露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而开始的,一直延续至今。借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内贾德要PK小布什,伊朗核问题背后的较量从未停止过。美伊关系也因为这一问题而变得更加的糟糕。不仅是美伊关系,凡是与伊朗进行核合作的其它国家如俄罗斯等,也屡遭美国的刁难。对于各大国而言,伊朗核问题的确是一个国际难题。
美国对伊朗核计划前后不一的态度
说起美国对伊朗的核计划的关注,的确值得回味与警示。伊朗核事业的倡始人是巴列维国王(1941-1979年在位)。巴列维国王时期的伊朗可以说是美国最亲密的中东盟友之一了,自从1953年借助美国的力量再次获得国家权力后,他在外交上就一头倒向了美国。巴列维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国王,在他的思想中,恢复古波斯帝国的荣耀与地区霸权占据重要的位置。巴列维本人非常渴望伊朗能在核方面有所建树,所以他斥资40亿美元,在西方的帮助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当时伊朗的这一举措是得到美国允许的,更是在西方大国的直接帮助下进行的。
1978-1979年的一场伊斯兰革命把巴列维赶下了台,此后不久伊朗又不得不与萨达姆的伊拉克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和高端技术支持的核计划自然也暂时中断。直到战争结束特别是冷战终结后,伊朗又重启核计划。在冷战后时代,一些第三世界的国家由于不能再从美苏竞争中获得某一方的支持与保护,它们的不安全感加剧了,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核力量就成为它们自保的选择之一。伊朗面临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和中东唯一事实上的核国家以色列的双重威胁,它的不安全感尤为强烈,这也就不难理解它对“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设施的追求,至少,这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纵观伊朗的核计划,在巴列维国王统治的中后期,伊朗的国际发展环境是相当不错的,不用担心西方大国的强力打压,本地区又没有能对它构成实质性挑战的国家,伊朗这时的核计划实际上是在巴列维企图称霸海湾的背景下展开的,并且得到美国的支持。霍梅尼之后伊朗外交的最大诉求是摆脱恶劣的国家安全环境,其防务政策的基调是防卫,其核计划自然也是在此等背景下进行的,不过这时它却不得不面对美国强烈的抵制和沉重的压力。
随着伊斯兰革命后美伊关系的剧烈变动,美国对伊朗的核计划也给予了重新考量。=美国着名杂志《大西洋月刊》在2005年11月透露,美国国防部和情报部门已经制定了攻击伊朗的战争计划。该计划设想对伊朗的战争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伊朗革命卫队的基地进行空中打击;第二阶段是对可疑的伊朗非常规武器地点和支援设施进行空中打击;第三个阶段是美军从五个方向对伊朗发动地面入侵,需要两周时间。然后,美军将从伊拉克、波斯湾北部、阿塞拜疆、阿富汗和格鲁吉亚进入伊朗。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也在2006年初撰文指出,西方无论是通过外交途径,还是采取强硬立场都无法缓和同伊朗的矛盾,到2007年,海湾地区将会爆发一场大战。联想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理由,这位教授的言论听起来不仅让人心悸,更何况,最近两年来,美国官方也一再重申解决伊朗问题的途径也包括军事手段。
美国如此关注伊朗的核活动并非一时兴起。反对恐怖主义活动和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向来是美国的重要使命,美国清楚地知道,它最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目标。911事件让美国进一步意识到恐怖活动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可能造成的“噩梦”。因此,对于可能支持恐怖活动,并且可能从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嫌疑国家”,布什总统很快在911之后给他们“定性”为“邪恶轴心”。当下,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已经在一场备受争议的先发制人军事打击之后实现了“政权更迭”,恐怖主义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似乎被消除了;朝核问题虽然历经波折,但毕竟有了六方会谈这个沟通渠道,朝核危机也算进入了相对可控的阶段,虽然前面的解决道路绝非坦途。此种形势下,伊朗核问题似乎让美国感到束手无策:欧洲三驾马车同伊朗的谈判在局部的进展之后复归起点;美国推动安理会对伊朗施加压力的常识效果不彰;而美国目前决计不愿和伊朗直接面对面谈核问题。
但是,美国始终不曾放弃过完全解决伊核问题的努力,因为 “伊朗可能是美国的最大威胁”。在联合国,3月29日的安理会主席声明没有奏效的情况下,美国继续强力推动对伊朗的制裁方案,协调各主要相关国家在此问题上的分歧,谋求处理伊朗问题的共识。在这些或温和或强硬的措施之外,美国于5月中旬宣布恢复和利比亚的大使级外交关系。很难将此次此刻的美利复交决定与伊核问题剥离开来,也许美国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期望伊朗能够从中读出有利于解决僵局的信息。
尽管很多人认同美国的观点:如果伊朗不是要威胁其它国家,那它推行核计划干什么?但是,同样,很多伊朗人也有一个问题不得其解:以色列发展核事业美国不干涉,可为什么偏要对自己下手?别忘了,在敏感的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是很容易拿美国的以色列政策与美国对自己的政策相对比的。
② 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有什么异同之处
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朝鲜是中国近邻,朝鲜半岛的无核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2月朝鲜宣称“已经拥有用于自卫的核力量”。伊朗核问题方面,伊朗虽声称“没有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却有意“向阿拉伯国家输出核技术”。朝核问题六方第四轮会谈取得的成就、各方观点及其差异、中方在会谈中的积极作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意义、伊朗核问题的深刻背景等都可能作为考试命题的知识点。�
2月10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已经拥有基于自卫目的的核力量。
明表示,由于美国继续对朝鲜采取敌视政策,朝鲜将无限期中止参加六方会谈。“美国政府已经暴露了其不惜一切代价颠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企图,并用核大棒加以威胁。这迫使我们采取措施加强核武库,以保卫朝鲜人民选择的意识形态、体制、自由和民主。”“我们已经采取果断行动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已经制造了用于自卫的核武器,以应对布什政府一贯公然孤立和打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声明说,“我们的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是只用于自卫的核威慑力量。目前的现实表明,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保卫正义和真理。”�
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美国则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第一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随后在2004年2月25日至28日和6月30日至25日分别举行了第二和第三次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7月26日至8月7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本阶段会谈的成果包括:一、各方凸显了以对话求和平的愿望,显示出比以往更大的诚心和耐心;二、各方找出了影响会谈进程的症结所在,即朝鲜要求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美国坚持朝鲜必须放弃包括和平目的在内的所有核计划。
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并同意就此发表一个共同文件。朝鲜弃核,涉及事关朝美核心利益的四方面内容:一是弃核的定义和范围;二是朝方的责权;三是美方的责权;四是核查落实朝鲜弃核。六方主要分歧包括:先弃核,还是先承诺对朝鲜的安全保障与经济援助?是单纯解决朝鲜的核问题,还是承认朝鲜的有核国家地位从而转入核军控谈判?如何界定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界限?朝鲜有无权利从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活动?美国提出朝鲜的导弹和人权问题,日本则提出被绑架人质问题。这些分歧,条条都关系到主要当事国的核心利益,既复杂又棘手。�
美方坚决要求朝鲜全面放弃任何形式的核计划。从朝美之间缺乏信任的角度来讲,美方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核有两用性,发展民用核能的同时,必然为发展军用核能力储备了人力和技术资源。但作为主权国家,朝鲜在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具有发展民用核能技术的权利,这是由国际法赋予的,美国无法剥夺美国和欧盟同样无法剥夺伊朗发展民用核能事业的正当权利)。朝鲜不能放弃其发展民用核能的权利,可能有三方面考虑:一、显示主权国家的权利;二、为其核计划未来可能的民转军预留伏笔;三、增加与美国讨价的砝码。因此,朝鲜将发展民用核能技术的权利作为其在弃核谈判中的核心利益,决不放弃。�
第四轮会谈与前三轮会谈的最大差别,是谈判的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在美国置朝鲜获得核武器紧迫压力于不顾,一再拒绝与朝直接沟通之后,朝鲜已宣布拥有核武器。此外,第四轮六方会谈与前三轮谈判不同的特点还包括:一是所有各方不对会谈时间设限。二是双边会谈成主要形式。此番会谈,在简短的开幕式以后便直接进入双边会谈阶段,并且是以封闭形式进行。三是实质性问题大量增加。四是首次出台共同文件,反映各方的基本立场及主要观点。
9月13日至19日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谈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与会各方达成六点共识,这标志着六方会谈进入一个新阶段。
六方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在前三轮六方会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务实的会谈,达成如下共识:�
一、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依据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应予遵守和落实。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
二、六方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朝方和美方承诺,相互尊重主权,和平共存,根据各自双边政策,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朝方和日方承诺,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诺,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表示,愿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韩方重申2005年7月20日提出的有关向朝鲜提供200万千瓦电力援助的方案。�
四、六方承诺,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直接有关方将另行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六方同意探讨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途径。�
五、六方同意,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上述共识。�
六、六方同意于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五轮六方会谈,具体时间另行商定。
必背考点:六方会谈过程中,中国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国家,是一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国家,是一个在新世纪初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格局中身体力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和平发展国家。
无论是前三轮六方会谈,抑或是本轮六方会谈,中方都以其坦诚认真、积极进取、坚韧努力、辛勤工作、良好素质乃至周到服务赢得了赞誉。在会谈过程中,中方以各种形式、在各个层次同其他各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磋商与接触,进行了沟通、协调。中方把各方提出的立场和主张归纳整理,凝聚共识;在尚存分歧的问题上,与各方交换意见,共同寻找能被各方接受的方案。中方作为东道主主要做了三件事:一、积极推动各方尤其是朝美拿出自己的具体解决方案,从而把会谈引向深入;二、反复劝说各方要相互尊重,认真对待和研究其他方面提出的方案;三、在出现僵局时,及时提出折中方案,积极居中协调。中国多方斡旋,促成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重大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其次,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最后,能够为中国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必背考点:伊朗总统哈塔米2月23日在德黑兰重申,伊朗决心继续铀浓缩活动,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止,伊朗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9月14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联合国首脑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批评美国阻碍一些国家的官员参加此次首脑会议,并抨击少数强权国家奉行单边主义政策、生产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9月15日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准备根据其他伊斯兰国家的需要向它们转让核技术。9月17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第60届联大发言中重申伊朗有权发展核能源,但无意制造核武,并愿意考虑引进外国企业参与伊朗核计划。�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核电站的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2003年初,当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美国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便对伊朗进行制裁。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法德英三国的积极斡旋下,伊朗为解决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2004年6月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理事会成员国提交一份秘密报告,认为伊朗在当年4月前没有向该机构申报进口了用于先进的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零件及其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理事会11月25日举行会议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避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其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不利局面。
9月17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敦促联合国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并敦促德黑兰尽快重开与欧盟之间的“核谈”,否则联合国安理会将会介入其中。
之后,伊朗又多次强调,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将在适当的时候恢复。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伊朗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扩张中志在必夺的一环。“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基本上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军事上对伊朗形成夹击之势。一旦拿下伊朗,美国就可以自西向东,把这三个伊斯兰国家连成一片。从“大棋盘”上看,美国第一步可以渗透南亚;往北可与北约东扩呼应,并配合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天鹅绒革命”;往东可与其新的亚太战略呼应,牵制它想象中的“潜在对手”中国。�
第二,伊朗是美国推行其意识形态的一块绊脚石。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必须征服伊朗。否则,美国好不容易掌控的伊拉克“民主进程”就可能泡汤,推翻了一个“暴政”,很可能又迎来一个“神权”,而且还可能明里暗里同伊朗合作。在伊拉克大选中获胜的什叶派联盟和库尔德政党,还有中东反美势力,大都接近伊朗。美国不能容忍这种局面继续存在。�
第三,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也必须征服伊朗。美对伊朗政策的调整希望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与欧结成对伊统一战线,避免欧美为伊朗离间,并借此弥合大西洋两岸关系。二是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三是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采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
有关媒体分析认为,近来美国对伊朗政策已经由单纯使用“大棒”转向“胡萝卜+大棒”的政策。美国政府对伊朗由单纯使用“大棒”转向“胡萝卜+大棒”的政策,表明美对伊政策选择面非常狭窄,制裁或打击都不能放到台面上来。首先,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未发现伊违规的确凿证据。其次,伊朗国力较强,地广人众,民族凝聚力强,拥有可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湾军事基地的弹道导弹,绝非伊拉克可比。再次,伊核设施分散、隐秘,即使对伊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也难以成功。最后,除以色列外,对伊朗动武在国际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再难组建新的“意愿者同盟”。
必背考点:9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表示,美国和俄罗斯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的目标一致,即美俄都不希望伊朗和朝鲜拥有核武器。
【布什表示,俄罗斯是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强大盟友,两国关系正在不断深化发展。普京说,他与布什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接近,俄罗斯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而且今后也将坚持这一立场。普京强调,解决伊朗和朝鲜核问题的外交手段还远未用尽。因此决不能采取可能使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恶化的举措,希望俄美能经常协调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立场。�
在伊朗核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俄美两国的政治较量。俄罗斯与伊朗有着传统的伙伴关系。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伊朗是俄近邻,俄不愿看到在自家附近发生战争,更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几十年的老伙伴、老邻居落户别人的势力范围。莫斯科认为美国以“防止核扩散”为借口打压伊朗,其目的是削弱和破坏俄伊核合作,将俄排挤出这一地区,夺回伊斯兰革命后在伊朗失去的地位。从经济角度看,伊朗长期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航空技术、装甲运输车和防空系统设备,是俄稳定的武器市场。此外,与伊朗在开发利用核能方面将给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俄不会容忍其他国家用非市场手段损害俄在伊朗能源市场上的地位。
③ 无论是伊核问题还是朝核问题,本质上都是什么问题
无论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尽管性质和程度有所不同,但毕竟都涉核,都是国际上高度关注的问题。从今后解决问题的要求看,朝鲜必须“弃核”,伊朗则是保证在可核查、可监控前提下,实现和平利用核能的目标。这两个要求都很难。不仅朝鲜和伊朗立场不会轻易松动,相关国家也各有考虑,尤其美朝和美伊关系的发展走向更为重要。在美国和朝鲜、伊朗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前,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的核问题,都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即便是实现关系正常化,美国也还需要协调韩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国的立场,这些国家如不配合,最终解决问题也难。
既然朝鲜和伊朗核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因而发生新的不测事件,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无论朝鲜还是伊朗,只要造成新的事端,国际社会不会坐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然也难置身事外,更何况朝鲜还是近邻。这种状况,对于今后的中国外交来说,既是难题,也是考验,要想撇开几无可能。朝鲜是中国传统友好国家,且不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双方更有着难解难分的政治和地缘战略关系。伊朗虽然距离中国较远,但两国的政治、经济交往历史悠久,现实关系也愈益重要。尤其是双方的能源合作,对中国未来发展影响甚大,战略上的相互借重也不可或缺。
④ 伊核谈判是什么,内容具体是什么伊朗想达到什么目的
伊核谈判
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一度暂停浓缩铀活动。
但在这之后,伊朗与西方在浓缩铀等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再现分歧。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为迫使伊朗放弃核活动,安理会通过多份对伊制裁决议,遭到伊朗的强烈反对。
伊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
六国与伊朗自2008年7月以来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一直未取得明显进展。
2013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伊核问题谈判出现了新的契机。9月2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首次与伊朗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和德)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10月中旬,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伊新政府成立以来的首轮对话。11月上旬,各相关方再度在日内瓦举行谈判。11月24日,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
内容
伊朗铀浓缩活动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度不安。为避免伊朗将来制造出武器级的“高浓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通过制裁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伊朗就范。从此,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与是否取消对伊制裁,成为伊朗与西方国家较量的关键。铀浓缩问题是伊核谈判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西方国家在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多次要求伊朗停止一切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促成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对伊制裁决议。然而,面对西方的制裁,伊朗不仅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反而加速了浓缩铀生产进程。伊朗一直坚称其核计划出于民用目的。
自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就职以来,伊朗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并与国际社会达成和解。伊核谈判峰回路转。与此同时,伊朗明确表示,运出浓缩铀、停止铀浓缩活动都是伊朗的“红线”。伊朗不会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伊朗达到目的
解除对伊朗制裁及其行动计划、核技术合作、对协议实施的监控、对伊朗核能力的设限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草案等关键方面的内容。
⑤ 决议 伊朗核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3日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803号决议,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伊朗核计划及其相关领域的制裁,但同时表示将继续加大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
制裁伊朗决议通过
这是安理会自2006年12月以来通过的第三份对伊朗制裁决议。在当天的投票表决中,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只有非常任理事国印度尼西亚投了弃权票。印尼常驻联合国代表纳塔莱加瓦在表决前所作的解释性发言中说,印尼认为安理会进一步加大制裁伊朗将不利于伊朗正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的合作,因此决定投弃权票。
新决议继续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等活动,并在前两份决议基础上增加了对伊制裁措施,包括扩大旅行限制和冻结资产对象名单、禁运敏感双用途物项、呼吁各国对部分对伊金融活动保持警惕、依法有条件地在机场和港口检查伊朗空运公司和伊斯兰航运公司的货物等。
决议同时重申致力于通过政治和外交谈判和平解决问题,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作用。为了体现该决议旨在推动谈判的目的及其可逆性,决议还规定,如果伊朗采取积极步骤执行决议,安理会将暂停、甚至终止所有制裁。决议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决议通过后的90天内就伊朗是否已经执行决议提交报告,以便安理会进一步采取适当措施。
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国今年1月在柏林就伊朗核问题新决议草案要点达成一致。英法德一个月后在要点基础上起草决议,并向安理会散发。为争取南非、越南、印尼和利比亚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支持,英法两国修改了草案中少量非实质性内容。
在此之前,安理会已经分别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3月通过包含对伊朗制裁内容的第1737号和第1747号决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的最新报告显示,伊朗与该机构的合作出现进展,但伊朗仍没有暂停铀浓缩活动,该机构目前仍无法确定伊朗核计划是否仅用于和平目的。伊朗一再强调其发展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
⑥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核设施到底有没有可能,有没有能力变成对敌国有威胁的核武器~
⑦ 200分关于伊朗核问题,我会追加!
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想他的邻国拥有核武,包括中俄两个核大国。而中俄更希望朝鲜打核武牌,一方面转移地区热点视线,显示本国地区的存在和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地缘政治和传统关系,美又不能象对待伊拉克那样武力解决朝核问题。中俄更希望朝核问题无限期谈下去。中俄应有对伊朗核问题表视出更加关切的姿态,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渗透给中俄两国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而伊朗拥有核武对中俄两国也就构成潜在威胁。
伊拉克战争之后朝鲜与伊朗的核问题成了布什政府外交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美国的角度看,这两个核问题是美国面对的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在美国的安全战略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朝伊两国虽都承受着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两国在谈判桌上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原则问题上却都丝毫不让。同时现阶段的布什政府又很难拿出切实有效制约这两个国家的核技术发展的手段与方案,也很难想象美国会在朝鲜与伊朗的核问题上对这两个“邪恶轴心国”做出重大让步。似乎朝鲜与伊朗这两大核问题使美国陷入“核困境”之中。
其实朝鲜与伊朗的核问题由来已久。而其牵涉到的实质是朝鲜与伊朗两国对美关系。美国现任总统布什上台之后,放弃了其前任克林顿对朝鲜与伊朗的缓和政策,美对朝鲜与伊朗关系进入全面强硬阶段。并将朝鲜与伊朗列入三大邪恶轴心国名单之中。
朝核问题暴发之前,朝鲜与周边国家关系得到不断的改善。自从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推行阳光政策以来,朝鲜半岛局势不断趋于缓和,并且在2000年7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成功访问汉城,实现朝鲜半岛分裂之后的两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峰会。金大中下台之后,阳光政策仍然是卢武铉新一届政府所遵循的大方向。不但如此,在2002年9月,也就是朝鲜此次核问题爆发的前一个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平壤,这也是日朝最高领导人首次会晤。日朝两国有着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当时日韩两国对朝的举动不但使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陷入被动,而且东北亚局势出现逐渐脱离美国掌控的趋势。一旦朝鲜半岛脱离美国的掌控,朝鲜与周边国家关系得到全面缓和。现在的美韩关系必将出现重大的调整。同时整个东北亚政治格局也将重新画分。这次核危机爆发之时,正当朝鲜推动国内改革开放的时期,因此朝鲜必须有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国际环境。从一个时期以来朝鲜的外交动作可以看出,它一直在致力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改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但是,朝鲜开放政策和外交努力明显遇到了来自美国的巨大障碍。小布什政府上台后,不再支持韩国旨在促进南北和解的“阳光政策”,停止了美朝关系正常化的努力,把朝鲜确定为三大“邪恶轴心”国家之一。而且自96年美国共和党控制了众议院之后。共和党对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颇为不满,便利用众议院中的多数对政府施压,导致克林顿政府在无法实施94年与朝鲜首次达成朝核问题的援助协议。美国这些举动显然对朝鲜困难的经济形势造成重大的打击。 朝鲜通过核问题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只是彻底改变现有的朝美关系,为朝鲜创造一个长久稳定的周边环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朝核危机再次爆发。日本由于与朝鲜近在咫尺,朝鲜一旦拥有核武器将对日本的安全利益造成极大的影响,进而给朝日关系带来巨大的损害。而且由于朝鲜核问题的爆发,日本不但改变了之前与美国东北亚战略利益背道而驰的与朝鲜缓和政策,还在美国的主导下将自己带入朝鲜六方会谈。满足了日本在朝鲜半岛加大影响力的愿望,巩固了日益加强的日美同盟关系。韩国虽然在朝鲜核问题爆发之后与美国的龌鹾不断,并不满意美国对朝鲜的强硬态度,进而造成的半岛局势紧张。但实际上韩国并没有能力单独解决朝鲜核问题,只有更加依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此达到朝鲜核问题最终解决的目的。同时美国也借着朝鲜核问题,完成了美国在韩军事调整。朝鲜核问题爆发之后,美国不但将责任全部推给朝鲜打断了日朝与韩朝之间的关系缓和,还使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落入美国掌控之中。显然朝鲜核问题只要不出现失控的局面,朝鲜半岛不统、不和、不战的状况才真正的符合美国真正的国家利益。
伊朗在此次核问题暴发之前与朝鲜有着相似的背景。1997年伊朗改革派人物哈塔米当选伊朗总统,以改革派自居的哈塔米上台之后大幅调整伊朗对外政策,尤其是伊朗对外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等欧洲国家和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等亚洲国家,纷纷与伊朗在能源、交通、通讯等领域积极展开合作。进而带动了伊朗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与此同时,伊朗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不断的得到改善。显然这些情况是将伊朗视为眼中钉的美国所不愿意看见的。伊朗核问题的暴发,不但使伊朗周边国家提高了对伊朗的戒心,也给伊朗与欧盟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朝鲜与伊朗核问题暴发之后,东北亚与中东的局势实质上是朝着有利于美国一面发展的。可见美国在朝鲜与伊朗核问题上的最终目的不光是遏制这两国核技术的发展,还在于借核问题之名,恶化两国的外交关系与国内经济形势,加大外部压力以促其内变。从而获取自身的地区战略利益。在不改变布什政府对朝、伊两国与地区政策的前提下,朝鲜与伊朗其实进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如两国在核问题对美作出实质性让步,那么接下来的国际核查同样是朝、伊两国的面临的巨大难题。美伊战争的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美国打着国际组织进行的核查,不但无休止的核查并没有消解原来的美伊矛盾。而且使伊拉克的国家安全利益与国家尊严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即使朝、伊两国在现在核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协议,这也很难改变布什政府对朝鲜与伊朗的强硬政策。而且很有可能美国再在朝、伊两国的导弹与其他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问题上寻找借口,向朝鲜与伊朗挑起争端。
朝鲜与伊朗如果要改变现在不利自己的地区政策,只能对美国进而迂回策略。朝鲜敢于主动向美国祭出核武牌与在谈判桌上的强硬姿态可以看出,朝鲜至少目前并不对于自身的国家安全问题担心。从朝鲜在核问题暴发之后的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通过核问题演化为朝美双边问题,迫使美国彻底的改变对朝政策和为已经开始的朝鲜国内改革获取美日韩等国物质的和道义上的支持。并不是想永久的持有核武器。但朝鲜这种核策略事实上很难达到自身的目的,而且朝鲜现在的举动与外交姿态使朝鲜的国际形象大受影响。我们还要看到美韩两国在朝鲜核问题与朝鲜半岛局势的立场上并不相同。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与日后的民族统一,无疑是历届韩国政府的目标。这也是韩国愿意保持与美国同盟关系的主要原因。而对于美国而言,美韩同盟的作用只是在于能保持美国在朝鲜半岛这块战略要地的军事存在。朝韩两国之间的关系无论走向或“战”或“和”都将极大的影响美国的战略利益。对于韩国而言,现在的美国只是作为一个制约朝鲜的平衡力量存在于韩国。韩国并没有能在美韩同盟的背景下推进与朝鲜的缓和。相反的朝鲜半岛的局势经常随着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而起伏不定。日本在朝核六方会谈中一改朝核问题之前对朝鲜缓和的外交政策,将日本人质问题搀杂进会谈之中,对会谈起到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很难想象一个国家会将几个国民的安全与归属问题放到国家重要的安全利益与地缘政治利益之上。日本此举动的目的在于,虽然美国因日益加强的美日关系将日本硬拉进朝核六方会谈之中。但日本意识到自己在六方会谈之中是属于影响力最弱的一个国家。在朝鲜半岛上的影响力根本不可能和中美这两个在朝鲜半岛拥有传统影响力的大国相提并论。人质问题的提出只是在于希望不断的破坏六方会谈的进程,以此显示日本在会谈中的地位,通过六方会谈加大自身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而已。在朝鲜核武器爆发之后,日本政府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中,我们也能看出日本对朝鲜半岛策略本质。现在的日本在朝鲜半岛并无中美两国这般决定性的影响力,而朝鲜半岛对于日本又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一个地区。朝鲜半岛无论出现对抗或者缓和的任何一种趋势,日本总是以跟进者甚至推进者的角色出现,以此增加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朝鲜如能放弃原有通过核问题迫使美国彻底改变对朝关系的策略,并且避免美日的各种干扰与韩国在核问题上达成协议,继而推动半岛的缓和。不但能大大减轻自身的国际压力,而且能对现在美韩同盟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朝鲜半岛缓和一旦能出现稳定的局面。日本将改变现有的地区外交政策与对朝鲜政策,必然跟进参与进朝鲜半岛的缓和局势之中。因为朝韩两国一旦出现缓和,中俄两国必然对朝韩两国持支持立场。日本如不改变原有的外交立场将在东北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更为重要的是,朝鲜半岛一旦出现缓和,那么在东北亚地区日本近来与中韩俄之间的各种矛盾将大大突出。
伊朗核问题看似没有朝鲜核问题那么紧张,但实际上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回旋空间要比朝鲜小的多。伊朗虽然国内经济水平要大大的好于朝鲜,但其经济发展比之朝鲜更加依赖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其二,伊朗现在的核问题并没迹象能直接证明伊朗如朝鲜那般脱离民用范围。朝鲜曾经在94年与美国在核问题上达成过协议。显然朝鲜比伊朗更容易找台阶下台,而伊朗一旦在核问题上对西方国家让步,不但国家尊严大受损害。而且由于朝鲜与伊朗的政治体制不同,伊朗不论那一届政府上台都将因对西方在核问题上的作出让步面临比朝鲜大的多国内压力。其三,朝鲜一面背靠中国这样的大国,一面与韩国这个有意愿缓和目前朝核局势的美国盟国相邻。伊朗虽然与俄罗斯隔里海相望,俄罗斯也支持伊朗正当发展民用核技术。但从在独联体国家中接连发生的颜色革命中俄罗斯的表现便能发现,俄罗斯并没有决心与实力敢于与西方国家发生正面对抗。显然俄罗斯对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支持是有限的。英法德欧洲三国虽然并不同意美国因伊朗核问题对伊朗动武。但假如美国对伊朗动用武力,英法德并没有效的手段制止美国的行为。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美国现阶段并没有能力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但伊朗在安全角势上的压力将比朝鲜大的多。
伊朗在核问题上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是其谈判对手是欧洲三国,而并非美国。欧洲三国虽然现阶段在禁止伊朗发展浓缩铀的立场与美国保持一致。但欧洲三国在能源等其他方面也与伊朗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自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与美国产生的裂痕的欧洲在与伊朗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显得更加迫切,尤其是对法德而言。假如因伊朗核问题使伊欧关系陷入长期徘徊不前的境地,从而阻碍伊欧早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欧洲三国在禁止伊朗发展浓缩铀的立场很可能有所转变。在与欧洲三国进行谈判的同时,伊朗还应该加大与海湾、外高加索、中亚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外交力度。以备因核问题破裂之后发生伊美军事对峙的情况下使这些国家采取不支持美国对伊的军事立场或者将这些国家对美的支持力度最小化。一旦欧洲三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谈判立场有所改变,那么美国的对伊政策将陷入被动之中。
⑧ 朝核危机的实质!
朝鲜核问题的实质说浅了涉及东北亚安全框架的重新设定,说深了其实就是伊朗核问题!!!(非常重要)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就是巴以和平谈判。(顺带一提不具体解说)
为什么说朝核就是伊核呢?
1,朝鲜已经二次核试验,核技术已经基本初步成熟,可是它的导弹技术不行(无法将核弹小型化等等)。可是伊朗导弹技术成熟,但是从没有核试验过。因此,你难道不觉得他们之间很互补么??(美国真正害怕的是朝鲜把核技术卖伊朗)
2,现在的国际整体局势:
*对美国来说:他是要先通过六方稳重朝鲜,自己先解决巴以和平进程也就是伊朗核问题.
*对朝鲜来说:要金融改革(涉及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必先稳定周边安全态势,也就要立刻解决六方,可是美国的态度是用六方拉住朝鲜但是不解决.所以朝鲜要用核试验威胁美国妥协.
*对中国来说:朝鲜经济改革涉及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国的重中之重,朝鲜的核试验也涉及巴基斯坦通道的安全(原因请看最后的历史评述)
*对日本:朝鲜越快越多核试验,对它越好,他以此可以发展核武器从而成为正常国家
*对韩国:其实他很矛盾,它也想有核武器从而摆脱美国,但是它又不想刺激朝鲜,毕竟首尔距离38线仅50公里.
历史评述:
这个问题其实很深的。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朝鲜把自身的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发展核武器是朝鲜国家的第一要务。在第一次核试验之前,美国曾威胁要接收巴基斯坦的核武库(也就是间接攻打巴基斯坦),此时巴政府的压力非常之大,因此在国际上明确指出,拉登其实是美国的间谍,以此像中国第一次呼救,然而巴基斯坦方向是中国通向伊朗的内陆连接,不论是石油运输还是伊核问题都需要巴基斯坦的配合,这也就是中国的北上战略,是中国的重中之重。北国借口插手巴基斯坦核武库实际上就是为了掐断中国通向伊朗的巴基斯坦通道,这个也是美国目前金融和政治危机的唯一最理想的破局手段。中国当时受到(北上)巴基斯坦方向和(南下)南海菲和越南等国的挑衅,两面受到夹击,很狼狈。可是有意思的是,恰恰此时接到巴基斯坦呼救的朝鲜,立刻第一次核试验,把全球的目光拉向了朝鲜自己,不仅让巴基斯坦脱困。也帮了中国,所以中国不可能对朝鲜强硬。如果朝鲜发展了核武器,那么韩国,日本势必也要发展核武器,如果韩日都有了核武器,那么也就不用美国在提供核保护伞,也就是说美国再也无法派兵来韩国和日本也就是无法在东亚立足了。因此只要美国威胁在巴基斯坦破局,那么中国就会在朝鲜出手,让朝鲜破局。第二次核试验也是如此,第一次核试后,中国明确指出,对朝鲜动物是不可想象的,中朝友好条约仍然有效(也就是谁打朝鲜自动宣战中国)。第二次核试验后,中国口头谴责,可是却派大使在朝鲜支农,也就是间接的说,不打算制裁朝鲜,并且不能对朝鲜动武
⑨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的国家地位问题。
简介:
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为惩罚伊朗核计划而签署单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来,“伊朗核问题”已经存在了13年。13年以来,伊朗在发展核技术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安理会从2006年起已相继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1个警告决议和3个制裁决议,新的决议也在酝酿之中。但在安理会的压力面前,伊朗不仅没有屈服,反而争取到了4年的发展时间,伊朗核技术水平已经在制裁年代里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关伊朗“研制核弹头”的传闻和“军事解决”的推测也出现于各国媒体,“核问题”在逐渐向“核危机”演变。
伊朗的核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伊朗核危机到底会如何收场,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担忧。
核武器的持有者与核不扩散体系的无奈
一般来讲,在国际事务中,大小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问题上,各国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着“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并于1970年3月生效后,这种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输出核武器及其制造技术,而其他国家则不可以发展和拥有核武器。中国是1992年3月正式递交条约加入书的,因此中国对该条约也承担相应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拥有核武器的5个国家,恰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战胜国和当今国际体系的缔造国,对世界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在核武器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大国核武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仅是“大国一致”的宣言,也大体表达了188个签约国的共同愿望。但在条约生效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压力,于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竞赛方式同时挤进了核武器拥有国的行列。世界在震惊之余意识到,这两个多次交战的宿敌同时拥有核武器,或许会避免新的战争,于是就采取了默认态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无碍大局。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定向核武器”,尽管违法,但被容忍。
不过,如果伊朗也拥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样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宿敌在南亚的核竞赛,伊朗和伊拉克这对宿敌在中东的核竞赛也曾经紧锣密鼓。两个国家的核计划都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拉克核计划的哺育者是苏联,伊朗核计划的哺育者是美国;伊拉克的首座应用性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法国,伊朗的首座应用型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德国。20世纪70年代的竞赛高峰期,伊拉克领袖萨达姆说:“你要问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拥有核武器,他都会告诉你说,他想拥有”;伊朗国王巴列维说:伊朗“毫无疑问会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拥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扭转了两伊核竞赛暨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核竞赛的进程。革命后的伊朗以西方为敌,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萨达姆空军的8次轰炸严重毁坏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国反应堆,以色列的空军则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即将投入运行的法国反应堆,两国间的核竞赛不得不中场停歇。
战后,萨达姆错误地入侵科威特,引发了联合国授权、美国主导、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战争,萨达姆不仅“被打回了老家”,还接连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说恢复核计划,最后连政权都丢掉了。萨达姆的错误导致伊拉克核计划的彻底破灭,意味着阿拉伯人输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竞赛,同时也意味着伊朗的核计划从此成为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钉,不可能不受到严控和高压。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弃核,另一方也必须弃核。《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这里被认真地派上了用场。
简而言之,无论是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是根据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基本认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都会“严防死守”。也就是说,当今的国际环境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装。
伊朗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难以补偿的高昂代价
早在1957年,美国就同伊朗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那时候的伊朗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坚定盟友。两年后,美国帮助伊朗在德黑兰大学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实验型核反应堆。1974年3月,巴列维公布了他的宏远规划:在1994年建成总能量为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相当于23个目前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
一个石油输出国竟然制定了如此庞大的核计划,不能不引起世界关注。刚刚以盛大的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维国王,丝毫不掩饰伊朗核计划的真实目标,于1974年6月在巴黎对媒体公开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核武器。当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联合电力公司签署了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总价值为5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协议,伊朗核项目年度预算也从3000万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1977年5月,法国也同意为伊朗建设两座9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
1979年4月伊朗新体制建立之时,布什尔的两座核反应堆已完成过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布什尔工程被迫中断,但伊朗的努力从未停止。尽管伊朗总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电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核开发应该限制在研究领域”。但从1984年起,伊朗核计划的恢复步伐加快,大量留学生被派出学习,并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设施。由于德国坚持在两伊战争结束后方能继续执行协议,有关伊朗开始向中国、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国寻求技术援助的报道随之频繁出现。据西方媒体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两伊战争最艰苦的鏖战阶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专机就从巴基斯坦秘密运来了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样机与制造核弹头和运载导弹的设计图纸。显而易见,战争使得伊朗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了建立核威慑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够“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核查和监督的规定,接受中方有关原则,中国愿意考虑向伊朗提供核电站设备”。次年2月,双方达成了建设两座30万千瓦核电站的意向合同。孰料来自中国的核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国同伊朗的核电站建设商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朗便于1995年1月同俄罗斯签署了100万千瓦核电站的建设合同,紧接着又在同年4月同俄罗斯签署了开发铀矿资源和建造铀浓缩设施的协议。
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期的伊朗在发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国的警觉。1995年5月1日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发表声明说:“我们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已建立了组织机构,负责获取和发展核武器”,“从其组织、计划、采购和隐蔽活动来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谋求核能力的几乎所有国家所采取的典型路线发展核武器”。一周后,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了断绝美伊贸易和投资的行政命令,严禁美国石油公司同伊朗进行任何石油贸易,以迫使伊朗放弃拥核尝试。
新形势下,俄罗斯取消了为伊朗建设铀浓缩设施的计划,中国则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术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罗斯继续建设核电站承诺的同时,抓紧自行发展铀浓缩技术,秘密建造相关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并取得了显着进展。
美国认为伊朗开发铀浓缩技术是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组成部分,因为伊朗一旦建成了铀浓缩设施,就能在任何时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迅速生产出武器级浓缩铀,而伊朗在巨大的压力和一连串制裁决议面前,丝毫没有表现出放弃既定核计划的意图,对抗在所难免。
对于自己的核计划,伊朗政府一贯否认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图,再三重申是为了发电和满足医疗与农业所需。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并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铀浓缩设施的消息传出后,伊朗的处境进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即将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责伊朗正在秘密研发核弹头的消息。该机构新任总干事明白相告,“我们获取的情报显示,伊朗过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发用于导弹的核爆炸装置”,他还证实了关于伊朗生产纯度为20%浓缩铀的说法。
从伊朗的角度来看,放弃和退缩意味着彻底失败。因为以往半个世纪,这个国家为成为核大国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除了受到周边国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觉这一巨大的政治代价,为开发核技术与建立核设施所投入的巨额费用严重拖累了石油工业的复苏。由于战争摧残和设备老化,伊朗石油工业日渐萎缩,原油日产量从革命前的600万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万桶,而国内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进口。据西方专家判断,如不及时扭转这样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将不再是一个石油输出国。考虑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汇总收入的80%,政府预算的60%也来自石油收入,这样的前景是不堪设想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缩么?即便退缩,已经付出的高昂代价能都得到补偿么?即便退缩可以换来美国对伊朗体制的认同,体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证,但谁能补偿数千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和20年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安理会以往的3个制裁决议(第1737、1747和1803号决议),伊朗的核技术与中远程导弹开发及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革命卫队将领都在制裁名单之上,相关材料进口渠道和资金往来都被冻结,甚至重型常规武器的进口也被禁止,接下来的制裁又会是什么?新的制裁能保证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响么?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看伊朗核危机的发展前景
对于伊朗核问题的实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坚持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问题,一旦伊朗拥有核威慑力,核不扩散体系势必会进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势必难保;
也有人说是伊朗同西方国家关系问题,特别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问题,只要美国承认伊朗现行体制,双边关系正常化,伊朗不再为国家安全担忧,自然就没有坚持发展核威慑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开言论则认为,他们是在合法行使本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外界无权干涉伊朗的这一合法权利。实际上,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思考,不仅要避免单一视角,也要避免冷战思维,更多的思考似乎应该集中在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和中东的宗教与民族关系上。
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在这一问题的体现就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必须得到尊重,同时尽量避免军事解决。可以说,这两项的前者是解决伊朗核危机应该坚持的底线,后者则在一定程度是愿望的表达。历史告诉我们,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和军事解决的选择是难以确定的。仅就冷战结束后海湾地区发生的三次战争而言,无论是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还是2003年美国主导的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事先都存在政治解决的可能,但最终都是诉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机也存在着最终以武力解决的可能。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来看,问题似乎更加沉重。中东的历史一向是各种文明交融和冲突的历史,中东的土地一向是各种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舞台。中东主要民族关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冲突就会席卷整个地区,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战期间,在美国和苏联的干预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犹太这中东四大主体民族各有各的后台,尽管冲突不断,但基本维持了该地区的势力平衡。
美苏冷战在中东地区最早决出胜负。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国主导下实现了和平,标志着苏联的失败和美国的胜利。但与此同时,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将不仅将伊朗转变为美国的敌人,还通过什叶派的革命输出将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引发了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支持下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中东势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结果,也是逊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叶派的波斯人之间的一场新的血腥较量。
两伊战争基本上打了个平手,后果是两败俱伤。战后萨达姆的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自己亡党亡国,还给伊朗的崛起制造了绝好的机会。历史上的伊朗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今天的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区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国的疆域之内。伊朗的崛起,特别是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的崛起,势必会对中东新的势力均衡带来巨大的变数,引发难以遏制的核竞争。
以色列是目前中东唯一拥有核威慑力的国家,也是被伊朗视为死敌的国家。对于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个阿拉伯世界实现和解之前,以色列弃核与中东无核化进程是难以启动的。
对于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国家也绝对不会接受。只有土耳其静观事态发展,因为伊朗的核突破不仅意味着波斯帝国有了复苏的希望,也意味着曾经统治了整个阿拉伯世界4个世纪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启动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毕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有着本质的不同。自从波斯帝国在1300多年前臣服于阿拉伯人并皈依了伊斯兰教之后,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冲突不仅是中东主体民族之间的生存空间冲突,也具备了伊斯兰教教派冲突的鲜明特征,阿拉伯人是绝对不会面对可能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而无动于衷的。
显然,除了国际行为准则以外,伊朗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国际行为准则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拥核,但在犹太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压力面前,伊朗和平拥有核威慑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压力面前拒不妥协,势必给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制造口实,而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断伊朗崛起的进程。
这就是核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家地位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伊朗手里。
⑩ 核反应堆是干什么的
核反应堆,又称原子反应堆或反应堆,是利用装载的核燃郑友蔽料,维持和控制大规模链式裂变反应,并持续不断地将裂变能量带出做功,实现核能——热能转换的装置。核反应堆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告闹的,根据燃料形式、冷却剂种类、中子能量分布形式、特殊的设计需要等因素可建造成各类型的反应堆。根据燃料类型的不同,核反应堆可分为天然气铀堆、浓缩铀堆和钍堆;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研究堆、生产堆和动力堆等几种类型;根据冷却剂(载热剂)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水冷堆、气冷堆、有机液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堆;根据慢化剂(减速剂)的不同,可分为石墨堆、重水堆、压水堆、沸水堆、有机堆、熔盐堆和铍堆等等。虽然核反应堆概念上可以有900多种设计,但目前能实际使用的非常有限。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核能将成为人类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柱,人们完全可以把核反应堆应用于和平事业。现在国际社会关注的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实质是政治问题,只有和平协商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核反应堆内用以产生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并保证安全运行的各类材料。除核燃料外,还包括冷却剂、慢化剂、反射层材料、结构材料、控制材料和屏蔽材料等。核反应堆材料一般在高温、腐蚀介质和辐照等特殊条件下工作,因此对它们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有严格要求。冷却剂又称载热剂。其作用是将反应堆内因核裂变产生的热量导出堆外,在均匀堆中还兼作流体燃料的载体。冷却剂的特喊州点是,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和流动性,高沸点、低熔点、泵送功率低,对热和辐射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反应堆系统下不产生腐蚀,感生放射性低,中子俘获截面小。常用的冷却剂分气体和液体两类。气体冷却剂有二氧化碳和氦气。其优点是选择工作压强和温度时,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因而能实现高温低压运行;缺点是泵送功率大。液体冷却剂有轻水、重水和液态金属。后者具有热导率高、蒸气压低的特点。快增殖堆常用液态钠作冷却剂。液态钠熔点较低(98℃),热导率高,但有一定腐蚀性,能使回路管道因质量迁移而堵塞。此外,钠吸收中子后会产生强放射性24Na,而且钠很活泼,遇水即爆炸,故在设计热交换器时要特别注意。慢化剂用于热中子反应堆内,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为热中子,从而提高裂变反应的几率。对慢化剂的要求是对中子有较高的散射截面和低的吸收截面。常用的慢化剂是轻水、重水和石墨。轻水是含氢物质,慢化能力大,价格低廉,但吸收截面较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易发生辐射分解。重水的吸收截面小,并可发生(γ,n)反应而为链式反应提供中子;缺点是价格昂贵,还要细心防止泄漏损失、污染和与氢化物发生同位素交换。石墨的吸收截面低于重水,但价格便宜,又是耐高温材料,可用于非氧化气氛的高温堆中。此外,还可用碳氢化合物、铍等作慢化剂材料。铍的慢化能力比石墨好,用它作慢化剂可缩小堆芯尺寸,但铍有剧毒、价格昂贵、易产生辐照肿胀,故使用受到限制。反射层材料在反应堆活性区周围用来散射从活性区泄漏出的中子,使其改变方向重新回到活性区。对反射层材料的要求与慢化剂相同,要求其散射截面要大,吸收截面要小。因此,好的慢化剂材料也是好的反射层材料。在快中子堆中,大部分裂变由高能中子引起,反射层材料由高质量数的致密物质组成,以使被反向散射进堆芯的中子受到最小的慢化。常用的反射层材料有轻水、重水、石墨、铍、氧化铍、氧化锆等。结构材料包括燃料包壳、堆芯构件、反应堆容器、热交换器和主回路管道等所用的材料。其中对包壳材料的性能要求最严。热中子堆的包壳材料一般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和锆合金。快中子堆包壳材料范围比较宽。铝、镁合金是较早使用的结构材料,由于其熔点低,只能用于低温。锆合金在高温下强度好,在高温纯水中的耐腐蚀性接近不锈钢,而其中子吸收截面却只有不锈钢的1/15,是目前水冷动力堆中广泛使用的结构材料。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都很好,且价格比较便宜,也用作燃料元件包壳和其他结构材料。低合金钢和碳钢普遍用于制作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此外,可用作结构材料的还有镍、钛、铌、钒等合金。控制材料用于制作核反应堆控制棒的材料。控制棒在反应堆中起补偿和调节中子反应性以及紧急停堆的作用。控制材料具有吸收截面大、散射截面小等特点。常用的控制材料有硼、镉、铪和某些稀土元素及其合金。硼不仅中子吸收截面高,而且吸收中子的能量范围较宽,一般以碳化硼或硼钢作为控制材料。镉的热中子吸收截面比硼高,但对超热中子的吸收截面小,一般制成银铟镉合金用于水冷堆。铪不仅对热中子和超热中子都有高的吸收截面,而且是长寿命的中子吸收体,特别适用于水冷堆。但铪稀缺、昂贵,因而使用受到限制。屏蔽材料用于衰减反应堆芯中产生的各种射线的材料。反应堆产生的辐射中,危害最大的是穿透力大的中子和γ射线。屏蔽材料必须能够衰减γ射线,并使快中子减速而被吸收。常用的屏蔽材料由含有重元素(如铅)、轻元素(如水中的氢)以及中子吸收剂(如硼)的材料组成。加有重晶石或铁矿石的混凝土也是常用的屏蔽材料。--------------------------------------------------------------------------------核反应堆材料nuclearreactormaterials核反应堆内用以产生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并保证安全运行的各类材料。除核燃料外,还包括冷却剂、慢化剂、反射层材料、结构材料、控制材料及屏蔽材料等(见图)。这些材料一般在高温、腐蚀介质和辐照等特殊条件下工作,因此对它们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有严格的要求。核燃料核反应堆内可以实现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包含易裂变核素(235U、239Pu、233U)的材料,它们在热中子作用下能进行裂变。其中235U是天然的易裂变核素;239Pu和233U分别由238U和232Th俘获中子而制得。238U和232Th称为可转换核素。铀(包括233U、235U、238U)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核燃料。钚(239Pu)在快中子堆中与238U组合可以有效地实现核燃料增殖,因而成为着重研究的核燃料之一。慢化剂和反射层材料慢化剂用于热中子反应堆内,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为热中子,从而提高裂变反应的几率。慢化剂要求对中子有高的散射截面和低的吸收截面,多为含有氢(氘)、碳和铍等轻元素的材料。除水和重水外,石墨是最常用的慢化剂。石墨化程度高而各向同性的石墨,具有较好的辐照稳定性。此外,石墨也是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铍的慢化能力比石墨好,用它作慢化剂可以缩小堆芯的尺寸。但铍有剧毒,价格昂贵,使用受到限制。这些慢化剂也都可用作反射层材料。反射层可以减少中子漏失,使尽可能多的中子参与裂变反应。冷却剂又称载热剂。其作用在于将反应堆内因核裂变产生的热量导出堆外,在均匀堆中还兼作流体燃料的载体。冷却剂必须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和流动性。由于它流经堆芯,因此还要求具有较低的中子吸收截面、较好的辐照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对其他材料较低的腐蚀性。常用的冷却剂除CO2、He等气体以及水和重水外,还有液态金属。这种金属具有热导率高和蒸气压低的特点。钠是快中子堆中使用的冷却剂。钠的熔点较低(98℃),热导率很高,但有一定的腐蚀性,能使回路管道因质量迁移而堵塞。钠吸收中子后会产生强放射性的24Na。此外,钠很活泼,遇水即爆炸,在设计热交换器时应特别注意。某些有机材料和熔盐亦可用作冷却剂。但有机物在辐照下很容易分解,现已很少使用。熔盐(如氟盐)因为辐照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都很好,可作为流体燃料的载体,正在进行研究。结构材料包括燃料包壳、堆芯构件、反应堆容器、热交换器和主回路管道等所用的材料。其中,对包壳材料的性能要求最严。热中子堆的包壳材料一般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和锆合金等;而快中子堆包壳材料的取材范围要宽得多。铝合金和镁合金是较早使用的结构材料,但它们的熔点较低,只能用于低温。锆合金在高温下强度比铝合金、镁合金好,在高温纯水中的耐腐蚀性接近不锈钢,而其中子吸收截面却只有不锈钢的1/15,因此成为目前水冷动力堆中广泛使用的结构材料。一般多采用抗水腐蚀性能较好的Zr-2和Zr-4合金,它们可以适应高温和深度燃耗的条件。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都很好,且价格比较便宜,也用作燃料元件包壳和其他结构材料。低合金钢和碳钢普遍用于制作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为了防止冷却剂的腐蚀,可在容器内壁衬以不锈钢覆面。此外,可作结构材料的还有镍、钛、铌、钒等合金。控制材料和屏蔽材料常用的控制材料有硼、镉、铪和某些稀土元素(如钆)。硼不仅中子吸收截面高,而且吸收中子的能量范围较宽。一般以碳化硼或硼钢作为控制材料。镉的热中子吸收截面比硼高,但是对超热中子的吸收截面小,一般制成银铟镉合金用于水冷堆。铪不仅对热中子和超热中子都有高的吸收截面,而且是长寿命的中子吸收体,特别适于水冷堆。但铪非常稀缺、昂贵,因而使用受到限制。屏蔽材料必须能够衰减γ射线,使快中子减速而被吸收。它可由某些含有重元素(如铅)、轻元素(如水中的氢)以及中子吸收剂(如硼)的材料组成。加有重晶石或铁矿石的混凝土也是常用的屏蔽材料。各种类型的核反应堆所用的材料见表。参考书目(日)三岛良绩编着,张凤林、郭丰守译:《核燃料工艺学》,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81。(三岛良绩编着:《核燃料工学》,同文书院,东京,1972。)[编辑]补充核反应堆材料nuclearreactormaterial核反应堆内用以产生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并保证安全运行的各类材料。除核燃料外,还包括冷却剂、慢化剂、反射层材料、结构材料、控制材料和屏蔽材料等。核反应堆材料一般在高温、腐蚀介质和辐照等特殊条件下工作,因此对它们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有严格要求。冷却剂又称载热剂。其作用是将反应堆内因核裂变产生的热量导出堆外,在均匀堆中还兼作流体燃料的载体。冷却剂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和流动性,高沸点、低熔点、泵送功率低,对热和辐射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反应堆系统下不产生腐蚀,感生放射性低,中子俘获截面小。常用的冷却剂分气体和液体两类。气体冷却剂有二氧化碳和氦气。其优点是选择工作压强和温度时,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因而能实现高温低压运行;缺点是泵送功率大。液体冷却剂有轻水、重水和液态金属。后者具有热导率高、蒸气压低的特点。快增殖堆常用液态钠作冷却剂。液态钠熔点较低(98℃),热导率高,但有一定腐蚀性,能使回路管道因质量迁移而堵塞。此外,钠吸收中子后会产生强放射性24Na,而且钠很活泼,遇水即爆炸,故在设计热交换器时要特别注意。慢化剂用于热中子反应堆内,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为热中子,从而提高裂变反应的几率。对慢化剂的要求是对中子有较高的散射截面和低的吸收截面。常用的慢化剂是轻水、重水和石墨。轻水是含氢物质,慢化能力大,价格低廉,但吸收截面较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易发生辐射分解。重水的吸收截面小,并可发生(γ,n)反应而为链式反应提供中子;缺点是价格昂贵,还要细心防止泄漏损失、污染和与氢化物发生同位素交换。石墨的吸收截面低于重水,但价格便宜,又是耐高温材料,可用于非氧化气氛的高温堆中。此外,还可用碳氢化合物、铍等作慢化剂材料。铍的慢化能力比石墨好,用它作慢化剂可缩小堆芯尺寸,但铍有剧毒、价格昂贵、易产生辐照肿胀,故使用受到限制。反射层材料在反应堆活性区周围用来散射从活性区泄漏出的中子,使其改变方向重新回到活性区。对反射层材料的要求与慢化剂相同,要求其散射截面要大,吸收截面要小。因此,好的慢化剂材料也是好的反射层材料。在快中子堆中,大部分裂变由高能中子引起,反射层材料由高质量数的致密物质组成,以使被反向散射进堆芯的中子受到最小的慢化。常用的反射层材料有轻水、重水、石墨、铍、氧化铍、氧化锆等。结构材料包括燃料包壳、堆芯构件、反应堆容器、热交换器和主回路管道等所用的材料。其中对包壳材料的性能要求最严。热中子堆的包壳材料一般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和锆合金。快中子堆包壳材料范围比较宽。铝、镁合金是较早使用的结构材料,由于其熔点低,只能用于低温。锆合金在高温下强度好,在高温纯水中的耐腐蚀性接近不锈钢,而其中子吸收截面却只有不锈钢的1/15,是目前水冷动力堆中广泛使用的结构材料。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都很好,且价格比较便宜,也用作燃料元件包壳和其他结构材料。低合金钢和碳钢普遍用于制作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此外,可用作结构材料的还有镍、钛、铌、钒等合金。控制材料用于制作核反应堆控制棒的材料。控制棒在反应堆中起补偿和调节中子反应性以及紧急停堆的作用。控制材料具有吸收截面大、散射截面小等特点。常用的控制材料有硼、镉、铪和某些稀土元素及其合金。硼不仅中子吸收截面高,而且吸收中子的能量范围较宽,一般以碳化硼或硼钢作为控制材料。镉的热中子吸收截面比硼高,但对超热中子的吸收截面小,一般制成银铟镉合金用于水冷堆。铪不仅对热中子和超热中子都有高的吸收截面,而且是长寿命的中子吸收体,特别适用于水冷堆。但铪稀缺、昂贵,因而使用受到限制。屏蔽材料用于衰减反应堆芯中产生的各种射线的材料。反应堆产生的辐射中,危害最大的是穿透力大的中子和γ射线。屏蔽材料必须能够衰减γ射线,并使快中子减速而被吸收。常用的屏蔽材料由含有重元素(如铅)、轻元素(如水中的氢)以及中子吸收剂(如硼)的材料组成。加有重晶石或铁矿石的混凝土也是常用的屏蔽材料。取自"/wiki/%E6%A0%B8%E5%8F%8D%E5%BA%94%E5%A0%86%E6%9D%90%E6%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