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核僵局怎么解决

伊朗核僵局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2023-04-25 18:38:25

1. 伊朗外长向美国提出了最终条件,伊核危机究竟该如何解决

伊朗的核危机只能伊朗自己来解决。事实上,对于伊朗的核危机来说,美国占据很大的话,以前美国多次想要和伊朗进行核谈判,但是伊朗都拒绝和美国进行谈判,在2015年的核协议中。美国规定了伊朗,在浓缩铀的限度,会在以后的协议。


对于伊朗来说,要解决伊朗核问题,必须要遵守此前和美国制定的核协议和制定新的情况下,才能解决伊朗的核问题,对于美国来说,对伊朗的制裁的措施要制定合适的措施,防止伊朗打击报复。伊朗向美国提出的条件,美国或许会满足伊朗提出条件,或许这样伊朗才能遵守核协议。

2.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的国家地位问题。
简介:
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为惩罚伊朗核计划而签署单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来,“伊朗核问题”已经存在了13年。13年以来,伊朗在发展核技术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安理会从2006年起已相继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1个警告决议和3个制裁决议,新的决议也在酝酿之中。但在安理会的压力面前,伊朗不仅没有屈服,反而争取到了4年的发展时间,伊朗核技术水平已经在制裁年代里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关伊朗“研制核弹头”的传闻和“军事解决”的推测也出现于各国媒体,“核问题”在逐渐向“核危机”演变。

伊朗的核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伊朗核危机到底会如何收场,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担忧。

核武器的持有者与核不扩散体系的无奈

一般来讲,在国际事务中,大小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问题上,各国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着“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并于1970年3月生效后,这种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输出核武器及其制造技术,而其他国家则不可以发展和拥有核武器。中国是1992年3月正式递交条约加入书的,因此中国对该条约也承担相应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拥有核武器的5个国家,恰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战胜国和当今国际体系的缔造国,对世界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在核武器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大国核武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仅是“大国一致”的宣言,也大体表达了188个签约国的共同愿望。但在条约生效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压力,于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竞赛方式同时挤进了核武器拥有国的行列。世界在震惊之余意识到,这两个多次交战的宿敌同时拥有核武器,或许会避免新的战争,于是就采取了默认态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无碍大局。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定向核武器”,尽管违法,但被容忍。

不过,如果伊朗也拥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样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宿敌在南亚的核竞赛,伊朗和伊拉克这对宿敌在中东的核竞赛也曾经紧锣密鼓。两个国家的核计划都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拉克核计划的哺育者是苏联,伊朗核计划的哺育者是美国;伊拉克的首座应用性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法国,伊朗的首座应用型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德国。20世纪70年代的竞赛高峰期,伊拉克领袖萨达姆说:“你要问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拥有核武器,他都会告诉你说,他想拥有”;伊朗国王巴列维说:伊朗“毫无疑问会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拥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扭转了两伊核竞赛暨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核竞赛的进程。革命后的伊朗以西方为敌,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萨达姆空军的8次轰炸严重毁坏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国反应堆,以色列的空军则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即将投入运行的法国反应堆,两国间的核竞赛不得不中场停歇。

战后,萨达姆错误地入侵科威特,引发了联合国授权、美国主导、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战争,萨达姆不仅“被打回了老家”,还接连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说恢复核计划,最后连政权都丢掉了。萨达姆的错误导致伊拉克核计划的彻底破灭,意味着阿拉伯人输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竞赛,同时也意味着伊朗的核计划从此成为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钉,不可能不受到严控和高压。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弃核,另一方也必须弃核。《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这里被认真地派上了用场。

简而言之,无论是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是根据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基本认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都会“严防死守”。也就是说,当今的国际环境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装。

伊朗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难以补偿的高昂代价

早在1957年,美国就同伊朗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那时候的伊朗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坚定盟友。两年后,美国帮助伊朗在德黑兰大学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实验型核反应堆。1974年3月,巴列维公布了他的宏远规划:在1994年建成总能量为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相当于23个目前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

一个石油输出国竟然制定了如此庞大的核计划,不能不引起世界关注。刚刚以盛大的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维国王,丝毫不掩饰伊朗核计划的真实目标,于1974年6月在巴黎对媒体公开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核武器。当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联合电力公司签署了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总价值为5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协议,伊朗核项目年度预算也从3000万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1977年5月,法国也同意为伊朗建设两座9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

1979年4月伊朗新体制建立之时,布什尔的两座核反应堆已完成过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布什尔工程被迫中断,但伊朗的努力从未停止。尽管伊朗总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电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核开发应该限制在研究领域”。但从1984年起,伊朗核计划的恢复步伐加快,大量留学生被派出学习,并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设施。由于德国坚持在两伊战争结束后方能继续执行协议,有关伊朗开始向中国、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国寻求技术援助的报道随之频繁出现。据西方媒体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两伊战争最艰苦的鏖战阶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专机就从巴基斯坦秘密运来了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样机与制造核弹头和运载导弹的设计图纸。显而易见,战争使得伊朗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了建立核威慑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够“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核查和监督的规定,接受中方有关原则,中国愿意考虑向伊朗提供核电站设备”。次年2月,双方达成了建设两座30万千瓦核电站的意向合同。孰料来自中国的核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国同伊朗的核电站建设商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朗便于1995年1月同俄罗斯签署了100万千瓦核电站的建设合同,紧接着又在同年4月同俄罗斯签署了开发铀矿资源和建造铀浓缩设施的协议。

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期的伊朗在发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国的警觉。1995年5月1日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发表声明说:“我们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已建立了组织机构,负责获取和发展核武器”,“从其组织、计划、采购和隐蔽活动来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谋求核能力的几乎所有国家所采取的典型路线发展核武器”。一周后,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了断绝美伊贸易和投资的行政命令,严禁美国石油公司同伊朗进行任何石油贸易,以迫使伊朗放弃拥核尝试。

新形势下,俄罗斯取消了为伊朗建设铀浓缩设施的计划,中国则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术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罗斯继续建设核电站承诺的同时,抓紧自行发展铀浓缩技术,秘密建造相关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并取得了显着进展。

美国认为伊朗开发铀浓缩技术是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组成部分,因为伊朗一旦建成了铀浓缩设施,就能在任何时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迅速生产出武器级浓缩铀,而伊朗在巨大的压力和一连串制裁决议面前,丝毫没有表现出放弃既定核计划的意图,对抗在所难免。

对于自己的核计划,伊朗政府一贯否认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图,再三重申是为了发电和满足医疗与农业所需。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并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铀浓缩设施的消息传出后,伊朗的处境进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即将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责伊朗正在秘密研发核弹头的消息。该机构新任总干事明白相告,“我们获取的情报显示,伊朗过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发用于导弹的核爆炸装置”,他还证实了关于伊朗生产纯度为20%浓缩铀的说法。

从伊朗的角度来看,放弃和退缩意味着彻底失败。因为以往半个世纪,这个国家为成为核大国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除了受到周边国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觉这一巨大的政治代价,为开发核技术与建立核设施所投入的巨额费用严重拖累了石油工业的复苏。由于战争摧残和设备老化,伊朗石油工业日渐萎缩,原油日产量从革命前的600万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万桶,而国内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进口。据西方专家判断,如不及时扭转这样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将不再是一个石油输出国。考虑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汇总收入的80%,政府预算的60%也来自石油收入,这样的前景是不堪设想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缩么?即便退缩,已经付出的高昂代价能都得到补偿么?即便退缩可以换来美国对伊朗体制的认同,体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证,但谁能补偿数千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和20年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安理会以往的3个制裁决议(第1737、1747和1803号决议),伊朗的核技术与中远程导弹开发及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革命卫队将领都在制裁名单之上,相关材料进口渠道和资金往来都被冻结,甚至重型常规武器的进口也被禁止,接下来的制裁又会是什么?新的制裁能保证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响么?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看伊朗核危机的发展前景

对于伊朗核问题的实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坚持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问题,一旦伊朗拥有核威慑力,核不扩散体系势必会进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势必难保;

也有人说是伊朗同西方国家关系问题,特别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问题,只要美国承认伊朗现行体制,双边关系正常化,伊朗不再为国家安全担忧,自然就没有坚持发展核威慑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开言论则认为,他们是在合法行使本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外界无权干涉伊朗的这一合法权利。实际上,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思考,不仅要避免单一视角,也要避免冷战思维,更多的思考似乎应该集中在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和中东的宗教与民族关系上。

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在这一问题的体现就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必须得到尊重,同时尽量避免军事解决。可以说,这两项的前者是解决伊朗核危机应该坚持的底线,后者则在一定程度是愿望的表达。历史告诉我们,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和军事解决的选择是难以确定的。仅就冷战结束后海湾地区发生的三次战争而言,无论是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还是2003年美国主导的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事先都存在政治解决的可能,但最终都是诉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机也存在着最终以武力解决的可能。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来看,问题似乎更加沉重。中东的历史一向是各种文明交融和冲突的历史,中东的土地一向是各种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舞台。中东主要民族关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冲突就会席卷整个地区,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战期间,在美国和苏联的干预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犹太这中东四大主体民族各有各的后台,尽管冲突不断,但基本维持了该地区的势力平衡。

美苏冷战在中东地区最早决出胜负。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国主导下实现了和平,标志着苏联的失败和美国的胜利。但与此同时,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将不仅将伊朗转变为美国的敌人,还通过什叶派的革命输出将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引发了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支持下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中东势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结果,也是逊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叶派的波斯人之间的一场新的血腥较量。

两伊战争基本上打了个平手,后果是两败俱伤。战后萨达姆的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自己亡党亡国,还给伊朗的崛起制造了绝好的机会。历史上的伊朗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今天的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区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国的疆域之内。伊朗的崛起,特别是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的崛起,势必会对中东新的势力均衡带来巨大的变数,引发难以遏制的核竞争。

以色列是目前中东唯一拥有核威慑力的国家,也是被伊朗视为死敌的国家。对于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个阿拉伯世界实现和解之前,以色列弃核与中东无核化进程是难以启动的。

对于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国家也绝对不会接受。只有土耳其静观事态发展,因为伊朗的核突破不仅意味着波斯帝国有了复苏的希望,也意味着曾经统治了整个阿拉伯世界4个世纪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启动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毕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有着本质的不同。自从波斯帝国在1300多年前臣服于阿拉伯人并皈依了伊斯兰教之后,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冲突不仅是中东主体民族之间的生存空间冲突,也具备了伊斯兰教教派冲突的鲜明特征,阿拉伯人是绝对不会面对可能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而无动于衷的。

显然,除了国际行为准则以外,伊朗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国际行为准则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拥核,但在犹太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压力面前,伊朗和平拥有核威慑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压力面前拒不妥协,势必给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制造口实,而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断伊朗崛起的进程。

这就是核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家地位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伊朗手里。

3. 伊朗核问题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如何应对

伊朗核问题对中国油价的影响分析

2007年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问题新决议,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并要求伊朗立即执行安理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此前通过的有关决议。但伊朗表示不服从安理会的新决议。随即,美英等国的航母在海湾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一时间,海湾地区山雨欲来风满楼。受此影响,周一国际油价走出今年新高。不过国际油价的上涨,短期内对国内油价的影响并不显着。
一、伊朗核问题再出波澜、美伊战争一触即发

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伊朗核问题新决议,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并要求伊朗立即执行安理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此前通过的有关决议,同时强调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但当天,伊朗外长穆塔基在联合国表示,对伊朗的制裁是联合国中一小撮成员国编排的“非法”且“无理的措施”。

25日,伊朗政府宣布,为了回应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新决议,伊朗政府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关系,直到伊朗核问题由安理会重新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进行解决。当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也表示: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的新决议是"非法的",伊朗的核计划不会因为该决议而停止。

而就在23日,英国媒体传出消息称:3月23日在波斯湾有争议水域遭伊朗革命卫队扣押的15名英国士兵将在伊朗被以间谍罪起诉。伊朗此举的目的是想用这些人交换今年早些时候遭逮捕的5名伊朗革命卫队成员。消息传出后,驻海湾地区的美英军基地和海湾多个国家的军队进入了高度警戒状态,这包括沙特武装部队三军和以色列的海空军作战部队。更令人感到紧张的是,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于21日悄然抵达海湾,与美国的“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会合,并在阿拉伯海举行大规模演习。与“戴高乐”号航母同行的还有法国第473特遣队。“戴高乐”航母的抵达,使得在海湾地区内对伊朗能实施打击的航母力量增至四个,另外两个航母战斗群分别是“艾森豪威尔”号和“拳师”号。在海上力量明显增强的同时,驻海湾地区的美军地面部队总人数也将增至17万,几乎与伊拉克战争开战前持平。

27日,“艾森豪威尔”号和“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战斗群、100多架战机和1万多名官兵拉开了美国海军在海湾地区军事演习的序幕。这是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在这一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战舰更是停靠在距离伊朗海岸12海里(约22公里)以外地区。而从本月22号开始,伊朗海军在海湾水域也举行为期一周多的演习。伊朗国家电视台说,战术潜艇和携带导弹发射架的小型舰艇将出现在演习中。演习将持续到3月30日,旨在证明伊朗"有保卫海湾的能力"。一时间,海湾地区风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不过,亚博分析员认为,虽然美伊两国剑拔弩张。但两个国家都不希望战争发生。目前美国已经"左右为难,骑虎难下",伊朗则坚持自己有使用核能的权利,短期内,美伊矛盾难以得到缓解。

二、国际原油价格走出年内新高、廉价石油时代一去不复还

伊朗地缘政治因素,一时间成为油价上涨的助推器,数天之内即把油价从56美元拉高至63美元。本周一,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高升至63.40美元/桶,创出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5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23美元,收于64.41美元。而此前受全球暖冬影响,各界人士普遍看空原油需求,油价于今年初曾一度跌至谷底,1月19日盘中触及50.40美元每桶的低点,创下近19个月新低。此后50美元整数关口处产生了强劲的支撑效果,油价止跌企稳开始反弹,并于6月初升至62.49美元,反弹幅度接近24%。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之间,国际原油期货似乎已经摆脱了年初的低迷,价格逐步攀升至年内新高。但对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后期走势,考虑到美伊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再加会有飓风袭击、需求增加等因素可能的影响,廉价石油时代不会再出现。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谭雅玲更是认为,近年来,全年石油价格平均水平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在这一主线下,预计2007年平均价格将达到65至68美元,第四季度国际石油价格或许将达到80美元的水平。

三、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暂无太大影响

受国际油价高涨,去年国内成品油价的多次上调。如今国际油价再次走高,短期难以回落,那么会否再次促使国内上调成品油价格呢?亚博分析员认为,和去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格局相比,今年国内市场格局发生了几个深刻的变化,短期内,国际油价的上涨对国内油价的影响并不是太显着。

首先,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发生变化,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采用"原油+成本"定价体系。新机制不再依据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加权平均值,而改之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同时,新方案将国际原油价格设置成几个价格浮动区间,以50美元作为中间界限,即市场可承受范围内,实现与国际市场三大原油价格的联动。采用新的成品油定价体制,国家的原意是实现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挂钩,推进成品油的市场化改革。但由于之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只上调,不下调,而且目前的国内油价就是在去年国际油价达到最高点时上调的,此后一直没有下调,所以,此次即便国际油价长期保持在65美元左右,对国内的油价影响也不会太大。

其次,我国战略油储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抵御国际油价剧烈变动的能力得到提升。从2003年开始,中国开始在大连、黄岛、镇海、岱山四个沿海地区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去年下半年,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下跌,中国加快战略油储建设。2006年12月份,中国战略油储新增注油1240万桶,与11月份相比增加了50%以上。中国最大原油进口商--中石化在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原油储备已经增长到了2000万桶,与之前的一个月相比增长了一倍。按照这一速度,镇海油储目前己基本注满。22日,业内传出消息称,中国高层官员表示,中国已开始向位于浙江舟山的第二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油。

第三、炼油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成品油产销布局得到改善。在20日举行的“2007中国石油贸易峰会”上获悉, 2006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较上年增长6.3%,约达3.5亿吨,稳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量达到3.07亿吨,四大类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和航油)油产量达到1.88亿吨。2006-2012年我国装置能力将增长约1亿吨,主要新建装置集中于华东、华南、西南地区。这将有利于改变中国"北油南下"和"西油东调"的区域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改善成品油产销布局。

而去年夏季,出现大面积油荒的广东省,23日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成品油供应稳定,且油价有可能再降,不会像去年一样出现“油荒”。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对今年广东一、二季度的石油市场做了分析,认为成品油供应稳定。去年“油荒”的重要原因是当时调价消息盛传,导致终端用户和中间商大量“囤油”。今年第一季度,广东全省成品油消费量近500万吨,增幅比上一年有所放缓。进入第二季度后,各行各业的生产、农业春耕和夏天导致的汽车空调用油量将增大,预计全省成品油需求量可达到520万吨。但由于中石化去年投产的年产量800万吨的海南炼油厂能有效补充广东供应,因此,预计广东今年夏天不会出现“油荒”。

正是基于这些理由,我们认为,国际油价短期对国内油价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而由伊朗核问题带来的海湾地区的紧张局面,是拉动国际油价高涨的主因,但由于美伊双方互不相让,但又都不真的发动一场战争,因此,国际油价短期保持在高位盘旋,廉价石油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

4. 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干条

1、外交人士:坚定支持在联合国框架内,对于伊朗核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2、军事战略家:希望伊朗问题能够吸引美国亚太战略的大半精力,减轻美国为首的围堵中国和平崛起的政策。同时希望消耗美国一定的战略储备,技术储备,可以在美国打台湾牌,朝鲜牌的时候有一张伊朗牌可以抗衡。
3、外经贸人员:希望保持和稳定,中东的劳务市场和商品出口。中东和平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渠道畅通以及外贸出口的优势。
4、普通民众:受到舆论影响较大,部分人士希望美在伊朗有挫折有损失,以抵消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
5、知识分子:(这个暂且不说)
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5. 伊朗和美国在核问题方面有什么争端或摩擦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美国一直指责伊朗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秘密的核武器发展计划.而伊朗始终否认有核武器发展计划.它的核计划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是为了自力更生确保核电站的核燃料供应.这次核风波是从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揭露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而开始的.一直延续至今。
高调坚持"和平开发核技术"权利的伊朗,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只能算是个中东小国。但它凭借独特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利用大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博弈所产生的掣肘空隙,多年来在核问题上与美欧等国展开了一场"与虎谋皮"的战略游戏。10月份,伊朗与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三国代表围绕伊朗核燃料问题又在维也纳举行了3天磋商,虽然此次磋商未能达成最终协议,但与会各方同意就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提出的有关方案继续进行磋商,以期取得成果。
伊朗是继伊拉克之后,美国在其全球战略版图上亟需"收拾"的下一个战略目标。然而,天不遂人愿,伊拉克战争惨重的美军伤亡和巨额的军费耗资,使打着"变革"旗号上台的奥巴马总统,不得不在竞选阶段就声言: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

奥巴马关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表态,得到了伊朗总统内贾德的积极回应:奥巴马大选获胜后,内贾德在第一时间内就给奥巴马发去了贺电。
对于来自伊朗方面的示好姿态,今年3月伊朗新年前夕,奥巴马特意录制了恭贺伊朗新年的录像讲话,奥巴马在讲话中说:"在这个万象更新的季节,我愿与伊朗领导人直言不讳地交谈。长期以来,我们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我的政府现在致力于采取外交手段,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问题,致力于在美国、伊朗和国际社会之间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对此,路透社称这是奥巴马向伊朗展现了其上任以来最大的善意。
据欧洲官员透露,俄罗斯和美欧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发生重大分歧,因为俄罗斯在最后关头建议,允许伊朗小规模生产核燃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不会支持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同时,该问题上,俄罗斯也不会与美国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交换。俄罗斯在对待伊朗核问题上已经确定了自己立场:俄罗斯反对将伊朗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6. 伊核谈判为何久拖不决到底是卡在哪个点上

伊朗核谈判一直久拖不决,真正的原因其实就在于美国方面的挑动。这个问题和朝鲜核谈判都是一个道理,都已经谈10多年了,到现在为止也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对于美国来讲本身就不是真的想要谈判,只是想要利用这件事情来达到制裁伊朗的目的。

7. 伊朗核问题

伊朗为啥就不能拥有核武器?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北区,紧靠ALBORZ山脉的山丘地带,巨大的悬铃木遮掩着数十座精致的小别墅。与吵闹、脏乱的市区相比,此地空气清新,静谧,是为德黑兰的高尚住宅区。 云集于此的商贾巨富们早已习惯了令他们愤恨不已的现象:管理这个国家的宗教领袖和毛拉们渐次搬到了他们的隔壁,而且看样子会一直待下去。

前最高领袖霍梅尼是最早搬进来的人之一。他曾住在离涅瓦兰宫(NIAVARAN)仅几百米远的宅子里。随后,这个伊斯兰共和国的众多高官们也相继涌入。如今,哈梅内伊的继承人们也住在这儿,四周公园众多,警卫森严,就像一副盾牌,将他们与外界的现实和压力一概挡在门外。

此地的居住结构反映了伊朗的权力架构。随着行李搬运车的来来往往,伊朗政权构成的变化和权力的此消彼长便一览无余。譬如,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去年八月离职,最近就把家从靠近萨达巴德宫(SADABAD)的地方搬到了更靠南的地区。对这位失败的改革者来说,搬家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下台”。然后,新上台的总统、苦孩子出身的内贾德便搬进来了。

内贾德上台后,对内,依靠严厉治理腐败和节约行政开支两道“交叉火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对外,则首先用类似“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的狠话给全世界一个下马威,然后开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贴的核封条,与美欧几个大国针尖对麦芒,腰杆挺得极硬。“我们当然有发展核武器的权利。”内贾德代表的伊朗强硬派说。

如果作一下换位思考,伊朗的确有权拥有核武器。不错,它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字国,根据该条约,它只有权利进行旨在和平目的的铀浓缩活动。但是全世界国家是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凭什么你美国、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可以用它威慑控制别人,同时又以一纸条约禁止别人拥有核武器?凭什么你美国人可以在中东核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事实上,尽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再声明“无意拥有核武器”,但这个雄心勃勃的伊斯兰共和国打心眼里是想要原子弹的。一旦拥有核武器,就将有助于它实现地区霸权,并打破中东现有的地缘战略和政治格局。 强权之路 不管美国人愿不愿承认,如今的伊朗早已不是所谓的“失败国家”。实际上,这个什叶派穆斯林治下的神权国家正在地区霸权之路上春风得意,步子走的很不错。这还不算它拥有和发展核武器的能力。

首先,伊朗是伊拉克战争中的真正赢家。伊朗人喜欢抱怨以色列的核威胁,但他们在中东地位的强大程度事实上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预想。它最近在周边的阿拉伯邻居中赢得了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在英国人控制下的伊拉克南部,德黑兰的代理人也已经控制了警察部门和当地政府机构。

阿赫迈迪-内贾德先与叙利亚签了双边防务协议,然后在大马士革相继会见了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者组织的头头脑脑。通过它支持和资助的黎巴嫩真主党,伊朗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了地中海沿岸。真主党在黎巴嫩议会拥有多席,直接影响着黎国政局。

最近,哈马斯在巴选举中的胜利也让伊朗和内贾德尝到了多年投资的甜头。早在1990年12月,哈马斯数名高官访问德黑兰后,这个由亚辛创立的抵抗组织突然开始收取异常慷慨的经济资助。尽管德黑兰每年为此花费数百万美元,但它却在与以色列一墙之隔的地方,拥有了一个牢靠的盟友。 拥有核武器将在实际意义上保证德黑兰的地区霸权。事实上,它已经在纳坦兹(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和其他地方的核设施中建造了必需的部件。而且,伊朗统治者们心里也很清楚,国际社会将对此毫无办法。西方人不得不承认,伊朗人甚至比朝鲜人更善于玩自己的游戏。他们今天揭去国际原子能机构盖的封条,明天就可以玩一个调和游戏。伊朗人会说,好吧,你美国和西方不跟我谈,我可以跟提出“在俄罗斯进行核浓缩”建议的俄罗斯人谈。“为什么不呢?我们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还有没有选择?

与此同时,西方正在重新考虑它的选择。军事打击听起来怪吓人的,但就目前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实际上,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JACK STRAW)也不止一次地说,类似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打击是“难以想象”的。 目前只有联合国安理会可以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但很可能会被咱们中国否决,因为中伊未来的一揽子能源合作高达1000亿美元。 现在,西方的专家甚至不能确信伊朗能在核武器之路上走多远。国际原子能机构掌门人巴拉迪博士不情愿地承认,他自己对伊朗人的核武器努力也是一筹莫展。

“我们不是上帝,毕竟人心隔肚皮啊。” 如今,所谓的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已经输掉了第一轮,伊朗重新启动了核浓缩计划,于是它们便伙同美国人试图将这一争端由原子能机构移至联合国安理会框架内解决。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伊朗人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不但要将铀浓缩到“工业等级”,还要驱逐在伊朗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者。

现在看来,要外交解决这一冲突,最好的机会或许出现在俄罗斯的提议中。根据该提议,俄罗斯将向伊朗未来的核电站提供核燃料,并负责回收废弃的燃料棒。而伊朗政府作为回报,会放弃它的核浓缩计划。 上周,伊朗的首席核问题谈判代表访问了莫斯科,据说,其对俄罗斯这一提议的态度已经比伊朗政府之前的态度“通情达理”多了。同时,我们中国也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德国外长根舍也认为这一方案“有道理”、“很现实”。 BUSH和BUSHEHR 美国人的心态充满矛盾。他们也希望有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但却对特工出身的普京总统充满警觉。

事实上,小布什早就指摘过普京,说他跟伊朗领导人“穿一条裤子”。比如,正在建设的、波斯湾附近的布施赫(BUSHEHR)核反应堆就出现了俄罗斯专家、工人的影子。俄罗斯人还帮助德黑兰发展现代空防系统,援助它的导弹研发工作,并将之布防在伊朗所有的核设施周围。 现在,俄罗斯反而对调停人的角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俄乌天然气之争让俄罗斯形象大跌之后,它正试图借助伊朗核危机来与美国和西方重新搞好关系。 但是,普京在“BUSH和BUSHEHR”之间左右为难。一边是轻易惹不得的西方反伊联合阵线,一边是俄罗斯在伊朗的经济和地缘战略利益。

很显然,伊朗在普京的地缘政治版图中至关重要。而且,随着莫斯科与德黑兰在石油、天然气和军火贸易等方面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之时,两国的裤子会“越穿越多”。据预计,未来俄伊的双边贸易额将会上升到200亿美元。 不管怎么说,这场危机的到来,还是为克里姆林宫预留了一个相对舒服的角色。一方面,西方需要俄罗斯帮忙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危机的持续发展势将动荡全球市场,并引发油价上涨,而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从中捞的好处可想而知。

如今,内贾德在对以色列和美国多次口无遮拦地“狂批痛骂”之后,似乎想喘口气了。最近,伊朗原本计划举办的一场关于“种族灭绝大屠杀”是否真的存在的国际研讨会,也暂时搁置一边。 内贾德在德黑兰北区的别墅住的很舒服,但这位被西方讥为“暴发户”的新总统却跟他周围倾向西方的商贾巨富们没多少共同语言。“我们这是怎么啦?”一个富有的地毯商的妻子说,“世上没有人再同情伊朗了。一些人嘲笑我们,而另一些人则害怕的要命。” 但是,内贾德与住在该区的特权阶层居民们——包括IT经理人、医生、画廊业主、国有企业的高级经理人等等——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坚持认为,和平利用核能是他们的国家权利。事实上,内贾德的许多新邻居都把伊朗拥有核武器视作理所当然。他们会说,“我们当然有权拥有核武器。我们的三个邻居都有核武器,我们为什么不能有?”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西方诸国将不得不眼看着伊朗爆出自己的蘑菇云,就像他们无奈地纵容以色列一样。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报告”与“提交”

决议在措辞上,采用“报告”安理会,没有采用“提交”安理会。这两个词性质迥异。

外交人士认为,“报告”安理会这一措辞是“软的一手”,仅说明伊朗核问题升级迈出了半步,显然留有回旋余地,旨在对伊朗保持压力,底牌仍然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若是“提交”安理会讨论,则表明伊朗核问题完全升级。

但伊朗此前多次表示,把伊朗核问题向安理会“报告”和把该问题“提交”到安理会,并没有什么区别。

安理会介入

与IAEA理事会会议通过的前9个相关决议相比,这个决议首次让安理会牵涉进来。这表明,在努力寻求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同时,开始出现了“硬的一手”:安理会有可能介入。

美国驻IAEA大使舒尔特威胁说,伊朗正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合作还是对抗。

伊朗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继续坚持现有立场还是进行妥协的两难抉择。伊朗在未来一个月的行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外交走向。

3月的关口

IAEA理事会将于3月初再次举行会议,听取总干事巴拉迪关于伊朗核问题及其有关决议的实施情况的报告,以决定下一步行动。因此,从现在到3月初的外交斡旋,将是伊朗核问题妥善解决的一个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关口。

会议决议要求伊朗停止恢复包括研发在内的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并与IAEA充分合作。换言之,伊朗必须把1月10日揭掉的核封条自己再贴上去,否则安理会虽目前不采取行动,3月份IAEA理事会会议就可能要求安理会采取行动。

关于以色列的插曲

在决议草案的谈判中,埃及希望在决议中加入“解决伊朗核问题有利于建立中东无核区”的条文。

这一条文针对的显然是被怀疑拥有核武器的美国盟友以色列,因此遭到美国强烈抵制。

经过磋商,美国最终同意将条文改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不是“核武器”,使条文看起来不像是仅仅针对以色列的。

■各国反应

中国投赞成票

中国在IAEA理事会的表决中,投了赞成票。

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吴海龙说,通过这个决议并不意味着伊朗核问题马上会提交安理会,而且决议并没有要求安理会马上采取行动。他希望本次会议的审议结果有助于缓解当前在伊朗核问题上出现的困难局面,也有助于各方寻求和增进解决该问题的共识。

美德表态强硬

美国国务卿赖斯、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和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4日分别发表声明,对IAEA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安理会报告表示欢迎。但英、德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外交途径的结束。态度最强硬的是美国总统布什和德国总理默克尔。

默克尔4日将伊朗核计划比作纳粹早期的威胁,说在希特勒上台时,世界各国低估了纳粹的威胁。

布什4日发表声明说,伊朗核问题被提交安理会表明“国际社会决不允许伊朗政府研制核武器”。

俄印安抚伊朗

俄罗斯和印度投赞成票后,并未忘记安抚伊朗。

俄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4日说,俄对IAEA决议感到满意,俄有关在俄境内建立俄伊铀浓缩联合企业的建议仍然有效。

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5日表达了俄欲避免对伊朗制裁的态度,并说这场核危机应力争在IAEA内解决。

印度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说:“我们投票赞成决议,绝不应被解读为背离了我们和伊朗传统的亲密友好关系。”

■全景观察

决议前 多瑙河畔的无烟战争

今年1月10日,伊朗宣布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为此,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在伦敦先后两次举行会谈,协调立场。

有媒体认为,伦敦会议已为2月2日在维也纳召开的IAEA理事会会议定调,但在这座多瑙河畔的城市中,外交角力远比预想的激烈和复杂。

2月1日,欧盟散发了决议草案,并开始争取会议高票甚至一致通过该决议草案,从而给伊朗施加巨大的外交压力。

但理事会35个成员中,委内瑞拉等16个成员属于不结盟运动,大都站在伊朗一边,从一开始就对欧盟的决议草案提出异议,比如,将“报告”改为“告知”、不立即而是到下月报告安理会等。

4日,委内瑞拉要求对决议草案表决,达到了让欧美希望的一致通过泡汤的目的。

当日上午35个成员以27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决议。投反对票和弃权票的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可见,表决时各方角力仍在继续。

决议后 对俄建议态度又变

俄罗斯去年12月底向伊朗建议,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以在澄清国际社会疑虑的基础上,确保伊朗的合法核权益。

3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瓦伊迪发出警告,如果IAEA理事会把伊核问题报告安理会,伊朗将不再考虑俄罗斯提出把铀浓缩项目转移到俄境内的建议。

4日,IAEA的决议通过后,瓦伊迪在维也纳说,俄罗斯关于在俄境内建立俄伊铀浓缩联合企业的建议已不再有意义。

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说,尽管出现了新的形势,伊朗仍将按计划与俄就其提出的核问题妥协方案继续磋商,原定本月16日与俄的磋商仍将进行。

报告前 “谈判大门依然敞开”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5日还说,将伊朗核问题报告到安理会不会吓倒伊朗,这种举措给“另一方”带来的损害会更大。

他说,伊朗将继续坚持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IAEA相关法规的框架内与该机构合作,继续坚持通过对话来解决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大门依然是敞开的”。

美联社说,这次阿塞菲转变态度是否意味着伊朗开始调整策略,以应对其核计划引发的危机,目前尚无法确定。

报告后 安理会究竟会怎么做

外交人士认为,虽然IAEA把伊核问题报告安理会,但在3月6日总干事巴拉迪向机构理事会会议报告伊核问题前,安理会不会采取行动。这也为在IAEA框架内斡旋伊核问题提供了空间。

一名了解伊核问题的欧洲资深外交官说,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普遍同意,如果伊朗在3月6日以后态度仍然强硬,安理会将缓慢增加压力。安理会第一步可能敦促伊朗遵守决议。

其他一些外交官认为,安理会可能低调对待IAEA的报告,最多发表声明予以承认。相当一段时间内,安理会不会考虑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等制裁措施

8. 战争新闻

8月31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言。

“伊朗核问题的最后期限到了”, 8月31日,美国的天还没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迫不及待地作出了这样的预告。世界也关注着联合国在最近几年里设下的这个最着名的最后期限。 8月30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给伊朗下了精确到分钟的最后通牒——德黑兰当地时间周五凌晨零点零1分,也就是纽约时间周四下午3时31分(北京时间周五凌晨4点31分)。而伊朗的表现完全是要硬撞,其总统内贾德31日在一个群众集会上再次强硬表态:“在停止铀浓缩的问题上,伊朗寸步不让。我绝对不会在重压之下低头,伊朗人民,包括年轻的科学家们,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成功发展了自己的核技术,他们同样也能这样发展伊朗。”内贾德的这段话说得十分痛快,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白宫的领导人会接受这个回答吗?他们能咽下这口气吗?

“伊朗寸步不让”

联合国的最后期限是设给伊朗的,但《环球时报》记者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丝毫没有感受到异样。这天不再像前几天那样阳光明媚,而是刮起了大风,天上的云彩也多了起来,不过大街上依然车水马龙,人们像以往一样忙碌。记者随便问了几个市民,发现他们都知道最后期限这回事儿,但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态度与政府非常相似——“我们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有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制裁是把双刃剑,对伊朗有伤害,对美国也会有伤害,况且美国对伊朗已经制裁好多年了,再制裁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也有个小商贩表示了担忧,他说,如果制裁更严了,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倒是博尔顿那个精确到分钟的最后通牒让世人印象深刻,原来最计较这个最后期限的国家是美国。有媒体形容说,美国似乎左手握着秒表,右手握着制裁计划,随时“恭候”伊朗的答复。博尔顿表示,美国希望“8·31”大限一过就召集各国高级官员探讨制裁决议的具体措辞,争取在第一时间让伊朗戴上制裁这顶“紧箍咒”。

伊朗究竟会给世界怎样一份答卷呢?对此,各国媒体的猜测惊人地一致:伊朗一定会再次说“不”。CNN认为,在大限到来之前,伊朗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服软、合作的迹象。法新社报道题目是《在大限来临前,伊朗公然挑衅》,路透社则做出“伊朗可能面临制裁”的结论。

其实,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态度一直很清楚。8月29日,内贾德邀布什电视辩论的同时,公然质疑安理会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权威地位。8月30日,内贾德表示:“制裁不可能让伊朗停止追求崇高的发展目标,要想解决问题只能通过谈判”。

“我们不会被伊朗人吓着”

对伊朗的表态,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说得很直白:“我们不会被伊朗人吓着。”他下周将前往德国首都柏林,起草一份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纽约时报》预测了对伊朗制裁的“三步走”方案:第一步,美国将联合其欧洲盟友对伊朗禁运与核能有关的所有设备和材料,并冻结伊朗在海外的资产;第二步,惩罚措施将扩展到禁止伊朗领导人和核研究人员对西方进行访问和旅行,并限制该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活动;第三步,布什政府要求欧洲金融机构终止对伊朗的贷款,据美国官员透露,已经有一些瑞士银行同意与美国合作。

不过,“三步走”方案的实施还存在不少潜在的波折。尽管美国很早就单方面对伊朗实行了出口限制,但欧洲不少国家始终没有切断对伊朗的技术出口,而且这些技术不少都是与民用核设施的发展相关的。尤其是俄罗斯,在帮助伊朗修建的布什尔民用核反应堆项目上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专家称,“布什尔项目将使禁运核设施的制裁计划遭遇瓶颈。”

即使美俄可以找到化解分歧的办法,对伊朗的制裁决议最早也要等到9月中旬联合国大会审议才能通过。在这个汇聚各国首脑的大会上,布什将发表演讲,《纽约时报》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将利用这次大会向各方施压,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裁“三步走”方案的命运。

在“8·31”大限将至之时,一份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伊朗核报告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视。虽然这份报告内容保密,但其中涉及了伊朗铀浓缩进展现状并总结了伊朗核问题的整体进展,被外界视为一份颇有影响力的报告。这份报告究竟会如何影响联合国对伊朗的最终态度呢?媒体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分析。美联社认为,由于这份报告指出伊朗继续铀浓缩,并拒绝原子能机构调查人员进入特定区域检查,可能导致安理会的制裁。但《纽约时报》却认为,报告不仅指出伊朗核活动进展缓慢,而且还说明伊朗目前提炼的铀纯度根本不够制造核武器,这很可能对制裁倾向产生阻碍。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星期四说,给伊朗的最后期限已过,但他不认为安理会会立即对伊朗实施制裁,“我需要和各方保持联系,看看他们打算怎么办。”

“美伊今年开战可能性很大”

制裁可能只是中东局势升级的第一步,危机会不会发展到动武的地步才真正为世界关心。8月30日,俄新社专门邀请了几十位着名专家和政治家讨论“美国进攻伊朗的前景”。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专家东·苏里科夫认为,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军事冲突不可避免,很可能就在今年爆发。

苏里科夫称,美国和伊朗国内都有一些势力对发动这场战争感兴趣,内贾德在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将能巩固自己的政权,从而成为伊朗有权威的统治者,内贾德可能还觊觎波斯湾地区首领地位,这里集中了世界大部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美国以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代表的“鹰派”则可以在被战争挑起的爱国主义浪潮中,巩固共和党人的国内政治地位,还有利于巩固美国的“世界警察”地位。

苏里科夫认为,在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基础设施进行攻击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这将会削弱美国全球进程中的竞争对手——新兴大国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完全依靠能源高消耗的技术。苏里科夫称,美伊的军事冲突将以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开始,美国可能会放任伊朗完全封锁这个海峡,将使通过这个海峡的轮船停航9至12个月,这首先将引发印度和中国市场上的石油短缺,削弱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俄罗斯宪法法院院长顾问弗拉基米尔·奥夫钦斯基认为,美国近几年兴起的“文明冲突”、“反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战争”以至于“反恐战争”等观点和行动都是为进攻伊朗做准备。奥夫钦斯基认为,为了让中国等国家“臣服于美国膝下”,美国可能会对伊朗的石油命脉进行打击。不过,他还认为,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和中国领导人最近签署的石油协议大大降低了美伊交战的可能性,至少推迟了这场战争的开始。

伊朗为何敢与美国斗

西方媒体直接谈论发生战争的很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伊朗敢虚张声势,是因为它意识到,美国在暴力的中东政治中陷得越深,美国就会变得越脆弱。本月早些时候,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称,伊朗支持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可能与美国支持以色列并想终结伊朗的核野心有关。中东的混乱局势一直是伊朗利用的工具,而美国却很少承认这一点。

德国《世界报》认为,尽管美国官方并没有排除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但实际情况表明,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有诸多的不利之处。南黎危机,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无法获得民众支持。最终担心的还是,这一地区的战争将会造成石油的价格飚升。这将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经济制裁伊朗是上策。

德国还有媒体认为,制裁措施很难在安理会获得通过,俄罗斯等国在伊朗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不希望生硬地实施制裁。伊朗问题像伊拉克问题一样,已经造成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国际社会陷入两难境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朗不按照安理会的安排去做,而是有自己的时间表。伊朗的举动其实已经成功地分裂了安理会,使六国在制裁问题上无法很快达成一致,而这就达到了拖延时间的目的。

一位中国的中东专家认为,伊朗敢和美国斗,就是因为知道目前伊拉克局势牵扯了美国大部分精力,即使是核问题日趋紧张,中东局势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升级,但形势很可能因此而紧张,伊朗甚至可能受到美国实施的部分军事打击。总体看来,世界对伊朗核问题的掌握还没有失控,伊朗并没有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的调查也在继续。伊朗核问题目前的僵局在于伊朗希望单独与美国进行谈判,但在伊拉克问题的牵制之下,美国一直拒绝这样的要求。(●本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刘守望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记者 张楠伊 李宏伟)

伊朗核问题:“深思熟虑”后的拒绝

新华网德黑兰9月1日电(记者 徐俨俨 梁有昶)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8月31日发表讲话,宣告伊朗不会屈服于西方压力,也不会接受对伊朗正当权利的侵犯。这一讲话表明,伊朗对联合国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关于伊朗应在8月31日前中止铀浓缩活动的要求,作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正面回答。那么,伊朗为何对安理会的要求再次说“不”呢?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朗目前的铀浓缩活动虽在质量和数量上还处于不是很高的水平,但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据透露,伊朗目前在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核设施拥有164台用于浓缩铀的离心分离机,并早已计划在今年底将这一数量扩充至3000台,以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而伊朗浓缩铀的纯度目前也至少达到了4.8%的水平,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全面暂停铀浓缩活动显然是伊朗难以接受的

9. 铀浓缩问题!

代表欧盟的德法英三国20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散发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伊朗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使伊朗核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伊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活动,并曾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与美国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伊朗的核能开发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美国政府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对伊朗进行制裁。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为解决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2004年6月底,伊朗在未能说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结束对其核设施核查的情况下,宣布在暂停提炼浓缩铀活动的同时,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1月25日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但伊朗明确表态不会终止铀浓缩活动,并于9月21日宣布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为了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2004年11月初双方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3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但伊朗一直坚持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

为了磋商有关巴黎协议的落实问题,伊朗与德法英3国从2004年12月以来进行过多轮谈判,但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一致。今年5月底,双方达成协议,欧盟表示将在两个月内提出一个综合计划,以推进与伊朗在技术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并进一步解决伊朗核问题。

自从7月底以来,伊朗一直敦促欧盟按期递交提议,并多次威胁将重启铀转化活动。8月5日,德、英、法三国代表欧盟向伊朗递交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提议。但伊朗称这一提议“是无法接受的”。8月8日伊朗恢复了在伊斯法罕的铀转化活动。为此,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8月9日举行紧急会议,并以协商一致方式于11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一切核活动,与欧盟继续就其核问题进行谈判,但遭伊朗拒绝。伊朗与欧盟之间有关核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

9月17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参加第60届联合国大会发言时,重申了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贯立场,并就解决伊朗核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邀请外国公司参加该国的铀浓缩计划,以最大限度确保该计划的透明性。德法英三国立即作出反应,对伊朗的立场表示失望,并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8日,德法英三国开始起草有关决议草案

铀浓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它需要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气体并加大铀235同位素的比例,并将气体输入离心机,离心机将铀238同位素甩出。气体随后再转入至更多的离心机内。当这一过程重复进行时,铀235同位素的比例就会增大。铀浓缩通常使用含有0.7%铀235同位素的铀气体,它的浓度必须提高至4%才能生产出核反应堆所需要的燃料,制造核弹头的浓缩铀的浓度则要达到90%。

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美国政府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对伊朗进行制裁
网友推荐答案检举 核爆伤了世界人的心。朝鲜10月9日的这一爆,是在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引发的,这一爆尽管仅仅相当于3·58级或4·8级地震的波动,但是对世界的震动和伤害持续的程度远远超过去年的印度洋海啸。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世界也有一个基本的秩序和道德标准,对于全世界都反对的事而一意孤行,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做法。这种“孤僻”的行为,让人看到了一个国家智慧与基本道德的缺失,这不仅要失去友好国家的支持与帮助,也会失去国际社会固有的谅解与同情。这种“孤僻”的行径,将使国家更其孤立,人民更其贫穷。

核爆伤了邻国的情。中国与朝鲜是依山旁水的邻国,韩国与朝鲜是一脉相承的同胞。作为邻邦,自古到今,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予朝鲜不计其数的无私的援助;长期以来,为朝鲜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不止一次地不惜牺牲自己的子弟、自己的血肉;朝核危机以来,在外交上中国始终以真诚的态度为缓解半岛紧张局势而积极斡旋,始终呼吁国际社会保持冷静和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最近几年,在朝鲜遭遇连续自然灾害的艰难岁月,中国给予了大量的粮食、电力等经济援助,甚至由此被国际社会误解为“纵容”和“养虎为患”。作为血脉相连的韩国,在经济和道义上给予朝鲜大量的援助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韩国的支持与帮助,目的都是为了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为了朝鲜繁荣与发展。但是这些无私的、善意的帮助并没有收到人民想见的效果,甚至是令人痛心的。朝鲜10月9日的核爆,亵渎了中朝友谊,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是儒家的思想,中国不奢望朝鲜报恩,但也不愿看到更不愿接受以怨报德。

核爆搅乱世界的阵。朝鲜核爆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给想发展核武器的国家和地区找到了发展核武器的借口,地球的上空将布满蘑菇云。世界同时担心朝鲜开起“核弹店”,而从朝鲜今天的走向看,为了得到钱而“卖核弹”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世界将变得更加恐怖,半岛和周边将无法安宁。

朝鲜核爆给了和谐世界一记重重的耳光,同时暴露了一个国家智慧与道德的缺失。可以断言,一个肤浅、偏执、狂燥的国家,永远无法跻身世界强大民族之林。
10月27日的《财经》杂志上有详细评论

阅读全文

与伊朗核僵局怎么解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电话语言怎么说的 浏览:475
外国人如何用美金买中国的房租 浏览:80
4月份印尼有什么水果 浏览:99
越南邮票有哪些 浏览:403
意大利面你见过吗的英语怎么读 浏览:684
在印尼外岛是指什么 浏览:725
伊朗与圣火令有什么联系 浏览:821
英国签证激活邮件打不开怎么办 浏览:52
印尼新增病例人数有多少人 浏览:475
印尼100元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705
越南为什么送军火 浏览:394
意大利面太硬怎么煮才好吃 浏览:816
中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浏览:172
到越南工作要哪些手续 浏览:397
老挝和越南哪个地方工资高 浏览:581
印度的文明怎么样 浏览:993
印尼考驾照到国内怎么办 浏览:967
澳洲机场快递到中国多久 浏览:92
意大利有哪些足球俱乐部 浏览:681
美国距离伊朗有多少海里 浏览: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