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被封锁这么多年,为何能坚持到现在
从世界现代历史来看,受美国制裁的国家,基本上都比较惨,尤其是长期制裁的,更是如此,很多国家直接崩溃,一蹶不振。最典型如当年的伊拉克,制裁10年就彻底崩溃了,还有委内瑞拉,现在也是非常凄惨!
但是,要论受美国制裁封锁时间最长的国家,那还是伊朗,伊朗如果从 *** 革命开始算,制裁现在已经是近40年时间了,这要是其他国家,估计早就崩溃了。而伊朗为何至今还能屹立不倒,坚持到现在呢?关键是靠三点。
1979年2月,伊朗爆发 *** 革命,而且从此时开始,伊朗全面反美,所以美国对伊朗开始了长期的封锁和制裁。曾企图发动政变推翻,还扶持伊拉克对伊朗进行进攻,打了8年。此后,不断的武力威慑,经济制裁,全面封锁,前前后后40年。
但是,到现在伊朗依旧是活的好好的,内部也稳定,国家实力也没有大削弱,始终屹立不倒。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有三点不容忽视。
第一, *** 教。
虽然伊朗 *** 革命,建立政教合一的 *** ,那是时代的倒退。但是,宗教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彻底统一大家的思想,维护内部的稳定。
最典型,伊朗境内有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等,内部分裂倾向 大,而通过 *** 教紧紧的抱在了一起,使得伊朗内部政局稳定。这就使得,在应对制裁的时候,更加有底气。而且美国在伊朗内部也没办法制造事端,这是最基础的原因之一。
第二,工业基础雄厚。
伊朗工业基础是中东最好的,大部分的生活和工业品,基本都能造,甚至伊朗军事工业也很雄厚。这主要还是感谢美国在巴列维时代对伊朗的扶持,为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而被封锁后,伊朗就是凭借这个工业基础,自力更生,反而获得发展。没有像委内瑞拉那样,因为货物短缺造成巨大的通货膨胀,伊朗就稳如泰山。
第三,朋友很多。
伊朗虽然被美国制裁40年,但是自身处理关系的能力还是很可以的,在中东内部,团结什叶派国家。在外部,跟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等大国发展友好关系,出口石油,稳定经济,而在这些国家的帮助下一定程度上中和美国的制裁影响。此外,伊朗毕竟国家大,人口多,在抗制裁上能力更强,所以伊朗比其他国家,更加的有能力去应对,这是基础。
㈡ 巅峰时代的伊朗,到底为何发生伊斯兰革命
伊朗这个国家拥有拥有比较光辉灿烂的历史。比我们国家,多了至少要3000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而且伊朗对应的古代波斯国家,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到了近代以后,随着过各方力量的强大,伊朗国力逐渐衰弱,失去了像古代波斯一样的霸主地位。
发展过程中,嗯,由于存在贫富差距,人民和政府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使得伊朗内部动乱不团结,有心之人和外部殖民国家趁机挑逗挑逗人民,发动伊朗政变。颠覆巴列维政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都会遇到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伊朗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平均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使得伊朗最终爆发战争。
㈢ 介绍一下伊斯兰革命
1979年2月11日,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寿终正寝,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国家,赢得了伊斯兰革命胜利的穆斯林们最终选择并在伊朗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国家政权、法制法律以及社会生活三方面彻底伊斯兰化的共和国时代。
[编辑本段]概览
伊朗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地理上北邻俄罗斯,南扼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东连南亚次大陆,西接阿拉伯世界,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122亿吨,是世界第五位)。从19世纪起,伊朗就沦为英、俄两大帝国角逐的场所。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伊朗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编辑本段]革命!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买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膨胀,伊朗社会各种潜在矛盾空前激化,经济高速发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倒巴列维群众运动。
1979年1月26日,巴列维被迫出走。首都德黑兰万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齐涌上街头载歌载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打开大灯,不断鸣笛以示庆祝。街道、广场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维父子的塑像和画像,几小时内就被群众推倒砸碎和焚烧。这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后来被称为“伊斯兰革命”。
[编辑本段]革命的影响
这场“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25年来,曾经石油滚滚,梦想做世界第五大强国的伊朗,经济发展速度骤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约旦、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与邻国伊拉克开战,打了一场耗时8年的战争(即“两伊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伊朗的国力,它的国际处境也十分孤立。
[编辑本段]伊朗躲的掉全球化吗?
世界在变,伊朗也在变。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伊朗作为位居要冲的产油大国已经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库姆神学院用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长起来,强烈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温和、开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当选,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议员又占据了多数席位。伊朗国内的政治气氛逐渐宽松。
伊朗与许多阿拉伯国家恢复了正常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伊朗曾对创作《撒旦诗篇》的英国作家拉什迪发出追杀令。为此,欧盟冻结与伊朗关系达10年之久,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关系终于解冻。
1997年12月,伊朗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会上哈塔米总统提出了“文明对话”的倡议,主张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1979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建立的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十分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会。现在,伊朗不得不在革命与发展、大炮与黄油、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做出抉择。
㈣ 巴列维时期,伊朗是更加自由的世俗化社会,为何却爆发了革命
许多人提起如今政教合一的伊朗,感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敬佩其敢公然对抗美国的胆量,另一方面,对于其严密到苛刻的宗教专制的统治感到十分的不满,并一厢情愿的认为,如今的伊朗人后悔革命,更加怀念巴列维时代。
伊斯兰革命
因此,伊朗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个霍梅尼领导的什叶派穆斯林的宗教狂热运动,而是由于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世俗领域种种社会矛盾激化和宗教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巴列维统治时期伊朗国内激烈的矛盾来看,即便没有霍梅尼,即便没有伊斯兰革命,伊朗最终也会爆发推翻巴列维的运动,区别只在于谁领导这场运动罢了。
㈤ 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革命影响
伊斯兰共和国以"既不倚东,也不靠西"的口号将自身定位为革命明灯,号召中东以至全世界推翻资本主义、美国的影响力及社会上的不公。伊朗革命领袖在第三世界支持与穆斯林无关的革命团体,也寻求他们的支持,如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爱尔兰的爱尔兰共和军及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甚至有些已达到支持非穆斯林革命更多于伊斯兰革命(阿富汗圣战者)的程度。
伊朗革命派明确地号召波斯湾地区推翻君主政体,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即伊朗),使由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邻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及其他波斯湾阿拉伯国家响起了警钟,这些国家都是君主政体,国内又有为数不少的什叶派民众。在接下来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朗和伊拉克有数以百万计的伤亡。
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伊朗和美国由盟友变成仇敌。伊朗革命派希望把国王引渡回国行刑,美国总统卡特不再支持国王和帮助他重返权力宝座。身患癌症的国王要求入境美国就医,德黑兰的美国使馆人员反对这个请求,他们坚持要稳定美国和过渡革命政府之间的关系。卡特虽然同意美国使馆人员的意见,但碍于基辛格、洛克菲勒及其他支持国王的政治人物施加压力,他只得答允了国王的请求,这使得伊朗革命派更坚定地认为前君主政权是美国的傀儡,导致霍梅尼阵营里的激进学生攻击美国大使馆。
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在改革后,依照伊斯兰教的原则下,识字率进一步得到提升。到2002年,文盲率已下跌了超过一半。产妇及婴儿死亡率亦显着地下跌。人口增长在起初受到鼓励,在1988年后则不再受到鼓励。总括来说,伊朗的人类发展指数由1980年的0.569攀升到2002年的0.732,与土耳其处于平等水平。
㈥ 巴列维时期,伊朗既然那么发达,为何还会发生伊斯兰革命
在巴列维时期,伊朗国家的内部矛盾非常的严重,所以发生了伊斯兰的革命。伊朗在巴列维时期工业非常的发展和国家非常的富裕,人民的生活富足,和现在的伊朗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当时的巴列维时期不仅仅有着很好的生活。
随着国际的环境变化的非常的剧烈和伊朗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恶化,所以社会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大,民众的矛盾也是很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伊斯兰革命的发生。
㈦ 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为何会成功
对于伊朗为何发生以复古为标志的伊斯兰革命,人们有各种分析解释。有学者以现代化运动为背景提出这样一种根源追溯:由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发起的世俗化、西方化运动,与一些国家独立后纷纷仿效的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斯兰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在对东西方道路产生怀疑之后,作为一个政教合一文明的后代,自然又将目光回望到了自己传统的伊斯兰教义之上。伊朗伊斯兰革命可以视为这一思潮的最新实践。
㈧ 伊朗为什么要暴发伊斯兰革命
在中国是儒教作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但他不是一个宗教,不能影响到政治,但在外国如英国政教是合一的,皇帝的加冕必须由教皇来完成,教皇的影响力往往大与皇室,甚至在教皇势力较大的时期必须由教皇来保护皇族的权位,在伊朗皇室与宗教领袖本来是一致为伊朗服务的。但随着美援的进入,伊朗皇室开始接受基督教义和所谓的美式民主,导致了政教的矛盾。由于矛盾无法缓和,再加上教派实力的强劲和穆斯林对美国的由衷厌恶(由十字军东征就开始延续千年的厌恶)导致了民众进而对皇室所采取政策的厌恶,最终促成了这次革命,进而形成了另一种社会模式,并由伊朗开始向外输出,既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神权社会。
㈨ 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革命背景
经济背景国王礼萨·巴列维为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以土改为核心的“白色革命”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就是按照美国的模子去重塑现代化的伊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明显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由于计划片面追求高速度,超过了国力的可能,加之军费开支过大,造成经济严重失调,通货膨胀,使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未完全实施的土改政策使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以国王为首的特权阶层巧取豪夺,奢侈腐化,贪污贿赂风行。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政治背景国王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扩充军备,设立秘密的警察机构(即萨瓦克),特务肆意横行,镇压政治反对派,监狱人满为患。一切言论、集会和组织政党的自由都被取消。一些宗教领袖因反对国王的专权和世俗化政策,被监禁或驱逐。各阶层人民积怨日深。
文化背景王朝推行所谓开放型文化政策,使西方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大量涌入,色情、淫秽、凶杀书刊和影视泛滥,赌场、妓院公开活动,西方式酒吧、夜总会争利于市,社会风尚败坏,冲击着伊朗固有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引起穆斯林的普遍不满。
宗教背景王朝推行世俗化的政策,实行政教分离,限制宗教上层的政治活动,取消宗教领袖的特权。禁止寺院征收天课,将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圣地的瓦克夫土地大部分收归国有;关闭大量宗教学校,代之以世俗教育;制定《家庭保护法》,给妇女以一定自由(并不代表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妇女没有自由,只是对穿着进行了要求);撤消沙里亚司法机构,代之以世俗司法机构等,从而招致宗教上层的强烈反对。
在这种背景下,伊朗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及各种政治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反国王的群众运动。因伊朗人口95%为什叶派穆斯林,反对国王的斗争便以什叶派宗教势力同国王政权之间的矛盾为表现形式而展开。什叶派宗教上层则利用人民的强烈不满情绪成为反国王运动的一面旗帜,什叶派伊玛目霍梅尼取得了反国王运动的领袖地位。他在60年代初曾因反对“白色革命”而获得声誉。
㈩ 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革命起因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以及随着事态发展而牵涉进来的什叶派催生了这一次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保守派对西方化和受到西方支持而在国家进行世俗化的国王所作出的强烈反弹,非保守派的人士也对社会不公和旧制度的缺失作出回响。国民认为国王负有不成为非穆斯林西方势力(美国)傀儡的义务,他们认为这些西方势力的文化会沾污伊朗。
国王政权被视为压迫性、残暴、腐败及奢侈。政府的权责失职,其过于雄心勃勃的经济计划使经济面临瓶颈、短缺并出现通货膨胀,保安部队也无法应对抗议示威。当时的伊朗奉行皇权极度集中的制度,规模如此庞大的反国王运动意味着“实在有太多的示威者”,使保安部队不知所措。
伊朗伊斯兰革命令伊斯兰教取代了君主政体,而霍梅尼及伊斯兰意识形态能够推翻国王巴列维在某程度上关乎什叶派所宣扬的伊斯兰复兴具有反西方化的意识。霍梅尼追随了他所爱戴的什叶派伊玛目侯赛因·本·阿里的足迹,而国王就像是侯赛因的仇敌暴君耶齐德一世。国王政权及反国王的世俗主义者低估了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运动,同样要为此负上责任。国王政权认为霍梅尼的威胁不及伊斯兰社会主义者,而世俗主义者则误以为霍梅尼会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