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苏联为什么入侵伊朗

苏联为什么入侵伊朗

发布时间:2023-05-19 16:07:05

⑴ 二战时德国英国苏联争霸,是如何殃及伊朗的

1943年,美英苏三巨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期间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肯定了伊朗“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仅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伊朗肯定不是德国所在的轴心国。而就在两年前的1941年,英国和苏联联合出兵伊朗,沙阿(“国王”的意思)被逮捕,大批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人被流放,此外伊朗的通讯和铁路也被全面控制。这些行为显然已经与对待敌国没有太大分别,那么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中坚力量,英国和苏联为什么要入侵伊朗呢?

伊朗大部分领土位于伊朗高原,面积约164.5万平方公里,对波斯湾其他国家有居高临下的优势。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雅利安人不断渗入波斯高原,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波斯族。

严格来说,“伊朗”这个名字问世于1924年,此前这个国家一直称为“波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对波斯的渗透程度日益加重,这使得当时波斯的精英阶层对英国极度反感。1924年礼萨·汗通成为波斯新一代沙阿,同时将国名从“波斯”改为“伊朗”。礼萨·汗上台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世俗化改革,短短十年之后便将伊朗从一个军力一般的国家变为极具影响的中东大国。对礼萨·汗而言,最大的威胁仍旧来自外部,而且确切地说是来自英国和苏联。

此前在英国的压力之下,英国享有伊朗在军事、关税和财政方面的控制权,不过礼萨·汗始终对该协议置若罔闻。苏联则是因为双方在 历史 和领土问题上存在太大分歧,苏联对高加索的蚕食和渗透使伊朗不得不担心自己西北部领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决心引入德国的势力来平衡英苏的威胁,很快德国航空公司取得伊朗全国邮政运输特许权,德国公司承包了伊朗北方铁路修建工程,甚至伊朗国家银行经理也由德国人充任。

当时二战已经迫在眉睫,伊朗的举动自然引起英国和苏联的警惕,不过这些并没有挡住德国和伊朗继续走向亲近。后来伊朗的军工制造也由德国人插手,数千德国专家夜以继日地帮助伊朗开发火炮、步枪和手枪,德国成为伊朗学生留学的首选对象。二战爆发后,德军直逼高加索,苏联危在旦夕,而就在此时伊朗宣布限制苏联使用己方境内的铁路运送来自英美的军援,如此一来英国和苏联愤怒了。

结果就是英国和苏联联合出兵,双方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入伊朗。他们将大量的德国人抓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成为这些俘虏的最终归宿,礼萨·汗则被迫宣布退位。所幸当时德国的战争威胁迫在眉睫,英苏没有多余的精力直接管控伊朗,于是在英国、苏联和美国的首肯下,礼萨·汗之子巴列维成为新一代沙阿。此后伊朗与英苏签订条约,两国保证在对德作战胜利之后半年内从伊朗撤兵,不过事态的发展显然没有预想的顺利。

图-伊朗风景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如约撤出伊朗,但苏联却迟迟不肯动身,超过17个师的20万苏军就这样长期驻扎在伊朗西北部。在此期间,苏联人在当地扶植出一个“伊朗人民党”,妄图将伊朗西北独立出来,但这样必然会招致美国的反对。后来杜鲁门直接施压,如果苏联人再不走,美国就将采取敌对行动。眼见美国人占据着世界GDP的一半以上,手中又有原子弹,于是在1946年5月苏军正式撤出伊朗。

⑵ 导致伊朗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俄国——伊朗战争指俄国同伊朗争夺外高加索和里海沿岸统治权的战争。战争是由于伊朗封建主企图侵略19世纪初归属俄国的格鲁吉亚和外高加索其他地区而引起的。

外高加索诸小王国和汗国因内讧造成在政治上软弱无力,伊朗和土耳其在英法两国的唆使下,企图乘机兼并整个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民在反对伊朗和土耳其封建军事扩张的斗争中,多次请求俄国给予援助,并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归属俄国。1801年,东格鲁吉亚自愿归属俄国,明格列里亚公国、伊美列丁王国和古里亚公国也先后得到俄国的保护。

俄国——伊朗战争军事行动的起因是,俄国拒绝接受伊朗于1804年5月23日提出的要求俄军撤离外高加索的最后通牒。

1804年6月,集结在埃里温地区的伊军主力在王储阿拔斯?米尔扎统率下,为夺取梯弗里斯展开了军事行动。俄军出动迎击。6月22日,图奇科夫部队在古姆拉附近击溃伊军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军总司令齐齐阿诺夫将军统率的俄军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围墙附近战胜了阿拔斯?米尔扎军队。1805年,卡拉巴赫、希尔凡和舍基等汗国,以及舒拉格利苏丹国自愿归属俄国。同年,俄军对巴库和腊什特进行了一次海上远征,但未能取得战果。1806年夏,俄军击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万伊军,占领了努哈、杰尔宾特、巴库和其他一些居民点。

英法两国支持伊朗。1807年5月签订了伊朗法国同盟条约,随后又签订了旨在反对俄国的英国伊朗条约。俄伊战争曾有过几次较长时间的停息,并由于在此期间俄国同土耳其战争、同瑞典战争和进行卫国战争,而使俄伊战争对俄国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仑进攻俄国后,于1812年8月初中断与俄国政府的和平谈判。阿拔斯?米尔扎的军队侵入塔雷什汗国,8月21日侵占连科兰要塞。1812年10月,为了打击俄军,阿拔斯?米尔扎的8万军队集结在阿拉斯河的阿斯兰社兹徒涉场附近。但是,科特利亚列夫斯基上校指挥的一支俄军前出到伊军后方,出其不意地击溃了伊军,并继续扩大战果,于1813年1月13日强占了连科兰。10月24日,伊朗被迫签订古利斯坦和约。根据和约,伊朗承认塔吉斯坦、北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归属俄国。在战争中,外高加索非正规军事组织和外高加索居民积极援助了俄军。

俄国伊朗战争伊朗政府并未放弃其对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图。由于东方危机的产生,出现了对伊朗有利的国际形势,沙赫企图乘机采取报复行动。他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改编了部队,英国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苏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国对巴尔干事件的注意力。英国企图将俄国逐出近东,因而支持伊朗与俄国交战,并把1814年11月25日签订的旨在反对俄国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兰条约强加给伊朗。按照英国的计划,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应由俄国转归伊朗,并置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下。俄国政府力图避免战争,当准备割让出部分领土时,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尔扎为首的沙赫宫廷中有狂热思想的黩武集团的影响下,伊军不经宣战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国和塔雷什汗国,其中部分伊军推进到巴库和库巴,并指望当地居民举行起义反对俄国。但是,当地居民没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军总司令叶尔莫洛夫将军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击敌人。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的居民给俄军以援助,他们组成了各为1.2万人的骑兵民团和步兵民团,东格鲁吉亚也派出了2000人的骑兵民团。1826年7月,伊军包围舒沙要塞,俄国卫戍部队顽强坚守了48天,从而使俄军马达托夫将军的部队于9月15日在沙姆霍尔战役中击溃了伊军。1827年10月13日,俄军在已任俄军总司令的帕斯科维奇将军的统率下,迅猛地夺取了埃里温要塞。1826~1827年间,俄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许多城市和要塞,如纳希切万、阿巴萨巴德、梅连德、大不里士、乌尔米亚和阿尔杰比利。沙赫政府开始求和。谈判结果,双方于2月22日在土库曼查伊镇签订土库曼查伊和约,根据和约,埃里温汗国和纳希切万汗国归属俄国。

俄国在俄伊战争中的胜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躏和屠杀,使英法两国的侵略企图化为泡影,也使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发展的机会。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战争中,俄军在数量上较之伊军并不占优势,但伊军战斗素质不强,军事组织不完善,以及技术装备落后,所以尽管有英法两国的援助,仍然战败。俄军的胜利也是由于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战术方面,俄军采用疏开战斗队形和纵队与射手散开队形协同行动的战法具有很大意义。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还由于俄军善于在山林地区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强的独立步骑兵部队。俄军经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为依托。在俄伊战争中,俄国非正规骑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主要部署在步兵两翼和用来追击溃逃之敌。俄军在山区、山林地区和半沙漠地区展开战斗行动所积累的经验,在19世纪30~40年代的俄军条令中有所反映。

⑶ 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

俄罗斯和伊朗在历史上是敌人。

现代关系也不怎么样。

首先,俄罗斯和伊朗在历史上有很深的关系。这两个国家战斗、征服和占领。伊朗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俄罗斯的防范,但俄罗斯更多考虑的是伊朗的国家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国并没有成为百分之百的朋友。当然,在国际比赛中,朋友这个词太奢侈了。

俄罗斯不止一次入侵伊朗,导致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霍梅尼提出:不是西方,不是东方,而是伊斯兰的外交政策。新政权不仅反美,还反对苏联在第三世界扩张!但在俄罗斯传统的南下国策下,进入中东是梦想。本质上,两国之间不存在相同的利益关系,但不排除两国在适当的时候相互利用的可能性。俄罗斯进入伊朗,不仅加深了对中东的控制,也使伊朗核项目牢牢依赖俄罗斯。随着全球对核扩散的关注,俄罗斯也不能幸免于海关。当然,他也希望他的邻国没有核武器。当然,俄罗斯支持伊朗,但也不是绝对的。我一直认为俄罗斯是一个爬墙的国家。他确实完全按照国家利益行事,不仅在现在的俄罗斯,在前苏联也是如此。完全没有所谓的意识形态考虑。

⑷ 英苏入侵伊朗的战争背景

伊朗在传统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也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但是由于饱受英俄干涉之苦,伊朗的亲德情绪甚为强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5年4月,德国驻波斯布什尔城的领事,有“波斯的劳伦斯”之称的瓦思穆斯(Wilhelm Wassmuss,1880—1931)将波斯南部的游牧部落争取到自己一边,在亲德的波斯宪兵队的帮助下建立游击队,扫荡了法尔斯省的英军,攻占设拉子城。在德国和土耳其间谍的煽动下,波斯西南部的阿拉伯游牧部落还切断了马斯杰德·苏莱曼和阿巴丹之间的几处主要输油管道,致使英波石油公司的石油运输停顿了4个月。为了对抗德国和土耳其的威胁英国和俄国则共同出兵波斯,两国军队1917年4月2日在波斯的克尔曼沙赫会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斯的哥萨克旅副指挥官礼萨汗在1921年发动政变,推翻恺加王朝,在1924年建立了巴列维王朝。巴列维王朝建立后,礼萨汗国王与德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1925年,伊朗皇家空军向德国的容克公司采购了第一批3架Ju F-13型飞机。1927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取得了在伊朗全国专营邮政运输的特许权。1928年,德国公司承包了伊朗北方铁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德国人受聘为伊朗国家银行的经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纳粹宣传部门此后大力渲染德意志人和伊朗人同属雅利安民族,两国都要反对英国的奴役,都要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张。德国利用伊朗来威胁英属印度和苏联的南部腹地,伊朗则用德国来防备宿敌英苏,更想利用德国的先进技术和专家来推进伊朗的现代化。两国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因此德伊关系越来越密切。到1936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专家已经超过5000人。伊朗军队的火炮、步枪、手枪等武器装备全由德国制造,德黑兰大学和其他一些高等院校也由德国人管理。汉莎航空公司开辟了从柏林到德黑兰的直达航线,数以千计的伊朗学生去德国留学。德国使馆向伊朗国家图书馆捐赠了大量宣传印刷品和图书,并在德黑兰设立了宣传中心。
除此之外,德国和伊朗的经济合作也增长迅速。1937年,德国在伊朗的对外贸易中仅次于苏联,居于第二位,次年即跃升为第一。伊朗向德国出口羊毛、棉花、铅矿、锡矿、水果和优质的皮货,进口各种机器、电讯器材、汽车、铁轨和铁路设备、化工产品和药品。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伊朗随即宣布中立。此后英国对德国展开海上封锁,伊朗与德国的贸易往来一度中断,后来两国转经苏联进行贸易。
到1941年春天,德国已经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当年4月1日,伊拉克亲德的“金方阵”军官集团发动政变,废黜首相和摄政,由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拉希德·阿里掌握政权。新政府得到苏、意、日、沙特的承认,与德国复交,并要求英军撤出伊拉克。5月,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并从维希法国手中接管了叙利亚的机场。一时间,英国在近东和中东的利益岌岌可危。
为了保护中东和苏伊士运河的安全,以及确保英波石油公司对伊朗西南部油田的控制,英国对伊拉克政变做出了激烈的反应。4月18日,正要调往远东的第10印度师一个旅和一个炮兵团在巴士拉登陆,此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也开入伊拉克。5月2日,英国飞机开始轰炸包围哈巴尼亚基地的伊拉克军队。此后两个星期中,后续的英印联军部队源源不断地在巴士拉登陆,5月29日,英军占领巴格达,拉希德·阿里和“金方阵”军官集团成员逃往伊朗、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
占领伊拉克的英军由奎南中将(E.P.Quinan)指挥。他们的任务是确保盟国在伊拉克的交通线,并保障石油的供应。1941年5月底,印度武装部队总司令奥金莱克爵士和中东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在巴士拉会见,并磋商进一步占领中东的行动计划。6月初,英军和自由法国部队联手占领了叙利亚和黎巴嫩。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在德国的猛烈攻击下,7月12日,英苏达成协议,两国在对德战争中给予对方必要的帮助,不得到另一方的同意,绝不单独媾和。英国还同意立即向苏联提供其急需的第一批军火武器和药品。
当时苏联远东的港口皆处于日本海军的严密监视之下,日本事实上已在1940年9月与德国结盟,只是尚未直接参战。而且这些港口远离苏联西部的战线,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存在运力不足的问题。盟国若通过北冰洋向摩尔曼斯克运送援助则更加危险,因为满载军火的船只很容易受到以挪威为基地的德国潜艇和飞机的攻击。再者,当时摩尔曼斯克港口条件甚差,铁路运输不便,若要从速扩建港口,则是临渴掘井。从地中海和黑海向乌克兰运送援助的通道同样危险,而且土耳其关闭了达达尼尔海峡,盟国护航队若要强行通过,势必遭到土军的激烈抵抗,很可能还由此召来已经占领希腊和保加利亚的德军干涉。
因此,盟国在1941年夏天能马上使用的唯一一条援助苏联的路线,就是从波斯湾港口出发,经纵贯伊朗的铁路,抵达巴库和里海。显而易见,伊朗成为联结苏联与英国的战略通道,而当年4月发生在伊拉克的亲德政变意味着两国今后决不能容许德国人在这条战略通道附近存在。礼萨汗国王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最后终于铸成大错。

⑸ 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

在这个问题上,苏联方面做出了让步。从苏联的角度来说,这次吃亏了。在此之后,苏联一方面加紧研究自己的原子弹,另一方面加强自己的陆军建设。为何要发展陆军呢?因为苏联暂时没有原子弹,也就只能用陆军装甲部队的优势来抵消对付的优势。美国固然拥有原子弹,但美国陆军装甲部队的数量有限,面对强大的苏联陆军,美国也没有底气。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点,在伊朗问题上的较量已经是美苏之间矛盾的体现。随着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和马歇尔计划的开始,美苏之间的冷战逐步展开。1949年秋天,苏联的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

1946年,世界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美国和苏联在1945年似乎关系密切,但在1946年已经发生了冲突。在伊朗问题上,美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为了迫使苏联撤军,美国甚至使用了核威胁。那么,苏联军队是怎么在伊朗搞到的?他们为什么退出?

2、 为了迫使苏联撤军,美国首次使用核威慑力量

当然,依靠伊朗自己的力量无法赶走苏联军队,因此伊朗国王巴列维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求助。杜鲁门自然理解伊朗的重要性,并建议将此事提交联合国处理。因此,联合国设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付伊朗和苏联。然而,苏联并不打算撤军。最后,杜鲁门做到了。1946年2月,杜鲁门要求驻扎在伊朗的苏联军队在1946年5月1日前从伊朗撤军,否则后果自负。当时,一些美国媒体开始吹嘘“300颗原子弹压平了……”。事实上,美国根本不会有那么多原子弹。这只是一种核威慑。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拥有原子弹。因此,在美国的要求下,苏联最终从伊朗撤军。不过,为了挽回面子,苏联并没有在5月1日撤军,而是在6月才撤军。

⑹ 伊朗危机的苏联变故

1946年1月,伊朗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出控诉,指责苏联违背条约,制造伊朗内部分裂。苏联代表则辩解称,撤军问题可以谈判,而阿塞拜疆人和库尔德人的分离活动则纯属伊朗内政,与苏联无关。同时在苏联的压力下,伊朗也不再坚持其对联合国提出的申诉。美英方面自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表示,如有必要,美国将动用军事手段。杜鲁门则致函斯大林,措词强硬地表达了美国的态度。美国政府还声称,美国在一旦需要的情况下,将到联合国去提出苏军撤出伊朗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苏联才终于退却。1946年4月4日,苏伊双方经过私下谈判,达成了苏军撤离的协议,条件是伊朗允诺将其北部的石油开采权长期租让给苏联。5月6日,苏军全部撤离后,伊朗政府在美英的支持下,完全控制了北部的局势。1947年,新选出的伊朗议会又否决了苏伊联合开采伊朗北部油田的协议。于是美国顾问和美国公司携带着武器与设备堂而皇之地开进伊朗,此时苏联除了表示抗议和警告外,已经无可奈何。

⑺ 俄罗斯和伊朗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何从死敌成了盟友

在世界历史发展来看,国家之间从来没有绝对的友谊或者绝对的仇敌,只有绝对的利益。为了利益很多国家可以从朋友兄弟,变成死敌,如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而同样为了利益,两个死敌国家可以成为兄弟,如俄罗斯和伊朗,曾经那也是死敌,现在怎么一步步成为亲密盟友和兄弟的?他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其实从近代来看,俄罗斯和伊朗那是打的不可开交,俄罗斯独立后一直在扩张。而为了地中海的出海口,俄罗斯逐步控制高加索地区,无可避免的跟波斯人的伊朗产生冲突和战争。尤其是二战期间,苏联入侵伊朗,在其北部建立了阿塞拜疆民族政权和马哈巴德共和国两个傀儡政权,企图是要肢解伊朗的,让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族并入俄罗斯的阿塞拜疆共和国。

但是在西方干涉下,失败,为此伊朗丧失很多石油利益。为此,当时的伊朗对俄罗斯充满敌意的,两国那是死敌,这也是后来伊朗的巴列维王朝全面倒向美国的原因。但是 *** 革命后,当时的霍梅尼成为伊朗宗教领袖,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 *** 伊朗。而且其反对美国,也不相信俄罗斯,因此,提出“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口号。

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逐步亲密,这是为何呢?从伊朗的角度来说,美国在中东最大的敌人就是伊朗,美国时时刻刻都要想推翻伊朗,尤其是在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后,美国从北面和西面对伊朗形成包围。伊朗面临极大的威胁,于是其希望找到一个大国,以分担压力。

而作为俄罗斯来说,苏联解体后,西方不断压缩俄罗斯生存空间,不但在欧亚大陆上北约东扩,欧盟东进。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不断对俄罗斯进行挤压。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说,需要在中东立足,找到新的突破口和落脚点,所以,伊朗同样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到,两国从仇敌到盟友,亲密的关系,都是一种被迫的妥协。伊朗即使现在也不信任俄罗斯,但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尤其是现在在叙利亚战争中,美国的矛头既是要驱赶俄罗斯的势力出中东,又要干掉叙利亚,进一步包围和孤立伊朗,所以对于俄罗斯和伊朗来说面临极大的压力。

所以,两国只能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以共同应对。伊朗目前在叙利亚有好几万军队在作战,伊朗每年也给与叙利亚 *** 经济支持,可以说,这给俄罗斯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

⑻ 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

因为有一半被流放了,一半被俘虏了。

9月17日,英国苏军进入德黑兰,其中一半被俄罗斯在西伯利亚俘获,另一半被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苏联一次又一次地称重它,最后不得不在1946年6月从伊朗撤军。此后,伊朗巴列维王朝将美国视为保护者,美国也将其视为伊朗。作为中东的重要盟友。直到伊斯兰通用汽车公司爆发和巴列维王朝成员被驱逐出伊朗,美伊关系才变得更糟。

⑼ 二战期间,为何苏联和英国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传统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也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 二战爆发后,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但并未限制德国在伊朗的活动。即使苏德战争爆发后,仍不接受一些有远见的臣属关于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边的意见。苏联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缔德国特务的活动,而礼萨汗也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 。英国想要伊朗的石油资源,苏联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为苏联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没有出海口。

二战结束之后,1946年3月2日,当初英苏和伊朗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的占领时限到来。英国军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伊朗。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帝国已经自在崩溃边缘,占领伊朗对英国确实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但苏联这时已经看到了冷战即将来临,而自己撤出之后,巴列维政权肯定会被美国控制。所以苏联尽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却显得非常不情愿。他们以伊朗境内存在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为由,撤军行动进行的非常缓慢。而伊朗这时当然也得理不让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但很明显联合国安理会是没法对苏联这个常任理事国采取任何惩罚措施的,不过苏联还是感到了压力,在3月24日答复会尽快撤出。当年4月,苏联和伊朗达成协议,伊朗许诺将其北部油田的开采权长期租借给苏联,5月苏军完全撤出了伊朗领土。

⑽ 二战期间,20多万苏联军队已经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全面撤军

因为当时美国支持伊朗,而苏联当时也只是勉强可以抗衡美国,所以不得不撤军。

阅读全文

与苏联为什么入侵伊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里生产优盘 浏览:273
中国的最南端是哪里 浏览:15
中国的富人如何传承自己的财富 浏览:26
印尼有多少种国旗 浏览:880
中国银行高速通行后多久出账单 浏览:838
中国郡县在哪里 浏览:231
意大利面的汁掉到衣服上怎么 浏览:379
越南国府在哪个城市 浏览:927
中国富起来是多久 浏览:45
飘扬的中国国旗如何画 浏览:762
美国寄货到中国要多久 浏览:534
越南2017年房价多少钱一平方 浏览:734
越南买奢侈品去哪个国家 浏览:910
中国广电怎么样 浏览:456
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大哪个好考 浏览:680
越南过关费用是多少 浏览:342
印度交流用什么语言 浏览:7
去伊朗寄藏红花怎么收费 浏览:649
印度算盘怎么打 浏览:693
中国有哪些航空学院 浏览: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