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伊朗核问题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网络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图片 数字博物馆 核心用户 网络商城
拆分词条 伊朗核问题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伊朗核问题漫画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目录
背景资料
关于伊朗的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时间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美国主战派
美国主和派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的决议2003年的决议
2004年的决议
2004年的决议
安理会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第1737号决议
第1747号决议
第1803号决议
第1929号决议
中国政府的立场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将投入运营背景资料
关于伊朗的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时间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美国主战派
美国主和派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的决议 2003年的决议
2004年的决议
2004年的决议
安理会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 第1737号决议
第1747号决议
第1803号决议
第1929号决议
中国政府的立场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将投入运营
展开 编辑本段背景资料
伊朗核现状 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编辑本段关于伊朗的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有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中东是联系欧洲和亚洲的重要地区,同时富含石油、天然气的等矿产资源,中东一直是大国的目标。世界能源输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曼德海峡都在中东,美国目前已经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还没有控制。美国已经在海湾战争是趁机大举驻军中东,并扩大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围:它下辖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5个分支司令部,还有3个综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国武装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联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联合作战司令部。美国在这些地区总共部署有25万军队。海军第五舰队归中央司令部所辖,其司令部设在中东的巴林。美国可能再次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虽然在伊拉克战争后没有发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军控制伊朗,则大大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把美国的实际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连成一片,将使美国牢牢地控制中东和中亚,威胁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并对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等国家将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响。美国的全球目标和中东战略和伊朗核问题密切相关: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维护美国及盟国的扩张利益;扩张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进所谓的美式民主,不断削弱外国的内部力量,为美国的扩张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
Ⅱ 如何看待伊朗和朝鲜核问题
朝鲜的领导人是世袭的,所以朝鲜每一个领导人都是先军后政的政治主张,就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希望他们的政权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百姓的疾苦,什么国家的利益都排在次要的位置,就算亡国做傀儡,也要保证朝鲜的政权是金家的,所以朝鲜要发展核武器保护自己的政权不被外力颠覆,而先军后政必定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而忽略了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美国包括世界上很多国家就非常害怕朝鲜政权拥有核武器,因为他们可能会为了资金的统治不过一切手段包括使用核武器来保证自己的统治,因为他们的一切决定都有领导人说的算。比如民选政权在考虑是不是使用核武器的问题上就不能由一人决定,所以这样的政权就比较可靠。
伊朗是产油大国,在中东穆斯林里有重大的影响力,他们想要建立一个更大的穆斯林国家,所以这就不能让美国控制,而美国为了石油,为了整个世界的霸权却非要控制伊朗
Ⅲ 如何看待沙特和伊朗的冲突
西媒称,认为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问题主要是宗教分歧的观点在与中东和伊斯兰问题有关的讨论中占很大比重。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派身份的确很重要,特别是在被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利用的情况下。
从上世纪50年代阿拉伯国家的独立进程开始,纳赛尔领导的埃及就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先锋,推动了一些民族主义共和国的涌现,这些国家很快就投入到苏联的怀抱。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阿拉伯冷战”的局面,与埃及有关的国家和沙特的盟友形成对抗,将也门一分为二的那场冲突就是这种局面的最高表现形式。
为了对付纳赛尔民族主义,与美国结盟的沙特阿拉伯玩起了伊斯兰牌,对该地区人民只提穆斯林而不提阿拉伯人。1973年对西方国家实行的石油禁运使利雅得积聚了大量资金,用于沙特版本伊斯兰教(瓦哈比教派)的扩张,导致了泛阿拉伯主义的不幸垮台。沙特的钱还用在了与阿富汗的苏联军队对抗的“圣战”活动。这场将全世界“圣战者”集合起来的“解放战争”促成了“基地”组织的诞生。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从一开始就遭遇打击:1980年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在华盛顿和利雅得的支持下,对伊朗发动了一场持续8年的战争,对两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伊拉克及其领导人在美国和沙特眼中从盟友变成了敌人。骚扰和掏空伊拉克的政策也开始实行。这一政策在反恐战争的幌子下,在2003年达到巅峰。布什政府指责萨达姆与“基地”组织勾结,是“9·11”恐怖袭击的罪魁祸首。
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在本·拉丹被击毙之后,“基地”组织号召不要与那些决定参与民主游戏的伊斯兰运动为敌,其中就包括在突尼斯和埃及赢得大选的穆斯林兄弟会。“基地”组织的这项决定遭到另一个很快在叙利亚发展壮大的组织的反对,即“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2015年1月萨勒曼就任沙特国王,他和他的新内阁认为,应该重新关注曾被认为是首要威胁的伊朗。
沙特和伊朗断交,两国的冲突进入新阶段,分析人士又开始强调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宗教冲突。虽然看似复杂,但这场冲突可以抛开宗教或神学的角度来解释:它是地区力量关系平衡的一部分,地区和全球因素都掺杂在内。这是意义重大的新篇章,对叙利亚和也门的和平进程将产生直接影响。
Ⅳ 如何看待伊朗宣布成功研发新型巡航导弹这一问题。
伊朗军力虽弱,却是数十年来美军局部战争对手中,拥有“撒手锏”武器最多的一个
No.1 远程反舰导弹
美军在“二战”后,也曾多次遭遇反舰导弹的攻击,尤其是两伊战争袭船战和伊拉克战争中,但面对的反舰导弹多为旧式和短程型号,射程大多在100公里内。伊朗在2011年首次公开的“卡德尔”反舰导弹,射程达200公里以上。此外,伊朗还成功试射了第一种反舰弹道导弹“波斯湾”,射程进一步扩大到数百公里。伊朗通过不断扩大打击半径,令美军舰艇不得不在海上后退更远,以在安全距离发起舰载机、巡航导弹攻击,无形中增加了美军开战的成本和难度。
据称,“波斯湾”是伊朗革命卫队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弹道导弹,已投入批量生产,飞行速度超过音速的3倍,可有效打击海上目标。据透露,该导弹的射程超过300公里,难以被跟踪,具有较高的打击精度。“波斯湾”导弹装有固体燃料,可搭载一枚650公斤重的高爆弹头,以弹道导弹飞行模式从高空对目标发动打击。在伊朗媒体播出的视频中,“波斯湾”导弹从沙漠中发射升空,最终命中了一艘位于海面上的舰船。
“卡德尔”意为“强有力”。按照伊朗海军的说法,这一反舰导弹由伊朗专家研制,是先前伊朗自有导弹的升级版,装备“非常先进”且“可自控”的系统,在雷达和卫星技术、精准度、射程、导弹能力上均有显着改进。
No.2 常规潜艇
无论在伊拉克还是利比亚,甚至在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中,美军都从未遭遇过来自水下的威胁。美军如果试图对伊朗开战,肯定将面对伊朗潜艇部队的反击。
伊朗海军除3艘“基洛”级887型常规潜艇外,还拥有大约20艘“卡迪尔”级小潜艇,后者在近海海域和狭窄航道中具有一定威力。尽管在美国海军强大的反潜能力面前,伊朗的潜艇兵力相形见绌。但号称“大洋黑洞”的“基洛”级存在,已使美军航母防线出现被突破的可能,在冷战后多场局部战争中这还是首次出现。“基洛”级潜艇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它采用光滑水滴形线型艇体、外表短粗,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最佳降噪形态。
“卡迪尔”潜艇装有先进的电子和军事设备,具有避开声呐探测的隐形功能,而且还有能力同时发射导弹和鱼雷。由于重量较轻,该潜艇能以非常高的速度执行任务。该艇排水量120吨,全长29米,全宽9.9米,吃水2.5米,武器主要为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门
Ⅳ 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会产生哪些后果,以及对伊朗问题的评价,求详细解答,谢谢
国际油价的飙升,美国带着它的朋友对伊朗动武试图打掉伊朗的防空力量,伊朗动用空军;防空导弹给予还击,当然结果显而易见,美军以及它的盟友取得制空权,摧毁伊朗的防空力量,同时在海上交战,伊朗可能采用小型舰艇打游击战,水雷等战略击伤美大型舰艇,如果战事进一步升级,伊朗可能会动用导弹攻击美国在中东的基地;战舰。美国进行报复,摧毁伊朗国内的民用基本设施,加快伊朗政权的灭亡。伊朗不是美国及其盟友的对手不用质疑,但美国是否会对伊朗开展全面战争值得是考,俄罗斯;中国会否有行动,俄中意见是否统一,当然如果美国扶植伊朗亲美政权,显然对中国不利,中国需要从新寻找石油能源,需要支付更加高昂的价格,也失去了主动权;俄罗斯是否有不同的打算不得而知,不过在美国实施全球霸权的今天,很多国家都不好过,中国遭遇围堵和变相的制裁,俄罗斯被边缘化经济低迷有再被分危险,日韩完全就是美国的附属国,日本想做一个正常的国家在亚洲有一席之地,韩国想统一半岛,东亚小国想自保只的上美帝战舰充当马前卒。至于美国对伊开战是否会导致三战,单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美国似乎无意挑起,俄中也无意战争,俄国只想分一杯羹,中国恐怕只得无所作为,其实战争如果真的打响,中国或许可趁机取回南海收复失土。
Ⅵ 就伊朗核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第一,大国借伊朗问题的正治博弈。
第二,世界战略核心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
第三,伊朗借助核问题在大国间周旋,以获得西方更大让步。
Ⅶ 对伊朗核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和平利用核能是每个主权国的自由选择。
2. 核拥武器是当今防范外部侵略的有效国策。
3. 伊朗作为一个中等级国家,国家元首必须负责有效防止核扩散。
Ⅷ 大学生怎么看待伊朗核问题
我赞成伊朗研核,这么多核武器炸掉地球几百次都够了,不介意再多,何况对中国似乎有利
Ⅸ 一条头巾引发全国抗议,伊朗存在哪些社会性问题
伊朗近期因为一条头巾引发了全国的抗议,起因是有一女孩因为在佩戴头巾的时候将头发露了出来,佩戴的太松,引起了道德警察的不满和指责,随后便被道德警察拘留起来。没想到在拘留期间,这名女孩却意外死亡,警方对此表示这名女孩的死因是因为心脏病发作。但是她的家人却表示女孩根本就没有任何疾病,并且在女孩的身上还发现有被打的伤痕,于是家人便怀疑女孩的死因是因为被警方虐打致死的。
十几岁的年纪明明还在读书,根本就没有成年,但是在伊朗的法律规定里,却达到了结婚的年龄。伊朗对此表示,这种规定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女性,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就像是伊朗规定女性必须戴好头巾一样,也表示是为了女性的安全考虑。不过小编认为这些社会性的问题,对女性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Ⅹ 评价伊朗问题(政治方面)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的国家地位问题。
简介:
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为惩罚伊朗核计划而签署单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来,“伊朗核问题”已经存在了13年。13年以来,伊朗在发展核技术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安理会从2006年起已相继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1个警告决议和3个制裁决议,新的决议也在酝酿之中。但在安理会的压力面前,伊朗不仅没有屈服,反而争取到了4年的发展时间,伊朗核技术水平已经在制裁年代里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关伊朗“研制核弹头”的传闻和“军事解决”的推测也出现于各国媒体,“核问题”在逐渐向“核危机”演变。
伊朗的核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伊朗核危机到底会如何收场,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担忧。
核武器的持有者与核不扩散体系的无奈
一般来讲,在国际事务中,大小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问题上,各国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着“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并于1970年3月生效后,这种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输出核武器及其制造技术,而其他国家则不可以发展和拥有核武器。中国是1992年3月正式递交条约加入书的,因此中国对该条约也承担相应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拥有核武器的5个国家,恰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战胜国和当今国际体系的缔造国,对世界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在核武器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大国核武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仅是“大国一致”的宣言,也大体表达了188个签约国的共同愿望。但在条约生效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压力,于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竞赛方式同时挤进了核武器拥有国的行列。世界在震惊之余意识到,这两个多次交战的宿敌同时拥有核武器,或许会避免新的战争,于是就采取了默认态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无碍大局。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定向核武器”,尽管违法,但被容忍。
不过,如果伊朗也拥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样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宿敌在南亚的核竞赛,伊朗和伊拉克这对宿敌在中东的核竞赛也曾经紧锣密鼓。两个国家的核计划都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拉克核计划的哺育者是苏联,伊朗核计划的哺育者是美国;伊拉克的首座应用性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法国,伊朗的首座应用型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德国。20世纪70年代的竞赛高峰期,伊拉克领袖萨达姆说:“你要问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拥有核武器,他都会告诉你说,他想拥有”;伊朗国王巴列维说:伊朗“毫无疑问会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拥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扭转了两伊核竞赛暨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核竞赛的进程。革命后的伊朗以西方为敌,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萨达姆空军的8次轰炸严重毁坏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国反应堆,以色列的空军则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即将投入运行的法国反应堆,两国间的核竞赛不得不中场停歇。
战后,萨达姆错误地入侵科威特,引发了联合国授权、美国主导、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战争,萨达姆不仅“被打回了老家”,还接连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说恢复核计划,最后连政权都丢掉了。萨达姆的错误导致伊拉克核计划的彻底破灭,意味着阿拉伯人输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竞赛,同时也意味着伊朗的核计划从此成为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钉,不可能不受到严控和高压。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弃核,另一方也必须弃核。《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这里被认真地派上了用场。
简而言之,无论是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是根据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基本认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都会“严防死守”。也就是说,当今的国际环境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装。
伊朗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难以补偿的高昂代价
早在1957年,美国就同伊朗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那时候的伊朗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坚定盟友。两年后,美国帮助伊朗在德黑兰大学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实验型核反应堆。1974年3月,巴列维公布了他的宏远规划:在1994年建成总能量为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相当于23个目前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
一个石油输出国竟然制定了如此庞大的核计划,不能不引起世界关注。刚刚以盛大的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维国王,丝毫不掩饰伊朗核计划的真实目标,于1974年6月在巴黎对媒体公开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核武器。当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联合电力公司签署了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总价值为5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协议,伊朗核项目年度预算也从3000万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1977年5月,法国也同意为伊朗建设两座9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
1979年4月伊朗新体制建立之时,布什尔的两座核反应堆已完成过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布什尔工程被迫中断,但伊朗的努力从未停止。尽管伊朗总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电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核开发应该限制在研究领域”。但从1984年起,伊朗核计划的恢复步伐加快,大量留学生被派出学习,并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设施。由于德国坚持在两伊战争结束后方能继续执行协议,有关伊朗开始向中国、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国寻求技术援助的报道随之频繁出现。据西方媒体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两伊战争最艰苦的鏖战阶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专机就从巴基斯坦秘密运来了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样机与制造核弹头和运载导弹的设计图纸。显而易见,战争使得伊朗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了建立核威慑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够“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核查和监督的规定,接受中方有关原则,中国愿意考虑向伊朗提供核电站设备”。次年2月,双方达成了建设两座30万千瓦核电站的意向合同。孰料来自中国的核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国同伊朗的核电站建设商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朗便于1995年1月同俄罗斯签署了100万千瓦核电站的建设合同,紧接着又在同年4月同俄罗斯签署了开发铀矿资源和建造铀浓缩设施的协议。
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期的伊朗在发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国的警觉。1995年5月1日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发表声明说:“我们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已建立了组织机构,负责获取和发展核武器”,“从其组织、计划、采购和隐蔽活动来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谋求核能力的几乎所有国家所采取的典型路线发展核武器”。一周后,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了断绝美伊贸易和投资的行政命令,严禁美国石油公司同伊朗进行任何石油贸易,以迫使伊朗放弃拥核尝试。
新形势下,俄罗斯取消了为伊朗建设铀浓缩设施的计划,中国则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术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罗斯继续建设核电站承诺的同时,抓紧自行发展铀浓缩技术,秘密建造相关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并取得了显着进展。
美国认为伊朗开发铀浓缩技术是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组成部分,因为伊朗一旦建成了铀浓缩设施,就能在任何时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迅速生产出武器级浓缩铀,而伊朗在巨大的压力和一连串制裁决议面前,丝毫没有表现出放弃既定核计划的意图,对抗在所难免。
对于自己的核计划,伊朗政府一贯否认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图,再三重申是为了发电和满足医疗与农业所需。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并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铀浓缩设施的消息传出后,伊朗的处境进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即将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责伊朗正在秘密研发核弹头的消息。该机构新任总干事明白相告,“我们获取的情报显示,伊朗过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发用于导弹的核爆炸装置”,他还证实了关于伊朗生产纯度为20%浓缩铀的说法。
从伊朗的角度来看,放弃和退缩意味着彻底失败。因为以往半个世纪,这个国家为成为核大国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除了受到周边国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觉这一巨大的政治代价,为开发核技术与建立核设施所投入的巨额费用严重拖累了石油工业的复苏。由于战争摧残和设备老化,伊朗石油工业日渐萎缩,原油日产量从革命前的600万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万桶,而国内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进口。据西方专家判断,如不及时扭转这样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将不再是一个石油输出国。考虑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汇总收入的80%,政府预算的60%也来自石油收入,这样的前景是不堪设想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缩么?即便退缩,已经付出的高昂代价能都得到补偿么?即便退缩可以换来美国对伊朗体制的认同,体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证,但谁能补偿数千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和20年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安理会以往的3个制裁决议(第1737、1747和1803号决议),伊朗的核技术与中远程导弹开发及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革命卫队将领都在制裁名单之上,相关材料进口渠道和资金往来都被冻结,甚至重型常规武器的进口也被禁止,接下来的制裁又会是什么?新的制裁能保证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响么?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看伊朗核危机的发展前景
对于伊朗核问题的实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坚持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问题,一旦伊朗拥有核威慑力,核不扩散体系势必会进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势必难保;
也有人说是伊朗同西方国家关系问题,特别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问题,只要美国承认伊朗现行体制,双边关系正常化,伊朗不再为国家安全担忧,自然就没有坚持发展核威慑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开言论则认为,他们是在合法行使本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外界无权干涉伊朗的这一合法权利。实际上,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思考,不仅要避免单一视角,也要避免冷战思维,更多的思考似乎应该集中在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和中东的宗教与民族关系上。
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在这一问题的体现就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必须得到尊重,同时尽量避免军事解决。可以说,这两项的前者是解决伊朗核危机应该坚持的底线,后者则在一定程度是愿望的表达。历史告诉我们,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和军事解决的选择是难以确定的。仅就冷战结束后海湾地区发生的三次战争而言,无论是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还是2003年美国主导的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事先都存在政治解决的可能,但最终都是诉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机也存在着最终以武力解决的可能。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来看,问题似乎更加沉重。中东的历史一向是各种文明交融和冲突的历史,中东的土地一向是各种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舞台。中东主要民族关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冲突就会席卷整个地区,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战期间,在美国和苏联的干预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犹太这中东四大主体民族各有各的后台,尽管冲突不断,但基本维持了该地区的势力平衡。
美苏冷战在中东地区最早决出胜负。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国主导下实现了和平,标志着苏联的失败和美国的胜利。但与此同时,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将不仅将伊朗转变为美国的敌人,还通过什叶派的革命输出将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引发了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支持下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中东势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结果,也是逊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叶派的波斯人之间的一场新的血腥较量。
两伊战争基本上打了个平手,后果是两败俱伤。战后萨达姆的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自己亡党亡国,还给伊朗的崛起制造了绝好的机会。历史上的伊朗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今天的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区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国的疆域之内。伊朗的崛起,特别是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的崛起,势必会对中东新的势力均衡带来巨大的变数,引发难以遏制的核竞争。
以色列是目前中东唯一拥有核威慑力的国家,也是被伊朗视为死敌的国家。对于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个阿拉伯世界实现和解之前,以色列弃核与中东无核化进程是难以启动的。
对于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国家也绝对不会接受。只有土耳其静观事态发展,因为伊朗的核突破不仅意味着波斯帝国有了复苏的希望,也意味着曾经统治了整个阿拉伯世界4个世纪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启动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毕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有着本质的不同。自从波斯帝国在1300多年前臣服于阿拉伯人并皈依了伊斯兰教之后,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冲突不仅是中东主体民族之间的生存空间冲突,也具备了伊斯兰教教派冲突的鲜明特征,阿拉伯人是绝对不会面对可能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而无动于衷的。
显然,除了国际行为准则以外,伊朗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国际行为准则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拥核,但在犹太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压力面前,伊朗和平拥有核威慑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压力面前拒不妥协,势必给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制造口实,而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断伊朗崛起的进程。
这就是核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家地位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伊朗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