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为什么伊朗4000多例

为什么伊朗4000多例

发布时间:2023-05-28 12:29:04

⑴ 美国又制裁伊朗,疫情之下变本加厉到底伤害了谁

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美方纸裁伊朗,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肯定是伊朗,其国内经济和军事都受到了极大制约,其次就是那些和伊朗有生意往来的国家,比如伊朗和英法等欧盟国家于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被搁置,印度与伊朗的铁路计划也被搁置,但今年7月,中伊25年合作计划高票通过,此时再看这件事,谁是受害方?又是另一个结果了。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18年5月,美单方面退出协议,同时对伊朗进行单方面经济和军事纸裁,伊美关系严重恶化

看到这里,你就知道了,美国对伊朗的经济纸裁基本上是失效了;那作为纸裁方的美国来说,他得到了什么具体的利益了吗?其实没有,而美方失去的却是在伊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美国对伊朗加大纸裁之前,美国在伊朗实际上是由不小的利益的,因为伊朗的几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都来自美国,本来中伊合作计划里,美国是可以分一杯羹的,但无奈愚蠢的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政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⑵ 恐同症的恐同后果

参见:同性恋打压 在美国,对同性恋的恐惧的最极端方式就是谋杀一个被认为是同性恋的人,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这个人究竟是否是同性恋还是不清楚的。在这些案例中,被告会辩解道他们的行动是因为一时的恐惧:因为他们相信被害者正在“走向他们”。这种现象通常被同性恋社区认为是“同性恋恐惧防卫”。
当然,谋杀是恐同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它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更常见的是非致命的殴打、枪击、刀刺等等。在同性恋者之间广泛存在对身体暴力的恐惧,并且很多人因此移居到郊区地方以确保他们的安全以及在同性恋社区获得更多他们自己的文化氛围。甚至郊区环境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有的年轻群伙可能会到同性恋社区里寻找目标。 更通常的是,同性恋恐惧者通过歧视来表达他们自己。对同性恋的歧视在世界范围仍然是公开可见的。一系列明显的非歧视法律和雇主资源改变的政策虽然有广泛的争议,但是也开始改善同性恋的待遇。但是,很多法同性恋权利组织表示,很多这些法律和政策在事实上是对异性恋的歧视。同性恋权利活跃分子并相信这些声明,并进一步宣称仍然存在很多微小的对同性恋歧视的方式。因为这样,同性恋者仍在讨论他们对被解雇、拒绝住房或各种方式的厌倦的担心和恐惧。
同性恋是受到纳粹迫害的一个群体。请参看纳粹德国的同性恋者、粉红三角形。 在美国的纽约州同性恋者欢呼雀跃时,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地区)的同性恋者生活在“地冲没下状态”并时刻准备着丢掉性命,这其中以伊朗最烂租具代表性。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国家,继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包括穿衣规矩在内的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上,伊朗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2005年7月19日,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市的司法广场。两名穿着白色半袖上衣、被布带蒙着双眼、双手反绑在身后的男孩儿被人带到了已经安置好的绞刑架下,他们的罪名是暴力性侵犯另一位13岁的男孩儿。
官方最初仅以姓名缩写M.A。与A.M。称呼两位当事人。后经媒体查证,两人分别是16岁的阿斯加利与18岁的马宏尼。半官方的伊朗学生新闻社在当天也发出了这一报道,并发出了行刑现场的照片。
事件被公开后,据一些同性恋者反歧视团体得到的消息称,当局只是以性侵犯罪名作为对两少年处以绞刑的借口,而散历纳真实原因是他们是同性恋者。
一名不愿意向外界透露姓名的伊朗当地人士说,阿斯加利和马宏尼原本就是一对同性恋人,他们是被其中一位的家长送交当地警方的。热恋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会被判处绞刑,他们在被处决之前已经在监狱里待了14个月,遭受鞭笞228次。
2007年12月,伊朗政府又处死了一名发生同性性行为的青年;2008年,伊朗政府以同样的理由处死了7名青少年。自1979年以来,伊朗已有4000多名男女同性恋者遭到处决。
在伊朗,针对女人的法律非常严格,女同性恋的遭遇也比男同性恋更为艰辛。
2005年,伊朗人伊曼巴什的女友因同性恋被伊朗警方拘捕,并被判处死刑,而她则逃往英国。伊曼巴什表示,如果她回伊朗,可能会像她的女友一样被判死刑,“我绝对不会回伊朗,如果我回去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⑶ 驻伊美军频繁遭受袭击,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国际上的“和平大使”,哪里没有战争他就要去哪里制造战争,受到他迫害最深的就是中东地区的国家了。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伊拉克和伊朗了,本来能够靠着自己国家的石油发展的红红火火的两个国家,到最后因为连年的战火,过得一个比一个穷,而这次驻伊拉克的美军遭受到袭击,起因就是伊拉克本地亲伊朗的民兵看不惯美军,然后向美军基地扔了两个炸弹,美军气不过报复伊拉克亲伊朗的民兵的时候,把本地的伊拉克的军队和平民炸死了不少,引起了伊拉克的强烈的不满,最终导致驻伊拉克的美军不断地遭受袭击。

其实说到底,就是美军在报复人的时候,没有瞄准好目标,把伊拉克本地的军队也给惹毛了,毕竟是在伊拉克的地盘,而且他们的行为也确实的不占理儿,最近美国也是忙于本国的疫情,没空给美军撑腰,伊拉克钻了个空子,所以美军不断地遭受到袭击。

⑷ 以色列曾经有一个计划是派飞机攻击一个核反应堆,好像是伊拉克的,什么凤凰行动谁来详细解释一下,

“凋谢利刃”行动

两伊战争爆发几天后,以色列便不断暗示伊朗应攻击图瓦萨。实际上,伊朗人之所以没在第一时间轰炸伊拉克核设施,主要是因为缺少情报。由于与美国关系破裂,伊朗空军没有目标建筑物的最新卫星照片,同时也没有任何从地面上拍摄的新照片。更要命的是,伊朗不清楚反应堆里是否加注了核燃料,伊朗害怕空袭造成核尘埃外泄,那将是一场政治和人道的双重灾难。

经过权衡,伊朗空军还是决定对核反应堆动手,行动代号为“凋谢利刃”。根据以色列的建议,这次行动不攻击核反应堆本身,只轰炸核实验室、反应堆控制部分及训练大楼。伊朗空军决定出动其最可靠的美制F-4E鬼怪战机。

9月30日凌晨,伊朗空军第33中队的4架挂满MK-82炸弹的鬼怪战机从哈马丹基地起飞,编队在接近伊拉克边境时与等在那里的波音707加油机会合加油。在超低空掠过伊拉克边境后,编队开始爬升,目的是在伊拉克预警雷达屏幕上画出一条长线,让对方误以为掌握伊朗飞机的航向。片刻之后,编队又降到低空。接着,4架鬼怪分散开来,前两架继续沿原方向飞行,奔巴格达发电厂而去,目的是分散伊拉克防空部队的注意力,而另外两架则掉头飞向更南面的图瓦萨。

当接近图瓦萨核基地时,两架鬼怪继续保持极低的飞行高度,只在距目标仅4000米时才开始爬高,飞机在高空只呆了很短时间。出乎伊朗飞行员的意料的是,伊拉克防空部队居然没做出任何反应。就这样,伊朗飞行员干净利落地直飞目标,然后开始“完美攻击”:他们迅速找到反应堆以东的预定目标,向它扔下12枚MK-82炸弹,自始至终,鬼怪机只在目标上空呆了六秒钟!与此同时,前面两架鬼怪机也击中目标,巴格达的电力供应为此中断了两天。

坦率地说,“凋谢利刃”行动完成得非常漂亮,但战果却十分诡异。10月2日,伊拉克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安巴尔·萨利赫称,伊朗空袭所造成的损失“最多只有几百万美元”,到1980年11月底,所有修复工作便告完成。萨达姆还谴责伊朗“与犹太复国主义者合作”,目的是丑化同样高呼“解放耶路撒冷,摧毁犹太复国主义集团”的霍梅尼。但伊朗原子能机构负责人弗雷顿·萨哈比博士在10月9日接受瑞典广播电台采访时说:“这次袭击堪称完美,但结果却是‘斯芬克斯之谜’。”据伊拉克目击者说,伊朗人扔下的炸弹的确落在图瓦萨厂区,法国技术人员也证实现场燃起几处大火,特别是有两枚炸弹击中“塔穆兹-1号”反应堆的圆顶,但被弹开了,其他的炸弹炸坏了反应堆冷却塔、管道以及储存液体放射性废物的设施。后来,英国媒体引用一位参加过“凋谢利刃”行动的前伊朗空军F-4飞行员的话说,这次袭击肯定对反应堆造成巨大伤害:“打个比方,如果将12枚MK-82炸弹扔到这么小的目标上,只造成了一点点伤害的话,那我们的飞机肯定是往伊拉克人头上扔了一堆石头。”

楼上 的回答也是对的,这次行动是两国联手的(以色列、伊朗) ,不过最新解密是伊朗为主

⑸ 《伊朗四千年》作者: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 [法]伊夫·博马提

。。ISBN: 978757260212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着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霍昌·纳哈万迪(Houchang Nahavandi),法国伦理与政治科学院通讯院士,曾担任设拉子大学和德黑兰大学校长,并在巴黎多所高校任教,着有多部关于伊朗的着作。

伊夫·博马提(Yves Bomati),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人文社科专业博士,着名的东方和中东史研究学者,曾担任法国文献局通讯部门负责人。

两人合作撰写了《波斯帝王阿拔斯:1587—1629》《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最后的沙王1919—1980》《伊朗历代伟人》等多部关于伊朗的作品。其中,《波斯帝王阿拔斯:1587—1629》获得法兰西学院专门奖励优秀历史类书籍的欧仁-科拉奖。

◎译者简介

安宁,自由译者,毕业于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常年从事法语书籍和商业文件翻译工作,曾获傅雷翻译出版奖,并受邀担任傅雷翻译出版奖的评委。也曾为多部引进法国的中国图像作品担任翻译。代表作有《一座桥的诞生》(2014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作品)、《罗盘》《在首尔的天空下》等。

。。短评。。

#
古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在中古以前,波斯文化的影响力覆盖着从东北亚草原到小亚细亚的大半个欧亚大陆,甚至在罗马帝国内部也有大量波斯宗教的信奉者。这片土地上的人在今天坚持称自己的国家为伊朗,因为这词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雅利安”。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与文明,以其曲折复杂的历史演化成了今天的伊朗,本书为一位伊朗籍教授和一位法国中东学教授合写的《伊朗四千年》,站在伊朗中心观的视角下重新思考从新石器时代至1942年伊朗封建王朝覆灭的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历史时刻,可谓是国内最方便以伊朗人视角深入了解伊朗的通史着作。

#

在钟爱波斯文化的王室贵族的推动下,政治上的伊朗重生了。事实上,自9世纪开始,一场艺术与文学的深层运动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对随后几个世纪造成重大影响的那些文化运动的形式和主题都从何而来?其推动者又是谁?答案有很多,艺术的、科学的或是意识形态的。而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元前2世纪被罗马征服的希腊所发生的情况近似。然而,尽管伊斯兰世界可说被战败者的文化输入所撼动,但伊朗诗人和文人的确是在自己祖辈的土地上展现出了他们的最高造诣。在使用入侵者语言的同时,这些诗人和文人也反过来将波斯语言变作入侵者的另一种文化语言,颠覆了入侵者在政治上的确定性。这就是我们对这段历史时期的研究所得出的悖论。这段“伊朗复兴”是在所谓“灾难性的”两个世纪的文化中断之后出现的。这两世纪本可能化为乌有,但一场“文艺复兴”改写了宿命。

#

在西方,亚历山大被长期视为“越海征服东方的欧洲第一人”。然而,自1945年起,史学家们就有意强调他所犯下的屠杀罪行(某些人将他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和对人类造成的灾难。他从此被视为一个无法无天的破坏者。在波斯本土,亚历山大的形象从萨珊帝国时期就备受指责,人们控诉他焚毁了圣书,推翻了好的王室和好的宗教,也就是说通过暴力毁灭了辉煌的 文明。他所推翻的东西在历史回顾中反而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印象。法国历史学家和伊朗专家皮埃尔・布里昂的上述评判毫无疑问受到了广大伊朗人的欢迎,他们继续将亚历山大视为“恶魔”,并将阿契美尼德时期看作他们历史的基石。 亚历山大在伊朗文学中留下反差强烈的形象。在现存的前伊斯兰的几个文本中,亚历山大的名字总是伴随着“恶魔”、阿里曼(等同于且)的使者等形容词,他的到来是为毁灭伊朗,清除阿胡拉・玛兹达的宗教。其中,人们甚至指责他曾烧毁琐罗亚斯德教的圣书《阿维斯陀》,这一点似乎得到了证实。在波斯古典文学中,他又变成一个传奇人物。在伊朗爱国主义诗人菲尔多西看来,他始终是邪恶的化身,绝对的恶魔。而一百五十年后的另一位伟大波斯诗人内扎米则为亚历山大撰写了一部长篇叙事诗,诗中亚历山大是一位基督徒,诗人本身ー一与菲尔多西不同一一则是一位从《古兰经》中汲取灵感的虔诚伊斯兰教徒,《古兰经》中提到穆罕默德对亚历山大赞赏有加,为他赋予了先知的光环,说他听从亚伯拉军的训导摧毁了罗亚斯德教。 今天,伊朗历史界在参考了最新研究后将亚历山大视为本国在历史上其中一个惨痛失败的象征。

引自 第五章从“大帝”到“恶魔”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⑹ 伊朗历史的简介

自从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而关于波斯人的第一个书面记录是来自亚述帝国人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叙述,他们称为“帕尔苏阿舒”(Parsuash)及“帕尔苏阿”(Parsua)。这些近似的词语源自古伊朗语“Parsava”,大概是指“边界”、“边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称伊朗人(他们在种族上自称为雅利安人,以示尊贵)。帕尔苏阿及帕尔苏阿舒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后者位于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语当中称为“帕尔萨”(Pârsa,今法尔斯)。希腊人在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帕撒斯”(Perses)、“帕斯卡”(Persica)及“波西斯”(Persis)等形容词用于居鲁士二世的帝国的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34],英词里的波斯人(Persian)因此而得。在圣经较后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国(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记),称为“帕拉斯”(英语:Paras;希伯来语:פרס),如“Paras ve Madai”(פרס ומדי)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国”。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时期起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意为“中古雅利安人帝国”。
1935年,波斯国王礼萨·汗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但“波斯”一词在这之后还有人使用。
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语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
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故乡,其历史及聚居点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米底在公元前625年将伊朗统一为一个国家,并成为了一个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前550–330)是波斯人首次统治中东及中亚。之后由塞琉古帝国、帕提亚帝国及萨珊王朝继承,其时间跨度约达千年。
在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外族统治及短命的地方王朝之后,伊朗于1501年为萨法维帝国所再次统一,再次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该帝国将什叶派作为国教,是为伊斯兰历史最重要的转折点。伊朗由沙赫王或皇帝统治,该制度几乎无间断地延续至了1979年四月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该革命将伊朗政体改为伊斯兰共和国。

⑺ 1979年内贾德人质事件

伊朗否认当选总统内贾德曾参与扣押美国人质事件。

认为内贾德参与了当年扣押美国人质事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1979年11月4日,伊朗大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将52名美国人扣为人质长达444天,导致美国与伊朗断交和冻结伊朗在美国的数十亿美元资产。扣押美国人质事件已经过去20多年。上面提到的事件的三个参与者如今已成为改革派人士,譬如米尔达马迪,如今他主张同美国改善关系,甚至曾表示愿向人质道歉。对于那场事件,参与者如今有的认为是正确行动,有的则不然,更多的则认为应当历史地看待它。

美国试图干预伊朗政权呗!但这个事件是假的。

另外,向你推荐一个论坛,猫眼看人,都是年轻人讨论政治问题的,很有深度!

⑻ 伊朗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至2009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76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伊朗石油日产能力可达421万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伊朗成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主要油气富集区为扎格罗斯山前褶皱带和波斯湾盆地,主要油气田有阿瓦士、马伦、加奇萨兰、阿加贾里、比比哈基麦和帕里斯。

伊朗60%的天然气为非伴生气,且大多未开发,特大天然气田为南帕尔斯气田,储量7.92万亿~14.15万亿立方米,北帕尔斯气田(North Pars)储量7万亿立方米。

近年来伊朗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发现。1999年Moc公司在Zagros钻探的Changuleh-2井获得日产油5000~6000桶,此外该公司在该盆地钻探的Nir Kabir-l井获得日产油4000~5000桶;2001年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在上阿拉伯盆地大陆架钻探的Tunb-2井获得日产油5000桶;2002年伊朗Pars 011 & Gas公司在海域盆地Qata:Arch钻探的SPO-1井获得日产油3500桶;2004年中国石化的胜利油田分公司在伊朗Qom盆地钻探的Aran-1井获得日产油4000桶的新油田,这也是该公司进入伊朗石油市场获得的第一个新发现。2005年5月伊朗宣布在胡齐斯坦(Khuzestan)发现大型Ramin油田,工业储量为8.55亿桶。2006年伊朗获得一个重大的天然气发现,为世界近年来重大的天然气发现之一,获得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测试获得日产天然气87.73万立方米。

伊朗是中东地区最早发现石油的国家,1908年由英国的英波石油公司首次在伊朗发现石油。1950年伊朗石油储量达17.81亿吨,石油产量达3226万吨。1951年伊朗宣布石油实行国有化,成立国家石油公司,由于美、英、法、荷等国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的扼杀和封锁,1952年伊朗石油产量下降到136万吨,伊朗政府被迫与国际财团签订协议,授权国际财团在西南部25万平方千米协议区内勘探25年,国际财团加紧勘探,1955年伊朗石油产量恢复到1643万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海上钻探,70年代勘探开发有较大进展,1974年石油产量达历史最高,为3.01亿吨。1978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以及之后的两伊战争,使伊朗的石油工业遭受重创,石油产量大幅下跌,1980年石油产量仅为6575万吨。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实施了战后重建,恢复和扩大石油生产,1990年石油产量为1.628亿吨,2000年石油产量为1.894亿吨,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2.098亿吨。

伊朗60%的石油产量来自老油田,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目前正致力于使这些成熟大油田的产量持续增加,目前正在马伦和卡兰季油田实施增加采收率技术。目前伊朗石油日生产能力为380万桶,2010年增加到500万桶,2015年可达800万桶。欧佩克给伊朗的生产配额为411万桶/日。目前伊朗正在生产的大油气田为40个,其中27个位于陆上,13个位于海上。主要油气田见表33-1。

图33-21980—2006年伊朗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约占伊朗出口收入的全部。2005年石油日出口量为250万桶,主要出口到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占伊朗出口量的47%,其次为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荷兰和土耳其。2006年伊朗石油出口收入为469亿美元,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⑼ 请问:俄罗斯与土耳其、伊朗的历史纠葛和现实政治状况

土耳其、伊朗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独立后,土耳其、伊朗也非常重视与这些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力图成为对该地区各个国家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伙伴。

一、历史联系与合作的基础

地处西亚的土耳其、伊朗在地理上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毗邻,历史联系非常紧密。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的居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与邻近的土耳其、伊朗非常接近。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与土耳其、伊朗也有很多接触和历史恩怨。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阿塞拜疆等民族同属突厥民族,语言属突厥语系,与土耳其近似。塔吉克斯坦民族语言则属波斯语系,与伊朗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土耳其和伊朗为争夺外高加索地区曾经多次进行过战争。中亚、外高加索地区与土耳其、伊朗在历史上经常被同样的强国所征服,频繁接触,文化上相互影响,直至近代才由于欧洲列强的瓜分被分割开来。
公元10世纪,中亚古老的民族是东伊朗的各个部落,他们实际上是今天塔吉克斯坦人的祖先。公元前6至前4世纪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曾由伊朗阿契米尼德王朝所统治。数百年后,中亚的操突厥语民族人数逐渐增加,并与中亚原来的居民不断接近、融合。11世纪下半叶统治河中地区的卡拉汗尼王朝同塞尔柱突厥人发生过战争。16世纪以后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地区上升为占有一定优势的民族,进入波斯北部,与波斯人等周边民族间既有战争,又有交流。18世纪30年代,波斯曾短暂征服中亚地区。
外高加索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民族由一些古老的土着居民融合而成,曾受到过希腊马其顿人、罗马人的侵扰和影响,与土耳其、伊朗等地的早期国家联系紧密。阿塞拜疆民族形成较晚,大约是在11-13世纪,长期接近南方的伊斯兰世界。到16世纪,外高加索地区成为奥斯曼土耳其与波斯(伊朗)争夺的对象。两个国家战事频繁,最后形成了土耳其占领西格鲁吉亚的一部分和亚美尼亚、波斯占领阿塞拜疆的格局。1722年彼得大帝的“波斯进军”使沙皇俄国也成为一个“竞争者”。由于同时遭到土耳其的进攻,波斯被迫与俄国订立了城下之盟。随后,三方围绕外高加索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个世纪,1828年和1829年,俄罗斯与波斯、土耳其分别签订条约,夺得了外高加索。[1] 南阿塞拜疆仍属伊朗,西亚美尼亚则有一部分为土耳其所有。被土耳其政府视为“异教徒”的亚美尼亚人在近代史上曾几度受到大规模迫害。[2]
沙俄吞并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后,中亚和外高加索土着居民依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了过去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就人种、风俗来说,多数中亚和外高加索民族更接近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本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逐步打开国门和各共和国自主权的增加,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同邻近土耳其、伊朗很快实现了高层接触和经贸往来。而当时苏联领导人对土耳其现代化模式的“兴趣”也推动一些共和国的领导人把土耳其视为足以信赖的“样板”。1991年,土耳其总统厄扎尔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进行过互访,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协议,明确哈土两国将在各个领域建立长期互利合作关系。独立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重新寻找自己的文化渊源,开始了一种“本土化”的回归。在“非俄罗斯化”的过程中,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很容易、也很自然会与土耳其、伊朗等国接近。地理上的便利,文化上的相近,语言、风俗习惯上的相似,加上经济上的互相需要,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发展较快。
90年代初,对土耳其模式的“充分肯定”使土耳其成为中亚国家和阿塞拜疆最受欢迎的“朋友”,甚至一些中亚国家和阿塞拜疆聘请土耳其专家作总统的顾问。1991~1993年,一些中亚国家决定改用拉丁字母,与土耳其在文化、教育、干部培养等方面的联系空前地增加了。对于年轻的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来说,独立初期难以找到一种把国家凝聚起来的力量,难以找到可供依赖的发达的、有着历史延续性的国家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政治上的“真空”,添充进来的有各种各样的思潮,其中占有优势的自然是当地居民最容易接受的伊斯兰思想和突厥主义思想。伊朗和土耳其则被视为这二者的代表。
多数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因考虑本身的内外部因素,与伊朗关系一般,如担心影响与美国的关系,政治取向上也很不一致。尽管在交通方面伊朗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伊朗对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它既不能提供中亚国家所需的资金,也不能提供新工艺。伊朗不可能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市场上有引人注目的一席之地,只能希望在该地区同外部世界,准确地说,是同欧洲和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运输方面起到特殊的“桥梁”作用。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同样也想起到这样一个联系世界上两个经济增长中心的作用,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伊朗由于处于中亚与波斯湾、地中海之间,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邻国多数中亚国家领导人对土耳其、伊朗抱有好感并寄予了较大的期望,想借助于这个有着血缘、语言、宗教联系在一起的“穆斯林兄弟”,使自己早日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时在经济上、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解决本国面临的现实困难。外高加索国家在发展对外联系时,伊朗、土耳其作为南边的两个邻居也不容忽视。而土耳其、伊朗等国也希望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建立密切的关系,打算借助于这些独联体国家的经济、科技潜力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扩大国际活动空间,为在国际事务和国家争端中处于有利位置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土耳其、伊朗1992年把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拉进“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多数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把同土耳其、伊朗发展合作关系作为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土耳其和伊朗对中亚国家的政策

由于地理上和文化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土耳其、伊朗丝毫不隐瞒向中亚和外高加索输出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战略意图,借此来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甚至土耳其和伊朗国内有的政治势力梦想恢复再现“突厥帝国”和“泛伊斯兰国家”的辉煌,试图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找到市场。
(一)土耳其对中亚五国的政策
土耳其是同中亚五国关系非常密切的“南方”穆斯林国家。土耳其在发展经济和推行社会政策方面有成功之处,其世俗模式对中亚国家有吸引力。[3] 其经验也受到中亚各国的重视。中亚国家希望土耳其成为联系西方大国的“桥梁”,土耳其也很注意在中亚施加影响,关心中亚的能源开发和政策取向。土耳其是第一个承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独立的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全面合作关系。[4]
土耳其对中亚的政策包括:
积极与中亚国家的高层接触,通过签署文件和经常性的磋商确立友好合作关系。如1992-1997年,土耳其总统3次访问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包括《友好合作条约》在内的共56项文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文等各个领域。其中1995年6月,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签订两国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合作宣言和48项合作协议、备忘录和会谈纪要。土耳其与其他中亚国家也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等许多项协议,还多次邀请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到本国访问。1992年10月,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的总统应邀出席土耳其举行国庆活动。每年都有中亚国家的领导人访问土耳其。苏莱曼·德米雷尔当选为土耳其总统后,非常重视保持和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关系,仅在1996-1997年他就对中亚地区进行了5次访问。
扩大经济贸易合作,鼓励本国企业对中亚进行投资。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签署了经济贸易合作协定、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议、避免双重课税协议、银行间相互理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至1995年6月,土耳其向哈萨克斯坦投资的大型项目即达34个,1998年在哈的2200家外国公司中来自土耳其的有319家;1992-1996年土耳其向土库曼斯坦的投资达到15亿美元,合资项目超过60个。1997年土耳其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协调委员会来监督、协调对中亚的投资和政策。土耳其在中亚的主要投资方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工程承包,土耳其公司往往能够在众多对手中一举中标,优势在于与这些中亚国家政府有着良好的关系,加之其价格和施工质量都具有竞争力;二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加工生产领域;还有是旅馆业和旅游等;三是借助于投资土耳其的国际资本进入中亚地区,土耳其公司作为世界上的大跨国公司在中亚的中介与合作伙伴,如同西门子公司联合取得在哈萨克斯坦建设电站权,与可口可乐公司联合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工厂。
希望在解决中亚原料和资源的开发和运输方面发挥作用。1992年7月,土耳其电力和自然资源部与哈萨克斯坦动力和燃料资源部签署了在勘探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矿藏以及建设动力项目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备忘录。
1994年6月,土哈两国签署石油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土耳其在36年中可得到21.6亿桶石油和2089亿立方米天然气,总价值达490亿美元。1995年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成立了工作小组对运输哈石油及土石油公司参与哈石油工业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方案。哈方认为经过土耳其的这条运油线路所经地区政局较稳定,因此是很有前途的运油线路。土耳其对土库曼斯坦与伊朗合作的“跨世纪管道工程”持积极态度,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在1994年10月亲自前往土库曼斯坦,参加该工程的动工典礼。1995年1月,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访问土耳其以后,十分赞赏土耳其对中亚在改善交通运输状况的支持。土耳其计划铺设一条经里海海底的输油管道,以把石油从哈萨克斯坦的油田输送到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1998年10月底,中亚国家的领导人联袂参加土耳其建国75周年庆祝活动。在安卡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与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领导人就铺设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问题签署一项联合声明。
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力图在中亚的稳定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土耳其对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亚信会议和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提出中亚安全与合作论坛达倡议都表示支持。与中亚国家签署反对恐怖活动、非法扩散武器和麻醉品的协议,帮助中亚国家培训军人。土耳其首倡“突厥语国家首脑会晤”机制,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的领导人定期举行最高级磋商。
重视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土耳其向中亚国家在科技、文化领域投入很多,如通过卫星无偿为中亚国家播放土耳其的电视节目。土耳其每年接纳大批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出资在中亚建立国际大学。
(二)伊朗对中亚国家的政策。
由于拥有地缘和文化上的便利,伊朗进入中亚比较早,土库曼斯坦因为与伊朗有长达1700公里的共同边界,而且政治经济中心都靠近伊朗,因此,土库曼斯坦领导人认为,伊朗是土库曼斯坦实施新经济计划的“最有利的伙伴”,土库曼斯坦“在各个方面同伊朗扩大和加深紧密的合作,这对整个地区都是有益的”[5] 。但由于伊朗的经济实力有限,尤其是无法满足中亚国家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因此伊朗与中亚国家在经济联系方面进展缓慢,在中亚各国的对外贸易额中只占有1%左右的比例,甚至远远落在邻国土耳其的后面。伊朗于是改变策略,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把重点放在帮助解决中亚国家的交通困难方面。在1997年哈塔米当选总统后,伊朗对中亚地区的跨国合作表现得更为积极。[6]
伊朗对中亚五国的政策表现为:
通过成为帮助中亚国家走向世界市场的“纽带”来确立自己的影响。中亚五国同西方国家、亚太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增长,伊朗积极促进亚欧陆路运输走廊的建设。中亚国家都属内陆国家,缺乏海洋通道,伊朗可以为中亚国家提供便捷的通道,使中亚国家走向波斯湾。1994年8月24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与伊朗领导人签订一项“跨世纪工程”协议,商定修筑一条经伊朗到土耳其,长约4000公里的输气管道,投资额达70亿美元。1996年5月,从伊朗的马什哈德经萨拉赫斯到土库曼斯坦的捷詹的铁路通车,这使中亚国家有了一条到达出海口的最近的铁路,也使从中国连云港到波斯湾的“大陆桥”全线贯通。1996年哈萨克斯坦经伊朗运输的石油产品达到200万吨。1997年12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和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同时出席了分别在伊朗和土库曼斯坦举行的长度为140公里的土伊天然气管道克尔佩泽-库尔特库姆的开通仪式。这是第一条中亚国家独立后修筑的天然气管道,投资近2亿美元。伊朗在交通方面的努力受到中亚国家的欢迎。
广泛开展经济合作。仅1992年一年中,伊朗在土库曼斯坦的合作项目就达30多个。两国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旅游和经贸合作协定等多项合作文件。双方还在开放边界、简化通行手续、建立边防货站,开设阿什哈巴德-德黑兰空中航线,建立共同的汽车联运公司,建立信贷机构等诸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图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1992年10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伊朗,两国签订《哈伊相互理解和合作宣言》,建立了经济、交通、文化、科学合作混合委员会,签署在石油采运、能源开发和银行合作的备忘录。1993年10月,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访问哈萨克斯坦,签署《哈伊相互关系与合作备忘录》等9项文件。1992年11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访问伊朗,签订关于乌伊两国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两国中央银行间合作协议、在经济、工业、科技领域合作备忘录、政府间贸易合作协议、货物运输合作备忘录、邮电通讯协议、政府间航空运输协议等。1993年10月,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回访乌兹别克斯坦,与卡里莫夫总统签署关于建立乌伊两国经贸、工业、科技领域合作混合委员会议定书、货运、汽车运输、道路建设、开辟两国首都间航空线路、解体、石油、天然气、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协议。
1997年5月,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访问塔吉克斯坦斯坦,双方签署了塔伊合作声明和6个备忘录,备忘录涉及两国外交、经济、交通和工业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1998年12月,塔吉克斯坦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对伊朗进行正式访问,签署两国在国防、能源和运输等领域合作的共16项协议。
在中亚地区安全、特别是调解冲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伊朗在调节塔吉克斯坦斯坦冲突中十分活跃,在伊朗首都德黑兰1997年5月举行了塔吉克斯坦斯坦对立两派之间的和平谈判。伊朗还曾表示要在土库曼斯坦的军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中亚国家密切在宗教、文化方面的交往。伊朗与中亚国家签订电视广播、文化交流等合作协议。伊朗帮助土库曼斯坦在各地修造清真寺并派遣神职人员,大量资助土库曼斯坦的宗教、文化活动。但中亚国家领导人比较谨慎,表示与伊朗的关系不是建立在宗教因素的基础上。[7]
(三)土耳其、伊朗发展与中亚五国关系中的困难
尽管占有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土耳其、伊朗在中亚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与其他外部势力的竞争和中亚国家的戒心有关。首先,土耳其和伊朗经济实力有限,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如伊朗和土耳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亚五国的外贸伙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很难有大的突破。1994年中亚地区向俄罗斯的出口供货超过土耳其30倍,超过伊朗上百倍。进口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比例。土耳其、伊朗同中亚国家的贸易水平低,方式落后,非常不稳定。如1996年土库曼斯坦同土耳其的双边贸易额达到近2亿美元,成为土库曼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1997年两国的进出口额急剧下降,仅为7000万美元。伊朗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斯兰革命以后,完全“脱离”西方,国内私人资本发育缓慢,生产状况不佳,很少能给中亚国家的市场提供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对于中亚国家急需引进的先进工艺和设备,伊朗不具有优势。
其次,土耳其和伊朗在国际上分别属于不同的集团,前者追随美国和西欧大国,后者与俄罗斯有特殊的关系,两国都无力成为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只能在作为联系国或者中介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土耳其和伊朗能够给中亚五国的援助都是相当有限的,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存在着矛盾,伊朗受到美国的排斥,也使中亚国家在发展同土耳其、伊朗关系时,要考虑俄罗斯对土耳其以及美国对伊朗的态度。 中亚国家都远离石油、天然气、棉花等自己“拳头”产品的销售市场,而且到出海口都要跨越相邻的国家,交通问题亟待解决。土耳其和伊朗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却与其他大国的利益难以相容,如土耳其与俄罗斯是宿敌,伊朗同美国对抗了近20年。修管道和铁路都需要联合一些国家,投入数十亿乃至于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伊朗和土耳其的国力都有限,独木难支,想处于优先的地位都很困难。
再次,中亚国家与土耳其、伊朗在发展“伙伴”关系方面理解不同。土耳其、伊朗在政治合作上热情很高,而中亚国家在经济上对土、伊的期望很大,双方发展关系时不容易“合拍”。在中亚,按居民的情况划分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被认为是应属“穆斯林国家”的行列,伊斯兰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伊斯兰教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与伊朗的伊斯兰教都有较大的差别。即便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当局对“泛伊斯兰”主义也持坚决抵制的态度,如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对伊斯兰极端势力十分戒备,中亚国家的宪法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西方的原则,而不是伊斯兰的原则。另外,中亚国家对伊斯兰教介入政治和“泛突厥”思想持反对态度,也限制了伊朗、土耳其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
中亚国家与土耳其、伊朗的关系在经过一个“蜜月”阶段后趋于冷静。1991~1992年,土耳其就开始为这些国家提供贷款,土耳其和伊朗商品的涌入也缓解了中亚市场的贫乏。中亚国家出现的与土耳其、伊朗发展双边关系的热潮到9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降温,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亚国家开始学会在国际交往中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转而采取一种现实的态度,从而把同土耳其、伊朗的关系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

三、土耳其、伊朗对外高加索国家的政策

土耳其和伊朗是外高加索国家的邻居,与该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土耳其与阿塞拜疆同属突厥民族,文化上彼此亲近,又与美国等西方大国有着军事政治同盟关系;伊朗则可以利用宗教、地理及跨界民族方面的优势,背后又联着整个伊斯兰世界,可以为外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架起一座“信仰”桥梁。独立后,伊朗、土耳其成为外高加索三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如土耳其在格鲁吉亚对外贸易中占第一位,超过了俄罗斯。由于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限,土、伊两国无法对外高加索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加之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伊朗与阿塞拜疆历史上有“宿仇”,因此与外高加索国家在经济联系方面障碍重重,进展缓慢。
土耳其积极发展同阿塞拜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对亚美尼亚则采取了敌视的政策。1993年初土耳其参与对亚美尼亚的封锁,决定对亚美尼亚的所有飞机关闭其领空,并停止从陆路向亚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在阿塞拜疆人民阵线垮台后,土耳其失去了在外高加索的阵地。俄罗斯强有力的行动也使土耳其被迫退却,但土耳其并不想放弃能够争取到的利益。1994年土耳其开始强调与俄联合调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尽可能不与俄罗斯在外高加索正面对抗。同时,土耳其也批评俄罗斯的“扩张主义”,运用经济手段改善同包括亚美尼亚在内的所有外高加索国家的关系,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两国关系虽然难以实现正常化,但民间贸易往来有所增加。土耳其在美国的支持下争取敷设一条经本国港口运出阿塞拜疆石油的管道。这条管道计划途经格鲁吉亚通往土耳其,有绕开俄罗斯的政治目的,同时也使外高加索各国都能在经济上受益。
土耳其对格鲁吉亚也十分友好。2000年1月,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访问格鲁吉亚,在与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会谈时,双方一致表示,维护高加索地区的安全是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两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任务。两国领导人讨论了有关地区形势问题,以及两国在政治、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的问题,并签署了联合声明、两国政府间开展技术合作协议备忘录等4项文件。在会见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德米雷尔提出了有关国家缔结旨在加强高加索地区稳定与和平的“高加索公约”的倡议,谢瓦尔德纳泽对德米雷尔的倡议表示赞赏,并称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伊朗由于同阿、亚两国都接壤,曾力图在调解纳-卡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1992年5月伊朗总统在德黑兰与阿亚两国领导人签署和平解决冲突的声明。伊朗既可以帮助阿塞拜疆解决石油出口的“新交通线”问题,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亚美尼亚对能源的需求,伊朗境内又有阿塞拜疆少数民族。因而,格、阿、亚等外高加索国家虽然都避免与伊朗发展密切的关系(主要因为伊朗同美国尖锐对立,而这些新独立国家又极其需要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经济、政治支持),但也需要伊朗的帮助。

⑽ 伊朗能钓淡水鱼吗

每年伊朗历7月中旬(伊朗秋天)到第二年伊朗历1月是伊朗北方里海捕鱼季节,捕鱼地区是从吉兰省的阿斯塔拉(波斯语: آستارا )到恰巴克萨尔(波斯语:چابکسر )的280公里海域,大约有4000名渔民从事捕鱼工作。
伊朗渔业发达,例如北方盛产鱼子酱,南方布尔什港等地区盛产各类鱼虾蟹等。去年,北方里海地区的捕鱼大约1775吨,比前年略下降。今年因为新冠肺炎影响,在捕鱼中,伊朗同时保障渔民的卫生安全等。















消息来自伊通社波斯语频道,一品波斯文化原创编辑和发布,同步微信公众号、企鹅号、微博等平台

与为什么伊朗4000多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红花梨的床大概多少钱 浏览:837
印度什么木头 浏览:299
为什么印度敢单挑三国 浏览:934
自心是哪个越南组合 浏览:211
中国有哪些钉子 浏览:385
英国什么时候能恢复上班 浏览:996
英国离中国多少距离KM 浏览:615
伊朗高原旁边有什么河流 浏览:529
越南豆包怎么做好吃 浏览:555
英国机场买什么便宜 浏览:836
中国淘宝村是哪个村 浏览:542
印度盲人有多少人口 浏览:578
中国一年有多少个情人节 浏览:340
中国男明星哪个在外国更受欢迎 浏览:582
印度奇趣蛋多少钱 浏览:29
意大利烟斗哪里有卖的 浏览:897
意大利风情街到瓷房怎么走 浏览:482
越南腰果实际多少重量 浏览:91
英国礼炮怎么样 浏览:802
如何下和平精英国际服轻量版 浏览: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