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9年11月4日,在德黑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伊朗是否应对美国承担
1979年11月4日,在德黑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伊朗不应对美国承担,扣押外国使节作为人质,是很严重的外交事件,但伊朗已经不在乎,全国上下都在为人质事件而狂热着。
而美国就不同了,一方面对伊朗提出严正抗议,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联合盟友对伊朗施加政治经济压力,促使伊朗释放人质。
但这些对伊朗都没有什么用,反而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反制措施,以前美国遣返巴列维、不干涉伊朗内政,并为以前在伊朗的所作所为道歉。
美国自然不干,并派遣航空母舰等在波斯湾游弋,给伊朗施加压力,但伊朗并不为之所动。
2. 伊朗在美国有大使馆吗
截止今日,在美伊断交逾三十年之后,美国政府为伊朗专门开设的“虚拟大使馆”2021年12月6日正式开张,此举旨在通过互联网向伊朗人介绍美国的政策、文化以及赴美留学和签证等相关信息。
3. 伊朗和美国的矛盾起因是什么
伊朗和美国的矛盾起因如下:
1、石油霸权。伊朗作为中东的石油大国,对石油是有一定影响的,不过,尚在美国的控制之内。但是,伊朗想要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就会对美国的石油霸权造成较大影响。
2、以色列。以色列能在中东硬生生活下来,是因为有美国这个大哥罩着。而伊朗,对以色列很不感兴趣。曾经伊朗就放话,如果美国胆敢对伊朗不敬,伊朗就会对以色列下手。以色列绝对是横在伊朗和美国之间的一道坎。
3、地理位置。中东大地连接欧亚大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美国想要控制中东大地,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中了中东连接欧亚大陆独特的地理位置。
4、核武器。伊朗一直想拥有核武器,但是美国不让。伊朗一旦拥有了核武器,不仅仅以色列的危险大增,美国在中东称霸的概率也会降低。
伊朗和美国的直接冲突
1979年,伊朗民众冲进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控制了52位美国人当人质,目的就是要美国交出巴列维。后来,因为巴列维去世,美国总统更迭,两伊战争爆发,就此签署释放人质的协议,人质在1981年1月回到美国。
1980年以来,美国间断性地、用各种名目对伊朗进行了长期的制裁。这种长期的制裁,早期就是美国一家制裁,后来就是带领各种伙伴一起制裁。这一轮又一轮的制裁,让伊朗人对美国非常愤怒。
2020年,美国人谋杀了伊朗革命卫队的少将苏莱曼将军,引起伊朗人强烈的反美情绪。伊朗人用导弹袭击了美国驻伊拉克领事馆。
4. 美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遭袭,为何美国政府却把锅甩给伊朗
因为石油问题,或许制造打击伊朗的借口,把锅甩给伊朗更好掌握国际舆论,也有可能是美国的苦肉计。也使得本来在蠢蠢欲动的石油战争危险情势进一步升级。所以美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遭袭,美国政府才把锅甩给伊朗,使得国际舆论站自己有利的一方。
美方要实施这种栽赃陷害行动,能轻易找到很多组织机构来具体操作,实施这次袭击事件的最大可能性,是美方操纵的一次战略性战术行动,一个小小的苦肉计。目的并不是为了制造打击伊朗的借口,而是为了在该地区保持或升级紧张状态,缓解美国国内的非法战争抨击,和国际社会的反战压力,以维持在该地区大量驻军,甚至增派军队,以实施后续战略行动。所以美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遭袭,美国政府才把锅甩给伊朗,使得国际舆论站自己有利的一方,制造打击伊朗的借口,把锅甩给伊朗更好掌握国际舆论。
5. 为什么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遭袭击,是因为美国太过嚣么
夜晚十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遭袭击,致6人死亡
自从美国开始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之后,国际的局势还是非常不乐观的,尤其是到了今年这个疫情的状态之下,再加上美国大选。拜登跟特朗普两方的斗争也比较激烈,到现在因为对选票情况有异议,美国两党的支持者们已经走上了街头,开始了抗疫的种种事件,多个州都已经出现了暴乱的事件。这两个民主党开始不断地对对方发起攻击,有的是扔鸡蛋,有的是直接用拳头对抗,而在这个时候,美国的驻伊拉克大使馆又传出了另外一个坏消息。
现在选举结果已经出炉了,显然是拜登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中东国家来说,或许只有特朗普继续担任美国总统,才有可能把这些军队全部都撤出来,要知道拜登,可是从来都不支持对方撤出的,在他们看来保留军事实力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样只会加剧这些人的仇恨,心里会继续攻打美国大使馆,驻外大使馆以及驻外美军还将面临更多的问题。
6. 纪念占领美国大使馆38周年伊朗在使馆旧址摆了什么
纪念占领美国大使馆38周年, 伊朗在使馆旧址摆了枚导弹。
伊朗民众围聚在展出的导弹周围。
西方媒体分析,伊朗方面选择在此时展出导弹,与美国政府威胁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不无关系。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月13日发表讲话,称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的“精神”并“在多方面违反协议”,因此他不会向国会证实伊朗履行伊核协议承诺。特朗普当天向国会提交了有关伊朗的“差评”报告。按规定,国会将在60天内决定是否恢复此前取消的美方对伊制裁。
特朗普上月13日说,如果美国政府不能与国会及盟友达成针对伊核问题新的解决方案,美国也做好了退出伊核协议的准备。
对此,伊朗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上月说,伊朗不会就国家防御问题与他国谈判,该国导弹计划没有商量的余地。本月2日,哈梅内伊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已经成为伊朗的主要敌人。
7. 美国与伊朗处于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1921年2月21日,礼萨·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占据德黑兰,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于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当时美国对伊朗的事务几乎没有兴趣。伊朗为了摆脱英国和俄罗斯在波斯事务中的统治地位。向美国寻找支持,美国工业和商业领袖支持波斯推动其经济现代化并摆脱英国和俄罗斯影响。美伊两国也开始越来越亲密。
到1978年1月发生反对伊朗君主体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年8月至12月,罢工及示威活动瘫痪了整个国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伊朗让美国交出阿沙,阿沙和美国关系特殊,美国没有交出来。伊朗占领了美国大使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的。虽然伊朗因为阿沙死了最后放了人,但是是梁子结下了。
伊斯兰革命期间”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对伊朗所有美国文化,经济全盘否定。1980年伊朗与美国断交后,美国开始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对伊朗进行全方面经济,军事的制裁。
8. 美英与伊朗之间究竟有什么历史为何双方如此敌对英国驻伊朗大使馆被袭与美国有什么利害关系
伊朗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地理上北邻俄罗斯,南扼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东连南亚次大陆,西接阿拉伯世界,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122亿吨,占世界第五位)。从19世纪起,伊朗就沦为英、俄两大帝国角逐的场所。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伊朗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买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膨胀,伊朗社会各种潜在矛盾空前激化,经济高速发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倒巴列维群众运动。
1979年1月26日,巴列维被迫出走。首都德黑兰万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齐涌上街头载歌载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打开大灯,不断鸣笛以示庆祝。街道、广场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维父子的塑像和画像,几小时内就被群众推倒砸碎和焚烧。这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后来被称为“伊斯兰革命”。
这场“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25年来,曾经石油滚滚,梦想做世界第五大强国的伊朗,经济发展速度骤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与此同时,美国的势力范围从伊苏边界退到了波斯湾南岸,失去了对波斯湾石油运输线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美国在中东波斯湾失去了一个盟友和宪兵,相反增添了一个敌人;美国的石油财团被迫退出伊朗,从此失去了一个极富潜力的大市场。这就是美国视伊朗为“邪恶”国家的深层次原因。
人质事件导致美伊交恶
直接导致美伊交恶的导火索是发生于1979年11月4日的美国驻伊使馆人质案。当天,伊朗学生冲入并占领了美国大使馆,50多名美国外交官被作为人质扣押长达444天。
人质事件被认为是美国自越战后在国际上遭遇的最大挫折。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导演了一场空中入境奇袭围困使馆的伊朗学生,并营救被扣使馆人员回国的“蓝光”行动。因行动失败,卡特付出了落选的沉重代价。最终,当52名美国人质获释返回美国,这件事在美国公众心目中至今仍是个挥之不去的梦魇。1987年,里根任总统期间发生的“伊朗门”事件,使得此后的美国历届总统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时在国内极少遇到阻力。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从一开始就是外向型的。新政权热衷于输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并将周围一大批阿拉伯国家的政府称为“反动腐朽政权”,引起邻国的一片恐慌。
埃及、沙特、约旦、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与邻国伊拉克开战,打了一场耗时8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伊朗的国力,它的国际处境也十分孤立。
改革风潮的兴起
世界在变,伊朗也在变。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伊朗作为位居要冲的产油大国已经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库姆神学院用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长起来,强烈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温和、开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当选,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议员又占据了多数席位。伊朗国内的政治气氛逐渐宽松。
伊朗与许多阿拉伯国家恢复了正常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伊朗曾对创作《撒旦诗篇》的英国作家拉什迪发出追杀令。为此,欧盟冻结与伊朗关系达10年之久,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关系终于解冻。
1997年12月,伊朗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会上哈塔米总统提出了“文明对话”的倡议,主张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建立的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十分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会。25年后,伊朗不得不在革命与发展、大炮与黄油、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做出抉择。
9. 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10. 伊朗和美国,为何从盟友变成了死敌
伊朗的统治者巴列维是靠着美国的支持登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