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装讨薪的典型:2500名官兵进首都索饷,结果直接建立了个新王朝
从 历史 的角度看,一个政权的建立,往往要依靠军队的支持;而一个政权的覆灭,也经常与军队兵变脱不了干系。世界 历史 上,因兵变而造成的朝代更替事件,不计其数。中国有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高丽有李成桂的“威化岛回军”。 而同为亚洲大国的伊朗,在其 历史 上也有多次兵变事件。 其中距今较近的一次,是以军人索要军饷为导火索的,而这次兵变,也促使一个着名王朝在伊朗崛起。
这次兵变,便是由礼萨汗发起的军事政变。在此之前,礼萨汗是波斯哥萨克师的上校指挥官,其麾下有2500名官兵。说到这里,就需要先阐述一下伊朗近代 历史 。众所周知,伊朗曾是亚洲的超级大国,但是自19世纪起便不断衰落, 继而逐步沦为英俄两大列强的棋子,在英俄大博弈中备受宰割。 一战时期,伊朗虽宣布中立,然由于其国力衰落,且居于四战之地,故仍遭受两大参战阵营的武装干涉。
一战时期,英俄为了遏制同盟国集团,遂加强在伊朗境内的代理人培植。 其中,英国建立“南波斯洋枪队”;而俄国则支持“波斯哥萨克师”。 其实,波斯哥萨克师,本是伊朗沙阿在访问俄国后自行建立的,但由于其编制和俄国哥萨克接近,其教官也有不少俄国人,遂很容易被沙皇俄国控制。因此,在这种外部列强干涉的情况下,伊朗军事主权被进一步破坏,许多爱国的伊朗军人,也对卡扎尔王朝的腐朽软弱极为不满。
但 历史 的转折,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两声炮响,极大削弱了俄国对亚洲的影响。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进行的国内战争,又沉重打击了波斯哥萨克师中的帝俄势力,间接促使了这支军队的伊朗化。 在此情况下,波斯哥萨克师的控制权,逐渐落到伊朗本国军官手中,礼萨汗便是其中之一。 1919年,礼萨汗被提拔为陆军上校,成为波斯哥萨克师的副指挥官,统领着2500名官兵。
沙俄消失了,但英国却仍然存在。一战结束时,英国虽元气大伤,却并不源于放弃其在伊朗的利益。当时,伊朗政府中的反英倾向已十分强烈,然而英国人又拒不撤走。于是,英国人再次发挥了他们“搅屎棍”专长, 而波斯哥萨克师,也成为他们手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1920年11月22日,英国要求这支部队交由英军指挥,否则就终止对伊朗的援助。与此同时,英国人开始同这支部队的指挥官——礼萨汗进行联络。
此时,礼萨汗麾下的波斯哥萨克部队,驻扎在古城哈马丹,官兵们多次出生入死,却连续数月没领到军饷,无不满腔怒火。英国正是看出了这一点,而怂恿礼萨汗发动政变。不过,礼萨汗也是位谋略颇深的政坛老手, 他只是想借英国之手改变政局,并不想对英国马首是瞻,于是便同英国玩起了一场博弈 游戏 。 不久,礼萨汗找到了泽亚丁、穆尔特兹汗等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准备进行兵变。
1921年2月21日拂晓,礼萨汗在盟友的帮助下,率领2500名官兵进军德黑兰。出发前,礼萨汗集结队伍,先是陈述了卡扎尔王朝的丧权辱国,后又痛斥了拖欠军饷的行径,在场官兵无不情绪激昂。 由于出其不意,加之官兵们拥有思想加成,所以这支部队的进军相当神速。 当天上午十点,部队就到达德黑兰郊外。当天下午三点,部队未经多少抵抗就控制了首都,继而掌控了政局。
兵变之后,礼萨汗并没有立即称王,而是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稳定局势。 礼萨汗首先安定首都和各大城市的秩序,此后对旧军队加以整合,继而以军队为后盾,铲除伊朗各地的割据势力。而在大权在握之后,礼萨汗随即对旧政府的官员们进行降级、撤职,以打造以自己的核心的领导班子。1922~1925年间,伊朗各地的反对力量均被礼萨汗镇压,伊朗内政得到了巩固。
而在对外问题上,礼萨汗亦采取谋略,在列强间纵横捭阖。1921年2月26日,伊朗同苏维埃国家签署友好条约,从而使伊朗的北翼获得了暂时性的安全。与此同时,在礼萨汗等人的不断交涉下,英国出于利益考量,也逐步收缩其在伊朗的势力。 1919年,英军分批撤出伊朗,仅维持其对石油的控制。同时,苏军也撤出伊朗北部。 在此情况下,伊朗历时十二年的外国军事占领时期便宣告结束。
在大权稳固后,1925年12月,礼萨汗召开制宪会议,正式加冕为王(沙阿或沙赫),建立巴列维王朝。 对于伊朗而言,巴列维王朝虽远算不上最强盛的朝代,但却在伊朗近现代 历史 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而巴列维王朝的渊源,也离不开礼萨汗的军事政变。总体来说,正是礼萨汗发动的兵变,才逐步确立了巴列维王朝的统治。
参考资料:《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伊朗史》
❷ 22岁女子因头巾被拘死亡,伊朗多地爆发示威!当地对待女性为何如此苛刻
伊朗一名二十几岁的女子,因为在公众场合没有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带头经而被拘留,在拘留期间该女子疑似受到警方的暴力对待而导致死亡,件事情在当地引发了很大的反响,为了给这个无辜死亡的女子讨公道,同时也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在许多高校中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易老师比较奉行伊斯兰教的,所以专门有着装法规定,女性要带头纱,而且要用宽松衣服盖住自己身体。
当地政府对于此次游行示威所采取的暴力措施是非常不妥的,这会更加积极民众的抗议。异老女性长期被不公平对待,而且受到很多约束,这种情况在伊朗一直持续至今的当地女性造成很大困扰。
❸ 伊朗朝鲜核问题产生原因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有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中东是联系欧洲和亚洲的重要地区,同时富含石油、天然气的等矿产资源,中东一直是大国的目标。世界能源输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曼德海峡都在中东,美国目前已经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还没有控制。美国已经在海湾战争是趁机大举驻军中东,并扩大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围:它下辖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5个分支司令部,还有3个综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国武装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联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联合作战司令部。美国在这些地区总共部署有25万军队。海军第五舰队归中央司令部所辖,其司令部设在中东的巴林。美国可能再次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虽然在伊拉克战争后没有发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军控制伊朗,则大大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把美国的实际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连成一片,将使美国牢牢地控制中东和中亚,威胁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并对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等国家将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响。美国的全球目标和中东战略和伊朗核问题密切相关: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维护美国及盟国的扩张利益;扩张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进所谓的美式民主,不断削弱外国的内部力量,为美国的扩张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资料,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核技术研究。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才。当时,朝鲜从苏联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核反应堆,使朝鲜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此后,宁边成为朝鲜核工业重地。宁边核设施位于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约130公里处,是朝鲜主要的核研究中心。宁边5兆瓦核反应堆属于石墨反应堆,于1980年动工,1987年建成。这种核反应堆的废燃料棒可被用来提取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 美国从1958年开始,在朝鲜半岛南部及其临近地区部署了大约2600件核武器。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导弹、核炮弹等,其针对朝鲜的目的很明确。美国还为韩国提供了核保护伞。 尽管前苏联和中国都曾经对朝鲜的安全做出过承诺,但是,这种承诺似乎都不包括提供核保护伞;而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中国都没有在朝鲜长期驻军,因此,在核领域的安全问题上,朝鲜与中国或者苏联的关系并不密切。 这种态势导致以下后果。第一,朝鲜在安全上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苏联或中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其次,由于当时苏联和中国在安全上给朝鲜的承诺不包括核领域,因此,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也极其有限。 1974年,朝鲜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其核设施的检查,但朝鲜却一直拒绝接受其检查。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关注朝鲜的核项目,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经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9月27日,前任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宣布,撤除美国部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战术核武器。这是当时东西方全球战略互动的一部分,它在事实上大体满足了朝鲜要求美国撤出驻韩国核武器的呼吁,客观上推动了朝鲜核问题的积极转变。 1991年底,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韩国政府宣布韩国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国已经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韩双方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 1992年1月底,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6次不定期核检查。但是,1992年下半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朝鲜就视察问题出现摩擦。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朝鲜的宣布生效之前,美国和朝鲜进行了副部长级的谈判,并于1993年6月11日达成一个联合声明。原则上,这次核危机得以解决,实际上,双方仍有很多争执。 1994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往平壤斡旋,与朝鲜政府达成了《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此一协议是朝鲜核危机的直接渊源。按照《朝核问题框架协定》的要求,朝鲜必须冻结其各种核项目,并在所有核设施上加装监控系统,禁止一切关闭项目的重启。 因担心朝鲜发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国与朝鲜在日内瓦签署了一项关于朝核问题的《朝美核框架协议》,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以弥补朝鲜停止核能计划造成的电力损失。此后,宁边5兆瓦反应堆中8000根废燃料棒被取出封存。 然而,美、日、韩三国协助朝鲜拆卸石墨反应堆并帮助朝鲜建设两座轻水反应堆的承诺一拖再拖。这两座反应堆的发电能力约为2千兆瓦。 2001年,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上台后,美国对朝政策变为强硬,并于2002年初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媒体披露的美国《核态势审议报告》也将朝鲜列为使用核武器的对象之一。 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平壤后,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朝鲜则表示,朝鲜“有权开发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 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朝鲜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朝鲜核危机正式爆发。 地下核试验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 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达成共同声明。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2005年11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最终达成《主席声明》,各方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2007年2月8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2月13日,六方达成共同文件。 2007年7月14日,在韩国运送的第一批6200吨重油抵达朝鲜先锋港后,朝方关闭宁边核设施。同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时隔5年后重返朝鲜,前往宁边地区监督和验证关闭核设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根据文件,朝鲜应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履行其对朝承诺。 2008年1月1日,因双方就申报问题存在分歧,朝鲜错过原定申报核计划期限。 2008年5月8日,朝鲜向当天抵达平壤访问的美国国务院韩国科科长金成递交共有1.8万多页的朝鲜核计划文件。美国政府称此举为核查朝鲜核计划的“重要一步”。 2008年8月26日,朝鲜宣布,由于美国拒绝将朝鲜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去功能化作业,并“考虑采取按原状重新恢复宁边核设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国宣布将朝鲜从所谓“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朝鲜12日宣布,重新开始去功能化进程。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人员随后获许进入宁边核设施。 2009年4月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宣布朝鲜于当地时间4月5日11时20分(北京时间10时20分)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 2009年4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一致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声明说,发射活动违背安理会2006年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安理会对此表示“谴责”,要求朝鲜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发射活动。 2009年4月25日,朝鲜外务省宣布,朝鲜已开始对从试验核反应堆中取出的乏燃料棒进行再处理。 2009年4月29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说,如果联合国安理会不就侵犯朝鲜自主权的行动“赔礼道歉”,朝鲜将再次进行核试验和试射洲际弹道导弹。 2009年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实施核试验,称这次核试验在爆炸当量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进展,进一步提高了核威慑能力。
❹ 伊朗首都发生大爆炸,是否有人员伤亡
伊朗的局势一直都处于十分严峻的状态,而在7月1日的时候,伊朗的首都出现了重大的爆炸事件。场面一度难以控制,周围的建筑物都被摧毁。而根据记者了解到现场伤亡已经超过了几十人,这个数据也是让人感到十分的震惊。同时伊朗此次发生爆炸事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现在的伊朗局势如何?由于美国对伊朗一直都有制裁的意思,因此现在的伊朗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所以在美国和伊朗的边境处经常进行摩擦,并且也多次发生了战斗。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美国实施打压伊朗,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❺ 伊朗和美国在核问题方面有什么争端或摩擦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美国一直指责伊朗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秘密的核武器发展计划.而伊朗始终否认有核武器发展计划.它的核计划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是为了自力更生确保核电站的核燃料供应.这次核风波是从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揭露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而开始的.一直延续至今。
高调坚持"和平开发核技术"权利的伊朗,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只能算是个中东小国。但它凭借独特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利用大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博弈所产生的掣肘空隙,多年来在核问题上与美欧等国展开了一场"与虎谋皮"的战略游戏。10月份,伊朗与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三国代表围绕伊朗核燃料问题又在维也纳举行了3天磋商,虽然此次磋商未能达成最终协议,但与会各方同意就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提出的有关方案继续进行磋商,以期取得成果。
伊朗是继伊拉克之后,美国在其全球战略版图上亟需"收拾"的下一个战略目标。然而,天不遂人愿,伊拉克战争惨重的美军伤亡和巨额的军费耗资,使打着"变革"旗号上台的奥巴马总统,不得不在竞选阶段就声言: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
奥巴马关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表态,得到了伊朗总统内贾德的积极回应:奥巴马大选获胜后,内贾德在第一时间内就给奥巴马发去了贺电。
对于来自伊朗方面的示好姿态,今年3月伊朗新年前夕,奥巴马特意录制了恭贺伊朗新年的录像讲话,奥巴马在讲话中说:"在这个万象更新的季节,我愿与伊朗领导人直言不讳地交谈。长期以来,我们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我的政府现在致力于采取外交手段,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问题,致力于在美国、伊朗和国际社会之间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对此,路透社称这是奥巴马向伊朗展现了其上任以来最大的善意。
据欧洲官员透露,俄罗斯和美欧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发生重大分歧,因为俄罗斯在最后关头建议,允许伊朗小规模生产核燃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不会支持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同时,该问题上,俄罗斯也不会与美国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交换。俄罗斯在对待伊朗核问题上已经确定了自己立场:俄罗斯反对将伊朗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❻ 美英与伊朗之间究竟有什么历史为何双方如此敌对英国驻伊朗大使馆被袭与美国有什么利害关系
伊朗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地理上北邻俄罗斯,南扼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东连南亚次大陆,西接阿拉伯世界,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122亿吨,占世界第五位)。从19世纪起,伊朗就沦为英、俄两大帝国角逐的场所。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伊朗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买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膨胀,伊朗社会各种潜在矛盾空前激化,经济高速发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倒巴列维群众运动。
1979年1月26日,巴列维被迫出走。首都德黑兰万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齐涌上街头载歌载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打开大灯,不断鸣笛以示庆祝。街道、广场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维父子的塑像和画像,几小时内就被群众推倒砸碎和焚烧。这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后来被称为“伊斯兰革命”。
这场“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25年来,曾经石油滚滚,梦想做世界第五大强国的伊朗,经济发展速度骤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与此同时,美国的势力范围从伊苏边界退到了波斯湾南岸,失去了对波斯湾石油运输线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美国在中东波斯湾失去了一个盟友和宪兵,相反增添了一个敌人;美国的石油财团被迫退出伊朗,从此失去了一个极富潜力的大市场。这就是美国视伊朗为“邪恶”国家的深层次原因。
人质事件导致美伊交恶
直接导致美伊交恶的导火索是发生于1979年11月4日的美国驻伊使馆人质案。当天,伊朗学生冲入并占领了美国大使馆,50多名美国外交官被作为人质扣押长达444天。
人质事件被认为是美国自越战后在国际上遭遇的最大挫折。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导演了一场空中入境奇袭围困使馆的伊朗学生,并营救被扣使馆人员回国的“蓝光”行动。因行动失败,卡特付出了落选的沉重代价。最终,当52名美国人质获释返回美国,这件事在美国公众心目中至今仍是个挥之不去的梦魇。1987年,里根任总统期间发生的“伊朗门”事件,使得此后的美国历届总统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时在国内极少遇到阻力。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从一开始就是外向型的。新政权热衷于输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并将周围一大批阿拉伯国家的政府称为“反动腐朽政权”,引起邻国的一片恐慌。
埃及、沙特、约旦、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与邻国伊拉克开战,打了一场耗时8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伊朗的国力,它的国际处境也十分孤立。
改革风潮的兴起
世界在变,伊朗也在变。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伊朗作为位居要冲的产油大国已经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库姆神学院用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长起来,强烈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温和、开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当选,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议员又占据了多数席位。伊朗国内的政治气氛逐渐宽松。
伊朗与许多阿拉伯国家恢复了正常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伊朗曾对创作《撒旦诗篇》的英国作家拉什迪发出追杀令。为此,欧盟冻结与伊朗关系达10年之久,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关系终于解冻。
1997年12月,伊朗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会上哈塔米总统提出了“文明对话”的倡议,主张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建立的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十分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会。25年后,伊朗不得不在革命与发展、大炮与黄油、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做出抉择。
❼ 以色列为什么要打伊朗
伊朗人是波斯族,历史上和犹太人并无过节,反倒和阿拉伯人长期敌对,1980年的两伊战争也可以说是伊朗与整个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在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前,由于有波斯人和犹太人之间古老的文化纽带和共同的战略利益的维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紧密盟友。
以色列犹太人的先祖与伊朗人的先祖波斯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巴列维王朝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和美国在阿以问题上对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对巴列维国王的斗争总是与反美反以交织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就决定了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与巴列维时期相比必然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新世纪以来的以色列和伊朗双边关系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节点,第一个节点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把伊朗列在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之首,还把伊朗称为“邪恶轴心”。
由于阿拉伯世界一致认为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认为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伊朗国内逐渐强势的保守派也一贯指责美国在中东的霸权行径是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见后“9·11时代”的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的恶化就绝非双边关系层面那么简单,复杂的地区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导致了后“9·11时代”伊以关系的持续恶化。
新世纪以来的以伊双边关系中的第二个关键节点就是“伊朗核问题”。 对伊朗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忧虑让以色列人倍感焦虑,以色列官员和军事将领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并且暗示,如果国际社会施压无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计划,以色列可能将单方面动用武力,打击伊朗的核设施;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对以色列进行口诛笔伐,指责以色列的霸道和蛮横。
❽ 伊朗有核武器吗
技术绝对是有的,但是原材料铀235或钚239不好弄,下面的材料网络可以自行补脑,原理不是什么高科技。
40年前,美国人的核垄断之梦还没尝到滋味,苏英法中相继成功实验了原子弹。美国人发愁了,照此以往,一定会有N个国家拥有原子弹!一个问题让美国坐立不安:一个没有任何核经验的国家制造一颗原子弹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促使五角大楼推出了一项绝密的计划——“第N国计划”。
6月24日,英国《卫报》刊出了该报记者对“第N国计划”参与者的独家采访。制造一颗原子弹到底有多难?得到的答案是:头脑灵光的两名大学生,一张规模稍大图书馆的阅览卡,几本笔记本,外加两年时间,足以设计出一颗真正能用的原子弹!
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被选中
美军当年相中了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鲍博·谢尔顿、戴维·派普诺姆和戴维·多普逊来进行实验。美军相中他们的原因是,他们完全符合“第N国计划”参予者的条件——掌握物理学知识,没有任何的核经验,更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秘密,另外还得年轻。戴维·派普诺姆因私人原因很快就脱离了“第N国计划”,因此,在整个“N国计划”中,也就鲍博·谢尔顿和戴维·多普逊两人参加。当年28岁的谢尔顿回忆那时的情景恍如昨日:“毕业后,我突然得到一条消息:美国的氢弹之父、美军核计划最高领导人爱德华·泰勒要见我!我立即赶到华盛顿,与他呆了一个晚上。氢弹之父开始考问我设计制造原子弹的详细事宜。这我哪知道呀,真可谓是一无所知。随着他考问越来越专业,我所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少,因此也越来越觉得失望。
然而,两天后,一个电话打到我这里告诉我说:命令你立即赶到利弗莫尔。”利弗莫尔其实是利弗莫尔辐射研究实验室,这是美军设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处绝密军事科研设施。和谢尔顿一样被莫名其妙带到利弗莫尔的还有第二个年青人,他就是戴维·多普逊。
实验室下达设计出原子弹的绝密任务
实验室的负责人最终给他们交待任务了:他们得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设计出原子弹来!他们设计原子弹的条件是:利弗莫尔实验室负责为他们提供一个办公室,但他们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其它任何地方,严禁向任何有原子弹研发知识的人请教。另一方面,他们俩经手的任何东西——画有图表的笔记本,写在信封背后的小便条全都是“最高机密”!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年轻的核武器门外汉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个免费的引路人,它就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核和平利用计划”公开出版物中的内容。这些公开出版物让两位年轻人如同阿里巴巴进了四十大盗的宝库,他们大量引用公开的信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设计计划。
他们制造了可以再炸广岛的原子弹
他们所做的每一步设计都会被移交给原子弹研发机构的专家们评定。如果设计得到专家们的一致首肯,就说明他们的设计通过了。每隔一段时间,两位年轻人就把他们的设计通过一个实验室专门指定的人送往核武器研发专家那里。几天后,他们的设计成果是否有效便反馈回来。1966年底,也就是两位年轻人参加这一绝密行动两年半之后,他们终于完成的任务就是一份简明但绝对可操纵性的报告,以十分专业的语言详细说明制造原子弹要用哪些东西,将如何进行。整份报告如此之详尽,美国的原子弹军工厂完全可以拿着它照单抓药,直接进行原子弹的生产!
在报告递上去之后的两个星期里,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吉姆·弗兰克把两位年轻人拉到一边,神秘地告诉他们说:“如果按你们的方案制造原子弹的话,爆炸的强度跟当年投掷到广岛的没有什么两样!”
今天,当全世界都面临着恐怖威胁的时候,五角大楼40年前展开的“第N国计划”又有了现实意义,因为“基地”随时可能对它相中的目标发动核生化恐怖袭击,部分“流氓国家”正在加紧研发核武器。因此,尽管有许多人相信个人根本不可能设计制造出真正的原子弹,可40年前“第N国计划”得到的结论却实实在在证明,个人或者团体制造原子弹并非不可能。
❾ 什么仇什么怨为什么伊朗总想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
宗教问题、与美国的关系以及中东的局势使得伊朗与以色列之间敌对关系。
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主要的宗教是伊斯兰,以色列的主要宗教是犹太教。伊斯兰客观上说是一个排斥性很强的宗教,世界上的穆斯林常常因为生活习惯问题和其他人格格不入,那么伊朗旁边的以色列就成了最大的“排斥地”。
恢复过来的伊朗可不安静,积极插手其他国家事务,比如叙利亚内战、伊拉克内部事务以及拉海湾国家。这就使得美国和以色列极为紧张,恐惧伊朗的军事实力扩张,尤其是伊朗插手的也门内战当中,伊朗扶持的一支非官方民间胡赛武装部队竟然战胜了政府武装部队。
这三个因素成了伊朗和以色列关系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要解决的话,花上一个世纪的时间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