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为什么敢对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强硬都有哪些因素
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使得美伊之间又起风波。众所周知,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后,便长期和美国处于对抗状态。这期间,美国虽然数次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却在大部分情况下,也难以换取伊朗一方的妥协。那么,伊朗为何敢与美国这一世界超级大国“硬碰硬”呢?笔者认为,这中间除了有中俄的大力支持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因素。而要进一步讨论的话,就要从伊朗的历史说起了。
笔者认为,现代的伊朗,虽然已经远不如当年的波斯帝国。但是其辉煌、壮阔而曲折的历史,却还是起到了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得伊朗不愿轻易向美国低头。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是存在着差别的。因此,伊朗和美国的对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恐怕就要由时间来回答了。
2. 关于伊朗和安息香酸
你的想象力够丰富的,安息是中国古书的称呼,它的正式国名是Parthia,帕提亚,为什么叫安息呢?来源于帕提亚第一位君主Arsaces。
Arsaces现译为阿尔撒息。
安息香酸来自安息香树,为什么叫安息香树,古时安息人将一种植物香料带到中国,被称作安息香,提取这种安息香的树就被称为安息香树,
唐朝《酉阳杂俎·广动植木篇》中记载:“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
3. 安息王朝曾经是伊朗的统治者吗
安息得名于王朝的创立者阿萨息斯一世。据说他是游牧部落阿帕勒人或帕勒人的首领。公元前250年,他带兵攻人塞琉西王朝统治下的帕提亚行省,占领尼萨地区,奠定了安息王朝的基础。公元前247年,他在阿萨克城自立为王,这一年后来被视为安息王朝创立之年,但安息人直到公元前230年才彻底占领帕提亚。古典作家称安息为帕提亚王国。《史记》以其姓氏之名为国名,称其为安息。安息早期都城经常变动,先后有阿萨克、达拉和赫卡铜皮洛斯,长期和中亚游牧部落关系密切。
长期的对外战争和内讧,耗尽了安息的实力。3世纪初,波斯王公阿达希尔一世联合各地王公,起兵进攻安息。224年,他击毙安息末王阿塔巴努斯五世,占领泰西封,建立新兴的萨珊王朝。这个事件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时期。
4. “安息国”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1.安息帝国
安息王朝的建立与扩张司马迁《史记·大宛传》所记载的安息,即西方史书中的帕提亚。帕提亚本土位于伊朗东北部和里海东南一带。它先是米底和波斯帝国的属地,后来当亚历山大东侵后又成为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3世纪中叶,中亚的巴克特利亚(大夏)、索格底安那(粟特)、马尔吉安那和帕提亚等地区掀起反抗塞琉古统治的斗争。安息国家的建立,就是帕提亚游牧部落反抗塞琉古统治的结果。帕提亚游牧部落东伊朗语支的帕勒·大益人(达赫人),起初在里海以东至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草原游牧,公元前3世纪初期进入帕提亚与属于北伊朗语支的土着居民融合,统称为帕提亚人。其语言称为帕提亚语(汉译梵文为钵罗婆语)。帕勒部落首领阿尔萨息领导了部落群众起义,于公元前247年称王,号阿尔萨息一世(公元前247~?年),建立阿尔萨息王朝,定都尼萨城(在今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西北)。司马迁《史记·大宛传》按阿尔萨息的音译称其国为安息。公元前239年,阿尔萨息东帕提亚总督,击败塞琉古二世率领的军队。阿尔萨息死于与大夏的战斗中。其继承者提里达特(?~前211年)在阿帕奥尔特纳山兴建新都达拉城,但不久后又迁都赫卡铜皮洛斯("百门之城")①。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是安息帝国的兴盛时期。安息国王弗拉阿特一世(公元前176~前171年)占领"里海门"和附近的拉格斯,并利用塞琉古王朝的内讧,向西扩张。公元前155年左右,国王密特里达提一世(公元前171~前138年)占领米底大部分地区,公元前148年攻下爱克巴坦那和整个米底,第二年迁都爱克巴坦那。公元前141年,他又占领两河流域的重要城市塞琉西亚,并在对岸修筑军事要塞,这即后来成为安息都城的泰西封。巴比伦尼亚并入安息版图。在东方,他从大夏手中夺取了马尔吉安那的安条克城(木鹿),建立了一个东起中亚西南部,西至两河流域的帝国。密特里达提一世统治后期,中亚游牧部落塞种人入侵,他将西部地区委①有学者认为此城即《汉书·西域传》中的番兜和《后汉书·西域传》中的和椟;但也有学者认为番兜即尼萨城(Parthaunisa)。
5. 伊朗封建制是怎样确立的请稍微详细一点。拜托啦!!!
安息王朝时期,伊朗已经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农业和手工业中有些获释奴隶可支配部分生产品。农村公社内部分化,出现封建剥削关系的萌芽,社会经济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着名的丝绸之路正是在安息时期开始兴盛。促进了整个古代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安息时期地方贵族势力强大,王权相对较弱,其后期全国分为许多小国,共推安息王为宗主。在长达4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安息成功地对抗了塞琉古知罗马的侵略。保卫了伊朗的民族独立。公元228年,内部分裂而衰弱的安息王朝被新兴的萨珊王朝所取代。萨珊王朝奄有帕提亚帝国的全部版图,又向东扩张领土至印度河中上游。这时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过渡,这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时期。
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伊朗伊朗被征服后,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封建化进程仍在继续。
6. 安息的意思
安息是汉语词汇,拼音是:ānxī,意思是1.平静地休息,2.安静地休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用语7. 伊朗的简介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亚洲西部,北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濒临里海,西与土耳其、伊拉克接壤,东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南隔波斯湾、阿曼湾与阿拉伯半岛诸国相望。面积1 6 4 .8 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 8 3 0 千米。
伊朗是个古国。我国古代史书上称其为“安息”国。公元前6 世纪称波斯,是个大帝国。7 世纪后,异族先后入浸。1 8 世纪前期,纳第尔汗领导伊朗人民推翻了异族统治。1 9 世纪后期起,英国、俄国和美国不断侵入。1 9 2 5 年,建立起巴列维王朝。1 9 7 9 年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 9 7 1 年8 月1 6 日同我国建交。
居民
波斯人约占6 6 %,还有阿寒拜疆人、库尔德人、俾路支人、巴赫蒂亚尔人、卢尔人、阿拉伯人、加什盖伊人、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等。西北部人口较密,大部分地区每平方千米1 0 —5 0 人,信伊斯兰教,什叶派占大多数。波斯语为官方语言。
自然环境
伊朗是一个高原和山地相间的国家,大部分位于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 0 0 —1 5 0 0 米之间。中央部分大部为较平坦的高原,占全部领土的 1 /2 。高原上多小型内陆盆地。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海拔2 4 0 0 —3 0 0 0 千米,主峰达马万德山海拔5 6 7 1 米,是一座死火山,为伊朗最高峰。里海沿岸狭窄的平原上,覆盖着肥沃的冲积土。西北部是亚美尼亚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间盆地,有全国最大的乌尔米耶湖。西南部和南部为许多平行的山岭,把伊朗内地与海隔开。东部地区是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沙漠和荒地占全国面积的1 /3 ,着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南部在伊朗境内。伊朗东部和内地属大陆性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寒暑变化剧烈,夏热,冬冷多风,内地形成大片的草原、沙漠和盐沼。西部山地区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年平均降水量达5 0 0 毫米以上,东部沙漠地区减少到1 0 0 毫米左右,沿里海一带年平均降水量达1 0 0 0 毫米以上,炎热潮湿,可生长亚热带植物。
自然资源
伊朗拥有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现已探明的储量达9 5 0 亿桶。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以西南部胡齐斯坦省的卡伦河流域最丰富。主要油田有加奇萨兰、马伦、阿加贾里、比比—哈基梅等。此外还有大量天然气、煤以及铜、铁、铝、铬、石棉、磷酸盐、石墨、硫磺等。在阿塞拜疆和呼罗珊省还发现有铀矿。
经济概况
伊朗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4 5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稻子、棉花、甜菜等。畜牧业相当重要。地毯织造业很普遍。石油是经济的命脉。年产原油1 亿多吨,居世界前列;年产天然气约 5 0 0 —6 0 0 亿立方米。西南部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区。在各工业部门中,纺织工业居第二位,其它还有建筑材料、钢铁、汽车装配、机械制造、制药、采矿等。主要外贸对象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土耳其、法国等。石油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外还出口棉花、地毯、干鲜果品、皮张、矿石、天然气等。进口以机器、铁和铁制品、化工产品、药品、电机、汽车、糖、茶、棉布等为主。
卡伦河是境内唯一的通航河流。输油管把石油从产区输往各出口港及提炼中心。
重要城市
德黑兰:首都。1 1 世纪建立的古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铁路枢纽。有纺织、石油提炼、汽车装配、制药、水泥等工业。
阿巴丹:着名的石油城。有规模很大的炼油厂和设备完善的石油化工厂。波斯湾上的哈尔克岛,是伊朗原油的输出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港之一。
阿瓦士:位于石油蕴藏丰富的胡齐斯坦省。伊朗纵贯铁路上的要站之一。为石油提炼中心和转运站。大不里士:人口约6 0 万。8 世纪起曾长期为伊朗首都。农畜产品重要贸易中心。以织毯、制革等手工业着名。地震较频繁。
伊斯法罕:伊朗古都,古代“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全国最大纺织工业中心,金属制品亦着名。
马什哈德:是伊朗横贯铁路的东部终点。向为印度、阿富汗同德黑兰间的商队贸易中心。是黄麻、丝、茶和面粉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为什叶派伊斯兰教圣地。
其它
重要节日:国庆日2 月1 1 日。春节(新年)3 月2 1 日。
与我国建交日:1 9 7 1 年8 月1 6 日。
货币:伊朗里亚尔。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 小时3 0 分;比北京时间晚4 小时3 0 分。
国花:玫瑰。
国名释义:古波斯语意为“光明”。
8. 安息国的资料!!!!!!!!!!!
帕提亚帝国
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公元224)| Parthian Empire | 也即安息
Parthia之名源自波斯游牧民族——帕尔尼部落(Parni)之名,帕提亚人属于白匈奴的一支;汉朝取其开国者Arsacids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
伊朗古代奴隶制王国。帕提亚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在波斯帝国和塞琉西王朝时期是一个省。公元前3世纪前期,游牧的达海部落联盟的帕尔尼部从今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帕提亚,与当地居民融合 。公元前247年,帕尔尼部的首领阿萨息斯杀死塞琉西王朝的总督,以尼萨(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都城,建立阿萨息斯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安息,西方史家称之为帕提亚。
帕提亚建国后,随着国土扩张 ,屡次迁都。公元前147年迁都埃克巴坦那(今哈马丹)。公元前90年迁都泰西封。米特拉达梯一世(前171~前138在位)即位后,首先进攻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巩固东境;继而西进,占领米底及伊朗西北部各省,最后于公元前141年进入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这时帝国西以幼发拉底河为界,与罗马对峙;东北与康居和大月氏相接;东南占有坎大哈,远抵印度边境。帕提亚是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经济上因过境贸易而得到好处。为此帕提亚与中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公元前115年,汉朝遣使节至帕提亚,米特拉达梯二世令二万骑迎于东界。公元87年,帕提亚王遣使来中国献狮子、苻拔。148年,王子安清(字世高)来中国传布佛教,译经多种。
在西面,帕提亚面对满怀敌意的罗马,公元前53年,罗马统帅M.L.克拉苏·迪弗斯率军强渡两国边界幼发拉底河,结果在卡尔莱大败,克拉苏·迪弗斯及其子被杀。此后3个世纪内,帕提亚和罗马仍时有战斗。
公元1世纪初 ,帕提亚进入所谓“反希腊化”时期。在此以前,帕提亚的统治阶级追求希腊方式的享受,使用希腊语文,欣赏希腊戏剧,崇尚希腊风习;但被征服地区绝大部分并未被希腊文化所渗透,一直保持古来的伊朗文化传统。当帕提亚王权衰落,各省总督和部落首领纷纷独立时(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有18个小王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主流。同时,帕提亚人接受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
帕提亚的最后一个王是阿尔达班五世(213~224在位)。他打退入侵的罗马人,并攻入罗马境内,迫使罗马皇帝以重金乞和。这时法尔斯的萨珊家族已经兴起,阿尔达希尔拓境北至伊斯法罕,东至克尔曼。阿尔达班与阿尔达希尔3战,于224年在伊斯法罕西北之霍尔米兹达干阵殁, 帕提亚帝国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