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人一般早餐吃什么
伊朗人认为,早餐是当天最重要的一餐。所以他们一点不会马虎,从主食到肉到茶点,样样俱全。
传统的伊朗早餐一定离不开这些食物:
第一,主食:面包:
传统的伊朗早餐的最终主食是面包,每天新鲜购买。每个城市可能有特定的当地品种,但三种标准的品种有:
1.巴尔巴里: 一种长长的椭圆形面包,有美味的耐嚼和结实的面包。
2.山干克: 烤在岩石上的小麦饼,
3.塔夫图: 一个大,圆形,白色的大饼。
用什么食物来搭配面包呢?
搭配巴尔巴里面包适合用甜食搭配,如黄油,果酱,凝结奶油和蜂蜜都特别适合。
而诸如羊奶酪,切片黄瓜和西红柿以及核桃等咸味食品,尤其适合搭配山干克面包。
第二,茶
伊朗人全天喝茶,从早餐时第一道热玻璃杯开始。就像意大利人仅在早晨喝卡布奇诺一样,伊朗人只有在早餐时才会喝茶配上砂糖。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使用方糖,葡萄干或其他甜食。
第三,煎蛋
伊朗只有一种煎蛋,那是用新鲜的西红柿或番茄酱炒鸡蛋。 山干克面包是煎蛋的最佳搭配,配上一盘新鲜的香草和洋葱就更棒了。
第四,哈利姆
哈利姆是一种羔羊肉,鸡肉或土耳其肉粥,用小麦捣成泥状,直至形成燕麦片状稠度。通常在冬季,在一些宗教节日期间吃。
第五,扁豆汤
扁豆汤是早餐食品,通常包括在酒店或高速公路休息区自助早餐。淋上柠檬汁更 健康 ,素食主义者友好的早餐选择之一。
伊朗这个国家给人感觉知名度不高,但说到它的旧称~波斯,印象则不同了,波斯猫,波斯帝国、波斯王子、波斯美女……
回到正题,伊朗人的早餐分为两种,餐馆的和家庭自做的。像伊朗早餐馆的食物,对中国游客来讲是非常便宜的。
一个牛肉蔬菜馕(汉堡),加一瓶可乐,或者羊杂汤+馕,价格在10万里亚尔,折合人民币为5元。而且这还是2018年的汇率,如今伊朗货币更贬值了。(美国去年对伊朗实施了经济制裁造成的结果)
10万利亚尔的早餐对伊朗普通百姓并不便宜,他们普通工人的月薪是1000万里亚尔(500元),城市白领3000万利亚尔,高级管理阶层7000万里亚尔……
伊朗的主食有大米,早餐也有吃粥的习惯,但不是白粥,而是蔬菜咸酸粥。同理米饭不是白饭,通常是以藏红花汁调味,或者手抓饭,羊肉抓饭、鸡肉手抓饭……等等。跟新疆的手抓饭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在饮食习俗还有许多相似的,农业方面以水稻、小麦等为主。
新疆维尔吾族的主食是馕,伊朗人同是如此。伊朗的馕比较长些,大点,有薄有厚,软硬都有,品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由小麦粉或者面粉制作的。
早餐吃着馕,喝着酸奶,或者白奶酪(咋一看以为是豆腐呢)。但最多的还是红茶,几乎一天三餐都有,伊朗是全世界第七大茶叶生产国。喝红茶要配上方糖,不是直接放入茶调味的,而是含在嘴里,每喝一口都带有丝丝甘甜,因为这种方糖甜度低,且难融化。
伊朗人跟维尔吾人一样喜欢吃烤羊肉,牛肉、鸡肉等等。蔬菜水果和坚果也差不多,葡萄、西瓜、哈密瓜、杏子、番茄……等等,家庭条件不错的,早餐有各类水果、沙拉、果酱。吃饭时在地上铺上桌布,席地而坐的。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主食中有烤肉串,英语是kebab与波斯语发音基本相似,于是网友把它翻译成“烤爸爸”。他们的烤肉串有两种,分别是“土耳其烤肉”和“波斯烤肉”。第一种跟国内的“肉夹馍”相似,据说是丝绸之路时引入中国的,做法略有不同,刮下的肉需要先在铁板上与蔬菜炒热,再夹入馍里。第二种则是用羊肉剁成糜,混合调料、香料做成的,再包裹在烤串上烤制。
此外,伊朗人喜欢吃腌制菜、泡菜,全是酸酸的口味。
题外:伊朗虽然是个贫穷的国家,但是对于中国游客很热情,不存在辱华藐华的现象,不像印度把中国人当行走的钱包,比许多国家对国人态度要好。因为中国援助过伊朗众多方面,所以是一个值得游玩的国家。
佘小厨(完)
在伊朗的旅行中,总会带给我太多的惊喜和期待。早在出发前就对伊朗的攻略做了差不多60%,但我还是把 美食 攻略给遗忘了,以至于在伊朗的旅行中对于 美食 都是有些不知所措。
伊朗的十几天里,我既尝到受西方快餐文化的影响下诞生的许多汉堡,薯条,三明治和披萨等西式食品。也可以尝到非常多地道的伊朗传统 美食 ,在很多人看起来这些 美食 确实卖相一般,吃起来或许可以说难以下咽,但在我看来却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至少我都可以把米饭,烤焦的西红柿,豆子汤消灭。
相信很多人都会问,那么我们在伊朗到底都吃啥?下面我就跟大家来啰嗦啰嗦:
早餐
在伊朗不论是青旅,客栈,私人庭院,抑或是高级酒店,都会有免费早餐,当然也包括30元一晚的青旅。只不过档次就不一样,如果是高级酒店那么早晨非常丰富-豪华自助餐。大都包含了各类果酱、色拉酱、黄油、主食方面会有烤饼、饼干、面包;饮料方面不仅有咖啡、果汁、牛奶、红茶,还会有这里特别的豆子汤。
下面这个是在德黑兰酒店吃的早餐,图片中的就是左下角的就是味道奇特的豆子汤,其他驴友说口感有点像豆汁,细细品尝还真有点似曾相似。右边则是一些糕点和小菜以比较西式。
馕可以说是伊朗最重要的主食,不论是早饭中饭还是晚饭,都会出现馕。酒店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天早上都会烤制许多新鲜出炉的馕,基本上可以供客人吃一天。
早餐中还有一种甜点尤其不能错过,那就是椰枣,据说在伊朗吃椰枣的方法有500多种,味道是特别甜,一定要配着茶,不然那甜度我相信大部人都接受不了。
再来一张豆子汤的图片,在伊朗很多炖菜中,都会把不少的蔬菜炖烂喝汤,有的也会加上一些肉末一起炖煮。
此后的每天时间里,基本上的早餐都差不过类似,只不过有些小青旅或者客栈,只提供简单的红茶和馕,外加一些小菜。不过总归来说,都可以让你吃的很饱,以保证一上午游玩不挨饿。
而下面这个则是在亚滋徳非常普通的一个旅店的早餐,虽然简单,但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干净和可口。
不过通常我们在逛街的时候,碰到香气逼人的烤馕店就进门,花五毛钱选购一张馕,刚出炉的馕脆而香,分量实在,四五个人都吃不完。
中午
在中午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选择吃当地很有名的,也是最寻常的主食套餐-烤爸爸。烤鸡肉、烤牛肉、烤羊肉是点餐率最高的,另外烤鸡翅、烤骆驼肉、烤鸽子也都可以品尝到。有了肉,当然少不了一些生菜和烤焦的西红柿,就着馕或者米饭一同吃,别提有多搭了。末了,再来一杯茶水或者咖啡别提有多爽了。(补充一下,不知道为啥这里都会把西红柿烤焦?)
我还挺喜欢这种用藏红花煮的米饭,虽然口感不如中国的劲道,但是配烤肉却是另一种滋味。
另外吃完饭,还必须品尝的那就是伊朗的冰激凌,尤其是设拉子,或许是我吃过最特色的冰激凌,而且价格超级划算,量大物美。
晚餐
晚餐其实和中餐的差别不大,基本上以烤爸爸为主,在配以米饭馕,茶水或者咖啡。不过一般晚上我们都会挑选一些环境相对比较好的餐厅就餐,餐厅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服务员清一色的男生,基本上很少看得到女性,这就是伊朗的一种风俗。
其他还有一些卖相不太好的菜品,我也来分享一下,比如这个黑乎乎的一坨坨的炖牛肉,炖豆子或者炖茄子。
对于伊朗的 美食 ,旅行者大都觉得很一般,甚至一般,虽然褒贬不一的伊朗 美食 ,但在我看来却是享受另一种独特的味道,与众不同但不讨厌。
早餐一直被认为是伊朗家庭的重要一餐。享受早餐时间被认为家庭团聚之一,也是开始一天的最佳时机。馕和红茶是波斯风格早餐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红茶,其次馕。
馕对于伊朗人的生活很重要,馕是波斯语 音译,中文意思面包,英语Bread
在伊朗,每天都有新鲜馕出炉。各种类型的馕饼,在伊朗早餐很受欢迎。几款着名馕有:noon-e barbari,noon-e sangak,andon -e taftoon。
另外,早餐中还有:奶酪、水煮鸡蛋、核桃、果酱、蜂蜜、黄油及黄瓜、西红柿,一起与馕享用。红茶是伊朗人中最重要的饮料,他们从早到晚都有喝红茶的习惯。
在伊朗早餐还有几款暖汤:
1、Adasi扁豆汤。它是用扁豆、洋葱或马铃薯块做成。
2、Haleem是用小麦或大麦和肉类在内的炖菜,属于温热早餐的类型。通常在大多数城市的专门店里售。
3、 Kalleh Pache,一种用煮牛或羊蹄头的菜,也有一些粉丝。有些人喜欢吃,但有些人不喜欢它的味道。
4、煎鸡蛋和伊朗番茄炒鸡蛋,用新鲜西红柿炒鸡蛋,通常在伊朗家庭中享用。
享受充满活力的一天,波斯风格的早餐充满了品味和色彩。
如果你等到伊朗 旅游 就有机会品尝这些五彩缤纷的早餐,因为伊朗宾馆提供早餐。
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身边最不缺的就是 美食 了,这样的想法对于其他国家的人也照样适用,全世界的每个国家都有他们的国民认为好吃的 美食 ,比如说我们不是很熟悉的一个国家伊朗,伊朗是我们的邻国,如今也有很多中国人在那里工作,也了解了一些伊朗当地的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
伊朗人吃饭还是比较讲究的,首先比较 养生 ,他们一整天都喝茶,从早上第一顿饭就要吃好,所以早餐相当的丰盛。
伊朗人的茶搭配方糖、蜂蜜、水果和葡萄干等食物一起吃,可以品一整天,而早饭是他们最重要的一顿饭,必须要吃好,伊朗人早餐的首选就是面包,而且是那种我们国家没有见过的面包,面包的种类也有几种,但是他们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比较大,而且嚼起来偏硬,很有嚼劲,搭配一些当地的菜品吃,很合适。
伊朗人喜欢吃炒鸡蛋,但是他们炒鸡蛋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西红柿炒鸡蛋”,是不是听上去很有中国的风味,其实,现在在伊朗生活着很多的中国人,他们吃饭的方式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中国人的影响,炒鸡蛋搭配像煎饼一样的主食吃,再来一点新鲜的圆葱和香料。
伊朗人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吃肉也是比较平常的,他们比较喜欢吃羔羊肉和鸡肉以及肉粥,而且在伊朗还有专门烹饪这种肉的手法,这种食物在宗教的节日经常吃,他们把小麦捣成泥状,直至形成燕麦片状稠度。然后搭配着肉来吃。冬天吃让身体能够更加的温暖。
除此之外,伊朗人的正餐还是经常吃米饭的,伊朗的很多饮食文化和我们的另外一个邻国印度很像,都是喜欢用手抓饭,而且他们练就了一种不怕烫的本领,网友们,看了伊朗人的日常饮食,你们觉得有食欲吗?
在伊朗,人们非常重视早餐,每天的早餐都精心准备。伊朗主妇能把所有食品做成各式花样,非常有艺术特点。
一般早餐主食以面包为主,大致包含3特色:长长的椭圆形面包叫巴尔巴里,和我国的传统面包味道差不多;在岩石上烤的小麦饼叫巴尔巴里,和我们的烧烤饼味道类似;圆形,白色的大饼叫塔夫图,类似新疆的馕。
伊朗人将黄油,果酱,羊奶酪,涂抹面包上面,配上多种蔬菜:西红柿,辣椒,黄瓜,薯仔,卷心菜等,洒上盐巴来吃。
伊朗人早餐必不可少的就是煎蛋或煮蛋,条件好的好要吃烤羊肉,烤牛肉。伊朗人最喜欢奶酪,每餐都要吃奶酪。各式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也是伊朗人早餐必不可少的。
饭后,伊朗人喜欢喝早茶,特别是红茶,伊朗人都很喜欢喝。
伊朗早餐主要以各种鞭为主,什么牛鞭,马鞭,羊鞭,鹿鞭,大象鞭。辅助配一些面包和狗鞭汤。要不伊朗足球这么厉害,能轻轻松松打中国3:0,不愧为亚洲第一,原来是吃的早餐和我们不一样。。。。。。。。。。。。
拍的图,写的介绍,都是有钱人的习惯,没普通人尤其穷人的就餐习惯。
有一道非常有特点的早餐,就是伊朗的羊汤,一碗汤,一盘羊头肉,还有羊舌头和羊脑花。这早餐杠杠滴!
中国人一般早餐吃什么?
2. 美伊战争在即,现在伊朗最缺的是什么武器
伊朗目前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不好,双方在中东地区剑拔弩张,随时准备干上一架。但是对于伊朗来说,想要抵抗美国的侵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伊朗目前还缺乏现代化的战斗机,这一点对于双方有可能发生的战争是非常不利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首先就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空军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已经被贯彻的淋漓尽致了。其次就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几乎是靠空袭摧毁了整个伊拉克军队的防线。最后就是伊朗的战斗机已经非常的老旧了,需要进行及时的替换。
最后就是伊朗的战斗机已经非常的老旧了,需要进行及时的替换。伊朗目前装备的F-14和米格29虽然都是不错的三代机,但是这两型战斗机在伊朗手里时间已经非常长了,年久失修。同时也结进服役的极限。所以对于伊朗军队来说,补充先进战斗机才是最好的加强战斗力的方式。
3. 如果长期呆在伊朗,应该在生活上做哪些准备
食:餐馆菜品基本相同
德黑兰的餐馆共享一份大同小异的菜单:除了价格不一样,菜品基本相同。令人称奇的是,各个餐馆的菜品的味道都基本相同。
住:房价贵、租金高
记者最近一直在寻租房子,看了几十套,虽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但对德黑兰的房市有了大致的掌握。
一路看过来,每套房的租金都令记者大跌眼镜。在好的地段,一套100平米、房龄10年、没有家具的房子就要1500美元的月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不要以为是房东在讹诈外国人,即便伊朗人租住,租金也差不多。记者就曾遇到一位房东,因为急于出国同意把月租从3500美元降至2000美元,但还是高高超出预算未能谈妥。本以为可以趁房东时间不多的机会压低租金,谁知不到一周,房东就以2500000土曼(约2705美元)的价格租给了一个伊朗的四口之家。
行:交通乱、旧车多
德黑兰的市政公交系统本来比较简单,线路少、车辆少,原因在于德黑兰的小巷很多,公交车一般只能在大路上营运;另一方面,德黑兰的私家车很多,市政方面也就不屑在这方面投入精力了。只是德黑兰现在扩张速度很快,人口急剧增加,之前的公交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状况。尽管德黑兰已修建并正延伸地铁,但是公路拥堵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善。
4. 伊朗连续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多个村庄断电,居民的生活是否受到影响
当地居民的生活确实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山体滑坡直接导致当地的5个村庄断电,所以说居民们只能够摸黑呆在家中。伊朗在出现连续地震之后多个山体出现滑坡情况,在次生灾害发生之后很多的村庄也受到了影响,一些村庄几乎处于完全断电的情况。在黑暗之中没有电,同时又有地震以及山体滑坡的存在,当地居民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所以说在村庄发生断电的情况之后,当地的政府便马上派人开始进行抢修。
在地震发生之后出现断电断水的情况是极为正常的,而对线路的抢修也会耗费一定的时间。所以说在这段期间之内,当地居民的生活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有依靠电力才能够使用的电器几乎完全瘫痪。
5. 伊朗人生活中缺什么
食物。
早餐伊朗家庭的早餐爱吃大饼,大饼在伊朗被称为馕,一日三餐不可或缺,早餐可以就蜂蜜和奶酪果酱吃饼,人们开玩笑说在伊朗两样东西最便宜一是汽油二是大饼,一张大饼只要1元钱一瓶1点5升的汽油1点3元钱,1点5升的矿泉水1点8元钱,在伊朗汽油比水还便宜,在德黑兰大饼作为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一直保持低廉的价格,德黑兰政府给大多数手工制饼作坊发放面粉配额,花费巨资来维持大饼的低价。
6. 伊朗什么物质资源匮乏
除了石油类的不缺,别的都缺!不要觉的缺就好做生意,伊朗是个特别,就算你在那边做生意赚了不少,因为制裁钱是汇不到中国的!昆仑银行也不是说汇就汇的!
7. 伊朗多款无人机亮相!这项发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伊朗多款无人机亮相!这项发明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具体好处如下:
1、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地方便了
无人机这项发明真的是挺好的,它在我们生活已经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很不错的科技产品,当我们很多事情都做不到的时候,可以通过它来帮助我们,比如现在的无人机配送,完全可以节省很多 的人力,特别是在这个疫情期间,更加的可以减少人跟人之间的接触,防止病毒传染。对于农业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传统的喷洒农药方式既不安全也很慢,无人机正好可以解决这个困扰。
它除了有这些好处以外,其实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很多地方,不要看它体形小巧,但却发挥着大大的作用,对我们来说早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我们必须要好的正确的利用它。
8. 为什么有人说伊朗人身体素质很好
最近网上风潮说伊朗人身体素质好,基本上都是在针对伊朗足球国家队说的,当然了,这个身体素质主要是指身体对抗性,力量指标上,伊朗队球员在亚洲范围内,是顶尖水平的,所以这里面主要也针对这点来说。
另外想先提一句,伊朗运动员的身体对抗强度好,这伊朗的特色,不是什么西亚特色,何况伊朗实际上也不属于西亚,不是中国以西都是西亚,伊朗在地理划分中属于中亚国家,西亚没有一个国家能和伊朗在身体对抗性上接近,看看西亚豪强沙特队的身体素质就知道了。
首先说身体对抗条件的最基础条件,平均身高,伊朗国家队的平均身高是2019年亚洲杯参赛队中最高的一支,平均身高有1米84,我们可以把这几个主要国家的平均身高和名次列一下:
可以看出,哪怕和同样以身体着称的澳大利亚队的对比中,伊朗队都有比较明显的身高优势。
一个人有多能撞,其实就是看他身上有多少肉,一个人当然可以苦练,让自己增重增肌,更强壮,但是你能练出的上限,决定性因素还是你的骨架大小,身高高低基本就是决定你对抗性上限有多高。
早年间,伊朗可以说是拥有最庞大的旅欧球员队伍的亚洲国家了,超过日韩,我相信2000年前后的德甲球迷一定会记得那个伊朗帮的存在。
马达维基亚,卡里米,阿里代伊,哈什米安都是个中代表。
反倒是,你会感觉伊朗国家队好像没那么出彩了,其实这点也反映出了,伊朗队球员个人身体素质的过硬,是立足于欧洲联赛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没必要去羡慕伊朗,因为如果中国足球环境运转良好的话,其实我们的球员身体素质完全不虚伊朗,哪怕是国足这帮严重超龄的球员,哪怕是被球迷骂过千百遍的“白斩鸡”,依然能推出一套身高仅次于伊韩的阵容,而且从和韩国的比赛中也能发现中国的对抗性根本不比韩国差。
只是近些年足球人口锐减,选材范围受限,球队找不到自己明确的风格,技战术水平太低,导致了和很多弱队都踢不明白球,自然也思考不到要和伊朗比的程度。
套用一句网上很流行的话,改编一下用在这里就是“ 以中国足球现在存在的问题之多,根本还没到羡慕别的队的身体素质的时候 ”。
伊朗人身体素子好不好,自己张开眼睛看一看不就清楚了!
抛开足球项目不谈!
看看伊朗男排,以前是中国日本韩国争霸亚洲男排。然后伊朗崛起,再就没有然后了!伊朗的男排再世界前十,最好时是第五。
再看看伊朗的男篮,以前是中国亚洲霸主,韩国是千年老二。可现在呢?2011年以后,伊朗已经不想在亚洲待了,因为,强出亚洲一大截。
再算上足球项目,伊朗可以说是亚洲三大球综合的王者。
再看看伊朗的摔跤水平,那是欧洲级别的。
再看看伊朗大级别举重,世锦赛上,也是伊朗称雄!有人比喻伊朗的举重就是绿巨人一般的存在。
说了这么多,各位自己想一想吧!很多时候,嘴硬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成绩才是真实的实力展现!
(个人愚见)从平均身高,骨架大小等指标出发,亚洲地区身体对抗能力比较强的国家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等级,虽然有些国家球队身高不高,完全是因为选材标准问题,例如不能误以为韩国队平均身高高于伊拉克,就误以为伊拉克人身高不行,(土耳其,以色列等不在亚洲赛区的不作计算):
第一等级:伊朗的波斯族,巴基斯坦的旁遮普族,印度的锡克族(对,就是旧中国租界内常出现指挥交通的大胡子印度人)
第二等级:伊拉克,叙利亚等靠近伊朗附近的阿拉伯国家
第三等级:阿拉伯半岛的沙特,卡特尔等几个阿拉伯国家
第四等级: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几个斯坦国家(该地区有远古混血现象,白人血统浓厚的国家会强一点)
第五等级:东北亚的蒙古,朝鲜半岛,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日本勉强算这边,有点勉强)
第六等级:东南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全世界平均身高最矮,骨架最小非该地区莫属)
备注:1.基于身高,力量于一身的篮球运动,未来亚洲看好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身高臂长的可塑之才多,选材面够广,奈何这三国似乎不怎么重视篮球,其实伊朗男篮已经很不错了。
2.放眼世界,未来篮球运动能和美国国家队一较高低,甚至√美国造成实质性威胁的,最看好非洲的尼日尔爾利亚,奈何该国经济发展滞后,这个未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只讲身体素质的话,中国人的身体属于亚洲最顶级。这个是指地理意义上的亚洲不包括大洋洲哈。篮球是更加讲求身体对抗的运动,中国男篮身体对抗能力、水平在亚洲是让所有对手梦魇般的存在,包括伊朗男篮。伊朗男篮在他们最好的09年也不是靠身体对抗压倒中国,之后伊朗男篮跟我们的对抗都是处于下风,更不要说完成了新老交替的现在这只中国男篮,看看最近几次打伊朗,伊朗人被我们的对抗打出了翔,阿联、王哲林、李根、阿不都、苏伟、韩德君、小川、郭艾伦……太多身体素质优秀的中国队员。另外看看我们的田径、举重也是亚洲最好的国家。至于说中国足球,还是那句话白斩鸡还没有到拼身体素质的时候、好好练习下传接球基本功吧!
我不知道这里回答问题的有多少人去过伊朗,我去过三次,说实话,普通伊朗人外表和体格同欧洲人有差距,中国人同伊朗人在体格是有些差别,但是绝不是这种3:0的差距,不要动不动什么雅利安人,高加索人种,不搭界,不过同力量有关的运动伊朗一直很牛逼,比如举重,摔跤,三大球,这是和伊朗人的爱好有关。当然田径和游泳伊朗表现普通,中日两国出色,但是中日韩三国普通民众身体素质,汉人相对劣势,但是先天差距不大,平时训练很重要。 历史 上波斯人和高丽人喜欢吹吹牛,在蒙古和满洲人面前完全不堪一击,和汉人半斤八两。
回过来说说伊朗的生活习惯,伊朗人吃的东西乏味但是有特色,肉串,馕,藏红花,甜茶,突厥系的饮食我更加适应,比如手抓饭,烤肉,烤包子,酸奶,总之吃起来感觉结实耐饿。还有一点伊朗人的肺活量和血红蛋白都高于阿拉伯人,和中亚突厥系比,一些方面也略胜一筹,总体而言,波斯人和土耳其,阿塞拜疆,乌兹别克,维吾尔这些中西亚突厥系混合人种基本差不多,身体素质综合指标略高于汉人,其中一个原因是波斯人是高原民族,高原民族的无氧代谢,血红蛋白都高于平原民族,伊朗人不论男女,体毛很重,一些男人人从阴部到下巴体毛是连在一起,眉毛连在一起。很有特色。伊朗人的体质在西亚是中上游,不过总体依然低于欧洲人,美国马里兰大学人体运动学的论文显示世界上目前身体素质综合第一的是北欧的挪威和冰岛。爆发力,耐力,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肺活量,血红蛋白量。亚洲民族中,蒙古和哈萨克处在170余个民族的顶端。
伊朗人身体素质好不好我不知道,但伊朗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确实是亚洲顶级,哪怕是跟欧洲球队比赛时,伊朗球星们也不怕身体对抗。 咱们所说的“亚洲人”,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种”,东亚东南亚区域以黄种人为主,而西亚地区以白种人为主(无论是阿拉伯人、波斯人或是土耳其人)。伊朗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属于“高加索人种”,球员们本身就很壮,当初与澳大利亚队踢比赛,在身体对抗方面,都不落下风。 1997年的国足够强壮吧?后卫张恩华,身高183公分,体重85公斤,又有爆发力和弹跳力,结果他都表示,在足球场上,根本无法与伊朗队拼身体!更何况是其他球员?当年的代伊或马达,谁能扛得住?那么伊朗球员身体素质好的原因在哪? 简单说,伊朗球员的人种、饮食习惯还有训练方式,都决定了伊朗球员的身体强壮程度。对于国足来说,伊朗队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身强体壮,还在于人家在身体强壮的同时,技术也比咱们细腻,斗志也比咱们顽强,这些加起来才是最可怕的!
2019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你觉得国足可以淘汰伊朗队吗?欢迎一起讨论。
这个不用说吧?伊朗球员、伊拉克球员身体就是好啊!在今年的亚洲杯上,伊朗队平均身高1.84是亚洲参赛队的翘楚。只要个子大,我们就会有身体好的印象,虽然不能说是100%,但是一个身高1.80米的人和身高1.60米的人相比,1.80米的一定是要被说是身体好的。对于从事 体育 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多数项目身材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例如,足球。西亚人,尤其是足球项目中,身体优势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有专业运动员表示:“吃牛羊肉长大的,与我们这些吃猪肉长大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为多年的饮食习惯,也让伊朗人的体格更好,而他们的后代也是继承了祖先的体魄。我们运动员也早就开始了科学训练,也进行了相对 健康 和讲究的饮食改革,他们的身体其实也是不错的。至于有些绝对的力量,这个是天生的。如果宏观说,这就是人种问题。黑人运动员善于跑跳,但是他们游泳却不行,这与人种关系很大,对了,亚洲杯的身高中国队平均1.82米,主要是因为招入了1.70米的金敬道和池忠国的缘故,如果换成两个大个子,中国队的体格也会被说好。
其实世界各个人种身体素质还是有差距的,黑人身体素质最好,其次是白人,然后是黄种人。这种差异并不是来自人种上的,而是与一个国家文化正相关,文化压力越大身体素质越差,黑人基本上不上学自由活动比较多,所以身体素质世界第一,白人基本都是从小开始受多年义务教育但是学习时间并不是很多,没有放学晚(德国中小学生一点放学后就是自由时间玩),没有补课,睡眠充足,虽不及黑人自由时间长但是也可以了,所以白人身体素质排第二,而黄种人的中国人受儒家封建思想的制约,死读书,读死书,学而优则仕把一代一代孩子的睡眠剥削了,自由活动剥削了,把孩子的精气神都基本熬干了,眼睛也熬成半瞎了,这就是对人身体和精神严重的摧残,让人丧失了血性,丧失了勇敢,丧失了身体,丧失了精神……试问!这样的文化能培养出来在球场上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勇敢厮杀的足球运动员吗?
1.人种论。中国人百米能跑进10秒,而且还不止一个,举重游泳跳水体操都拿过世界冠军,这些 体育 项目虽没有对抗但都需要极强的身体素质。饮食等条件和中东欧美等国家不同或有影响,但这不够成国人玩不了球的充分条件。2.强壮。 体育 运动特别是足球运动所谓的强壮不是指那种大块儿的肌肉,是指心肺功能,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强大。体现在球员身上就是速度,速度耐力,爆发力,协调及柔韧性。比方说按照百分标准来计算,中超50分ok,英超70才可能有饭吃。其次在一定身体素质下高对抗时的有球能力很重要,体现在球员的脚下速率,基本功,技战术素养。这需要高水平联赛的磨炼,国足冯潇霆等整条后防线被抢的如此狼狈实际上是联赛水平的体现。联赛里养成的习惯,熟悉的节奏。一遇上伊朗高对抗,狂压迫,有速度的球队逼抢,节奏就完了。
因为伊朗挑选运动员的时候,和打联赛的时候,注重身体对抗,同样的身体对抗,你在中超,裁判就会判定你是犯规,而你在伊朗,可能根本没啥事,所以,我们选上场的都是少爷,打不得,骂不得,撞不得,抢不得,人家上场的都是拼,挤,打,抗揍出来的狠角色,国际足球规则中,就没有国内那样随便撞一下就等着裁判吹哨的路子,你看看方面斯塔姆撞得眼角都撕开了,人家就在场边麻药都没打,直接缝好了就上场了,当年贝肯鲍尔直接被打的胳膊脱臼,咋样,随便绑个绷带就回去继续整了,不说远古的,就谈萨拉赫被拉莫斯阴的骨折,就知道欧冠是个什么比赛了,不适合少爷踢,现在这帮少爷,在中超,被宠着,碰一下就倒地哭得死去活来,像个啥,还不如上女足!!!
9. 伊朗杂记 第四集 那块神奇的土地-胡泽斯坦行
伊朗的胡泽斯坦省(Khuzistan)位于伊朗的西南边,其南部濒临波斯湾而其西北部则紧靠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着名的曾经萌发出人类许多古老的文明,如苏美尔、埃兰、巴比伦和亚述文明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中下游流域,也叫两河流域,其出海口也有一半在胡泽斯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在伊朗期间,我一共去过伊朗胡泽斯坦省两次。第一次是1990年夏,两伊战争刚结束不久,也是我到德黑兰没多久。那时我公司与首都钢铁公司组成联合体(consortium)与伊朗工业部洽谈了一个钢铁厂连铸车间技术改造项目,而这个钢厂位于胡泽斯坦省首府阿瓦士(Ahvaz)。那次首钢派了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高级别技术代表团到德黑兰,然后又去阿瓦士作现场考察。我这个公司代表就一路陪同,一起去阿瓦士了。那次是乘飞机去的。
阿瓦士濒临波斯湾,位于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出海口附近,原本就很热,又是夏天,一下飞机,一股潮湿且闷热至极的热气很快就包裹了我,热得让人难以喘气。记得首钢代表团一位负责人悄悄地跟我说:这里这么热,看来报价得高一点,至少包括一点防暑降温费吧?我看着他板着脸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由得哑笑起来。
因濒临波斯湾,天气湿热是胡泽斯坦省避免不了的气候特征。不过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傍晚外出散步,我居然在所住的酒店外面看到几个身裹长袍的大胡子伊朗人躺在广场花坛的石头台面上睡觉。那时的气温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感觉自己身上的汗毛孔都热得张开了,估计至少也有37-38摄氏度吧。当地人不怕热由此可见一斑。
在去阿瓦士之前我就知道伊朗胡泽斯坦省地处苏美尔文明的新月地带,古文明遗迹多多,所以也曾想如果有时间或机会,就去看看这些古迹,也好发思古之幽情。可惜的是,那次去阿瓦士,因将精力几乎全部放在陪同首钢代表团与伊方洽谈项目技术合作方面,加上首钢那些工程师们对那些古代迹丝毫不感兴趣,考察一结束就急吼吼地飞回了德黑兰,没两天又转机回北京准备技术改造方案去了。我作为该项目的商务代表也只好跟着他们悻悻地离开胡泽斯坦了。但一种遗憾在心中油然生起。
为何我会对那次阿瓦士之行感到遗憾呢?说实话,一是因为位于两河流域入海口的伊朗胡泽斯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有过非常辉煌灿烂的古文明,并留下了一些难得一见的古迹。很多人不知道,在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二世建立的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 即波斯帝国,最初建都苏萨古城,后文会提到这个地方——作者注 )之前很久,即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即距今约5000多年前,伊朗还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文明——埃兰文明(Elam Civilization),这也是人类继古埃及文明之后最早的灿烂文明之一(也有研究说苏美尔文明早于古埃及文明——作者注),与苏美尔文明齐名,其发祥地就在伊朗胡泽斯坦省境内。对此,我一直憧憬。
苏萨古城鸟瞰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我公司在伊朗承接的第一个水利设计项目——卡尔赫河(kerkheh River)零号坝的所在地卡尔赫河谷也在距胡泽斯坦省阿瓦士北边不远处。这个零号坝是伊朗迄今修建的最大水坝,坝高127米,坝长三千多米,黏土心墙土坝。该坝建好后,水库蓄水可达70多亿立方米,发电400MW,还将使伊朗的淡水储量增加30%,可灌溉34万公顷农田。可以说,这个水坝对于两伊战争后亟需重建的伊朗十分重要。
建好后的卡尔赫河零号坝局部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德黑兰十分缺电,晚上停电是家常便饭。除了买几个可充电电筒或移动式灯具放家里备用外,我们每次去超市还会买回一大包蜡烛,以防晚上停电。不仅如此,因长期缺水,伊朗的小麦产量也直线下滑( 这一点在《伊朗杂记》第二集中有较为详尽的叙述——作者注 ),由此可见这个水坝对于战后的伊朗是何等重要。
我公司中标后实施这个项目的是安徽水利水电勘探设计院和水利部东北水利水电勘探设计院,项目经理则由安徽院院长胡家博先生担任。胡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水利专家,今年他已有91岁了( 他的60岁生日就是在德黑兰过的,有关胡先生的故事在《我在伊朗下围棋》一书中有较为详尽的叙述——作者注 )。胡先生也是我的中学学长,即合肥一中前身庐州学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后留校任教,1957年因为其老师黄万里先生鸣不平而被打成右派,文革后获平反并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我公司在伊朗承接的所有水利项目无不浸润了胡先生的心血。
伊朗卡尔赫河零号坝设计咨询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以市场竞标方式在国际上承揽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咨询项目,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和工程承包 历史 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项目也叫服务贸易型技术输出,即除了向技术输入方转让相关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外,技术输出方还派出掌握这些技术知识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赴项目所在国完成这类项目并负责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当然,设计时会充分考虑技术受让方需求并尽量采用设计提供方的成套设备。卡尔赫河零号坝设计咨询项目就是如此。
由于在伊朗期间连续签订了好几个水利咨询项目合同且比较熟悉此类技术咨询项目合同的商务条款( 在伊朗签署的所有项目合同均为英语和波斯语两种语言文本——作者注 ),有一段时间,凡有从中国来伊朗访问或考察的各地或各行业经贸代表团,驻伊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总是推荐我给他们讲解如何在国外尤其在伊朗投标和承接相关技术咨询项目以及该项目的服务贸易特点及其它注意事项以及有关伊朗的经贸政策等。
卡尔赫河零号坝设计咨询项目的工程师大多在德黑兰工作生活,那时刚到伊朗不久的我总想去这个水坝的设计选址的现场,也就是胡泽斯坦的坝址所在地看看,以增加我对该项目本身的直感了解。而这次我已经来到了胡泽斯坦阿瓦士,距卡尔赫零号坝坝址没多远了,结果却未能实现去现场看看的愿望,怎么能不感到遗憾呢?
好在安拉保佑。一年多后,即1991年冬,机会又一次来临。出于设计需要,我们的项目组得对卡尔赫河零号坝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勘探了解,那时又有一批勘探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及相关挖掘和钻探设备从中国来到了德黑兰,又从德黑兰陆续乘车去或运到了位于阿瓦士不远处的项目现场。
那天胡家博先生跟我说,卡尔赫河零号坝设计勘探项目组工程技术人员和钻探设备都到了阿瓦士,我得去看看,你去不去?我立即说:当然去呀。不过,上次华黎明大使就向我表达了也想去这个水坝现场看看的意愿,请他们夫妇俩一起去如何?胡一口答应。
作者夫妇(左一和右一)与华黎明大使夫妇(左二和左三)、胡家博先生(右二)及谭国保先生(右三)摄于1991年秋德黑兰
华黎明大使是1991年春接替因病回国治疗的王本祚大使赴伊朗上任的。华黎明先生身材高大、风度翩翩,英语和波斯语都很好,退休后曾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常在中央电视台国际观察栏目上就伊朗和中东问题发表高见。那次我向华大使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并提出拟请他和夫人一起去胡泽斯坦的水坝项目现场上看看。华大使高兴得也是一口答应。
与我第一次乘飞机去胡泽斯坦省阿瓦士不同,那次我们是乘火车去的。当年伊朗的火车比较独特,软卧车厢的地板居然是软的,人走在上面一陷一陷的,好像走在席梦思床上,感觉很不舒服( 也不知现在怎样了——作者注 )。不过那火车的车厢却装饰得既古典又漂亮。我和我太太住的包厢很大,分里间外间,还有厕所和沐浴室,就像电影《东方快车》中的豪华包厢一样,典雅而温馨。我留心了一下,隔壁华大使夫妇的车厢也一样。
后我问胡先生为何给我们买这么豪华的包厢?花这个钱干嘛?他说伊朗的火车票很便宜( 票价我已记不清了,但印象中确实不高——作者注 ),加上华大使夫妇也去,当然得买好一点的了。尽管如此,后来胡先生又想办法将这笔费用作为咨询项目必要开支交由伊朗合作方报销了。
那天在德黑兰火车站候车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也是一个疑问,总感觉得写一下,因为它搁在我心里已有10多年了。
记得16年前的一天,也是伊朗大选期间,电视上出现了时任伊朗总统的艾哈迈迪·内贾德先生的镜头,当时我就感觉这个人似乎很眼熟。后来又有几次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这位伊朗总统的尊容,越看越觉得自己应该在哪里见过他。再仔细想想,如果是这个人,那么或许就是那次在德黑兰火车站候车时相遇过的吧?
在我的记忆中,那天我们在火车站候车时(华大使那时还没有到)曾有几位伊朗年轻人走过来搭腔,说着挺不错的英语,很友好的样子。其中为首的那人个子中等,一脸不长的胡须,穿着一件深灰色的西装,没有打领带,30多岁,大学青年教师的样子。他自我介绍说他们是德黑兰 科技 大学的(Teh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旁边有人即插话说他是我们的leader(领导)。他在确认我们是中国人后,说了几句称赞中国和伊朗友谊的客气话,然后就很有礼貌地与我握手告别了。
我记不得那个人的姓名了,与他还说了些什么也记不清了,印象中他握手的力度还挺大,充满了热情。不过总感觉那次的见面过程有点仪式感,这也与我在伊朗期间的其它所有邂逅都不大一样。更重要是,交谈时他的随从居然介绍他是leader( 我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国外听到老外这么介绍一个其本国人的——作者注 ),也感觉到他确实有那种leader的味道,所以对此人以及对那次短暂的德黑兰候车室相会印象较深。
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内贾德先生的形象就觉得其长相与记忆中的那人是有点像,而且他们都在德黑兰 科技 大学待过,但那人是不是内贾德先生我并不能确定。此事前些年我还跟少数朋友说过1-2次,当然是带着猜测的语气。这次撰写此文又想起此事,心想:不管确否,还是写出来好,万一是他呢?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那人是内贾德先生,他也可能早就忘记那次见面了。还有,那人即便是年轻时的内贾德先生,他当了总统后居然公开说出要将以色列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去”之类的极端民族主义话语,也是很让人失望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伊朗核问题也是在他任上开始严重和激化起来的并在2010年6月伊朗因此而遭到了联合国一致的“史上最严厉制裁”( 那年中国也投下了赞成票——作者注 ),自此,伊朗经济便陷入了困境,而伊朗人民于两伊战争后得以逐步改善的生活也就开始下降并遭受不幸与苦难了。
那时伊朗的火车很慢,从德黑兰到阿瓦士一千公里吧,火车开了约一天一夜。火车是接近中午时发车的,第二天上午才抵达阿瓦士。下车时我忽然惊讶地发现站台上居然整齐地站有一支由十多个穿着革命卫队制服、手里拿着鼓乐的人组成的仪仗队,而且除了我们这一行十来个中国人下了车,其他车厢的门都没有打开。我立即反应过来:原来伊方给华黎明大使准备了一个正式的欢迎仪式。
在随行翻译谭国保先生跟伊方为首的欢迎官员略作沟通交谈后,华大使与他的夫人凌文蕙大姐便领头在伊方仪仗队的鼓乐声中肩并肩,慢慢地跟着仪仗队的执行长走了起来。这位领头的执行长手里拿着一个约1米长的指挥铃,上下挥舞着,也是缓慢地走着正步。我和我太太以及其他中方人员则是两两并排跟在华大使夫妇后面亦步亦趋,大约走了好几分钟才最终走出了车站。那个欢迎仪式在车站广场上又持续了不长一会儿,然后我们便分乘 汽车 离开并最终住进了当地一家最好的旅馆。
我事后了解了一下,一国驻外大使离开首都去驻在国其他地方访问受到仪仗队欢迎的前例几乎没有过。那次华黎明大使访问胡泽斯坦阿瓦士享受到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国宾待遇,这似乎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年中国和伊朗的关系是如何之好之密切了。
那位随行翻译谭国保先生,是我办事处的波斯语翻译,也是我的助手。他为人勤勉、踏实而能干,波斯语特好,甚至还带有点德黑兰的地方口音( 这是好几位伊朗朋友说的——作者注 )。我在伊朗的三年里从头到尾都得到了谭国保先生的大力襄助,所签署的好几个工程项目合同无一不有他的功劳。我离开伊朗后,谭国保也调走了。10年后听说谭国保先生已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伊朗分公司总经理时,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也为中海油能慧眼识珠感到高兴( 《我在伊朗下围棋》一书中对谭国保先生有较为详尽的介绍和叙述。感兴趣读者可以去寻找阅读——作者注 )。
那天我们到水坝项目现场去看了。我陪同华大使站在卡尔赫河零号坝所在河谷旁的山坡顶上,看着与伊拉克接壤的西北方向那平缓的、一望无垠却几乎是寸草不生的山峦和谷地,十分惊叹古波斯民族居然能在如此荒芜的地方创造出如此灿烂的古文明。后来我才了解到,其实这些所谓的荒芜都是后人的误判。2000多年前此地的气候并非如此,而是非常的潮湿和温暖,雨水资源丰富,土壤也很肥沃,很适合植物和粮食的生长。不仅如此,在这广袤荒凉的土地下面,安拉,或者说大自然还恩赐了伊朗丰厚无比的油气资源。
1999年,人们在伊朗胡泽斯坦省距离阿瓦士西北80公里处,也就是距卡尔赫河零号坝所在河谷不远的地方,勘探发现了一个当年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阿扎德甘油田,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原油储量高达420亿桶,即60 亿吨!这个发现一下子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垂涎。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都开始涌入伊朗以寻求更多的石油利益。
一开始,中国局限于自身外汇储量和财力,在伊朗石油开发问题上并没有什么举措,主要还是承接或合作开展各种工程类或制造业项目,如水坝、小型成套设备以及钢铁厂改造什么的,以赚取外汇。到了本世纪初,则开始有了 汽车 和地铁等较大的投资项目,还有就是用外汇大量购买和进口伊朗石油。比如,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量从最初的日均数万桶逐步增长到2007年的日均进口40万桶石油( 2018年底,中国进口伊朗石油多达50万桶/日——作者注 )。这也使得中国和伊朗的双边贸易额在十多年前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亿美元,而且还开始有了非常巨大的投资利益。
然而到了2006年,中国在伊朗石油工业领域的投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的中国开始介入了伊朗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石油市场。那年年底,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就开发北帕尔斯天然气田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据当时的伊朗《法尔斯新闻社》称,中石油承接的该项目是伊朗最大的天然气开发项目之一,将包括南部天然气田四个区块的开发。协议规定该气田产出的天然气将被转化为液化天然气,并由双方平分。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将对该气田开发项目的上下游领域进行投资,投资总额预计超过160亿美元。
北帕尔斯天然气田地处波斯湾,位于南帕尔斯大气田北面85公里,估计天然气储量80万亿立方英尺。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合作备忘录是在谭国保先生任职中海油伊朗公司总经理期间谈妥并签署下来的。
后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即中石油于2009年初也与伊方签下了开发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同;同年8月,双方又签署有关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作备忘录。不仅如此,中石油在签下这个大单前两个月,还接手了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al)转让的伊朗南帕尔斯气田(这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田)的股权。
遗憾的是,此时伊朗已经遭受美国比较严厉的制裁了。1996年美国议会曾通过一个《达马托法》,也叫《伊朗制裁法案》(Iranian Sanctions Act),首次禁止世界上任何企业向伊朗的石油工业进行投资。但那时还不限制购买伊朗石油。后来由于伊朗核问题开始发酵,国际上加强对伊朗制裁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此时不少日、韩和欧洲国家企业均开始打退堂鼓了。比如阿扎德甘油田开发项目在那之前是给日本的,后来日本迫于伊朗核问题的压力而放弃掉了。法国道达尔转让股权也是如此。
其实,当年中石油与伊方签订的阿扎德甘油田开发合约并不完美,需要开发商即中国企业先行垫付所有的前期开发成本( 约25亿美元,由此可见那时伊朗就已经缺乏外汇了——作者注 ),共得开采185口油井,然后当石油产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伊朗方面才会按照合同比例给中石油部分石油分成作为报酬。说实话,这种合同的市场价值并不大,还存有很大的贸易风险,即如果油井出油分成时国际市场油价很低,中方在这个项目上可能会完全没有收益,甚至亏本。此时再考虑到伊朗核问题以及国际制裁的国际政治风险成本,中石油便没有实施下去。后来没多久,伊朗就以中石油违约为借口又将南阿扎德甘油田的开采权从中石油处收了回去。
那些年也就是对外强硬的内贾德总统在任时期。由于坚持进行核武级别的铀浓缩活动,伊朗遭到了国际上一致谴责。第二年,即2010年,联合国安理会还一致投票通过了“ 历史 上最严厉”制裁伊朗的方案并迫使一意孤行、桀骜不驯的伊朗回到谈判桌上来。说起来也是有意思,拥有这么丰富的石油储量资源却非要发展核武器,结果弄得没有钱开发,那时就喜欢折腾的伊朗好像一个抱着金娃娃讨饭吃的人,怎么看都不可思议。
在举世一致压力下,到了2015年,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伊核问题6国、欧盟以及联合国与伊朗方面终于达成了伊核协议,这事才告一段落。此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又试图重返伊朗油气市场,访问胡泽斯坦阿瓦士的欧洲人又开始络绎不绝、多了起来。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坚持在中东地区伊斯兰革命输出,加上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那份伊核协议签订后仅3年,即2018年,美国居然退出了这个伊核协议并重新祭起了对伊朗制裁的法宝。这个举措不仅给了伊朗当头一棒,也对欧洲国家的企业影响很大。如法国道达尔公司在2015年伊核协议签订后又重新与伊朗方面洽谈了南帕尔斯油气田开发的第11期项目,但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3个月后却又再一次退出了这个让其难舍难分的项目。
不过,安拉似乎总是眷顾伊朗。前年底,即2019年11月,就在美国制裁如火如荼之际,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电视上宣布,在伊朗西南部的胡泽斯坦省又发现了一个原油储量甚至高达530亿桶、比当年世界最大的阿扎德甘油田更大的油田,并说这是“政府给人民的一个好礼物”。这个油田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而深度仅约为80米。这块大油田的发现确实是个好礼物,可是饱受制裁又没有外汇资金的伊朗又如何将其变现呢?
可是1991年冬的那天,我们站在胡泽斯坦卡尔赫河零号坝附近的山坡上看到的就是一片荒凉。在我们当年最好的想象中,那个地方最多也就是水坝建成蓄水后可能出现的一片蓝色的人工湖。我们哪里知道,仅仅7-8年后这一大片荒凉的下面居然连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油田,而且还不止一个!胡泽斯坦,你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啊!
胡泽斯坦的神奇并不止这些。那次在阿瓦士,我终于找了一个空闲的时间,托水坝项目组从伊方借了一辆 汽车 ,与小谭轮流开车,带着我太太以及胡家博先生夫妇,到附近可以找到的埃兰文明和古波斯文明遗迹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却也是非常难得的寻访。我们的首访就是苏萨古城。
苏萨古城(Susa)在《圣经》中写作“书珊”(Shushan)。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据说已有近6000年 历史 ,比居鲁士二世波斯建国还要早3000多年。它曾作为埃兰文明的重要圣城,富饶而宏大。 历史 之父希罗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要是占有苏萨的财富,谁就可以和宙斯斗富。”着名的汉谟拉比石柱法典( 颁行于公元前1800年,1901年出土,现存于法国卢浮宫——作者注 )也出土于这里。可是我们去的时候苏萨却是一个破败的小城,可能是因为刚结束的两伊战争的原因吧,人口也只有2-3万人,少得可怜,就像一个大村庄。
作者在苏萨博物馆欣赏元青花瓷器,摄于1991年
因时间问题,我们到这里也仅参观了苏萨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很简陋,印象中只有几间不大的展览间,但馆藏却很丰富,存有不少埃兰时期的彩陶、青铜器和凿有楔形文字的石板。当年我们参观时还有一个橱窗放满了好多件在中国最罕见也是最昂贵的元青花瓷器。然而,近些年中国人写的去伊朗胡泽斯坦这家博物馆参观的游记里却从未提及这些元青花宝藏。不知道是博物馆知道其珍贵而将它们特意收藏起来了?还是都已经卖给了中国的收藏家们?也不知何故?
距离苏萨古城东南约30公里的乔加·赞比尔金字塔形古建筑群(Tchogha Zanbil)建于公元前1250年,也是属于埃兰时期建筑,大部分严重损毁,现存祭祀殿遗址仅存2层半,高约25米,这意味着这座原本可能为7层的阶梯型金字塔原高至少也有60-70米。其主要建材为泥砖或烧砖结构,砖上还存有大量楔形文字。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与古埃及最早的位于塞加拉的砖石金字塔都很相似,只是晚了约1500年。
乔加赞比尔金字塔废墟
乔加·赞比尔金字塔也是是在美索不达米亚以外仅存的几座金字塔形神殿之一。十多年前曾有报道说,考古学家在伊朗着名的乔加·赞比尔神塔内发现了88块刻有楔形文字铭文的砖块。这些砖块均属于古代伊朗埃兰时期(公元前3400年至公元前550年)的文物。也就是说,这些楔形文字古老程度至少与殷墟的甲骨文相当,甚至更为古老。现在也不知这些楔形文字有没有破译?而且,如果破译了,它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乔加赞比尔废墟墙上古老的楔形文字
写到这里,此文就要结束了,也不知道写到这里自己有没有将伊朗胡泽斯坦这块土地的神奇性叙述出一二?大约5-6年前,谭国保先生曾邀请我们重返德黑兰。我和胡家博先生也都想借那次机会再次回到胡泽斯坦那块神奇的土地上去仔细看看。可惜的是,最终我们因故未能成行。神奇的胡泽斯坦至今仍存留在我的那些近三十年前的回忆之中,让我神往……
汉代班固在其《西都赋》中曾说,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可是,无论怀旧还是思古都是需要时间和心情的。像我们当年那样在工作之余匆匆游览,无论如何都是很难有什么深切感触的。
说实话,也就是到了今天,人也老了,而且因为疫情还总是宅在家里,很少或很难再去周游列国了。此际的我才有时间调整好心情写出了这篇回忆录式的系列文章《伊朗杂记》,试图描述一下伊朗胡泽斯坦这块土地的神奇之处,同时试图让自己真正地体会了一把何谓“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也。
10. 伊朗最贫困地区之一,在沙漠中与骆驼一起生活,住在树叶和布块里
日渐严峻的气候变化在中东国家,尤其是伊朗最为严重。
Hamun-e Jaz Murian(贾兹穆里安洼地)是位于伊朗东南部的一片湿地,横跨克尔曼省和锡斯坦省以及俾路支斯坦省,由于其丰富的地下水和中心的季节性湖泊,该地区曾是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近年来,全球变暖、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上游大坝的建设、政府过度放牧造成干旱等等,贾兹穆里安洼地已成为一片无水的沙漠和荒地。
随着洼地的继续干涸,沙尘暴频发导致该地区原生植被完全根除,牲畜也无法在这种条件下生存,当地人的生存越来越困难。
村里没有煤气管道。因此做饭和取暖是从沙漠中收集的枯枝提供的,这是妇女和孩童的日常工作。一个女孩正在捡柴。
摄影师 Sajedeh Zarei 来到当地的索兰村,拍摄了一个半月当地贾特人的日常生活。这些贾特人种群曾在贾兹穆里安洼地的边缘处放牧。但随着土地荒漠化他们的生活变得越发艰难,于是他们决定从那里搬到附近的索兰村。
在索兰村里,他们可以享受一些现代 科技 ,例如电力、卫生设施、教育、通信、医疗等。然而,有一部分部落家庭仍然选择在沙漠中与骆驼一起生活。
黎明时分的帐篷。这些帐篷被称为davar,是由椰枣叶、旧布块和垫子制成的,非常简陋。该地区除了政府援建的少数砖房外,大部分房屋均为davar。davar 不防风、防尘、防雨、防寒,提醒着人们这里是伊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Nasibeh 和 Mahdi 目前正在上学。Fatemeh 正在帮助 Nasibeh 为上学做准备。他们去年从沙漠来到村庄,一家慈善教育机构帮助他们获得了上学的资格,因此七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上学。除了简单的学校外,该地区还明显缺乏教育和 娱乐 设施。然而,Nasibeh 的父亲 Mandoust 说:“我们在沙漠中的生活非常糟糕,现在我们在村子里的情况已经好上许多,这里有学校还有电。我很高兴孩子们能够学习,这样他们就不会像我一样变得文盲和贫穷”。然而,Mandoust的长子 Amir Hossein 仍与骆驼生活在沙漠中。沙漠中恶劣的生活条件、长期的贫困和文盲使他们只要一点改变就能满足自己。
Omid(九个月大)在她母亲Leila的怀抱中。她们居住在简陋的 davar 里,由于母亲的营养不良,孩子也常常吃不上奶水而哭泣,当地村民时常烘烤一些面包分给母子二人,面包是该地区最重要和最便宜的食物。
Zivar 、Havva 和 Yasaman 喂完小牛后,正在一个村庄农场的池塘里洗澡。骆驼没有足够的奶水喂小牛,所以他们把小牛带到村子附近。一头小牛和两袋面粉是他们父亲在沙漠中帮别人饲养250头骆驼的年薪。饲养小牛的地方离家很远,这些女孩每次都要步行半个小时穿越沙漠。
孩子们正在玩送给他们的风筝。他们没有玩具,附近也没有 娱乐 设施,孩子们只能玩他们能找到的任何东西,一个空瓶子和一块木头就能让他们玩上一天。
母亲 Leila 在给 Omid(九个月大)洗澡。由于家里没有热水和合适的浴室,只能在金属盆里洗。
年轻人正在观看足球比赛。村里没有任何 娱乐 设施。年轻人最喜欢的 游戏 之一就是踢足球。由于贫困率高,大多数人没有电视。这就是为什么在沙地上踢足球是村里年轻人最喜欢的爱好。
母亲和儿子正在收集傍晚从沙漠归来的骆驼。贾兹穆里安洼地的干涸导致沙尘暴增,降低了骆驼的生育能力,并直接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每天都有尘土飞扬的天气威胁着该地区人民的生命和 健康 。
Leila正在为她女儿 Zahra 的头发除虱。村里没有保健中心,要想看病就得去20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
Zivar(右)为小牛采摘了一些新鲜的苜蓿后正在休息。他们把小牛带到村子附近。他们在当地没有土地。村民暂时借给了他们。
Yasaman(左)和 Mahdi(右)正在吃早餐。他们的早餐包括面包和茶。村里没有煤气管道,因此做饭和取暖都是由从沙漠中收集的柴火提供的。柴火燃烧产生的烟雾充满了整个房间。
Emad Behzadi(左)和 Zeinab Poorsiavash(右)于 4 年前结婚。Hadi(3岁)和 Mahdi (1岁)是他们的孩子。未成年少女结婚在当地中非常普遍。大多数妇女是文盲,并以每月领取约 45,000 托曼(相当于 4 美元)的补贴为生。去年结婚的村里妇女 Hamideh(18 岁)说:“如果你 20 岁或以上但尚未结婚,他们会称你为老处女”。她补充道,“除了生更多的孩子,我还能做什么?我们是文盲,没有特殊技能,未经男性允许不得离开村庄”。
Khodarahm(3岁)和他祖母的 Molouk。Khodarahm 意味着来自上帝的祝福。他的家人给了他这个名字,因为父母出生在五个女儿之后希望生一个男孩。当Khodarahm只有五个月大时,她的母亲又怀孕了。只能交给祖母来照顾。Molouk 说:“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和 Khodarahm 玩耍、抽烟和喝茶”。
这是一个六岁男孩的哀悼日。当他在外面玩耍时,空气净化器松动并击中他的头部。妇女们正在哀悼。
本文图文资料来自all-about-photo、作者本人网站sajedehzarei.com,版权归拍摄者本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