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是哪个国家的啊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公里,国土面积约164.5万平方公里。
主要景点
1、戈勒斯坦皇宫
巴列维的上一个王朝,凯加王朝皇帝的行宫。凯加王朝最着名的主角皇帝纳赛尔丁皇帝,酷爱欧洲文化,奢靡的皇室,据传拥有妻妾过百,逍遥一生。
2、国家珠宝博物馆
这里是中央银行的地下室,并且有着萨法维王朝、恺加王朝和巴列维王朝等时期的大量皇家珍宝,包括镶满钻石、各类宝石的皇冠和各种配饰等,价值无法估量。其中最着名的是重达182克拉的“光芒之海”,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粉钻之一。重要展品还有恺加王朝的孔雀宝座、礼萨•巴列维国王镶有2000多粒钻石的皇冠以及镶有5万多粒宝石、钻石的地球仪等。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伊朗
② 盟军包括哪几个国家.
一战和二战盟军的概念截然相反
一战: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 塞尔维亚王国
• 俄罗斯帝国
• 法国
• 比利时
•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 日本
• 黑山
• 意大利王国
同盟国
• 德意志帝国
• 奥匈帝国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保加利亚
二战:
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7国,前三国是这一阵线的核心。
同盟国: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47国。
③ 当年盟军包括那几个国家 苏联包括那几个国家
盟军国家是包括《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和一些被认为是盟国的国家:中国、苏联、外蒙古、英属印度帝国、菲律宾、伊拉克王国、波斯王国(即伊朗)、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挪威、丹麦、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希腊、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共和国、南非联邦、加拿大、美国、纽芬兰(二战作为自治领参战,和加拿大地位平等)、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爾尔尔、秘鲁、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巴拉圭。
苏联原包括十五个加盟共和国解体后为:俄罗斯 白俄罗斯 乌克兰 爱沙尼亚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阿塞拜疆 哈萨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斯坦 摩尔多瓦 卡累利阿-芬兰
④ 伊朗是哪个国家的
伊朗是伊斯兰共和国的国家。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
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后入侵并统治伊。18世纪后期,伊朗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伽部落统一伊朗,建立恺伽王朝。
19世纪以后,伊朗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权,并于4月1日建立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伊朗革命领袖。
⑤ 伊朗是一个国家吗,在哪个地方
伊朗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
⑥ 二战中盟军一共有多少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1940年9月27日,法西斯国家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在二战爆发后(即同盟国,1942年1月1日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二战中的同盟国的成员及加入时间
波兰: 1939年9月1日
英国: 1939年 9月3日
澳大利亚: 1939年 9月3日
新西兰: 1939年 9月3日
法国: 1939年 9月3日
尼泊尔: 1939年 9月4日
纽芬兰: 1939年 9月4日
东加: 1939年 9月4日
南非: 1939年 9月6日
加拿大: 1939年 9月10日
丹麦: 1940年 4月9日
挪威: 1940年 4月9日
比利时: 1940年 5月10日
卢森堡: 1940年 5月10日
荷兰: 1940年 5月10日
自由法国: 1940年 6月18日
希腊: 1940年 10月28日
南斯拉夫: 1941年 4月6日
苏联: 1941年 6月22日
图瓦: 1941年 6月25日到1944年 10月11日
巴拿马: 1941年 12月7日
菲律宾: 1941年 12月7日
哥斯达黎加: 1941年 12月8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41年 12月8日
萨尔瓦多: 1941年 12月8日
海地: 1941年 12月8日
洪都拉斯: 1941年 12月8日
尼加拉瓜: 1941年 12月8日
美国: 1941年 12月8日
中华民国: 1941年12月9日(虽然在卢沟桥事变,就已经全面抗日,但是只到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才正式宣战)
危地马拉: 1941年 12月9日
古巴: 1941年 12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 1941年 12月16日
墨西哥: 1942年 5月22日
巴西: 1942年 8月22日
埃塞俄比亚: 1942年 12月14日
伊拉克 1943年: 1月17日
玻利维亚: 1943年 4月7日
伊朗 1943年: 9月9日
意大利: 1943年 10月13日(脱离轴心国)
哥伦比亚: 1943年 11月26日
利比里亚: 1944年 1月27日
罗马尼亚: 1944年 8月25日(脱离轴心国)
芬兰: 1944年 9月4日(脱离轴心国)
保加利亚: 1944年 9月8日(脱离轴心国)
圣马利诺: 1944年 9月21日
阿尔巴尼亚: 1944年 10月26日
匈牙利: 1945年 1月20日(脱离轴心国)
巴哈瓦尔布尔: 1945年 2月2日
厄瓜多爾尔尔: 1945年 2月2日
巴拉圭: 1945年 2月7日
秘鲁: 1945年 2月12日
乌拉圭: 1945年 2月15日
委内瑞拉: 1945年 2月15日
土耳其: 1945年 2月23日
黎巴嫩: 1945年 2月27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年 8月9日
⑦ 为什么叫盟军、协约国、轴心国
一战
同盟国 (德语: Mittelmächte,意思是中央国) 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土耳其)与保加利亚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中央国的称呼,是因为以上国家在俄罗斯以西、法国与英国之东。又称中央同盟国
协约国(Entente Powers)主要由法国、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对敌。“Entente”是法语词汇,意指谅解
二战
轴心国(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那么二战同盟国解释就相对简单 为了对抗轴心国所以组成的同盟就成为同盟国 (也被称为反法西斯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称自由法国)、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
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规律 所谓正义一方等非正义一方之后才选定名字的 也就是说名字的选定主动权在非正义的一方手里 而正义一方是之后被动选择的
望采纳!!
⑧ 伊朗跟美国是联盟
曾经是(巴列维王朝时期),现在互为假想敌
追溯到70年前,英国和苏联于1941年8月对伊朗的占领,伊朗骤然上升为一个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国家。二战期间伊朗在盟军的军事行动、特别是运送盟国对苏联的援助物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伊朗所具有的这一特殊功能,才使得先前与它关系淡漠的美国大规模的涉入伊朗,美伊关系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二战临近结束,盟国在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伊朗产生了较为激烈的利益纷争。在此期间以及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当伊朗与英苏发生冲突时,美国大都小心谨慎的站在伊朗一边,或者至少不是很明显的与伊朗作对,这使得伊朗人对美国的好感与日俱增。
1953年伊朗政变的成功以及随后伊朗石油国有化危机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获得解决,标志着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最终确立以及美伊依附关系的最终形成。 当美国成为对伊朗影响最大的外部国家后,在美国的帮助下重新执掌大权的巴列维国王选择了亲美外交路线,他寄希望于在美国的帮助下获得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冷战的氛围中,美国也看到了伊朗在遏制苏联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双方各有所求,在至1979年巴列维国王倒台为止的三十多年中美伊建立并发展了非常巩固的双边关系。
在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巴列维统治的最后10年中,美国对伊朗的军售在双边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巴列维向美国购买大量的武器,这固然增强了伊朗的军事实力,提升了伊朗的国际地位,增加了美国的出口以及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将大把的石油美元花费在武器上的同时,忽略了对伊朗更为重要的经济建设的投资,这也为他统治的覆灭、为日后美伊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
在这长达40余年的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肯尼迪总统以及卡特总统向巴列维施加的改革压力,但是他们的初衷并非是希望伊朗走向现代化的民主社会,而是希望巴列维政权能保持长期的稳定,伊朗能更好的为美国利益服务,鼓吹人权、呼吁削减对外军售的卡特政府对巴列维侵犯人权的漠视、对伊朗武器出售的积极姿态恰好说明了美国对伊政策的上述主要诉求。
1979年巴列维国王的出走他乡以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王朝时代在伊朗的陨落,也标志着二战后美伊亲密关系的终结。
目前由于伊核问题、伊朗对美国霸权地位的不服从态度、地缘政治问题(与以色列交恶),还有历史上的“德黑兰人质事件”等恩怨,美伊之间相互敌视。内贾德卸任后,现任伊朗政府外交言辞变得比较怀柔,总体关系由敌视转为冷淡,没那么剑拔弩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