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吃在伊朗:一场穿越时光与丝路的舌尖冒险
我始终认为,伊朗的饮食是很难用“美”字去形容的。烹饪方式单一、食材有限、口感不丰富…… “吐槽”伊朗饮食太过容易。然而,3000多年的 历史 、亚欧之交的位置、干旱的环境都为伊朗饮食带来了独特的个性。这更像是一场舌尖上的冒险,味觉在千年时光与万里丝路上穿梭,到最后,我已经无法用好吃或者难吃来简单地做评价,但我可以说,饮食已成为理解伊朗的一条重要途径。
斋月求生
因为在斋月抵达,我在伊朗的觅食体验实在称不上美好。大多数餐厅都歇业了,一整个白天几乎无饭可吃。但从仍在营业的寥寥几家小餐馆里,我得以窥见伊朗最普通、最常见的饮食。
馕
我站在40多度高温的街道上拢了拢头巾,烈日的灼烤令我有点眩晕。伊斯法罕的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店铺都在斋月歇业了,只有一家除外:躲在阴影里的店主守着一袋整齐叠放的饼。
拉文什 本文图均由Luna 摄
拉文什(lavash)是一种未发酵的薄饼,用水和面粉制成,制作方式按纪录片《风味人间》的描述“像印刷报纸一样”。事实上,我觉得它的口感也很像咀嚼旧报纸,干、韧、无味。但它是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地区,以及周边的高加索、中亚地区的日常主食之一。拉文什最长可保质6个月,想象古波斯的商人,带着驼队穿越亚欧大陆的雪山、戈壁与沙漠,这种便携又饱腹的饼确实是极好的选择。
伊朗的饼有很多种类,“馕”这个词即源于波斯语。发酵面饼随着丝路贸易传播,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比如伊朗的石子烤馕(sangak)和陕西的石子馍就颇有些相似。
Kebab
日暮的宣礼声响起,宣告禁止饮食的白日结束,晚餐的时间到来。不过即便是夜间,大不里士开门的餐厅不多,菜单上的选择更少,以kebab为主。这种肉类料理大多采用烧烤作为烹饪手段,是中东最广泛流行的主菜之一,搭配米饭或者馕吃。
我的 Kebab
然而端上来的食物吓了我一跳:一根黄色的棍子摆在盘子中间,旁边各有半个黑乎乎的烤番茄,点缀着两条绿色辣椒。那根黄棍子就是我的烤鸡肉,干巴巴的又柴又硬。至于番茄,我不忍心吃。这顿晚餐似乎在嘲笑被斋月烈日烤了一整天的我。
羊脑汤
也许是在斋月营业的餐厅太少,我在伊朗的一个月从没吃到传闻中鲜嫩多汁的波斯烤肉,斋月求生最重要的食物反而是卖相狰狞的羊脑汤。
热烘烘的德黑兰夜风将一阵香气吹到了我面前,顺着香味,我在一条僻静的小街找到了这家小店。羊头正在汤煲里炖煮,空洞的眼眶直视着食客,但乳白色的汤汁咕嘟嘟冒着泡,令饱受饥饿与kebab摧残的我无法抗拒。
羊肉汤
羊汤浓郁,带着一点香料的辛与甜,恰好中和了羊肉的腥膻味。我很快就喝尽一碗,再满足地吃光了羊肉。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吃法是不对的。第二次去的时候老板示范了正确的当地就餐方式:先加入盐、柠檬汁和肉桂粉调味,再把馕掰碎了扔进汤里——有点像西安的羊肉泡馍,显然是千百年来东西方交流的成果。
波斯人家
直到住进传统酒店,吃到当地人的家常菜,我的舌尖冒险之旅才算进入一段稍感愉悦的时期。伊朗的饮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地的物产,各地的家常菜更能体现不同地区的不同口味,波斯人的热情也会给食物增色不少。
Dizi
卡尚、设拉子和亚兹德有很多传统大宅都改成了酒店,延续着古老的待客之道。这些大宅通常都有百年以上的 历史 ,古老优美的房子围绕着庭院,廊前种着葱郁的石榴树,庭院中间有一池清水,偶尔有风吹过的时候带来徐徐清凉。
山谷之中的设拉子气温比其他沙漠边缘的城市低一些,我们这些客人躺靠在庭院树阴里铺设的榻上,享用着红茶、椰枣、咸酸奶和dizi。
Dizi
Dizi是一种炖菜,名字来自盛放炖菜的陶罐,在伊朗很常见。鹰嘴豆、薯仔、番茄和羊肉一起炖煮,直到它们都变得软烂。吃之前要先用一个杵把这些食材全都捣碎,然后用勺子或者馕饼舀出碎泥吃掉。忽略掉捣碎这个略有点恶心的过程的话,我把它当做薯仔炖羊肉来吃,肉质鲜美、入口即化,堪称伊朗最好吃的主菜。
鹰嘴豆泥
在波斯古都的遗址波斯波利斯附近,我第一次走进当地人家。四周都是荒漠,整个村子几乎都是就地取材,用黄土搭建而成。男主人在门口迎接我们走进他的小庭院,阴凉怡人的屋子里已经铺好了鲜艳柔软的地毯,女主人微笑着在毯子中央摆好午餐。
鹰嘴豆泥和鹰嘴豆汤
主食当然还是拉文什,主菜则是鹰嘴豆泥和鹰嘴豆汤。鹰嘴豆原产中东,元朝时由波斯传入中国,常出现在在中药方子里。中东国家包括伊朗在内则一直将鹰嘴豆作为食材,豆泥搭配着橄榄油、薄荷叶,口感清新绵密;豆汤里加了胡椒、洋葱、酸奶油,在物产贫瘠的荒漠里是补充营养的好方法。
饭后主人家送上了红茶,在温热的水汽中,男主人敲着手鼓唱起了歌,歌词虽听不懂,但乐声欢快、韵味悠扬。那个瞬间,我像是加入了一千多年前的商队,来自远方的旅人经过漫长跋涉,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波斯首都。
骆驼肉
伊朗人,或者按他们更喜欢的说法“波斯人”,自古就是亚欧大陆上的出色商人。他们的驼队穿越沙漠戈壁、沟通东西,因此在沙漠边缘的亚兹德,骆驼肉也是很流行的食物。
在这座用黄土砖建造的古老城市里,有一家以“丝绸之路”为名的传统酒店便提供烤和炖两种烹饪方式的骆驼肉。骆驼的肉质稍有些粗糙,即便是炖肉也达不到羊肉那种软烂程度,但肉香更纯粹、质朴,没有腥膻味,很能满足肉食爱好者。
一点酸甜
在伊朗旅行的最后几天,斋月的结束让所有城市都恢复了令人惊叹的活力,原本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变得熙攘热闹,巴扎里的店铺纷纷开张营业,馥郁的香料与香甜的干果摆得满满当当,我也迎来了饮食最丰美的一段时光。
巴扎里的干果
藏红花和小檗
德黑兰的艳阳照耀下,巴扎外的一条长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人们站在高温下,热切地交谈着,队伍一直从街道延伸到一栋小楼的二楼。我凑过去张望了几眼,二楼是家热闹的餐厅,挤满了欢快的食客,充盈着香甜的食物气息。和伊朗人一样几乎饿了一整个月的我,也立刻加入了排队等待——那时候我都还不知道要吃的是什么呢。
Zereshk Polo Morg
一个小时之后,我吃到了餐厅供应的唯一一种食物:Zereshk Polo Morgh。卖相极好,切成方块的橙红色米饭外焦里嫩,上面散落着红宝石色的小檗和鲜绿色的开心果仁,还配有一只很大的鸡腿。
我吃了一口,米饭外层香脆、内里柔软,入口酸极了,但回味又有隐隐的甜,在炎热的夏日倒是很开胃,难怪那么多人排队。米饭的橙红色来自伊朗特产藏红花,再加入小檗,它的酸味和咸鲜味的鸡腿搭配,让整道菜的味道变得很有趣。
这是我在伊朗吃过的口感层次最丰富的一顿饭,但旅伴却被酸倒了牙。
车厘子
车辆载着我们离开加兹温,朝着色彩斑斓的厄尔布尔士山脉行进。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了一些,原本荒芜的山谷里开始出现绿色的林子。路边的伊朗人守着成箱的艳红车厘子,等待着城市里的收购者到来。
车厘子
说到中东的水果,被提到的往往是甜蜜的椰枣和无花果,它们被制成干果大量出口,闻名世界。但别忘了伊朗也是车厘子的原产地之一,从大不里士到加兹温的山谷中漫山遍野都是樱桃树,成熟的红色车厘子挂在浓绿的枝头,堪称炎夏最宜人的风景。
因为是原产地,伊朗的车厘子极其便宜。品质最好的车厘子大小跟一元硬币直径相当,果实饱满圆润,咬一口唇齿间立刻溢满酸甜汁液,售价合人民币不过6块钱一斤。想想国内的车厘子的高昂价格,突然降临的“车厘子自由”让我和旅伴欣喜不已,简直恨不得把一生的车厘子配额都在这吃完。
冰淇淋
旅途开始之前,我就期待着能在伊朗过上天天吃冰淇淋的日子。作为藏红花和开心果的产地,这两种口味的冰淇淋都在伊朗颇为流行。因此斋月结束之后,我立刻冲进了在加兹温看见的第一家冰饮店。
店主带着年轻的儿子在营业,见到我便绽放出波斯人一贯的热情笑容。语言不通,店主索性打开冰柜让我自选。一股冷气冲出来,喷了我满脸,神志都清明了几分。我挑了其他客人都在吃的黄白相间冰淇淋,少年仔细地把简陋的小盒子拿出来摆上桌,递过来塑料小勺。白色部分是奶味,黄色部分是开心果味,侧边还沾着细密的开心果碎。
开心果冰淇淋
这种绿色的小干果起源于两伊地区,伊朗是最早人工种植开心果的国家和如今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冰淇淋的滋味并不浓郁,口感略有韧性,绵密的奶味之中带着开心果的清甜,一口下去,像是在沙漠正午的烈日下发现一抹清泉——我的伊朗饮食冒险之旅终于圆满了。
B. 伊朗故事,波斯古今之七:在伊斯法罕逛巴扎,穿越时空的感觉满满
在伊朗旅行,逛巴扎是体验当地人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最好的地方,是欣赏波斯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的好去处。
巴扎一词源于波斯。巴扎是市场之意。有蓬的市场是巴扎,露天的市场叫集市。在伊斯兰 社会 ,巴扎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全世界。
伊朗每个城市都有巴扎。伊斯法罕大巴扎是最古老迷人,最原汁原味的。在世界十大巴扎中名列第三。从伊玛目广场起向东北方向延伸到聚礼清真寺全程2公里的拱形街道全是巴扎区,巴扎最古老的部分已经有两千年的 历史 。伊斯法罕大巴扎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环绕伊玛目广场的两层拱顶回廊部分,有着高高的穹顶,每个穹顶有采光的天窗,主要铺面在一层。这个部分的巴扎以波斯传统手工艺品店,瓷器店,铜灯铜壶店,细密画店和地毯店为主。也有香料店,干果店等土特产品。走进大巴扎,就像是走进了天方夜谭的世界,各种神奇精美的物件琳琅满目,直令人眼花缭乱。大巴扎里的手工艺品店,大多是作坊与店铺结合一体。走进店铺,你可以看着一件工艺品怎么样在匠人的手中魔术般的变幻成精美的作品。波斯人是天生的匠人。伊玛目广场周边的大巴扎,逛巴扎的大多数是各国游客。所以这些店铺老板或是店小二都可以讲不错的英语。好多人还可以讲几句简单的中国话。
出广场沿着东北方向,就进入了老巴扎部分。这里是当地人的天下。店铺摊位出售的商品也从手工艺品变成了日用百货,小饰品和小摆设,种类繁多的香料,干果,菜蔬水果等。这里是大巴扎最古老的部分,一直延伸到聚礼清真寺门口。也是一个外来过客了解和体验当地人日常生活最接地气的地方。
大巴扎里还有一些古老的客栈和浴室。也有品味不错的餐厅,茶室和甜品店。有个传统老茶馆令人印象深刻。记不得怎么走了。应该是东北方向新老巴扎结合部分,反正是七拐八弯的就到了。茶馆地盘不大,人气十足。茶室屋顶挂满了大大小小各色茶壶,墙壁上也满是各种破旧古怪的装饰。给茶客的感觉不是喝茶,是在欣赏艺术品店似的。这个茶馆名气很大,每次去都是满满的座无虚席。运气好才能等到位子。茶馆也提供简单的饭菜。伊朗人喜欢食肉,自然也喜欢喝红茶。煮茶的器皿和方式与土耳其红茶十分相近。大壶套着小壶。茶叶放在小壶中,靠大壶的水蒸汽把茶水煮开,再配上藏红花冰糖和茶点。按照民族迁徙的路径,土耳其人煮红茶的方式应该来自古代波斯。
伊朗人没有早起的习惯,大巴扎要9点以后才开门营业。我要寻找晨曦中的拍摄题材,早晨6点就去了大巴扎。在巴扎周边的巷子里,朝阳的光线从穹顶天窗照进灯光昏暗的巷子,时不时有上早课的宗教人士匆匆走过,偶尔还会飘过妙曼的黑衣女子和上学的孩童。大巴扎周边的早晨是摄影人不可错过的人文拍摄场景。
C. 在伊朗开公司有什么风险
伊朗在世界上被西方和全世界(除个别几个国家)公认为是邪恶国家,并且要研制核武器。西方,特别是以色列随时要与伊朗开战的,因为伊朗总统扬言要把以色列人从地球上抹去,所以,在伊朗开公司,战争是开公司首要的风险。此外,因为国际社会制裁伊朗,伊朗的国外银行帐户已经被封,交易也很麻烦。最后是伊朗食物和物资由于制裁后,也供应不足了,人们随时要因饥饿要产生骚乱和打砸抢。
D. 有哪些事情是去过伊朗后才知道的
去过伊朗才知道波斯美女貌若天仙,但是当地的男人不愿意娶两个老婆,导致剩女众多,在伊朗花50元可以加满一箱油,却买不了一包面条。
如果你对伊朗女性的印象还停留在一身黑衣只能露出两只眼睛,那就大错特错了。 伊朗的女人不用蒙面,不穿黑色的长袍,在伊朗的街头随处可见笑容灿烂,身着彩色时装的波斯美女。
当地的女性毫不掩饰自己的美丽,大方地向人们展示姣好的妆容和精致的发型,虽然规定出门要戴头巾,但是她们把头巾变成了装饰品,五彩斑斓,质地轻薄的头巾配合发型搭配出不同的风格,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
伊朗的女性脸部轮廓线条优美,五官立体,有深邃的眼窝和迷人的眼睛,也有白皙的肌肤和乌黑的长发,充满异域风情,尤其当她们朝你嫣然一笑的时候,你会感觉全身都酥透了。
当地的女性出门前都会精心打扮,她们不穿宽大的长袍,经常会穿修身的衣服和牛仔裤突出优美的身材曲线,只要不穿短裙短裤等过分暴露的衣服就可以上街。
伊朗允许一夫多妻,可是那里还是有很多剩女,因为伊朗男人并不愿意娶两个老婆。
当地要娶第二个老婆要先证明第一个老婆不能生孩子,并得到第一个老婆的同意,娶了第二个老婆要保证对两个人平等待遇,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养一个老婆已经负担很重,他们不会选择再娶一个,毕竟那里的收入水平也不高。
伊朗除了德黑兰之外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集中在1000到2000元之间,德黑兰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
伊朗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500元,但实际上不少人的收入达不到,洗车工每个月只有450元,酒店服务员每个月600到800元,普通工人1000到1500元,公务员2500元,大学老师3500元, 在伊朗做医生的收入很高,超过5000元的月收入,算得上高薪职业。
伊朗一瓶矿泉水1元,一瓶柠檬果汁2元,一盒酸奶5元,一升食用油18元。
除了超市,街边卖菜的和卖肉的店是分开的,茄子8毛钱一公斤,薯仔5.5元一公斤,当地人爱吃的洋葱1.8元一公斤。
鸡爪2.5元一公斤,炸鸡排7.6元一公斤,牛肉10元一斤,羊肉12元一斤。
伊朗的水果主要是进口的,街边水果店的不太新鲜,看上去干巴巴的没有水分,橘子1.9元一公斤,猕猴桃2.2元一公斤,香蕉6元一公斤,只有本地出产的石榴最新鲜,个头也大。
伊朗一袋大米20斤72元,一包韩国方便面18元,一包中国产的挂面要卖60元,当地人吃得起 面条 算 的 上 土豪 了,他们平时就到路边买馕吃,一块馕饼足够一个人吃饱,只要1块钱。
在伊朗吃披萨套餐,一块够4个人吃的羊肉披萨加上3罐可乐只要29元,高档餐厅两个人吃只花100元。
伊朗大部分地区的房价在3000到4000元一平,德黑兰房价5000一平起步,越往北房价越高,中部城区15000一平,到了北面的富人区至少70000一平。
大多数人要想在德黑兰买房就不太现实,买不了房那租房子住总可以吧, 德黑兰两居室的房子租金一个月要800以上,而且他们那里租房的押金要先交一年。
如果在伊朗没钱买房,那就争取买辆车,因为在当地二手车卖的比新车还要贵,车子的保值率很高,街上的豪车很多是二手的。
伊朗的城市交通比较便利,他们有自己的 汽车 工业,属于支柱产业,贡献10%的GDP并且提供4%的就业机会。 自主品牌车标是个马头的形状,有点山寨法国车的味道。
在伊朗街头看到最多的进口车就是法国车和中国车,尤其奇瑞 汽车 在伊朗的销量很好。
伊朗的车大部分是轿车,很少看到越野车,车身空间紧凑,行李一般要绑在车顶去固定,再多的行李也难不倒当地人,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
伊朗不用阿拉伯数字,他们的车牌都是用波斯文字,在那里坐车不用多久你就会搞清楚他们的文字对应的数字。
伊朗人开车比较随意,坐出租车遇到边喝茶边开车的司机不要太惊讶,他们开车速度很快,不注意交通规则,逆行,闯红灯时有发生,把出租车开出跑车的感觉。
伊朗人吃饭的时间很晚,他们11点才吃早饭,下午4点吃午饭,晚饭经常要到晚上11点开始吃。 伊朗传统的餐厅中央会有一个小型的喷泉,周围有一圈放着枕头和毯子的卧榻供人休息。
伊朗人的主食就是馕和抓饭,早餐吃馕,正餐通常吃抓饭,他们出产的大米是长粒的香米,根据配菜不同分为羊肉,鸡腿,烤鱼等抓饭。
伊朗人特别喜欢吃烤肉,俗称叫“烤巴巴”,把牛羊肉剁碎后用细长的铁杆串起来,放在火上烤熟,烤完后配上当地人爱吃的洋葱和番茄,就是他们的国民 美食 。
在伊朗喝一杯酸奶绝对让人难忘,他们喝酸奶要加佐料,用豆类,芹菜,菠菜叶等碾碎成粉末,加上薄荷撒在酸奶上,这股酸爽的味道无法形容。
伊朗特产是藏红花,他们除了烧饭做菜会放藏红花,就连冰淇淋也会撒上少许藏红花,在伊朗藏红花口味的冰淇淋就是网红爆款。
伊朗人喜欢喝红茶,不过他们本地茶比较涩口,所以他们养成喝茶要放糖的习惯,当地喝茶不是放白砂糖而是配一根根用糖做的勺子用来搅拌茶水。
伊朗是禁止饮酒的国家,不过这难不倒当地人,他们的餐馆和超市里售卖不含酒精的饮料,味道又和啤酒相似,可以 过 一把 嘴 瘾 。
其实在伊朗的城市街道深处同样有丰富的夜生活,年轻人会在隐秘的私人场所蹦迪喝酒,在保守的外表下很多人拥有不羁的灵魂。
伊朗的 娱乐 活动不多,平时人们会去水烟馆放松一下,在那里男女之间不用刻意分开,坐在一起,也可以脱了鞋子躺在榻上,边吸水烟边聊天。
水烟通常是薄荷味加一点水果味,吸起来全身舒爽,有些地方还提供小吃,饿了就叫一份点心。
伊朗人喜欢野餐,他们不限于在公园的草坪上野餐,在海滩,在树林,甚至在墓地都会进行,一群人围坐在地毯周围,可以放着轻松的音乐,男女间也允许有身体接触,度过悠闲的下午时光。
野餐的时候,妇女占主导地位,负责指挥分配男人干活,男人则听从安排承担开车,准备工作,烧烤等任务。
伊朗人习惯喝冷水不喝热水,酒店一般会有小冰箱,里面有冰的矿泉水,但是没有热水壶用来烧热水喝。
伊朗坐公交车和地铁时,男女是分开来坐的,男人坐前面的座位,女人坐后面的座位。
伊朗电视台里播放的内容如果有暴露的镜头,就会打黑色的马赛克,你看到的就是一个个黑方块在动。
在伊朗不能用竖起大拇指来表示对别人的赞同,这个手势在伊朗是不敬的。
伊朗的手工地毯举世闻名,但是再精美的地毯当地人会故意留一块地方做的不完美,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完美。
伊朗人以做削鼻整容为 时尚 ,别人一般是隆鼻,他们却嫌鼻子太挺要削鼻,路上看到鼻子处有块白布的就说明刚动手术。
E. 大部分伊朗人喜欢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我在国外上学,认识几个伊朗的,他们吃的有一种食物。就是米饭加点肉啥的。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伊朗的大多都是穆斯林,猪肉肯定是不行。如果他们以前没来过中国,你就给他们推荐些中国菜,但是必须有清真的。他们在国外吃饭很挑剔,只进有清真标志的饭店。大多数伊朗人对中国饭反映比较好
F. 月收入1万元在伊朗能过怎样的生活
来到伊朗才知道月薪5000元就属于高收入,还可以娶两个老婆,来到伊朗才知道100元能加满一箱汽油,却买不了两包面条。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从广州坐了接近10个小时的飞机到德黑兰的霍梅尼国际机场,在机场的二楼有货币兑换处, 当时一元人民币相当于7000里亚尔,换了1000元就是700万里亚尔,妥妥地成为“百万富翁”, 换好钱后到楼下排队坐出租车。
当地的出租车看上去很旧,车身也不宽敞,行李体积大,后备箱塞不进,只看到司机三下五除二就把行李绑在车顶上,一路上看到不少车的车顶都是一样装满了大大小小的东西。
司机开车比较快,即便进入市区也常常开到60公里左右的时速,感觉横冲直撞, 更令我惊讶的是司机竟然边开车边喝茶水,一副悠然自得,胸有成竹的样子。 经过一番“生死时速”,总算到达住宿的地方,车费85万里亚尔。
住宿的地方是一套双卧室的公寓,一个月租金差不多1000元人民币,房东是中国人,10年前卖了家里的车,带着15万到伊朗做生意,经过几年的打拼,已经在伊朗安顿下来,有几处房产,还娶了一对当地的双胞胎姐妹做老婆。
问起房东怎么追到姐妹花,房东笑笑说在伊朗追老婆只要搞定岳父就行了,岳父一点头,老婆就到手了。
走在伊朗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头戴彩色头巾的波斯美女,毫不夸张地说,个个天生尤物,楚楚动人。
伊朗的美女脸部轮廓线条优美,五官立体,深邃的眼窝,迷人的眼睛,白皙的肌肤,乌黑的长发,充满异域风情,尤其当她们朝你微笑的时候,会感觉全身都酥透了。
伊朗的女性不用穿宽大的黑袍,袖子遮住手臂的四分之三,衣摆遮住臀部就可以,很多美女就穿着紧身牛仔裤在路上散步,甚至有不少美女在外套下就穿着清凉的吊带衫,回到室内就彻底释放束缚。
伊朗的美女很大方热情,看到镜头朝着她们,尤其是年轻人并不会刻意躲避,而是主动打招呼, 她们会乐意和你交流聊天,即便有合影的要求也会欣然接受。
伊朗的年轻人中,女性人口要比男性人口多出100多万,很多小姐姐不得不剩下来,伊朗 的男性最多可以娶四个老婆,但是绝大多数只会娶一个老婆,因为娶第二个老婆要和第一个老婆有同等的待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法承担,毕竟 当地人 的收入 普遍 不高 。
伊朗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人民币之间,首都德黑兰的工资水平最高,平均在3000元左右, 月收入上万相当于当地人半年的收入水平,就算在德黑兰也抵得上别人三个月的工资。
像路边的洗车店员工一个月不到500元收入,酒店的前台和服务员一个月600到800元,工厂普工月薪1000元左右,小学老师月薪1200元,公务员月薪2500元, 在伊朗程序员月薪3000以上,医生月薪5000元,属于高收入的群体。
伊朗花100元就能加满一箱汽油,但是100元还买不了两包挂面。 伊朗的油价涨了好些年,一升1.4元,不过比一瓶矿泉水还是要便宜一点,一升矿泉水是2元钱。
伊朗的面条不是普通人吃得起的,一包方便面要8元钱,一包进口火鸡面18元起,一包进口挂面要60元起。 伊朗人平时爱吃的主食是馕,路边一块馕只要1元钱,而且不允许涨价,一天一个管饱。
伊朗街边卖水果和卖蔬菜的店通常是分开的,茄子0.4元一斤,洋葱0.9元一斤,薯仔2.8元一斤,桔子0.9元一斤,石榴2.5元一斤,香蕉3元一斤。
一升牛奶2.7元,一盒酸奶5元,一升本地石榴汁7元,大米3.6元一斤,鸡腿肉6元一斤,羊肉15元一斤,牛腩肉16元一斤。
伊朗吃炸肉串4元一串,咖啡馆里喝下午茶7元一杯咖啡,一份四人的披萨套餐只要29元,普通的餐馆吃饭人均20到30元,高档餐厅吃一顿正餐人均50元。
伊朗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在3000元到4000元一平, 德黑兰的房价5000元起,越靠城市北面越贵,市区普遍每平米15000元,北部的富人区每平米要6到7万元。
伊朗女性出门必须佩戴头巾,不过爱美的伊朗女性把头巾变成了不可替代的装饰品,彩色头巾往往只裹住后脑勺的头发,大部分的秀发是露在外面的,各种裹头巾的方式搭配出 时尚 的造型,非常引人注目。
伊朗人特别喜欢整鼻子,和别人把鼻子整得又高又挺相反,伊朗人觉得鼻子太挺不好看,削鼻整容成为爱美人士的首选, 路上经常看到鼻子处贴着白色绷带的人,说明他们刚经历过手术,而且大家以贴着白色绷带为荣。
伊朗人的饮食离不开香料,根据研磨的程度分为粗细两种,像豆蔻、肉桂、孜然等属于粗香料,主要是用于炖牛羊肉,像丁香、藏红花、姜黄等属于细香料,主要拌在饭菜里吃。
伊朗人早餐爱喝红茶加方糖,一般是用手拿了方糖,在茶中蘸一下,就直接将糖放到嘴巴里, 另外一种传统方式是茶里插着一个棍子,棍子上面是冰糖,将棍子在茶中搅动等糖融化后,将棍子拿出来就可以喝茶了。
伊朗人的家门上会安装两个不同的门铃,男性或者女性的客人前来拜访会按不同的门铃,主人根据门铃发出的声音可以判断上门的客人性别,就能避免给异性开门的尴尬。
伊朗人的生活离不开地毯,家家户户都有一套精美的手工地毯,在当地人家里可以没有高档的装饰,可以没有豪华的家具,可以没有齐全的家电,唯独不可以没有的是做工考究,手艺精致的地毯,这是他们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不过再精美的地毯,他们会刻意保留一点点瑕疵,这样才是心中最完美的作品。
伊朗的地铁有专门的女性车厢,出租车也有女性司机驾驶的女性专用出租车,坐公交的时候,男性从前门上下车,坐在车身前排的座位,女性则从后门上下车,坐在靠后的座位。
伊朗的男女并不是所有场合都界限分明, 在水烟馆里经常看到男女之间坐在一起,脱了鞋躺在卧榻上,边抽着水烟边聊天,是伊朗人少有的 娱乐 活动。
休息日伊朗人热衷到户外野餐,无论是草坪还是树林,甚至在沙漠和墓地都能见到当地人坐在地毯四周,放着音乐,吃着烧烤,嬉笑打闹,男女之间有身体接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德黑兰的古列斯坦王宫称为玫瑰宫,是当地最古老的遗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由大小11个宫殿组成,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外墙铺满富有特色的彩色瓷砖,堪称是伊朗建筑的精华,尤其是明镜殿内的屋顶和墙壁镶满了小块的镜子,耀眼夺目,极致奢华,令人过目不忘。
设拉子是一千零一夜里的都城,最负盛名的粉红清真寺就位于此,彩色玻璃窗上的马赛克装饰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影在精美的地毯上,展现出绚丽夺目的光影效果,要想一睹如此梦幻般的场景就要赶在每天早上8点到10点间去定格这段唯美时光。
波斯波利斯是波斯王国曾经的都城,与趁着清晨去粉红清真寺正好相反, 参观波斯波利斯的古迹遗址就要趁着日落时分, 登上古迹旁边的山坡,俯瞰2500年前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迎着夕阳余晖,让人仿佛置身于昔日的盛世繁华中。
伊斯法罕半天下,作为古老的都城,曾经集中了伊朗一半的财富,具有400多年 历史 ,标志性的33孔桥横跨在宰因达河上,上下两层的桥身有33扇拱门,既是桥梁又是大坝,见证了 历史 的变迁,每天有络绎不绝的当地人和游客来观赏美轮美奂的风景。
伊朗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喝酒,在餐馆里当地人通常喝不含酒精的碳酸饮料,口感带有啤酒的味道,过一把嘴瘾。
在伊朗不能养宠物狗,他们认为狗不能给自己带来好运,违反禁止饲养的规定会被处以鞭刑和巨额的罚款。
伊朗的电视台里播放有裸露身体的 体育 项目,比如跳水,游泳等运动就会打上马赛克,看到电视里一堆堆方块在动。
伊朗人家里烧菜一般不用盐,会用其他佐料来替代,也不会到别人家里去借盐,当地人认为借盐会给别人带去不好的运气。
伊朗家庭一般是女性负责购买日常用品,唯独锅碗瓢盆等用黄铜制作的东西是男人买的,因为女性讨厌卖黄铜的地方散发出的铜臭味。
伊朗人喜欢吃汉堡、披萨快餐,不过在当地是找不到知名的连锁品牌,当地经营的西式快餐店都是山寨版本的。
如果是人民币,那应该是万人迷的生活!
G. 探访伊朗特色“盐餐厅”,这家餐厅为什么那么咸
因为这家餐馆所有的东西都是盐做的。在伊朗南部城市设拉子,有一在这个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盐餐馆。它的墙壁以及桌椅和吧台都是用白盐制成的。许多游客来到这里体验在盐餐馆吃饭的美妙感觉。从外面看,餐厅是一个有圆拱门的大洞,前面是盐墙,顶部是绿色草坪,门上有一个手掌大小的招牌,上面写着“盐餐厅”。
餐馆里有很多人在吃饭,大多数游客都是年轻人。他们有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脸上的兴奋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坐在一张白色的桌子旁,呼吸着新鲜空气,聊着天,吃着当地的美食,这真是一种享受。有些人在等服务员的空闲时间,会拿出手机上网放松一下。角落里的桌子前面是一个伊朗当地人。这孩子很淘气。当他的父母不注意时,他偷偷舔了舔桌子。他太咸了,所以皱起眉头,咧嘴一笑,逗得附近的游客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