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有多少墓穴

伊朗有多少墓穴

发布时间:2023-07-22 19:27:10

① 伊朗色拉子的景点

伊朗设拉子旅游景点:

一、莫克清真寺

莫克清真寺位于设拉子灯王之墓附近的一个巷子里,因为其外墙彩釉色彩中以粉红色最为出彩,所以又被人们称作粉红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建于1876年,至今保存完好,为设拉子必游景点。寺内的祈祷厅中间有十多根斜蛇纹柱子撑起整个大厅,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刻以及复杂的瓷砖图案。

二、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位于设拉子东北约60公里处,距离帕萨尔加德不足50公里。波斯波利斯之于伊朗,如同长城之于中国,是不可错过的必游之地。波斯波利斯作为伟大的波斯帝国的中心,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礼仪之都。这座雄伟的宫殿是阿契美尼德皇帝们的夏宫,也是举行正式仪式的场所。

五、光明王之墓

光明王之墓位于设拉子市东南,又名查拉库圣庙,是公元835年伊斯兰教先知Imam Reza的兄弟Ahmad的陵墓,始建于12世纪。传说有人路过陵墓附近时,看到金光从其中一个墓穴透出,因而发现墓穴的位置,所以有了光明王之墓的名字。

六、贾玛清真寺

贾玛清真寺又名星期五清真寺、聚礼清真寺,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建于11世纪,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集中体现了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

七、古列斯坦皇宫

古列斯坦皇宫位于德黑兰市中心,是一个庞大的王室官邸建筑群。宫殿建造于1865年,是伊朗首都德黑兰最古老的历史遗迹。皇宫的入口在一个种满玫瑰的花园的后面,因此古列斯坦皇宫也被称为玫瑰花园或玫瑰宫。王宫主体堪称伊朗建筑的精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镜厅、大理石殿、钻石宫、通风楼等。

八、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

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位于德黑兰市区东北的山上,原本是伊朗皇室避暑的“夏宫”,是一座由18座宫殿组成的大面积的建筑群,其中知名的7座分别是白宫、绿宫、母亲宫、军事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细密画博物馆和考古博物馆。主要的看点是白宫内奢华的布置、绿宫内着名的镜厅,以及秋天园区的落叶。

九、自由纪念塔

自由纪念塔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自由广场中央,高50米,是为庆祝波斯帝国建国2500周年而建,结合了萨珊王朝及伊斯兰传统建筑两种元素,倒Y形的建筑,代表了当代伊朗精神,追求自由与和平。霍梅尼于1979年2月1日返回德黑兰,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十、旺克大教堂

旺克大教堂位于伊斯法罕亚美尼亚社区,是伊朗的亚美尼亚族人的旺克天主教堂,也被称作圣姐妹教堂,建于1606-1655年,外部采用了很多伊斯兰建筑的元素,但是看起来比较朴素,内部装潢却非常华丽,融合了伊斯兰建筑的穹顶和瓷砖镶嵌,并且挂满了精美绘画和浮雕,混合了伊斯兰和天主教两种风格。

② 伊朗景点有那些

伊廊十大最受欢迎旅游景点
1,德黑兰 伊朗的首都。座落在辽阔的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市区分布在一片平原上,城郊东、西、北三面为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成弧形状的丘陵环绕。德黑兰为古代世界着名商道“丝绸之路”往来的歇脚之处。
2,布鲁杰尔迪古宅 位于卡尚苏尔塔.阿尔米.阿赫默德区的阿拉维大街上。建造过程花费了18年时间。
3,伊玛目清真寺 位于伊朗着名旅游城市伊斯法罕皇家广场南部,与广场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波斯波利斯石柱群 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座行宫,位于设拉予以北60公里处。
5,伊玛目广场 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其规模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
6,伊朗地毯博物馆 座落于首都德黑兰,收集和展出了伊朗18世纪至今的各种波斯地毯,俨然一个地毯的天堂,将精美的地毯展示给世界各地游客。
7,伊朗国家汽车博物馆 位于伊朗卡拉杰,于2001年对外开放。展出的汽车都是属于巴列维王朝最后的沙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名贵汽车。
8,阿赛拜疆博物馆 是一座集考古与历史为一体的博物馆。
9,米德拉电视塔 位于首都德黑兰,是伊朗最高建筑,是中东第一高,亚洲第二高以及世界第六高的混凝土塔。
10,33孔桥 座落于伊斯法罕,为伊朗七大桥梁之一,同时也是萨非王朝大桥设计的杰出代表。是一个每到伊朗的游客必游的景点。

③ 伊朗小镇遭遇灾难,情侣躲进粮仓拥吻,专家发现了什么

美好的爱情,常常需要两方互相的倾慕,若是两人真心相爱,那么必会促成一段佳话。因为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复杂最隐晦的一种情感,所以关于爱情的美好故事才会被千古流传,譬如罗密欧与茱丽叶,譬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故事想必不少人都知道,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爱情故事尘封在了历史洪荒中,等待着人们的发掘。在伊朗,就有着一段封闭已久的爱情故事。

这些诗词中,二人缠绵的爱意是千古绝唱的爱情悲剧,没有人会不为他们的感情动容。不少人都说生离好过死别,可陆游与前妻的生离,与这两幅尸骨的主人之间的死别,看上去却同样令人心疼。总结来讲,生离与死别,并不能被定义出哪一个更让人痛苦,只能说,这世上为有真情能让人感动落泪。

④ 伊朗有哪些城市

德黑兰:伊朗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市中有许多的手工艺作坊和“比比皆是”的清真寺。德黑兰有许多古迹和博物馆,最着名的是考古博物馆、戈莱斯坦宫和大理石宫、珍宝博物馆以及专门展览驰名世界的波斯地毯博物馆等。

伊斯法罕:历史名城,地毯业发达,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名胜古迹有皇家广场、伊马姆霍梅尼清真寺、阿里卡普宫、谢赫鲁特福清真寺、巴扎、十四柱宫、23孔桥、卡珠桥、社会清真寺等。

库姆:位于德黑兰西南125千米,宗教圣城。伊斯兰什叶派中十二伊马姆教派的活动中心,是伊朗各地和邻国的教徒们的朝圣之地。现保存着150多座风格各异、规模不等的清真寺,其中一些是清真寺建筑的珍品。

阿巴丹:位于阿拉伯河三角洲的阿巴丹岛上。着名的石油城。四季分明,有不少旅游胜地,两伊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

大不里士:西北边陲古城,距德黑兰530千米。8世纪曾长期为首都。以织毯、制革等手工业着名,城内的蓝色清真寺宏伟壮观。乌尔米耶湖风景秀丽。

马什哈德:市内有许多宗教寺院,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列兹维圣墓和清真寺就在这里。伊朗着名诗人菲尔多西的墓地距市内23千米。

克尔曼沙阿:西部古城。市内多文物古迹,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雕像和墓地,还有希雷英宫殿遗址、拜火教教堂、伊斯兰清真寺等。

设拉子:古波斯文化中心。素以玫瑰和夜莺之城及诗人的故乡文明于世。有2500年前波斯首领居鲁士大帝的陵墓和宫殿、鲁斯坦姆壁画、埃拉姆花园等。

波斯波利斯:古城。位于设拉子市东北部60千米处的盆地中。公元前518年始建,城中的宫殿用坚硬的石头建造。其中以百拄厅最为着名,厅中有11米多高的石柱100根。还保留着碑、墓穴、雕刻等古迹。

⑤ 有哪些事情是去过伊朗后才知道的

去过伊朗才知道波斯美女貌若天仙,但是当地的男人不愿意娶两个老婆,导致剩女众多,在伊朗花50元可以加满一箱油,却买不了一包面条。

如果你对伊朗女性的印象还停留在一身黑衣只能露出两只眼睛,那就大错特错了。 伊朗的女人不用蒙面,不穿黑色的长袍,在伊朗的街头随处可见笑容灿烂,身着彩色时装的波斯美女。

当地的女性毫不掩饰自己的美丽,大方地向人们展示姣好的妆容和精致的发型,虽然规定出门要戴头巾,但是她们把头巾变成了装饰品,五彩斑斓,质地轻薄的头巾配合发型搭配出不同的风格,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

伊朗的女性脸部轮廓线条优美,五官立体,有深邃的眼窝和迷人的眼睛,也有白皙的肌肤和乌黑的长发,充满异域风情,尤其当她们朝你嫣然一笑的时候,你会感觉全身都酥透了。

当地的女性出门前都会精心打扮,她们不穿宽大的长袍,经常会穿修身的衣服和牛仔裤突出优美的身材曲线,只要不穿短裙短裤等过分暴露的衣服就可以上街。

伊朗允许一夫多妻,可是那里还是有很多剩女,因为伊朗男人并不愿意娶两个老婆。

当地要娶第二个老婆要先证明第一个老婆不能生孩子,并得到第一个老婆的同意,娶了第二个老婆要保证对两个人平等待遇,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养一个老婆已经负担很重,他们不会选择再娶一个,毕竟那里的收入水平也不高。

伊朗除了德黑兰之外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集中在1000到2000元之间,德黑兰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

伊朗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500元,但实际上不少人的收入达不到,洗车工每个月只有450元,酒店服务员每个月600到800元,普通工人1000到1500元,公务员2500元,大学老师3500元, 在伊朗做医生的收入很高,超过5000元的月收入,算得上高薪职业。

伊朗一瓶矿泉水1元,一瓶柠檬果汁2元,一盒酸奶5元,一升食用油18元。

除了超市,街边卖菜的和卖肉的店是分开的,茄子8毛钱一公斤,薯仔5.5元一公斤,当地人爱吃的洋葱1.8元一公斤。

鸡爪2.5元一公斤,炸鸡排7.6元一公斤,牛肉10元一斤,羊肉12元一斤。

伊朗的水果主要是进口的,街边水果店的不太新鲜,看上去干巴巴的没有水分,橘子1.9元一公斤,猕猴桃2.2元一公斤,香蕉6元一公斤,只有本地出产的石榴最新鲜,个头也大。

伊朗一袋大米20斤72元,一包韩国方便面18元,一包中国产的挂面要卖60元,当地人吃得起 面条 算 的 上 土豪 了,他们平时就到路边买馕吃,一块馕饼足够一个人吃饱,只要1块钱。

在伊朗吃披萨套餐,一块够4个人吃的羊肉披萨加上3罐可乐只要29元,高档餐厅两个人吃只花100元。

伊朗大部分地区的房价在3000到4000元一平,德黑兰房价5000一平起步,越往北房价越高,中部城区15000一平,到了北面的富人区至少70000一平。

大多数人要想在德黑兰买房就不太现实,买不了房那租房子住总可以吧, 德黑兰两居室的房子租金一个月要800以上,而且他们那里租房的押金要先交一年。

如果在伊朗没钱买房,那就争取买辆车,因为在当地二手车卖的比新车还要贵,车子的保值率很高,街上的豪车很多是二手的。

伊朗的城市交通比较便利,他们有自己的 汽车 工业,属于支柱产业,贡献10%的GDP并且提供4%的就业机会。 自主品牌车标是个马头的形状,有点山寨法国车的味道。

在伊朗街头看到最多的进口车就是法国车和中国车,尤其奇瑞 汽车 在伊朗的销量很好。

伊朗的车大部分是轿车,很少看到越野车,车身空间紧凑,行李一般要绑在车顶去固定,再多的行李也难不倒当地人,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

伊朗不用阿拉伯数字,他们的车牌都是用波斯文字,在那里坐车不用多久你就会搞清楚他们的文字对应的数字。

伊朗人开车比较随意,坐出租车遇到边喝茶边开车的司机不要太惊讶,他们开车速度很快,不注意交通规则,逆行,闯红灯时有发生,把出租车开出跑车的感觉。

伊朗人吃饭的时间很晚,他们11点才吃早饭,下午4点吃午饭,晚饭经常要到晚上11点开始吃。 伊朗传统的餐厅中央会有一个小型的喷泉,周围有一圈放着枕头和毯子的卧榻供人休息。

伊朗人的主食就是馕和抓饭,早餐吃馕,正餐通常吃抓饭,他们出产的大米是长粒的香米,根据配菜不同分为羊肉,鸡腿,烤鱼等抓饭。

伊朗人特别喜欢吃烤肉,俗称叫“烤巴巴”,把牛羊肉剁碎后用细长的铁杆串起来,放在火上烤熟,烤完后配上当地人爱吃的洋葱和番茄,就是他们的国民 美食 。

在伊朗喝一杯酸奶绝对让人难忘,他们喝酸奶要加佐料,用豆类,芹菜,菠菜叶等碾碎成粉末,加上薄荷撒在酸奶上,这股酸爽的味道无法形容。

伊朗特产是藏红花,他们除了烧饭做菜会放藏红花,就连冰淇淋也会撒上少许藏红花,在伊朗藏红花口味的冰淇淋就是网红爆款。

伊朗人喜欢喝红茶,不过他们本地茶比较涩口,所以他们养成喝茶要放糖的习惯,当地喝茶不是放白砂糖而是配一根根用糖做的勺子用来搅拌茶水。

伊朗是禁止饮酒的国家,不过这难不倒当地人,他们的餐馆和超市里售卖不含酒精的饮料,味道又和啤酒相似,可以 过 一把 嘴 瘾 。

其实在伊朗的城市街道深处同样有丰富的夜生活,年轻人会在隐秘的私人场所蹦迪喝酒,在保守的外表下很多人拥有不羁的灵魂。

伊朗的 娱乐 活动不多,平时人们会去水烟馆放松一下,在那里男女之间不用刻意分开,坐在一起,也可以脱了鞋子躺在榻上,边吸水烟边聊天。

水烟通常是薄荷味加一点水果味,吸起来全身舒爽,有些地方还提供小吃,饿了就叫一份点心。

伊朗人喜欢野餐,他们不限于在公园的草坪上野餐,在海滩,在树林,甚至在墓地都会进行,一群人围坐在地毯周围,可以放着轻松的音乐,男女间也允许有身体接触,度过悠闲的下午时光。

野餐的时候,妇女占主导地位,负责指挥分配男人干活,男人则听从安排承担开车,准备工作,烧烤等任务。

伊朗人习惯喝冷水不喝热水,酒店一般会有小冰箱,里面有冰的矿泉水,但是没有热水壶用来烧热水喝。

伊朗坐公交车和地铁时,男女是分开来坐的,男人坐前面的座位,女人坐后面的座位。

伊朗电视台里播放的内容如果有暴露的镜头,就会打黑色的马赛克,你看到的就是一个个黑方块在动。

在伊朗不能用竖起大拇指来表示对别人的赞同,这个手势在伊朗是不敬的。

伊朗的手工地毯举世闻名,但是再精美的地毯当地人会故意留一块地方做的不完美,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完美。

伊朗人以做削鼻整容为 时尚 ,别人一般是隆鼻,他们却嫌鼻子太挺要削鼻,路上看到鼻子处有块白布的就说明刚动手术。

⑥ 亚瑟·珀普与伊朗考古学的传奇年代

常洋铭(鲁汶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设拉子有萨迪墓和哈菲兹墓,而伊斯法罕则有珀普墓。”

1981年冬天,时任哈佛大学伊朗学讲席教授的费耐生(Richard N. Frye)在寄给雷克斯福德·斯泰德(Rexford Stead)的信中这样写道。话虽如此,但费耐生并非是想拿珀普与创作了《果园》《蔷薇园》和《诗颂集》的波斯诗圣们相比,这种比较大概纯粹是从三座墓葬的建筑本身出发的——萨迪墓和珀普墓都是由德黑兰大学建筑学教授、伊朗着名建筑师穆赫辛·福鲁吉(Mohsin Foroughi)设计的,而哈菲兹墓的设计师则是福鲁吉的同事、法国考古学家和建筑师安德烈·戈达尔(André Godard),他们两位都是二战后伊朗建筑设计界的代表人物。自然,不管在波斯文学领域还是就伊朗文明整体而言,珀普都没有资格与萨迪和哈菲兹相提并论。但是,能在伊斯法罕城内的上佳位置拥有一座花园中的陵墓,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绝非一件平常的事。对于珀普来说,这或许也是他钟情于波斯文物、艺术与建筑的一生最好的归宿。

在费耐生寄出这封信的100年前,1881年春天,亚瑟·珀普(Arthur Upham Pope)出生在美国罗德岛州西南部的小镇费尼克斯(Phenix)。18岁时,珀普自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学院(Worcester Academy)毕业,考入布朗大学,并且在七年后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布朗读书期间,他与后来成为了知名作家的波撒·戴蒙(Bertha Damon)相识并结为连理。此后的五年,珀普辗转于纽约、波士顿等地,在康奈尔、哈佛等校继续求学。1911年,珀普获得了伯克利加州大学哲学系的工作机会,夫妇二人一同移居到加州的奥克兰。在伯克利执教的六年时间中,珀普遇到了他后来的伴侣和工作伙伴、当时的他的学生菲利斯·阿克曼(Phyllis Ackerman)。这段不伦的师生关系所引发的争议,最终致使珀普从伯克利辞职,并且最终彻底远离了哲学界。1920年,在和波撒·戴蒙离婚后,珀普与阿克曼注册结婚,二人继续住在加州。自此开始,珀普和阿克曼一起,全身心地投身于他长久以来的兴趣,即对东方(尤其是波斯和阿拉伯)文物、艺术品的收藏、鉴赏和研究。

1929年,亚瑟·珀普在伊斯法罕考察清真寺建筑,现藏于哈佛大学艺术图书馆

1947年,亚瑟·珀普和菲利斯·阿克曼在位于纽约亚洲研究院中他们的研究室里,现藏于哈佛大学艺术图书馆

珀普选择在这时进入东方艺术史领域和文物行业,除了个人兴趣的驱使外,可能有更加现实的动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艺术收藏市场的中心从百废待兴的欧洲逐渐向北美转移。而就中东地区而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逐步崩溃和波斯恺加王朝的衰落所引发的 社会 政治秩序的更迭,进一步地促使中东的古董和艺术品典藏流入西方、大量地进入欧美藏家的视野。另外,近代以来,西方学者、探险家和各类公私机构广泛地参与到整个旧大陆范围内的寻宝和考古工作中。在进入20世纪后,对古代亚非 历史 时期各阶段的语文、 历史 、考古学和艺术史的研究与教学,已经以东方学的名义,在欧洲和北美的学术世界中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并且通常能够得到所在国当局和 社会 各界有力人士的支持。当然,西方世界对自己古典文明起源的追问,并非是当时的人们 探索 古代东方文明的唯一动力。对于当时正在形成的现代中东来说,那些逐渐走出了奥斯曼帝国残梦的当地居民,拥有不同的信仰,说着不同的语言,也开始通过对上古文明的解释,重塑各自的民族 历史 与认同。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对中东古代遗址的发掘、研究与文物收藏产生了影响。

面临着这么一个快速膨胀的新兴市场,真正有能力评鉴中东古董和艺术品的专家却依然少之又少,尤其是在美国。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前期,距离珀普从伯克利辞任、潜心研究东方艺术没几年,他已经成为闻名全美的中东文物专家了。全美各地的艺廊、博物馆和收藏家都向他征求波斯、阿拉伯文物方面的意见。除了顾问服务之外,珀普也开始帮助北美的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家介绍销售中东古董和艺术品的商人,或直接在其中担任中介。他先后为旧金山、芝加哥和堪萨斯城等地的博物馆建立了相当规模的中东文物收藏。在此过程中,珀普对于波斯艺术的偏爱表露无疑。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档案里,收购记录中400条卖家名称标注为珀普的藏品,其中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伊朗。1925年,珀普开始担任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顾问馆员,并且在博物馆理事会的委托下前往伊朗,深入调查当地的古迹和文物。

考古学在伊朗开始得并不算晚。在恺加王朝统治下的19世纪中叶,西方考古学家就已经开始在伊朗境内开展了田野发掘工作。在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Khuzestan)地区、靠近两河流域南部的苏萨(Susa)是其境内首个被大规模发掘的遗址,而这座遗址的发掘史也是伊朗考古学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的一个缩影。1851年,英国学者威廉·洛夫特斯(William Loftus)结束了自己在两河流域南部着名的乌尔(Ur)和乌鲁克(Uruk)等地的工作后,开始对苏萨遗址展开调查。但在两年之后,洛夫特斯又离开了苏萨、重新回到了两河流域。此后,在法籍御医托罗臧(Joseph Désiré Tholozan)的游说下,国王纳赛尔丁沙赫(Naser al-Din Shah)将苏萨遗址的发掘许可授予法国探险家马塞尔-奥古斯特·德约拉夫瓦(Marcel-Auguste Dieulafoy),后者于1884至1886年间发掘了苏萨遗址。1897年,法国学者让-雅克·德·摩尔冈(Jean-Jacques de Morgan)重启了德约拉夫瓦在苏萨遗址的发掘。这次发掘一直延续到一战前夕,期间收获颇丰。着名的汉穆拉比法典石碑、纳拉姆辛胜利石碑都是在这次发掘过程中发现的。大量不同时期的埃兰楔形文字泥版的出土,也为文字起源和埃兰 历史 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另外,苏萨还出土了大量阿契美尼德波斯时期的建筑构件与艺术品。这次考古发掘所出土的文物,如今大部分收藏于卢浮宫。发掘的过程和结果,后陆续发表于《法国驻波斯代表团行纪》( Mémoires de la délégation en Perse )和《法国驻伊朗考古代表团通讯》( Cahiers de la délégation archéologique française en Iran )等丛刊中。一战的爆发使得法国在伊朗的考古活动全部停止,伊朗成为了英、俄、奥斯曼三国的战场。1921年,哥萨克兵团发动的军事政变成为了压垮波斯恺加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法国在伊朗考古领域的王家特许权也因此宣告终结。1925年12月,已实际掌权多年的礼萨汗(Reza Khan)正式登基,成为国王,伊朗进入了巴列维王朝。而在这一年的春天,珀普就已经来到了德黑兰,见到了登基之前、时任王国首相的礼萨汗。

在德黑兰举办的一场名为“波斯艺术的过去与未来”( Past and Future of Persian Art )的演讲中,珀普对在场的礼萨汗与他的朋友和下属们这样说道:“波斯以其多样、独特且辉煌的装饰艺术而闻名寰宇。无论古今,两千多年来,在整个文明世界,人们都曾以文字和钱币的形式向波斯人的美学天才致敬。”在演讲中,珀普对波斯 历史 悠久的艺术和建筑遗产赞不绝口,敦促在场的伊朗权贵们重视他们所统治的这片土地上的传统之美。珀普的热 情感 染了礼萨汗,后者开始对波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复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授权珀普进入伊朗各地的重要的古迹和清真寺,利用拍摄和绘图等技术手段,记录伊朗古代建筑并对它们开展研究。自此开始,巴列维王朝的礼萨汗和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Mohammad Reza Pahlavi)这对君王父子,成为了珀普一生中最重要的支持者。

这次伊朗之行对珀普的一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在考察沿途采购了大量古董和艺术品之外,回到美国后,珀普开始将自己的兴趣完全地聚焦在伊朗古代建筑与艺术史上。192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上,珀普被委任为伊朗的特别代表。他和建筑师卡尔·齐格勒(Carl Augustus Ziegler)合作,以伊斯法罕的沙赫清真寺(现名伊玛目清真寺)为原型,设计并建造了波斯馆,最终在这届世博会上获得了金奖。同年冬天,珀普在费城艺术博物馆主办了一场波斯艺术展。用他的话说,这场展览是“全世界第一次完全以波斯艺术为主角、深入地展现它的各个方面的严肃展览”。与此同时,珀普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东方艺术大会,即后来他多次主持召开的国际伊朗艺术与考古学大会的雏形。1930年,珀普在纽约创办了美国波斯艺术与考古研究所(AIPAA),其宗旨是“从多方面去鼓励和促进对波斯艺术的欣赏和重视”。在珀普和波斯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的努力下,美国学者在巴列维王朝时期的考古工作领域抢得了先机。哈佛大学的弗雷德里克·武尔辛(Frederick Wulsin)、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的艾里希·施密特(Erich F. Schmidt)和恩斯特·赫茨菲尔德(Ernst Herzfeld)等人,率先开始在伊朗各地进行考察和发掘。后两者后来发掘了伊朗最为世人瞩目的遗址,即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雄伟壮丽的王都——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和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

1932年,亚瑟·珀普和艾里希·施密特在希萨尔丘遗址,爱德华·瓦尔堡(Edward M. M. Warburg)摄

除了在伊朗对古代建筑和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之外,在纽约的时间里,珀普和他的同事们还从事了大量的文献工作。他们在浩如烟海的手稿和 历史 出版物中,寻找和波斯艺术有关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在梳理伊朗建筑与艺术学术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已有的认识进行系统化的重组和整合。为了追溯各个设计风格和加工技艺的发展历程,珀普和阿克曼等人搜集并绘制了大量图版,根据能够确定年代的作品,进行分类和分析,这也与他们在田野考察过程中的工作形成了互补。十年时间里进行的多次实地考察以及对欧陆各国博物馆、学者和收藏家的访问和调查,极大地扩充了珀普所掌握的伊朗古代建筑与艺术的图档资源。对这十年考察结果的整理和研究,最终凝结成了1938至193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波斯艺术集成:从史前时代到当下》( A Survey of Persian Art: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Present )。这部巨作初版共6卷,其中包括2800余页印刷精美的文本,内含69个部分共115个章节,以及近1500页的图录,内含3500余张照片、193张彩色图版和1966张正文插图。全书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72名作者。在珀普的召集下,当时欧美研究古代东方文明的一流学者,大部分都参与到了《波斯艺术集成》的工作当中。作为编者,珀普和阿克曼二人除了亲自参与了许多章节的撰写以外,他们还将不同背景和观点的学者们团结在一起,统筹大量的文稿,还将不同的学术观点联系起来,在其中加入了数以千计的内部交叉引用。这些繁复的工作无一不展现了他们二人惊人的效率和创造力,而他们选择这套丛书献给他们的支持者、伊朗的“百王之王”礼萨·沙赫·巴列维(礼萨汗登基后的新名字)。面世伊始,《波斯艺术集成》就成为了了解伊朗古代艺术的必读书。在20世纪60年代,在珀普的努力和礼萨汗的继承者、新的“百王之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支持下,这套丛书由伊朗和日本的出版商重新整理、编辑和印刷,完善了30年代初版的种种不足。虽然书中的大部分学术观点已经过时,但这部凝聚了一代学者心血的《波斯艺术集成》,依然是学习伊朗古代建筑与艺术的经典书目,也一直是查阅伊朗古代建筑相关摄影记录的最佳选择。

初版《波斯艺术集成:从史前时代到当下》(共六卷),牛津大学出版社1938至1939年版

伊朗设拉子的盖瓦姆酸橙花园,巴列维大学亚洲研究院的所在地和珀普与阿克曼晚年的居住地,基米亚·马勒基(Kimia Maleki)摄,2019年

在设拉子住所中的晚年亚瑟·珀普,阿萨德奥拉·贝赫鲁赞(Assadollah Behroozan)摄

2021年是珀普的140周岁冥寿,距离他的离世也已过去了52年。重新翻开《波斯艺术集成》,再去仔细地欣赏那些精美的摄影作品和手工绘制的说明图式,我们很难不对珀普和阿克曼做出更加宽容的评价。他们在伊朗古代建筑和艺术研究以及文物收藏领域里所充当的学者、策展人、收藏家、文物经销商顾问等多重角色,实际上是帮助我们理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学科和这一类型艺术收藏建立过程的关键。珀普在学术上的合作者、中东古代艺术史大家奥列格·格拉巴(Oleg Grabar)形容珀普是一个“活跃在学术、交易和收藏之间纷繁边界上的出色经营者”。回望珀普的职业生涯,从1925到1969年,可谓是伊朗考古学的传奇年代。在那个年代,许多考古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古代伊朗乃至古代世界的认识,也有许多考古发现的过程之曲折离奇,让人难以置信。同样地,当时许多重要发现的背后,都隐藏着投机者的私心和殖民主义的野心。这个传奇的时代,也是现代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科意识、标准、经典及方法的形成时期。即便珀普需要背负近代以来“自西向东”的原罪,但若不将他的经历置于他所在的 历史 和 社会 文化背景当中,就武断地评估他的生活和成就,难免会有失公允。珀普在亚洲研究院的后继者费耐生对他的评价,或许更值得我们参考:“他(珀普)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即使是他的批评者,也会承认他所拥有的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说服力。”那套一人无法轻松抱起、也无法轻易读完的《波斯艺术集成》,就是珀普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说服力——更重要的,他对波斯艺术及伊朗考古学的由衷热爱——的最好证明。

在《果园》的开头,萨迪这样写道:

“哪怕一千联诗中有一联可取,也请笑纳,万勿过于挑剔。”

位于伊斯法罕的珀普与阿克曼之墓,基米亚·马勒基(Kimia Maleki)摄,2019年

校对:丁晓

⑦ 埃兰米底和波斯不是一个民族为什么伊朗历史没有断层

融合过程中的变革,

埃兰(前3200年–前539年)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文明,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着称,在公元前27世纪至前六世纪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

米底(前678年 - 前550年)是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公元前两千年,中亚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的一支南迁至伊朗高原,并逐渐与土着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体。公元前7世纪中叶,米底击败周围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并攻灭新亚述帝国,领土面积最大时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他们隶属印欧语系,是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定落的民族。亚述帝国曾入侵伊朗高原,试图征服。但是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国家。公元前553年居鲁士大帝起兵反叛米底,并于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国对波斯地区的统治。

伊朗人乃一群印欧民族,他们在西元前两千年后期通过一系列的迁徙,移民和侵略,从今俄国境内的草原地区走出,到了欧洲,中亚,伊朗以及印度北部定居。


阅读全文

与伊朗有多少墓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人在外国犯罪怎么处理 浏览:708
济州有多少中国人 浏览:829
印尼最大岛屿是多少 浏览:148
印尼为什么为穆斯林化 浏览:306
印度大脑为什么发达 浏览:47
美国对中国核武器有多少枚 浏览:430
阿联酋和越南哪个强 浏览:739
印尼莫罗瓦利什么手机信号最好 浏览:396
意大利有哪些着名的文学作品 浏览:829
印度的有钱人是怎么富起来的 浏览:673
台湾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浏览:34
在意大利有什么经典的电视剧 浏览:663
英国大学家长参加毕业典礼要什么 浏览:587
在英国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浏览:420
去越南旅行适合戴什么帽子 浏览:229
中国石鼓阁在哪里 浏览:537
越南迁移户口到中国云南怎么办理 浏览:23
伊斯兰怎么去的印尼 浏览:613
印度被哪些国家侵占过 浏览:655
1港币是多少印尼盾 浏览: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