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近几年远东留学生人数
据俄塔社报道,2013年远东联邦大学招收的外国留学人数为1100人,首次招收伊朗、墨西哥、香港公民。
今年年底前,还将有40名越南留学生前来学习,将来还会有来自印尼、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的留学生。
大多数留学生来自中国。为了吸引他们在中国城市绥芬河、济南、东营和聊城开设了俄语国际大学预科班。
几天前,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新华网与中国公民进行在线交流时建议中国公民前往远东联邦大学学习俄语。梅德韦杰夫说,俄中两国的留学生人数未来几年将达到10万人。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人民的生活变好,很多国人都热衷于出国留学,一些家长都以送孩子出国留学为荣。
以2019年为例(2020年因新冠疫情原因数据有偏差),中国人出国留学人数70.35万人,位列世界第一,排名第二的印度18.95万人,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韩国以12.37万人排第3。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增长6.25%;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6.09万人,增长11.73%。
1978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截止2019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分布,排名前三的39.6万人在美国,26.1万人在澳大利亚,14.1万人在加拿大。紧随其后的是英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2013年-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数据,历年出国留学人数都远超回国人数,以2019年为例,出国留学人数比留学回国人数多12.32万人。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近三年中国意向出国留学人群就读学校类型,其中超过50%以上都是公立学校普通班。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根据调查,目前中国意向留学人群的留学目的,主要是拓展国际视野,丰富人生经历,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提高外语能力,未来就业前景更好。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2020年中国意向留学目的地国家,其中想去美国,英国留学的人数遥遥领先。
B. 乌克兰中国留学生人数2020
目前中国在乌克兰的留学生人数已超过1万人。
乌克兰国土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黑龙江省和山东省面积之和),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国家。但乌克兰人口并不多。据乌克兰国家统计署统计,截至2020年9月1日,乌克兰人口数约为4100.724万人(相当于辽宁省人口数),人口密度约为67.93人/平方公里。但是,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却拥有着1037所高校(教育部统计,2022年中国高等院校2740所,其中本科院校仅1258所),且名校众多,也是一个教育强国。乌克兰民众受教育程度高,其小学到高中都是免费义务教育,有15%的公民接受过高等教育,其平均受教育年限排名全球第21名(中国排名105),甚至超过了许多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另外,乌克兰的高校在航空航天、医学、新材料科学、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卓有建树,走出过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前苏联的继承者之一,乌克兰集中了前苏联的军事工业、重工业、造船业和航空航天业,也一并继承了相关院校资源。比如乌克兰基辅大学,乌克兰最着名的综合性大学,位列欧洲10大名校,世界前20强;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世界航空类大学TOP3,被国际民航组织授权为“欧洲航空专家培训中心”,2001年被定为美国波音公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乌克兰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曾培养出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多位世界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除了工科高校,乌克兰的艺术类高校也都惠誉国际,坐落着世界顶尖的艺术殿堂乌克兰国立美术与建筑大学;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乌克兰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人气歌手周深的音乐生涯就始于乌克兰利沃夫国立立谢科音乐科学院声乐系。高校资源众多,但本国人口较少,不少学校也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吸收大量留学生成为解决招生缺口的重要手段。为了招揽生源,他们还会积极和他国高校展开合作,开展留学项目。据统计,截至2018年,乌克兰境内共有75606名来自154个国家的留学生,其中包括中国、俄国、土库曼斯坦、印度、约旦、叙利亚、伊朗、摩洛哥等国。
C. 中国有多少外国留学生
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同比增幅15.04%。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来华留学工作扎实稳步有序推进,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结构不断优化,中国政府奖学金吸引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58万人,比2016年增加18.62%。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与2016年相比,前10位生源国稳中有变,依次为韩国、泰国、巴基斯坦、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和老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1.72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高于各国平均增速。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11省市来华留学生共计34.19万人,占总数的69.88%。
数据显示,中国政府奖学金吸引力不断提升,引领来华留学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2017年共有来自180个国家的5.86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占总数的11.97%。其中学历生5.16万人,占奖学金生总数的88.02%,硕博研究生合计4.08万人,占奖学金生总数的69.57%,比2016年增加了20.06%。
值得关注的是,来华留学生的学科分布更加合理,学习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数量仍排名首位,占总人数的48.45%;学习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的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幅均超过20%。此外,2017年来华留学生中,自费生达43.06万人,占总数的88.03%。
D. 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
每年大概有10.5万来华留学生,分布在12大学科门类、392个本科专业之中(包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44个)。最受留学生们欢迎的十大本科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土木工程、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医学、软件工程等专业。仅仅上述10大本科专业,招收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就达到了6.66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人数的63%,其它382个本科专业录取的人数仅占36%,足见这10个专业对来华留学生的吸收力。
国外来华留学生,除了学习汉语之外,首选专业与国内高考生志愿热门专业似乎没有太多的区别,计算机类、临床医学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成为他们的热门。
E. 在华外国人数量有多少
截至2021年,在华常住外籍人员共593832人,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域,韩国、美国、日本为外国人来源国前三名。
官方统计口径中的外籍人员,是指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在我国境内居住三个月以上或能够确定将居住三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员。
海外华人相关的历史:
华人到外国侨居,传说开始于周秦时代,但有史可查的是汉朝。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了中西交通,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年年皆有使节和人民来往,多则几百人,少则百多人。
华人自汉朝已开辟与东南亚和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交通。由于开展海外贸易,商人、水手可往东南亚进发,其中一部分人定居于当地,成为了第一代的海外移民。
唐朝时期,华人移居国外逐渐增多,许多外国人称海外华人为“唐人”,华侨回国也称回“唐山”。至宋、元代,中国沿海居民因受连年兵乱的影响,尤其是福建、广东受元军的残酷摧残,纷纷逃往海外避难谋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海外华人
F. 中国各国留学生占比
教育部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共计49.2185万名外国留学生在全国各地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韩国学生达到5.06万名,高居各国留学生数量之首。(以上数据均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这份统计数据显示,
以洲别计,在华的亚洲学生总数最多,达到29.5043万名,所占比重也最高,接近60%;非洲学生总数约为8.16万,占比为16.57%;欧洲学生位列第三,总数约为7.36万名,占比14.96%。
以国别计,韩国留学生数量高居各国第一。第二名是泰国,在华留学生为28608人;巴基斯坦留学生数量排第三,为28023人。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尼、老挝、日本等国分别其后。其中,蒙古国留学生超过万名,达到10158人,名列第十四。
按地域分布,在华留学生主要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高校学习。北京以超过8万名外国留学生而遥遥领先,第二名上海留学生数量为61400人。
G. 在中国有多少外国留学生
这是2012年2月底的报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在华留学生去年突破29万,韩国人最多》
如果按洲别统计,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其次是欧洲和美洲。
法制晚报报道 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
今天上午,教育部公布2011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有超过六成的来华留学人员来自亚洲。此外,韩国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有62442人,其次是美国和日本。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近几年,我国来华留学人员的规模在稳步扩大,学生结构不断优化,生源国别日益多元化。
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27521名,同比增长10.38%。
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达25687名,自费生达266924名。来华留学生来源国家和地区数与去年持平,接收留学生单位增加了40所。
记者注意到,如果按洲别统计,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21%,其次是欧洲和美洲。
从增幅上看,来自非洲和美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显着,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46%和18.75%。
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四项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人员数量达到50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
另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2011年度与2010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5万人,增长了19.32%。
去年来华留学人员总数排行(前十)
韩国 62442人
美国 23292人
日本 17961人
泰国 14145人
越南 13549人
俄罗斯 13340人
印度尼西亚 10957人
印度 9370人
巴基斯坦 8516人
哈萨克斯坦 8287人
来华留学人员洲际排名
亚洲 187871人
欧洲 47271人
美洲 32333人
非洲 20744人
大洋洲 4392人
解读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周边国家可能受地缘、文化的影响,来中国留学的人数要相对多一些,尤其是东亚地区。
据介绍,韩国近年来一直是来华留学人员最多的国家。
来华第二多的国家以前是日本,但是从2009年开始,美国跃居第二。
据了解,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到中国访问提出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由于我国也在积极推动中美双边教育交流,使得更多的美国留学生选择到中国来留学。
由于日本本国的学生人数整体在下降,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华留学生的数量。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
H.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知名校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名,驻外大使400余名,参赞1000余名,部长、副部长近百位。新华社国际部三分之二的主任记者及驻外首席记者、从中国大陆赴联合国的绝大多数高级译员均是北外培养的高级外语人才。 政治家
吴红波,联合国副秘书长
陈健,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金永健,原联合国副秘书长
李铁映,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李贵鲜,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宋健,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恩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韩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查培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阎明复,原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
杜起文,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裘援平,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叶小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赵洪祝,浙江省委书记
郭业洲,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陶驷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现中国禁毒基金会理事长
刘结一,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宦国英,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艾平,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李成仁,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蔡方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少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李干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张保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孙振宇,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
金立群,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副部长、亚洲银行副行长,现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
马毓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马振岗,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夏道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张昌平,福建省常务副省长
程幼东,黑龙江省副省长
孙永波,黑龙江省副省长
李金柱,陕西省副省长
宋北杉,山西省副省长
阮孟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副总理
刘仲容,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薛捍勤,国际法院法官
吴建民,国际展览局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德广,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
夏堃堡,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现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
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凌青,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梅兆荣,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
冯佐库,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章含之,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部主任,乔冠华之妻
鄂洁,国际击剑联合会竞赛总监, 前中国女子花剑队长
军事家
刘玉堤,中将,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
周伯荣,少将,解放军海军原副参谋长
尹卓,少将,海军装备论证研究院原综合所所长
外交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外交部部长、副部长及部长助理名录职务姓名任期部长李肇星 2003年—2007年 副部长 崔天凯 2009年— 李保东2013年—傅莹 2009年— 翟隽 2009年— 吕国增 2006年—2012年 何亚非 2008年—2010年 武大伟 2004年—2010年 李辉 2008年—2009年 张业遂 2003年—2008年 刘古昌 2002年—2003年 杨文昌 1998年—2003年 张德广 1995年—2001年 王英凡 1995年—1998年 姜恩柱 1991年—1995年 周南 1984年—1990年 王海容 1974年—1979年 部长助理 吴海龙 2009年— 胡正跃 2008年—2011年 刘结一 2007年—2009年 吴红波 2007年—2009年 孔泉 2006年—2007年 沈国放 2003年—2005年 赵进军 2002年—2003年 马灿荣 1999年—2001年 武东和 1998年—1999年 陈健 1996年—1998年 唐龙彬 1986年—1988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大使不完全名录国家 任期 姓名 国家 任期 姓名 联合国 1985年—1990年 李鹿野 英国 1991年—1995年 马毓真 1993年—1995年 李肇星 1995年—1997年 姜恩柱 2000年—2003年 王英凡 1997年—2002年 马振岗 2010年—2013年 李保东 2002年—2007年 查培新 2013年—今刘结一2007年—2010年 傅莹 美国 1985年—1989年 韩叙 1998年—2001年 李肇星 加拿大 1992年—1997年 张毅君 2010年—今 张业遂 1996年—1998年 查培新 德国 1988年—1997年 梅兆荣 1998年—2005年 梅平 2002年—2009年 马灿荣 2008年—2010年 兰立俊 2009年—2012年 吴红波 2010年—今 章均赛 法国 1990年—1998年 蔡方柏 日本 1998年—2001年 陈健 1998年—2003年 吴建民 2001年—2004年 武大伟 2003年—2008年 赵进军 2007年—2010年 崔天凯 俄罗斯 2001年—2003年 张德广 欧盟 2001年—2008年 关呈远 2014年—今杨燕怡2003年—2009年 刘古昌 联合国(副) 1990年—1992年 金永健 2009年—今 李辉 1992年—1994年 陈健 芬兰 2002年—2006年 张直鉴 1981年—1981年 周南 西班牙 1998年—2002年 汤永贵 1994年—1997年 王学贤 2003年—2009年 邱小琪 1997年—2001年 沈国放 2009年—今 朱邦造 世贸组织 2002年—2010年 孙振宇 葡萄牙 2006年—2010年 高克祥 印度 1991年—1994年 程瑞声 2010年—今 张备三 2004年—2007年 孙玉玺 瑞士 1987年—1990年 蔡方柏 菲律宾 1988年—2000年 王英凡 1992年—1996年 辛福坦 2004年—2005年 吴红波 2004年—2008年 朱邦造 2009年—2012年 刘建超 意大利 1999年—2005年 程文栋 韩国 1998年—2001年 武大伟 2008年—2010年 孙玉玺 2010年—今 张鑫森 2010年—今 丁伟 印度尼西亚 2005年—2008年 兰立俊 希腊 1992年—1996年 吴家淦 2008年—2011你 章启月 1996年—2000年 杨广胜 新加坡 2007年—2010年 张小康 2007年—2011年 罗林泉 泰国 1994年—1997年 金桂华 荷兰 1986年—1990年 王桂新 1997年—2001年 傅学章 1994年—1995年 吴建民 2004年—2008年 张九桓 1996年—1998年 朱曼黎 缅甸 1987年—1990年 程瑞声 1998年—2001年 华黎明 赤道几内亚 2010年—今 王士雄 2001年—2003年 朱祖寿 马来西亚 2010年—今 柴玺 2003年—2008年 薛捍勤 柬埔寨 2006年—2010年 张金凤 奥地利 1989年—1994年 胡本耀 伊朗 1999年—2002年 孙必干 1994年—1997年 王延义 以色列 2000年—2003年 潘占林 2000年—2007年 卢永华 沙特阿拉伯 2007年—2011年 杨洪林 澳大利亚 1976年—1978年 周秋野 文莱 2010年—今 闵永年 1990年—1993年 石春来 斯洛伐克 1993年—1996年 唐湛清 2004年—2007年 傅莹 纳米比亚 2007年—2010年 任小萍 2007年—2010年 章均赛 土耳其 2008年—今 宫小生 新西兰 1998年—2001年 陈文照 中非 1986年—1990年 周贤觉 2001年—2005年 陈明明 1990年—1991年 赵惠民 巴西 2009年—2012年 邱小琪 1998年—2001年 崔永乾 阿根廷 1992年—1997年 汤永贵 南非 1995年—1997年 顾欣尔 1997年—2000年 徐贻聪 1997年—2001年 王学贤 2000年—2003年 张沙鹰 2007年—今 钟建华 墨西哥 1987年—1990年 石春来 埃及 1991年—1993年 朱应鹿 1990年—1994年 黄士康 1998年—2001年 安惠侯 1994年—1996年 张沙鹰 叙利亚 1999年—2002年 时延春 古巴 2010年—2011年 刘玉琴 肯尼亚 1996年—2000年 安永玉 文学家
高行健,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谌容,《人到中年》作者
顾子欣,作家、翻译家
翻译家
黄志良,翻译家,原中国驻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大使
丁祖馨,中国英语翻译界泰斗级人物之一
刘习良,中国翻译协会会长
何其莘,《新概念英语》作者
孙家孟,西班牙语翻译家,巴尔加斯·略萨作品、《堂吉诃德》译者
李笠,瑞典语翻译家,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作品译者
施燕华,外交部英文专家,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马爱农,《哈利·波特》译者
马爱新,《哈利·波特》译者
王建斌,德语口译专家
董纯,法语翻译家
邓蜀平,俄语翻译家
教育家
许国璋,《许国璋英语》作者
王佐良,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陈乃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周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
秦亚青,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安永玉,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赵进军,外交学院校长、原中国驻法国大使
吴建民,外交学院校长、原中国驻法国大使
沈石岩,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贾庆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傅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伊莎白·柯鲁克,加拿大人,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胡文仲,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会长
丁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马细谱,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理事
陈慧瑛,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德语教育家
张建华,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纳忠,阿拉伯历史学家、阿拉伯语教育家
董燕生,西班牙语教育家、《现代西班牙语》主编、《堂吉诃德》译者
杨立民,英语教育家、《现代大学英语》总主编
吴冰,英语教育家、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陈琳,翻译家、大学英语教材编者
卢永建,英语教育家、英汉词典编撰者
张中载,英语教育家
梅仁毅,英语教育家
穆大英,法语教育家
王福祥,俄语教育家
郭聿楷,俄语教育家
蔡毅,俄语教育家
赵士钰,西班牙语教育家
余章荣,阿拉伯语教育家
郅溥浩,阿拉伯文学研究专家
岑容林,泰语教育家
张铁英,缅甸语教育家
李梅,捷克—斯洛伐克语教育家
刘飞,斯洛伐克语教育家
易丽君,波兰语教育家
王军,意大利语教育家
吴守贤,天文学家
张贵田,中国工程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吴青,吴文藻、冰心之女,英语教育家
傅敏,傅雷之子,特级英语教师 徐烈均,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
姚越灿,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董事长
俞渝,当当网总裁
李青原,中国证券市场创始元老
董忠心,中粮集团副总裁
刘二飞,美林中国区主席和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席
高志凯,香港电讯盈科中国地区执行董事 媒体人
周南,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朱灵,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
齐平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国图公司总经理
杨澜,阳光卫视主持人
许戈辉,凤凰卫视主持人
何炅,湖南卫视主持人
邵文光,凤凰卫视欧洲台台长
梁洪,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主持人
韩乔生,中央电视台体育播音员
石凉,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演员
刘洪悦,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马晓霖,博联社创办者,原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观察编辑室主任
邵云环,新华社记者,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轰炸时以身殉职
许杏虎,《光明日报》记者,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轰炸时以身殉职
演员
吴宏厚,演员
刘婧荦,配音演员
歌手
谭晶,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刘美含,影视演员、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