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的电影人为什么比我们优秀
伊朗其实是一个很不受待见的国家,在国际上,因为和美国关系,和同在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关系不好,所以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但是,人家电影拍得不错。
伊朗的电影,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小鞋子》和《一次别离》。一部是九十年代的电影,一部是近几年的电影,但相同点在于都是很优秀的电影。我发觉,伊朗的电影,永远是很朴素的。这种朴素不是说他们穷,他们物质匮乏,而是指他们的情感,很纯粹,很朴素,很简单。
他们有宗教信仰,读《可兰经》。有严格宗教信仰的人,做起事情来总是比较诚恳。我可以从两个钟头的电影里,感受到导演的用心,感受到他的情感戏。我知道他碍于国家的监管,有些东西不能表达出来,但他还是从情感方面流露了出来。
回望中国电影人,中国电影也受到监管,但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过于浮夸了,连带着让中国的电影人也浮夸起来。
② 伊朗电影为什么好看
第一,你看的少。
第二,你看的都是经过广大影迷选择的,品味、质量上有保证。
就比如,外国人看了几部中国电影,类似霸王别姬、活着这样的影片,然后就问为什么中国电影好看一样。
③ 伊朗电影为什么这么牛
答:不知道你所说的高质量电影是指什么,伊朗儿童电影牛是受国情影响的伊朗规定拍电影不许有吻戏,亲密镜头,非常保守,所以导演只能拍拍儿童片或一些讲生活的电影,大家都拍着类型的,拍多了,熟悉了,自然能拍出好的电影。
至于中国,市场大,什么类型片都能吃得下,所以什么人都想拍电影,都想捞一笔,而那些烂片往往都赚翻了,所以中国现在的电影市场被搞得乌烟瘴气,可以说现在中国99%拍电影的人都是纯粹冲着挣钱去的,没追求,,这样怎么能拍出好电影。如此下去,中国电影前途令人堪忧
④ 各个国家的电影是怎么分级的每一级分别是什么含义大神们帮帮忙
日本 日本电影分级制度用四级制: 一般:不限年龄。 PG-12:12歳未满(小学生以下)建议成人伴随观赏。 R-15:15歳未满(中学生以下)禁止入场。 R-18:18歳未满禁止入场。 韩国 韩国电影划分为5个等级: 全民皆宜、 12 适合12岁以上观众观看、 15 适合15岁以上观众观看、 18 适合18岁以上观众观看、 限制放映。 新加坡 G 适宜所有年龄层观赏。 PG 需家长或年龄较大的亲友从旁协助指导。 NC16 16岁以下禁止购买与入场。《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语言而于1998年成为第一部列入这一级的电影。 M18 18岁以下禁止购买与入场。 R21 21岁以下禁止入场。 分级制度近年来也应用在市场上销售的电影光盘中。R21电影依然不能在商店里销售。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电影分成以下5个级别: U - 适合任何年龄的人士观看。 18SG - 18岁以下禁止观看,含有暴力、血腥、恐怖镜头。 18SX - 18岁以下禁止观看,含有性爱镜头(非裸露)。 18PA - 18岁以下禁止观看,含有政治、宗教性质电影。 18PL - 18岁以下禁止观看,含有两个或以上性质的综合电影。 注: 以上的电影制度也用于电视节目。 伊朗 伊朗的电影审查制度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剧本必须通过审查。 第二,申报演员和剧组人员名单,申请拍摄许可。 第三,完成后的样片送审,来决定影片的命运,通过,要修改还是被禁。 最后,导演制片人申报银幕许可,影片被分为A,B,C三级以决定电影的发行渠道和宣传方式。 伊朗的电影分级是与欧美电影分级不同的,它与电影内容无关,A,B,C的级数是电影质量的分级。因而A级电影可以在官方的电视台上发布广告,在最好的院线最佳时间上映。C级则被禁止在电视上播广告,也只有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时间播放。所以通过多层的审查,电影法律决定了影片的内容及市场。 美国 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 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他们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声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环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 美国电影协会(MPAA)制定的非官方的影视作品分级制度如下: G级(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有些镜头可能产生不适感,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特别辅导级,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NR 或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M,X 或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英国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PG”级:家长指导级; “12”级:适合12岁以上及成人观看; “15”级:适合15岁以上及成人观看; “18”级:适合18岁以上及成人观看; “R18”级:限制公映。 法国 法国电影分级尺度对于各种内容不同的影片以及片花,分级如下: 普通级:作品适合所有观众 12岁以下级:12岁以下观众禁止 16岁以下级:16岁以下观众禁止 18岁以下级:18岁以下观众禁止。根据法国1990年2月23日法令,该分级适用于那些带有“真实性爱场面和极端暴力场面、但其拍摄方式及处理主题的态度不合法” 的X级作品。[2] 以上各项标准在分级时,均可根据部分影片特定内容将带给观众的信息,附带敬告信息。这些敬告信息必需在影片上映的影院公共场所公开张贴或公布。色情电影参与分级截止于1980年,法国文化部根据1975年12月30日法案第12条,禁止了色情电影(即X级电影)在公开院线上映和发行,色情电影最后一次X级分级是在1996年。 捷克 U - 适合所有观众 12 - 适合12岁以上观众 15 - 适合15岁以上观众 18 - 适合18岁以上观众 比利时 KT/EA - 大众级 (Kinderen Toegelaten/Enfants Admis, Children Admitted) - 适合所有观众 KNT/ENA - 儿童不宜观影 (Kinderen Niet Toegelaten/Enfants Non Admis,Children Not Admitted) - 禁止16岁以下儿童观影 芬兰 芬兰电影分级委员会制定了如下电影分级体制: “S, K-3” - 适合所有观众观看 “K-7”- 适合7岁以上观众观看 “K-11”- 适合11岁以上观众观看 “K-13”- 适合13岁以上观众观看 “K-15”- 适合15岁以上观众观看(原来是K-16,即适合16岁以上观众观看) “K-18”- 适合18岁以上观众观看 “KK”- 禁片(出现诸如儿童色情、暴力等犯罪镜头) 在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比分级制度所要求年龄在2岁以内的观众仍然可以进场观看。但本条款不适用于分级为18的电影。 只有针对少数关注(即18岁以下观众)的影片必须参加分级审查,对于其它影片,反应前进行通知就可以了。然而分级委员会仍然有审查意思含有违法或不适宜放映内容的影片。 “KK”禁片(kokonaan kielletty)表明禁止在芬兰上映的影片. 丹麦 丹麦青少年儿童媒体委员会(Media Council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使用以下的分级体系。 A 适合所有人群观看。 7 适合7岁以上所有人群观看,不建议7岁以下儿童观看。 11 只允许11岁以上人群观看。 15 只允许15岁以上人群观看。 只要在成年人(18岁以上)的陪同下,7岁以上的青少年也可以观看所有影片。因此,家长有责任确保自己的孩子不去看暴力及色情影片。 虽然影片并不需要经过该媒体委员会的评级,但不管这些影片是否含有敏感内容,在公映时必须标明*15(允许15岁以上人群观看)。 奥地利电影分为如下几级: 大众级(Freigegeben für alle Altersstufen):对观众无年龄限制 建议6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6 Jahren):不建议6岁以下儿童观看 建议10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10 Jahren):不建议10岁以下儿童观看 建议12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12 Jahren):不建议12岁以下儿童观看 建议14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14 Jahren):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观看 建议16岁以上观众观看(Freigegeben ab 16 Jahren):不建议16岁以下儿童观看 希腊 K - 影片无暴力、毒品和色情内容,适合所有观众观看。 K-13 - 影片可能包含一定暴力内容,适合13岁以上人群观看。 K-17 - 影片可能包含一定暴力、毒品和色情内容,适合17岁以上人群观看。观众需要出示身份证证明其年龄达到17岁,才能在希腊电影院看K-17级电影或者租/买DVD。 匈牙利 12 - 12岁以下儿童需要家长陪同观看。 16 - 不适合16岁以下青少年观看。 18 - 不适合18岁以下青少年观看。 澳大利亚 E - 不需分级(Exempt from classification)。此类影片不可以含有限制级内容。 G - 大众级 (General)。无过激镜头。 PG - 建议在父母陪同下观看(Parental guidance recommended),内容比较温和。 M - 建议仅成人观看(Recommended for mature audiences),有中等程度过激镜头。 MA15+ - 限制级,不适合15岁以下儿童观看(Not suitable for persons under 15),会涉及到不适于儿童观看的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 R18+ - 限制级,仅限18岁及18岁以上成人观看(Restricted to alts 18 years and over),会涉及到不适于儿童观看的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 X18+ - 限制级,仅限18岁及18岁以上成人观看(Restricted to alts 18 years and over)。这是对色情影片的评级。 RC - 拒绝评级。禁止在澳大利亚销售或放映。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文化部(Ministry of Culture)于2005年6月22日出台了最新的电影分级体系。 分级标准为: T: 适合所有观众观看。T是"Todos"首字母,意思是“全部”。 7: 适合7岁以上(含7岁)人群观看。 12: 适合12岁以上(含12岁)人群观看。 14:适合14岁以上(含14岁)人群观看。 18:适合18岁以上(含18岁)人群观看。 X:色情影片。 阿根廷 电影放映咨询委员会(Comisión Asesora de Exhibición Cinematográfica) 下属的电影与影像艺术机构 (Instituto de Cine y Artes Audiovisuales, INCAA)使用下面的分级体系: ATP: 适合所有观众观看 13: 适合13岁以上(含13岁)人群观看 16: 适合16岁以上(含16岁)人群观看 18: 适合18岁以上(含18岁)人群观看 X: 有暴露色情镜头 加拿大 加拿大电影分级原则目前在魁北克省,电影及录像带的分级是根据“映片法案”(Motion Picture Act)及“映片法规”(Motion Picture Regulations)予以规范。 魁北克以外的加拿大地区 所划分的级别可分为三大类: 一、无条件容许何年龄人士观看: “普通”级(General)——适合所有年龄人士观看。 “家长指导”级(Parental Guidance)——容许所有年龄人士观看,但主题及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儿童,宜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二、有条件容许儿童青少年观看: “十四·陪看”级(14 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语言或性爱相关内容。 “十八·陪看”级(18 Accompaniment)——任何十八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强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暴力、频密的粗俗语言、性爱行为或可怖内容。 三、绝对不容许儿童及青少年观看: “限制”级(Restricted)——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但分级当局对这一类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认为可能在艺术、历史、政治、教育或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成人”级(Alt)——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分级当局对此并无表达正面看法,但认为尚可为社会大众所容忍
⑤ 伊朗电影的创作特征
伊朗的电影以阿巴斯导演为例,存在这一些普遍的创作风格和特征:
电影大多是小成本、小制作的,多数以孩子作为影片的主角,通过孩子们的视角来展现底层人们的真实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
影片叙述的故事通常是较细小、简单,甚至是单纯的,但是影片的基调却总是充满了苦涩,夹杂着甜蜜的温情。
在题材上的选择大多也都避开了政治、社会、宗教等种种有可能与审查制度发生冲突的禁忌因素。
⑥ 美·国和伊·朗为什么关系不好,什么时候开始的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西方文明与宗教专制的斗争,从1979年伊朗发生所谓的“伊斯兰革命”起,到现在,越演越烈。
伊斯兰革命
25年前的这个时候,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寿终正寝,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国家,赢得了伊斯兰革命胜利的穆斯林们最终选择并在伊朗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国家政权、法制法律以及社会生活三方面彻底伊斯兰化的共和国时代。
由亲美到反美
伊朗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地理上北邻俄罗斯,南扼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东连南亚次大陆,西接阿拉伯世界,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122亿吨,占世界第五位)。从19世纪起,伊朗就沦为英、俄两大帝国角逐的场所。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伊朗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买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膨胀,伊朗社会各种潜在矛盾空前激化,经济高速发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倒巴列维群众运动。
1979年1月26日,巴列维被迫出走。首都德黑兰万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齐涌上街头载歌载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打开大灯,不断鸣笛以示庆祝。街道、广场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维父子的塑像和画像,几小时内就被群众推倒砸碎和焚烧。这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后来被称为“伊斯兰革命”。
这场“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25年来,曾经石油滚滚,梦想做世界第五大强国的伊朗,经济发展速度骤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约旦、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与邻国伊拉克开战,打了一场耗时8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伊朗的国力,它的国际处境也十分孤立。
世界在变,伊朗也在变。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伊朗作为位居要冲的产油大国已经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库姆神学院用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长起来,强烈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温和、开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当选,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议员又占据了多数席位。伊朗国内的政治气氛逐渐宽松。
伊朗与许多阿拉伯国家恢复了正常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伊朗曾对创作《撒旦诗篇》的英国作家拉什迪发出追杀令。为此,欧盟冻结与伊朗关系达10年之久,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关系终于解冻。
1997年12月,伊朗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会上哈塔米总统提出了“文明对话”的倡议,主张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建立的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十分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会。25年后,伊朗不得不在革命与发展、大炮与黄油、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做出抉择。
⑦ 伊朗和印度电影特点
伊朗电影最大的特点是纪实性。大多启用非职业演员,露天拍摄,自然光照,不矫情,不雕琢,真实得像生活本身,不掩饰生活的阴暗与悲伤。我们在看电影时好像不是在看电影,而是亲临伊朗社会本身。其次是开放式的结尾。伊朗电影不是那种封闭式的大团圆结局,也不把结论告诉观众,而是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令观众去建构银幕外的现实。如《生命在继续》中的汽车冲上山坡,《天堂的颜色》中莫曼那只被阳光沐浴成金黄色的手,《当我成为女人时》中的老太太坐在婚床上向波涛汹涌的大海驶去。尤其是《橄榄树下的爱情》最后胡笙追赶塔荷,穿过橄榄树林,翻过山坳,奔走在远处青葱的田野上。在长达四分多钟的长镜头(从全景到大远景)中,只看见一前一后两个白点渐渐靠近,合为一起,激越而浪漫的音乐声响起。但突然后面那个白点却折身返回,而且不走正路,长焦镜头那么耐心地紧跟着他,我们不知道胡笙是得到满意的回答还是失望而归。
当代伊朗电影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而独树一帜。在世风喧嚣浮躁,在我们的感官被充满暴力、色情的电影刺激得迟钝麻木的今天,伊朗电影却返璞归真,以近乎手工作坊式的制作,以清新质朴、恬淡温暖又充满哲理的影像风格,以友谊、宽容、爱、和睦相处这些久违的主题重新拨动我们的心弦。它的兴起印证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印度电影之所以多传奇性质的题材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是因为印度人收入水平低下,电影是他们唯一的消遣方式,是他们摆脱生活重压寻求心灵慰籍的工具。印度各地影院林立,票价极其便宜,在大城市里一般是1—2美元,而在许多农村地区只有10美分。电影在印度是穷人都能够承担得起的大众化的消费。在许多电影里那些传奇故事,有浪漫的爱情而没有现实的残酷,有歌舞升平的幻像而没有追求生存的竞争,为普通大众带来的娱乐,也带来了暂时的逃避之所。
而且,印度是个教育水平尚且落后的国家,民众接受和理解的能力较为欠缺。电影里多采用歌舞的表现形式与印度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接近,因此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象中国也不象许多西方国家,歌舞只是节庆或娱乐的形式,在印度,歌舞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印度人随时随地都以唱歌跳舞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然而,诸如西方大片《芝加哥》这类的歌舞片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因为它纯粹地是表达歌舞的艺术魅力。印度电影则用歌舞表达情节和人物情感,歌舞的艺术魅力在这里不是终极目的,而只是用以表达情节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