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人为何极度反感被称呼为阿拉伯人
很多对地理知识并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中东地区可能只有阿拉伯人,似乎阿拉伯人和中东已经捆绑在一起。想到中东大都想到伊朗,想到伊朗大都想到中东。
但是为什么波斯人要更换他们国家的名字,如果名字一直是波斯,岂不是让更多的人清楚他们就是波斯人。可能是因为希望国家能更好的蜕变吧。
他们看来,波斯代表的过去,伊朗代表的现在未来。但是伊朗的知名度还是没有波斯高,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他们是阿拉伯人,其实不然。
② 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的异同
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朝鲜是中国近邻,朝鲜半岛的无核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2月朝鲜宣称“已经拥有用于自卫的核力量”。伊朗核问题方面,伊朗虽声称“没有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却有意“向阿拉伯国家输出核技术”。朝核问题六方第四轮会谈取得的成就、各方观点及其差异、中方在会谈中的积极作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意义、伊朗核问题的深刻背景等都可能作为考试命题的知识点。�
2月10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已经拥有基于自卫目的的核力量。
明表示,由于美国继续对朝鲜采取敌视政策,朝鲜将无限期中止参加六方会谈。“美国政府已经暴露了其不惜一切代价颠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企图,并用核大棒加以威胁。这迫使我们采取措施加强核武库,以保卫朝鲜人民选择的意识形态、体制、自由和民主。”“我们已经采取果断行动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已经制造了用于自卫的核武器,以应对布什政府一贯公然孤立和打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声明说,“我们的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是只用于自卫的核威慑力量。目前的现实表明,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保卫正义和真理。”�
朝鲜半岛自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美国则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
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会谈。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关于朝核问题的第一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随后在2004年2月25日至28日和6月30日至25日分别举行了第二和第三次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7月26日至8月7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本阶段会谈的成果包括:一、各方凸显了以对话求和平的愿望,显示出比以往更大的诚心和耐心;二、各方找出了影响会谈进程的症结所在,即朝鲜要求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美国坚持朝鲜必须放弃包括和平目的在内的所有核计划。
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并同意就此发表一个共同文件。朝鲜弃核,涉及事关朝美核心利益的四方面内容:一是弃核的定义和范围;二是朝方的责权;三是美方的责权;四是核查落实朝鲜弃核。六方主要分歧包括:先弃核,还是先承诺对朝鲜的安全保障与经济援助?是单纯解决朝鲜的核问题,还是承认朝鲜的有核国家地位从而转入核军控谈判?如何界定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界限?朝鲜有无权利从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活动?美国提出朝鲜的导弹和人权问题,日本则提出被绑架人质问题。这些分歧,条条都关系到主要当事国的核心利益,既复杂又棘手。�
美方坚决要求朝鲜全面放弃任何形式的核计划。从朝美之间缺乏信任的角度来讲,美方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核有两用性,发展民用核能的同时,必然为发展军用核能力储备了人力和技术资源。但作为主权国家,朝鲜在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具有发展民用核能技术的权利,这是由国际法赋予的,美国无法剥夺美国和欧盟同样无法剥夺伊朗发展民用核能事业的正当权利)。朝鲜不能放弃其发展民用核能的权利,可能有三方面考虑:一、显示主权国家的权利;二、为其核计划未来可能的民转军预留伏笔;三、增加与美国讨价的砝码。因此,朝鲜将发展民用核能技术的权利作为其在弃核谈判中的核心利益,决不放弃。�
第四轮会谈与前三轮会谈的最大差别,是谈判的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在美国置朝鲜获得核武器紧迫压力于不顾,一再拒绝与朝直接沟通之后,朝鲜已宣布拥有核武器。此外,第四轮六方会谈与前三轮谈判不同的特点还包括:一是所有各方不对会谈时间设限。二是双边会谈成主要形式。此番会谈,在简短的开幕式以后便直接进入双边会谈阶段,并且是以封闭形式进行。三是实质性问题大量增加。四是首次出台共同文件,反映各方的基本立场及主要观点。
9月13日至19日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谈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与会各方达成六点共识,这标志着六方会谈进入一个新阶段。
六方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在前三轮六方会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务实的会谈,达成如下共识:�
一、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依据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应予遵守和落实。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
二、六方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朝方和美方承诺,相互尊重主权,和平共存,根据各自双边政策,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朝方和日方承诺,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诺,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表示,愿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韩方重申2005年7月20日提出的有关向朝鲜提供200万千瓦电力援助的方案。�
四、六方承诺,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直接有关方将另行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六方同意探讨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途径。�
五、六方同意,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上述共识。�
六、六方同意于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五轮六方会谈,具体时间另行商定。
必背考点:六方会谈过程中,中国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国家,是一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国家,是一个在新世纪初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格局中身体力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和平发展国家。
无论是前三轮六方会谈,抑或是本轮六方会谈,中方都以其坦诚认真、积极进取、坚韧努力、辛勤工作、良好素质乃至周到服务赢得了赞誉。在会谈过程中,中方以各种形式、在各个层次同其他各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磋商与接触,进行了沟通、协调。中方把各方提出的立场和主张归纳整理,凝聚共识;在尚存分歧的问题上,与各方交换意见,共同寻找能被各方接受的方案。中方作为东道主主要做了三件事:一、积极推动各方尤其是朝美拿出自己的具体解决方案,从而把会谈引向深入;二、反复劝说各方要相互尊重,认真对待和研究其他方面提出的方案;三、在出现僵局时,及时提出折中方案,积极居中协调。中国多方斡旋,促成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重大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其次,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最后,能够为中国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必背考点:伊朗总统哈塔米2月23日在德黑兰重申,伊朗决心继续铀浓缩活动,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止,伊朗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9月14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联合国首脑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批评美国阻碍一些国家的官员参加此次首脑会议,并抨击少数强权国家奉行单边主义政策、生产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9月15日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准备根据其他伊斯兰国家的需要向它们转让核技术。9月17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第60届联大发言中重申伊朗有权发展核能源,但无意制造核武,并愿意考虑引进外国企业参与伊朗核计划。�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核电站的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2003年初,当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美国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便对伊朗进行制裁。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法德英三国的积极斡旋下,伊朗为解决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2004年6月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理事会成员国提交一份秘密报告,认为伊朗在当年4月前没有向该机构申报进口了用于先进的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零件及其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理事会11月25日举行会议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避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其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不利局面。
9月17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敦促联合国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并敦促德黑兰尽快重开与欧盟之间的“核谈”,否则联合国安理会将会介入其中。
之后,伊朗又多次强调,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将在适当的时候恢复。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伊朗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扩张中志在必夺的一环。“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基本上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军事上对伊朗形成夹击之势。一旦拿下伊朗,美国就可以自西向东,把这三个伊斯兰国家连成一片。从“大棋盘”上看,美国第一步可以渗透南亚;往北可与北约东扩呼应,并配合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天鹅绒革命”;往东可与其新的亚太战略呼应,牵制它想象中的“潜在对手”中国。�
第二,伊朗是美国推行其意识形态的一块绊脚石。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必须征服伊朗。否则,美国好不容易掌控的伊拉克“民主进程”就可能泡汤,推翻了一个“暴政”,很可能又迎来一个“神权”,而且还可能明里暗里同伊朗合作。在伊拉克大选中获胜的什叶派联盟和库尔德政党,还有中东反美势力,大都接近伊朗。美国不能容忍这种局面继续存在。�
第三,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也必须征服伊朗。美对伊朗政策的调整希望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与欧结成对伊统一战线,避免欧美为伊朗离间,并借此弥合大西洋两岸关系。二是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三是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采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
有关媒体分析认为,近来美国对伊朗政策已经由单纯使用“大棒”转向“胡萝卜+大棒”的政策。美国政府对伊朗由单纯使用“大棒”转向“胡萝卜+大棒”的政策,表明美对伊政策选择面非常狭窄,制裁或打击都不能放到台面上来。首先,无论是美国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未发现伊违规的确凿证据。其次,伊朗国力较强,地广人众,民族凝聚力强,拥有可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湾军事基地的弹道导弹,绝非伊拉克可比。再次,伊核设施分散、隐秘,即使对伊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也难以成功。最后,除以色列外,对伊朗动武在国际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再难组建新的“意愿者同盟”。
必背考点:9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表示,美国和俄罗斯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的目标一致,即美俄都不希望伊朗和朝鲜拥有核武器。
【布什表示,俄罗斯是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强大盟友,两国关系正在不断深化发展。普京说,他与布什在伊朗和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接近,俄罗斯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而且今后也将坚持这一立场。普京强调,解决伊朗和朝鲜核问题的外交手段还远未用尽。因此决不能采取可能使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恶化的举措,希望俄美能经常协调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立场。�
在伊朗核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俄美两国的政治较量。俄罗斯与伊朗有着传统的伙伴关系。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伊朗是俄近邻,俄不愿看到在自家附近发生战争,更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几十年的老伙伴、老邻居落户别人的势力范围。莫斯科认为美国以“防止核扩散”为借口打压伊朗,其目的是削弱和破坏俄伊核合作,将俄排挤出这一地区,夺回伊斯兰革命后在伊朗失去的地位。从经济角度看,伊朗长期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航空技术、装甲运输车和防空系统设备,是俄稳定的武器市场。此外,与伊朗在开发利用核能方面将给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俄不会容忍其他国家用非市场手段损害俄在伊朗能源市场上的地位。
③ 伊朗原来信奉的是明教,为何后来改信了伊斯兰教
因为当时伊朗的很多教徒发现,信仰明教并不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快乐,因此就换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④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关系
沙特和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两个主要国家,也是两个相互敌对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波斯帝国时期,这个地区就存在着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中部,是一个逊尼派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伊朗位于中东地区的西南部,是一个什叶派国家,其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均排在中东地区的前列。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伊朗和沙特之间的矛盾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当时伊斯兰教出现了两个分支,即逊尼派和什叶派。逊尼派相信穆罕默德的继任者应该是选举出来的领袖,而什叶派则认为穆罕默德的继任者应该是他的家族成员。这种分歧在历史上导致了许多冲突和争斗。
沙特阿拉伯自然资源:
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976亿桶,约占世界储量的17%,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9.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6%,居世界第六位。沙特油气资源由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垄断开发。除明谨薯丰富的油气资源外,沙特有金、铜、铁、锡、激者铝、锌等三十多种金属矿藏。
此外,还有晌念相当数量的钾盐、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
⑤ 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如今的实力怎样为何它能至今屹立不倒
这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第二个方面就是他们的工业建设,第三个方面就是他们的朋友非常的多。伊朗一直以来都受到美国的制裁,而受到美国制裁的国家,很大部分,都是非常惨的,尤其是当年的伊拉克。但是,这其中受到美国制裁时间最长的国家就是伊朗,算到现在差不多都要有四十几年了。这要是换做别人,可能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伊朗到现在还能够坚持着。
伊朗的朋友可是很多的,因为他们自身有着强大的处理人际的关系的能力,在中东建交,在外部跟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愿意通过出口本地资源来稳定经济,所以一定程度下可以限制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伊朗被制裁了那么久却还能屹立不倒。
⑥ 伊朗为什么要力挺巴沙尔,从宗教和政治两方面解释 答案100字以上
首先,伊叙两国关系密切,叙利亚是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唯一的支持者。两伊战争时期,在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反对伊朗的情况下,叙利亚依然给予伊朗军事和外交支援。两伊战争结束后,由于两国在安全问题上都面临着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的压力,伊叙两国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真主党处于对抗以色列的前沿,一直得到伊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2006年7月到8月爆发的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进一步加强了三方的准同盟关系——伊朗将三方称为“抵抗轴心”。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伊朗一直支持叙政府,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叙内部事务。如果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倒台,黎巴嫩真主党的能量将因无法从叙利亚获得援助而大大缩水,难以对以色列构成威胁,伊朗就不得不直接面对以色列和美国的巨大压力。因此,支持巴沙尔政府,就是间接地掩护自己。
第二,同为什叶派也是伊朗力挺巴沙尔政府的一个原因。伊朗是代表性的什叶派伊斯兰国家,执掌叙利亚的阿萨德家族也属于什叶派,两者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吻合,进而在地区事务上相互倚重,相互配合,共同获利。逊尼派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什叶派上台,伊拉克和什叶派伊朗的关系开始迅速升温。伊朗希望与叙利亚、伊拉克结成伊斯兰什叶派联盟,共同挑战美国霸权。所以,伊朗不能失去巴沙尔政府这一盟友,不能允许亲美势力在叙利亚上台。
事实上,伊朗“圣城军”成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叙利亚和黎巴嫩境内,只不过叙利亚危机后力量有所加强。伊朗公开承认“圣城军”成员已经在叙利亚和黎巴嫩,既是对巴沙尔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在表明伊朗在叙利亚问题上是有话语权的。同时,在以色列不断威胁对伊动武的情况下,伊朗此番承认意在警告以色列:伊朗武装力量已经到了以色列边界地区,对伊朗不要轻易攻击。
不过,地缘的局限性决定了伊朗要践行与叙利亚的联合军事协议很难。伊朗和叙利亚在和美国、以色列的对抗中处于弱势防守的地位,伊朗对巴沙尔政府的支持更多的是在外交上和舆论上,伊朗更愿意以外交的手段与美国周旋,而不是轻易尝试更激烈的手段。
⑦ 伊朗和阿拉伯有什么区别都是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是民族和教派的区别。
阿拉伯国家的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
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第二大民族是阿塞拜疆人,阿拉伯人在伊朗只能算少数民族。
阿拉伯国家是逊尼派,伊朗是什叶派。
前者和后者的分歧,是上层的政治矛盾和下层的经济利益冲突,与教义基本无关。
⑧ 阿拉伯国家和伊朗有矛盾吗
阿拉伯国家包括埃及、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索马里、吉布堤、毛里塔尼亚等亚非国家,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5亿。
伊朗主要是波斯人,不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国家。
伊朗和众多阿拉伯国家一样属于伊斯兰国家。
伊朗是波斯人为主的国家,
波斯自称有7000朵年的历史,在古代辉煌一时,但唐朝初期被阿拉伯侵略以及宋朝时期被蒙古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在阿拉伯侵略的时候,穿入了伊斯兰教,渐渐国教。但在传入初期,就与阿拉伯本地的伊斯兰教出现分歧,成为了现在的伊斯兰教什叶派。
土耳其就是突厥,被唐朝消灭后,一支西迁,沿途收纳很多人,所以人种渐渐的由黄种变为白种。他们在途中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蒙古侵略者衰落后,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全面侵略,最终消灭了东罗马帝国,建立了奥斯曼突厥帝国,还占领了大部分阿拉伯领土。后来不断侵略欧洲国家,最后在近代被欧洲国家肢解。只保留了小亚细亚等少数领土,大部分欧洲领土和阿拉伯领土都独立了。
由于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而且土耳其总是向欧洲套近乎,所以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不错。
伊朗由于独特的文化和宗教,并且在历史上长期与土耳其战争,后来与伊拉克打了8年的两伊战争,又不承认以色列,所以他几乎跟中东所有国家都有矛盾。
⑨ 伊朗人不承认自己是阿拉伯人 而是波斯人 为何
伊朗位于西亚地区,波斯湾沿岸,
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而我们一提到西亚,首先想到的是阿拉伯人。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西亚就是阿拉伯的世界。
确实,西亚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
与西亚紧邻的北非,也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
阿拉伯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如今的阿拉伯人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西亚与北非地区。
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我们称之为阿拉伯国家,而西亚与北非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作“阿拉伯世界”。
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北非还是西亚,都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阿拉伯国家。
就比如西亚的以色列与伊朗,他们虽然都是西亚的重要国家,但他们都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信仰的是犹太教,使用的是希伯来语。
而伊朗,虽然也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他们的主体民族却并不是阿拉伯人。
而是波斯人,使用的语言也是波斯语,与阿拉伯语是不同语种的语言。
伊朗处在两个流域附近,也是一个闻名古国。
伊朗人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横跨亚非欧的国家——波斯帝国。
后来,波斯帝国覆灭,但波斯人却还是在原来的土地上扎根并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
不过,在文化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虽然波斯语被他们保留了下来,但是信仰却被改变了。
波斯人原本信仰波斯教(对,就是金庸小说里的那个拥有圣火令的西域波斯教),但被强行改变成了伊斯兰教。
如今伊朗人是一个严肃的伊斯兰国家,尽管他们的主体民族波斯人不属于阿拉伯人,不使用阿拉伯语。
那么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民族起源不同。
波斯人起源于波斯湾东岸的伊朗高原,是典型的塞种雅利安人。而阿拉伯人则起源于北非地区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
第二,民族语言不同,波斯人使用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与目前欧洲大部分地区使用的语言更亲近。
阿拉伯人则使用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也就是说,伊朗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民族。
第三,宗教信仰有差异。
没错,虽然阿拉伯人与伊朗人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但他们却分属于不同的派系。
由于对伊斯兰教义的不同理解,穆斯林分为什叶派与逊尼派两大派系。
伊朗是什叶派穆斯林的主要代表国家,
而绝大多数的阿拉伯人都是逊尼派穆斯林。
最后,两个民族长相也有一定差异。
虽然同属白色人种,但波斯人相对阿拉伯人来说。
更高大粗壮一些,皮肤也更白一些。
另外两者最大的区别特点就是波斯人眼睛呈淡蓝色,阿拉伯眼睛呈黑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