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伊朗伊斯兰革命
幸与不幸共存,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很大程度上属于咎由自取,当时巴列维王朝的情况和民国十分相似,皇室以及相关利益集团占据了国家大部分的资源,而底层的农民生活十分的平困,巨大的贫富差距造就颠覆国家政权的矛盾,也给了宗教势力可乘之机。伊斯兰革命之后,虽然经历两伊战争和国际社会的经济封锁,但是相对来讲,伊朗的阶级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另一方面,旧的利益集团被打倒,新的利益集团重新被竖起,以毛拉为首的宗教利益集团现在成为了伊朗新的吸血鬼。从现代化进程来讲,伊斯兰革命也使得伊朗的现代化开了历史的倒车,虽然现在伊朗的政体类似于君主立宪,行政权力归属于世俗政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教合一,但是宗教的回归,世俗化的褪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绝对是倒退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并不能因为伊朗能够实行全民选举就认为这是相对于君权制的进步,政教合一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不仅仅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还影响了国家其他的方方面面,可以肯定的说,伊斯兰革命让伊朗的教育、男女平等、社会意识都开了历史的倒车,总的来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伊斯兰革命对于伊朗这个国家来说是不合时宜以及失败的,巴列维王朝的覆灭不值得同情,但是取代它的应当是世俗化的政权,而不是回归政教合一,尤其是有着灿烂波斯文化伊朗来说,去波斯化,从新回归侵略者强加的伊斯兰的回报,实在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B.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经济出现了衰退,为何人口却暴涨
那是因为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经济出现了衰退,而且在战争中死亡人数较多,男性数量减少女性的人数远远的高过了男性,所以会导致伊利朗又出现提倡一夫多妻制这个计划,从而提倡计划生育计划来增多伊朗的人数增强他们的国力。
西方国家本身就与我们国家北方不一样。西方的思想都比较开放所以他们提出一夫多妻制鼓励他们多生孩子,不管能不能养的起就是鼓励他们多生多养。他们也都没有反对而且反而都很赞同这个制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伊朗的人口风快的增长着,生育率一直在上升。对于伊朗这个国家更需要的就是人口的增长人口的数量。
C. 巴列维时期,伊朗是更加自由的世俗化社会,为何却爆发了革命
许多人提起如今政教合一的伊朗,感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敬佩其敢公然对抗美国的胆量,另一方面,对于其严密到苛刻的宗教专制的统治感到十分的不满,并一厢情愿的认为,如今的伊朗人后悔革命,更加怀念巴列维时代。
伊斯兰革命
因此,伊朗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个霍梅尼领导的什叶派穆斯林的宗教狂热运动,而是由于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世俗领域种种社会矛盾激化和宗教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巴列维统治时期伊朗国内激烈的矛盾来看,即便没有霍梅尼,即便没有伊斯兰革命,伊朗最终也会爆发推翻巴列维的运动,区别只在于谁领导这场运动罢了。
D. 阿拉伯世界受到西欧殖民侵略吗
具体参看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和现在部分。。。
1911年至1912年,意土战争爆发,意大利以战机袭击,压倒性战胜奥斯曼帝国,从此利比亚沦为意大利殖民地。
1885年9月埃及“阿拉比运动”爆发,英国出兵干涉,10月英国宣布吞并埃及。
伊朗的悲惨命运
早在16 世纪,葡萄牙人已占据了靠波斯湾口的霍尔木兹等地。18 世纪中叶,荷兰人趁伊朗全国混战之机,夺取了波斯湾的哈尔克岛。1763 年,英国强迫伊朗签订奴役性条约,在
波斯湾沿岸布什尔等地设立商站,并取得自由贸易、免交进口税等特权。这
是伊朗沦为半殖民地的开端。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在欧洲列强追求扩大商
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条件下,伊朗逐渐成为英、俄、法等国争夺的对象。
沙皇俄国利用毗邻伊朗的有利条件,不断对伊朗发动侵略战争,大肆进
行领土扩张。在1804~1813 年和1826~1828 年两次战争中,沙俄打败伊朗
后,先后强迫伊朗签订古利斯坦条约和土库曼彻条约。古利斯坦条约规定:
伊朗将俄军占领的格鲁吉亚等地割让给俄国;俄国在必要时应“帮助”伊朗
国王所指定的继承人继承王位;伊朗放弃在黑海保有海军的权力,俄国独享
在黑海拥有舰队的特权;俄国商人输入的商品值百抽五,不再缴纳内地关卡
税和其他一切杂税。土库曼彻条约除申明古利斯坦条约中俄国在伊朗的特权
外,还规定:伊朗放弃南高加索的一切权力;承认俄军新占领的土地为俄国
所有;双方之间划定国界,基本上以阿拉斯河为界;伊朗付给俄国2000 万卢
布赔款;俄国可在伊朗各大城市自行设立领事馆,俄国臣民与伊朗臣民之间
的一切诉讼必须由俄国领事会审;俄国人可在伊朗租赁、购买房产住用或作
货栈;伊朗各州官员如不履行条约,应即撤职。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揭露,土
库曼彻条约已将伊朗“变成俄国的附属国”①。
英国为了同俄国争夺,扩大自己在伊朗的势力,从1800~1841 年间,先
后四次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输入商品值百抽
五且豁免国内关卡各税,在大不里士、德黑兰等地设立商业代办处。随后,
法、美、奥等国援例同伊朗签订类似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
伊朗沦为半殖民地。
不平等条约给伊朗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外国商品,特别是英国商品,
潮水般地涌入伊朗。从19 世纪30 年代起,英国纺织品几乎占伊朗全部进口
总值的90%。1833 年,运到大不里士的欧洲商品总值折合1500 万卢布,1836
年增至4000 万卢布。欧洲商品的倾销,破坏了伊朗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封
建自然经济,扼杀了处于萌芽状态的伊朗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促使大批手
工业者和中小商人破产。
沙皇南下的计划,除了瓜分土耳其外,还要占领伊朗,把伊朗作为它的投资场所、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而且把夺取伊朗作为插足波斯湾、控制印度洋、夺取英属殖民地印度、实现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沙皇俄国最初入侵伊朗是在彼得大帝时代。1722年8月,彼得一世亲自指挥俄军进攻伊朗藩属塔尔克至沙姆哈尔领地,以后又占领了巴库,进逼伊朗国境。1723年伊朗被迫在彼得堡签订和约,把整个里海沿岸,德宾特、巴库、吉梁、马赞德兰、阿斯特拉巴德省等地割让给俄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俄、英、法西方列强加紧争夺伊朗,使伊朗逐步沦为半殖民地。1800年末,沙皇保罗一世与法国拿破仑缔结了俄法两国取道伊朗联合进军印度的协定。1801年初,沙皇派225000名顿河哥萨克军队向伊朗进军,占领了格鲁吉亚。亚历山大一世继位后,继续派兵侵入伊朗,攻占高加索山脉以南的许多地方。1813年10月,伊朗被迫签订了《古利斯坦条约》,使沙俄取得了高加索山脉以南属于伊朗的大片土地,并在伊朗获得种种特权。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兵占据了伊朗塞凡湖边的哥克查地带,并无理要求伊朗放弃卡藩,作为俄国撤兵的交换条件。这遭到伊朗的拒绝。于是,沙俄再次发动对伊朗的战争。1828年2月,伊朗被迫签订了《土库曼彻条约》以及一项特殊通商条约。按照这个条约,沙俄又夺取了伊朗的两个省,伊朗付给沙俄200万英镑的赔款,禁止伊朗船只在里海岸边的领水内航行,俄国在伊朗各大城市设立领事馆并享有治外法权以及其他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等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土库曼彻条约》已将它(指伊朗)变成俄国的附属国。”马克思也指出:“俄国……在波斯获得的领土面积不亚于一个英国。” 《土库曼彻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加强了沙俄在伊朗的侵略势力,严重地妨碍了英国攫取伊朗的侵略行动。英国为了进行反击,一方面鼓动伊朗抵制沙俄的扩张,另一方面又用军事威胁等手段强迫伊朗于1841年同英国签订奴役性的《英伊条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英俄两国瓜分伊朗的局面。伊朗王位的继承要由沙俄决定,北方各省的统治者要从俄国政府所中意的人中任命;在南方,英国官吏则像统治者一样作威作福,发号施令。随后,新兴的德帝国主义也开始插足中东。从此,英、俄、德三国便加紧掠夺和分割伊朗,更进一步加深了伊朗的半殖民地化。
E. 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因后果
伊朗伊斯兰教革命远因起于1963年伊朗巴列维国王宣布施行之白色革命。该革命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给予妇女选举权、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参加分红并限制宗教势力等措施。另外还签下了在伊朗的美国军事人员可以享受许多特权和司法豁免权的不平等条约,例如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审判,而是交给美国人处理。
该改革遭到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对,批评说:“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美国和以色列造成的!”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是伊朗什叶派宗教学者(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支派乌苏勒学派高级神职人员的称号,意为“神迹”。】),霍梅尼的祖父和父亲均为什叶派宗教领袖。20世纪50年代被公认为阿亚图拉。1962年移居库姆。1979年伊朗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领袖。
为了使改革顺利,巴列维国王逮捕了霍梅尼,将他移送到监狱、军事基地等地,伊朗人民为此发生了大规模抗议与暴动。巴列维国王在强大的民众压力下只有释放霍梅尼,最后于1964年11月4日将霍梅尼强迫驱逐出境。其后他后定居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1978年10月6日移居巴黎郊区,宣传推翻国王和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主张。
伊朗巴列维国王只注意经济改革的“白色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明显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伊朗社会贪污盛行,造成整个社会道德的颓败;贫富悬殊与日加剧。但国王拒绝政治体制改革,最后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巴列维王朝的专制现代化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政治专制、触目惊心的腐败和惊人的经济两极分化,老百姓对“白色革命”的失望和不满是显而易见的。霍梅尼把握住了机会,教士集团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层群众结成了联盟。在伊斯兰革命中,以霍梅尼为领袖的教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众望所归,终于引发“黑色革命”,巴列维王朝自此终结。
在推翻巴列维国王的改良运动的过程中,霍梅尼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从一个抽象的神学意识转变为一场使伊斯兰在政治、文化上具有新生力量的生气勃勃的运动。伊斯兰教这种从游牧部落诞生出来的宗教,以"安拉崇拜"的信仰虔诚为特点,提倡善行,把真主的恩惠施之于众生。然而,与其它大宗教不同的是,这个宗教从不隐瞒它的政治意图和对权力的浓厚兴趣。当初,为了推翻巴列维国王,霍梅尼宣称,“伊朗的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社会不公与道德失序,都是受西化毒害的结果;唯有回归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才能建成一个更美好,更高尚,更和谐的伟大社会。”可以想见,在充满着失望和危机四伏的伊朗,这种诉诸自身光荣传统并唤起憧憬理想美好社会的呼吁会产生多么大的感召力。霍梅尼在伊朗上台后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 ,“用伊斯兰的思想和知识‘教育人民’”。的口号,以显示其对真主和教义的无上尊崇。巴列维王朝垮台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伊朗粉墨登场了
1979年,以人民为主的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同年,霍梅尼回国并举行公民投票,废除君主制度,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了伊斯兰教共和制度,并在翌年修改国旗。
http://ke..com/view/1537177.htm
F.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百姓贫困潦倒,为何伊朗最高领袖却说迎来了盛世
伊朗最高领袖说的是教士迎来了盛世,而不是人民迎来了盛世。在伊朗巴列维建立2500周年的时代,伊朗富强,工业发达。可惜这个时代被人民自己推翻了,迎来了祭司的伟大时代。可以说,该由他们来承担责任,就是人民在自作自受。
牧师或宗教存在的基础是一夫多妻制。只有把妇女变成为伊斯兰教的生育工具,伊斯兰教才能正常运转。因此,在巴列维时代,神职人员最反对提升妇女地位。现在伊朗妇女回到了比古代更多的监禁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妇女是一种苦难,但对于神职人员来说,这又是一个绝对的繁荣昌盛!
G. 以色列和伊朗的历史过结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实曾经的伊朗和以色列关系还不错,只是在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关系才开始恶化,我找了一段资料,你自己看一下。
亲密的准同盟——巴列维王朝与以色列
流散到欧洲的犹太人备受歧视与迫害,虽然犹太人在经济、教育与科技领域成绩斐然,但欧洲反犹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犹太人便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羊。19世纪末,作为一种犹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移居曾经的故土——巴勒斯坦。纳粹兴起后大肆迫害犹太人,二战期间有600万欧洲犹太人惨遭屠杀。民族的悲惨命运使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犹太人曾经的故土已成为阿拉伯人的家园,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进入自己的家园。犹太移民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双方冲突不断。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者”——英国面对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压力左右为难,干脆把这个难题丢给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两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拒绝承认这个犹太国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国的次日,阿拉伯联军就发动军事进攻要把这个国家扼杀在摇篮中。以色列军民浴血奋战终于站稳脚跟。伊朗作为中东的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则对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虽然出于同阿拉伯国家搞好关系的考虑,在联合国投票反对以色列进入联合国,但同时也表示不愿介入阿以冲突。摩萨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认以色列。摩萨台倒台后,巴列维国王逐渐掌握了伊朗的实权。巴列维想实现伊朗的现代化,梦想恢复波斯帝国的光荣。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国王,认为以色列的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他实现“白色革命”。美国犹太社团对国会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伊朗与以色列搞好关系,可以借助美国强大的犹太社团的力量敲开美国国会的大门,帮助伊朗实现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借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纳赛尔革命后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维护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与伊朗搞好关系,摆脱在中东的政治孤立,从伊朗获得必需的石油。这一时期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密切,双方人员来往络绎不绝,以色列领导人本·古里安、梅厄、贝京、达扬、佩雷斯和拉宾等都曾访问过伊朗。双方的合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也开花结果。政治上,双方共同致力于遏制纳赛尔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在也门对抗纳赛尔,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游击队,并通过伊朗把伊拉克境内的犹太人转往以色列。在军事上,以色列帮助伊朗建立和训练特务机构“萨瓦克”,并进行军事和情报合作。有趣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曾提议与伊朗联合研究核武器计划,但是伊朗国王巴列维认为伊朗没有必要开发核武器,甚至认为拥有核武器对伊朗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拒绝了以色列的提议,并批评以色列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提倡建立“中东无核区”。两国虽在核武器问题上观点不一,但却签署了代号为“鲜花工程”的联合开发可以携带核弹头导弹的秘密计划,该计划因伊朗发生革命而中止。在经济方面,以色列帮助伊朗在农业、军工等方面进行建设,而伊朗则在阿拉伯对以色列实行严格的经济贸易禁运时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从伊朗进口,到1976年伊朗则提供了大约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对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帮了大忙。面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朗与以色列关系的指责,伊朗声称“我们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朗巴列维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对以色列军队在“六·五战争”中的成就表示钦佩。在十月战争后,埃以和平进程中,巴列维也尽了绵薄之力。
冰河时代——以色列与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决定了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必然发生逆转。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讲中,呼吁伊斯兰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团结一致,共同反对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义在中东的工具,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认为“殖民主义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企图消灭伊斯兰民族和伊斯兰国家,殖民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正在包围伊斯兰各民族,掠夺他们的财产和自然资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西方殖民主义建立以色列政权的目的是镇压和殖民伊斯兰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对伊朗国王与以色列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巴列维时期,霍梅尼通过演讲、发表声明和撰写文章向穆斯林阐述以色列政权对伊斯兰世界构成的威胁,认为以色列政权是伊斯兰世界心脏的毒瘤,如果不铲除,其后患无穷。
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两国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驻伊朗的机构、专家全部撤出,伊朗驻以色列的机构也关门闭市,许多合作项目半途而废,其中包括“鲜花工程”。革命后的伊朗奉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政策,号召伊斯兰世界铲除以色列这个“毒瘤”,把每年的斋月最后一个周五主麻日定为“古都斯日”,旨在唤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灭以色列政权。自此后,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政权。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但他不是个反犹主义者。在伊斯兰革命时期,他曾许诺保护伊朗的犹太社团,不许伤害生活在伊朗的犹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许愿意离开伊朗的犹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目前,在伊朗还生活着数万犹太人。伊朗宪法保护他们的宗教习惯和风俗,并在议会留有一个席位。
革命后的伊朗虽然激烈反对以色列,但是两国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国际上极其孤立,武器弹药缺乏。这时,被伊朗视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动拉了死对头伊朗一把,向伊朗输送了大量军火。一来,以色列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东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极端主义是暂时的现象,会很快退烧,两国可以重温旧好。1987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前总理伊扎克·拉宾总结以色列政府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策时说,“伊朗现在从其奉行的哲学上来说是以色列的危险的敌人。……但同时,伊朗28年或者37年后将会是以色列的朋友。”两伊战争时期,以色列不仅自己卖军火给伊朗,而且还在美伊之间穿针搭线,帮助伊朗借助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得美国军火。霍梅尼时期,伊朗虽然购买以色列的军火,但其反以思想并未软化,积极支持巴解组织、黎巴嫩真主党的反以行动,并与叙利亚在反以问题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强烈谴责伊朗的反以言论和行为。
以色列经过多年的奋战,终于基本摆平了阿拉伯国家,老对头巴解组织也逐渐软化。到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国以来所处的艰险环境。面对现实,一种新的和平主义之风吹拂阿以政坛。1993年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开始了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伊朗却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当时的和平进程是公正的,认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谈判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旗帜鲜明地要求“公正”——解决1948年以来的巴勒斯坦难民权利、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占领、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及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占领问题。伊朗表示原则上接受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不接受《奥斯陆协议》,因为这个协议是“不公正的、傲慢的,归根结底是荒谬的”。在人们对巴以和谈寄予厚望,憧憬中东和平美景之际,伊朗的特立独行显得与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态度十分恼怒,认为伊朗是“最危险的敌人”,但对伊朗也无可奈何。
继巴以和谈之后,伊朗核计划又成为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严重问题。两伊战争后,伊朗重新启动巴列维时期的核计划。这时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对巴列维核计划的支持,强烈反对伊朗重启核计划,指责伊朗寻求核武器,并力促美国、欧盟等国家向伊朗施压,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核问题成为核危机,以色列与伊朗的敌对也进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强硬保守派内贾德当选总统。内贾德上台不久就语出惊人,声称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还牙要求联合国开除伊朗。内贾德还对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表示置疑,以色列则指责内贾德犯了反人类罪,双方你来我往,口水战不休。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内贾德的言论无非是要转移阿拉伯对伊朗的核计划的担心,并借反以言论,凝聚国内共识,获得政治支持。内贾德严辞反以但他并不是反犹太主义者,2006年12月,他本人还向德黑兰一犹太医院捐款。伊朗的犹太人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内贾德言论的影响。
总起来看,以色列与伊朗之争并非出于直接的国家利益之争,而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伊朗反以无非是把以色列视为西方代理人,认为以色列建国是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阴谋。可以说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响,维护伊斯兰利益的表象,其实质是反以色列后面的西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其实,以色列也不愿与伊朗为敌,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转意重修旧好。
H. 巅峰时代的伊朗,到底为何发生伊斯兰革命
伊朗这个国家拥有拥有比较光辉灿烂的历史。比我们国家,多了至少要3000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而且伊朗对应的古代波斯国家,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到了近代以后,随着过各方力量的强大,伊朗国力逐渐衰弱,失去了像古代波斯一样的霸主地位。
发展过程中,嗯,由于存在贫富差距,人民和政府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使得伊朗内部动乱不团结,有心之人和外部殖民国家趁机挑逗挑逗人民,发动伊朗政变。颠覆巴列维政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都会遇到贫富差距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伊朗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平均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使得伊朗最终爆发战争。
I. 巴列维时期,伊朗既然那么发达,为何还会发生伊斯兰革命
在巴列维时期,伊朗国家的内部矛盾非常的严重,所以发生了伊斯兰的革命。伊朗在巴列维时期工业非常的发展和国家非常的富裕,人民的生活富足,和现在的伊朗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当时的巴列维时期不仅仅有着很好的生活。
随着国际的环境变化的非常的剧烈和伊朗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恶化,所以社会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大,民众的矛盾也是很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伊斯兰革命的发生。
J. 在历史上,伊朗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历史以来,西方国家普遍是政权和宗教的关系紧密,但一般来说神职就是神职,国王就是国王,二者基本不会有彼此之间角色的互换。
此后,霍梅尼领导下的伊朗经济逐渐倒退,再加上后来的两伊战争和欧美的经济制裁,伊朗经济就更是雪上加霜。而先前的福利政策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也导致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但是如果削减的话,又肯定会招来大量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