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门的事出有因
里根政府为何竟同被他们称为“邪恶之国”的伊朗打起了交道?而伊朗又如何接受了“大撒旦”的橄榄枝?说来话长。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曾经繁华一时,如今却成了世界闻名的恐怖之都。各派不同的政治和宗教组织为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在这里进行着激烈的较量,炮战,枪战,暗杀,绑架,劫持飞机等等恐怖事件层出不穷。矛盾的焦点是阿拉伯民族与以色列的激烈冲突,而美国长期执行一条纵容偏袒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扩张的政策,激起了阿拉伯人对美国的仇恨,自然,美国人成了某些阿拉伯激进组织搞恐怖主义活动的活靶子。
1984年3月,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一等秘书,中央情报局贝鲁特站站长巴克利遭绑架。此后一年多内,又先后有6名美国人遭到绑架,酿成了使里根政府伤透脑筋的人质危机。绑架者向美国政府提出了释放人质的 3 个条件,即释放1983年因参与策划和袭击美国驻科威特大使馆而被科政府投入监狱的17名囚犯;美政府对以色列施加压力,释放被以色列和南黎巴嫩军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提供贷款,开发南黎巴嫩。绑架者扬言,美政府若不答应其条件,人质将被逐个处决。
人质危机引起了美国国内各界的严重关注。里根政府一方面声称要作出强硬反应,拒绝与恐怖主义者妥协;一方面又绞尽脑汁寻求人质获释的途径,但收效甚微,时间越拖越久。绑架者似乎不耐烦了,他们说到做到,1985年下半年,在被绑架一年多后,巴克利的尸体出现在照片上。
里根总统在处理人质危机问题上的无所作为引起国内舆论的强烈不满,一些国会议员和新闻记者纷纷抨击政府“遗弃”人质。此时美国正值中期选举的前夕,执政的共和党内部一些人也要求里根尽快想出办法,以缓解舆论压力,增强共和党人的选举资本。内外交困,里根寝食难安。
真是没有办法吗?不是。在美国政府为人质释放所作的种种努力中,他们发现,要找到一个既不答应绑架者提出的条件而又能使人质获释的办法,那就不能不与美国的冤家——伊朗打交道。因为伊朗对绑架者有勿庸置疑的影响。这一发现使美国政府啼笑皆非。
正当里根政府苦恼之际,1985年8月,从贝鲁特和海牙国际法院传来了信息:伊朗政府内部至少有一个派别的人对恢复同美国接触感兴趣,急切地希望同美国坐在谈判桌前。这一消息使白宫格外兴奋,里根当即召集国务卿舒尔茨,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国防部长温伯格和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等进行紧急磋商。里根认为,应该接住德黑兰抛出的红线,同伊朗谈判不仅可以为人质获释带来希望,而且还能着眼于今后,即寄希望于霍梅尼之后,使美国“重返”伊朗。同伊朗恢复关系,对于美国搞活它在整个中东地区的一盘棋是有巨大好处的。
而伊朗这方面,由于它同伊拉克打了6年,国库空虚,武器不足,经济上处于困境,国际上处于孤立境地,因而伊朗也有与美国做交易的愿望。这一政策更多地反映了以议长拉夫桑贾尼为首的温和派的主张,并得到了最高领袖霍梅尼的首肯。霍梅尼曾说:“如果我们走一步,大撒旦就会走100步!”
在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兴致勃勃的里根最后拍板:立即进行美伊秘密接触。这一任务交给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具体承办。另有报道说,早在1985年初,里根就批准了一份由麦克法兰拟定的计划,通过以色列向伊朗供应武器和零部件,改善美伊关系,使伊朗帮助释放美国人质。该项计划由麦克法兰和其助手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诺思中校具体负责。
在这场交易中,以色列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掮客的角色。“摩萨特”特务,军人商雅各布・尼姆罗迪曾作为美国的代表,同伊朗实业家马努赫尔・古尔巴尼萨尔商谈具体交易办法。1985年夏,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迈克尔・莱丁在以色列的安排下,在欧洲某地会见了古尔巴尼萨尔。1985年9月3日,以色列官员向麦克法兰转达了伊朗方面的意向,即若美国能向伊朗运送一飞机军火,伊朗将在一天内帮助释放一名美国人质。麦克法兰当即拍板同意。在 1985 年辞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麦克法兰仍继续为美伊交易而奔走。1986年5月,他亲赴德黑兰,钉下以后爆发“伊朗门”事件的楔子。经过多次秘密接触,双方终于达成了交易。
1985年9月,以色列先后两次租用DC—8型运输机满载“陶”式反坦克导弹,飞机零部件和弹药飞抵德黑兰,同期,美国人质本杰明・韦尔获释,美国人终于尝到了甜头。9月14日,里根打电话给佩雷斯,对以色列的合作表示感谢。就在此时,白宫幕僚们在是否继续进行美伊交易的问题上发生了争吵。以舒尔茨,温伯格为首的一方,主张停止美伊交易,而以凯西和新上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波因德克斯特为首的另一方则认为,如果需要的话,同魔鬼打交道也是可以的。双方毫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里根为调和双方矛盾,表示暂时停止与伊朗的接触。美伊一度回到互不来往的状态。
但是,问题并未解决、人质危机又紧迫起来,并严重地影响美国的中期选举。里根权衡再三,终于下令恢复美伊军火交易。1980年7月到同年10月,美国先后两次给伊朗运送了军火,美国人质詹森、雅各布森先后获释。参议员邦伯斯估计,美伊军火交易总额可达1亿美元以上。
B. 伊朗人质危机的过程
伊朗人质危机或称伊朗人质事件。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大使馆被占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的一次危机。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很多人至今仍认为,这场人质危机导致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连选失败。
1979年11月1日,新的伊朗领导人阿亚图拉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号召伊朗人民向美国和以色列示威。霍梅尼将美国政府称作“撒旦”和“伊斯兰的敌人”。
4月1日“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巴列维王朝被彻底推翻。1979年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学生4000余人在霍梅尼的支持下,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将美国国旗撕下来,代之而挂上了写着“真主伟大”字样的白旗,最后将52名美国外交官扣押起来,作为要求美国交出巴列维的人质。
美国公开寻求与伊朗谈判。同时,他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行动。
任务落在“蓝光”突击队身上。这是赴越南作战的美军特种部队中训练有素的一支小分队。4月24日22时,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悄无声息停驻在伊朗附近平静的海面上。16名飞行员和180名突击队员,分别奔入早已检修完毕的8架直升机。
飞行途中,8架直升机中,有3架由于沙漠异常气候引发的沙尘暴等原因,无法保持正常飞行,先后离开飞机编队。而只剩下的5架直升机,是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完成营救任务的。卡特总统接到报告后,当即决定取消营救行动,命令所有的飞机和人员迅速撤离伊朗。然而更令“蓝光”突击队员狼狈不堪的是,撤离过程中,又发生了运输机和直升机相撞的事故。25日,美国政府第一次向新闻界公布了在伊朗进行了一次营救作战的消息,并且宣告作战行动失败。
C. 美伊为何断交
1978-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随后美国宣布跟伊朗断交。
1979年,伊朗方面发生青年学生占领美国使馆和扣押使馆人员事件,要求美国引渡“巴列维”<1978年10月,巴列维去往美国进行“治病”>。
事件发生后,伊朗方面释放了人质中的13名妇女和黑人,其余53名人质仍被扣押在美国使馆里。伊朗方面坚持将引渡巴列维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美国卡特政府见外交斡旋努力难以奏效,遂采取强硬手段,驱逐了183名伊朗外交官和不符合在美居住手续的伊朗留学生。伊朗立即还以颜色,宣布停止向美输出石油,准备提取在美的存款,不接受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支付货币,不偿还巴列维政权欠下的债款。美国针锋相对,采取反措施,下令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冻结伊朗在美资产,诉讼海牙国际法庭。
1980年4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正式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
D. 1979年内贾德人质事件
伊朗否认当选总统内贾德曾参与扣押美国人质事件。
认为内贾德参与了当年扣押美国人质事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1979年11月4日,伊朗大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将52名美国人扣为人质长达444天,导致美国与伊朗断交和冻结伊朗在美国的数十亿美元资产。扣押美国人质事件已经过去20多年。上面提到的事件的三个参与者如今已成为改革派人士,譬如米尔达马迪,如今他主张同美国改善关系,甚至曾表示愿向人质道歉。对于那场事件,参与者如今有的认为是正确行动,有的则不然,更多的则认为应当历史地看待它。
美国试图干预伊朗政权呗!但这个事件是假的。
另外,向你推荐一个论坛,猫眼看人,都是年轻人讨论政治问题的,很有深度!
E. 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的起因是什么事件
主要原因是伊斯兰革命的胜利。
起因事件:
1、伊斯兰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萨台成为伊朗民选首相,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们所有。
英美岂能白白让自己利益受损,于是,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共同策动了一场‘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在1953年推翻时任总统摩萨台,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
巴列维上台后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蓝图来进行改革,同时打压国内宗教势力,还签下了美国军事人员在伊朗的治外法权。
那时的德黑兰俨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妇女着装西化,可口可乐大广告牌随处伫立。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极度不满。
伊朗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在德黑兰,有数万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领袖发动伊斯兰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示威和罢工,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中立,巴列维被迫流亡,巴列维王朝覆亡。
2、美伊断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的消息被传回国内,愤怒的德黑兰穆斯林群众冲入了做滑美国大使馆,扣留了使馆人员,自此美国与伊朗断交。
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
电影《逃离德黑兰》讲述的就是这一伊朗人质危机事件。
(5)伊朗人质怎么逃跑的扩展阅读:
美国制裁对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称,为遏制伊朗导弹与核计划并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协议,8月重启对伊非能源领域制裁,现在又宣布新制裁,试图用一系列“组合拳”令伊朗最终屈服。
美国财政部发布通告称,从5日起对涉及伊朗金融、航运、航空、能源等领域超过700个个人、实体、飞机和船只实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银行及其境内外分支机构、伊朗国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飞机和巧喊伊朗原子能机构。
此次制裁重点瞄准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蕴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仅次于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产油国。按特朗普所说,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也门、叙利亚等国,并迫使伊朗同意就核问题重新谈判。
此外,美国国务卿蓬佩奥5日宣布,美国将暂时允许8个国家或地区在美对伊朗制孝胡野裁后继续购买伊朗石油。这些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意大利、希腊、日本、韩国、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地区。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后不会延长。
另据报道,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对伊朗新制裁时,模仿美剧《权力的游戏》“凛冬将至”桥段,在“推特”上发布一张海报图。图中他从层层迷雾中走来,配以“制裁将至,11月5日”字样。
对此,《权力的游戏》制作方美国HBO电视网迅速声明“不希望商标被用于政治用途”。接下来,美国网友轮番斗图,以相同底图绘制“诉讼书将至”“米勒将至”(注:米勒是负责调查特朗普团队“通俄门”的特别检察官),甚至“牢狱将至”。
F. 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
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后来,美国与伊朗经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
美国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6)伊朗人质怎么逃跑的扩展阅读:
伊朗人质危机历史背景: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着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
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
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国外。
“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
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
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
美国曾想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并也曾尝试与伊朗的新政权建立关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G. 伊朗人质危机如何解决的
1980年,美国同意解冻此前被冻结的伊朗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伊朗同意释放人质。1079年伊朗人质事件就此解决。
1980年7月27日巴列维国王逝世,9月两伊战争爆发。此后,伊朗变得越来越希望能够解决人质危机。
而在美国方面,卡特在11月的总统竞选中败给罗纳德·里根,大部分分析家认为其在人质危机中表现出的无能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未经证实的传言说正是伊朗政府与里根的参谋团之间的非法交易,导致了人质释放时间的推迟。
因为后者非常不像见到“十月惊喜”,也就是在大选开始前出现会导致选票大量流向卡特的事件出现,例如人质被释放。(不过,奇怪的是现在“十月惊喜”这个词却是指防止人质释放的非法交易。)
大选后不久,即将离任的卡特政府在阿尔及利亚外交官阿布杜尔卡利姆·弗莱伯(Ablkarim Ghuraib)等中间人的帮助下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作为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美国同意解冻此前被冻结80亿美元资产,并保证不就此事起诉伊朗。1981年1月20日,就在里根的总统就职典礼后几分钟,所有的人质被释放并交给美方。至此他们已被扣444天。
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分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H. 从1979年美伊人质危机事件出发分析分析危机决策的特点
伊朗人质事件起与1979年11月4日,美国随即在11月14日冻结了80亿伊朗在美资产。解救人质为
1980年11月,1981年1月结束。
要看此事的处置对策,首先先看看当时国际环境:
1978年,越南与苏联签订《越苏友好合作条约》,而中国中断对越南的援助。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埃及与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但遭阿盟逐出。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月17日中越开战。12月27日,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租借越南金兰湾基地,租期25年。北约部长理事会宣布于1983年在西欧部署572枚中程导弹。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简单地说就是中美靠近。在中东,埃以缓和,阿盟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伊斯兰世界反苏。而伊朗此时反美情绪高涨。伊斯兰世界因两伊战争分裂。
在当时美苏争霸的大局下,美国首先会考虑苏联对美伊关系变化后的反应:
1)苏联应该是最喜欢伊朗自动加入自己一派,如果伊朗选择投入苏联一方,则苏联势力可以直达波斯湾,直接掐断美国的中东油路。由于苏联和伊朗在陆地上是紧邻的,所以苏联要对伊朗实施支援非常容易。
2)中间的可能是伊朗在美苏间保持中立。伊朗选择的以伊斯兰革命的大旗自立门户,和苏联的共产主义不是一个阵营,两者并无非联手不可的因素。如果这样,则苏联就算控制了阿富汗也无法直接走进印度,除非再攻下巴基斯坦或者伊朗。
3)如果伊朗与苏联敌对,那苏联是最不喜欢的,但当时伊朗与苏联并无大的外交问题。从当时情况看,苏联控制阿富汗后,最大的可能是联手它早已培养的印度朋友,攻入巴基斯坦,而非取道伊朗来进入印度洋。
4)另外,伊朗离苏联实在太近了,以至于苏联不能允许美国再控制伊朗,所以苏联干涉美国入侵伊朗是完全可能的。
由于历史上俄国对波斯一直都有野心,相应地伊朗对苏联也有防范之心,只要不逼得伊朗太急,伊朗应该不会彻底投入苏联。如果美国亲自对伊朗动手,伊朗没有别的选择,就会被逼入苏联一派,苏联这样进入伊朗,将不但能控制伊朗,还能获得大义上的支持。而美国也不希望冒与苏联直接开战的风险,所以美国对伊朗并没有急切地去亲自下手,他采取的是打代理人战争的方法,让伊拉克去打伊朗。而自己的行动仅仅限于对伊拉克的幕后支持。
但是事情也并不顺利,新生的伊斯兰伊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反倒是使用当年美国支援给伊朗的武器顶住了伊拉克的进攻,两伊陷入僵持,速胜的可能没有了。这样要捞回人质,就只能靠自己了。美国之后选择了自己用特种作战去营救,可是也失败了。但最后还是因为伊朗急于结束实际上由美国挑动的两伊战争,使美国得以通过谈判以解冻冻结的80亿在美伊朗资产为条件结束了人质危机。
由于美国对伊朗没有过度逼迫,伊朗最后也没有彻底投入苏联一方。应该说,从战略角度,美国这样的处置还是不错的。在全球博弈中,为保障大目标的实现,并非什么事都该用蛮力解决。
I. 三角洲部队6伊朗任务第二关怎么过
兄弟,这一关bug超多……
首先,不要自作聪明不按照指示走,其实我也一样,刚开始用狙干掉周围平台的人以后,一上钻井平台,就杀掉一切有生目标,然后再按照指示前进,结果死活过不了……
正确的打法是,上平台以后,按照指示的目标点先占领直升机坪(有一杆RPG,和一个杂兵,只要反应快,猛冲上去直接弄死,很安全的!),然后去找第一个人质并安全带领到直升机坪,然后BUG就可能出现了:因为现在要去找第二个人质,但是这里可能出现传说中的游艇。
我最后通过的打法是,第一个人质一上停机坪,然后就去旁边的机枪(上停机坪楼梯的右边那个角,圆形小平台)。可能你觉得高,但是这里有一个可以利用的BUG,就是当距离达到一定的程度,只要显示了武器的名称,按shift就可以直接上去,无视高度和实际距离。上去之后转向角的位置。(机枪在平台的一个直角位置,研究地图的话你就知道每个对角线都有一杆机枪。)
如果你没有遇到恶性BUG,你就会听到对讲机说话,然后你的前方就出现两艘巡逻艇,干掉,然后就去救第二个人质。这里会有几个杂兵刷在小房间的门后面,所以小心突然挂掉。第二个人质安全护送到平台后,就会让你炸对空导弹发射架。
注意,首先你只需要丢炸药包就好,不要引爆。二,扔完之后,一定要听到对讲机里说一句话,系统才会默认你按放好了炸药。(最好顶着发射架扔,一般不会出错)路上有弹药补给,然后还有一个武器库(就是地图上一个圆圈中间一个A的那个标志),所以不要担心不够用。
等你安放好炸药包返回停机坪,还会有一个BUG,就是人质可能不上飞机……不过只要之前你把人质带领到这里后,他们马上手抱头跪在地上的话,最后安放完炸药包回来,至少会有一个人质上飞机。只要有一个人质上飞机的话,你也就直接上去,过一会飞机就会起飞了。
飞机起飞后,等一会,等到飞离平台,或者你感觉合适的距离,引爆炸药,恭喜你,任务完成!
我蛮喜欢这个游戏的,通关BHD后,又刚回味完刺刀特遣队(四)。我的风格是,只要是敌人,就算投降,一律抹杀!
有什么不会的地方就联系我,这游戏地图的犄角旮旯我都转过。(六不可以,超过任务区域一段时间,会任务失败……)
关于你说过不了,我突然想起来,你确定每次安放完炸药包后,都听到对讲机说话么?如果正确安放,会听到对讲机说话,也就貌似两个单词,然后屏幕左上角会有显示。三个都必须达到相同条件,才算安放好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