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为什么被推翻
经济发展带来了贫富差距和腐败,巴列维控制不力。在基层教士还是保留了很大的权利,导致积蓄力量被推翻。总体而言,现在很多人都怀念巴列维时期,毕竟还有点盼头,现在政教合一没法过日子。
⑵ 为何说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实际上是美国推翻的
美国通过对反政府武装的支持来推翻王朝。虽然美国没有直接派遣军队,但是美国还是对反政府的武装进行了非常多的援助提供了非常多的军事武器。美国这么做也是有着自己的利益的。
在当时的王朝有很多的问题,美国虽然没有派兵进行推翻王朝,但是美国还是间接的,通过进行反政府武装的援助。美国想要通过这样达成自己的目的。但是在目前来看美国的目的并没有达成。现在的伊朗已经不受到美国的控制。
⑶ 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为什么被推翻
当时伊朗搞改革,国有化,全国上下几乎没什么人得到利益,然后教士阶层推翻了王朝
⑷ 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两伊战争是因为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才发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关于两伊战争的后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
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堑壕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⑸ 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为什么被推翻
礼萨·巴列维(1941~1978在位)执政后,国内局势动荡,北方的阿塞拜疆和北库尔德斯坦宣布自治,后被镇压。1951~1953年,民族阵线领导任命穆罕默德·摩萨台出任首相时,宣布实行石油国有化,反对英国对石油的垄断地位,并要求掌握绝对权力,同国王发生冲突。1953年8月,国王试图解除摩萨台职务未成,被迫出走。不久在美国的支持下亲国王的军队势力逮捕了摩萨台,国王回国。1954年8月,国王同外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石油公司归还外商。国王重新上台后,实行亲美政策。此后在美国的帮助下扩充军备,设立秘密警察机构国家安全局(即萨瓦克),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特务肆意横行,逮捕政治上的反对派和宗教上层人士,监狱人满为患。一切言论、集会和组织政党的自由都被取消。在宗教上,严加限制宗教界的权力,以世俗法律代替伊斯兰教法,接管宗教基金、关闭宗教学校代以世俗教育,实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使伊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冲击。礼萨·巴列维为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在经济上,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1963年1月,他提出“六点社会改革方案”(称为“白色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改革(规定地主占有的限额,多余的土地由国家赎买,分给少地、无地的农民,寺院土地收归国有)、工人在企业中入股分红、给妇女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城乡实行现代教育替代传统宗教教育,发展工业、交通和文教事业等。因计划片面追求高速度,超过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加之石油跌价,军费开支过大,造成经济严重失调。同时未能彻底实行土改政策,使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各阶层人民及社会集团暂时联合起来,而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反国王独裁统治的群众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国外领导反国王的斗争。从1977年起,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到1978年下半年,各地动乱不断升级,达到高潮,国王任命艾资哈里为首相,组成以军人为主的临时政府,以挽回残局。1979年1月,国王被迫出国,委任沙普尔·巴赫齐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流亡国外的什叶派领袖霍梅尼回到伊朗,2月11日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总理接管政权,组织临时政府,巴列维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⑹ 伊朗伊斯兰革命霍梅尼为何要推翻巴列维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伊朗伊斯兰的革命是世界首次的落后推翻先进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中代表宗教势力的霍梅尼将富裕发达的巴列维王朝给推翻了,现在看来毫无疑问这是使历史退步的一次革命。所以说这么明显的一件事为什么当时的人却被蒙混了头脑呢?这还是因为当时霍梅尼的煽动导致的,那么为什么霍梅尼要推翻当时的伊朗呢。
⑺ 伊朗萨非王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1502年,易司马仪建立萨非王朝,几年后,他在哈马丹击毙白羊王朝苏丹之弟,又捕杀苏丹本人,白羊王朝灭亡。接着于1507年占领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1508年攻占巴格达。1510年,在莫夫伏击乌兹别克军队成功,乌兹别克汗也死于战场。
随后又向西挺进,与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1514年,双方激战于伊朗西部的查尔地区,易司马仪初战小胜,但在关键时刻却遭到伏击,他本人受伤落马,险些被俘。巴格达和首都大不里士曾一度为土耳其人占领,国王太美斯普为避开土耳其的袭击,于1548年迁都喀兹文。1555年,又与土耳其缔结和约。
16世纪70~80年代,伊朗不断爆发人民起义,土耳其乘机进攻。阿拔斯一世即位后,依靠伊朗封建主,加强中央政权和军事力量,组建新军,建立炮兵部队。1597年夺回呼罗珊,1598年迁都伊斯法罕,开始向土耳其人进攻。1603年攻克大不里士,以后又多次大败土耳其军队,收复被占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区,伊朗成为中亚大国。阿拔斯死后,国势渐衰,王朝继续存在约100年,1722年为阿富汗灭亡。
⑻ 伊朗巴列维王朝经济发达,男女平等,为何民众要造反
虽然当时的王朝经济算是很发达的程度,而且他们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整体社会发展也比较不错,可是由于当时各个地方的发展差距太大,而且各个地方的具体分工也没有落实,所以会造成百姓们想要去造反,去取得他们想拥有的权利。
民众们的生活如果过的真的好,他们也不会去选择这样一种做法。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尽管男女地位是平等的,百姓们的经济发展也还可以,可是他们还是想要造反,因为他们对自己当前社会都不满意。他们存在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管理制度是存在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百姓们的生活。
⑼ 伊朗巴列维王朝覆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美国在中间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覆灭与消亡,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强大而又富裕的王朝,更是如此,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就这么随随便便就灭亡了。因为有着足够的国力和经济条件来阻挡暴乱和各种风险,不会那么轻易被干掉,咱们国家近代史上的大清王朝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但是唯独有一个王朝例外,那就是巴列维王朝。巴列维王朝,作为强大而富裕的王朝,却在短短几年内被推翻,至今很多人都没办法理解,而根据史料来看,强大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实际上是美国人推翻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美国干了2件事。
在巴列维时期,整个几十年,伊朗经济增速平均超过7%,一度是全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跟西方经济强国齐平。而且巴列维时期,人口多达3000万,而且军队几十万,还配备了清一色的美国装备。当时美国先进的F14,F15战机,伊朗都有,还有很多先进的坦克,舰船等。其整体的实力,在中东那是非常强悍的,跟以色列那是双强。
而这么强大的国家,在世界也是强国了,却非常脆弱的在伊斯兰革命中倒台,结束几十年的统治。而且推翻这么强大政府的却是一群教士,带着一群城市无业游民和底层百姓,看似力量不对称,看似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
但是却实实在在发生了,一群没有武装,手无缚鸡之力的教士,推翻了强大无比的巴列维王朝。这个看似不可思议,也是不可能做到了。而实际上,巴列维王朝的倒台,实际上那是美国推翻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美国做了2件事。
第一件事,美国推动推翻巴列维。
在巴列维后期,因为白色革命,搞得国家矛盾激化。而且巴列维王朝的腐败,让美国失去耐心,尤其是伊朗在70年代不断推动油价上涨,美国为此在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而当时卡特总统专门找巴列维,让其不要推动油价上涨。但是巴列维却不听,这也得罪了美国政府。所以在后期,不光是国内教士阶层的反对,美国中情局其实也是已经开始在谋划,推翻巴列维,甚至搞政变,换掉巴列维这个代理人了。
第二件事,帮助霍梅尼。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其实刚开始规模那是不大的,这个时候,只要是巴列维出动点军队,直接镇压。再进行2年的宵禁,抓捕主要的责任人和教士,这个事其实就解决了。但是这个时候,美国故意搞破坏了。
一方面,直接警告伊朗军方,不要镇压,不要对百姓动手,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制裁;另一方面,揭露巴列维患癌症的消息,而且还断言巴列维不久于人世。这直接使得巴列维失去了军队的指挥权,指挥不动军队,因为军队不敢得罪美国,也不愿意为了即将死亡的国王卖命。
以至于到最后只能看着教士们夺权,而毫无能力。从上面这两件事可以看到,如果没有美国,霍梅尼是不可能推翻巴列维的,正是因为美国抛弃了巴列维,主动阻挠巴列维对伊斯兰革命的镇压,才使得霍梅尼成功。从这一点来看,其实巴列维那是美国推翻的。
⑽ 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为什么被推翻
在短期的空前繁荣之后,伊朗经济在1975年盛极而衰。由于世界石油需求萎缩,油价骤降,政府财政从上一年的盈余20亿美元一变为73亿美元的赤字。大手大脚已成习惯的伊朗当局被迫实行紧缩政策,两年内将开支削减了190亿美元,超高速的经济增长戛然而止。
伴随着经济的下行,长期被炫目的经济增长数据掩盖的问题浮出了水面。面对商业衰退和国家过多地管制市场,商人们怨声载道。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农业生产也出现了巨大损失,这与“白色革命”的初衷截然相反。十年前,伊朗还能够向外国出口谷物、稻米和食糖,而197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却需要进口小麦250万吨,大米30万吨,肉羊250万头。相当于每个伊朗人一年中有一个月的口粮依赖外国供应。
城市的局面同样糟糕。几百万收入低微的伊朗人在超过20%的通货膨胀中挣扎。除了少数企业里的技工,绝大多数工人收入微薄:四口之家平均日收入55-204里亚尔,而一公斤米和肉分别卖到90里亚尔和220-250里亚尔,一间房租金每日100里亚尔,众多工人只好全家住贫民窟。贫富差距大至骇人的地步:在德黑兰的大资本家一天进账5万美元,从来不必在乎周末是到欧洲还是北美购物;与此同时,小农每年只能赚到150-200美元。
对国王鼓吹的“伟大文明”的高期望值和令人沮丧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伊朗民众普遍感到不满。在伊朗这样一个既没有工人运动传统,也没有民主选举历史的伊斯兰国家,人们很自然地转向宗教寻求慰藉,因为“现代化和那种被大肆吹嘘的社会发展并不能带来心灵上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