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拜火教是什么信仰什么神有什么着作吗
1、拜火教,即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等地的宗教。是摩尼教之源,在中国称为“祆(xiān)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
2、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
琐罗亚斯德教是伊斯兰教诞生之前西亚最有影响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曾被伊斯兰教徒称为“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
3、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塔》,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
⑵ 伊朗新年是怎样庆祝的
伊朗的春节——“诺鲁兹”是伊朗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比2500多年前古波斯帝国的第一个朝代——阿契美尼德王朝更遥远的年代。在伊朗,除了重大的伊斯兰宗教节日外,“诺鲁兹”是个全国性的喜庆日子。“诺鲁兹”一般是指伊朗历元月1日(相当于公历3月21日或我国的农历节气春分)至13日这段时间。这时的伊朗首都德黑兰已是杨柳滴翠,桃李泛红,芳草萋萋,春光融融;你若北上里海,或南下波斯湾,那里更是碧波万顷,景色如画。
在新年前的几天,伊朗人就开始全家出动置办年货。而商家们也会延长营业时间,许多商人都说如果运气好,这几天的营业额就能抵得上半年的收入。许多个体商贩则会在繁华地段摆起临时的街边小摊,向熙熙攘攘的人群兜售衣服、手表、日用品、鲜花、工艺品等等五花八门的商品。
伊朗人置办的年货中,有几样必备的东西。一是金鱼。伊朗人把金鱼当做吉祥物,这倒和中国人“年年有余”的传统暗合。第二就是麦苗。伊朗人在新年时会把麦苗放在家中,据说可以吸收掉家中的晦气,而到新年的第十三天,也就是“踏青节”时,则全家人去郊外踏青,顺便也把麦苗给扔了,以此表示把坏了运气都扔出去了,祈求新年好运。
在除夕夜,伊朗人并不一定都呆在家里。很多人会继续在街上购物置办年货,而很多人也会选择在除夕夜参加清真寺的祈祷。新年期间,伊朗人的主要活动也和中国人类似,那就是走亲戚。原则上也是晚辈去长辈家拜访,而长辈也会给晚辈压岁钱。
新年期间,伊朗的法定假日只有5天,但除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外,许多人实际上会休息13天,也就是等到新年的第十三天“踏青节”后,伊朗的新年才算是真正过完了。
⑶ 什么是拜火教
拜火教教义
亦称为“琐罗亚斯德教”、“袄教”或“火袄教”,在西方当今的资料中也称之为“帕西教”,其基本教义为
1.崇拜最高主神阿胡拉 • 玛兹达。认为他是万物之主,也是光明、慈善的主宰,先创造了天体,而后创造了万物之灵,再由“灵”演生出万物,其善体现在万物之中。
2.主张善恶二元论。世界存在善与恶两种势力,主掌善的圣灵是斯班塔 • 曼纽,代表了光明、美德、创造、善行、真理与秩序;而主掌恶的生灵安格拉 • 曼纽则代表了黑暗、丑恶、破坏、罪行、谎言与混乱。相信善神与恶神经过长期而反复的较量之后,最终善行将战胜邪恶,光明将代替黑暗。
3.相信真理神圣而永恒。真理先于万物而存在,并将永存;琐罗亚斯德是真理的预言者和最高神的朋友。
4.认为人由善神创造了身体和灵魂两部分,同时将意志赋予了人的本性,因而善恶伴随着人的一生,选择善行的人死后将升入天堂,而选择恶的人将要堕入地狱。所以人们要以“善思、善言和善行”为道德箴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所有的灵魂都将通过“裁判之桥”接受末日审判。
⑷ 伊朗人头上为什么要戴白布或黑布
因为它们国家是伊斯兰教国家,并不是因为那些女人信奉伊斯兰教,它们国家要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象伊朗、巴基斯坦)要么伊斯兰教在国家占极重要的地位,所以根据伊斯兰教义,甚至是法律要求女人必须戴头巾。
1、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由来。
穆罕默德要求信女们戴面纱或盖头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保护妇女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从穆罕默德要求信女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可看出这一目的;二是出于保护妇女不受男性侵犯的目的;三是出于对真主的尊重与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2、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文化内涵。
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是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连在一起的民族服饰习俗,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已婚妇女戴盖头原是阿拉伯社会一种古老的风俗习惯。
其次,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其最大的实用价值是冬季防寒,夏季防烈日暴晒、虫蛇叮咬、风雨袭击等,即保护身体的需要。
再次,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蕴含有文化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念。
(4)伊朗为什么要祈祷扩展阅读
根据《古兰经》和圣训,佩戴盖头有六项准则:
(1)范围。第一个准则是应遮盖的身体范围。男性和女性不同。男性必须遮盖的范围至少从肚脐到膝盖。女性必须遮盖除了脸部、双手及手腕之外的整个身体。如果她们想,她们甚至可以遮盖脸部、双手及手腕这些部位。
其他五个准则对男女一样。
(2)衣服应该宽松,不应该展现身体轮廓。
(3)衣服应该不透明,以防看透。
(4)衣服不应该艳丽迷人,以免吸引异性。
(5)衣服不应该与异性的相似。
(6)衣服不应该与非信士的相似,他们不应该穿具有非信士宗教身份或特征的衣服。
⑸ 伊朗人睡地上不冷吗
伊朗人睡地上不冷。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谁在地上是伊朗人的习俗,并不会冷。
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伊朗人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
说到这个巴列维王朝也还是挺有意思的,现在的伊朗人好像非常非常的怀念以前的巴列维王朝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问得比较好了,下面一起来研究看看!
其实,说越来越多的伊朗人怀念巴列维王朝时代,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他们对现状不满意,对巴列维政权也同样不满意。
伊朗人不想要政教合一的政体,他们同样也不想要一个王权专制政体。
说民众怀念巴列维王朝时期,不如说伊朗人是在追求更加公平理想的社会环境。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伊朗的过去与现状,看看伊朗近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变化。
先来回顾一下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
1925年12月12日,当时的伊朗伊斯兰议会召开制宪会议,宣布礼萨·汗为波斯帝国统治者,伊朗进入巴列维王朝时期。
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朗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41年-1979年在位)被迫退位流亡国王,巴列维王朝终结,共存在54年。
白色革命
巴列维王朝虽然是一个封建王权的国家,但是在世界大潮的推动下,伊朗也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很多国家都掀起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种大势下,伊朗国内对民主制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君主制度受到了冲击。
到了20世纪50年代,伊朗经济形势恶化,失业率增加,国内矛盾尖锐,政治运动愈加频繁。
巴列维王朝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维护君主专制制度,1963年开启了“白色革命”改革大潮。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想通过发展经济来缓和国内矛盾,进而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场改革。
主要内容有:
1.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
2.全部森林、水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3.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由劳资双方分享。
4.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
5.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
6.改革司法,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7.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改革进步性
可以看出,巴列维的一系列改良措施,体现出很大的进步性。他力图响应民众要求民主的呼声,建立一个世俗化的君主制政权,引导伊朗脱离落后状态,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巴列维推行的“白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伊朗经济的发展,为伊朗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基础。
巨型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和石油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铅矿、铜矿、铁矿和煤矿,都进行了大力开采,钢铁厂以及其它金属冶炼厂,产量也都在不断增长。
1976年石油产量为2.948亿吨,出口2.722亿吨,当年出口石油收入达234亿美元。
从1971年到1973年,伊朗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百分之十四点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
伊朗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到1977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
此外,在交通、电信、电力、社会福利、卫生、教育等领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于经济的发展,军队实力也随之增强,伊朗武装成为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伊朗在社会面貌层面的变化也非常明显,迅速向世俗化迈进。
当时巴列维破除了宗教对国家的影响,实行一夫一妻,解放了穆斯林女性。
百姓的思想获得自由,女性解除禁锢,可以自由的工作和学习,成为伊朗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伊朗巨大的进步。
随着当时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国家福利日趋完善,整个国家表现出蒸蒸日上的一面。
改革局限性
与所有专制者的改革一样,巴列维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来巩固自己的王权,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采取一系列巩固王权的措施。
首先就是重用亲信,巴列维将大量亲信安排在国家要害部门,成为高高在上的权贵阶层。
这些权贵通过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权力,大肆敛财,贪污腐败,造成国家财富迅速集中。
王室权贵一个个腰缠万贯,奢侈无度,而中低层百姓却陷入赤贫,甚至失去谋生手段,产生了极端不满的情绪。
其次还成立了秘密警察制度,用于镇压潜在反对者,手段恶劣残酷,被描述为当时伊朗人最恐惧和厌恶的组织。
再次是巴列维过分发展军备,企图把军队收买为维护王权的有力工具。
在经济取得大展之后,巴列维军事野心不断扩大,每年花费大量金钱购买美国武器,声称要做世界第五军事大国。
庞大的军费开支耗尽了伊朗财政,使伊朗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改革损害了教士阶层的利益
教士阶层在伊朗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巴列维王朝之前,伊朗的教士享有国家的主要权力,包括国民议会的主要席位、司法权、教育权。
他们还掌握大量的土地、房产,可以征收宗教税,在伊朗乡村,教士阶层掌握着绝对的权利,德黑兰的很多政令都无法在乡村地区得到执行。
“白色革命”期间,当局大力推行去宗教化改革,给予了妇女选举权,遭到了教士阶层的敌视。为了打击教士阶层,政府取消了很多宗教领袖的特权,关闭了大量的宗教学校。
土地改革政策触动了教士阶层的经济利益,动摇了他们对土地的控制权。
司法改革也对教士阶层的司法特权形成挑战。
这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教士阶层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总的来说,巴列维的一些列改革一方面发展了伊朗经济,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特权阶层,加剧了贫富分化,引发民众普遍不满。
另外,社会的世俗化改革,使西方思想涌入伊朗,促使了伊朗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人民对专制王权更加排斥。
对教士阶层的打击,严重损害了僧侣阶层的利益,世俗化的推进也遭到许多伊斯兰教徒的反对。
所有的矛盾参杂在一起,最终引发了伊斯兰革命,埋葬了巴列维王朝。
为何越来越多的伊朗人对现状不满
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经过全民公投,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通过了新的共和国宪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伊朗成为政教合一的现代神权性君主政体国家。
伊朗伊斯兰政教合一政权是伊朗公投的结果,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伊朗人的共同选择。
那么推翻王权政权以后,伊朗人民的生活又怎么样了呢 ?
首先是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当初,巴列维时期的伊朗虽然贫富分化严重,但是经济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民众也享受到一定的发展成果。
革命后的伊朗经济没有繁荣起来,对石油出口的依赖依然强烈。
革命成功后不但没有消灭贫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伊朗教士阶层掌控着伊朗经济命脉,财富无限,而广大的老百姓却陷入了一贫如洗的状态。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曾经提到:伊朗的300人就掌握了伊朗60%的财富,可见财富集中严重到什么程度。
由于政策失误及长期遭受西方制裁,现在的伊朗已经成为中东最穷困的国家之一,很多伊朗人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失去生活来源,广大农村地区更加穷困潦倒。
社会面貌倒转。
在巴列维时代,社会风气十分开明,妇女享受比较广泛的权利。
而如今的伊朗妇女不得不重新包上黑面纱,各种各样对妇女的禁锢随也之而来,女性再次成为附属,伊朗又回到了神权时代。
伊朗的自由程度也出现倒退。
伊朗的神权政体对议会及法案具有否决权,对比起国王政府的同等机关有更大的权力。
少数族群的政治权利被打压,非穆斯林族群不享有平等的权利。
政府控制新闻媒体,没有官方的允许下,书籍杂志不得出版、录音带不得分发、电影不得播映、文化团体不得成立。
伊朗执行政教合一政策,教士对于民众思想严格控制,民众的思想受到限制。
以上种种现实,使伊朗很多人认为,伊斯兰革命是毁了伊朗的未来,使国家倒退了几百年。
连霍梅尼的孙子侯赛因·霍梅尼也痛心的说,现在的伊斯兰毁了伊朗的未来,偏离了霍梅尼的路线,他甚至要美国帮助伊朗回到从前。
现在的伊朗年轻人,也对自己父辈当初支持革命的行为充满疑惑:“难以理解他们当初所表达的热情到底是为了什么”。
目前,美伊关系持续紧张,伊朗国内的抗议活动也日趋激烈,很难断定伊朗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祈祷不要发生战争,祝福伊朗人民!
⑺ 伊朗为啥单膝跪地
他们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反对,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的态度。全世界的人都对这种种族歧视的行为,和做法进行谴责。因为世界杯是一个国际舞台,所以看到的人非常多,整个世界都能够看到。所以他们就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大舞台来,把抗议种族歧视的态度发扬出去。
⑻ 伊朗人的礼仪,(急需)
服饰礼仪
伊朗国内的民族很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但其样式大多比较简单,而且宽大,以适应温暖的气候。伊朗的男人一般穿不超过膝盖的长衫,腰围至脚面以上的围裤,头裹长长的包头巾。土库曼民族的女性穿着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脚很小,以防风沙进入。在德黑兰库姆一带,妇女普遍穿伊斯兰的标准服饰,用一块大黑布从头遮到脚,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仪态礼仪
在伊朗,人们言谈举止是很有讲究的,在说话或跟对方正面而坐时,应将两手平放而不可双手交叉,双手交叉着说话,就会被认为态度傲慢,甚至被视为有意挑衅。在伊朗微笑和点头实际上只是主人的一种礼貌的表示,并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另外,由于他们洁身时多用左手,因而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在接触取物时不能用左手。
相见礼仪
注重打招呼时的礼貌用语,是体现伊朗人良好素养的一个方面。人们相见时一般都要说"萨拉姆"(你好),甚至素不相识的人相见也是如此。他们喜欢别人在打招呼时称他们的姓并加上学术或职务的头衔。伊朗人取名字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一般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名字较多,如马哈穆德,拉苏尔,阿里等。妇女的名字多用兹芭,法拉赫等。女子出嫁后多保留娘家的姓名,现在称呼某某夫人时,也可用丈夫的姓。伊朗人在与宾客相见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然后亲吻对方的双颊。由于等级观念很强,见面礼节也有区别,身份相同的人以互吻嘴唇为礼;身份稍低的人以吻面颊为礼;身份差距很大的人,则以一方俯在另一方面前为礼。
餐饮礼仪
伊朗人的餐饮习俗独具风格。总体而言,他们爱吃面食,也吃米饭。对中国的大饼等比较喜爱。游牧地区的人们以牛奶、黄油为主食;农业区的人们主食有面饼、米饭等。喝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爱喝红茶,并喜欢在茶中加糖。按当地传统,土库曼人唱歌前必喝红茶,每逢节庆喜事,人们必定先喝红茶,然后载歌载舞。
喜丧礼仪
根据穆斯林习俗,相亲相爱的男女双方,必须由男方提出求婚,经女方正式同意后,便可举行结婚仪式,他们从定婚到结婚要经过十几道程序。信奉伊斯兰教的土库曼民族,定亲时,男方要用30只羊送给女方作为聘礼。定亲后到结婚的前一天,男女双方不能见面,成婚一周后,新娘就回娘家,一旦知道怀孕了,则立即回夫家。伊朗伊斯兰教徒去世后,人们将其尸体移入清真寺的停尸房。在埋葬过程中,人们又为死者祈祷,埋葬后人们要为死者定期举行各种仪式,以示悼念。
节日来临之际,妇女忙着大扫除。除夕到来,合家欢聚,各家各户用干草点起"祝火",人们都从上面跳过去,意为免灾求和平。初一到初三,人们走访亲友,互祝新年快乐。最后一天,则是全家人外出郊游,这时大小公园里游客如云。
商务礼仪
在伊朗,进行商业性会面,递交名片是必要的,最好要用波斯文,实在不得已,也可用英文。伊朗工商界人士好礼而讲究正式礼节。在商务会谈时直截了当,往往效果不佳,他们不习惯于对事情立刻作出抉择。不要以洋娃娃作为礼物,否则会被误认为瞧不起他们信仰的宗教。
旅游礼仪
在公历3月到伊朗旅行是最好的季节。德里兰的美景往往使人陶醉,若北上黑海或南下波斯湾,那里风光更是迷人,碧波万顷。但外出旅行在大城市交通较拥护,如赶上穆斯林节日和星期五祈祷日,更是如此。即便这样,也应给老人让座。当地不许妇女与丈夫以外的男人同行。夫妻外出必须带上结婚证书。参观清真寺必须脱鞋,头上必须有一样东西,如帽子或手帕。
主要禁忌
伊朗人婴儿的眼睛特别第三,最忌讳别人议论婴儿的眼睛。他们忌讳左手递交物品,称左手为下贱的手。禁食猪肉,不食自死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动物的肉,忌吃无鳞的鱼。
⑼ 伊朗国家女性为何要戴头巾
因为伊朗国家以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而伊斯兰教有禁忌其中关于妇女的有:
禁止妇女穿显露自己体形的衣服,除自己的丈夫外。
禁止妇女炫耀美色,把别人的儿女带来,冒充自己丈夫的儿女。
禁止妇女独身外出旅游,除非有近亲骨肉陪同。
禁止与外女人单独接触。
禁止看外妇女。
所以伊朗国家女性伊要按照伊斯兰教义中的要求,穆斯林妇女在离家外出时,除脸颊、双手和双脚可以露出外,其他部位不能外露。
(9)伊朗为什么要祈祷扩展阅读:
伊斯兰教义
信前定
伊斯兰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受安拉制定的法则制约,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其法则,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能赢得真主的喜悦,因此,前定并非宿命。人类只有通过虔诚地向安拉祈祷,然后努力履行宗教义务和职责,真主才会使其结局发生变化。
信安拉
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信仰,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古兰经》第112忠诚章称:“安拉是真主,是独一的主,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
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有99个美名(99种德性),是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上权威。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体现其一神论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