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高原地理位置为什么这么重要有3大关键因素
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所谓的三洲就是指亚洲、欧洲和非洲,五海就是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大家都知道中东是个火药桶,很多人都能或多或少的说出几点原因。比如宗教矛盾、 历史 矛盾,还有域外大国为了控制石油而开展的各种博弈等。而中东的一个关键因子就是伊朗。
伊朗是伊朗高原的前沿国家,它位于亚洲西南部西亚的心脏地带,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东连中亚,西通欧洲,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疆域辽阔,地势险要,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 历史 宗教文化遗产决定了它在中东和海湾地区的重要大国地位。
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伊朗国土绝大部分在高原上,属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900至1500米之间。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积平原。
在西南亚地缘政治中最具 历史 意义现象的是,扎格罗斯山脉往东与兴都库什山、继而与印度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连为一体,与伊朗高原、青藏高原一道形成世界最壮伟的、由西而东保障亚洲大陆“枢纽地带”的“扎格罗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天然战略屏障。正是有了这道战略屏障,除中世纪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外,伊朗在古代和近代已被肢解为多个伊朗高原国家(包括伊朗全部及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等),但这些国家最终还是成功地抵抗了西方列强的侵犯,并使其避免了印度那样完全被殖民地的厄运。印度由于被屏蔽在这道战略屏障之外,并在近代被英国长期殖民,最终沦落为宗主国英国抛在南亚的“雾都孤儿”。
伊朗所处的地缘政治位置和态势对中国西陲安全具有极大的“桥头堡”意义。 历史 上某国西陲安全长期面临欧洲强势东扩的压力,如古希腊时代的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东扩、欧洲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以及近现代欧洲、沙俄、苏联乃至进入21世纪的美国等,都对伊朗高原国家进行过强势入侵,这些外来列强的入侵无一例外地被拒阻于伊朗高原之外,或被大量消耗在伊朗高原之中。
不仅如此,伊朗高原国家与某国西陲被“扎格罗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战略屏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位于屏障最西端的国家伊朗,实际上成为某国西陲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它们抵抗西方列强斗争的命运与西陲安全唇齿相依:如果伊朗被压垮,那么或海或陆由此东进的西方强势力量,就会沿着途经伊朗高原的古丝绸之路(在此地理基础上形成今天的“欧亚大陆桥”)倒逼,并对西陲造成重大威胁。
我国汉朝时期,罗马帝国东扩的力量被拒止于安息帝国西部边陲,这大大缓解了西部边陲的战略压力;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战略需求,汉武帝派出的西域特使张骞,于公元前119年特意派其副手访问安息(帕提亚,即今天伊朗地区)帝国,安息王竟激动地派出两万骑兵远迎中国使者。这说明当时安息国与汉朝已有互为依存的战略需求。
同样也由于近代阿富汗人民借助兴都库什山的险峻地形,对英国殖民者实行了极顽强的抵抗,使英国无法北上接近,遑论深入某国西陲的薄弱地带,勾结阿古柏伪政权祸乱;而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阻隔更使英国在占领印度的一百多年中,无力从印度北境有效介入北方:1904年8月3日,英国曾攻陷,但到了冬天,英国人因熬不过高寒天气被迫撤回印度。英国人由此得到了“不容易进入的特点,使得任何加强对某国进行军事抵抗的行动都不现实”的经验。
这种经验对英国世界霸权的后继者美国来说也不是一点没有:1950年,美国人曾想为叛乱分子提供为时半年的作战装备,由于“牲畜驮运是唯一实用的运送手段,上述弹药数量约需7000头骡子的运送。由于没有那么多的骡子可用,一部分或者全部的3英寸口径迫击炮和弹药可能无法运离印度”。
“扎格罗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系形成的对西陲的大纵深防护带,使得近代西方即使占领印度后仍不能有效地从西南陆上牵制,而不得不沿海路绕道。换言之,这条防护屏障不仅大大推迟了西方自罗马帝国以来入侵的时间,而且减弱了——与印度相比——其影响某国的力度。同样的道理,正是当年居高临下西进的匈奴人,由于一路上没有这样的高原屏障,才有可能率先——与罗马东进速度相比——西进欧洲,并迫使可能东进的日耳曼人南下,并最终压垮了罗马帝国。
比较而言,处于上述“扎格罗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屏护之外,且地势低缓的印度则较容易受到外来侵犯。印度平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强,山地只占1/4,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富饶。低海拔的平缓地形大大弱化了印度人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并因此受到外族的长期占领。
值得边疆史研究者注意的是,不管是曾打入印度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在中世纪继而近代占领印度的蒙古人和英国人,乃至1962年早已获国家独立的印度人,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下都不能也不曾撼动西南部边陲。
这样的 历史 经验支持我们得出结论,对西陲安全有重大关联度的是以伊朗为前沿的高原国家而非印度:昨天伊朗高原国家而非印度成功地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东扩,今天是它们而非印度正在抵抗和消耗着“北约东扩”。
由此,伊朗高原国家而不仅仅是印度的反霸斗争对中国国家安全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果再考虑到对伊朗高原国家原油进口有着巨大依赖性需求,伊朗高原国家的安全——当然,这一判断成立的前提是中亚没有出现中世纪阿拉伯帝国那样的 历史 条件——较之印度对某国更具唇亡齿寒的战略价值。
B. 描述伊朗的地形特征
伊朗的地形特征:
伊朗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西南部为厄尔布尔士山与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
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中部为干燥的盆地,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西南部扎格罗斯山麓至波斯湾头的平原称胡齐斯坦。
(2)伊朗高原有什么平原扩展阅读:
伊朗的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连,另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南面濒临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
气候特征
伊朗气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寒冷,南部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伊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暖和湿润,降水也往往形成于此,这和北下的冷空气有关系。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朗
C. 伊朗高原的自然环境
伊朗高原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中央部分大部为较平坦。高原上多小型内陆盆地。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海拔2400-3000千米,主峰达马万德山海拔5671米,是一座死火山,为伊朗最高峰。西南部为厄尔布尔士山与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里海沿岸狭窄的平原上,覆盖着肥沃的冲积土。西北部是亚美尼亚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间盆地,有全国最大的乌尔米耶湖。西南部和南部为许多平行的山岭,把伊朗内地与海隔开。东部地区是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着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南部在伊朗境内。
D. 西亚的三大高原两大山脉一个平原是指哪些
三大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
两大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扎格罗斯山脉
一个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E. 没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哪两个高原之间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中东两河流域,又名两河平原。是一片位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冲积平原,现今的伊拉克境内。东为伊朗高原,西为阿拉伯高原。在这两个高原之间。
F. 阿拉伯高原与伊朗高原有什么平原
阿拉伯高原与伊朗高原之间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属于伊拉克。
阿拉伯高原是亚洲西南部的高原,地跨沙特阿拉伯、也门、约旦、叙利亚与伊拉克等国,面积为110万平方公里。海拔为1200米。该高原在构造上为古老地台,西起红海东侧的山地,向东缓倾,与阿拉伯半岛东部平原以及两河流域相连;南界为亚丁湾北侧的山地,北界为叙利亚的中央高地。其核心部分为沙特阿拉伯的内志高原。地形大致平坦,气候干旱,只西北部有极少数短小常年河流。着名沙漠如鲁卜哈利沙漠的西半部。
伊朗高原,位于帕米尔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之间,北邻里海、图兰低地和兴都库什山脉、科彼特山脉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滨波斯湾、阿曼湾和阿拉伯海;东缘有基尔塔尔山脉与苏莱曼山脉;西南缘是扎格罗斯山脉,南部有莫克兰山脉。各山都很高峻,山脉与谷地交错排列。为一四周环山的闭塞式山间高原。东西长25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内部地势起伏不大,海拔1000~1500米,多山间盆地,其间盐沼、荒漠广布。高原内部有卡维尔、卢特与雷吉斯坦三个荒漠。
G. 西亚的伊朗高原地区
闭塞的山间高原
包括高原内陆及其周围山地,主要由南北两侧的边缘山地及中间高原盆地所构成。其边缘山地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山带。分为两支,北支主要有厄尔布尔士山脉、科彼得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南支主要有扎格罗斯山脉、莫克兰山脉、基尔塔尔山脉,并东延成苏来曼山脉。伊朗高原南北介于中亚平原和阿拉伯海及其海湾之间,西邻亚美尼亚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接印度半岛区的塔尔沙漠,东西长达2500公里,南北最宽为1500公里,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伊朗,小部分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
伊朗高原周围山地高大险峻,尤其是兴都库什山和扎格罗斯山脉等,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有冰雪覆盖的山峰高大连绵,十分壮观雄伟。
干燥的伊朗式气候
伊朗高原气候主要属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具有大陆性显着、温差大、冬春降水多等特点,因此称伊朗式气候。南部边缘为热带干旱气候。
伊朗高原基本上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东北信风带,地势较高,气流多来自干燥内陆,高原内部又呈盆地状,导致本区气候具有突出特点:大陆性显着,冬凉夏热,年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大部分地区在200毫米以下,高原中部尚不到100毫米,仅在边缘山地特别是迎风侧降水量较多,厄尔布尔士山北坡和里海沿岸年降水量常超过1000毫米,是降水最丰富的地区;西北部和西部山地年降水在500~750毫米之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自北而南、从西向东、由山地到内陆盆地逐渐减少的趋势。
内陆流域广大
封闭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广大的内流区(包括无流区),内流、无流区约占其总面积的2/3。高原上没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长度不大,流域面积有限。河流的水量少,水位季节与年际变化都很大,多季节性河流等成为本区突出的水文特征。高原内部基本上为内流区和无流区,内陆河多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的内侧,流向内陆低地。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喀布尔西帕格曼山,向西南流入萨巴里湖,全长1110公里,是伊朗高原最长的河流,为内陆河,主要靠高山融雪水和冬雨补给,最大径流量在春季或春末,此时在干旱的低地可出现春洪水灾。其余较大的内流河有赫里河、哈利勒河、库尔河等。外流河多分布在高原边缘山地的外侧,都很短小,流域面积也很小。最长的外流河是卡伦河,发源于扎格罗斯山,流向西南,在阿巴丹附近汇入阿拉伯河,全长550公里,有一定的通航价值。此外,还有一些更短小的外流河流入阿拉伯海及阿曼湾、波斯湾。着名的湖泊有萨巴里湖、纳马克湖等,都是内陆咸水湖。
植被
自然植被—土壤主要属亚热带荒漠草原、荒漠和灰钙土、棕钙土及漠土系列,自然景观多为半荒漠、荒漠景观。整个内陆高原基本上是半荒漠和荒漠,植被稀疏,植物种类很少,多生长疏生短草和肉质、多刺、根系发达的灌木。森林面积很少,仅占10%左右,在南里海低地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森林茂密,多阔叶林,在扎格罗斯山地西部有较稀疏的森林,在山地森林带以上分布着大片的山地草原。
自然资源
以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的西南麓,即构造上属新褶皱山地的前缘凹陷地带,储油构造良好,已探明储量100多亿吨,是西南亚也是亚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产地。铁矿亦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区,如克尔曼、巴米安等地,储量大、品位高。铜、铬、铅、锌等矿储量也相当可观。土地主要是适于放牧的各种草地,可耕地较少,不足总面积的1/5,水源不足,使草场载畜量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