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核问题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依朗核问题的背景)
依朗核问题的现状
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依朗核问题大记事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美国一直指责伊朗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秘密的核武器发展计划,而伊朗始终否认有核武器发展计划,它的核计划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是为了自力更生确保核电站的核燃料供应。这次核风波是从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揭露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而开始的,一直延续至今,现将这两年多来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大事记摘要如下:
截至2005年4月,欧盟与伊朗举行多轮谈判,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谈判陷入僵局。
2005年5月25日,欧盟三国与伊朗在外长级会议上商定,欧盟在约两个月内提出一个推进与伊朗在技术和核能领域合作的综合计划,当年8月恢复双方的谈判。
8月5日,欧盟在向伊朗提交的提议中承认伊朗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敦促伊朗放弃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改由他国提供核燃料。
8月8日,伊朗重启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伊朗与欧盟的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以投票表决方式通过决议,指出伊朗多次不履行和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有关文件,但没有明确要求立即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
10月上旬,俄罗斯建议允许伊朗从事铀转化活动,而将后续的铀浓缩活动转移到俄罗斯境内完成,以确保其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11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定暂时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使伊朗与欧盟就俄罗斯提出的妥协方案进行磋商。
12月21日,欧盟和伊朗的高级官员在维也纳就伊朗核问题进行接触,同意双方2006年1月18日再次会晤,就化解伊朗核问题的分歧寻求共同点。
12月24日,俄罗斯正式向伊朗提出在俄境内与伊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建议。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将重新启动核燃料研究设施。
1月7日,伊朗与俄罗斯开始就俄建议展开会谈。
1月10日,伊朗正式启封核燃料研究设施。
2006年春季,西方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对峙,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备受争议的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在4月11日宣布,伊朗已经提炼出浓度达3.5%的低浓缩铀;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发展的担心陡然加速。
同伊朗目前强硬路线相呼应的是,以美国《纽约客》杂志为首的一批西方媒体相继作出“美国计划对伊朗核目标实施军事打击”的报道,“动武论”一时甚嚣尘上。而国际原子 能机构主席巴拉迪在4月28日做出的对伊朗核计划进行评估的报告,几乎无法对伊朗给予有利的评价。由外交斡旋发展到制裁,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朗核设施实施空中打击的阴影,都使得伊朗核问题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最迫切、最棘手的问题。
伊朗核问题溯源
造成伊朗核问题今日今时危局的主要原因远远超越了伊朗自身,而是深深扎根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其中包括伊朗同西方、伊朗同以色列、伊朗同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世界之间、美国同欧洲围绕核计划,以及伊朗什叶派神权政权间种种相互交织的利益与冲突。
从历史事件上看,以上种种关系的由来又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几乎持续上世纪整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因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及巴以冲突而加剧的阿拉伯世界的内部分歧,甚至“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势力发展对西方体系的冲击。
国际社会之所以为伊朗核计划忧心忡忡,并不在于伊朗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的签字国是否具有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而是在于伊朗始终无法让国际社会信服其核能开发是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国际社会进而担心,伊朗在接受国际核监督之外,还可能另有一套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计划。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心腹大患之时,一个拥有核武器、并且在西方眼里同恐怖组织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伊朗,对西方而言是完全不可容忍的。这也就解释了美国的底线:伊朗绝对不能拥有核武器。
在伊朗的强硬与西方的恫吓背后,伊朗距离美国的底线究竟有多远?根据制造核武器的基本知识,天然条件下出产的铀矿需要加工成所谓的铀浓缩体(俗称“黄色蛋糕”),然后转变成铀四氟化物(UF4),后者再进一步转换成为气态的铀六氟化物(UF6),然后通过离心机将铀六氟化物加工成低浓缩铀(就是目前伊朗宣布已取得的技术突破),低浓缩铀进一步浓缩成高浓缩铀,后者既可产生民用核能,也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
如果伊朗的声明属实,根据有关专家估算,它距离生产出制造一枚原子弹所需要的高浓缩铀还有十三年零七个月。但令国际社会担心的是,伊朗不会满足于其目前拥有的164台离心机机组——伊朗已经声称到今年底修建由3000台离心机组成的机组。据估算,这样规模的机组将可以在271天内造出一枚原子弹所需的高浓缩铀。而伊朗的内坦兹核工厂的装机设计容量是5万台离心机,假设在美国的炸弹降落下来之前建成并全力运行,只需16天就可以造出一枚核弹所需量的高浓缩铀。
去年俄罗斯为解决僵局提出的在其领土上建立合作核燃料工厂的提案,主要是避免让伊朗完成浓缩铀的全过程,即将“黄色蛋糕”之后的阶段转移到俄境内进行加工。而伊朗宣称的低浓缩铀的制成,标志着伊朗掌握了浓缩铀的全过程技术。因此,内贾德在4月11日骄傲地宣称,伊朗从此加入核俱乐部的行列。
一意孤行
今年2月,伊朗核问题被报告给安理会后,国际社会并未放弃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外交框架下解决该问题。但以内贾德为代表、主张发展核计划的强硬势力,至少在目前看来已经成为伊朗外交的主要声音。这种执意独立发展伊朗核工业的心态,主要来自在1980-1988年两伊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伊朗领导人,既对西方核不扩散承诺的质疑,更对核武器禁忌不屑一顾。
在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对伊朗军队使用了化学武器,但在当时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和西方都支持伊拉克的情况下,世界舆论对萨达姆的行为指责寥寥。在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政治的考虑成为决策核心时,世界默许乃至纵容了萨达姆的行为。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中东研究高级研究员雷·塔基亚(Ray Takeyh)在今年春季号的《国家利益》杂志中指出,对内贾德这样两伊战争老兵出身的新一代领导人而言,战争教给他们这样的信条: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只能靠自身的发展来保证,寄望国际公约和西方的善意是行不通的。
而在伊朗看来,美国对以色列实际拥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最近美印之间关于核合作的条约,都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对“民主国家”和盟友,完全可以罔顾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签字国的事实,对其发展核工业乃至核武器开绿灯,不惜一再破例;但对伊朗这样身为条约签字国的国家,仅因为其同美国不和,就可以被剥夺利用核能的权利。
在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下,自主开发核能乃至最终造出核武器成为伊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安全的虚实双重保证。在两次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常规力量所显示出来的压倒优势,以及最近对伊朗核设施使用战术核武器论调的抬头,更使伊朗强硬派领导人确信,只有核威慑才能避免伊朗沦为下一个萨达姆或塔利班。这种看法伴随着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存在的加强,美国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政权更迭(regime change)的威胁,增强了伊朗建立核威慑的迫切性。
内贾德认为,核问题仅是美国挑战伊朗神权政权的第一步,即使伊朗按照美国要求停止核计划,美国依然会以伊国内的人权、民主问题为借口步步进逼,直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的政权被推翻。美国国务卿赖斯要求的用于“推进伊朗国内民主力量发展”8500万美元拨款,也被认为是美在伊朗实现政权更迭的步骤之一。
德黑兰权力架构
根据伊朗宪法,国家最高领导人,即精神领袖哈梅内伊(Ayatollah Khamenei)是武装力量统帅,同时也控制国家宣传机器和国家司法权。
伊朗外交政策的决策机构是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SNSC),该委员会目前为拉里贾尼(Ali Larijani)领导,他也是此次核危机中伊朗的首席谈判代表;但哈梅内伊对最高安全委员会的决定拥有最终决定权。在4月5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举办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讨论会上,国立伊朗大学的国家关系教授马哈穆德·沙里奥哈兰(Mahmood Sariolghalam)表示,从哈梅内伊掌权的17年历史来看,他既不希望同西方实现和解,同时也不希望发生同西方的对抗。
另一方面,伊朗的国会以及由前总统拉夫桑贾尼(Ali Rafsanjani)领导的权宜委员会(Expediency Council)都有大批持温和立场的改革人士。在伊朗国内经济、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伊朗75%人口不足30岁),解决国内的发展问题更多成为上层的改革人士和广大民众关注的重心。
在这种独特的外交、内政决策机制下,伊朗国内民生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国际社会抱有希望:伊朗可以通过内部的角力来取得核问题的解决。这也是为何国际社会选择一面向伊朗提供合作的美好前景,另一面辅以包括制裁在内的压力的软硬两手策略。
在伊朗立场日趋强硬的今天,要求挥舞大棒的声音也日益升高。同样在4月5日的外交关系委员会研讨会上,布鲁津斯学会中东政策研究室主任肯尼斯·波拉克(Kenneth Pollack)指出,在伊朗经济日益需要境外资本的今天,特别是未来五年伊朗每年需要200亿美元、未来十年需要700亿美元用来更新石油工业的融资计划,对伊朗实行投资制裁会取得相当不错的结果,同时又不会引发类似当年制裁伊拉克导致的人道主义灾难。
一旦包括外交途径以及投资制裁这样的“软制裁”方式,仍无法使伊朗停止浓缩铀活动的话,那么,更严厉的制裁乃至“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就会成为一个选项。而这种选项的不利之处,除了具体的军事方面的局限性(比如无法保证一次性消除所有的伊朗核设施,以及尽管核设施本身的消除,但有关核技术的知识却无法根除),还包括对油价不断创下新高的国际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冲击,对伊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国内政治经济、对巴以冲突的解决种下种种恶果等。
勿轻言战端
一个核武装的伊朗将打破中近东地区的战略平衡,会影响到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对权力的控制,同时可能产生所谓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输出”,引发类似伊拉克目前的逊尼和什叶教派之争。
但西方也有投鼠忌器的一面:战端一开,目前刚刚迎来新总理的伊拉克,可能因为伊朗公开支持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力量,再次将伊拉克动荡不安的国内安全局势送到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此外,西方指责的伊朗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联系,同叙利亚的密切关系,连同伊朗对巴勒斯坦哈马斯政府的支持,都会因此得到加强,从而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反恐事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此外,在萨达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动对科威特的侵略后,整个阿拉伯世界呈现“中东政治美国化”的局面,彼此间的互信程度下降,各国忙于自保。而另一场海湾地区战争的后果,很可能再次强化美国的在该地区本已十分强大的存在,加强阿拉伯国家互相孤立、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阿拉伯世界在所谓的文明冲突中再次败下阵来。
因此,阿拉伯世界如果不是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至少也不希望造成支持美对伊朗军事打击的印象。对美国而言,如果不能聚合尽可能多的盟友,特别是阿拉伯盟友,发动对伊朗的攻击将令其摆脱霸权形象的努力付之东流。
更为严重的是,鉴于美国正在世界推行的“民主化”浪潮,伊拉克战争似乎昭示着,至少在中东地区,战争已成为推进民主的主要手段。而一场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将会导致这种印象实质化。这无疑对美国“民主化”的推进不利,使其民主成本呈指数级加大。
西方内部的分歧也几乎排除了近期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尽管欧洲三国(法国、德国和英国)在过去三年多的谈判中无功而返,目前站在美国一边要求对伊朗采取强硬立场,但美欧在处理方式上仍有本质区别:对欧洲国家而言,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是他们的原则,并不是一时之计。而美国则不同,主张用外交手段更多是考虑到眼下进行军事打击的准备不够充分,是一种权益之计。欧洲主张必须在穷尽外交手段之后,才可以另寻它途,美国的布什政府显然没有这种信条与耐心。
围绕伊朗核问题的种种错综复杂关系使得该问题的解决分外棘手。但外交斡旋不会因为巴拉迪报告的出台而就此停止。相关各方将会各尽其力,寻求一个尽可能令各方保住面子,同时又不至于导致局面不可收拾的解决方案。安理会成为各方角力的主战场的事实,并不理所当然地意味外交——制裁——战争这一路径的不可逆转。伊朗核问题的反复,也意味着其解决进程的一波三折。世界仍旧需要更多的耐
⑵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伊朗核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美国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 2003年9月,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此后,为使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2003年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共同在维也纳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3年12月,在代表欧盟的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方面多次出现反复。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存有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2005年12月,俄罗斯提出伊俄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国际社会积极斡旋,要求伊朗停止核燃料研究活动,但伊朗坚持有权和平利用核能。
两伊战争是指发生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的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两伊边界全长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为界。阿拉伯河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水道。两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炼油厂都集中在这条河的两岸。阿拉伯河还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两国在阿拉伯河的主权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1975年3月两国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签订边界协定,规定这段边界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当时在伊拉克掌握实际权力的是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萨达姆·侯赛因,在伊朗当权的是国王礼萨·巴列维。但到了1978年,伊朗国内政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什叶派宗教人士发动的伊斯兰革命席卷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伊朗长达2 500年的君主制终结;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两伊关系随之恶化。1980年9月,伊拉克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同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战争主要在两国的边境地区进行。双方动用了飞机、重炮和导弹,袭击包括对方首都在内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军事设施,还互相袭击停泊在对方港口的油轮,遭到袭击的油轮共有540艘之多。后经联合国多次调停,1988年8月两国宣布停火。 在伊朗核问题上,中方一贯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以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方认为这符合各方利益。中方也认为,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一方面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也应该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中方一贯致力于劝和促谈,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当前形势下,中方和有关其他方面都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外交努力,推动尽早启动谈判,来寻找全面、长期解决伊核问题的妥善办法。
⑶ 以下是伊朗浓缩铀达到4.5%的真正含义
伊朗声称其浓缩铀含量达到4.5%,突破了2015年核协议设定的3.67%的上限。此举是对美国违反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 *** 时期协议条款的回应。但是,浓缩铀的消息意味着什么呢?”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有着简单、化学答案的问题。正如美国核管理委员会(U.S.NuclearRegulatoryCommission)在其网站上解释的那样,铀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或“同位素”)。它们都有相同数量的质子(92),但中子数量不同。迄今为止,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此类同位素是铀-238,它有146个中子。在地球上,这种同位素占所有天然铀样品的99.3%,
,但对于核反应堆(或原子弹)来说,这种味道并不是很有用。稠密的铀-238团簇不会引发核连锁反应。然而,第二种最常见的同位素铀235(仅占天然铀样品的0.7%,含有143个中子)确实倾向于启动核连锁反应。在这些反应中,铀原子的核分裂成更小的核并释放中子。然后,这些中子会导致其他核分裂,释放出更多的中子,进行自我维持的“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破坏地球的十大方法]
浓缩铀是从铀样品中分离铀-238原子的过程,这样样品中铀-235的比例就更高。浓缩到3.67%的铀是铀235的3.67%。浓缩到4.5%的铀是4.5%的铀235。诸如此类,
那么,伊朗突破浓缩门槛是否意味着该国现在离拥有核弹更近了?
不是真的。
正如美联社报道的那样,4.5%的浓缩物足够伊朗为其和平的、已经活跃的布什尔核反应堆提供动力。但这一水平远远低于“武器级”铀的标准90%门槛,
和浓缩铀到90%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它需要建造和操作非常先进的离心机。如果你关注过国际社会试图破坏伊朗核努力的新闻,你就会知道最成功的努力——一种叫做Stux的计算机病毒——攻击了伊朗的离心机。
离心机是足够常见的实验室设备。他们把材料样品旋转以产生离心力。在这种强烈的力作用下,较重和较轻的物质倾向于分离。
然而,普通的实验室离心机远远不够强大,无法将铀235和铀238分离开来。这两种同位素在质量上几乎相同,但不完全相同。而一个铀样品中铀235含量很低。
正如之前的《生命科学》报道的那样,一个寻求浓缩铀的国家必须首先将铀样品转化为气体。然后,在铀原子再次从气体中提取出来之前,这种气体必须在强大的工业离心机中以极高的速度加速,使两种同位素分离。
提取137磅(62公斤)的铀-235,这是制造被称为“小男孩”的核弹所必需的,核弹是在日本广岛投下的,根据《原子弹的制造》(Simon&Schuster,1995),1945年美国消耗了全国能源供应的10%。最初的铀样品重4吨(3600公斤)。两万人帮助建造了制造核弹的精炼设施,这一设施需要12000人操作。
伊朗浓缩大量武器级铀并非不可能。但4.5%的分数并不代表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除非是象征性的。伊朗还威胁说要将铀浓缩到20%,这更接近但仍然不是武器级别。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促成的核协议破裂是否继续加剧紧张局势你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物理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那是什么?你的物理问题回答了
,最初发表在《生活科学》杂志上
⑷ 伊朗不断提升浓缩铀丰度,丰度指的是什么
丰度这个词一般专门用来描述核燃料的纯度。特别是铀235,其实美国在日本投下的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就是铀235。其实如果想理解的话,你就把它理解成铀235的纯度就可以了。丰度值越大,那么铀235的纯度就越高。离核武器就越近。
或许正是因为美国的态度,伊朗终于明白如果没有核武器,那么美国迟早有一天会蹬鼻子上脸,甚至发动战争。所以可以说伊朗核问题也是被美国逼出来的。
⑸ 伊朗称“不寻求制造或获得核武器”,伊朗为什么不能有核武器
因为伊朗签署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且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
不过这仍然令这个美国非常的紧张,因为一旦拥有提炼浓缩油的技术,把浓度提高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于是美国一方面加大了制裁的力度,另一方面又通过这个西方国家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其干涉以及说服这个伊朗终止浓缩铀的活动。伊朗也开始以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和这个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周旋,一会终止浓缩铀的活动,一会又重新启动浓缩铀的研究,从中捞起自己的好处。几次终止和重启之后,伊朗核浓缩铀的提纯程度已经达到20%,离制造核武器的90%还有一段距离。
⑹ 伊朗计划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20%,这一想法实现的难度大吗
伊朗的这个想法实现起来的话难度太大。
首先,先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科普。
浓缩铀,是一种核原料。
浓缩铀是存在自然界的一种化学元素,并且具有放射性。
铀属于三种同生素共生。
浓缩铀是核能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可以用于核电站、核动力,同样还可以运用到核武器上。
所以国际原子能协会希望控制浓缩铀的研究和活动,理由是防止核武器扩散。
具体浓缩铀的资料我也没看懂。
伊朗,是一个中东国家。
伊朗位于西亚,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17位,伊朗古称波斯,在历史上和我国有着渊源。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开采。
伊朗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大国,而石油生产和出口,分别位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
据资料显示,伊朗在2015年的时候经过多年的全面协议谈判,最终承诺永不寻求获取核武器。
对于伊朗技术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20%,这一想法实现的难度大吗?我有以下看法。
一、不可取。要知道,伊朗曾承诺过,永不会寻求获取核武器的方法。
所以在这次伊朗提交的浓缩铀计划,已经严重的违反了伊朗对核问题的全面协议。
后据新闻了解到,伊朗的浓缩铀计划已经超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
所以最后伊朗应该会面对核大国的制裁。
⑺ 伊朗有核武器吗
技术绝对是有的,但是原材料铀235或钚239不好弄,下面的材料网络可以自行补脑,原理不是什么高科技。
40年前,美国人的核垄断之梦还没尝到滋味,苏英法中相继成功实验了原子弹。美国人发愁了,照此以往,一定会有N个国家拥有原子弹!一个问题让美国坐立不安:一个没有任何核经验的国家制造一颗原子弹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促使五角大楼推出了一项绝密的计划——“第N国计划”。
6月24日,英国《卫报》刊出了该报记者对“第N国计划”参与者的独家采访。制造一颗原子弹到底有多难?得到的答案是:头脑灵光的两名大学生,一张规模稍大图书馆的阅览卡,几本笔记本,外加两年时间,足以设计出一颗真正能用的原子弹!
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被选中
美军当年相中了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鲍博·谢尔顿、戴维·派普诺姆和戴维·多普逊来进行实验。美军相中他们的原因是,他们完全符合“第N国计划”参予者的条件——掌握物理学知识,没有任何的核经验,更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秘密,另外还得年轻。戴维·派普诺姆因私人原因很快就脱离了“第N国计划”,因此,在整个“N国计划”中,也就鲍博·谢尔顿和戴维·多普逊两人参加。当年28岁的谢尔顿回忆那时的情景恍如昨日:“毕业后,我突然得到一条消息:美国的氢弹之父、美军核计划最高领导人爱德华·泰勒要见我!我立即赶到华盛顿,与他呆了一个晚上。氢弹之父开始考问我设计制造原子弹的详细事宜。这我哪知道呀,真可谓是一无所知。随着他考问越来越专业,我所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少,因此也越来越觉得失望。
然而,两天后,一个电话打到我这里告诉我说:命令你立即赶到利弗莫尔。”利弗莫尔其实是利弗莫尔辐射研究实验室,这是美军设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处绝密军事科研设施。和谢尔顿一样被莫名其妙带到利弗莫尔的还有第二个年青人,他就是戴维·多普逊。
实验室下达设计出原子弹的绝密任务
实验室的负责人最终给他们交待任务了:他们得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设计出原子弹来!他们设计原子弹的条件是:利弗莫尔实验室负责为他们提供一个办公室,但他们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其它任何地方,严禁向任何有原子弹研发知识的人请教。另一方面,他们俩经手的任何东西——画有图表的笔记本,写在信封背后的小便条全都是“最高机密”!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年轻的核武器门外汉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个免费的引路人,它就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核和平利用计划”公开出版物中的内容。这些公开出版物让两位年轻人如同阿里巴巴进了四十大盗的宝库,他们大量引用公开的信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设计计划。
他们制造了可以再炸广岛的原子弹
他们所做的每一步设计都会被移交给原子弹研发机构的专家们评定。如果设计得到专家们的一致首肯,就说明他们的设计通过了。每隔一段时间,两位年轻人就把他们的设计通过一个实验室专门指定的人送往核武器研发专家那里。几天后,他们的设计成果是否有效便反馈回来。1966年底,也就是两位年轻人参加这一绝密行动两年半之后,他们终于完成的任务就是一份简明但绝对可操纵性的报告,以十分专业的语言详细说明制造原子弹要用哪些东西,将如何进行。整份报告如此之详尽,美国的原子弹军工厂完全可以拿着它照单抓药,直接进行原子弹的生产!
在报告递上去之后的两个星期里,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吉姆·弗兰克把两位年轻人拉到一边,神秘地告诉他们说:“如果按你们的方案制造原子弹的话,爆炸的强度跟当年投掷到广岛的没有什么两样!”
今天,当全世界都面临着恐怖威胁的时候,五角大楼40年前展开的“第N国计划”又有了现实意义,因为“基地”随时可能对它相中的目标发动核生化恐怖袭击,部分“流氓国家”正在加紧研发核武器。因此,尽管有许多人相信个人根本不可能设计制造出真正的原子弹,可40年前“第N国计划”得到的结论却实实在在证明,个人或者团体制造原子弹并非不可能。
⑻ 伊朗核问题含义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伊朗核问题的现状
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⑼ 朝鲜和伊朗为什么要核武发展
核武器作为国之重器,起到威吓敌方保护自己的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战略作用是常规武器所无法取代的。这是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具备并认可的常识。朝鲜和伊朗领导人理所当然对此心知肚明。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控并拥有核武器。因为只有有了核武器才可以将自己的国家置于核保护之下,从而不惧怕其他敌视国家或势力的威胁。因为只有有了核武器才可以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
居里夫人说过:“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这也是中国现在热播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的台词。我想居里夫人已经告诉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核武器。朝鲜和伊朗同属被世界上超级大国美国对抗和制裁的国家。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核大国。而作为与美国相对抗的朝鲜和伊朗,为了保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受侵犯,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国防。而核武器作为国防事业目前最具备威力的威慑力量是任何常规武器所无法替代的。只有拥有了核武器,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来推翻朝鲜和伊朗的现政权。因为如果美国这么做无疑等同找打。虽然对方肯定打不过美国。但是,一旦爆发核战争。带给美国的无疑必然是巨大的灾难。那么,即使美国能够灭了朝鲜、伊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美国也必然遭到对方的核攻击。而美国如果经过如此巨大的损失,后果必然相当严重。美国经济有可能倒退几十年,甚至一蹶不振。而中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将有可能趁机奋发超越美国。那对美国而言美国的全球霸业将付水东流。所以,只要朝鲜、伊朗一旦掌握了核技术,那么朝鲜、伊朗就可以在战略上基本上消除国家国防安全顾虑。从而放手进行国内经济建设。
⑽ 伊朗有核弹吗
截至2020年11月,伊朗没有核弹。
对于伊朗来说,开始提炼高纯度的浓缩铀,扬言制造核武器,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态度给美国人看。除此之外,从客观条件来看,伊朗想要制造核武器也是困难重重的。
伊朗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他们现在已经能够得到4.5%丰度的浓缩铀,之前的伊朗核问题协定规定伊朗浓缩水平必须限制在3.67%,显然现在伊朗已经突破了这个限定。
即使如此,想要把浓缩铀丰度提高到武器级别的90%以上也是相当不易的。也许伊朗未来可以做到,但现在根本做不到,至少还需要好几年的努力才可以。
(10)伊朗为什么要做浓缩铀扩展阅读:
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
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量来表示,称为TNT当量。美、俄等国装备的各种核武器的TNT当量,小的仅1000吨,甚至更低,已有微型核武器,爆炸当量在几十吨。
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