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高级核物理学家遭暗杀身亡后,伊朗有什么动作
伊朗高级的核武器专家,被刺杀以后,引起了伊朗全国的愤怒,为这个科学家举行了葬礼,并且发誓要报仇,血债血还。
㈡ 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在伊拉克身亡,他是如何去世的
遇到袭击去世的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名字叫做沙赫丹。上一位被刺杀的人是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苏莱曼尼。执行任务的是美军的无人机。关于这次袭击,伊朗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动静。信息还是伊拉克率先发出的。而俄罗斯媒体也报道了此事,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伊朗可谓是伤筋动骨了。先是核物理学家被刺杀,然后又是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被刺杀。损失很大。
而且就美国目前的能力,打击伊朗比较困难。对于伊朗来说,打输了不丢人,大不了去山里面打游击,搞各种各样的自杀式袭击。而对于美国来说,如果打输了,不仅丢人,还会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全球霸权出现问题。美国的盟友之所以倾向于美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实力问题。但是明着抢不行,那么美国干脆选择暗度陈仓。通过刺杀,暗杀等方式搅乱伊朗国内局势。毕竟这些活都是CIA最擅长的。
㈢ 伊朗核科学家刚被暗杀又一高级指挥官遇袭身亡这是想干什么呢
在为核科学家举行葬礼的当天晚上,伊朗革命卫队一高级指挥官又被杀死。在两天时间内,连续有两名伊朗重要人物被暗杀,幕后操纵者到底意欲何为,伊朗会做出如何反应,中东火药桶会炸吗?
伊朗重要人物连续遭到暗杀,既说明其自身实力太弱了,枪弹等危险品处于失控状态,敌对势力在伊朗国内畅通无阻,连本国重要人物的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更说明美国的影响力太强大了,搞个本国的总统选举竟然都要拿弱国当牺牲品。特朗普对伊朗采取的危险步骤其实是兵行险招,就是为了挑起冲突,以图选举反败为胜。不知道伊朗能否忍受到拜登正式上任那一时刻。
㈣ 两伊战争一边导弹狂袭,伊朗究竟有多死硬
近日伊朗和美国的纷争让全世界瞩目,美国发射导弹炸死了伊朗高级将领,导致伊朗清真寺挂上了“血旗”开始复仇行动。不过很多人其实对伊朗这个国家并不了解,也并不知道伊朗到底有何实力敢和美国人叫板。不过有一点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伊朗绝对是这个星球上,最死硬顽强的国家之一。
任何与伊朗为敌的国家,都很容易回忆起3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伤亡超过百万的两伊战争。
上图_ 飞毛腿导弹
这场闹剧一般的战争被称为“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一战”。一边是疯狂人海战术,另一边是袭城炸船(伊拉克为了阻拦伊朗出口石油用空军炸游轮)。两边对打不亦乐乎。然而当这场闹剧结束,双方发现留下的不仅仅是巨额债务,还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倒退,无论是德黑兰还是巴格达,除了上百万具尸体和数百亿美金的债务。什么也没有得到。
希望历史永远不会重演,希望人民不要再顶着炮火 地雷和导弹,在战场上成为炮灰。
㈤ 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
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后来,美国与伊朗经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
美国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5)伊朗人怎么悼念高级将领视频扩展阅读:
伊朗人质危机历史背景: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着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
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
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国外。
“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
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
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
美国曾想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并也曾尝试与伊朗的新政权建立关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㈥ 伊朗人去美国容易吗
不容易!自伊朗建立了以什叶派教义为立法依据的伊斯兰共和国之后,伊朗迅速走向了“反美,反西方”的道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越来越差,1979年发生的伊朗人质危机事件更是让美国与伊朗直接断交。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推翻现在的伊朗政府,几乎使用了除直接开战外的所有手段。伊朗方面也不惧美国的压力,见招拆招。双方之间大有一副要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
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
然而,在美国却居住着大量的伊朗人。他们或是第一代移民,或是祖辈几代世居美国。时至今日,已经有至少150万伊朗人定居在美国,并且这一数字只代表了在伊朗出生,在某一时间段移民到美国的伊朗人,若是再加上在美国出生的伊朗人和拥有伊朗血统的美国人,还会更多。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伊朗人第二多的国家。
美国对于伊朗人来说究竟有何魅力呢?为什么伊朗人会大批移民到“敌对”的美国呢?
地缘谷FM-471
音频:
00:0008:35
伊朗人大批移民到美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当时的伊朗处于巴列维王朝的统治时期,与美国的关系非旦不差,甚至还成为了坚实的盟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开始大范围清除老牌殖民帝国的势力。在美国的干涉下,英国与苏联的势力完全退出了伊朗,美国单方面控制了巴列维王朝统治下的伊朗,伊朗也成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
巴列维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
基于当时伊朗和美国的友好关系,且当时的伊朗通过石油贸易也成为了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伊朗人想去美国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当时英语已经成了全球通用语言,美国又是一个教育大国,因此很多有条件的家庭便会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去美国留学,接受美国的高等教育。截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所有出国留学的伊朗学生中有将近一半是去美国留学的。在1975年到1978年间,在美国大学就读的伊朗留学生更是比来自其它任何国家的留学生都要多。
1968年站在德黑兰大学原子炉前的一群女性博士。
由于美国的移民政策相对开放,且美国的生活条件远非伊朗能比。因此很多伊朗留学生毕业之后在美国找到了更好的机会,便选择留在了美国,在美国成家立业。这一时期的伊朗移民通常只是某个人单独移民,而不是整个家庭。截至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前,在美国定居的伊朗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由于这些人以学生为主,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教高的文化素养,很快便渗透到了美国的各个领域,无论在是科学研究还是艺术文化等领域,都能看到伊朗人的身影。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后,很多学业还未完成且不愿意回到伊朗的学生则申请以难民的身份继续留在美国。除了学生之外,大量伊朗富豪和知识分子也同样移民到了美国,这也是伊朗裔美国人最初的来源。
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亲美的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流亡美国,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了伊朗最高精神领袖。新的政权建立后立马开始大量清洗旧政权的势力。巴列维王朝的上层贵族、政府官员、王室宗亲等担心新的政权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在伊斯兰革命结束之后选择跟随巴列维国王的脚步,举家移民美国。
结束流亡的霍梅尼回到伊朗。
教士阶层掌权后,伊朗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全国上下严格实施伊斯兰教法。关闭了所有西式的酒吧、夜店,要求女人出门必须戴头巾,必须穿长袍,女人重新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伊朗瞬间从一个世俗开放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全面宗教化的国家。很多人由于适应不了如此巨大的落差,便选择移民到西方国家,继续过他们的西式生活,尤其是家里有女儿的家庭更是成了移民国外的主力军,美国也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
伊斯兰革命前后伊朗女性的对比。
除此之外,霍梅尼上台后大力推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严厉打压持不同意见(尤其是反对政教合一)的人,迫害左派、穆斯林兄弟会等一切反对派组织。在霍梅尼的高压政策下,产生了一大批政治难民,由于胳膊宁不过大腿,他们也只能选择远走他乡,逃离霍梅尼政府的统治,在这些人当中也有大量的人移民到了美国。除了国内的政治因素,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也成了伊朗人大批移民美国的“助推器”,这些人大都以中产阶级为主,为了躲避战争,也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选择背井离乡。
美国对这些人的到来也持欢迎的态度,为他们敞开了大门。一方面,美国和如今的伊朗政权关系很不好,这些人也是极力反对现今伊朗政权的人。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些“反对派"到了美国绝对可以为美国所用,美国可以通过这些人与留在伊朗国内的反对派里应外合,一起“攻击”现在的伊朗政府。
他们举起巴列维时期的伊朗国旗,反对现在的伊朗当局。图源.Pexels
除此之外,这些移民到美国的人在伊朗的地位并不低,很多人曾经都是旧政权的官员,做生意的大老板之类的有钱人,早就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些人移民到美国后,毫无疑问也会将自己的一切资产转移到美国,美国可以因此获得一大笔收入。同样,移民到美国的伊朗人大都是受过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移民到了美国,就等于为美国输送了大批人才,可以为美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出于种种原因,美国政府对这一时期的伊朗移民几乎没有阻拦,甚至给予这些人优厚的补贴,这也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伊朗移民。
根据1980年美国的一项人口普查显示,在这一阶段至少有123万伊朗人加入了美国国籍。在1980年至1990年间,在美国出生的伊朗人的人数更是增加了约74%。伊朗社会的重大变革和美国给予伊朗移民的优厚待遇成了许多伊朗人举家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
霍梅尼去世后,他的继任者哈梅内伊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导致伊朗的宗教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由于和美国长时间交恶,导致伊朗遭受以美国为守的西方国家的严厉的制裁与封锁,伊朗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生活水平更是大不如前。大量绝望的伊朗人选择了离开伊朗,去别的国家寻找更好的出路。很多在美国拥有亲属的伊朗人就会想办法通过在美国的亲属让自己也移民美国。
根据2011年的美国社区调查显示,在当时的美国已有至少470341名美国公民具有伊朗血统,并且这一数据只囊括了伊朗的主流民族--波斯人。除了波斯人,同样有大量伊朗的少数民族移民美国,比如伊朗亚美尼亚人、伊朗犹太人、伊朗库尔德人等。伊朗移民主要聚集在洛杉矶、圣地亚哥、旧金山等隶属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城市,形成了很多伊朗人的社区。
㈦ 达瓦里氏是什么意思
达瓦里氏,俄语,是同志的意思,现在多用于棚做调侃,表示我们是一个队列里的人。
1、达瓦里氏是俄语音译,即товарищ,是同志、同事、同学的意思。苏联时期较多,目前网上说亲爱的达瓦里氏,可以理解为亲爱的同志,主要还是根据人来理解。
2、达瓦里氏是一个褒义词,而并非贬义,由于最后的读音存在歧义,他的音准是介于XI和SI之间的读音,所以有人会成为达瓦里氏,有人会成为达瓦里希,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相同含义。这也是我们国家用达瓦里氏来称俄罗斯的用意,是因为这个词源自于俄罗斯。在1941年,苏联正陷入了德国的侵略,全体苏联人民都进行了卫国战争,这场战争让苏联打得非常吃力,因为德国战争发起的非常突然,当时的苏联什么都没有准备,经济后期条件都无法供给,每日都在感受战火连篇,但连敌人的具体位置都无法得。
7、俄文的近亲语言是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现代俄文主要有两种地域方言:南俄方言和北俄方言。北俄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是:а音化,即元音字母о在非重读音节中读作а;辅音字母г读作擦音(即同х相对的浊音);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词尾т发软音-тъ。中国俄罗斯族使用的俄语属南部方言。南俄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是:о音化,即元音字母о在非重读音节中仍读о;辅音字母г读作浊塞音;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词尾发硬音-т。在南北方言区之间,从西北到东南有一个过渡性的区域,习称中俄方言区。其语音特征是混合型的:а音化;г读作ɡ;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词尾发硬音т。
㈧ 一个士兵在正常情况下,多久能当到将军
实事求是,正常情况下士兵不太可能当上将军。别说当上将军,就是当上军官也是千难万难,毕竟现在做军官都需要科班出身。一个普通的士兵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很难被军校录取。
很多人拿张召忠举例,即使是精通阿拉伯语、英语、日语三国外语的张召忠,那也是经历了30多年艰苦的奋斗,才做上了将军。基本上国防大学的校长,政委,系主任,都是将军级别,可是这些人毕竟在数量上微乎其微。很多国防大学的教授,哪怕是功勋卓着,着作等身,也到头就是一个大校军衔,如果不能晋升系主任,也就到此为止了。我认识好几个国防大学的教授,他们也都是大校,没有做上少将。
(杨利伟就是少将军衔。可是全国又有几个杨利伟?)
如果是地方上的军校,或者军医院,也不容易当将军。
一般地级市的驻军就是师级单位,比如军分区就是师级单位,军分区司令员就是师长级别。地级市的军校的(副)校长、政委,也最高就是大校。我一个亲戚就是副校长,大校军衔,他既使在有生之年晋升为正的校长,也依然就是大校了,不能继续升级为少将了。毕竟单位编制上的级别已经到头了。除非他是省会城市的军校校长。
而省会城市的军医院的院长、政委、科室主任,就有机会做少将,但也需要资历。我一个朋友是省会城市的军医院的政委,但他年纪轻,资历不够,所以还是大校。如果晋升少将,他还得等好些年。而他们医院里面挂在墙上的那些头发花白的院士,都是少将军衔。但毕竟院士属于凤毛麟角,全国也没有几个。
一个普通士兵,如何在有生之年做到省会城市的军校校长,如何做到军医院院长、院士?想一下难度!
谢谢赏析,我是小闻!
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很多人从名人角度去解析回答。那么作为一名曾经入伍过的退伍人员,我就从军队制度方面就我所知到的进行回答:
一、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士兵提干要求,士兵提干的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军事素质过硬,文化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志愿献身国防事业;中国共产党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
2.大学本科毕业的,包括第一批和第二批统一录取并取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含毕业学年入伍,服役期间取得学历和学位的),第三批录取并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且服役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毕业生;
3.研究生毕业的,必须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
4.截至当年6月30日,入伍1年半以上(服役期间取得学历和学位的应当入伍2年以上),且在推荐的旅(团)级单位工作半年以上;
5.现实表现好,被评为优秀士兵或被旅(团)级以上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6.三本毕业的还应当担任班长或副班长,或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或被旅(团)级以上单位评为军事训练标兵;
7.截至当年6月30日,本科毕业的年龄不超过26周岁,研究生毕业的不超过29周岁。其中,获得二等功以上奖励的,被军区级以上单位树为重大典型、表彰为英模人物的,在驻国家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部队服役且为少数民族的,年龄可放宽1岁;
8.身体和心理 健康 ,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综上所述,现今军队从士兵迈向军官重要一条就是学历,其次就是立功受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军队考学,表现优秀士兵可以通过推荐进行考学上军校来完成这一步跨越。
而要想做到将军,在当今和平年代大背景下,如果不是科班出身,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基本很难。任何一个军衔的提升,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甚至可能卡十年左右。而从少尉到少将八阶段最少也需要20-30年时间而到了一定年龄,军队一般都会要求退休或者转业,因为确实很难升,当然科班人员或军队优秀人才不算。
就比如最近几年火箭提升到中国第一蓝军旅旅长满广志,也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才到大校。这也是为何现今部队上校大校很多而少将以上会明显减少的原因。毕竟所处年代,所依军规制度都有了很大改变较以往!
正常情况下,普通士兵晋升到将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和平年代的晋升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现在更加注重“科班出身”,这在国内外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下面举个例子,自己参考一下。
局座张召忠退役时的军衔是海军“少将”,而其也多次在节目中讲述过自己的军旅生涯,我想这对很多有志于“当将军的士兵”是一个极好的参照。总结说起来,局座能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将军,关键因素和大多数职业领域的晋升都差不多,主要就是“学历、能力、志向、机遇”缺一不可。
张将军在 入伍之前,在一个学习机电专业的中专生 ,然后在 1970年入伍 ,各位不要感觉中专生的起点低,要知道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军队里能收到的中专生是相当稀少的,那稀缺程度不比现如今军队里的研究生差。因此可以说局座在入伍当兵时的学历和专业技术功底是远超绝大部分士兵的,可以说起点很高。
另外,六十年末到七十年代初,国际环境比较复杂,随时有爆发战争的风险,所以全军的备战程度很高。张召忠在进入部队以后,作为一名高学历人才,被分配到岸舰导弹部队成为一名导弹兵(高技术兵种),而且其机电专业的背景,在导弹部队尤其能发挥其特长。所以四年以后被部队推荐上大学,原本可能是要被选送到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学习潜艇专业,但是由于北大的招生负责人认为当时的张将军五官端正,是一个当外交人员的好苗子(局座节目中自述), 于是年轻的局座就被部队送到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 。可以说, 局座入伍之初这段时间,是有一个比较强的学历技术基础,当时国际形式所迫,军队对人才及其渴望,而局座在部队的表现有很突出(因为有技术基础,所以作为导弹兵有先天优势,理工科背景对于导弹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深度要远超普通士兵),因此被选送北大上大学。(这一节可以看出,局座的学历背景、工作能力、机遇、外加名校“镀金”全有了) 如果放在今天,可以试想一下,就算是个本科生入伍当兵,在部队里也是“稀松平常”而已。
北京大学四年的阿拉伯语学习,不仅仅是让局座掌握了一门外语+名校学历,这一番经历又为局座见识真正的战争提供了机遇。 1979年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局座,就被选派到伊拉克担任翻译,第二年就爆发了“两伊战争”,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两国使用了大量苏联和美国的先进武器,这一番经历不仅让局座亲睹战争的残酷,并且极大的开阔了眼界 ,用局座自己的说法“公路上每天都有坦克、装甲车开往前线,我站在路边,这些武 器的型号、性能居然完全不了解。伊朗飞机时不时来空袭,当地人就问我扔下来的都是什么炸弹,威力怎么这么大。我一个导弹兵出身的人,还是一句也说不上来。 当时我就感觉,强军还得靠 科技 ”。这一番经历, 对局座来说就是前一番机遇,造就了后一番机遇,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战争,也算是一场幸运,使得局座不仅对战争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并且打开了局座“钻研技术、 科技 强军”的人生目标。反观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其实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是很难的 。
▲两伊战争
此后的局座,由于掌握三种外语、有理工科背景、有导弹兵经历、有名牌大学的学历、在伊拉克直面过战争、到英国工作和学习过、有 科技 强军的梦想和实际行动、在军事学术领域有不俗的造诣、参与或主持过多项荣获 科技 进步奖的科研项目,于是成就了其国防大学教授、军事 科技 与装备教研室主任、海军少将的地位(1998-2000年左右)。
总体来说,张召忠将军从当兵入伍,到成为海军少将,花费了差不多三十年。而其中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时势造英雄的机遇,必不可少。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简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一、在我军,将军通常是指被授予少将军衔以上的高级军官,包括少将、中将和上将三个衔级。
二、同样在我军,高级军官要被授予少将军衔,其职务或职级必须达到副军职(专业技术5级)。换句话说就是,一名士兵要想成为将军,就必须是在职务或职级上提升到副军职(专业技术5级)的军官。
三、那么,究竟一名士兵在正常情况下要多少年才能成为将军呢?咱们以一名地方高考生为例来算算:18岁高中毕业考上军校;4年后即22岁毕业到部队任副连职军官;再3年后即25岁提升为正连职军官;又3年后即28岁提拔为副营职军官;再3年后即31岁提升为正营职军官;又3年后即34岁提拔为副团职军官;再3年后即37岁提拔为正团职军官;又3年后即40岁提拔为副师职军官;再3年后即43岁提升为正师职军官;又3年后即46岁提升为副军职军官。这个时候,这名高考生就具备授予少将军衔的资格和条件了。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成为将军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名士兵正常情况下在部队服役28年,岁龄在46岁左右就可以成为一名将军。
如果是按照部队现行的工资标准,副军职少将的月工资可以拿到23000元左右。
从列兵到军长需要多久?简单的说吧,从列兵到军级需要晋升16个级别,算它5年一晋升吧,从列兵到军级需要80年。所以就算你在部队干到90岁你都干不到军级,何况上了团级就很难再升了。
再说现代化普通士兵若没参加过战役也没有优异的军功和领导作战的能力想当将军?就送你两个字:做梦!就算你具备我说的所有的条件,若没有伯乐赏识你这匹千里马,就算你再有本事你顶多也就是个团级。
一名士兵到将军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的,我们以美国的军衔晋升为模板来看看。要实现跳级晋升是很难的,一般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服役甚至是战场历练,以美国前国防部长、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马蒂斯为例。
美国的军官制度中将级分为五星上将、4星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级有上校、中校、少校;尉级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一共五级,军士长三级,军士四级、士兵分为一等兵、二等兵和新兵。在美国由于五星上将是战时才会授予,所以现役军官中其实四星上将是最高军衔。
美国少将一般为军级和副军级编制军衔,美国少将两星,准将一星。上将军衔授予兵种最高司令,军种副参谋长、舰队司令、军长为中将,师长、航母特混编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詹姆斯马蒂斯于1972年毕业于中央华盛顿大学,进入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服役,这时还是一名士兵。通过44年服役生涯,参与过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才达到四星上将军衔,因为饱读诗书、规划缜密、行动大胆被称为疯狗。
2001年参与阿富汗战争时马蒂斯还是准将、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旅旅长,2003年时参与伊拉克战争,担任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这时才晋升少将。可见,连马蒂斯从一位士兵到少将都用了近三十年时间,而且这还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
当前,将军最低配置都是正军级。所以,士兵永远晋升不了将军。
对大多数军事院校毕业生来说,上校团长就是顶格,上校团长又要卡在大校师长,基本来说只有极少军校毕业生可以晋升少将,毕竟是选升,机遇、资历、功勋、学历,都要参考。
以22岁军校毕业计算,少尉中尉上尉基本没有难度,8至10年可以走完。此后少校中校上校则大体需要15年,大校一般5年以上,所以最顺风顺水的军校毕业生,晋升到少将通常也需28年,考虑晋升的延迟效益,大体要30年。当然,战争时期另当别论。
将军对应职务至少旅长及以上,军衔则至少少将及以上。对于一个士兵正常情况下,多久能当到将军,对于这个问题要放到具体的时代和背景中去。
在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从士兵干到了将军。如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将军,1915年参加滇军,参加过护国战争、东征和北伐战争,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被任命为红十二军代理军长、军长,从士兵到将军,罗炳辉花了15年时间。
再如许世友将军1928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长,1933年被任命为红九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五师师长,从士兵到将军,许世友只花了五年时间。
1896年,年仅15岁的冯玉祥入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袁世凯的新军。1910年冯玉祥被提拔为第20镇第80标第3营管带(营长),辛亥革命时冯玉祥参与了滦州起义,1914年7月,冯玉祥升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从士兵到将军,冯玉祥花了18年。
战争或动乱年代,军人有机会建功立业,加之损失较大,军官需求量大,士兵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迅速升迁。而和平年代就不同了,和平年代士兵有很少的机会能够成为军官,军官基本上是军校毕业。由于身处和平时期,军官军衔的晋升只能够熬时间,通过一定的服役年限一级一级晋升,多数军官的军人生涯在上校或大校就终止了。
着名的“局座”也是从士兵到将军,张召忠1970年入伍,1998年晋升为海军少将,从士兵到将军,局座花了28年时间。
虽然说将军起于卒伍,但在当下以至于未来的部队发展来讲,基本上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了。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将军,大概要经历30年左右的服役年限。
以前,部队军官主要来源基本上都是战士成长起来的,要么是现役军人考军校,要么是部队直接提干,直接从地方入伍的军校大学生并不是特别多,而且在军队高级指挥序列当中,特别是指挥军官,基本上都是从普通一兵成长起来的,有些甚至还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
从21世纪开始,军官的培养和使用,惭惭由现役军人转向军事院校直招,或者地方高校代培方式,比如一些985学校中的国防定向生等。而且从军队现役当中招生的比例也在大幅下降,实事求是的讲,现役军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要低,这种学历上的硬伤,会成为求来仕途的主要障碍。虽然基层成长起来的更有经验更有针对性,工作能力或魄力可能更强,但学历上的短板和年龄一样,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一个重要且不容含糊的衡量指标。
以前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将军,基本上要在服役30年以上,大概在50岁左右才能完成质的飞跃。我记得我当兵时的时任师长政委,分别是在2003年和2006年晋升的少将,而他们都是50后,年龄当时都超过50了,而且相对来讲他们的进步速度并算不上慢。
当上将军,级别最低也要达到副军级以上,而在部队当中,谁都知道,从师职到军职,从大校到少将,虽然是一级之隔,却如天山一般,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是从一个士兵到将军需要多少年,看清这个以后我们在慢慢分析以下几种情况!
战争年代那就不用细说了,正常情况下只要你作战勇敢,素质过硬,提升当班长以后再有个火线入党,一路顺风顺水,在最后一场战斗中没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那么恭喜你有很大机会当将军,55年最年轻的少将才36岁!
其次就是经历过战争和部队发展的和平阶段,历次裁军都能留下来的,那你现在需要的就是自身条件过硬,文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后期要有我军高等军事学府深造,中央党校的自我补充,这样来看,一般会在45岁以后50岁以前获得将军职位,这一波就比较多案例,总后部长廖锡龙,总长李作成等!!
和平年代下,一个士兵要想当将军,那是特别困难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从一个士兵到军官的转变过程,很多人都是没有这个机会,一直卡到超过年龄,然后退役复员,部队有提干的名额,太少了,需要有立功表现,起码要是二等功而且各方面考核都要通过,这才有机会,当然就算你顺利上了军校,毕业返回部队从中尉开始吧,剩下的除了努力表现就是熬日子,不过一般士兵提干的都走不了太远,部队位置多,但是安排的人更多,这是实际情况,军衔晋升有两大门槛,上尉晋升少校,这就意味着你上升空间还挺大。上不去就到龄走人,还有就是大校晋升少将,这就是最大分水岭,一级只差,天上地下,而且这属于选升军衔,熬日子也已经没啥用,安慰自己就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都要有,多难吧,难于上青天!当然也有特殊的,比如毛新宇,杨利伟等,他们都属于70后少将,毛新宇授予少将时才四十岁零几个月,杨利伟当时第二年轻!
当兵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士官也罢,军官也罢,曾经参与过,即是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恭祝身体 健康 !!
㈨ 伊朗指挥官遭无人机杀死,车上四人均身亡,该事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中东战争让大家更明白和平的重要性,大家都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这样老百姓才会有安定的日子,但和平的消息没有到来却又为中东增加了不少不确定因素。伊朗指挥官遭无人机杀死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伊朗作为中东的军事强国,可能会给中东带来更多不安全因素。但伊朗高级指挥官遇害让我对中东局势有了新的看法,从这件事情中到底有什么信息值得我们关注?这件事情到底给伊朗带来什么伤害了?我想了很久,说说我的看法,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为什么没有察觉到无人机的到来。
无人机空袭肯定需要时间准备,而且这么长的距离,作为伊朗指挥官居然没有发现,这让人非常不理解,看来无人机作战已经是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武器,怎样防止无人机这是今后战争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