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和伊拉克为何开战
因为伊拉克想当21世纪的中东老大,伊朗认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见不得伊拉克飞扬跋扈,美国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2. 15年1月23日亚洲杯.伊拉克VS伊朗实力分析下赢了是哪队
2015亚洲杯1/4决赛,伊拉克点球大战总分9:8战胜了伊朗队。
北京时间2015年1月23日下午14:30,2015年亚洲杯1/4决赛的一场焦点对决在堪培拉球场进行,最终伊拉克通过点球总比分7-6淘汰伊朗艰难跻身四强,而他们也将与韩国在半决赛中会师。上半时阿兹蒙头球首开纪录,普拉迪吃到两张黄牌被罚下;下半时亚辛破门扳平比分。加时赛中尤尼斯为伊拉克建功,波拉里干吉头球将比分扳平,最后时刻伊斯梅尔将贾希姆创造的点球罚中,古尚内贾德头球补射得手。点球大战中,阿米里射失了关键点球。
伊朗队小组赛三战全胜,分别是2:1巴林,1-0卡塔尔,1:0阿联酋,小组第一出线,1/4决赛输给了伊拉克。
伊拉克吓阻两胜一负,分别是1:0约旦,0:1日本,2:0巴勒斯坦,小组第二出线。
1/4决赛,通过点球大战,9:8伊朗,
半决赛,0:2输给了韩国,
三四名决赛,2:3输给了阿联酋,最终获得本次亚洲杯的第四名。
本届亚洲杯:
冠军:澳大利亚
亚军:韩国
季军:阿联酋
第四名:伊拉克
3. 伊拉克和伊朗之间为何会进行长达8年的战争
1980年,中东这个“火药桶”又一次被点燃,使得海湾地区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中的热点。9月2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突然向伊朗发起了全面进攻,在一周之内深入伊朗境内15-30公里,打得伊朗军队措手不及。一些军事分析家、政治家和新闻记者据此预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伊拉克军队只需几个星期就能赢得战争。但恰恰相反,这场战争成了一场拉锯式的消耗战,一打就是8年之久。
这场战争的爆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这中间还夹杂着民族纠纷、宗教矛盾、领土争端、个人恩怨等,使得战争的原因更加纷繁复杂。伊朗人多数是波斯民族,伊拉克人是阿拉伯民族,在现代历史上,两个民族曾多次兵戎相见,相互都有被统治的经历,都视对方为宿敌,结怨很深。围绕半条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两国斗了70年。
1983年到1998年期间,战争同时在陆上和海上展开。陆上战斗大多是“袭城战”,在海上双方展开了“油轮战”。这不仅给两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中立国的油轮带来严重的威胁。美苏两国以此为借口,争相护航,并在海湾地区明争暗斗,使海湾局势进一步复杂。
两伊武装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决议,即598号决议。伊拉克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反应,表示欢迎安理会的决议。
一年之后,伊朗迫于战争形势非常不利,在国际上形象孤立,国内经济衰败、政局不稳,人民厌战情绪加剧,军队损失惨重,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598号决议,霍梅尼说:“接受这一现实比喝毒药还要厉害,为了使真主满意,我要把它喝下去。”两伊终于在血战8年之后实现停火。
战争没有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一场战争,两个输家。
4. 两伊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两伊战争是因为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才发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顷迹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雀基并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关于两伊战争的后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
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堑壕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以上内容参考锋森人民网——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5. 伊朗和伊拉克为什么发生战争
伊朗-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纠纷(伊斯兰教分什叶派和逊尼派),二是领土纠纷,三是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还夹杂着双方领导人个人的决策
1980年9月16日,萨达姆与幕僚们针对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问题举行了一次高层会议。会议上,他们决定一周后将向伊朗全面开战。
而就在此前一周,为试探伊朗的反应,萨达姆的军队占领了伊朗边境的两个小村庄。伊朗当局的沉默态度使萨达姆大吃一惊,也更坚定了其出兵伊朗的决心。因为,伊朗的“无反应”正是霍梅尼虚弱的表现。萨达姆相信,霍梅尼政权对前国王军队的“大清洗”正严重侵蚀伊朗军队的战斗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丧失对伊朗军队的动员能力。只要在这“腐朽的门上”踹上一脚,伊朗必将崩溃,这正是复兴阿拉伯的良机。
1981年,萨达姆和伊拉克军队领导人视察两伊战争前线的伊拉克防空设施。
而此时的伊朗也没有做好准备。伊朗情报机构1980年的报告中这样记载着,“伊朗当前没有能力去进攻伊拉克,亦没有能力抵御伊拉克的大规模入侵。”尽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霍梅尼相当乐观。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并给了他继续“革命”的勇气。最为重要的是,伊朗军队经过巴列维国王全盘美式的训练,仅从数字上也看是海湾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萨达姆之流不值一惧。对于萨达姆方面,两伊战争其实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伊朗先动手炮击了两伊边境中部地区的村庄。
然而,历史终将铭记1980年9月22日这一天。因为这一天,萨达姆军队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伊朗全方位的军事行动。
许多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将两伊战争归咎于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输出革命的愿望,或是萨达姆的个人野心,亦或是中东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东地缘政治的必然。
细究极恐,这场展现在世人面前长达八年的战争,实是在为西方的殖民历史善后。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遗毒,至今仍在中东发酵。
6. 伊拉克与伊朗为何在1984年的战争经过是怎样的
1984年4月,伊拉克为了改变地面战场的被动局面,向伊朗的海上石油运输线发动了空中攻势,大批赴伊朗运输石油的外国油轮被击沉。伊朗随之采取报复行动,波斯湾袭船战全面展开和逐步升级。伊拉克海军远远不如伊朗海军,两伊战争爆发后不久,伊朗海军就封锁了阿拉伯河口,使船只不能进出伊拉克的惟一港口巴士拉。但伊拉克的石油除了海运外,还可以经过约旦、沙特阿拉伯、丰耳其的石油运输管道外运,海湾石油国家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由于僧恨伊朗革命,源源不断地用自己的石油美元来帮助伊拉克。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海军的袭船战的目标主要指向了前往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运输石油的油轮。
1987年伊朗海军在波斯湾航线上布雷,美国出动直升飞机扫雷,但成效甚微。
1987年4月,科威特租运3艘苏联油轮运油。5月,美国让科威特油轮统统挂上美国国旗,并把更多的美国军舰开人波斯湾。5月16日,一艘苏联轮船遭伊朗炮艇攻击,另一艘触雷。5月17日,美国导弹驱逐舰遭到一枚法国造的飞鱼式空对舰导弹的袭击,37人死亡,但发射这枚导弹的飞机不是伊朗而是伊拉克的。7月,改挂美国国旗并由美国军舰护航的科威特油轮触雷。美国以此为借口,从8月起在波斯湾大举开展针对伊朗的护航行动,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随后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