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跳火节是什么样

伊朗跳火节是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3-09-24 23:08:57

① 世界各国节日的特色是什么样的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关于“圣瓦伦丁节”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纪念以为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他用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狱,并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刑,行刑前,瓦伦丁曾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情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可能并不一定为大多数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绍的,不过是众多关于情人节的传说中的一个。

在古罗马时期,二月十四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二月十五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为情人节。

在西方,情人节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佳时刻,也是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刻。在这一点上,情人节体现出的,不正是古罗马人设计这个节日的本意吗?

公历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过教师节。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党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

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② 为什么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

伊朗总是一个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熟悉,是因为这个与美国为敌的国家经常会出现在媒体上;陌生,是因为这个国家总体上还是比较封闭。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伊朗是阿拉伯世界的成员,这实在让骄傲的伊朗人头痛不已,他们恨不得告诉每一位前往伊朗的行者:我们不是阿拉伯人!那么,为什么不是?

人种不同
伊朗,Iran,意指雅利安人的家园。在整个中东地区只有伊朗是雅利安族(Aryan),与属于闪族的阿拉伯族源迥异。西方人口中的“波斯”概念,其实远远小于伊朗。波斯一词源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波斯帝国,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支部落,除此之外还有米底人和帕特人。
那伊朗人的容貌究竟长什么样?只要看看波斯波利斯上的浮雕便可一目了然。

语言不同
很多人以为伊朗的蝌蚪文是阿拉伯语,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古至今,波斯语始终是伊朗的官方语言。波斯语属印欧语系,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到大的英语就属印欧语系。所以,波斯语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英语十分相似。
但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和犹太人说的希伯来语同属于一个语族。波斯语比阿拉伯语多四个字母,[p]就是其中之一。对伊朗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大概知道波斯波利斯,这一波斯帝国的象征就位于伊朗的法尔斯(Farsi)省,“法尔斯”其实是阿拉伯人口中的“波斯”,因为在阿拉伯的28个字母中没有p这个音,于是原本的Parsi被阿拉伯人叫成了Farsi,遗留至今。

数字不同
几乎全世界都在用阿拉伯数字12345……,伊朗人至今仍在用自己的波斯语数字,即使是酒店送行李的行李员,也从不会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你的房间号。

宗教不同
伊朗是个奇怪的国家,他如今属于伊斯兰共和国,但古老的索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却是他们文化的根。拜火教,顾名思义,他们崇拜火,随之催生出跳火节这样的传统习俗,也是伊朗人喜欢吃西瓜和石榴的原因,象征红红火火,多子多福。
文明不同
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统治下的伊朗盛极一时,先后征服埃及,巴比伦,小亚细亚,及爱琴海中的某些岛屿。当时的伊朗文明程度极高:政治上,国家政权机构设置和管理十分成熟,文化艺术上,《阿维斯塔》汇集了雅利安人最古老的神话传说,阿契美尼德王朝经济富足,文化饱满。随后崛起的萨珊王朝与东罗马帝国并称世界双雄。
公元7世纪,伊朗被阿拉伯伊斯兰大军征服,从此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员,但当时伊朗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刚刚脱离蒙昧野蛮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文明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习俗上,深深地受波斯文明影响,甚至有美国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阿拉伯帝国在各个方面完全波斯化,只保留下两件东西,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

③ 阿拉伯人过诺鲁孜节吗

不过!那是波斯人的节日。

纳吾肉孜节,也译诺鲁兹节,是伊朗人的传统节日,以庆祝伊朗历的新年和春季的来到,因此纳吾

肉孜节也被称为“波斯新年”或“波斯春节”。

参与者
伊朗
阿富汗
阿尔巴尼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格鲁吉亚
伊拉克
哈萨克斯坦
科索沃
吉尔吉斯斯坦
叙利亚
塔吉克斯坦斯坦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其他民族和宗教:库尔德人、琐罗亚斯德教徒、 一些苏菲主义者、伊斯玛仪派、巴哈伊信仰者、

海外伊朗人
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高加索、克里米亚、印度、马其顿共和国、巴基斯坦、塞尔维亚,和

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斯坦斯坦族、塔塔尔族和乌兹别克族也有非官方庆祝

意义
新年节日

活动
七鲜桌、跳火节、摆脱十三等

日期
3月21日前后

④ 我们在行行摄色上私人定制了伊朗摄影旅游团,想知道一些在伊朗旅游的禁忌

伊朗(Iran)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旗由绿、白、红三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正中有一个图案,上下边有阿文“真主伟大”各11句。国歌叫《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歌》。国花是玫瑰花。国土面积16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6,970多万,属于多民族国家。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是德黑兰。地理位置于亚洲西南部。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五。
1.相见礼仪
伊朗人只要一见面就要热情地打招呼,嘴里要说一声“萨拉姆”(你好),对任何人都要如此,对不认识的人也要这样打招呼。他们喜欢在打招呼时,要称对方的姓和职务,或者姓和其他头衔,这和我们国家的习惯相似,如“李厂长,你好”、“王教授,你好”……伊朗人的等级观念很浓厚.除打招呼以外,熟人和亲友之间还有礼节,如身份相同的人见面后互相吻嘴唇.身份低的人相见时吻面颊,身份相差悬殊的,一方要俯在另一方的面前。
2.仪态举止
伊朗人很注意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与人说话时两手要平放,千万不要把双手交叉,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姿态是骄傲的表现,在有的情况下具有挑衅的意味。他们的微笑或点头,只表示一种礼貌,没有表示赞同或同意的含义。
3.服饰礼仪
伊朗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打扮,但式样都简单大方。一般情况下,伊朗的男人多穿长衫,宽大为其特点,是为了适应此地的气候。下穿围裤,头裹围巾。妇女们的服饰以伊斯兰的传统标准服饰为最多,即用一大块黑色的布料从头到身子、腿、脚裹得严严实实,人们只能看见她们的眼睛和鼻子。北部风沙较大的地区,如土库曼族妇女穿灯笼裤的也很多,因为这种裤子裤脚很狭小,便于防风沙。
4.餐饮礼仪
伊朗人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格,他们的主食以米、面为最多,很喜欢吃我们中国的大饼。畜牧业地区的人多吃牛奶、黄油,农业地区的人吃米饭、米粥、面条、面饼最为普遍。饮料主要是茶,以红茶为最多,有的地方喝茶时还要加糖,有的地方喝茶时加牛奶,成了奶茶。按照一些民族的传统习惯,特别是到了喜庆节日里,先喝茶,后唱歌,再跳舞,或者喝茶后,歌舞一齐上,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5.婚丧喜庆礼仪
伊朗人大多数按照穆斯林的习惯,由男方向女方求婚,得到女方及其父母同意后,谈彩礼、定亲、送礼、结婚等好多道程序。按照土库曼民族的传统习惯,定亲时,男方要给女方送30只羊。结婚之前不准男女见面。结婚后,男女同住一周,之后女方要回到娘家,什么时候知道怀孕后,再立刻回丈夫家。
伊朗人死后,一般都是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习惯,洗身、白布裹尸、送到清真寺停尸房,由阿訇主持念经,举行仪式后,再送到墓地埋葬。在墓地也要举行仪式。以后要定期举行仪式,悼念死者。
6.旅游礼仪
伊朗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多处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例如伊斯法罕王侯广场、波斯波利斯古城等。还有许多着名的旅游胜地,如德黑兰古城、马什哈德有许多宗教寺院;库姆有150多座风格不同、大小不等的清真寺;大不里士古城,也有温泉,濒临湖边,是避暑的好地方;哈马丹古都还有许多博物馆,如地毯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珍宝博物馆等。还有许多很着名的宫殿,如大理石宫、古勒斯坦宫、阿里?卡普宫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不论游什么地方,都要遵守他们的规定,特别是在寺庙等地更要格外注意,防止出现失礼的行为而引起麻烦。
7.主要民俗
伊朗的历法是每年的公历3月21日过春节,和我国的过年相似。春节之前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过年。除夕夜要求全家人团圆,吃团圆饭。第13天是“避鬼日”,这一天人们要离开家,到外面去度过整天,有的去公园,有的去郊外,有的去公墓,在亲人墓旁做饭,陪亲人度过这一天。春节这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跳火节”。家家都要在门前或院子里点燃火堆,人人都要从火堆上跳过去,并且嘴里要念念有词,祝福来年的幸福安康。
8.主要禁忌
伊朗人忌用左手吃饭、递东西等。不能谈论小孩子的眼睛。忌吃猪肉,对已死了的任何动物的肉和血也不准吃用。对无鳞的鱼不准吃,对形象不好看的动物的肉也不准吃。

阅读全文

与伊朗跳火节是什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原驻苏丹有哪些公司 浏览:614
印尼会计多少工资 浏览:50
中国能建盘子多少 浏览:551
在中国的外国美女有多少 浏览:312
中国和印度有哪些城市 浏览:939
为什么美国关闭中国领事馆 浏览:285
中国上海英文怎么写 浏览:582
布鲁克林邮政到中国要多久 浏览:716
印度利西亚现在的气温是多少度 浏览:99
美国拦截中国进口伊朗石油怎么办 浏览:605
越南工厂失火怎么处罚法人 浏览:540
越南举办过哪些运动会 浏览:89
看电视剧意大利语的用哪个好 浏览:941
伊朗新年送什么 浏览:790
印尼的产地证标准选什么意思 浏览:903
天弘越南市场股票是什么 浏览:404
经济企业如何投资中国 浏览:669
越南uk是什么意思啊 浏览:13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是什么 浏览:115
意大利烩饭用的是什么米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