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不允许伊朗有浓缩铀
伊朗是中东国家,是石油的重要产地。一旦伊朗有了浓缩铀,就离拥有核弹不远啦,中东就会被伊朗控制,美国对有核国家是无计可施的。结果就是美国失去了中东的控制权!所以有些国家可以有核弹,像是印度,巴基斯坦,有些国家绝对不可以,像是伊拉克,伊朗这样的中东国家!
㈡ 伊朗核危机是怎么一回事
伊朗人弄了些浓缩铀想搞反应堆,说是搞核电站,美国人怀疑他是要搞原子弹,伊朗人不干说我就是搞电站的,美国人说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搞核武器……然后就开始旷日持久的扯皮,世界五大流氓全部上阵(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俄护着伊朗,美英法要伊朗不准乱来,现在还没个结果
㈢ 铀浓缩问题!
代表欧盟的德法英三国20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散发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伊朗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使伊朗核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伊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活动,并曾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与美国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伊朗的核能开发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美国政府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对伊朗进行制裁。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为解决核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2004年6月底,伊朗在未能说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结束对其核设施核查的情况下,宣布在暂停提炼浓缩铀活动的同时,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1月25日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但伊朗明确表态不会终止铀浓缩活动,并于9月21日宣布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为了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2004年11月初双方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3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但伊朗一直坚持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
为了磋商有关巴黎协议的落实问题,伊朗与德法英3国从2004年12月以来进行过多轮谈判,但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一致。今年5月底,双方达成协议,欧盟表示将在两个月内提出一个综合计划,以推进与伊朗在技术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并进一步解决伊朗核问题。
自从7月底以来,伊朗一直敦促欧盟按期递交提议,并多次威胁将重启铀转化活动。8月5日,德、英、法三国代表欧盟向伊朗递交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提议。但伊朗称这一提议“是无法接受的”。8月8日伊朗恢复了在伊斯法罕的铀转化活动。为此,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8月9日举行紧急会议,并以协商一致方式于11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一切核活动,与欧盟继续就其核问题进行谈判,但遭伊朗拒绝。伊朗与欧盟之间有关核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
9月17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参加第60届联合国大会发言时,重申了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贯立场,并就解决伊朗核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邀请外国公司参加该国的铀浓缩计划,以最大限度确保该计划的透明性。德法英三国立即作出反应,对伊朗的立场表示失望,并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8日,德法英三国开始起草有关决议草案
铀浓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它需要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气体并加大铀235同位素的比例,并将气体输入离心机,离心机将铀238同位素甩出。气体随后再转入至更多的离心机内。当这一过程重复进行时,铀235同位素的比例就会增大。铀浓缩通常使用含有0.7%铀235同位素的铀气体,它的浓度必须提高至4%才能生产出核反应堆所需要的燃料,制造核弹头的浓缩铀的浓度则要达到90%。
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严禁扩散的敏感技术。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美国政府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对伊朗进行制裁
网友推荐答案检举 核爆伤了世界人的心。朝鲜10月9日的这一爆,是在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引发的,这一爆尽管仅仅相当于3·58级或4·8级地震的波动,但是对世界的震动和伤害持续的程度远远超过去年的印度洋海啸。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世界也有一个基本的秩序和道德标准,对于全世界都反对的事而一意孤行,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做法。这种“孤僻”的行为,让人看到了一个国家智慧与基本道德的缺失,这不仅要失去友好国家的支持与帮助,也会失去国际社会固有的谅解与同情。这种“孤僻”的行径,将使国家更其孤立,人民更其贫穷。
核爆伤了邻国的情。中国与朝鲜是依山旁水的邻国,韩国与朝鲜是一脉相承的同胞。作为邻邦,自古到今,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予朝鲜不计其数的无私的援助;长期以来,为朝鲜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不止一次地不惜牺牲自己的子弟、自己的血肉;朝核危机以来,在外交上中国始终以真诚的态度为缓解半岛紧张局势而积极斡旋,始终呼吁国际社会保持冷静和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最近几年,在朝鲜遭遇连续自然灾害的艰难岁月,中国给予了大量的粮食、电力等经济援助,甚至由此被国际社会误解为“纵容”和“养虎为患”。作为血脉相连的韩国,在经济和道义上给予朝鲜大量的援助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韩国的支持与帮助,目的都是为了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为了朝鲜繁荣与发展。但是这些无私的、善意的帮助并没有收到人民想见的效果,甚至是令人痛心的。朝鲜10月9日的核爆,亵渎了中朝友谊,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是儒家的思想,中国不奢望朝鲜报恩,但也不愿看到更不愿接受以怨报德。
核爆搅乱世界的阵。朝鲜核爆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给想发展核武器的国家和地区找到了发展核武器的借口,地球的上空将布满蘑菇云。世界同时担心朝鲜开起“核弹店”,而从朝鲜今天的走向看,为了得到钱而“卖核弹”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世界将变得更加恐怖,半岛和周边将无法安宁。
朝鲜核爆给了和谐世界一记重重的耳光,同时暴露了一个国家智慧与道德的缺失。可以断言,一个肤浅、偏执、狂燥的国家,永远无法跻身世界强大民族之林。
10月27日的《财经》杂志上有详细评论
㈣ 美国退伊核协议的原因是什么
9日凌晨,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最高程度”的经济制裁。
众所周知,特朗普上任后多次称伊核协议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协议”。还以伊朗坚持试射弹道导弹为借口对伊朗不断施压,相继出台了延长制裁期限、限制伊朗人入境等措施。受此影响,国际油价一直在起伏。
分析认为,特朗普强硬的对伊政策立场十分明确,预示着美国与伊朗之间对抗或将加剧。然而,在特朗普宣布对伊核协议所作决定之前,政知见(微信ID:bqzhengju)注意到,美国的欧洲盟友英、法、德三国均发声,希望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核协议。
这番场景和半个多月前,英、法“追随”美对叙利亚动武产生了鲜明对比,这一反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各方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目前,伊朗也是为数不多未同美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美伊恶化的关系,也被看作是伊朗核问题的根源。
英、法、德不支持
对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后果,欧洲国家深表焦虑。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此前警告美国,不要退出这一协议,否则可能引发战争。
伊核协议的三个欧洲签署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一直反对废除该协议。5月7日,三国再次重申反对废除伊核协议,并强调即便美方退出,三国仍将维持该协议。
德国外长马斯和到访的法国外长勒德里昂7日在柏林表示,不论美国政府对是否遵守伊核协议有何新决定,德法两国都将继续坚持遵守这一协议。
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6日飞往美国,试图劝阻特朗普退出协议。在他看来,协议有漏洞,但可以弥补,“国际社会当前没有比伊核协议更好的替代方案。对我来说,现在没有相当成熟的B计划。”
为何英、德、法三国纷纷劝说特朗普不要退出协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东学会会长杨光告诉政知见(微信ID:bqzhengju),经济利益是这些欧洲国家很重要的考虑。他指出,美国和伊朗的关系早在1979年就中断了,从那以后,美国在伊朗没有任何的经济利益,只有政治上的相互博弈和斗争,欧洲则不然。
杨光说,欧洲在伊朗有很多的经济利益,特别是油气公司,伊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之一——南帕斯油气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公司都参与开发,美国一制裁他们被迫都退出来,一签伊核协议,他们马上就返回。现在,美国又要否定伊核协议,他们又要退出来,所以从长远角度看,会危害欧洲国家的经济利益。
“另外,从近期的情况来看,中东地区的局势若动荡起来,面临的最大外部威胁就是难民问题,首先受害的是欧洲国家。叙利亚已经是个很大的教训,事实证明难民问题不仅是单纯人口流入的问题,而且还能带来恐怖主义。所以欧洲还是希望中东地区稳定。”
这里补一个背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孙立昕曾在2014年撰文介绍,美国1996年美国出台《伊朗制裁法》时,欧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强烈反对。2005年8月,伊朗拒绝欧盟三架马车在核问题上的斡旋建议,即放弃获取核燃料,换取与欧洲加强政治和经济关系。在长期斡旋核问题无果的情况下,欧盟态度转趋强硬。
对中东格局的影响
欧洲担心的问题会不会出现呢?
杨光告诉政知见(微信ID:bqzhengju),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只能使中东地区现在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他分析称,中东现在的基本格局就是两大阵营,即地区大国冲在前面,背后有域外大国支持:一个是伊朗、土耳其为首的阵营,有俄罗斯支持;另一个是沙特为首的阵营,背后有美国支持。从伊朗目前国内的情况看,没有条件和实力继续搞核计划,所以不会影响中东两大阵营的格局;从美国方面看,美国目前推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它在中东总体是退出的态势,美国也不会跟着以色列走,去和伊朗发生战争,因为那是没有胜算的一场战争。
“如果说有影响,将是进一步加深这两大阵营之间的鸿沟,但中东现在的这两大阵营格局将持续下去。”杨光说,在这种格局下,小的冲突不断,整个中东的低烈度动乱的形式还会持续,并不会因为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发生重大的改变。
美国决定退出后,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电视讲话,“从这一刻起,伊核协议成为一项伊朗与其他五方的协议。”
特朗普宣布决定前一日,鲁哈尼在伊朗宗教圣城马什哈德表示,即便美国退出,伊朗也将继续遵守伊核协议。据新华社报道,这是近段时间来伊朗官方首次明确表示伊朗可继续遵守伊核协议。
“如果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我们对伊核协议的期望也能得到满足的话,那将更好。”伊朗官方媒体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鲁哈尼的话说。
不过,鲁哈尼在最新的电视讲话中同时表示,在未来的磋商中,如果协议规定的伊朗的利益不能得到维护,伊朗原子能组织奖重启“任何水平”的铀浓缩活动。此前伊朗曾多次表示,伊朗有能力重启20%丰度浓缩铀活动。
特朗普为中期选举做准备
伊核协议实行三年,对伊朗来说,是经济发展的好机会。
据界面新闻报道,在核协议达成之前,伊朗经济曾陷入严重衰退。在签订协议后,据伊朗央行数据,伊朗GDP增长率在2016至2017财年达到12.5%。这主要归功于油气领域的大幅增长(61.6%),而非油气领域的增长数据为3.3%。
不过,杨光分析称,2015年协议签署后,美国并没有按照协议执行,特别是美国单方面的金融制裁没有解除,伊朗并没有从协议里受到很大的实惠,鲁哈尼总统的经济改革、开放、发展的计划,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落实的。
特朗普上台后,多次措辞强硬地威胁退出伊核协议,还对伊朗采取更多制裁措施,阻碍外资进入伊朗。这次更是宣布,要实施“最高程度”的经济制裁。
对此,杨光说,伊核协议签署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任内外交领域做得最得意、国际影响力最大的事情,特朗普威胁退出伊核协议的一系列发声,是因为他要靠这些发声赢得国内和共和党内的支持,为中期选举做准备。
至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中国的影响,杨光说到,伊朗是“一带一路”沿线的节点性国家,伊朗也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将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伊朗展开以及相关合作带来不利因素。
㈤ 为什么美国不让伊朗提炼浓缩铀
因为美国在世界舞台中扮演的是世界警察的角色,一方面是他的职责,一方面是伊朗如果拥有核武器的话就会削弱美国对伊朗石油的控制强度,进而减少美国在伊朗的最大经济利益.不光说是控制伊朗的核武发展,我们的小弟朝鲜不一样也被他控制么,甚至给我们中国政府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㈥ 伊朗核问题是怎么引起的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19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
1980年美伊断交,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
2004年9月21日,宣布开始将37吨铀矿料中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国与伊朗在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德法英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
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的决议
2003年的决议
6月19日,发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主席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总结性声明”敦促伊朗:
迅速纠正总干事巴拉迪在其报告中提到的伊朗在执行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立即和无条件地签署和执行保障协定的附加议定书
9月12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其核计划,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突击检查其核设施,终止提炼浓缩铀
11月26日,再次通过决议
2004年的决议
3月13日,理事会通过决议批评伊朗没有公开其部分核计划
6月18日,理事会通过决议协助解决核计划的剩余问题
9月18日,理事会在维也纳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终止一切与制造核武器有关的核活动
11月29日,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4年的决议
8月11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核活动
9月24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认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美国目前准备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
美国主战派
美国总统小布什
国务卿赖斯
主战派观点:现在不打,后患无穷;对伊朗动武代价很高,但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对美国的安全角成威胁代价更高;在动武和纵容其拥有核武器之间选择动武。
美国主和派
前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主和派观点:目前局势类似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政府处于“要么默许敌人拥有危险武器,要么动武阻止敌人”的两难困境;动武则美国将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个伊拉克泥潭
㈦ 伊核谈判是什么,内容具体是什么伊朗想达到什么目的
伊核谈判
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一度暂停浓缩铀活动。
但在这之后,伊朗与西方在浓缩铀等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再现分歧。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为迫使伊朗放弃核活动,安理会通过多份对伊制裁决议,遭到伊朗的强烈反对。
伊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
六国与伊朗自2008年7月以来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一直未取得明显进展。
2013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伊核问题谈判出现了新的契机。9月2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首次与伊朗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和德)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10月中旬,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伊新政府成立以来的首轮对话。11月上旬,各相关方再度在日内瓦举行谈判。11月24日,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
内容
伊朗铀浓缩活动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度不安。为避免伊朗将来制造出武器级的“高浓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通过制裁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伊朗就范。从此,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与是否取消对伊制裁,成为伊朗与西方国家较量的关键。铀浓缩问题是伊核谈判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西方国家在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多次要求伊朗停止一切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促成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对伊制裁决议。然而,面对西方的制裁,伊朗不仅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反而加速了浓缩铀生产进程。伊朗一直坚称其核计划出于民用目的。
自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就职以来,伊朗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并与国际社会达成和解。伊核谈判峰回路转。与此同时,伊朗明确表示,运出浓缩铀、停止铀浓缩活动都是伊朗的“红线”。伊朗不会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伊朗达到目的
解除对伊朗制裁及其行动计划、核技术合作、对协议实施的监控、对伊朗核能力的设限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草案等关键方面的内容。
㈧ 为什么伊朗就不能进行油浓缩 而其他国家就可以呢
因为他没有核武器,所以不能浓缩铀。
有了核武器,就可以浓缩铀。
然而最讽刺的是,如果不能浓缩铀,就造不出核武器。
印度就有核武器了,没人敢真的去说他是怎么怎么违反《不扩散条约》,印度压根就不加入这个条约,但他有核武器,国际社会拿他也没办法,连所谓的经济制裁也不敢真正施加在印度身上。你看古巴、伊拉克这些无核国家,被国际社会制裁的饭都吃不起了。
所以伊朗不管怎么样,都不停止核浓缩。因为一停下来,就肯定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制裁,现在摆在伊朗面前的就一条路:在美国还没确切的动武把握之前,把核武器制造出来。
㈨ 请问《伊核协议》大致内容是什么
您好:
伊朗核协议也被称为联合综合行动计划,是一项国际协议。
2015年7月14日,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和德国以及欧盟同意取消对伊朗实施的制裁,使其更多地进入全球经济。
作为回报,伊朗同意采取措施遏制其制造核弹的能力。伊朗的浓缩能力,浓缩水平和储存在特定的时间内是有限的。
协议之前,伊朗拥有约20,000台离心机; 根据协议,在两个被检查的地点可以有不超过6,104台老式离心机。
伊朗改变了阿拉克重水堆,不再生产或再加工武器级钚。
伊朗同意在其福特洛站停止浓缩铀,并将其转化为同位素研究中心。它还同意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重要的核设施进行检查,以确保合规。
在达成协议之前,据信伊朗距离制造核弹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在达成协议之后,制造武器需要一年的时间。
有关部分协议仍存在争议。对伊朗离心机的限制将在第八年后取消,并且在15年之后,其铀浓缩和储存规模的限制将到期。一些批评人士认为,伊朗有可能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重新走上核计划。
㈩ 目前因为核问题,伊朗停了哪些国家的石油
美国 西欧 19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 1980年美伊断交,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 2004年9月21日,宣布开始将37吨铀矿料中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国与伊朗在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德法英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 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 2010年2月1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新一代离心机的试验,其功率是目前离心机的5倍,新一代离心机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 2011年10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就曾以伊朗核问题国际调停六方的名义致,函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伊方首席核谈判代表赛义德-贾里里。信中重申谈判专家们准备恢复对话,条件是“伊朗可以证明其核计划不是用于军事目的,而具有和平性质”。
编辑本段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美国目前准备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如果美军控制伊朗,则大大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把美国的实际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连成一片,将使美国牢牢地控制中东和中亚,威胁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并对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的全球目标和中东战略和伊朗核问题密切相关: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维护美国及盟国的扩张利益;扩张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进所谓的美式民主,不断削弱外国的内部力量,为美国的扩张提高便利。美国的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政府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突出维护国家扩张利益,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更加得势,以“反恐”的名义搞扩张,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驻军中亚,增加了对中亚、西亚、南亚局势的影响力。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如果再次控制伊朗,则美国对亚洲的影响力将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就实现了对亚洲俄、中、印等大国的军事包围。 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4.5%。而这一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占了OPEC成员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国,OPEC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80%,而沙特阿拉伯一国就占OPEC日产量的1/2左右。海湾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是美国捏造的“邪恶轴心”成员(还包括反美的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在“9·11”事件后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美国担心自己严重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将是相当脆弱的。因此,控制了伊拉克,对于摆脱严重依赖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主动权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伍尔西(此人被美国国防部推荐为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上担任重要角色)不久前对德国《明镜》杂志发表的谈话充分地反映了美国的这一战略意图。伍尔西说:“……但是这(指对伊战争)不仅仅关系到美国对石油的依赖,而且还关系到全世界对石油的依赖。从短期看,我们的最根本的薄弱之处在于沙特人有可能很快削减或提高石油的开采量……沙特人对油价的升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注:[美]詹姆斯·伍尔西:《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伊拉克战争对美国从中东人手中抢过“石油武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亲美的新伊拉克政权,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利比亚将失去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重要能力。美国如果能进一步遏制伊朗(这将是美国在这次“倒萨”战争后要解决的问题),世界石油将重新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控制的时代,但不同的是此次美国具有单独的控制权。这对另外的世界产油大国如委内瑞拉、俄罗斯也将产生重要的经济制约,这种制约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和外交走向也将产生重大制衡作用。
美国主战派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美国国防部军方、美国中央司令部,辖区包括从中亚、西南亚,到中东和非洲东北部。 国务卿赖斯 主战派观点:现在不打,后患无穷;对伊朗动武代价很高,但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对美国的扩张利益形成威胁代价更高;在动武和纵容其拥有核武器之间选择动武,而且动武后可以控制伊朗。
美国主和派
前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主和派观点:目前局势类似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政府处于“要么默许敌人拥有危险武器,要么动武阻止敌人”的两难困境;动武则美国将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个伊拉克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