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油轮在波斯湾遭袭,谁是肇事者
伊朗油轮在波斯湾遭袭,沙特、以色列以及美国,都有袭击的可能性。
动荡不安的海湾又增加了新热点。伊朗一艘名为"沙比地"号的油轮在红海沙特地区的吉达港附近遭袭击,被导弹命中后爆炸。该船隶属于伊朗。船上局势得到控制,装运石油的主舱受到损毁,油料发生外泄。
上月,由于胡塞武装使用伊朗制造的无人机攻击了沙特的炼油厂,使沙特产能锐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美国和沙特指控伊朗才是此次事件的肇事者,遭到伊朗的否认。时隔半月,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在此次油轮遭袭后就变得更加紧张了。
谁是肇事者?伊朗官方未指出,各方媒体已经开始猜测,沙特、以色列和美国,都恐怖是肇事者。
B. 美国首次扣押4艘油轮,为何要这么做
几十年来,伊朗和美国一直相互把对方看作最大敌人,因此两国关系非常紧张。
特朗普上任后,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后,美国和伊朗之间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为了彻底让伊朗低头,美国一方面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伊朗的封锁和经济制裁,加强了多方面对伊朗的打压,让伊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经济举步维艰,物价飞涨,失业率猛增,国内局势动荡,陷入内外交困的地步。
但是伊朗方面也不会善罢甘休,会在其它领域加大对美国的对抗,跟美国硬抗到底。美国想要让伊朗屈服,也是困难重重,是个注定难以实现的目标。
但这一回合的较量,伊朗是占据下风的,美国虽然只是扣留了石油,并没有对油轮进行扣押油轮。但美国对伊朗咄咄逼人的政策,让伊朗的日子更加难过,足见美国在国际上多么霸道。
美
C. 两伊战争的经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这场战争以伊拉克的惨败而告终。
D. 伊朗油轮被炸之际,美军为何向沙特增兵3000人
因为美国想要保护沙特政府的油田,害怕伊朗再去攻击。沙特和美国是长期的战略伙伴所以美国不会放任沙特被伊朗欺负,而且对于伊朗军事力量的重视,美国也必须做出一些相对应的策略。
自从今年5月以来,美国国防部已经陆陆续续向中东的美军防御辖区派遣1.4万人,以"维护"地区的安全局势不受其他国家威胁,虽然美国没有承认,但显然防范的是中东猛虎——伊朗。但即使美国身为世界军事实力第一的大国,仍然不愿意和伊朗爆发正面的直接冲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伊朗占据地利,且其实力不容小觑。
但美国并不认为在中东部署军事力量存在哪怕一丝一毫的问题,纯粹是协防盟友,并无过多挑衅的含义在内。美国驻伊朗特别代表兼美国国务卿高级顾问布莱恩·胡克辩称:"沙特阿拉伯是一个长期的安全伙伴,现在要求我们提供更多支持,来补充其防御能力,以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E. 伊朗油轮发生爆炸,这起爆炸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据伊朗媒体报道称,伊朗国营石油公司(NITC)运营的一艘伊朗油轮在城市吉达附近发生两起爆炸,可能是由导弹袭击造成的。据知情人士透露,事件发生在周五(11日)凌晨。据报道,爆炸击中了这艘船的船体,导致该船的两个主要油箱严重受损,并导致在红海的石油泄漏。技术专家目前正在调查爆炸原因。他们认为这是一次“恐怖袭击”。
不管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不是沙特,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有能力使用导弹攻击伊朗油轮的人必须与美国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英国油轮被伊朗扣留后,美国没有对唐宁街10号提供实质性帮助。英国人认为自己很快就被骗了,后来在白宫的压力下释放了格蕾丝。美国甚至公开表示将在地中海拦截伊朗油轮。如果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美国人,那就不足为奇了。
F. 什么是两伊战争
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即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结束,历时八年。领土争端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宗教派系对立、民族纠纷、领导者个人恩怨也是引起战争的起因。这是二战之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战争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使紧张的海湾局势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两伊是紧密邻邦,其接壤边界线长1280公里,双方在领土、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由来已久,谁都不让步,即便是已达成协议的问题都不诚心解决。
伊朗人口3400余万,主要是波斯人,阿拉伯人只有200万左右。长期以来,阿拉伯人一直进行着要求民族平等和争取自治的斗争。霍梅尼执政前曾答应给予自治,但执政后却未履行诺言。阿拉伯人起来反抗,伊拉克则对其提供武器和经费,霍梅尼对此极为痛恨。另外,两国境内均有数百万库尔德人,双方都支持双方的库尔德人反对对方政府。这样,民族纠纷的积怨愈结愈深。
战争直接起因是,1978年伊朗发生动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执政。霍即宣扬输出“伊斯兰革命”,并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8月,伊朗单方面宣布不承认阿尔及尔协议。9月上旬,伊拉克用武力收复了长期被伊朗控制的扎因高斯等地,随后也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由此导致了两伊战争的爆发。
战争开始后,双方投入的兵力为:伊拉克10个师,11万余人,1500辆坦克,300余架飞机;伊朗7个师,7万余人,1000余辆坦克,150余架飞机。此外,双方各有数万名后备役部队参战。战争大体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80年9月22日至1982年7月12日)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拂晓,伊拉克出动大批飞机,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及大不里士等15个城市和空军基地。23日凌晨3时,地面部队5个师(其中装甲师3个、机步师2个),约5万余人,1000余辆坦克,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29日,深入伊朗境内15-30公里,占领了伊朗近400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了阿拉伯河东岸地区。这一阶段,历时40天,伊拉克利用突然袭击获得先机之利,夺取伊朗纵深30-90公里不等的大片土地,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1980年11月,伊朗进行局部反攻,伊拉克转入全线防御。由于伊拉克无力进一步发动有效的进攻,步步陷入被动。伊朗稳定了战局,逐步改变了被动态势。
从1982年3月起,伊朗转入反攻,伊拉克被迫退却。3月22日凌晨,伊朗出动正规军3个师和一部分革命卫队,共3万余人,发动了代号为“胜利行动”的反攻战役。收复了扎迪赫阿巴斯等城镇,约2000平方公里的失地,伊拉克被迫后撤30至60公里。
伊朗在取得战役胜利后,调整部署,经过约1个月的准备,于4月30日凌晨,发起了代号为“圣城行动”的进攻战役,主力突破了伊拉克部队防御,前出至两国边界附近,南下威胁霍拉姆沙赫尔城。6月10日,伊拉克宣布单方面停火,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从此,两国边界基本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二个时期(1982年7月13日到1984年3月)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夜,伊朗以正规部队革命卫队等共约10万余人,在猛烈炮火支持下,在宽达60公里的正面上,兵分三路对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地区发动了代号为“斋月行动”的进攻战役。深入伊拉克境内8至20公里。14日晨,伊拉克以1个师和2个旅的兵力,在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进行阻击,并迅速转入反攻,迫使伊朗部队退至距边界约5公里的伊拉克境内的一个弧形地带踞守。此后,伊朗又发动三次进攻,都未能取得进展。
1982年10月1日起,伊朗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10月1日凌晨,伊朗部队出动5万余人,向伊拉克边境城市曼达利地区发动了代号为“穆斯林伊本—阿吉勒”战役,控制了曼达利至纳夫塔哈纳之间的战略公路,对巴格达形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先后发起7次反击,把伊朗部队阻止在边境一带。从1983年2月起,伊朗主要在中线和北线发动了“曙光1、2、3、4、5号”攻势。伊拉克凭借在国内作战的有利条件,对伊朗的攻势组织了有效的反击,基本守住了防线。由于战斗激烈,双方损失较重,至1984年3月底,伊朗攻势基本停止。
第三个时期(1984年4月至1988年8月),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并进行“袭船战”和“袭城战”,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1984年4-5月,伊拉克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袭船战”,最多时,一天有8艘伊朗船(多为油船)受袭。8月,伊拉克开始大规模空袭哈尔克岛,并袭击来往于该岛的油轮,破坏伊朗的石油出口。1984年6月-1985年6月,伊拉克又发动了“袭城战”,伊朗近400座城市受袭。随后,双方的“袭城战”进一步升级。1988年2月27日,“袭城战”达到了8年来的最高峰,伊拉克出动飞机轰炸了德黑兰炼油厂。第二天,伊朗进行报复,轰炸了巴士拉及其他5个城市,29日,还向巴格达发射了3枚导弹。“袭城战”使双方的许多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炸死炸伤了一大批平民。
与此同时,在海上双方展开了“油轮战”。伊拉克从1984年开始,发动了一场袭击油轮的攻势。为迫使美国等国家进一步向伊朗施加压力,伊拉克还用导弹打击巴拿马、希腊、科威特、英国、美国等国的油轮,企图将美国卷入海湾冲突。
1987年7月22日,美国公开卷入两伊冲突。11日,美国出动武装直升机首次袭击了正在公海布雷的伊朗“阿杰尔”号登陆艇。10月8日,又出动武装直升机攻击伊朗的4艘炮艇,击沉2艘,击伤2艘。10月15日、16日,伊朗发射岸对舰导弹,击中了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美国“森加里”号油轮和悬挂美国国旗的科威特油轮。1988年7月3日,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用导弹击落了一架飞临霍尔木兹海峡上空的伊朗航空公司的A300型大型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全体人员遇难。
两伊武装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在第二天就做出了反应,表示欢迎安理会的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伊朗既没接受,也没表示反对。1988年7月18日,伊朗出人意料地宣布接受598号决议,就在前几天,它还宣称要进行持久战。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主持下,两伊外长终于坐在一起,为最终结束战争进行谈判,结果一致同意停止战争,但双方在边界划分、战争责任、赔偿、交换战俘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至此,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中东、波斯湾地区爆发的一场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双方血战8年,结果两败俱伤,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国共伤亡约100余万人,仅伤亡人数一项就大大超过1948年以来历次阿以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8年战争,两伊在军费开支上共耗资2000多亿美元,其他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两伊战争如此高的消耗,是二战后局部战争少有的。
1984年5月开始的“袭船战”,不仅给双方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引起了整个海湾局势的紧张,导致了外国在海湾军事力量的大量增加。这是二战以来,外国军事力量在海湾地区的最大规模的集结。
两伊战争,双方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技术武器装备,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等,将一些新式装备卖给交战双方使用,这些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战斗数据,为有关国家研制和装备同种武器提供了重要经验。
G. 彭佩奥说伊朗海域两艘油轮被袭击,百分百是伊朗干的,这个说法可信吗
这个说法还是可信的。伊朗完全是有目的来袭击油轮。一方面伊朗越来越对美国的袭击不满意,另一方面美国对于伊朗的袭击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来反对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油轮的袭击对于伊朗来说是很有可能的。
如今已经有了很多的证据表明油轮的袭击就是因为伊朗的袭击。此次的袭击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沙特的油田遭遇了袭击,如果油轮遭遇袭击的话,国际的油价也会因此涨价,获益的肯定是伊朗。
H. 伊朗油轮刚炸完就发现油田,究竟是谁在操纵原油价格
近期在中东地区,事端是不停的发生,因为世界各国的参与,导致中东的事务非常的棘手,在沙特油田被袭击,再到伊朗额油轮被炸,这一切的黑手可能就是美国,众所周知,在中东地区敢和美国硬碰硬的只有伊朗,美国可能借此机会打击伊朗。
在中东地区以美国为首,矛头都指向了伊朗,美国方面也是借此机会陷害伊朗,联合中东的其他国家对伊朗进行制裁,伊朗油轮被炸很可能是美国对伊朗的打击报复,伊朗的过分依赖石油,也是让美国抓住了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