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和叙利亚并不接壤 可是伊朗十万大军是怎么到达
叙利亚濒临地中海的海岸线比较短,在整个叙利亚内战期间,该国主要的两个出海港口、同时也是俄罗斯地中海分舰队的主要海外基地——拉塔基亚以及塔尔图斯均在政府方手中。滨海的拉塔基亚省是执政的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派的传统聚居地,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老阿萨德即出生于此,而以逊尼派为主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对人口占少数的阿拉维派普遍持敌视态度、甚至在占领区内大加迫害,使得当地居民对巴沙尔政府向心力较强,反对派实际上没有一次真正打到过拉塔基亚沿海地区切断叙利亚政府的外援通道。此外,由拉塔基亚至叙利亚核心区的哈马-霍姆斯-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也在多数时期保持畅通,使得叙利亚政府始终能够得到海外盟国(俄罗斯、伊朗、中国等)的人员与物资援助。
(叙利亚反对派虽然没有控制过一个出海口,但通过与土耳其、约旦、黎巴嫩、以色列的陆地边境获得欧美和海湾国家的援助。)
拉塔基亚(Latakia)和塔尔图斯(Tartus)是叙利亚最重要的出海港口,也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核心利益,整个内战期间反对派曾不止一次试图进攻巴沙尔的家乡拉塔基亚省,或者切断连接拉塔基亚和首都大马士革的陆路通道,但最终都被挫败。红色为目前政府军控制区。
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在历史上与叙利亚有很深的渊源,叙利亚(特别是在老阿萨德执政时期)曾大力介入黎巴嫩内政甚至出兵加入黎巴嫩内战,而黎巴嫩对于邻国叙利亚则抱有复杂的敬畏心理(既对叙利亚历史上插手内政有不满情绪进而加以提防,但又怕得罪强邻惹祸上身,同时也希望在面临以色列等外部威胁时能得到叙利亚的支持与保护)。由于黎巴嫩本国也存在严重的族群和教派冲突,基督教派、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穆斯林等不同派系立场上或是亲叙或是反叙,黎巴嫩政府为防止受到叙利亚内战外溢的波及则尽可能维持中立、但与叙利亚政府保持有限度合作。因此叙利亚政府从黎巴嫩方面也可获得外部援助,特别是在黎巴嫩部分地区实际控制了政权的同为什叶派的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更是出动大量部队轮流进入叙利亚参战,除了屡次充当攻坚克难的先锋之外,还协助政府军恢复了首都大马士革通往黎巴嫩和滨海拉塔基亚的陆上交通线(参见2013年古赛尔战役),并反过来切断了反对派武装在叙黎边境的补给线(参见卡拉蒙山脉战役、扎巴达尼攻坚战等),为政府方立下汗马功劳。
叙利亚的另一个陆上邻国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外交关系则较为复杂。战后两国曾经都是由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但1979年萨达姆掌握伊拉克政权后两国的复兴党随之分裂,继而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逊尼派出身的萨达姆大举进攻什叶派主政的伊朗,导致此时与伊朗结盟的叙利亚(阿拉维派本是游离于什叶逊尼两大主流派之外的一个小教派,老阿萨德为获得外援积极改善和伊朗的关系,最后取得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认可”阿拉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同伊拉克彻底反目,之后的海湾战争中叙利亚干脆支持多国部队打击萨达姆政权。然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之后形势却发生了逆转,原本萨达姆时期被大力打压的占伊拉克人口多数的什叶派被美国人放了出来组建伊拉克新政府,这样一来反而与本来敌对的叙利亚和伊朗成为了同一教派的兄弟,从而在叙利亚战争爆发后,伊拉克什叶派政府也没有对叙利亚采取敌对态度,在“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崛起之后两国面临共同的威胁更是加强了合作。虽然伊拉克政府没有直接出兵叙利亚或提供物资援助,但却默许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组织到叙利亚参战,而这些民兵组织很多都受到伊朗的背后支持和援助。
伊朗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叙利亚部署得并不多,直接参加战斗的还要更少(多是作为军事顾问活动),地面部队主要是伊朗支持或招募的什叶派民兵和雇佣军,除了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阿巴斯旅”“人民动员部队”等,还有伊朗从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什叶派(这些国家大多是逊尼派主政,什叶派地位低下,加上局势动荡不安,大量迁居伊朗)中招募的雇佣兵如“法蒂玛旅”。伊朗本身并没有出动大部队到叙利亚作战。
㈡ 据闻伊朗50万大军准备战争,美国有胆量与其动武吗
美军肯定有胆量和伊朗动武啊,因为两国的军事实力而言,美国简直堪称碾压伊朗。在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被称为中东军事霸主,拥有着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外界看来,美国在此次战争中风险巨大。不过最后海湾战争爆发,美国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以破竹之势摧毁了其百万雄师,这无疑证明了美军的强大。
由于美国不尊重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更不尊重在欧洲的战略利益甚至还想将俄罗斯彻底赶出中东。而俄罗斯面对美国如此的利益侵犯,自然不可能在伊朗战争中再次和美国合作,甚至有可能会阻止美国。
㈢ 1980年,萨达姆是如何打击伊朗的
1980年9月22日拂晓,按照萨达姆的命令,伊拉克飞机倾巢出动,对伊朗的军事目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包括首都德黑兰机场在内的7个伊朗空军基地和15个城市。第二天凌晨3时,5万人组成的伊拉克军队在1200辆坦克的轰鸣声中,兵分3路,向伊朗境内大举推进。
伊拉克军队的北路部队为3个装甲师,任务是进攻席林堡;在中路,伊拉克则采用步坦协同的方式,连克伊朗的边境重镇梅赫兰等;在南路,伊拉克军队的工兵冒着伊朗军队的炮火,以极快的速度在阿拉伯河上架起了浮桥。。
㈣ 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呢
两伊战争是伊朗、伊拉克两败俱伤的战争。
双方从1980年开打,到1988年停产,前后持续8年之久。
这还不是那种低强度的战争,零星冲突,而是两国倾全国之力的大会战。
两国动用的总兵力高达数百万,对于总人口不到5000万的两国来说,几乎是全民皆兵了。
实际战斗惨烈无比,甚至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就武器上,两国使用了包括苏式米格-25战机、飞毛腿导弹、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等在内的先进武器。
国际社会估计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破坏高达5000亿美元,导致两国经济倒退10到15年。
以伊拉克为例,战前每日石油出口高达350万桶,战争末期只有100多万桶,锐减了三分之二。
伊朗的损失也差不多!
㈤ 萨达姆为什么在海湾战争之后要杀掉80名军官
1988年8月20日,两伊正式停火,双方为战争共损失了9000亿美元,伊拉克从一个富裕的国家变成了赤贫,还欠下了大量的外债,恢复经济也需要资金投入,还有就是国外矛盾解决了,国内矛盾成了主要矛盾,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北部的库尔德人的暴动,以及人民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这一切都可能导致萨达姆下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动战争,这样可以转移矛盾,但不能再指向伊朗,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两国势均力敌,捞不到好处,最后两败俱伤,由此萨达姆把视线对准了旁边的盛产石油的小国科威特,如果占领科威特,一不用归还战争期间的借款,二能够获取科威特的石油收入,三可以转移内部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巩固统治地位,这可谓是一箭三雕。但萨达姆也不傻,这公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实施吞并,必然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干涉,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所以萨达姆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得到美国的默许。
此行动失败的原因是多头联系,行动不协调也不够严密,当时准备先派一名被收买的女服务员在萨达姆饭菜里下毒,再利用混乱时组织叛军进攻总统府,由于女服务员临场慌乱,被萨达姆警卫看出破碇,萨达姆立即潜入地道转移,致使行动破产,事后通过审问女服务员,顺藤摸瓜,80多名军官被一网打尽,这些军官全被萨达姆处以极刑。
萨达姆从20岁起就参与了多起刺杀行动,当权后也提防了一辈子的暗杀,在这方面他是非常有经验的,由于暗杀行动接连失败,这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笔。
㈥ 两伊战争伊朗伤亡为何那么大主要是三个原因,个个残忍无比
中国古代战争有句话说的十分贴切,那就是“杀敌1000,自损800”,也就是战争其实更多的是双输的,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尤其是在两个实力差不多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如此了,因为国家实力一样,那么军力自然差不多,所以在战场的伤亡自然不会相差太大。但是在两伊战争中,却打出轮桐陵了不一样,实力比伊拉克还要强悍的伊朗,最后军队的伤亡总数,那是伊拉克的3倍,堪称二战后伤亡最大的战争。那么为何两伊战争,伊朗伤亡这么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三个原因,而且个个残忍。
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朗,历经巴列维王朝时期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和石油财富,绝对是当时整个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了,其整体的经济,工业,综合国力绝对比伊拉克强悍好几倍。伊朗国土高达160多万平方公里,那也是伊拉克的很多倍。
而且在军队人数,武器装备上,伊朗在伊拉克面前也是毫不逊色,甚至更强。当时伊朗的武器装备那是中东最先进的,大量的美国先进的坦克、战机、军舰装备,跟伊拉克相比优势明显。所以从这个实力对比来看,两伊战争,伊拉克不行才对!
但是,最终的结果,伊朗不光输掉了战争,还伤亡100多万人,整个伤亡人数是伊拉克的3倍还要多,堪称伤亡惨重了。但是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理解了,当时伊朗各方面都轮历不差,为何伤亡却那么大呢?其实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两腊戚伊战争中后期,萨达姆为了快速的赢得战争,所以从美国和西方手里,搞了很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原料,并且自己生产。比如说毒气弹就生产了很多,而且直接用在了战争上,对此美国当时因为反对伊朗,所以基本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伊朗军民伤亡那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毒气弹。
因为毒气弹一旦使用,直接造成大量的伤亡,例如在两伊战争中记载的1988年3月16日,萨达姆在伊朗库尔德地区投放的毒气弹,瞬间就让5000人死伤,而且死的非常惨烈。而伊朗最终那么多的伤亡,最起码几十万人是死伤在毒气弹之下。
第二,人海战术。
因为伊朗 *** 革命带给伊朗的混乱,整个军队体系造成大动荡,这也是战前,伊朗军队没办法抵挡伊拉克的原因。但是很快霍梅尼找到了一条新的办法,那就是用人海战术来抵消伊拉克的武器和军队优势。当时在 *** 革命的强烈信仰下,霍梅尼光是巴斯基民兵组织就组建了几百万人。
而这几百万手无缚鸡之力的民兵,甚至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就被送到战场,跟伊拉克军队进行自杀式冲锋。而这种自杀式的阵势,给与伊拉克军队巨大的心理冲击,就像二战时期日军那样,在伊朗第一轮的站稳脚跟并转败为胜的过程中,伊朗使用人海战术的自杀式冲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予伊拉克沉重打击。
但是这种作战方式,却也给伊朗造成巨大的伤亡,那是拿人堆出来的,而在当时的宗教狂热下,大量的伊朗军民其实就是活靶子。而对于此霍梅尼丝毫不在意,认为这是进行圣战必须要的牺牲。
第三,残酷扫雷。
在两伊战争中后期,伊朗面对国际封锁,国内是一贫如洗,缺少基本的战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后期基本上用人体进行残酷扫雷。也就是在伊拉克的雷区,直接让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冲进雷区,进行人体扫雷,然后才让正规军通过。而当时两伊战争的记者,就拍到,伊朗军队将几千名十几岁的孩子,绑在一起,直接进入雷区,场面惨不忍睹。
而且为了胜利,伊朗还会将儿童放在军队之前,来威慑伊拉克。伊拉克军队面对这些儿童,不忍扣动扳机,结果几位将军被处死……而这些类似于拿生命开玩笑的形式,直接让伊朗军队伤亡惨重,最终军队伤亡可能跟伊拉克差不多。但是更多的是无辜的百姓和狂热的 *** 教徒,这些手段那是个个惨烈啊。
参考文献:《两伊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