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为什么不能吃腐蚕

伊朗为什么不能吃腐蚕

发布时间:2023-11-20 06:54:07

① 伊朗为什么讨厌以色列

以色列和伊朗甚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矛盾,属于宗教矛盾。阿拉伯世界国家一般都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又分两个派别即什叶派和逊尼派,而以色列信奉的是犹太教,跟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宗教信仰是不一致的。而且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国家都有什叶派和逊尼派,只不过每个国家的执政者有的是什叶派,有的是逊尼派,什叶派会煽动别的国家的什叶派对抗逊尼派政府甚至取而代之,反之逊尼派也会帮助别的国家的逊尼派对抗什叶派政府,这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
而以色列信奉的是犹太教。犹太教最早起于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后来犹太教被其他教派赶走了,于是犹太教徒开始流落在全球各地,以欧洲居多。信奉犹太教的教徒大多是犹太人,他们聪明善于经商,也非常富有。二战时期希特勒大肆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开始联合起来,想成立一个犹太人国家,于是在美国犹太人的支持下,全球的犹太人都回到了犹太教的起源地巴勒斯坦,成立了一个新国家即以色列。
以色列的出现当然激起了阿拉伯世界国家的仇视和反对,所以以色列建国初期就跟阿拉伯世界国家前后进行了五次战争。在美国犹太人的支持下,以色列每打一次战争,国土面积和军事实力都扩张一次,五次战争打下来,阿拉伯世界清醒意识到有美国支持的以色列,没办法被消灭,阿拉伯世界国家开始逐步跟以色列关系缓和,第一个缓和的是埃及(当时阿拉伯世界过埃及的领袖)。以色列跟阿拉伯世界国家和解了,可苦了巴勒斯坦,这么多年来,以色列不断的蚕食巴勒斯坦的领土,制造了很多人道主义灾难。
以上是中东的历史背景。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发生了什么?伊拉克最早是依靠美国势力的,伊朗是依靠苏联势力的,由于美国支持伊拉克跟伊朗打了八年两伊战争,再加上美国扶持了一个以色列,伊朗不但对美国很仇视,对以色列也很仇视。而以色列心知肚明,于是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所以就经常对伊朗的核工业进行破坏。

② 请告诉我伊朗的历史

伊朗古称波斯,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古波斯人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其历史上先后有多个帝国建立、兴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48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各部,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将古老的巴比伦文明融入波斯。
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王崇尚武力,对外积极扩张,使第一帝国的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大流士一世向东部进军印度河流域,占领了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在西线则向当时欧洲着名的文明发源地古希腊诸城邦发动了入侵,但遭到古希腊人的英勇抵抗,在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中遭到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继位后曾再度向希腊用兵,但被准备充分的古希腊军队击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马其顿(希腊)统治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公元前334年,当时已经征服希腊各城邦的马其顿王国,在新任国王亚历山大的统治下,以报昔日波斯入侵希腊之仇为口号,带领希腊大军进攻波斯第一帝国,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彻底击败大流士三世的百万大军,波斯第一帝国被吞并,成为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但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后,很快陷入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和西方,佛教从印度传往中国,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后期,约在前238年,其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先后从帝国分裂独立,东部边境又不断遭受贵霜王朝侵扰,西部边疆又面临罗马帝国的大肆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塞琉西王朝灭亡。

安息王朝(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

新兴的安息帝国(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继承了塞琉西王朝的波斯帝国主体地位。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这两大帝国之间战争不断。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发。

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古罗马帝国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率7个军团4.5万人的精锐部队,越过幼发拉底河,发动了对古帕提亚王国(安息)的侵略战争。在卡尔莱战役中,英勇善战的安息军成功地围歼了罗马军团于荒漠深处,罗马军团残部从亚美尼亚撤出时又遭袭击,克拉苏被俘斩首。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精锐的第一军团6000余人,从这场恶梦般的战争中突围东逃,辗转于防御薄弱的安息东部地区;最后流亡到西域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为在此称雄的北匈奴郅支单于所收容。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付校尉陈汤,率4万将士西征匈奴郅支单于于郅支城,并“生虏百四十五,降虏千余人”。这支部队就是罗马军团残部,他们投降后被安置在甘肃永昌县境内,汉政府在祁连山麓设置了“骊靬县”。

频繁的战争造成安息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全国陷入一片混战,帝国末期名存实亡。

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50年)

公元226年,阿尔达希尔一世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新的萨珊王朝,定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首次重新统一,史称波斯第二帝国。
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爆发战争,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先后在629年和642年,帝国两任皇帝都遇刺身亡,帝国走向了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就是明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支逃往中国避难。

伊斯兰教时期(公元650年-1290年)

混乱的萨珊帝国很快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控制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拉伯人统治初期,当时同样处于强盛时期的大唐帝国在波斯呼罗珊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激烈交锋,虽然唐军由于深入敌境作战,双方兵力悬殊等原因败北,从而失去了对中亚的控制权,但此战中唐军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令阿拉伯人胆战心惊,从此打消了东侵中国的企图。此后,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断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

公元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

公元1205年花剌子模王国征服波斯。

蒙古统治时期(1219年-1500年)

公元1219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灭花剌子模王国,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又相继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帝国残部,建立了伊儿汗国。公元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
从公元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了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汗死后波斯再次陷入了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中国和波斯的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发展。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穆斯林太监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中被广泛使用。

萨非王朝(公元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由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姆”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公元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谈和,驱逐乌兹别克人,并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但很可惜,这是波斯在世界近代史来临前最后的辉煌。

欧洲列强的“大博弈”(公元1722年-1914年)

公元1722年,沙皇俄国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公元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纷纷对其蚕食,其领土中被割裂出英国殖民统治的巴林和阿富汗的一部分,由俄国侵占的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俄英两大殖民帝国在波斯的这种战略竞争在史书上被称之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公元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占领。1925年礼萨·沙·巴列维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俄国和英国对巴列维王朝保持着深厚的影响力。

1935年,礼萨·沙·巴列维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中期***革命(公元1935年-197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轴心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围绕伊朗的战略资源油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国,苏联,英国,美国等纷纷进入伊朗。战后,巴列维王朝为了摆脱英国和苏联的巨大影响力和控制而追随美国,但不幸的是,伊朗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这一战略物资的存在,使其成为美国对苏联集团的冷战基地,在70年代初更成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立足点。

20世纪70年代是伊朗的暴富时期。这期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猛涨,波斯湾沿岸一批产油国迅速致富。几年内伊朗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了好几番。但是,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伊朗社会内部各种固有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巴列维在此情况下欲重温昔日波斯帝国旧梦。于是他一再修订经济发展计划,大幅度地增加投资,强行加速度地推进工业建设,并宣称到本世纪末要把伊朗建成一个与工业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强国”。强国梦的悲剧由此就产生了。

大批失地农民流入城市,首都德黑兰集中了伊朗1/5的人口。以国王、王室为首的2000家豪富聚敛财富,巧取豪夺,贪污腐化,挥金如土,而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几乎未从激增的石油财富中受益,贫富差距与社会财富同步增长,社会矛盾严重激化。巴列维只能以军警和秘密特务组织“萨瓦克”维持其统治。在外交上,巴列维对美国唯命是从,甘心充当美国在波斯湾的宪兵,民族矛盾伴随着人民对西方文化大举吞食***文化的愤怒,使巴列维政权坐到了火山口上。

1977年12月,流亡在伊拉克纳杰夫的霍梅尼向国内学生和信徒发出进行反对国王的“圣战”的号召。1978年初刊登在伊朗《新闻报》上的一篇文章对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进行了亵渎,由此在1月7日至9日,引发了数千名神学院学生在宗教圣城库姆举行抗议游行示威,但遭到军警镇压,造成约70人死亡、400人受伤的流血惨剧。

当年9月,伊朗国内爆发了持续数周的总罢工,全国陷入严重瘫痪状态。12月10~11日,首都德黑兰发生大规模示威,有成百万群众参加。游行的组织者发表17点声明,要求结束君主制,接受霍梅尼为最高领导人,建立***政府,恢复农业,保护宗教,让流放者回国等。12月18日,为抗议军队镇压,全国再度爆发总罢工,政府机构完全陷于瘫痪。国王被迫于12月30日任命“民族阵线”领导人之一巴赫蒂亚尔为首相,并于1979年1月13日组成以巴赫蒂亚尔为首的摄政委员会。

巴赫蒂亚尔虽同意组阁,但要求解散现议会和萨瓦克,由政府控制军队警察,国王立即出国度假,将来做一名立宪君主。但巴赫蒂亚尔本人却因与国王合作被民族阵线开除。革命浪潮已不可阻挡。1978年底国王统治的基础走向崩溃,它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发生了动摇,一些士兵倒向革命阵营,王室成员、高级官员及军官纷纷向海外转移财产。巴列维的统治濒临崩溃。
美国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一贯支持国王的态度,准备放弃巴列维政权,转而与霍梅尼合作。1979年的1月26日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乘飞机出国流亡。霍梅尼从巴黎回到伊朗,建立了伊斯兰政权。1979年4月1日,伊朗***共和国宣布成立。统治了伊朗半个世纪的巴列维王朝寿终正寝。

1979年10月,因美国收留被废黜的国王巴列维,伊朗国内掀起反美浪潮。同年11月4日上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数百名伊朗男女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扣押66名使馆人员当作人质,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引渡巴列维。美国政府断然拒绝伊朗方面的要求。伊朗方面表示,若不引渡巴列维,则不释放人质。
人质事件引起轩然大波。1980年4月7日,美国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正式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美国还要求西欧盟国采取同样措施。4月22日,卡特总统下令执行武装秘密营救人质的“蓝光”计划,结果机毁人亡,行动失败。直到9月两伊战争爆发。伊朗以美国归还伊朗140亿美元的资产,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为条件释放了全部美国人质。
旷日持久的美国人质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它为日后的美伊关系打下了难以解开的结。人质事件加上新政权公然宣传“输出革命”极大地损害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形象,因此在日后爆发的两伊战争中,尽管伊朗是被侵略的一方,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谴责萨达姆,也没有一个国家同情伊朗。

***革命后的伊朗***共和国(公元1979年后起至今)

旷日持久的人质事件加上“向全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的非理性宣传极大地损害了伊朗的国家利益,伊朗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境地。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国家。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以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教的什叶派。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全面爆发。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

伊朗和伊拉克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进行的这场近八年的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伊朗死伤60多万,伊拉克死伤40多万。无家可归的难民超过300万。两国石油收入锐减和生产设施遭受的破坏损失超过5400多亿美元。估计两伊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随着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波斯湾地区的局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先后于1991年和2003年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摧毁了伊拉克的武装力量,2003年美国以“反恐怖”为名入侵并占领了伊拉克。美国的军事行动虽然打垮了伊朗的宿敌伊拉克,但也让伊朗面临美国更直接的威胁。

在两伊战争结束以来,伊朗的实力得到恢复,国力得到增强。而且其国内的政治变化有明显地回归世俗政权的迹象,但宗教势力的影响力仍然极为强大。因此,伊朗对美国的态度仍然非常强硬,美国也一样。

去年以来,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围绕这一核心利益,美国与伊朗频频叫板对方,美国不断地宣布向海湾地区增兵,而伊朗则针锋相对地以多次军事演习回应。就在几天前,美国又向海湾集结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波斯湾地区战云密布,等待伊朗和美国的将会是什么呢?

③ 说说蚕吐丝前的一些现象,以及蚕农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蚕吐丝前的现象:

身体变黄变透明,皮肤紧绷,不再大量进食桑叶,蚕砂变为绿色,比平时大,放在灯光下可以看见胸部和腹足之间是透明色。

蚕农准备工作:

给蚕搭建一个小的场所方便吐丝,比如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在养蚕盒内放些可以支撑的东西,给蚕宝宝一个适合的环境结茧。

(3)伊朗为什么不能吃腐蚕扩展阅读:

结茧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

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

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

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④ 阿塞拜疆族的历史

主条目:阿塞拜疆历史和伊朗历史

阿塞拜疆族被认为是根据波斯贵族阿特罗巴特斯所命名的。阿特罗巴特斯是米底亚的总督(satrap),统治了阿特罗帕特尼(今伊朗阿塞拜疆)[25][26]。阿塞拜疆曾见证了许多民族的栖息与侵略,其包括米底人、斯基泰人、波斯人、亚美尼亚人、古希腊人、罗马人、可萨人、阿拉伯人、乌古斯人、塞尔柱人、蒙古人与俄罗斯人。
古阿塞拜疆人使用古阿塞拜疆语,它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分支。 在公元11世纪,随着塞尔柱帝国的入侵,乌古斯土克曼人部族开始穿过伊朗高原达到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地区。乌古斯土克曼人的进入和另外一些土克曼人被蒙古人所入侵。现在乌古斯部族分成了许多的小部落,其中大多数逊尼派迁往到安那托利亚(如土耳其人)并定居下来,而另外的则继续留在高加索地区。随后由于萨法维帝国的影响,最后皈依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后者继续沿用土克曼语很长时间:在13世纪以前,他们逐渐形成了基于什叶派和使用乌古斯语支的新群体。然而很显然,阿塞拜疆人在19世纪后期才完全角成。古伊朗人仍然能够在偏远的高山区域或者是偏僻的地区(如哈尔兹山脉加林圭亚那)发现。而今使用突厥语的人也被称作为阿塞拜疆人。 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被认为是现代阿塞拜疆共和国定国地区的最早居民。早期伊朗定居者包括公元前九世纪的斯基泰人(Scythia)(中国史书普遍称之为塞种人或萨迦人,是南俄草原上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其随居地从今日俄罗斯东部的欧洲部分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之游牧民族). 继西徐亚人人之后,米底人(古代亚洲西部。印欧人种之一,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进入阿塞拜疆。
大概早在西元前17世纪进入伊朗东北部,定居于后来称为米底亚(Media)的高原地区统治了阿拉斯河(亚洲河流,由土耳其亚美尼亚的宾格尔(Bingol)山发源东流。河北为亚美尼亚,河南为土耳其和伊朗).南部地区米堤亚人公元前700-900年间建立帝国,公元前550年左右被并入阿契美尼德帝国(前550年-前330年,又称波斯第一帝国,是波斯首个征服大部份中亚领域的帝国。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这一时期,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 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等地的宗教。曾被伊斯兰教徒称为“拜火教”),传播到高加索地区和阿特洛帕特内地区。
阿契美尼德帝国 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大帝打败,但是米堤亚总督被允许继续执政。继亚美尼亚王国---波斯塞琉古王朝(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亚美尼亚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王朝。塞琉西王朝是希腊化时期最主要的国家之一,有时也被叫做塞琉西王国或塞琉西帝国。)公元前247年衰亡之后,阿特罗帕提斯(Atropates)在公元前190年到公元387年间统治着高加索的阿尔巴尼亚部分地区。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于公元一世纪建立帝国,该王国直到公元252年被波斯萨珊王划为诸侯国之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独立。
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统治者Urnayr国王于公元四世纪正式采用基督教为国教,阿尔巴尼亚直到公元八世纪一直是基督教国家。萨沙帝国于公元642年被穆斯林阿拉伯人打败,其统治随之结束。 阿拉伯穆斯林向高加索地区前进的过程中打败了萨珊帝国和拜占庭帝国。Javanshir王子领导基督教抵抗,公元667年基督教投降,之后阿拉伯人把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公元九世纪到公元十世纪,阿拉伯作者开始把库拉河(Kura)到阿拉斯河(Aras)流域地区称作阿兰岛地区(Arran)。这一时期,巴士拉和库法的阿拉伯人来到阿塞拜疆占领了当地人丢弃的土地;阿拉伯人成为该地区主要的土地所有者。由基督教向伊斯兰教的转变非常缓慢因为当地居民的抵制持续了几个世纪,并且随着一小撮阿拉伯人向塔布里兹(Tabriz,伊朗西北部城市)和马拉盖(Maragha)这些城市移民,人们的怨恨情绪不断上升。816到837年间,移民的大量涌入引发了伊朗阿塞拜疆人的大规模叛乱,叛乱由当地一名为Bābak的索罗亚斯德教平民领导。尽管一直存在小规模持续抵抗,大部分阿塞拜疆居民转向伊斯兰教。后来十世纪到十一世纪之间,Shaddadid和Rawadid的库德王朝统治力阿塞拜疆部分地区。
十一世纪中期,塞尔柱土克曼人推翻了阿拉伯统治建立了占据亚洲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塞尔柱帝国。塞尔柱王朝时期标志着乌古斯游牧部落向这一地区的涌入,并且随着西乌古斯突厥语取代了早期高加索语和伊朗语,也就标志着阿塞拜疆突厥化的开始。
然而,当时同时代作家例如波斯诗人尼扎米Nezāmī Ganjavī的作品证明伊朗文化大规模保留下来。突厥化的出现被载入叙事诗和史诗,最早的一部作品是《先祖科尔库特书》书中提到了关于早期土耳其人高加索在和小亚细亚地区的寓言故事。突厥统治于1227年被蒙古人打断,之后蒙古人和帖木儿统治这一地区直到1405年。Sunni Qara Qoyunlū(黑羊王朝土克曼人)和Aq Qoyunlū (白羊王朝土克曼人)统治阿塞拜疆时期,突厥统治复辟,直到1501年萨法尔王朝夺取政权。 萨法维帝国起源于伊朗波斯族,存在至1722年,萨法维帝国建立了现代的伊朗形态,因其在国家建设,建筑学和科学上的成就而受到关注,萨法维帝国的崩溃是因其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来自沙俄和阿富汗人的压力。萨法维帝国鼓励并传播作为伊朗阿塞拜疆人的国家特征的重要一部分的什叶派伊斯兰教,此外什叶派伊斯兰教也对许多在阿拉塞胡北部的阿塞拜疆人具有同样的意义,萨法维帝国鼓励艺术和文化并且沙赫阿巴斯大帝开创了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气息的氛围,根据一些学者所说,这一氛围是一段新的波斯黄金时期。阿巴斯对政府和军队进行改革并对人民的要求做出回应。
萨法维帝国之后是短暂的奥斯曼帝国的占领,随着一位自霍拉桑突厥族酋长纳迪尔沙·阿夫沙尔击败了阿富汗人并重新夺回这个国家之后,这位酋长试着通过平衡什叶派的权力以稳定内政。接下来是短暂的赞德王朝的统治,再接着是恺加王朝,这个统治着阿塞拜疆和伊朗的王朝始于1779年。在这个时期里,沙俄的逼近威胁着伊朗所掌握的高加索。18世纪,俄波战争开始,在19世纪初期,以1813年的《古力斯坦条约》和1822年的《土克曼恰条约》的签订而宣告结束。在《土克曼恰条约》中正式地将恺加王朝领土的高加索部分,割让给俄罗斯帝国。
伊朗阿塞拜疆族在伊朗(资产阶级)宪法革命中的角色不容小视,探索民主革命的伟大人物索塔汗, 巴尔汗两人都是伊朗阿塞拜疆族,1906-1911的伊朗(资产阶级)宪法革命动摇了恺加王朝,恺加王朝的皇帝实际上已将国家的烟草和石油利益出卖给英帝国并被俄罗斯帝国蚕食着领土,由于制宪主义者们的努力,议会得以成立。伴随着在一些地区农民开始反抗收税人和地主,是仅有的君主制的固有支持者。民主派报纸出现并且伊朗学者们开始享受来自巴黎和彼得格勒的现代主义和风。恺加王朝皇帝和他的英国顾问们镇压了宪法革命。但是这个王朝的灭亡不可能会来的太迟,恺加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不久就在一场军事政变中退位,这场军事政变是由来自古老的哥萨克军团的一位军官,里扎汗所领导。该军团是由沙俄所建立并由俄国人担任军官,以保护恺加王朝的统治者和俄国的利益。为了在这个二分之一人口是由各少民族所组成的国家,追求庄严的全民的同质性,里扎汗迅速发布连续禁令,禁止在学校,戏剧表演,宗教仪式,并且最后,书籍的出版上使用阿塞拜疆语。随着1941年9月里扎汗退位,俄国军队以军事和战略的理由,占领了大不里士和波斯西北部。阿塞拜疆人民政府,一个由斯大林下达的命令而设立的附庸国,在赛义德·贾法尔·皮谢瓦里的领导下在大不里士宣布成立。但是,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之下,苏维埃军队不久就撤兵了,并且到1946年为止,伊朗政府重新取得了对伊朗阿塞拜疆族的控制。
根据格里·R·赫斯教授所述:
11月11日,一支伊朗部队进入大不里士,皮谢瓦里政府顷刻间倒台。伊朗人受到阿塞拜疆人民热情地欢迎,阿塞拜疆人强烈地偏向受德黑兰的统治而不是莫斯科。苏联愿意放弃它在(伊朗所辖)阿塞拜疆的影响很有可能是源于几个因素,包括意识到其(寻求)自治的意见在扩大并且苏联更加渴望的长期目标是其石油开采权。
在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很大程度地融入现代伊朗社会,阿塞拜疆人在今天被称为阿塞拜疆共和国度过了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到1918-1920年的短暂的独立,接着,虽然在1919年凡尔赛和约会议上,美国总体伍德罗·威尔逊恳请给予阿塞拜疆人独立,但是(阿塞拜疆)仍被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1920年4月28日,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成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直至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共和国在1991年取得独立,但是被卷入与亚美尼亚的一场关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这块飞地的战争。

阅读全文

与伊朗为什么不能吃腐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市中国银行的工资待遇怎么样 浏览:754
英国为什么禁止燃油车 浏览:643
为什么伊朗官员老被袭击 浏览:517
印尼人在中国怎么办签证 浏览:287
伊朗少将被美国袭击怎么回事 浏览:156
越南怎么用电信流量 浏览:290
伊朗最近局势怎么样了 浏览:764
意大利荠菜怎么样 浏览:598
苏格兰为什么支持意大利 浏览:491
印尼买的中国什么疫苗 浏览:834
您好的印尼语怎么说 浏览:248
去意大利打工工作签怎么办理 浏览:708
中国移动的插口怎么插 浏览:491
印尼本意指什么 浏览:302
20万印尼盾值多少钱 浏览:927
印度有什么博物馆 浏览:987
伊朗靠什么养活 浏览:678
印尼狮航在哪里打印行程单 浏览:375
中国哪些地方天气最好 浏览:948
意大利语代购单词怎么说 浏览: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