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的经济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目前伊朗的经济实力位居亚洲第七位。2010年伊朗的GDP(按照汇率计算)为3276亿美元,人均4600美元。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发展很快。伊朗的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胡齐斯坦为石油工业区与重要出海门户。 石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3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日产能力可达410万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伊朗成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森林是伊朗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资源,面积达1800万公顷。伊朗水产丰富,鱼子酱举世闻名。里海沿岸为暖湿农业区。经济实力可以,人均GDP比我们高。但在联合国的严厉制裁下,目前物价上涨,失业率高耸,经济很困难。
Ⅱ 伊朗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至2009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76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伊朗石油日产能力可达421万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伊朗成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主要油气富集区为扎格罗斯山前褶皱带和波斯湾盆地,主要油气田有阿瓦士、马伦、加奇萨兰、阿加贾里、比比哈基麦和帕里斯。
伊朗60%的天然气为非伴生气,且大多未开发,特大天然气田为南帕尔斯气田,储量7.92万亿~14.15万亿立方米,北帕尔斯气田(North Pars)储量7万亿立方米。
近年来伊朗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发现。1999年Moc公司在Zagros钻探的Changuleh-2井获得日产油5000~6000桶,此外该公司在该盆地钻探的Nir Kabir-l井获得日产油4000~5000桶;2001年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在上阿拉伯盆地大陆架钻探的Tunb-2井获得日产油5000桶;2002年伊朗Pars 011 & Gas公司在海域盆地Qata:Arch钻探的SPO-1井获得日产油3500桶;2004年中国石化的胜利油田分公司在伊朗Qom盆地钻探的Aran-1井获得日产油4000桶的新油田,这也是该公司进入伊朗石油市场获得的第一个新发现。2005年5月伊朗宣布在胡齐斯坦(Khuzestan)发现大型Ramin油田,工业储量为8.55亿桶。2006年伊朗获得一个重大的天然气发现,为世界近年来重大的天然气发现之一,获得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测试获得日产天然气87.73万立方米。
伊朗是中东地区最早发现石油的国家,1908年由英国的英波石油公司首次在伊朗发现石油。1950年伊朗石油储量达17.81亿吨,石油产量达3226万吨。1951年伊朗宣布石油实行国有化,成立国家石油公司,由于美、英、法、荷等国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的扼杀和封锁,1952年伊朗石油产量下降到136万吨,伊朗政府被迫与国际财团签订协议,授权国际财团在西南部25万平方千米协议区内勘探25年,国际财团加紧勘探,1955年伊朗石油产量恢复到1643万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海上钻探,70年代勘探开发有较大进展,1974年石油产量达历史最高,为3.01亿吨。1978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以及之后的两伊战争,使伊朗的石油工业遭受重创,石油产量大幅下跌,1980年石油产量仅为6575万吨。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实施了战后重建,恢复和扩大石油生产,1990年石油产量为1.628亿吨,2000年石油产量为1.894亿吨,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2.098亿吨。
伊朗60%的石油产量来自老油田,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目前正致力于使这些成熟大油田的产量持续增加,目前正在马伦和卡兰季油田实施增加采收率技术。目前伊朗石油日生产能力为380万桶,2010年增加到500万桶,2015年可达800万桶。欧佩克给伊朗的生产配额为411万桶/日。目前伊朗正在生产的大油气田为40个,其中27个位于陆上,13个位于海上。主要油气田见表33-1。
图33-21980—2006年伊朗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约占伊朗出口收入的全部。2005年石油日出口量为250万桶,主要出口到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占伊朗出口量的47%,其次为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荷兰和土耳其。2006年伊朗石油出口收入为469亿美元,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Ⅲ 伊朗最大的轻工业,纺织工业中心是哪个城市
伊斯法罕
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省省会。人口92.7万(1982)。伊朗第三大城。位于一山间盆地的边缘,扎因代河畔,海拔1,590米。始建于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多次成为王朝首都。历史上为南北来往所必经之路,着名的手工业与贸易中心。现有铁路通古姆和德黑兰,又为公路交通中心。附近农畜产品的主要市场。市区以多花园与清真寺等辉煌建筑物着名。长期为轻工业中心,纺织工业居全国首位,包括棉毛纺织与丝织,还有果干、造纸、榨油、火柴等工厂。手工艺着名,有银器、铜器、陶器、地毯业等。并发展了重工业,有伊朗第一个钢铁厂,还有石油化工、炼油、水泥等工厂以及兵工厂等。
Ⅳ 伊朗什么矿产资源丰富
铁矿、铜矿、锌矿、铬矿、金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伊朗已探明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平均品位0.8%),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金矿储量150吨。
此外,还有大量的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开采矿产56种,年产量1.5亿吨,占总储量的0.55%,占全球矿产品总产量的1.2%。
伊朗拥有世界10%的石油资源。伊朗还拥有世界第二大天然气资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数天然气用于国内。
(4)伊朗什么化工发达扩展阅读:
伊朗其它资源:
伊朗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另外还有炼油、钢铁、电力、纺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和糖业,但基础比较薄弱,多数工业原材料里亚尔和备件依赖进口。
伊朗主要生产石油化工产品、钢铁和铜产品。其他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家用电器、通信设备、水泥、工业机械(伊朗拥有西亚最大的机械工业)、纸张、橡胶制品、农产品、加工食品、羊毛制品和药品。
Ⅳ 被制裁40年的伊朗,为何还建立了中东最强的工业体系
因为本身伊朗的工业水平就比较高,即使被美国制裁40年,但是并不影响伊朗自己慢慢发育,慢慢进步。在重压之下,不是死亡就是爆发,所以伊朗没有被美国的政策压垮,而是勇往直前,反而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
所以,即使被美国制裁,但是伊朗还是有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它可以慢慢的发展,这当然也归功于伊朗人民的不懈努力,以及其他国家的帮助。由此可见,外来入侵大国压制并不能阻止一个国家真正的进步发展,在这里还是觉得伊朗人民,伊朗国家相当给力了。
Ⅵ 伊朗的国力如何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发达,还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
总体来讲,经济是非常富裕的,算民主国家,军事力量也很强,如果内政外交不错的话可以说会很滋润的,不过内部近年反对浪潮迭起,不满声音也很多,各种势力错综复杂。
Ⅶ 伊朗历史简介 伊朗气候简介
1、伊朗是文明古国。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
2、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国,7世纪后遭不同异族先后入侵。18世纪前期,纳迪尔沙推翻外族统治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9世纪后期起,英国和俄罗斯势力不断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改名为伊朗。官方语言为波斯语。
3、伊朗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不结盟运动(NAM)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
4、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发达,还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
5、伊朗气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寒冷,南部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伊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暖和湿润,降水也往往形成于此,这和北下的冷空气有关系。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
6、而夏天的时候,伊朗由于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温很高,且降水不多。德黑兰最高的气温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22℃和37℃,最低气温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是3℃和7℃。
Ⅷ 中东地区的石油化工工业发展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的石油化工生产者们始终处在全球竞争的状态,今天,它们也受控于石油与天然气价格。”
中东地区的石油化工工业虽然已经建成了具有全球竞争潜力的产能,但那里的生产却是近期才开展的。基本上讲,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化工工业从一开始就定位于通过本国上游石油生产使较为便宜的伴生天然气增值,这种石油化工产品的定价明显地低于亚洲、欧洲和美国的价格。虽然全世界各地的商业天然气价格较为便宜,但都没有获得商用补贴。根据需要,人们将一部分被点火烧掉的天然气转化为石油化工产品,在这一价格水平下已经成为天然气增值的一种表征。
2003—2008年间乙烯的生产成本与石油价格增长带来的中东优势的对比聚资料来源:《WPR》,2007;道达尔公司,2008;《MEE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