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苏来玛尼怎么死的

伊朗苏来玛尼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23-12-27 06:34:01

1. 苏莱曼一世生平简介,苏莱曼一世历史评价,苏莱曼一世怎么死的

苏莱曼一世生平简介,苏莱曼一世历史评价,苏莱曼一世怎么死的?

苏莱曼一世(SuleymanⅠ,1494—1566),奥斯曼皇室的第十代君主,帝国的着名政治家和军事组织家。他的统治时期(1520—1566)是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由于他的军事成就和政绩,欧洲人常常把他尊为苏莱曼大帝,而他在本国则以卡农尼(立法者)之名着称。

苏莱曼出生在小亚细亚黑海沿岸的特拉布松。出生时,因其祖父巴耶济特苏丹尚在位,他父亲塞利姆一世,当时还只是特拉布松的省督,他的母亲哈弗萨·哈顿是克里木半岛一个鞑靼汗的女儿。苏莱曼小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喜爱诗歌和文学。按照皇室的传统,苏莱曼14岁时,就在一批教师、顾问的辅助下,被派到外地担任省督,以便取得从政治国的实际经验。他先到了离首都较近的博卢省,以后又调到克里木半岛的卡法,接替刚刚去世的叔父穆罕默德。1512年塞利姆夺取王位以后,因忙于同兄弟科尔库特和阿赫梅特在小亚细亚打仗,无暇顾及日常政务,就把苏莱曼召回伊斯坦布尔,让他在宫内主持京城的治理。1514年以后,塞利姆又忙于出征伊朗、叙利亚和埃及。直到1517年塞利姆从埃及回到伊斯坦布尔之后,苏莱曼才出任小亚西部的马尼萨省督。到1520年9月塞利姆突然病逝时,他已有了在京城和外省多年工作的经验。

作为塞利姆的独生子,苏莱曼很顺当地继承了皇位,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他继承的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不仅拥有一支数量惊人、实力雄厚的军队,而且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封建国家机器,行政、司法、财政体制都日趋完善。这些有利条件使他可能比前任更有所作为。但是,苏莱曼面临的国际形势比他的几位前任遇到的都要复杂。在欧洲,他的主要对手已不是分崩离析的巴尔干小国,而是在西欧国际政治中占压倒优势的哈布斯堡家族。查理五世(1516—1556)统治下的海上殖民强国西班牙,不仅对拉美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而且积极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霸权。查理还支持其家族成员统治下的奥地利向中欧和巴尔干方向扩张。这些都与奥斯曼帝国发生正面冲突。另一个海上殖民强国葡萄牙的势力,在16世纪初已达到红海入口处和海湾地区,从南面逼近了奥斯曼帝国。北方的俄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影响到俄土关系的发展。英国法国随着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日益关心近东政治事态的发展。在亚洲,他要对付新兴的什叶派沙法维伊朗①的挑战。由于小亚有众多的什叶派信徒,伊朗的挑战更具有威胁性。国内问题也使苏莱曼担忧,16世纪初遍及小亚各地的农民、牧民起义,特别是即位前一年的杰拉尔起义②,严重威胁到奥斯曼皇室的统治,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趋向激化。苏莱曼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苏莱曼即位以后,立即着手规划对外侵略战争,他的主要目标是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决定首先夺取贝尔格莱德城和罗得岛。苏莱曼的祖先早就想夺取这两个地方,但一直未能实现。贝尔格莱德当时处在匈牙利人的控制之下,占领它既可巩固在塞尔维亚的统治,又可打开通往匈牙利和中欧的道路。1521年春,苏莱曼动员数万头骆驼运载军粮和军械,带领10万大军向贝尔格莱德进发,经过三个星期的围攻,终于在8月底达到了目的。翌年6月,他又调集300艘兵船和10万名士兵,对罗得岛发动进攻。当时岛上的圣约翰骑士团①拥有强大的海军,经常袭击小亚沿海地区和地中海的土耳其商船,阻挠帝国 *** 与阿拉伯领地的联系。罗得岛实际上已成苏莱曼向欧洲侵略的后顾之忧。苏莱曼指挥土军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围攻,损失5万多战士,直到12月底才迫使骑士团有条件地投降。

后患解除以后,苏莱曼并未能立即向匈牙利大举进攻。国内问题迫使他暂时放弃对外侵略战争。首先,他碰上了原曼麦鲁克②、大马士革省督的叛乱。1524年埃及省督阿赫梅特帕夏依靠曼麦鲁克公开叛乱,宣布自己为埃及苏丹,企图恢复曼麦鲁克帝国。只是在控制内部局势之后,苏莱曼才恢复对外的侵略活动。

1526年4月,苏莱曼率领10万大军,携带300门大炮,正式出征匈牙利。从1521年苏莱曼占领贝尔格莱德到1526年出征,匈牙利有整整5年的备战时间。但由于封建主的分裂和背叛活动,匈一直未能进行认真的战争准备。直到1526年8月中旬,匈牙利国王路易二世才凑合了一支25,000人的军队,在多瑙河右岸的摩哈赤地方迎战奥斯曼土耳其人。路易不等特兰西瓦尼亚援军的到来,在8月29日向奥斯曼军队猛攻,结果遭到惨败,路易二世向北逃跑时在沼泽地里淹死。9月中旬,苏莱曼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匈牙利首都布达。马克思在评论这一事件时指出,匈牙利的封建主“给土耳其人打开了通往德国的道路。”①但是,这时小亚爆发的人民起义促使苏莱曼迅速结束军事行动。他在取得匈牙利新统治者、特兰西瓦尼亚公爵扎波良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和纳贡的许诺以后,就撤兵返回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军队撤离匈牙利以后,奥地利的斐迪南大公在一部分匈牙利贵族支持下,出兵占领匈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并进而打败扎波良,于1527年底宣布自己为匈牙利国王。扎波良向苏莱曼求援,导致1529年奥斯曼人的第二次入侵。苏莱曼这次统率的军队多达25万人,于9月初占领布达之后,立即挥师向维也纳推进。9月底奥斯曼军队到达维也纳城下,12万士兵把维也纳团团围住。首次围攻(1529年9月27日—10月15日)开始了。城内守军只有两万,又缺少大炮。奥斯曼人接连发起多次猛攻,300门大炮把维也纳外城多处打开缺口,形势十分危急。与此同时,小股的奥斯曼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捷克波希米亚地区和德意志南部,一直深入到巴伐利亚的拉蒂斯旁。但是,在维也纳守军的英勇抵抗面前,苏莱曼军队的军心发生动摇。由于冬季早临,战线过长,不能保证足够的粮草和军械,加上法国与哈布斯堡皇室的查理五世媾和,国际形势变得对奥斯曼帝国不利。苏莱曼决定撤围,赶在严冬到来之前返回伊斯坦布尔。这次出征虽然未能攻克维也纳,打垮奥地利,但确保了奥斯曼帝国在匈牙利的阵地和扎波良对帝国的附庸关系。

1532年、1541年、1543年、1551年、1566年,奥斯曼帝国还多次与奥地利军队角逐匈牙利。1541年大败奥地利军队以后,为了避免奥地利进一步觊觎,苏莱曼决定将匈牙利中部地区直接并入奥斯曼帝国,设置布达省。特兰西瓦尼亚和毗邻的匈牙利地区组成单独的公国,置于奥斯曼帝国的庇护之下。此后,两国争夺匈牙利的斗争虽未停止,但直到17世纪末,匈牙利的形势基本上没有变化。

在亚洲,奥斯曼帝国在1534年、1548—49年、1553—55年多次与沙法维伊朗交战,并取得胜利。根据1555年5月29日的和约,奥斯曼帝国从伊朗手中夺取了伊拉克、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西部地区。

在海上,奥斯曼海军与西班牙、威尼斯等国的联合舰队进行长期斗争,争夺地中海的制海权。1533年苏莱曼任命海盗、着名海军统帅巴巴罗萨(哈伊雷丁)担任海军司令以后,奥斯曼帝国逐渐成为海上强国。1538年秋,多利亚率领的联合舰队利用奥斯曼舰队去伊斯坦布尔过冬之机,突然闯进爱琴海,炮击希腊的主要港口普雷佛扎。巴巴罗萨闻讯后,立即率领一部分舰队返航,进入亚得里亚海,从后面包抄联合舰队,以少击多,在普雷佛扎附近海面出色地击溃了敌舰队。这次战役的战略战术,完全可以和两百多年后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消灭法国舰队那一次相媲美。奥斯曼海军不仅保持了在地中海上的优势,而且扩大了在非洲的领地,1556年占领的黎波里,1574年突尼斯最终并入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为增强海上实力还下令建立红海舰队。1538年,应印度西海岸古贾拉特统治者的请求,苏莱曼派哈迪姆·苏莱曼率红海舰队前往援助反葡萄牙人的斗争。由于葡萄牙人已攫取了古贾拉特的政权,组织第乌的防御,奥斯曼舰队只得返航。着名航海家皮里·雷伊斯(1465—1554)在1547年出任印度洋舰队和埃及舰队司令,1548年他收复也门,打破了葡萄牙人对红海的封锁,1552年又把葡萄牙人赶出马斯喀特,但始终未能打破葡萄牙人对阿拉伯湾(波斯湾)的封锁。

苏莱曼在位46年,共发动了数十次对外侵略战争。苏莱曼时期帝国拥有正规常备军近5万人,封建主骑兵13万人,加上其他非正规军总兵力可达25—30万人。苏莱曼每次出征都要动员十几万兵力,几百门大炮,实力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对手。所以,他的对手一般不敢在战场上与苏莱曼军队正面相抗,往往采取据堡固守或以退为守的策略。在苏莱曼亲自参加的13次出征中,只有1526年匈牙利南部摩哈赤一役是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因此,很难断定苏莱曼是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富有组织才能。在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下,要保证十几万大军的后勤供应,确实不是容易的事。除1529年围攻维也纳那次供应跟不上外,其它各次出征都组织得有条不紊,后勤得到了充分保证。苏莱曼一生进行了那么多的战争,但从未有过在陆上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的情况。他唆使中亚土库曼的乌兹别克国家进攻伊朗,减少了伊朗主动开展对土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他还阻挠破坏了伊朗与奥地利联合作战的谈判。这说明他的外交手腕也很高明。苏莱曼在出征期间,写下了相当详细的征战日记,为研究这些战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对外战争的间隙期间,苏莱曼非常重视内政问题。他特别注意司法、财政制度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典,立法者的名字就由此而来。早在登位之初,他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撤销同伊朗贸易的禁令,准许从阿塞拜疆、埃及等地强迫迁居伊斯坦布尔的手工业匠师和知识分子重返家园,军队出征时在沿途征用的粮草要付款,归还和赔偿一些没收的财产,禁止征收额外税等。他想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司法制度,保护臣民的性命、财产和宗教信仰。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依靠阿布·苏德等着名法学家,修订整理旧法律,制定颁布新法律。明确规定了刑法对抢劫、杀人、通奸、酗酒的惩处。1530年的苏莱曼法典对采邑制度作出新的规定。从此以后,只有苏丹一人握有采邑的授与权,所有的采邑主都必需到帝国 *** 去领取批准书。法典还规定封建主有权追捕逃跑的农民,在新地方居住不足15年(城市为20年)的逃跑农民要强迫遣返原籍,只有伊斯坦布尔一地不适用这个规定。根据“谁的母羊,羊羔归谁”的原则,逃跑农民的子女亦应一并遣返。苏莱曼法典完成了农民依附于土地的过程。

苏莱曼比较知人善任,他在位期间,宰相大臣中不乏精明强干、才华洋溢的人,如易卜拉欣帕夏、吕特菲帕夏、索库卢帕夏等。这些人大都是奴隶出身。苏莱曼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功绩把他们提拔到 *** 的最高岗位上,对当时行政改革和提高中央 *** 效率起了一定作用。吕特菲帕夏是一位很有才能的行政官员。他从1534年起担任 *** 的主要大臣,1539年任宰相。他在任内力图解决一些使帝国不安定的问题,结束后宫对 *** 行政事务的干预;追究一切非法行为,包括未经审讯就关押犯人、不给补偿而没收财产在内;禁止官员为自己和亲朋的利益滥用权力,征收非法税收;建立宰相向苏丹和御前会议汇报情况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制度。他根据自己从政多年的经验和对帝国历史的研究,写了一本《宰相之书》,供苏莱曼参考。他在书中认为:苏丹要庇护臣民的财产和权利;宰相对苏丹要胸怀坦白,秉公直言,不顾后果;宰相不应有任何贪婪和私利,不接受任何礼物;任命官吏应根据其才能,而不问政治态度和私人关系;对官员的指控要慎重调查,秉公处理;财政是立国的基础,支出应以岁入为限,他还反对包税制,主张由 *** 税吏征收。苏莱曼对宰相大臣有利于国家的建议和措施,一般能认真听取和采纳,并积极支持,对于违法的官吏,不问其地位和亲疏,也能严肃处理。例如,他有个女婿,在担任省督期间,就因暴政和胡作非为而撤职,后经其妻和皇太后的说情,苏莱曼才给他另外安排了工作,但当他在工作中再次滥用职权时,苏里曼立即把他撤职查办,并下令处死,不循私情。

苏莱曼的内政整顿和改革,虽然未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毕竟提高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表现在30年代以后小亚等地未发生较大的人民起义、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上。国家的财政状况亦有所好转,尽管对外连年用兵,苏莱曼在位时只有两年感到财政拮据,需要征收非常税。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俄国和匈牙利的农奴要好一些。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苏莱曼不可能始终如一地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有时破坏他规定的人恰恰就是他自己。他反对后宫干与 *** 事务,但他过分听信宠妻罗克赛拉娜(许雷姆),为她组织党羽、干与政务、排斥异己开了方便之门。苏莱曼共有8个儿子,只有庸碌无能的塞利姆一人比他活得长,其它几个儿子不是早年夭折,就是死于后宫派阀斗争之手。长子穆斯塔法是诸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个,1543年已立为皇位继承人。只因他系苏莱曼另一位妻子居尔巴哈尔所生,罗克赛拉娜便与宰相鲁斯泰姆结成派阀,对穆斯塔法大肆攻击造谣,甚至不惜捏造信件,诬陷他寻求伊朗国王的庇护,终于促使苏莱曼下令处死穆斯塔法。苏莱曼愈到晚年,愈沉溺于后宫生活,受制于罗克赛拉娜及女儿米赫里玛赫两人。苏莱曼主张任命官吏要根据功绩和才能,但又准许鲁斯泰姆提出的 *** 官吏在得到任命时要交一笔钱的规定,从而开了卖官鬻爵的先声。

1566年,宰相索库卢说服苏莱曼再次出征匈牙利,目的是攻占奥地利占领下的锡格特,以捍卫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72岁的苏莱曼年迈体弱,已骑不了马,但仍用轿子抬着跟随队伍出征。8月29日奥斯曼军队占领锡格特,9月5日苏莱曼在兵营中病死于痛风病。索库卢一直隐瞒他去世的消息,直到塞利姆二世正式即位。苏莱曼死后埋葬在伊斯坦布尔苏莱曼清真寺旁的苏莱曼陵墓里。

苏莱曼身后留下了一个甚为庞大的帝国。他统治期间新增加的领土有: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的黎波里(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罗得岛,从凡城到阿尔达罕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格鲁吉亚的一部分。这反映在他使用的“两地和两海的统治者,麦加和麦地那的保庇者,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布尔萨、开罗、大马士革、阿勒颇、贝尔格莱德和巴格达的主人”的头衔上。苏莱曼统治时期建筑、诗歌、科学、艺术都达到了很深的造诣,出现了像建筑师锡楠、诗人巴克、地理学家皮里·雷伊斯等一批名闻遐迩的人物。苏莱曼时期无疑是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但苏莱曼留下的并不是个朝气蓬勃、欣欣向上的帝国。后宫擅权,派阀斗争,贪污腐化,卖官鬻爵大大损伤了帝国的机体。苏莱曼去世以后,随着国内外多种矛盾的加剧,奥斯曼帝国迅速从顶峰上跌落下来。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2020051724

2. 三角洲特种部队6伊朗任务第六关匪首打不死怎么办

伊朗第6关

Rebel Mountain Stronghold
山上的叛军大本营
时间:2005年5月24日 17点
位置:伊朗,Yasuj
1)形势
Haatim Jaareh Bin Shamin Kalb将军(好长的名字)和他的军队消失在他们在山上的大本营。他们捕获了一个三角洲队员作为人质,并且在大本营附近的城市中有三门苏制的zu-23 AAA防空炮,用他们来防止一些来自空中的威胁。
*天气:尘土弥漫而且炎热的晴天
*地形:沙漠山地,略微有些植物
*敌人:大约250名叛军手持ak47和rpg火箭筒,装载7.62毫米机枪的轻装甲战车,3门苏制的zu-23 AAA防空炮
*朋友:三角洲队员人质
2)任务
*行动单位:三角洲5小队,160特航团
*行动方式:乘坐黑鹰进入,炸毁3门苏制的zu-23 AAA防空炮,攻击山上的大本营,干掉Kalb将军。
*行动时间:立即行动
3)执行
*行动意图:解除城市的防空武装,定位并且消灭Kalb将军
*行动概念:叛军捕获了一支三角洲部队,在一个古老的避难所进行豁免交换。在附近的城市放空炮队空中支援是个威胁,干掉他们空中支援可以协助最后对叛军的进攻,并且阻止Kalb将军的逃脱。
4)装备
*saw机枪,散弹枪,炸药包
沙漠的风沙特别大,有时候把眼睛也弥了,我和队友们乘坐着黑鹰心情比较复杂:这可能是最后的任务了,不知道是高兴还是紧张,因为这次要攻击叛军的大本营了。黑鹰降了下来,叛军迎接我们的是子弹、rpg火箭弹和疯狂向我们冲来的加装7.62毫米机枪轻装甲车,我用黑鹰上的m134解决了3辆前来送死的轻装甲车,然后和队员们一起向第一门防空炮移动。不知道队员们怎么想的,每到一个路口都要我先清除手持rgp的叛军分子,和他们说,他们说我手里的家伙比他们厉害,死活不肯出去,恨不得先把他们给解决了。这时的敌人还特别疯狂,可能是最后的据点了,他们前赴后继,个个都不怕死,最烦人的就是楼顶上的rgp攻击手,打了一个又来一个,不好好对付他们,估计我的小命难保。好不容易摸到了第一门防空炮所在的大楼,顺着梯子爬上了天台,消灭守卫后,炸毁了第一门炮。接着再向第二门炮移动,当拐过几个小街,山上古老的防御城堡出现在眼前,同伴们不约而同的惊呼了起来。没时间观赏了,大家快速推进,一路仔细的消灭前来拦截的叛军士兵和武装车,在一个弹药箱附近的高楼上炸毁了第2门炮,在一个较为豪华的建筑中找到了被捕获得三角洲队员,并且在顶上炸掉了第3门炮,不多一会,几架黑鹰快速飞来,建立起强大的空中支援,SAS特勤队员下了黑鹰前来救助着位三角洲队员。
终于进入最后的任务了,消灭Kalb将军,队员们的肾上腺急速上升,这下无所顾忌了,一路猛杀猛打,在空中强大的支援下,杀到了那个老城堡的门口,这个就是所谓的叛军大本营,确实豪华。我们在叛军大本营门口遇到了些抵抗,好在门口的破楼内有他们遗漏的弹药箱,不多时平息了他们的攻击。我们开始进入城堡,天杀的,消灭叛军同时还要注意脚下的地雷阵,好不容易杀到了内部大门,正对大门的破楼内两艇.50和一个榴弹发射器把大门给封锁了,那些该死的同伴又缩在门后不敢进攻了。我硬着头皮把这些攻击点一一敲掉,千辛万苦的打进了目标建筑,消灭了底层的守卫后,向2楼摸去,过不出所料Kalb将军就在这里,我毫不犹豫的举枪瞄准了他,扣下了扳机……

3. 从越南到阿富汗,苏联是如何被耗死的

苏联当然拒绝了。

此后,中国暂停了两国国家关系谈判,并宣布抵制莫斯科第22届奥运会。

至此,阿富汗问题、柬埔寨问题以及中苏边境驻军问题,成了阻碍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两国剑拔弩张的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阿富汗战争,也让中美关系进一步靠拢。

1980年1月5日,也就是阿富汗战争爆发后10天左右,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访华,与中国讨论了国际形势、战略协调以及军事合作等问题,目的是加强美中防务安全关系,共同对付苏联。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伤了元气,有了心理阴影,福特和卡特时代,美国一直在战略收缩回血,面对苏联的全面进攻态势,美国有点力不从心,这一颓势,直到里根时代才逐渐改变。

眼下它需要和中国合作,分摊苏联的压力。

在阿富汗问题上,布朗提出的策略是:设法增加苏联入侵的成本,以逼迫莫斯科罢手。比如,把阿富汗问题纳入联合国安理会议程,从外交上打击苏联声望;动员盟友在外交上孤立苏联,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提升其入侵的经济成本。


当年在越南战场上,美军就是这样被耗死的,布朗是想以彼之道还是彼身。

布朗这一策略,与中国的“间接消耗战略”不谋而合。

中国的想法更具体:我们将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并通过巴基斯坦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轻武器、弹药、棉服等物资。

1月8日,最高层一锤定音,原话是: “对阿富汗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援助抵抗力量,中美应该就此进行合作。但我要强调的是,此类援助不应该只是象征性的。······我们必须用游击战将苏联长期拖在阿富汗的泥潭里。”

此后,双方不断互访磋商,逐渐达成了共识:美国负责动员自己的盟友,中国负责动员第三世界,中国帮助推进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巴基斯坦是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大后方,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援阿反苏阵营。


这个阵营包括英国、法国、西德、土耳其、埃及、沙特、阿联酋等国家,伊朗虽然没有加入,但以行动提供了支持。

以阿富汗战争为契机,中美两国开启了在情报、武器、后勤、战略协作等领域的合作。


03

由于苏联一贯支持印度,巴基斯坦和苏联关系并不好,苏联入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大量阿富汗难民涌入巴基斯坦,不仅加重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巴基斯坦被苏联打击的风险——难民中也有武装分子,很容易成为苏联跨境打击的借口。


巴基斯坦只能向中国求援,中国把美国也带进来了。

巴基斯坦有了中国和美国的撑腰,不再畏惧苏联和印度。

所以,在反苏阵营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时,巴基斯坦成了最可靠的中介。

具体分工是:美国、沙特出钱,购买武器和负担运费,中国负责生产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然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出面,将武器和物资运到巴基斯坦,交给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ISI通过200多个不同路线,将武器和物资运到阿巴边境的100多个秘密仓库,分配给阿富汗抵抗力量。

巴基斯坦除了负责物资转运之外,还负担起了对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培训工作。

出钱的,生产的,运输和培训的,三者形成了常态化机制。

美国将这一行动称之为“旋风行动”。


运输武器和物资的主要路线有两条:一是中巴国际公路,二是走海路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CIA在巴基斯坦开了专门的账户,每月往里面打运输费。

美国援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是秘密进行的,为了不留下证据,提供给阿富汗抵抗力量的武器,都是交由中国生产的——中国武器,在血统上脱胎于属于苏式武器,生产一些苏式武器是分分钟的事,在台面上可以说是阿富汗游击队缴获的。

埃及和中国情况类似,也有大量苏式武器,美国也从埃及收购了很多。

正如CIA官员指出的那样:“各个合作伙伴扮演着不同角色:阿富汗人在垂死挣扎,在战斗。沙特人和美国人支付了运费。中国人提供军火,他们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武器。埃及人也提供了大量武器。”


战争期间,中国生产了大量地雷、AK-47步枪,RPG火箭筒、SA-7防空导弹以及多管火箭发射器。后来,还应阿富汗抵抗力量的要求,重启了单管火箭发射器的生产线。

中国一直是阿富汗抵抗力量武器的主要来源国,当然,绝大部分都是美国和沙特掏钱买的。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启动期,最缺钱的时候,卖军火一举两得,美帝和沙特土豪也不差这点钱。我们常说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军工发了财,其实阿富汗战争时期,中国也通过军火挣钱了。具体数据不得而知,但据巴基斯坦估计,中国每年向CIA军售额达1亿美元。


中国的参与,远不止于提供武器。

与美国合作,在中国境内建立追踪和监听装置,监视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美国出钱,在中国饲养骡子,改善阿富汗抵抗力量的运输手段——阿富汗境内多山少路,骡子很实用;派遣军事顾问到白瓦沙基地,为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军事训练,教授游击战,等等。


1986年,苏军为了摆脱战争泥潭,加大了对阿富汗的打击力度。在中国的协助下,美国说服巴基斯坦转运“毒刺”导弹进入阿富汗,对苏军直升机构成了极大威胁,帮助阿富汗抵抗力量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04

80年代初,苏联对外有四个花钱重点区域,一是阿富汗战场,每年约110亿美元,二是以埃塞俄比亚为主的非洲,每年约60~80亿美元,三是以古巴为主的拉美国家,每年约60~80亿,第四就是越南,每年20亿美元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阿富汗战场是最消耗苏联实力的地方。

相比苏联的消耗,反苏阵营的投入其实很少,但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正是反苏阵营为阿富汗抵抗力量源源不断输血,才使得阿富汗战争成了“苏联流血的伤口”,这一流就流了10年,等到血止住时,苏联也奄奄一息了。


1989年,戈尔巴乔夫实现了从阿富汗撤军、从中苏边境撤军,并迫使越南同意从柬埔寨撤军,解决了妨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

自此,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全部被瓦解,两国实现和解。


【参考资料】

《 历史 转折下中国应对苏阿战争的整体策略研究》

《“间接消耗战略”: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苏联安全战略再考察》

《上世纪阿富汗战争武器来源探究》

《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4. 二战期间,为何苏联和英国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传统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也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 二战爆发后,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但并未限制德国在伊朗的活动。即使苏德战争爆发后,仍不接受一些有远见的臣属关于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边的意见。苏联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缔德国特务的活动,而礼萨汗也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 。英国想要伊朗的石油资源,苏联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为苏联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没有出海口。

二战结束之后,1946年3月2日,当初英苏和伊朗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的占领时限到来。英国军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伊朗。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帝国已经自在崩溃边缘,占领伊朗对英国确实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但苏联这时已经看到了冷战即将来临,而自己撤出之后,巴列维政权肯定会被美国控制。所以苏联尽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却显得非常不情愿。他们以伊朗境内存在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为由,撤军行动进行的非常缓慢。而伊朗这时当然也得理不让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但很明显联合国安理会是没法对苏联这个常任理事国采取任何惩罚措施的,不过苏联还是感到了压力,在3月24日答复会尽快撤出。当年4月,苏联和伊朗达成协议,伊朗许诺将其北部油田的开采权长期租借给苏联,5月苏军完全撤出了伊朗领土。

阅读全文

与伊朗苏来玛尼怎么死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元人民币兑多少印尼盾 浏览:623
中国人是如何对待苏联国歌的 浏览:863
错错错越南版什么意思 浏览:294
英国中学校长年薪多少钱 浏览:936
国足对伊朗和日本哪个胜率高 浏览:279
印尼排杀为什么不出兵 浏览:978
意大利指数基金有哪些 浏览:933
巴厘岛需携带多少印尼盾 浏览:186
中国海鲜进口从哪个港口 浏览:270
越南荔枝如何辨别 浏览:792
英国签证去哪里找工作 浏览:426
伊朗入境广州隔离费用一天多少 浏览:128
在印尼中国人用什么交友软件 浏览:172
越南金丝楠木哪里产的 浏览:708
印度神油怎么知道过期 浏览:791
好听的意大利名字女生名字有哪些 浏览:89
英国为什么这么少被其他国家仇视 浏览:161
伊朗股市涨了多少倍 浏览:666
越南什么民族翻译越南文 浏览:214
伊朗的象征是什么 浏览: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