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的军事实力排在世界的第几位
伊朗有现役军人约54万。陆军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约35万人。装备有主战坦克约1500辆,其中不乏先进的T-72型和“酋长”主战坦克。伊朗地面部队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1200辆装甲运兵车、2000门牵引火炮、300门自行火炮,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此外,陆军还拥有一定数量的“陶”式、“耐火箱”式反坦克导弹和地地、地空导弹以及各型直升机和运输机约200架。
伊朗海军现有兵力约1.8万人。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护卫舰3艘、轻型护卫舰两艘、导弹快艇20艘、海岸巡逻艇26艘、扫雷舰艇七艘、登陆舰艇11艘,其他支援舰只25艘。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70多架。
伊朗空军现有兵力约5.2万人。拥有各型飞机900余架,其中各类作战飞机300余架,包括先进的F一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战斗机。此外,空军拥有“小牛”、“响尾蛇”、“麻雀”、“霍克”改进型等各式导弹若干。
除了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外,伊朗还拥有庞大的预备役力量。伊朗常设预备役部队有35万人,其中准军事部队“民众动员军”约20万人,多为青年志愿人员,战时可达100万人。伊朗的准军事部队在两伊战争中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采取的自杀式“人海战术”,至今仍让人谈之色变。
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中远程导弹。经过这些年经营,伊朗已拥有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导弹库,这是最令以色列和美国不安的。如“流星一3”和“法塔赫一110”导弹,两者都可以击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任何目标。“流星一3”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弹头重1600磅。伊朗国防部长新近称,伊朗正在发展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流星一3”改进型导弹。这些导弹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要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以及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不在话下。
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可打击美军驻阿富汗基地。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伊朗的这些导弹无疑是其抗衡美国军事威胁的“撒手锏”。
伊朗有人口7200多万,正规军、革命卫队、预备役部队的兵力加起来近90万。伊朗政府声称,伊朗可以组织2000万大军抵御外来侵略。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评估,“波斯铁骑”的实力在全球可排进前十位。这支“铁骑”是伊朗保持在海湾地区举足轻重地位、令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资本。伊朗!的军事实力排在世界的第17位。
㈡ 伊朗军队是否有能力与美国一战
这要看美国怎么打了??是只是空中打击伊朗核设施,还是全面占领伊朗全境,现在来看,都不好说!起码目前不会发生! 如果要全面占领伊朗,那就要动用很多很多的军队,个人认为几十万都不一定够,可不是象伊拉克那样,派几个师就解决问题了,除非伊朗国内大量民众支持(目前可能性很小)! 伊朗人口超7000多万,面积比伊拉克大的多,地形很复杂,境内多山,高山峡谷山洞地道很多,全面占领需要耗费太多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一定行,很容易被拖成游击战等,容易陷进泥潭出不来,。聪明的老美不会这样做。——另一种,就是空中打击核设施,现在美国自己都不能完全搞清楚伊朗所有的核设施,据说有上万个目标呢,老美怕的是报复——来自伊朗远程弹道导弹及各种非常规武器的报复!比如封锁海峡等
㈢ 伊朗空军实力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51.3万人。
陆军
约32.5万人。编有4个军司令部、4个装甲师(每师辖3个装甲旅、1个机械化旅、4~5个炮兵营)、6个步兵师(每师辖4个步兵旅,4~5个炮兵营)、1个空降旅、1个突击师、1个特种部队师、5个炮兵群、若干独立装甲、步兵、突击旅。
主战坦克:约1135辆,其中T-54/-55型和T-59型共约500辆,T-62型75辆,T-72型120辆,“酋长”MK-3/-5型140辆,M-47/-48型150辆,M-60Al型150辆,“佐勒菲卡尔”式若干辆。
轻型坦克:“蝎”式80辆。
装甲侦察车:EE-9“响尾蛇”式35辆。
步兵战车:BMP-1型300辆,BMP-2型140辆。
装甲人员输送车:约590辆,其中BTR-50/-60型300辆,M-113型250辆。
牵引炮:1950门,其中105毫米130门,122毫米500门,130毫米1100门,152毫米30门,155毫米170门,203毫米20门。
自行炮:共290门,其中122毫米60门,155毫米160门,170毫米10门,175毫米30门,203毫米30门。
火箭炮:共664门,其中107毫米500门,122毫米155门,240毫米9门。
迫击炮:共6500门,其中60、81、82、107、120毫米各若干门。
地地导弹:“飞毛腿”E/C式10部,约300枚导弹;CSS-8型25部,约150枚导弹;“谢哈布”-3型、“沙辛”-1/-2型等若干枚。
反坦克导弹:“陶”式、AT-3“耐火箱”式若干具、AT-5“拱肩”式若干具。
火箭发射器:73毫米RPG-7型若干具。
无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各若干门。
高炮:约1700门(挺),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57毫米若干。
地空导弹:SA-7型若干部。
无人驾驶飞行器:若干架。
飞机:共约77架,其中“塞斯纳”150/180/185/310型约50架、F-27型19架、“隼”20型8架。
直升机:共633架,其中AH-1J型武装直升机100架,CH-47C型重型运输直升机40架,“贝尔”214A型130架,AB-214C型35架,AB-205A型70架,AB-206型130架,AB-212型12架,“贝尔”204型30架,“休斯”300C型5架,RH-53D型9架,SH-53D型17架,SA-319型10架,UH-1H型45架。
海军
约1.8万人,包括海军航空兵和2600名海军陆战队。
海军基地6个:阿巴斯港(海军司令部所在地)、布什尔、哈布克、恩泽利港、霍梅尼港和恰赫巴哈尔。
潜艇:5艘,其中“基洛”级3艘。
护卫舰:3艘。
轻型护卫舰:2艘。导
弹攻击快艇:20艘。
巡逻艇:41艘。
水雷战舰艇:14艘。
两栖舰艇:9艘。
后勤支援舰艇:30艘。
海军航空兵
2000人。装备战斗机5架,武装直升机29架,海上侦察机共10架(其中P-3F型5架,130-228型5架),反潜机20架(其中SH-3D型14架,AB-212型6架),水雷战直升机1个中队(RH-53D型9架),运输机1个中队(“司令官”式4架、F-27型4架、“隼”20型1架,AB-205型5架、米-171型4架,AB-206型直升机若干架)。
海军陆战队
2个旅,共2600人。
空军
约4.5万人(其中包括1.5万名防空部队)。编有16个攻击/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加油/运输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5个地空导弹中队和16个地空导弹营。
战斗/对地攻击机:F-4D/E型66架、F-5E/F型60架、苏-24MK型24架,苏-25K型7架。
战斗机:F-14型25架、F-7M型24架、米格-29A/UB型30架。
海上侦察机:C-130H-MP型5架。
侦察机:RF-4E型15架。
加油机/运输机:波音707型3架,波音747型1架。
运输机:波音747F型6架、波音727型1架、C-130E型18架、“司令官”690型3架、F-27型15架、“隼”20型4架、“喷气星”式1架、PC-6B型10架、Y-7型2架,“伊尔”-76型若干架,Y-12型9架。
直升机:AB-206A型2架,“贝尔”214C型39架,“沙巴维兹”2061型若干架,CH-47型5架。
教练机:“比奇"F-33A/C型26架,EMB-312型10架,PC-7型40架,T-33型7架,FT-7型15架,F-5B型20架,TB-21型8架,TB-200型4架。
空地导弹:AGM-65A“小牛”式、AIM-9“响尾蛇”式、AIM-54“不死鸟”式各若干枚,另可能拥有PL-7型、AA-8/-10/-11型若干枚。
地空导弹:“霍克”式100部,“轻剑”式30部、“虎猫”式15部、“红旗”-2J型45部,SA-5型10部,另有SA-7型、FM-80型和“毒刺”式若干枚。
革命卫队
约12.5万人
地面卫队
约10万人。有哈卢勒、锡兰、阿布穆萨、腊克等5个基地。编有16-20个师,包括2个装甲师、5个机械化师、10个步兵师、1个特种部队师和15--20个独立旅。配备470辆坦克、620辆装甲人员运输车、360门火炮、40门无坐力炮和140门高射炮。革命卫队独立作战或与陆军协同作战,如国内发生暴乱则与“民众动员军”配合行动。
海上卫队
约2万人。拥有约40艘快艇,配备反坦克导弹、无坐力炮、机枪;“沪东”级导弹快艇10艘,配备C-802型舰舰导弹;岸防炮及CSSC-3(HY2)型舰舰导弹。
航空卫队
由一名准将指挥(详细情况不明)。
海上陆战卫队
1个旅(约5000人)。
准军事部队
“民众动员军”约20万人,多为青年志愿者,仅装备轻武器。宪兵4万人(包括边境警察),配备“塞斯纳”185/310型飞机若干架、AB-205/206型直升机24架,另有约90艘巡逻艇、40艘其它小型船只。海军基地6处:阿巴斯港(海军司令部所在地)、布什尔、哈尔克、恩泽利港、霍梅尼港、恰赫巴哈尔。
兵役制度
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驻外兵力
革命卫队驻黎巴嫩约150人;在苏丹派有军事顾问。
军队节日
军队节3月15日。
国际关系
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与欧美关系恶化至今仍然难以调和。
㈣ 两伊战争一边导弹狂袭,伊朗究竟有多死硬
近日伊朗和美国的纷争让全世界瞩目,美国发射导弹炸死了伊朗高级将领,导致伊朗清真寺挂上了“血旗”开始复仇行动。不过很多人其实对伊朗这个国家并不了解,也并不知道伊朗到底有何实力敢和美国人叫板。不过有一点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伊朗绝对是这个星球上,最死硬顽强的国家之一。
任何与伊朗为敌的国家,都很容易回忆起3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伤亡超过百万的两伊战争。
上图_ 飞毛腿导弹
这场闹剧一般的战争被称为“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一战”。一边是疯狂人海战术,另一边是袭城炸船(伊拉克为了阻拦伊朗出口石油用空军炸游轮)。两边对打不亦乐乎。然而当这场闹剧结束,双方发现留下的不仅仅是巨额债务,还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倒退,无论是德黑兰还是巴格达,除了上百万具尸体和数百亿美金的债务。什么也没有得到。
希望历史永远不会重演,希望人民不要再顶着炮火 地雷和导弹,在战场上成为炮灰。
㈤ 人海战术的现代战争
我来回答,咱不复制粘贴,来点儿干货。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的是人海战术?很多人一提起来人海战术就想起数万人搞集团冲锋的画面,跟春节赶火车回家的场面一样。这个想法对么?在人数上是对的,也就是说,人海战术确实要依赖一定基数的兵力来发挥作用,人数少了发挥不出来。另一方面,天真的认为人海战术就是大家你追我赶挤在一起去攻打人家的阵线,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就是搁在古代作战,这也是找死的行为。别以为古代的军事很差劲很简单,古代军事可能没今天发达,但一样很复杂,各兵种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集中在一起搞密集阵型冲锋,那是给人家当靶子打。现代战争中,不,近代战争中,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一天就阵亡(不是伤亡,是阵亡)上万人,就是搁到今天也是让人震惊的。一场索姆河战役下来,损失130万人,搞线列冲锋的下场就是这么爽~马克辛机枪的死亡夹角出色的把大英帝国揍得摸不着北。这还是一战的水平,如果真的拿春运的人数去闯现代的防线,那绝对是来多少死多少,英国人民已经用数十万死尸证明了这一点,咱就别明知道是坑还往里面跳了。
那么,既然密集冲锋已经在现代战争前失去了作用,人海战术还有什么用?其实,同样是这么多士兵,看你怎么用。部队在搞进攻的时候,其实是有精密的计算的,并不是同一时间人数越多越好,两个步兵间的距离至少要炮弹落下不能俩兵全部挂掉。很多人会疑问:那岂不是距离很大,可我看电视电影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啊!问题是,那是电影,为了视觉效果当然人挤人了,给你视觉震撼,真的按军事要求去拍摄,人稀稀拉拉的,估计你会爆导演菊花。说到这,说个题外话,很多人表示,如果别国敢进攻我们,我们就用原子弹一口气消灭敌人。很不好意思的是,你没那个机会,因为上世纪已经解体的苏联的一个机械化师,其行军时对军队的路线和人数安排就能保证核弹洗地的时候你只能干掉对方很少的一部分兵力,根本不可能一口气歼灭对方一个机械化师,你能想到的,人家也能想到。美国揍伊拉克你也能看到美军走Z字形行军,不是吃饱了撑的走着玩儿,也是为了规避损失。回到话题,在攻击对手一个目标的时候都是几个士兵有明确的目标,交替掩护进攻,敌人的诸多目标同时遭到打击无法集中力量对我目标分化打击,同时由于我方人数一个梯队的进攻是有一个限度的,所以,敌人的打击无法再短时间内造成过大的损失。如果前面梯队的进攻出现损失,某士兵无法继续进攻(受伤或者阵亡),后面的梯队的士兵就会自动补上,继续发动进攻,使得整个进攻始终处于全面进攻而对手难以对我方进行大规模杀伤的状态下,这样做可以使得我方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始终可以保持战场上持续有效的进攻而且规避大规模的损失。给对方就会留下一种:我方的进攻源源不断,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的永远停不下来,就像有数倍兵力的样子。其实,很多人海战术发动的时候,我方兵力并没有对方兵力多,但效果确实呈现出我方军力远远不绝的样子。
但这个战术有弊端。首先这就是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用人去弥补,属于无奈的之举,并不是说明它多么的 优秀。其次,这个战术需要士兵密切配合,需要有经验的士兵去完成,如果士兵不是训练有素的话,这个战术根本无法实现。最后,当部队出现较大损失的时候,这个战术就会丧失功效,难以维持,它可以要求我方军队人数没对方人数多,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如果一旦人数过少,战线太长后继乏力,整个战线就可能全部崩溃掉。当年我军在朝鲜战争中由于志愿军都是精兵悍将,这套体系玩儿的炉火纯青,所以效果非常好,但不代表其他国家的部队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美国为了对抗这种战术,也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用火力来对着消耗,只要将对手打得无法继续维持进攻的能力,我方就获胜了,起了个名字叫火海战术。其实,都是当时中美两国将各自的优势发挥了出来。
至于现代战争中的人海战术,这个还要看具体情况。战争这个东西很复杂,不跟打红警似的,造一个东西出来放半年也不会坏,美国对外进攻,投放的军力毕竟有限,在索马里不也吃瘪了吗?在落后的情况下,看你怎么用,在特定的环境下用得好,人海战术依然能发挥作用。
不过,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我国理论上一年可轻松制造十万根炮管,现有直升机已经突破一千架,并且火箭炮可以精准击中百公里外的目标,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已经和当年完全不是一支军队。早在越南战争中,我军军队素质由于十年动乱和军队的长期缺乏整治,作战很低效,指挥方面也是思维落后,起初很被动。但就是仗着火炮上的优势,照样实现了大量歼灭越南军队的意图,敌五大主力师,两个被歼灭,一个由于我军行动出现问题让其逃脱,与从柬埔寨撤回来的两个主力师在河内组成新的防线,改变了战场局面。但无论怎样,我军炮兵的优势得到了绝对体现。而今天的军队在直升机到位,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逐渐形成稳固的战力后,我们也可以像当年的苏联和美国一样一次空投几个师到对手的地盘上直接发动进攻,再也不需要依赖人海战术,如果不是美国保护,我们现在的装甲力量可以中间不进行修整在三八线一口气把韩国军队打到大海里面,有这个实力的,只有八十年代巅峰状态的苏联和左勾拳行动中的美国,以及去年刚实现该能力的中国。
人海战术是那个特定的年代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好在今天的祖国已经很强大了,我们再也不需要依赖生命去实现战术意图,如果再有侵略者或者需要我们去反击敌人,我们也可以惬意的用着精确的打击去问候我们的敌人。
㈥ 伊朗这么强,为什么在两伊战争中表现这么烂
两伊战争总共打了8年的时间,最终,伊朗损失了40万军队,而伊拉克损失了20万军队,可以说,伊朗算是输了,那么,伊朗的国力要强于伊拉克,为何最终的损失是伊拉克的两倍呢?
结果,可想而知,在斋月攻势中,伊朗损失5万多人,而伊拉克仅仅损失6000多人,总之,伊朗的陆军在战斗中就是胡乱的冲锋,胡乱的瞎打,战术运用烂到极致,可以说,这是一场拿着先进武器的原始战争。
㈦ 伊朗那么穷,为何地位和实力还远超沙特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有强大的统治力,实力也很强大,所以在实力上远超沙特。沙特作为世界上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国家,有着很多的资源,同时还是美国的盟友国,但是伊朗常年是被美国制裁的,所以很多被经济制裁。
在中东地区很多国家都是在靠着石油资源出口很多的石油而获取很多的资金,伊朗被美国经济制裁非常的多,但是伊朗也是自己在发展。
㈧ 巴列维时代,伊朗军队到底有多强
强到打遍中东,直接KO以色列,伊拉克。巴列维时代伊朗的经济和工业建设取得了突出的进步,被称为中东的奇迹,到现在都是不可思议的。伊朗在短时期内快速成为世界第九大工业国家,第九大富国,堪称创造了世界历史记录了。但是其实,在巴列维时代,最强大的不光是经济,而还有军队,那么巴列维时期军队到期强悍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有多强呢?可以打遍中东,完败以色列,伊拉克。
巴列维时期,国家有钱,而且跟西方关系良好,所以伊朗每年花费大量的美元购买武器装备。当时美国最先进的F12战机,最先进的侦察机,和轰炸机,还有其他战机,伊朗都有。此外还有来自欧洲,苏联的先进武器。
㈨ 为什么伊朗军队在两伊战争后期表现远远不如第一年耀
阿富汗对两伊战争的态度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地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两伊战争(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2015年9月22日,伊朗举办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5周年伊朗举行盛大阅兵式。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两伊战争--物资调配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逗伊斯兰革命地,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边境纠纷
两伊战争
两伊边界长1200多千米,领土争端是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两伊战争爆发前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是战争的主要导火索。 阿拉伯河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下游约100千米长的一段为伊朗伊拉克两国界河。1847年,当时统治伊拉克的鄂图曼帝国和当时的波斯王国签订的协议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也就是鄂图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双方计划重新划分国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战而取消。至1937年,已脱离鄂图曼帝国独立的伊拉克与伊朗签订的协议,又将国界画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国各分一半。 1975年3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总统的斡旋之下,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将国界确定为阿拉伯河的中央。 由于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对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认为要将阿拉伯河水道与伊朗平分是对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认为阿尔及尔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并于开战前的9月17日撕毁条约。此外,波斯湾上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也是两国争执的对象。这些岛屿原本归英国所有,60年代之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但沙迦与其他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尚未独立,不能在这些区域建立实际的控制。1971年11月英军撤走后伊朗便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 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扩大了其在海峡地区的控制能力,引发了伊拉克的担忧。伊拉克认为伊朗应将这些岛屿归还给阿联酋。
宗教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朗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的政权。由于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的统治构成了一些麻烦。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一些反政府武装骚乱的事件。这也增添了萨达姆对他的个人仇恨。而历史上,伊拉克为什叶派发源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朗什叶派不满于伊拉克逊尼派大权在握的现状,同样令他们不满意的还有伊拉克并非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并不像伊朗那样重要。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间接加强了萨达姆入侵伊朗的信心。
民族仇恨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为阿拉伯人占多数。两族人民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大大小小的冲突,积累了不小的宿怨。而两个民族在对方国内则互为少数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境内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区。历史上,该省曾归属于鄂图曼帝国的伊拉克行省。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统治,追求民族独立。 而这一地区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粮食产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国内均存在作为少数民族的库尔德人,两国也都支持着对方的库尔德人取得民族独立以造成国家分裂。
另一方面,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后,许多原先效忠王室的优秀军官被清洗,军队整体素质大幅下降。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 而伊斯兰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对新兴的伊朗政权没有好感。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如果能够占领阿拉伯河下游地区,进而打击尚不稳定的伊朗政权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 于是在1980年9月22日,与伊朗存在诸多历史矛盾的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与美国断交的时机,选择了阿拉伯居民聚集、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胡齐斯坦省,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战争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发动者萨达姆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中伊朗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拉克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战争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
战争场景
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
两伊战争
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逗胜利行动地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逗耶路撒冷圣城行动地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死伤的士兵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万军队,发动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逗以战迫和地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逗袭船战地。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战争进入第三时期。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逗曙光—8号地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逗袭船战地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逗袭船战地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四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逗袭城战地。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逗斋月地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逗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地,它逗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地,逗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地。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停战协商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
两伊战争
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战后结果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残酷的8年,两伊战争
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18万、伤25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逗马拉松地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分损坏。[2]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化设备的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不过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了用直升飞机打直升飞机、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了先进的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了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启示影响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兰参加阅兵式
(一)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逗萨姆地和英制逗轻剑地、逗霍克地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二)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逗持久战地的战略。
(三)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逗胜利地,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
(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战争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逗马拉松地式的消耗
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后世评价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地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㈩ 伊朗和伊拉克的对比
两伊战争的时候,伊朗的装备是相当落后的,和伊拉克的半机械化部队打大规模战役还是靠的人海战术。4个人3支枪,每人发一把塑料制的小钥匙(说是开启天堂大门的钥匙),后面准备了N张馆材,死5万人才歼灭伊拉克8000人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伊朗人多,而且还不怕死,所以两伊战争才没被打垮。这几年伊朗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大量引进先进武器,部队的装备水平也今非昔比,不能用伊拉克来和伊朗比较了,伊朗毕竟是一个拥有7000万人口的地区性大国,正规军超过50万,加上各种准军事部队和预备役,真正打起来,不怕死的100万大军,谁都会怕。伊朗不像伊拉克那样全是沙漠,山地和河沼地形不适合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地面进攻,而且伊朗战略纵深大。目前,伊朗有现役军人约54万。陆军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约35万人,装备有主战坦克约1500辆,其中不乏先进的T-72型和"酋长"主战坦克。伊朗地面部队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1200辆装甲运兵车、2000门牵引火炮、300门自行火炮,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此外,陆军还拥有一定数量的"陶"式、 "耐火箱"式反坦克导弹和地地、地空导弹以及各型直升机和运输机约200架。
伊朗海军现有兵力约1.8万人。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三艘、护卫舰三艘、轻型护卫舰两艘、导弹快艇20艘、海岸巡逻艇26艘、扫雷舰艇七艘、登陆舰艇11艘,其他支援舰只25艘。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70多架。
伊朗空军现有兵力约5.2万人,拥有各型飞机900余架,其中各类作战飞机300余架,包括先进的F一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战斗机。此外,空军拥有"小牛"、"响尾蛇"、"麻雀"、"霍克"改进型等各式导弹若干。
除了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外,伊朗还拥有庞大的预备役力量。伊朗常设预备役部队有35万人,其中准军事部队"民众动员军"约20万人,多为青年志愿人员,战时可达100万人。伊朗的准军事部队在两伊战争中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采取的自杀式"人海战术",至今仍让人谈之色变。
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中远程导弹。经过这些年经营,伊朗已拥有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导弹库,如"流星一3"和"法塔赫一1 10''导弹.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
当时伊拉克军队的实力如下:兵力:陆军35至40万人,由6个共和国卫队师和17个常规师组成。
陆军兵器:
2200辆主战坦克,包括500辆T-72型坦克。
1000辆装甲侦察车辆
800辆轻型坦克/步兵战车
2000辆装甲输送车
200门自行火炮,1500门牵引式火炮。
作战飞机:
200-300架截击机和攻击机,包括米格-21、米格-23、幻影F1和苏-22
100架战斗直升机
防空武器:
400部地空导弹发射架,包括萨姆-2,萨姆-3,萨姆-6。
1000件便携式地空导弹,例如萨姆-7。
6000门高射炮
导弹:
2至20部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导弹以及射程在90英里内的短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