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的主要战略是什么

伊朗的主要战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4-01 18:30:51

1. 请分析伊朗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地位是什么

伊朗的核问题

伊朗的核问题来自伊朗的立国原则与美国国家利益的不可调和性。伊朗的立国原则就是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向所有的伊斯兰教信徒为主体的国家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的革命,渐而向全球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这立国原则可以从伊朗的宪法和国家政权的结构及外交原则上得出。伊朗的外交原则是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宣布“不倾向东方,也不倾向西方”,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积极发展同伊斯兰、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重视同西欧、日本等国的交往与经贸联系。除美国、以色列和南非外,愿同所有国家在互�拖嗷プ鹬氐幕�∩戏⒄构叵怠<岢质涑鲆了估家馐缎翁��了估荚谄渫饨徽�咧懈哂谝磺校�恢糜谝磺泄�依�嬷�稀R晾实牧⒐��蛞彩且晾时J嘏烧�稳宋锏恼�伪Ц海�歉稣�卫硐搿H欢�饫硐敫�拦��依�嬖斐闪思�蟮某逋弧?nbsp;

在世界上公开有核力量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未公开的据推测有核力量可能性非常高的国家有以色列、巴西。然而这些(除美国外)公开的和未公开的核国家都没有受到美国极其盟国以实际军事打击为手段逼迫这些国家停止核开发,是因为这些国家有些是美国的友邦国,有些是美国无能为力去制止,有些则是制止的成本太高的原因。伊朗就不同了。

首先伊朗是个中小型国家。其次伊朗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再次伊朗在世界比较孤立。再其次伊朗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最后伊朗还是个丰富的产油国。最根本的是伊朗的核成功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中东利益构成致命性的打击。所以伊朗才会面临着美国以直接的军事打击为威胁以促使伊朗放弃核开发的危机。由于伊朗是弱小的,而且美国的军事打击的成本可以从伊朗丰富的石油中减少甚至获利,所以理论上讲美国军事打击伊朗是可行的。可以说伊朗的核危机就是伊朗国家政权的危机。
美国的国家利益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必定要维护当前的超级大国地位和继续加强自己地位的牢固性。作为一个国家的利益对外表现形式主要为对外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美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是会有几个国家对美国继续加强超级大国地位的牢固性造成深刻的影响。这就是地区性大国的出现和加强地区性大国地位的现实。目前能够作到地区性大国及扩大影响范围的国家及国家联盟有中国、俄罗斯、欧洲联盟。对美国来说,未来最大的挑战者必定是中国,这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为了继续加强超级大国的牢固性,美国就必须限制及瓦解现有的地区性大国的对外影响,防止其他地区的地区性大国的出现,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以美国现有的有利条件影响整个世界。在军事上,美国战略意图是在每一个可能对美国的利益造成极大影响的地区进行军事部署,从而压制对方的影响力。在东亚,美国以日本基地、韩国基地、关岛基地及最近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对俄罗斯的军事战略扼制,美国以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和北约对东欧各国的吸引来围堵俄罗斯。在欧洲,美国以北约的领导作用和对北约内部的几个国家的拉拢及对东欧国家的军事合作来牵制欧洲大陆。在东南亚,美国以其战略盟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对印度及东南亚国家进行军事潜伏。在非洲,目前及以后一段长时间还不会出现对美国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出现,所以在非洲美国以其他方式来钳制非洲。在拉美,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以本土的军事力量就可以对付了。在中东,美国以其盟国以色列、土耳其及最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存在来应付中东的军事威胁。除了军事手段,美国还以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及扼制世界上所有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
逐鹿中东

中东的资源是富有的,但是中东的力量是贫穷的。中东是没有一个地区性大国的地区。所以对中东的争夺就变成了地区外大国的逐鹿战场了。美国在这场逐鹿中先拨头畴。美国先安排自己的盟国以色列对付中东各国,然后对阿富汗及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造成美国军事力量在中东的直接存在。在这场逐鹿中,主要的逐鹿大国还有现有的各地区性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美国与欧盟的共同点比较多。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共同点比较少,甚至是冲突点比较多。这些都是美国为了加强超级大国的牢固性而采取的战略。也是各地区性大国为了削弱美国的牢固性而采取的策略。美国想把中东揽为己有,这样可以加强牢固性。各地区大国为了削弱美国的牢固性,纷纷对中东进行某种帮助。这样在中东的逐鹿就变成了加强超级大国地位和削弱超级大国地位的斗争了。目前有一条鹿跑到了兵营,杀鹿和救鹿的游戏开始了。

伊朗的核成功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东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然而对中国和俄罗斯而言反而是好事,最起码不是一件坏事。各地区性大国如果只想保住自己的地区性大国地位,那么在全球各地区都出现对自己比较友好的地区性大国的局势是有利的。目前没有地区性大国的地区有南美、中东、非洲。伊朗是想做中东地区性大国的一个国家。多极世界对各地区性大国有利,但是美国不允许,美国想做单极世界的领袖。现实的是美国节节胜利,各地区性大国节节败退,特别是在中东。美国在中东位于有利的地形,急切想射下伊朗,中国和俄罗斯及欧盟想尽办法不让美国得逞。然而中国和俄罗斯对伊朗帮助目的和方式跟欧盟是不同的。欧盟是不希望伊朗成为中东的地区性大国的,他们对伊朗的核问题的态度跟美国基本是一致的,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力量,只不过欧盟对伊朗的态度比较温和而已。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得到利益是最重要的。如果美国射下伊朗,那么美国的利益将是最大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甚至是零或负数,欧盟却会多多少少得到一些利益。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给于伊朗军事和外交上的帮助使美国的军事打击变得失败,那么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将是最大的,欧盟其次,美国的利益甚至是零或负数。如果伊朗放弃核开发,那么美国的长远利益为最大,中国和俄罗斯的短期利益比较大,欧盟的利益也会有所得
战争还是和平

战争还是和平的主角是伊朗。问题的关键是伊朗是否放弃核开发。伊朗如果认为伊朗的军事条件能够抵挡美国的军事打击或美国不可能军事打击伊朗,再加上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强硬态度,那么伊朗会继续进行核开发。伊朗如果认为美国会军事打击伊朗且伊朗会败退,或想缓和下局势待其他有利时机再开发,那么伊朗就会暂时不开发核力量。伊朗认为美国不会军事打击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伊拉克的局势还不稳定,且美国的对伊拉克战争受到国际及美国国内的批评。

(2) 美国支持不了对伊朗的全面军事进攻。

(3)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不会支持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

(4) 美国无法说服其多数盟国对伊朗的共同军事打击。

(5) 中国和俄罗斯会牵制美国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6) 美国国内反对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

这是伊朗恢复核开发的部分原因。从表面上看,美国不会打击伊朗,但是由于伊朗的核成功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中东利益造成的影响太大,美国有可能会不顾国内的反对先对伊朗进行外科似打击。其实美国还是可以拉来大多数盟国对伊朗进行军事行动的,这点伊朗不要看错了。美国制止伊朗核成功的主要理由是:

(1) 美国为了全球战略,不允许在中东出现与美国敌对的地区性大国。

(2) 伊朗的核成功会巩固伊朗的现政权,会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民主进程进行破坏。

(3) 伊朗会资助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伊斯兰革命,从而对美国的战略意图进行破坏。

(4) 伊朗的核成功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缺少了军事打击这一项,至少是投鼠忌器。

(5) 伊朗的核成功及其继续壮大会影响其他中东国家的政治导向。

(6) 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会持续减少。

(7) 伊朗的核成功会对以色列造成极度的威胁。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就是决不许伊朗的核成功。除了现实的军事打击威胁外,美国也采取外交手段来制止伊朗的核开发。对于美国来说,能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优的方案,因为对伊朗的军事打击确实有些难题没解决。除了美国外,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也希望能和平解决伊朗核危机。不过为了最坏的打算,中国和俄罗斯还是会对伊朗进行军事和外交上的支持,这也是伊朗坚持核开发的理由,同时也是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进行外交游说的理由。
以上这些分析说明了伊朗坚信美国不会军事打击或美国的军事打击会以失败告终与美国为了超级大国的战略意图一定要制止伊朗核成功的矛盾。由于战争还是和平的最重要的主角是伊朗,所以说战争的概率比和平的概率高很多,也就是说很大的可能是2006年美国与伊朗会发生战争。

如果美国与伊朗发生全面战争的话,美国会从三面对伊朗进行攻击。一面是从阿富汗进军。由于伊朗靠近阿富汗的地区是沙漠,所以美国会使用机械旅为主的地面部队进攻伊朗的东部。一面是从伊拉克进军。由于伊朗靠近伊拉克的地区以山地为主,所以美国会使用以山地部队为主的地面部队从伊朗的西部进攻。一面是伊朗的南部海岸,美国会使用从舰艇上发导弹等攻击伊朗的军事设施和主力部队,也会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机对伊朗进行空中打击,同时从南部登陆配合东面和西面的部队进行包围战。

2. 伊朗—拜占庭战争中双方的军事战略是什么

伊朗人都避免同以高度密集队形作战的拜占庭人近战,多半采用散开队形,以投掷武器与拜占庭人对抗。

与此相应,拜占庭军团逐步由弓箭手、投石器手和投掷炮手组成,他们与排成数列横队的重装战列步兵协同作战。每个军团配属有一个由数艘小船和渡河保障人员组成的舟桥组,以及围攻要塞的所需器材。在伊拜战争中,拜占庭人常常用土掩体、壁垒、壕沟和木塔加强部队的配置,在这些隐蔽物中部署着射手和投掷炮。

3. 谁告诉我伊朗的国防力量和军事力量,越具体越好!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块头”,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积相当于伊拉克的4倍。综合国力也是海湾地区最强的.

伊朗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军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1989年7月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合并,组成松散的联合。自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朗就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并拥有了中东最强大的导弹库和首屈一指的武装部队。
伊朗陆军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约35万人。编有4个军部、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1个空降旅、2个特种作战师、若干独立装甲旅和步兵旅、5个炮兵群。主战坦克约1400辆,其中不乏先进的T-72型和“酋长”主战坦克。特别是伊朗自行生产的“佐勒菲卡尔”系列坦克,吸取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成为伊朗地面装甲力量的骨干。
伊朗地面武装力量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还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上千辆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其拥有的近600架直升机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还拥有牵引火炮约2000门、自行火炮约300门,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导弹更是其威慑美以的“撒手锏”武器。
伊朗军方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和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伊朗将用导弹进行还击。如果美国对伊朗实施“斩首”行动,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伊朗将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利用伊朗领土广阔和地形复杂的特点阻击入侵者。同时,火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海上石油通道,将战火烧到整个地区,使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陷于被动。
伊朗的“流星”、“飞毛腿”和“征服者”系列导弹以及正在研制的隐形导弹,射程分别为200公里到1300公里以上。首先是中远程导弹。用伊朗外长的话说,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远程导弹,如“流星-3”和“法塔赫-110”导弹,两者都可以击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任何目标。“流星-3”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弹头重1600磅,如果将该型导弹部署在伊朗西部地区的话,几乎整个中东和海湾地区都将在打击范围之内。有消息称,升级后的“流星-3”射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能够打到欧洲中部。
这些导弹按里程,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要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打击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经不在话下。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可打击美军驻阿富汗基地。虽然“飞毛腿”导弹的精确度不高,但数量如此庞大的导弹群打出去谁也受不了。
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全面解读伊朗军事实力“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伊朗的这些导弹的确使美军深感头疼,也是其能够抗衡美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各类导弹是伊朗实施抗美计划最有力的“本钱”。
在海湾地区,伊朗算得上是一个海军大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伊朗一直比较注重海军实力建设。在前国王巴列维时期,伊朗就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购买了大量的海军装备,建立起了当时本地区最为强大的海军。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霍梅尼政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美、英等国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再加上后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海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自80年代末,伊朗把海军建设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海军在每年的国防预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1996年大约为27亿美元,近年更是大幅上升。
波斯湾长约1000千米,平均宽2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窄处霍尔穆兹海峡宽46千米。由于受到狭小水域的限制,伊朗海军并没有采购大型军舰(除数艘老式驱护舰和3艘“基洛”级潜艇外),转而对一些小艇十分感兴趣。伊朗认为,其岸舰导弹足以封锁霍尔穆兹海峡,进而扼住波斯湾咽喉。为此,伊朗海军采购了大量机动灵活、善于突击的战斗小艇,给人一种“海上游击队”的感觉。您可别小瞧这支“游击队”,它的小艇战斗群机动性特强,而且艇的干舷较低,能够躲避反舰导弹,可以在己方岸舰导弹的掩护下,形成对波斯湾航道和海域的封锁和半封锁状态。
近年,随着国防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伊朗海军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由伊朗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游泳者15”号袖珍潜艇,于2000年8月29日在阿巴斯港建成下水,这是伊朗海军的第一艘国产潜艇。1996年宣布自行建造3艘1000吨级驱逐舰,至2002年上半年,首艘“摩杰”号(Moje)完工,这是伊朗海军的第一艘国产驱逐舰。据伊朗海军称,这艘驱逐舰安装有先进的电子系统,具备反潜、防空作战能力。除自行建造外,伊朗海军还积极谋求从国外引进新型武器装备。据报道,伊朗海军正在考虑购买中国新式导弹攻击快艇“中国猫”。该艇长23米,动力装置为2台柴油机,最大航速约50节,装备4枚C802或C701反舰导弹,伊朗将是“中国猫”的第一个客户。
目前,伊朗海军拥有兵员2万人左右(包括约2000人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海军基地有5个,其中在波斯湾有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在里海沿岸有恩利泽。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和轻型护卫舰12艘。
潜艇俄制“基洛”级3艘,被分别命名为“塔列克”号(901)、“诺尔”号(902)和“尤尼斯”号(903),1988年签约订购,为877EKM型,1992年开始加入伊朗海军战斗序列。潜艇全长73.8米,水下排水量达到3000吨,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主要攻击武器是鱼雷,艇艏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外加12枚备用鱼雷,满装共18枚鱼雷,并可携带24枚水雷。“基洛”级潜艇使伊朗海军战力得到大幅提升,可说是伊朗最具威慑力的“王牌战舰”。
另外,还有4艘袖珍潜艇。其中3艘水下排水量90吨,艇长19米,宽2.8米。1艘为2000年建成的国产货。这些袖珍潜艇可执行布雷、运送蛙人、水下突击及侦察等任务。
驱逐舰“巴布尔”级3艘,原为上世纪40年代建成服役的美舰,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购入。舰长114.8米,满载排水量3250吨,双轴,最大航速34节。主要武器有4座“标准”SM-1MR箱式舰空导弹发射架,备弹8枚;双管127毫米炮和23毫米炮各2座。舰上装有各种雷达和1架AB204AS直升机。
护卫舰“阿勒万德”级3艘,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服役。舰长94.5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39节。主要武备有1座5联装“海杀手”Ⅱ型舰舰导弹发射架、1座114毫米炮、2座双管35毫米炮、3座20毫米炮、2挺12.7毫米机枪和1座3管火箭发射装置。
轻型护卫舰“巴延多”级2艘,20世纪60年代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1135吨。主要武备有2座Mk34 76毫米炮、2座双管“博福斯”4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
导弹艇“沪东”级10艘,中国造,1994年开始服役。艇长33.6米,满载排水量205吨。武备有4枚C802(亦说C801)反舰导弹、1座双管30毫米炮,安装有SR-47A对海搜索雷达、FMl070导航雷达、“谷灯”341火控雷达。
“卡门”级10艘,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275吨,航速37.5节。武备有4枚“鱼*”或C801反舰导弹、1座“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1座“博福斯”40毫米炮。另有原苏制“奥萨”Ⅱ级导弹艇1艘。
除上述外,伊朗海军还拥有炮艇3艘、大型巡逻艇3艘、近岸巡逻艇90艘、后勤登陆舰6艘、坦克登陆舰5艘、气垫艇10艘、近岸扫雷艇3艘、近海扫雷艇2艘、补给船1艘、供给船2艘、支援船7艘、淡水船4艘、供给艇13艘,另有数十艘小艇。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20多架。海军陆战队有两个旅。

4. 深度分析:伊朗为什么对中国很重要

伊朗是中国和平崛起.平衡国际战略环境的得力帮手;伊朗丰富的石油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伊朗位于中东地中海沿岸的战略位置是中国实现欧亚经济交 流的重要通道。伊朗如果被美国打垮或占领,将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的政治格局将一边倒,倒向美国;助长国际强权主义,助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用军事侵略 解决各个国际问题;同中国周边发生领土纠纷的菲律宾/日本/越南/印度等将在恫吓利诱下,倒向美国!皆时没有一个听中国的!我国收复国土将难上加难,外敌 侵占在美国的撑腰下将蠢蠢欲动。美国将战略中心调整为亚太,将重兵部署中国周边,美国目标是遏制中国的崛起!2010-2011年美国插手中国南海事务, 帮助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岛屿,利诱菲律宾/日本/越南/印度同中国发生纠纷,现在有拉拢缅甸。美国对伊朗的战略一半是针对中俄,一半是伊朗。伊朗对中俄的 重要性如同“唇亡齿寒”,伊朗被击跨,中俄将失去了左右手。。。

5. 伊朗这种暴乱的境地是一种必然结果,为何会这样说

伊朗变成如今这种情况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伊朗在战略地位,自然资源以及长久以来的文化政治因素都使得伊朗不可避免面对着许多动乱因素。

正是这样的种种因素,导致伊朗难以维持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伊朗的暴乱是一种必然结果。这样的猜想也不乏理论支撑。

6. 伊朗战争

两伊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 两伊战争--物资调配
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1]
编辑本段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 两伊战争
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编辑本段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中伊朗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 两伊战争
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三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编辑本段停战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 两伊战争
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编辑本段战后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残酷的8年,两伊战争
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18万、伤25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编辑本段启示影响
(一)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兰参加阅兵式
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萨姆”和英制“轻剑”、“霍克”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二)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 (三)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最典型 死伤的士兵
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2]
编辑本段战争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7. 以色列与伊朗目前的状况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和伊朗有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两国在对抗苏联的控制,和反对阿拉伯人有共同利益。两国在军事,外交,贸易上有很多的友好合作,伊朗也是以色列石油的重要来源地。1979年伊朗革命后,亲美派沙阿(伊朗君主)领导的伊朗君主立宪政体在过程中被推翻,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为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两国关系开始改变。
1980年伊拉克入侵伊朗后,伊朗得不到西方国家支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以色列购买武器,弹药,但这个在提升双方关系上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之后因为伊朗经常不能按时付款,双方终止了交易。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在贝鲁特成立了亲以政府。但几天内,伊朗就在黎巴嫩地区部署了‘革命卫队’支持敌对以色列的什叶派。
伊朗训练了一个什叶派组织,之后发展成了很强大的‘真主党民兵’,对以色列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真主党民兵在黎巴嫩对以色列驻军发动过多次袭击。到了2010年,以色列和伊朗关系更加紧张,以色列担心伊朗研发核武器会对其产生巨大威胁,甚至考虑过单方面发动军事打击消灭伊朗的核计划,不过还是把更多希望寄托于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控制。近日川普退出伊核协议,并把美国使馆搬迁到耶路撒冷无疑像以色列表示更坚决的支持。伊朗会更加强化其军事防范及各种措施,以色列对伊朗支持的老敌人叙利亚打击也更加激进。

8. 伊朗海军的战略要地

波斯湾长约1000千米,平均宽2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窄处霍尔穆兹海峡宽46千米。由于受到狭小水域的限制,伊朗海军并没有采购大型军舰(除数艘老式驱护舰和3艘“基洛”级潜艇外),转而对一些小艇十分感兴趣。伊朗认为,其岸舰导弹足以封锁霍尔穆兹海峡,进而扼住波斯湾咽喉。为此,伊朗海军采购了大量机动灵活、善于突击的战斗小艇,给人一种“海上游击队”的感觉。您可别小瞧这支“游击队”,它的小艇战斗群机动性特强,而且艇的干舷较低,能够躲避反舰导弹,可以在己方岸舰导弹的掩护下,形成对波斯湾航道和海域的封锁和半封锁状态。

9. 求两伊战争战术战略

先说战略

前期,伊拉克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战略,试图通过突然袭击,在第一时间打垮伊朗的空军,然后快速占领有争议地区,坐下来谈判(但伊拉克人忽略了对对方有生力量的歼灭,走了一线平推的路子)

中期,伊拉克得手后就停下来了,坐视伊朗人组织反攻。伊朗这个时期的战略就是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土地上,占领了法奥半岛,围困了巴士拉

后期,双方势均力敌,陷入僵持,只能采取袭城战,试图打击对方士气,并采取了袭船战,试图瓦解对方经济

在具体战术上,还是一战式的阵地战,死拼死打

10. “称霸中东、建立什叶派走廊”,伊朗凭什么有这么大的“野心”

这主要是因为伊朗是一个以什叶派为主的国家,在中东地区也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伊朗拥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这足以支撑伊朗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以及目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这些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什叶派走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些年的经济制裁以及伊朗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导致了中东地区经常会出现战争的讯号,也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中东地区经常会滋生出恐怖主义,这对于中东地区的老百姓并没有太多的好处,所以也希望双方能够保持和平稳定的状态,这对于两个国家以及地区都有很大的益处。不过从最近的局势来看,和平稳定的局面并不会在短期内形成。

阅读全文

与伊朗的主要战略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河内有多少人口及面积 浏览:492
美国伊朗1月6日做了什么 浏览:467
伊朗有什么手机卡 浏览:740
伊朗二战伤亡多少人 浏览:989
印度哪里没垃圾 浏览:266
中国为什么不从印尼进口燕窝 浏览:556
印度多少变种新冠病毒 浏览:972
英国黑暗时代有多久 浏览:484
伊朗语言怎么说 浏览:46
中国和意大利签了什么合同 浏览:349
印度什么时候变为殖民地 浏览:406
印尼巴士模拟器怎么买车 浏览:339
美国为什么抑制伊朗 浏览:991
与英国人怎么谈论外表 浏览:94
伊朗面积有多大有多少人 浏览:594
印尼什么城市海啸 浏览:970
意大利高档包都有哪些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201
数字8在中国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358
中国银行5万元整存一年利息多少 浏览:663
印尼人平时食什么肉类 浏览: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