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空军基地在什么地方

伊朗空军基地在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2024-04-09 05:49:00

㈠ 俄罗斯在伊朗是否有军事基地

没有。俄军目前在境外有20多个军事设施,其中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独联体国家境内,非独联体国家只有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有个海军基地。
1、俄第7号军事基地在阿布哈兹,自2009年起常驻,免费使用49年,如双方无异议则自动延长15年。
2、俄军加巴林雷达站在阿塞拜疆境内。该雷达站自苏联解体后归阿塞拜疆所有,俄每年要向阿支付租金700万美元。现执行的租约2012年底将到期,阿已向俄提价至3亿美元/年。
3、俄军第102军事基地在亚美尼亚久姆利,常驻4500人,双方于1995年签署了为期25年的合约。因为亚美尼亚为集安条约成员国,所以俄免费使用此基地。
4、俄军在白俄罗斯境内有“伏尔加”雷达站是俄反导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1995年签署了25年合约。此外,俄军在白俄的维列伊卡还设有第43号通讯站,确保俄战略核潜艇的通讯联络顺畅。两处军事设施,俄方均为全免费使用(如需付费,大约为700-1000万美元/年)。
5、在哈萨克境内的拜尔努尔航天发射场(1.15亿美元/年的租金)。此外还有929号国家飞行试验中心、“埃姆巴”靶场、“萨雷——沙干”武器试验场、第四号国家中心靶场、1个通讯站、1个空军转运中心、第20号试验点和两个测量站,年总租金为5000万美元。
6、俄军在吉尔吉斯境内为坎特军事基地(49年租期)、俄海军反潜试验基地、俄海军通讯站、自动地震监测站和俄国防部地震试验室。
7、乌克兰第聂伯河地区有两个摩托营、1个保障和后勤营、1个直升机中队,共1000多人。驻地免费使用。
8、在塔吉克斯坦境内有第201号军事基地,常驻7000人。“窗口”光电中心(是俄太空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些,俄已免除了塔政府2.42亿美元的债务。此外,俄还于2006年向塔提供了7600万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
9、在乌克兰境内有黑海舰队海军基地(,包括黑海舰队的指挥部、通讯中心、营地、高射导弹团、海军陆战团、弹药库)。在卡恰和格瓦尔德两个机场有俄军的战斗机和直升机。租用了乌克兰卡恰、苏达克、雅尔塔的通讯站。每年9700万美元的租金,此外还有天然气价格上面的优惠等。
10、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自2006年开始使用卡尔什——哈纳巴特军事基地,为此向乌提供相关武器装备、培训军事人员。
11、自2009年起在南奥塞梯常驻第4军事基地,租期49年如双方无异议自动延长15年。
12、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有俄第720海军材料技术补给点(租金为200万美元/年,俄给提供武器等方式支付租金,这是俄唯一在非独联体国家境内的海外军事设施。

㈡ 历史问题!!!!

海湾战争
(一)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 20,000 人的科军,只有 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 1990 年 1 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517 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 10,015 亿桶)的 65 %,天然气 24 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 13.7 %。日产石油约 1,45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 6,360 万桶)的 23 %;每天出口石油约 1,20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 2,800 万桶)的 43 %。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 20 个特大的油田,有 11 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 1990 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 766.1 万桶,其中 206.4 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 26.9 %;西欧日进口石油 823.5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427.6 万桶,占 51.9 %;日本日进口石油 548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354 万桶,占 64.6 %。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三)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战后 40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四)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 2 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 1 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 40 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 月 3 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两伊战争
伊朗-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纠纷,二是领土争端,三是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还夹杂着双方领导人个人的决策。

一,两伊同是伊斯兰国家,但伊朗五千多万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伊拉克一千六百万人口中有半数以上为什叶派,但当政者是逊尼派。伊朗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毛拉们(宗教专职人员)掀起宗教狂热,公开鼓吹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伊拉克是伊朗的邻国,什叶派穆斯林又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因此首当其冲。伊朗领袖霍梅尼从1964年起,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被伊拉克现总统、当时的第二号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以煽动当地什叶派叛乱的罪名驱逐到巴黎,为此,双方结下了“一箭之仇”。二,领土争端的两个问题: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复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这个问题本来根据萨达姆同伊朗已故国王巴列维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已经解决了,协议规定构成两国共同边界的阿拉伯河一段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划界。但萨达姆签约后一直感到后悔,趁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动乱之机废除了协议。另一领土争端问题是间接的。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3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三,由于双方领导人都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互不让步,激起了历史的民族矛盾和怨恨,导致爆发了战争。

伊朗同伊拉克战争开始的时间,双方的说法不一。事实是:

1980年4月,两国边界一带,枪声炮声断断续续;8月,双方的边界冲突日益增多和扩大。9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宣布废除他同伊朗前国王巴列维1975年3月签署的<<阿尔及尔协议>>,要求伊朗承认伊拉克对构成两国边界一段阿拉伯河拥有的全部主权。次日,伊拉克议会又通过一项法令,要求进入阿拉伯河的一切船只必须挂伊拉克国旗。于是,两伊之间的矛盾急剧激化。9月22日上午,伊朗军队向挂伊拉克国旗的两艘日本船、一艘希腊船开火。中午,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令对伊朗的军事目标进行“威慑性打击”,大批伊拉克空军飞机对包括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的巴赫拉巴德空军基地在内的的10个机场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下午,伊朗出动陆海空军进行反击,伊朗空军轰炸了伊拉克的两个空军基地。9月23日凌晨,7万伊拉克军队在飞机掩护下,在北至希林堡南到阿巴丹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兵分3路向伊朗境内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从此,就全面爆发了两伊战争。

1988年7月18日,伊朗总统哈梅内伊在给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两伊的“袭船战”或称“油轮战”,系指双方于1984年4月开始专门袭击对方运输石油和货物的油轮与货船而言。

伊拉克海军由于在战争初期大部分被摧毁,其余部分被封锁在乌姆卡斯尔军港和阿拉伯河内,它进行“袭船战”的主要手段是使用空军飞机发射导弹、投掷炸弹和发射炮火。伊朗则使用炮艇、直升机和短距离导弹。

自1984年4月“袭船战”起到1988年7月底为止,约有400艘油轮和货轮遭到两伊的袭击,260名海员丧生。

早在1980年8月22日上午伊朗同伊拉克就开始了袭击船只的行动。当时伊朗军队用炮袭击了在阿拉伯河航行挂伊拉克国旗的日本船和希腊船。战争初期被两伊击沉、击毁在阿拉伯河航行的各国船只90多艘,其中包括几艘中国货船。战争初期,两伊的海军还在海湾北部进行了海战,双方的舰只都遭到很大的损失。但上述这些袭击船只行动还不属于两伊“袭船战”的范围。

从1980年9月战争爆发到1988年7月底止,总共有540艘船只遭袭击,300多名海员丧生,完全被击毁的船只约50艘,总共货物损失约达1000万吨。

㈢ 在1988年有什么样的大战争

1980年-1988年,两伊战争
制空权的争夺
7架F-4E、165架F-5E/F、至少20架RF-4E以及80架F-14A。另外还有一个波音-707加油机机群和一个C-130E/H大力士运输机机群。到了1979年,伊朗皇家空军又追加了新的购买计划:多达300架F-16A/B战斗机以及7架E-3A预警机,关于第二批共计75架F-14A战斗机的谈判也在顺利进行中。 与强大的伊朗空军相比,伊拉克空军就相形见绌了。伊拉克空军始建于1924年,在此后的30年间,伊拉克空军一直受到来自英国的影响,从军制、组织及训练模式,到装备、战术和作战模式,全部英国化。直到1958年伊拉克君主制度被推翻,伊拉克空军开始抛弃英国传统,转而全面学习苏联。1979年,巴格达与莫斯科签署了一份份量很大的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苏联将向伊拉克空军提供200架战斗机及直升机,其中包括最新式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以及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为了得到这批先进的飞机,伊拉克人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被迫同意一个庞大的苏联“顾问团”随米格-25一起进驻伊拉克,这些“顾问”负责维护并驾驶米格-25,他们与飞机一道驻扎在巴士拉附近的朔比亚空军基地。 总之,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伊朗皇家空军已经站在了成为世界一流空军的门槛上,他们装备的战斗机性能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领先的。而伊拉克空军仅仅还只是一支小型的地区性战术空军,他们最先进的飞机也不过是米格-23。
应该说,伊拉克很早之前就对他的东方邻国抱有战争企图,然后最终促使萨达姆·侯赛因作出入侵决定的原因还是发生在1979年2月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的君主制度宣告完结,伊斯兰革命政权继之而起,整个伊朗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中,伊朗空军当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从1979年到1980年的两年时间里,伊朗空军多次受到清洗,那些被认为“保皇党人”,对新政权“不够忠诚”的军官全部被清除出去,被投入监狱或者直接处死。在一旁冷眼观望的萨达姆·侯赛因认为他的时机到了,伊拉克人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准备好对这个他们此前一直不敢正眼相看,但现在已经是半死不活的对手发起攻击了。
1980年9月22日下午,伊拉克对伊朗发起大规模入侵,数量庞大的伊拉克陆军装甲部队蜂拥攻入伊朗西南部胡齐斯坦省。伊拉克空军也同时展开行动,巴格达时间正午12时整,伊拉克空军出动192架包括米格-23BN、米格-21、苏-7、苏-20、猎人、图-16、图-22以及伊尔-28在内的各型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中部和西部的主要基地发起了两个波次的空袭。参与空袭行动的伊拉克战斗轰炸机全都装备精良,是伊拉克空军的一时之选。然而尽管如此,从战术角度上来说,这些飞机对地攻击的性能不足,无法完成既定的“将伊朗空军摧毁在地面上”的任务。同时,驾驶这些战斗轰炸机出击的伊拉克飞行员们也都普遍缺乏足够的训练,更不用说战斗经验了。各种因素加在一起,使这次本应该大获全胜的空中突击战役草草收场,取得的战果少得可怜。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的报复来得迅速而且猛烈,仅仅在伊拉克空军第一波空袭的4个小时之后,4架伊朗F-4鬼怪战斗轰炸机就空袭了巴格达南部的拉希德空军基地。次日(9月23日)清晨,根据伊朗皇家空军时代所制定的应急预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出动140架以上的F-4D/E鬼怪、F-5E/F虎II以及F-14雄猫战斗轰炸机对伊拉克展开了残酷无情的空中反击。第一波空中反击持续了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每一天的清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都要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编队空袭伊拉克,系统地、有计划地摧毁其炼油厂、战争物资生产工厂以及军事设施。伊朗强大的空中攻势压得伊拉克空军抬不起头来:仅仅在9月25日一天,就有5架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和米格-23在巴格达附近发生的空战中被击落,而伊朗方面只有两架F-4鬼怪被击伤。伊拉克被迫将大部分的飞机紧急疏散到约旦、沙特阿拉伯等邻国去避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拉克对伊朗的突然袭击挽救了伊朗空军。为了应付伊拉克空军的军事压力,大批由于政见不同而被投入监狱的伊朗空军军官被释放出来,这些业务熟练的飞行员和指挥官同他们的同事一起并肩战斗,重新撑起了伊朗空军的脊梁。他们是伊朗的无价之宝,在两伊战争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1981年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无论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还是伊朗陆军,对伊拉克军队的攻击只限于支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作战。事实证明,伊朗空军的实力依然强大,他们对于革命卫队的空中支援是不可或缺的。在夺回霍拉姆沙赫尔城的战役中,以及在1982年最终将伊拉克军队全部赶出伊朗境内的战役中,伊朗空军和伊朗陆军航空兵部队一起,给伊拉克地面部队以沉重打击,摧毁大量的伊拉克坦克和装甲车辆。
到了1984年,伊朗陆军已经整编完毕,准备好发动一场新的战役了,这次战役的名字被定为“凯巴尔”,这次战役的主要作战意图包括:在伊朗陆军航空兵大规模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快速进军通过霍威泽沼泽地带;攻占巴士拉以北30英里的马基奴油田;战役的最终目标是切断巴格达与巴士拉——这个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的联系。虽然困难重重——主要是由于缺乏飞机零部件,但伊朗陆军航空兵还是全力出击,他们平均每天要出动一百余架次的飞机来支援这次战役,然而,对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来说,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此消则彼长,由于伊朗陆军航空兵缺乏力量,再加上伊朗地面部队的防空武力不足,伊拉克空军和伊拉克陆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得以一展身手,在南部战线贫瘠的荒原上对伊朗人进行集中火力打击。
在同一年,两国还在波斯湾的海面上打了另外一场战役——“袭船战”,比起发生在正面战场的战役来,由于有很多国家的船舶被两伊空军的战斗机击沉或击伤,因此“袭船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从1981年秋天开始,两伊空军就已经开始对波斯湾的对方船只进行空袭了,到了1984年,为了“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路线,从经济上打击伊朗”,伊拉克开始大规模地袭击属于伊朗的油船。但是袭击海上目标并不象轰炸地面目标那么简单,要成功地击沉敌舰船,除了需要昂贵的武器系统——包括精密的反舰导弹以及载机——以外,反舰导弹载机和为其护航的战斗机之间的技战术配合也必须是完美的。然而对于伊拉克空军来说,从武器和战术这两项指标上来说,他们都达不到要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水平。因此,虽然主动发起了“袭船战”,但伊拉克却一直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伊拉克来说,他们对“袭船战”所产生的后果中唯一满意的方面就是使两伊战争国际化,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伊朗对波斯湾航运的威胁”,海湾各国可以顺理成章地向伊拉克提供经济援助了。
在1985年这一整年中,两伊空军之间的空战主要是围绕“袭船战”发生的,双方的战斗机忙于在波斯湾上空轰炸对方的油轮和货轮以及为己方船舶护航,在你来我往的空袭中双方的战斗机难免相遇,从而导致激烈的空战。而在正面战场上,由于地面战况逐渐趋于平稳,双方的空军也没什么大的动作,发生空战的机会不多,战局乏善可陈。 同时在这一年中,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继续得到加强,通过一系列地下的交易,他们从美国和以色列秘密地获得包括战斗机配件在内的战略物资。在此后的两、三年中,这些秘密的武器来源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伊朗军队的血管中输血,支持他们把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下去。关于这些武器交易的内幕,除了少数被揭露出来——比如“伊朗门事件”——以外,大部分还被封存在各个相关国家的秘密文件保险箱中,不为大众所知。 1986年,通过整补、训练和重新组织,实力得到加强的伊朗军队发起了两伊战争中最成功的一次战役:“曙光8号”。“曙光8号”攻势的作战目标是伊拉克南部的法奥半岛,伊朗军队于1986年2月9日夜发起了全线进攻,从一开始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伊朗不仅仅完全占领了法奥半岛的全部领土和港口,而且还在战斗中重创了伊拉克陆军和空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和伊朗陆军航空兵在攻势中表现出色,集中火力打击了伊拉克军队,而且自1980年改变作战战术以来首次大规模深入伊拉克境内进行空袭作战。这其中最出色的一次空袭发生在2月15日,4架F-4鬼怪式战斗轰炸机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长途奔袭,轰炸了伊拉克境内纵深达600公里的H-2空军基地。 然而就在这一年,战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优势开始向伊拉克一方倾斜。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伊拉克空军内部。经过长时间的苦苦哀求,伊拉克空军的领导人们终于说服了萨达姆·侯赛因,让他放弃了对具体战术细节的指导。象一切大独裁者一样,萨达姆自认为是无所不通的战争天才,从1980年战争爆发时开始,他几乎每一天都要过问伊拉克空军的作战计划,这些方案大多数都是荒谬的,然而伊拉克飞行员却不得不机械地在战场上执行他制订的方案,直到被伊朗人击落。或许是萨达姆对于“指挥艺术”感到了厌倦,总之,到了1986年底,萨达姆·侯赛因终于稍稍放松了对空军的控制,开始让职业军人来指挥具体的战斗。另外,由于苏联的国内经济遇到了困难,为了从武器出口方面获益,他们逐渐放开了对于高技术出口的限制,开始向伊拉克出售更先进的飞机和导弹。同时,法国人也在积极地帮助伊拉克空军训练飞行员和机械师,并且不断地出谋划策,告诉伊拉克人应该怎么样对付伊朗的美式飞机和战术。 伊朗人很快感受到了伊拉克空军的进步,从1986年晚些时候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伊拉克空军避实就虚,不再努力空袭伊朗境内的军事目标,而是着重打击伊朗的经济基础设施,他们的目标是从根子上摧毁伊朗的战争潜力。在得到了新式的苏制、法制甚至美制的武器装备之后,伊拉克空军重新振作起来,很好地贯彻了这一作战意图,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当然,他们也相应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两伊战争的最后阶段对伊朗来说是极为不利的,1988年7月3日,伊朗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00客机被美军击落;伊朗军队士气低落,陆军航空兵在中部战线遭到重大损失;7月19日,两架F-14A战斗机被伊拉克幻影F.1EQ-6击落,伊朗人最后的王牌也“失效”了。
在两伊战争中,空军力量的使用对战争的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至今人们对于这场战争中的空战研究甚少。在这场大空战中,历史上第一次,双方的空军都在空战中大规模地使用了中程空对空导弹,另外远程空对空导弹——AIM-54不死鸟
首次在实战中使用,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战果,有好几次,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的F-14A在最大射程发射了这种导弹,成功地击落了以极高高度和速度飞行的伊拉克米格-25战斗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为了避开伊朗防空火力的威胁,伊拉克空军首次在空袭中尝试使用了“小编队中空突防”战术,并配合大量使用远距离空对地武器,而不是传统上的“低空快速突防”战术。在两伊大空战中,伊朗人首次使用武装无人机袭击了伊拉克的地面目标,这是空战史上无人机第一次被直接用于攻击对方的行动。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双方的空军都大量在实战中使用电子战设备,在1988年的几次空战中,电子战设备的功能决定了空战的胜负以及参战飞行员的生死。
除了在空军战术方面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以外,两伊战争还有其他一些很显着的特点:在战争史上,参战双方首次相互攻击了对方的核反应堆;参战双方首次相互地、大规模地使用地对地导弹袭击对方,目的是在对方民众中制造恐惧,这一作战方式是从二战时的纳粹德国一脉相承的,迟至九十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的伊拉克仍然在延续这一做法。
两伊战争是二次大战以来中东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它是一个大型的武器实验场,众多最新式的美制、苏制和法制的战斗机、直升机、坦克、导弹及其他武器都在两伊战争中被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然而,长期以来,这场战争却为国际社会所忽视,有限的关于它的报道也大多是道听途说的不实之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伊朗和伊拉克在战争中两败俱伤,因此战后都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另一个原因在于国际社会低估了两个参战国家的实力,认为他们虽然拥有高技术的武器装备,但是却没有打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能力。
两伊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抛开伊朗不谈,由于军费过度透支,造成了伊拉克战后经济上的困窘。为了摆脱沉重的债务,战后没多久,萨达姆就将目光投向在两伊战争中一直全力支持他的小兄弟——科威特。 万事依赖美国的结果自然而然地造成了伊朗皇家空军在70年代独立作战能力的低下,为了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在国王的亲自主持下,伊朗皇家空军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自强计划,准备从80年代开始着重发展空军的基础设施。这个计划包括初步构建独立自主的飞机制造工业,建立独立的人员培训体系等等。为了准备实施这一计划,伊朗皇家空军在70年代中后期向美国购买了大量的飞机零配件以及武器弹药作为储备,以防备在建立自主军事航空工业的进程中出现空军装备青黄不接的情况。伊朗人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以伊朗国王为代表的伊朗决策者们震惊于以色列在战争初期的惨败,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以色列人过分依赖于美国援助的结果。
有鉴于此,伊朗人制定了一个扎实的武器购买计划,其目标为:“即使在外援断绝的状况,也可以在一场激烈的长期消耗战争中支撑数月或者更长时间”。事实证明,这个计划是极有战略眼光的,在两伊战争的前期和中期,伊朗军队所使用的武器大部分是在70年代根据这个计划购买并存储起来的,一直到80年代中期,伊朗伊斯兰空军所使用的和导弹仍然来自于这批存货,虽然由于储存时间过长,在使用这些武器时出了一些问题,但是伊朗人仍然依靠它们在战场上压制了伊拉克军队。
除了武器装备上的全面西方化以外,在人员培训上伊朗人也很注意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伊朗皇家空军经常与美国海军和空军、英国皇家空军、土尔其空军以及巴基斯坦空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此外,他们还把最好的飞行员派到美国和以色列去受训。总之,在指挥系统、飞行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伊朗皇家空军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伊拉克空军的苦心经营 尽管1958年卡塞姆军人起义成功后,伊拉克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关于空军的理论,但是在60年代初,伊拉克空军还是向他们的老东家——英国购买了60架霍克猎人式战斗机,这是因为伊拉克人对于苏制战斗机一直不甚满意,因此他们一直努力尝试向西方国家购买武器装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伊拉克人购买美洲虎攻击机、隼式教练机以及幻影V战斗机的努力最终都归于无效。直到1977年,伊拉克空军才开始从法国大规模进口战斗机及直升机。 伊拉克空军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处于与外部世界半隔离的状态,缺乏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此外由于伊拉克上层统治者对于空军的不信任,伊拉克空军中的中高层军官常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伊拉克空军内部将领之间也是明争暗斗,内耗严重。另外苏联提供给他们的武器又都是二流货……各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长期以来,伊拉克空军的战斗力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根本不足以保卫本国广阔的空域。无奈之下,伊拉克空军不得不向印度空军——而不是苏联——寻求帮助,在70年代中,伊拉克飞行员的训练基本是在印度人的帮助下进行的。
到了1979年,伊拉克空军对印度的依赖稍微减轻,因为巴格达与莫斯科签署了一份份量很大的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苏联将向伊拉克空军提供200架战斗机及直升机,其中包括最新式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以及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为了得到这批先进的飞机,伊拉克人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被迫同意一支人数众多的苏联“顾问”队伍随米格-25狐蝠一起进驻伊拉克,这些“顾问”负责维护并驾驶米格-25战斗机,他们与飞机一道驻扎在巴士拉附加的朔比亚空军基地。 在与伊朗的战争之前,伊拉克空军有限的一些实战经验来自于对以色列的战争,以及对付北方库尔德人的低强度战争。伊拉克空军参加了1967年及1973年两次中东战争,但是他们从前一次战争中几乎没学到什么,而在1973年,他们得以近距离地了解战争。伊拉克空军派出了几个中队参加了“赎罪日战争”,从这场战争中他们深切地体会到:要想打一场现代化空战并且获胜的话,他们必须紧紧地拉住苏联人和自己站在一起。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但是1979年第3次政变后上台的阿明政府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阿明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人民民主党内更为亲苏的旗帜派人士。苏联统治集团因此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严重威胁。9月底,勃列日涅夫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干涉。

苏联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队的负责人、军队的总参谋长和阿明的侄儿、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骗手段解除了喀布尔军队的武装。27日晚,苏联撕毁1978年12月与阿富汗签订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出动近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侵占喀布尔,并发动了第4次政变,推翻阿明政权,处死阿明全家,扶植亲苏的旗帜派领导人、当时在国外当大使的卡尔迈勒上台,出任人民民主党党中央总书记兼政府总理。

苏联的武装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并严重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阿富汗人民建立了许多抵抗组织,武装抗击入侵者。到1980年,全国抗苏武装力量已达10万人以上,控制了全国75%的农村和地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强烈谴责苏联侵占阿富汗。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第6届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无条件地和全部地撤出阿富汗。苏军在阿富汗伤亡达3万多人。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定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4月14日日内瓦协议签字,规定苏自当年5月15日开始撤军,9个月内撤完。 1989年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㈣ 美军驻伊拉克空军基地遭袭击,如今到底有多少美军基地在伊朗射程范围内

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大都在伊朗的射程之内。当然,伊朗这是被美国逼急了,本来就是美国先无视两国的关系动手了,逼着伊朗不得不奋起而保护自己。虽然如今伊朗的战争形势十分紧张,但是一时半会儿,对于美国的打击也只限于驻扎在伊朗射程之内的美军基地。

美国蓄意挑起与伊朗的战争,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在伊朗驻扎自己的军事基地,实现军事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但是美国后续会不会对伊朗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现在还未能体现,只是伊朗现在已经商讨出了10种对称以及不对称报复方法,中东这几个美军的军事基地看来难逃“责难”了。至于美国方面的表态,和伊朗下一步活动还是密切相关的,战争一旦挑起来,伊朗是否能打开被四面包围的局面就看如何发展了。

㈤ 美国都有哪些军事基地

  1.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军事基地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2. 从战略的角度看,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分布可划分为3个战略区、14个基地群。三个战略区域即欧洲、中东和北非区;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南北美洲区。

  3. 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基地群介绍

    共有5个基地群,呈两线梯次配置。第一线由中欧基地群(由设在德国、比利时、荷兰的基地与设施组成)、南欧基地群(由设在意大利和希腊的基地与设施组成)和中东、北非基地群组成,以中欧基地群为主体,负责扼守欧洲的心脏地带;第二线由英国、冰岛基地群和伊比利亚半岛基地群组成,负责增援中、北欧地区作战和实施战略核攻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斯图加特陆军基地(Patch Barracks,Stuttgart)(美驻欧空军司令部及北约中欧盟军司令部驻地)和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军基地(美第6舰队司令部联络官和北约南欧司令部驻地,U.S. 6th Fleet,个体位于加埃塔,Gaeta离那不勒斯80公里)。

    德国斯图加特(欧洲美军总部驻地)、海德堡(名为坎贝尔军营,Campbell Barracks,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部)、维尔茨堡(美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地)、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美陆军第1装甲师驻地)。德国拉姆施泰因(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驻地)、施潘达勒姆、森巴赫梁缺、莱茵—美茵等;荷兰苏斯特堡;比利时希埃夫雷斯。

    意大利的维琴察(美陆军南欧特遣部队司令部驻地)、里窝那(陆军后勤供应港)。

    海军基地,意大利那不勒斯(美驻欧洲海军司令部驻地)、加埃塔(美第6舰队司令部驻地)、马达莱纳(核潜艇支援基地)、锡戈内拉(反潜作战及后勤支援基地);希腊的苏扎湾。意大利的阿维亚诺(Aviano Air Base,美空军第16航空队司令部驻地);希腊的伊拉克利翁。

  4. 中东、西亚和北非基地群

    海军基地

    沙特阿拉伯朱拜勒;巴林麦纳麦(美驻中东海军司令部驻地、美第5舰队驻地);埃及的巴纳斯角;肯尼亚蒙巴萨。

    空军基地

    土耳其的因切尔利克、安卡拉、伊兹密尔;沙特阿拉伯的宰赫兰。此外,美军在阿曼的马希拉岛建有机场,供海、空军共同使用。

  5. 西欧基地

    该区美军基地分布于英国、冰岛、西班牙、葡萄牙和葡属亚速尔群岛。

    海军基地

    西班牙罗塔(美海伍樱军第6舰队主要基地);冰岛凯夫拉维克(海、空军合用);

    空军基地

    英国米尔登霍尔(RAF Mildenhall,美空军第3航空队司令部驻地)、拉肯希斯、阿尔康伯里;西班牙的莫隆。此外,亚速尔群岛的拉日什基地供海、空军共同使用。

    东亚地区

    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地区这一地区对美国有重要战略价值,故其在这一地区的海外基地数量仅次于欧洲,约占美国海外基地总数的42.7%,共有7个基地群。这些基地大体呈三线配置:第一线由阿拉斯加、东北亚、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4个基地群组成,第二线由关岛和澳大利亚、新西兰2个基地群组成,第三线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既是支援亚太地区作战的后方,又是美国本土防御的前哨。在这些基地中,较为主要的是:设在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阿拉斯加空军司令部驻地),设在日本的横须贺、冲绳海军基地,设在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和汉城基地,设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海军基地,设在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帕拉海军基地等。

    阿拉斯加基地群,该基地群可力压欧亚大陆东北角腔渣丛,扼守白令海峡,控制经北极圈进入欧亚大陆的空中航线。美军在该区的主要基地有:

    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

    艾尔森基地

    6、东北亚基地群

    该区基地分布于日本、韩国,美国在韩国有41个基地,其中陆军有38个,包括龙山卫戍区、凯西兵营、希亚莱兵营、亨利兵营、沃克兵营、乔治兵营、卡洛尔兵营等,空军有2个基地,群山基地和乌山基地,海军有1个基地,镇海海军基地。美国在日本的基地有,在长崎县佐世保基地,冲绳基地,美军约有140个军事基地分散在日本列岛的各个地方。最重要的基地包括:

    日本横须贺,佐世保,厚木海军航空基地,韩国镇海海军基地,白滩海军基地,岩国基地,日本横田基地,冲绳嘉手纳基地,三泽基地,韩国乌山基地,韩国龙山卫戍区,大邱基希亚莱兵营,日本座间兵营

    7、东南亚基地群

    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南亚基地群

    印度洋基地

    美军在印度洋的唯一基地位于查戈斯群岛的迪戈加西亚岛

    关岛基地

    澳新地区基地

    夏威夷群岛基地群

    中亚基地

    目前美已在阿富汗周围9个邻国建立了13个军事基地,其中在中亚共有4个。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有个甘希军事基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有一个空军基地;塔吉克斯坦斯坦的库力亚布有一个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有一个空军基地。

    美洲地区

    北美和拉美地区这一地区是美国的后院,设置了2个基地群。其中格陵兰、加拿大基地群主要担负战略预警和增援任务;巴拿马、加勒比海基地群则构成美国本土防御的南部屏障,也是控制加

    美国迪戈迦西亚军事基地




㈥ 伊朗经济中心是哪里

德黑兰是伊朗的经济中心。约30%公营机构的劳动人口及45%的大型企业都位于德黑兰、当中近半数的劳动人口都为政府机关工作。其他的劳动力是工厂工人、店主、体力劳动者及运输工人。由于伊斯兰政府与西方的关系紧张,只有少数外国企业在德黑兰运作,而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许多外国企业都在这个地区运作。汽车制造业、电子及电力设备、军工、纺织、制糖、水泥及化工都是德黑兰的主要现代产业,德黑兰还是首屈一指的地毯及家具销售中心。城市南部靠近雷伊还有炼油厂。德黑兰有四个机场,分别是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加勒赫莫尔吉机场(Ghal'eh Morghi airfield)及杜森塔佩空军基地(Doshan Tapeh airbase)。德黑兰相当倚赖私家车、巴士、摩托车和的士,她是世界上最倚赖汽车的城市之一。德黑兰证券交易所是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的正式成员,同时是欧亚证券交易所联会的创始会员。
大不里士拥有石油工业,这里有输油管通往德黑兰。它是工业中心,有重型机械、炼油、毛纺织、棉纺织、卷烟、啤酒、皮革制品、面粉、肥皂、火柴等工厂。

伊斯法罕现有铁路通古姆和德黑兰,又为公路交通中心。附近农畜产品的主要市场。市区以多花园与清真寺等辉煌建筑物着名。长期为轻工业中心,纺织工业居全国首位,包括棉毛纺织与丝织,还有果干、造纸、榨油、火柴等工厂。手工艺着名,有银器、铜器、陶器、地毯业等。并发展了重工业,有伊朗第一个钢铁厂,还有石油化工、炼油、水泥等工厂以及兵工厂等。另外伊朗主要的核设施也建在这里。

㈦ 美国轰炸伊朗可以飞跃别国领空吗

美国在伊朗附近有很多军事基地(空军基地),已经形成了对伊朗的包围态势。

中东地区:土耳其的因切尔利克、安卡拉、伊兹密尔;沙特阿拉伯的宰赫兰。此外,美军在阿曼的马希拉岛建有机场,供海、空军共同使用。

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有个甘希军事基地;首都比什凯克附近建立了有一定规模的空军基地,可驻扎3000多人,并起降战斗机、轰炸机。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有一个空军基地;塔吉克斯坦斯坦的库力亚布有一个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有一个空军基地。美国在中亚的驻军总和大概在6000人左右

这还不包括美国从波斯湾部署航母。

㈧ 伊朗的实际军事实力究竟如何

1月8日,是整个伊朗全国沸腾的一天,因为伊朗主动对美国位于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发起打击,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欺负人,这次在伊朗民众眼中,美军对外发动战争的“邪恶空军基地”终于尝到了空袭的苦果。据统计,至少有15枚导弹在当天从伊朗升空,攻击美国的空军基地,那么胆敢挑衅美国的伊朗,实际军事实力究竟如何呢?


所以说,一个不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美国三番两次反悔和制裁下,也会努力去研制核武器来防范美国,如果未来伊朗拥核,以特朗普政府为首的美国将要负起很大责任。

㈨ 伊朗的导弹如果不被拦截,打到美军基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根本打不到美军的基地,因为导弹是美军故意不拦截的。

在部署到海外的数千个美国军事基地中,只有有限的步兵守卫基地,许多军事基地没有密集的近机系统,只会部署像阿萨德这样的重要空军基地。伊朗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美国军事基地发动弹道导弹袭击的国家,实际上是有原因的。美国秘密采取了前三种方法在伊拉克暗杀伊朗军事和政治官员苏莱曼尼少将。直到那时,伊朗才决定对美国军队进行报复。在这种背景下,伊朗向伊拉克的美国阿萨德空军基地发动了弹道导弹袭击。否则,即使伊朗有10,000名胆量,它也不是第一个向美国军事基地发射弹道导弹的人。大规模战争的节奏是,美国军方首先挑衅并触及了伊朗的底线,然后才可能受到伊朗弹道导弹的打击。

㈩ 为何大批伊朗导弹,开进叙利亚巨型基地

为了保证自身的国家利益不受侵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预备一些军事力量总是好的,伊朗这个地儿别的国家还想来霸占的。他们的目标是为了捡了一只新型的房东系统对空中进行保护,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干掉以色列,不然伊朗没好日子过。

伊朗的军事目的很明显,要布置一套完美的防空体系,利于对以色列开战。其次再让地面部队对以色列进行二次打击。只要这个军事基地完全弄好,伊朗对以色列就极大的把握灭掉伊朗,美国那边都来报道了,说伊朗非常的牛,好多东西都已经准备七七八八,要不了多久以色列就完犊子了。一看到美国肯定没好事儿,哪儿乱哪儿就有美国,很多事儿都是美国挑起来的。

阅读全文

与伊朗空军基地在什么地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白话怎么说 浏览:361
钱包用意大利语怎么写 浏览:234
低条件怎么培养好中国斗鱼 浏览:477
印尼孕妇吃燕窝饮品怎么买 浏览:268
印度网吧和中国网咖哪个好 浏览:702
印尼虎内寄有什么表现 浏览:515
伊朗什么时候复网 浏览:463
瑞士的意大利语怎么拼 浏览:301
伊朗什么全球领先 浏览:215
印尼买什么商品 浏览:820
印度舞肩膀疼痛怎么办 浏览:324
流入印度的恒河在中国叫什么 浏览:362
八月份伊朗有什么节日 浏览:383
伊朗你好salam怎么读 浏览:604
中国哪个城市有鸽子 浏览:837
在印尼怎么用餐 浏览:487
越南芒果什么时候才能出国 浏览:424
汉朝时期的中国是哪个国家 浏览:623
去越南入境能带多少钱 浏览:979
印尼一方沙子多少钱 浏览: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