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伊拉克战争美国先后发起什么

伊朗伊拉克战争美国先后发起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19 05:20:42

㈠ 美国发送对伊拉克的战争是在哪一年

1990年和2003年。

美国一共两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第一次是海湾战争,1990年在联合国授权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局部战争,背景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作战40余天,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向联合国军妥协。时任总统老布什。

第二次称为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联合其他国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消灭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时任总统小布什。

(1)伊朗伊拉克战争美国先后发起什么扩展阅读:

海湾战争时代背景:

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债,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

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它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伊拉克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企图占据科威特。

萨达姆政府的改向伊斯兰教方向并未能为它带来多少支持者,但沙特阿拉伯依靠美国的支持,以及沙特阿拉伯被看做与以色列站在一个战线上使得其政府的合法性大大降低。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

为了赢得伊斯兰主义者的支持,沙特政府花巨资支持可能会支持它的组织。在新建立的中亚国家中沙特阿拉伯政府向极端组织分发上百万本《古兰经》,建造了上百座清真寺。在阿富汗内战中沙特阿拉伯成为塔利班最大的资助者。

㈡ 2003年美伊战争

伊拉克战争

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 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均已削弱。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值仅达到战前的1/3,人均收入降至不足400美元。
据估计,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约达2000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
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全面制裁,并强制性要求伊拉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联合国的制裁长已达12年之久,制裁使伊拉克的经济损失超过1400亿美元。
军事上,伊拉克散饥歼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40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8.5万至10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基本上被摧毁。
十几年的经济制裁与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美英持续不断的轰炸,使伊拉克经济回升无望,人民生活陷入贫困。虽然从1996年开始实施安理会通过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但由于美英阻挠,该计划并未得到彻底执行,从而加重了制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据伊官方公布的数字,自海湾战争结束至今,伊已有173.2万人因缺医少药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
另外,海湾战争还对伊拉克的环境造成严重肢橘破坏。据伊拉克方面报道,海湾战争中,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300吨的贫铀炸弹。10年后,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10倍多。
但是,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政权的统治基础和控制体系并没有被摧毁。一是萨达姆虽为败军之师,但仍然有一定的威望,特别是他敢于同世界超级大国进行对抗,使他在国内乃至于阿拉伯国家中被视为“民族英雄”形象。对于阿拉伯人民来说,他们能很快忘记伊拉克的侵略行经,但他们忘不了萨达姆向美国和以色列发生的挑战以及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等“英雄举动”。二是萨达姆多年的铁碗统治使伊拉克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很弱,从而保证萨达姆对国内局势的有效控制。三是萨达姆采取了高压政策,很快平息了海湾战争后在国内南北方发生的叛乱,稳住了局面。
武器核查 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于1991年4月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687号决议。该决议决定对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和射径超过150千米的导弹——进行核查、登记、销毁、并销毁这些武器的研究、生产、贮存和试验设施。在该决议中还决定成立联合国特别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只有当特委会对伊武器核查完成,并在递交安理会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伊拉克完全、彻底地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和禁运措施才会取消。
萨达姆与核查人员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一方面提供配合,认可并销毁了大量的生、化、核原料和设备以及导弹,希望核查早日结束,对伊经济制裁早日取消;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隐藏一些武器及原料,并为核查人员设置障碍,企图让核查尽早收场。
1991年9月21日,刚开始核查不久的核查人员在巴格达一栋大厦里发现大量有关伊核武器计划的机密文件。当核查人员带着文件准备离开时,曾声称会“完全合作”的伊方官员强行没收了部分文件,伊军方则出动武装士兵将拒绝交出文件的核查人员拦在一处停车场。这场对峙持续了4天。直到此后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宣布如果伊拒绝合作的话,安理会成员国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后,伊拉克才解除了对核查人员的围困。
尽管如此,截至1995年初的几年时间里,核查一直进行得比较顺利,取得的成果也不少。特委会第一任主席埃克乌斯后来表示,到1994年,经过3年核查,联合国工作人员已经控制住了伊拉克的核及导弹计划,但对萨达姆的生化武器计划仍然一无所获。
从1992年5月开始,伊拉克按联合国要求向安理会递交武器报告,到1998年11月特委会核查中止时,共递交了约10份报告,每份报告的结论都是“充分、完全、彻底地公布冲冲并销毁了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些报告无一得到安理会的通过。
1995年初,生化武器核查取得了突破。当年2月,联合国生物专家在巴格达市郊的阿尔?哈克姆一家工厂内发现了大量名叫“生长酶”的桶装粉末,这种生物制剂可以被用来制造蛋白质,但也可以用于生物武器的制造。参加了这次核查的里蒙德?齐林卡斯博士说,如果用于制造蛋白质,整个伊拉克每年只需要最多1吨的生长酶,而当时伊拉克一次就进口了34吨生长酶。核查人员最后得出结论,这家工厂很可能在从事大规模的炭疽病毒生产。
特委会主席埃克乌斯要求伊拉克给出解释。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像你们欧洲人。你们总要有个计划,确定目的之后进行生产。我们阿拉伯国家是先造出某样东西,然后再考虑用它来干什么。”
当年8月,萨达姆的女婿侯赛因?卡迈勒?哈桑叛逃出境,在约旦向联合国核查人员证实了有关阿尔?哈克姆工厂状况的所有证据,另外还提供了伊拉克生化、核武器以及导弹的新情报,而联合国此前曾以为这些项目早已被销毁。
在证据面前,伊拉克终于承认制造了超过8000升的炭疽孢子和1.9万升的肉毒杆菌毒素,但声称未将其加载到任何弹头上。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特委会与伊方公开冲突不断,伊方多次公开拒绝联合国核查人员进入一些场所。安理会从1996年开始多次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1997年6月,埃克乌斯宣布辞职。据称持亲美立场的澳大利亚人巴特勒于当年7月走马上任,接任特委会主席一职。
如果说埃克乌斯在任期间尚能与伊方正常相处,使核查得以正常进行的话,巴特勒上任之后,特委会与伊拉克的紧张关系则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巴特勒拂袖而去,核查不得不告停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伊方认为巴特勒只知道挑刺,根本不想让伊方通过核查这一关,二是伊方认为巴特勒领导下的特委会成了美、英间谍的工具,对伊“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995年4月,特委会主席埃克乌斯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对伊武器核查和销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伊拉克已不再拥有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到1996年末,伊政府认为,核查工作基本已经可以宣告结束,联合国对伊制裁取消在望了。然而,1997年10月中旬,巴特勒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不仅未提海湾战争后伊在执行安理会决议方面所做的努力,反而指责伊在销毁生化及核武器方面仍有隐瞒,且多次阻挠武器核查小组的正常工作,甚至威胁小组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后,在美、英的敦促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13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严格遵守联合国各项决议,尽快交出所有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后的、完整的”资料,否则将对伊实施新的制裁。这项决议犹如当头一棒,沉重打击了曾满怀希望的伊拉克。伊拉克指责这项决议是在美国施压下作出的,伊拉克拒绝接受这项决议,并采取对抗核查的措施。
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初亲赴伊拉克斡旋并达成了谅解,但伊拉克与巴特勒领导下的特委会的冲突仍持续升级。1998年8月,伊拉克宣布中断与联合国核查人员的合作,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执行监测任务外,其他武器核查工作全部停止。在此情况下,巴特勒于11月中旬命令所有核查人员及其他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共300多人撤离巴格达。12月17日,美、英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对伊空袭行动,理由是伊拉克阻挠核查,藏匿可疑资料,刁难核查人员,公然违反了联合国决议。12月19日,伊拉克宣布联合国特委会从此不得返回伊拉克。
据统计,在1991年至1998年年底,联合国共有200多个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2500多个地点进行了400多次调查。销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4万多件化学军需品、近50万升化学制剂、180万升用于制造这些化学制剂的化学品和包括弹道导弹弹头在内的7种运载系统。专家估计,长达7年的武器核查行动解除了伊拉克95%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此外,安理会于1999年12月通过第1284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继续联合国特委会的核查使命。2000年1月,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并参加过对伊武器核查的瑞典人布利克斯被任命为监核会主席。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441号决议,提出加强武器核查的各项规定。
2002年11月27日,随着首批17名核查人员开始工作,尘封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重新启动。核查能否顺利进行,与核查、被核查双方的态度有关,但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国际关系上的利害冲突、力量对比等因素。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把发动对伊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实现全面控制伊拉克作为既定目标,想通过核查对伊实施军事打击和军事占领的依据。欧洲和俄罗斯出于维护在伊利益的需要和对美国单主义的不满,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和平解决。从本质上讲,1441号决议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大国利益、实力较量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对伊武器核查只是其延续。这种国际关系背景是影响核查进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坚持“倒萨”的原因: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问题始终是美国政治和外交挥之不去的话题。美国坚持“倒萨”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战略图谋。去年11月初美国在阿富汗战场得手后,更是把“眼中钉”伊拉克锁定为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明里暗里加紧各方面的造势和准备。政治上,布什政府相继抛出“邪恶轴心”说和“先发制人”理论;外交上,先后派副总统和国防部副部长走访中东进行游说;军事上,布什政府加紧同伊拉克反对派进行磋商,研究和制定对伊作战计划,并开始向伊拉克外围增派部队。美国积极准备打击伊拉克,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一)转移国内视线,谋求政治利益。布什当选总统后的美国政坛,共和、民主两党势均力敌,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席相当接近。面对美国经济衰退的严峻挑战和民主党的有力牵制,布什政府上台后在解决国内问题方面无所建树,短期之内也难有作为;而“9·11事件”恰恰为布什政府提供了避开棘手的国内问题扩大其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反恐战争使共和党的声望有所提高,在2002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赢得了更多国会席位。阿富汗战争尘埃落定之后,布什政府又面临选择政治“炒点”,以维护和扩大其政治声望的挑战。伊拉克问题在美国国内分歧相对较少,短期内容易有所作为。同时,发动战争和控制伊拉克也是维护共和党政府所代表的美国军火工业集团和石油财团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坚持“倒萨”成为布什政府合乎逻辑的选择。
(二)、了结伊拉克问题,卸掉外交包袱。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坚持对伊拉克实行遏制政策,试图压垮萨达姆政权。但事与愿违。制裁不但没有动摇萨达姆政权的统治,反而引来国际社会对制裁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的一片指责之声。事实说明,美国对伊拉克采取的“以制裁促变化”的策略并不灵验,伊拉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已经成为美国与国际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和美国外交日益沉重的包袱。美国下决心“倒萨”表明,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了结海湾战争遗留的伊拉克问题,同时确保美国公司在伊拉克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已经成为美国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思路。
(三)、控制石油供应,扩大战略优势。中东地区是国际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开发潜力巨大。取得对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控制,对于美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制约依赖国际能源供应的战略对手。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化解欧佩克成员国限产促价的努力,确保美国对国际石油供应安全和价格的控制。第三,为美国石油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国有化高潮之后重返该地区创造重大机遇。90年代以来,萨达姆多次声言要以石油为武器,反对美国霸权,令美国怀恨在心。除掉萨达姆政权,把国际石油供应来源进一步置于亲美政权控制之下,甚至是美国的直接军事保护之下,是美国扩大国际战略优势,巩固其世界霸权的必然选择。
(四)、扶植亲美政权,削弱反美势力。中东地区的反美势力历来比较活跃。2001年布什上台以来,这种反美情绪进一步增长。布什曾经承认,“9·11事件”的根源在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这样的美国传统盟国也有一批人涉嫌参与“9·11事件”更使美国震惊。此外,2000年沙特不顾美国的反复劝说,与伊朗和委内瑞拉共同发起石油限产提价,并一直坚持至今。然而,美国并没有认识到,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有关。相反,美国朝野最近泛起一种论调,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中东一些国家实行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美国上届政府打击不力,进而认为只有对这类国家进行“整合”,使其接受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才能防止滋生反美情绪和恐怖主义活动。因此,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2002年12月提出包括对中东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在内的“美国中东伙伴计划”。美国政府坚持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扶植一个采用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亲美政权,就是为了落实这一计划,在阿拉伯国家树立所谓“民主样板”。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2003年3月20日爆发了伊拉克战争。这是21世纪一场全新样式的现代化战争。5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整个战争共持续44天。实际上,在4月14日美军攻占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之后,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基本结束。这场战争是继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第二次战争。这场战争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伤亡数字比较起来,基本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具有两大特点:地面战伤亡人数大增,飞机坠毁和友军误伤事故则明显减少。
美军之所以在伊拉克战争中实现了“低伤亡”,主要是五角大楼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强调空军的重要作用以及避免了城市巷战的结果。美军本次尽管出动兵力不多,但是其先进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对伊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从而确保了整个战争的顺利结束。伊拉克战争展示了美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是美实践“先发制人”战略的第一场战争,也是美国发动的
一次大规模的联合一体化攻城略地侵占一个国家的战争。较近年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呈现出一些鲜明的战略性特征。一是谋求绝对化的军事目的;二是检验信息化战争力量;三是实践新的战争理论;四是创制的非对称战争局势;五是发掘战法手段的综合效能。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格局和中东地区产生的影响:(一)多极化趋势仍在量变过程中,趋势增强。一方面,美国依靠其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其他大国反对,强行实现“倒萨”目标,从而证明“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但另一方面,在“倒萨”问题上美国霸权主义受到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而且挑战主要来自其西方盟国。法、德、俄等大国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利益分歧和外交独立性更加明显。北约不再是美国可以随意利用的手段,联合国的权威再次受到多数国家的维护,美国把“倒萨”与反恐直接挂钩的说词缺乏说服力,附和者甚少。大国之间围绕伊拉克问题的较量表明,美国无视其他大国利益、推行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的阻力增加,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量变过程还在继续,趋势增强。
(二)多年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可能下降。国际石油价格自2000年以来长期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给方面来看,既是沙特、伊朗和委内瑞拉等欧佩克主要石油输出国联合限产促价的结果,也是反恐、“倒萨”和委内瑞拉罢工等政治因素造成心理恐慌和投机资本乘机炒作的结果。国际石油供应能力并没有真正出现短缺。在多年高油价的刺激下,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能力显着提高。目前,委内瑞拉罢工已经逐渐平息。伊拉克问题解决后,石油投机商将失去另外一个“炒点”。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也将逐步增加。从需求方面来看,世界经济不景气已经使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显着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1.4%下降到2001和2002年的平均0.4%,2003年仍无显着提高的可能。在这种供求关系形势下,“倒萨”后的国际石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将更加明显,市场力量对油价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欧佩克与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将更趋激烈。只要“倒萨”过程中中东地区油田不遭大规模破坏,国际石油价格下降的压力将显着增大,并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降。
(三)中东局势可能有所缓和,但难以稳定。“倒萨”以后,为了防止伊拉克发生动乱和分裂,美国可能直接或利用国际力量对伊拉克实行某种形式的军事控制。面对既成事实,中东各国政府可能采取现实立场,避免与美国对抗。但中东地区也可能出现一些民众层面的反美情绪,不排除激进势力发动针对美国利益的袭击活动的可能。
(四)美国实现“倒萨”以后,将把重点转向伊拉克的政治和经济重建,立即对其他中东国家动武的可能性不大,要求其他阿拉伯国家立即采用西方式民主制度也不现实。美国石油财团将重返伊拉克。政治重建可能采取“阿富汗模式”,但为满足库尔德人和伊斯兰教什叶派的自治要求,联邦制也可能成为政治体制的一种选择。不过,伊拉克各反对派争权夺利,库尔德人与阿拉伯人之间民族矛盾较深,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教派分歧,这些矛盾不仅会在政权重建过程中爆发出来,而且将成为长期影响伊拉克政局稳定的因素,甚至可能对伊拉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影响。美国军队可能长期驻扎伊拉克。
(五)巴勒斯坦问题关乎阿拉伯民族利益和情感。“倒萨”以后,美国为保持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削弱阿拉伯国家反美情绪,不能不加大恢复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可能敦促双方在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四方联合提出的“路线图”方案基础上恢复和谈,从而使巴以双方暴力冲突有所缓和。但是,由于巴以谈判当前涉及的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等关键性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很大,至今尚无切实可行方案,因此短期内中东和平进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巴以冲突还会继续存在。
(六)美伊战争对传统安全因素与国际法理的损害。美国攻打伊拉克实质上是绕过联合国,采取与其盟友单独行事的作法,这将再一次削弱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影响和权利。长此以往,联合国将逐渐被架空,失去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这也会直接影响其他大国的权利和地位。战后,美国霸权的全球扩张将变得日益明显。

㈢ 有关于美国和中东地区国家的战争

1、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2、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

(3)伊朗伊拉克战争美国先后发起什么扩展阅读: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伊拉克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场战争。由于伊拉克战争使用了大量的美国现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军使用的武器费用非常的高昂,总军费高达7630亿美元,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浪费钱的战争。另有观点认为,美国铲除伊萨达姆政权,实质就是维护美元霸权的地位。这次战争再次诠释了科技是现代军队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阅读全文

与伊朗伊拉克战争美国先后发起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足球为什么变强了 浏览:2
印尼有多少个无人岛 浏览:737
英国怎么检测肺炎 浏览:402
越南人吃晚餐吃什么 浏览:803
为什么韩国叫棍子印度叫三哥 浏览:63
中国哪个银行利息高 浏览:599
英国利兹到厦门的机票是多少 浏览:393
伊朗用的是什么英语 浏览:304
中国联通3g网络怎么样 浏览:623
印尼产的匡威质量怎么样 浏览:823
越南女方单身怎么过期怎么办 浏览:940
伊朗大厨一年收入多少 浏览:532
英国天价赔偿怎么处理 浏览:513
印度买什么手表好 浏览:843
英国雅俊功放后级怎么样 浏览:915
意大利流量为什么那么慢 浏览:898
在意大利有哪些洗发水 浏览:339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和日本哪个强 浏览:589
英国的风情怎么样 浏览:670
和印尼朋友用什么聊天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