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战争一共有多少军队

伊朗战争一共有多少军队

发布时间:2024-06-20 22:06:40

❶ 伊朗军队

伊朗军事实力

伊朗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军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1989年7月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合并,组成松散的联合。
现役部队约51.8万人。
革命卫队:约12万人。
地面卫队:约10万人。编有1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及15~20个独立旅。装备有少量的坦克、装甲输送车和火炮。
海上卫队:约2万人。以5个岛屿为基地,装备有45艘武装小艇。岸防部队编有炮兵和地地导弹连。现统一由海军指挥。
海上陆战卫队:1个旅。
预备役部队:陆军35万人。
准军事部队:“民众动员军”约20万人,多为青年志愿人员,战时可达100万人,仅有少量武器装备。宪兵15万人(包括边防部队),装备有“色斯纳” 185/310型飞机、AB-205/206型直升机及小艇约130艘。
驻外兵力:革命卫队驻黎巴嫩约150人;在苏丹驻有军事顾问。

伊朗陆军兵力约35万人。编有4个军部、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1个空降旅、2个特种作战师、若干独立装甲旅和步兵旅、5个炮兵群。
主战坦克:1190辆(T-54/-55型110辆、T-59型220辆、T-62型100辆、T-72型200辆、“酋长”250辆、M-47/-48型150辆、M-60A1型160辆、T-69型200辆)。
轻型坦克:“蝎子”80辆。
装甲侦察车:EE-9型35辆。
步兵战车:БМП-1型300辆、БМП-2型100辆。
装甲输送车:550辆(БTP-50、БTP-60、M-113型)。
牵引炮:1995门(105毫米130门、122毫米650门、130毫米1000门、152毫米30门、155毫米165门、203毫米20门)。
自行炮:289门(122毫米60门、155毫米160门、170毫米9门、175毫米30门、203毫米30门)。
火箭炮:107毫米500门、122毫米155门、240毫米9门、320毫米若干门、333毫米若干门、355毫米若干门。
迫击炮:6500门(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07毫米和120毫米)。
地地导弹:“飞毛腿”-B/-C型约10部(导弹210枚)、CSS-8型约25部(导弹200枚)。
反坦克导弹:“陶”式、“耐火箱”式若干具。
无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若干门。
高炮:1700门(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和57毫米)。
地空导弹:SA-7若干部。
飞机:77架。
直升机:共556架,其中AH-1J攻击型100架。

伊朗海军兵力1.8万人(含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
主要作战舰艇:苏制潜艇3艘、驱逐舰 1艘、护卫舰3艘、轻型护卫舰2艘、导弹快艇20艘、海岸巡逻艇26艘、扫雷舰艇7艘。
登陆舰艇:11艘。
支援及其他舰只:25艘。
海军航空兵:2000人。装备飞机9架;直升机10余架,其中武装直升机9架。
海军陆战队:2个旅。

伊朗空军兵力3万人(含1.2万名防空部队)。编有9个对地攻击战斗机中队、7个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加油兼运输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12个地空导弹中队。作战飞机约302架。
攻击战斗机:F-4D/E型约60架、F-5E/F型约60架、苏-24型约30架。
战斗机:F-14型60架、F-7型24架、米格-29型30架。
海上侦察机:P-3F型5架、RC-130型1架。
侦察机:RF-4E型约8架(具有作战能力)。
加油兼运输机:波音707型4架、波音747型1架。
运输机:波音747F型9架、波音707型11架、波音727型1架、C-130E/H型18架、“空中指挥官” 690型3架、F-27型15架、“猎鹰”5架、PC-6B型10架。
直升机:AB-206A型2架、贝尔214C型39架、CH-47型5架。
教练机:共 130架,其中米格-29B型5架、FT-7型5架、F-5B型20架具有作战能力。
空地导弹:“小牛”、AS-10、AS-11、AS-14、C-801型若干枚。
空空导弹:“麻雀”、“响尾蛇”、“不死鸟”若干枚。
地空导弹:“霍克”改进型150部、“轻剑”30部、“山猫”15部、HQ-2J型45部、SA-5和FM-80型若干部。

❷ 两伊战争的战争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万军队,发动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战争进入第三时期。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四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❸ 伊朗军事实力如何有较全资料吗

伊朗军事实力揭秘

伊拉克战争以后,在美国的军事多米诺骨牌游戏中,阿富汗骨牌和伊拉克骨牌已先后倒掉,对其中东宿敌——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的条件更加成熟。然而,面对巨大的压力,伊朗方面毫不示弱,“伊朗不是伊拉克”,这是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在面对世界上最强大军事机器发出的威胁和警告后的表态。伊朗的确不是伊拉克。它是中东地区的“大块头”,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积相当于伊拉克的4倍。综合国力也是海湾地区最强的,近3年来,伊朗经济发展在中东、海湾地区是比较突出的,经济年增长率超过5%。随着伊朗经济的迅速发展伊朗军事力量又有了新的提升。
伊朗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军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1989年7月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合并,组成松散的联合。自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朗就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并拥有了中东最强大的导弹库和首屈一指的武装部队。

波斯铁骑

伊朗陆军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约35万人。编有4个军部、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1个空降旅、2个特种作战师、若干独立装甲旅和步兵旅、5个炮兵群。主战坦克约1400辆,其中不乏先进的T-72型和“酋长”主战坦克。特别是伊朗自行生产的“佐勒菲卡尔”系列坦克,吸取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成为伊朗地面装甲力量的骨干。

伊朗地面武装力量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还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上千辆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其拥有的近600架直升机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还拥有牵引火炮约2000门、自行火炮约300门,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导弹更是其威慑美以的“撒手锏”武器。

伊朗军方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和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伊朗将用导弹进行还击。如果美国对伊朗实施“斩首”行动,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伊朗将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利用伊朗领土广阔和地形复杂的特点阻击入侵者。同时,火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海上石油通道,将战火烧到整个地区,使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陷于被动。伊朗人的种种表现说明,面对美国他们很自信,除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外,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伊朗的“撒手铜”之上的。

伊朗现在装备部队的“流星”、“飞毛腿”和“征服者”系列导弹以及正在研制的隐形导弹,射程分别为200公里到1300公里以上。首先是中远程导弹。用伊朗外长的话说,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远程导弹,如“流星-3”和“法塔赫-110”导弹,两者都可以击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任何目标。“流星-3”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弹头重1600磅,如果将该型导弹部署在伊朗西部地区的话,几乎整个中东和海湾地区都将在打击范围之内。有消息称,升级后的“流星-3”射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能够打到欧洲中部。

这些导弹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要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打击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经不在话下。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可打击美军驻阿富汗基地。虽然“飞毛腿”导弹的精确度不高,但数量如此庞大的导弹群打出去谁也受不了。

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全面解读伊朗军事实力“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伊朗的这些导弹的确使美军深感头疼,也是其能够抗衡美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各类导弹是伊朗实施抗美计划最有力的“本钱”。

水中蛟龙

在海湾地区,伊朗算得上是一个海军大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伊朗一直比较注重海军实力建设。在前国王巴列维时期,伊朗就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购买了大量的海军装备,建立起了当时本地区最为强大的海军。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霍梅尼政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美、英等国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再加上后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海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自80年代末,伊朗把海军建设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海军在每年的国防预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1996年大约为27亿美元,近年更是大幅上升。

波斯湾长约1000千米,平均宽2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窄处霍尔穆兹海峡宽46千米。由于受到狭小水域的限制,伊朗海军并没有采购大型军舰(除数艘老式驱护舰和3艘“基洛”级潜艇外),转而对一些小艇十分感兴趣。伊朗认为,其岸舰导弹足以封锁霍尔穆兹海峡,进而扼住波斯湾咽喉。为此,伊朗海军采购了大量机动灵活、善于突击的战斗小艇,给人一种“海上游击队”的感觉。您可别小瞧这支“游击队”,它的小艇战斗群机动性特强,而且艇的干舷较低,能够躲避反舰导弹,可以在己方岸舰导弹的掩护下,形成对波斯湾航道和海域的封锁和半封锁状态。

近年,随着国防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伊朗海军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由伊朗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游泳者15”号袖珍潜艇,于2000年8月29日在阿巴斯港建成下水,这是伊朗海军的第一艘国产潜艇。1996年宣布自行建造3艘1000吨级驱逐舰,至2002年上半年,首艘“摩杰”号(Moje)完工,这是伊朗海军的第一艘国产驱逐舰。据伊朗海军称,这艘驱逐舰安装有先进的电子系统,具备反潜、防空作战能力。除自行建造外,伊朗海军还积极谋求从国外引进新型武器装备。据报道,伊朗海军正在考虑购买中国新式导弹攻击快艇“中国猫”。该艇长23米,动力装置为2台柴油机,最大航速约50节,装备4枚C802或C701反舰导弹,伊朗将是“中国猫”的第一个客户。

目前,伊朗海军拥有兵员2万人左右(包括约2000人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海军基地有5个,其中在波斯湾有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在里海沿岸有恩利泽。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和轻型护卫舰12艘。

潜艇俄制“基洛”级3艘,被分别命名为“塔列克”号(901)、“诺尔”号(902)和“尤尼斯”号(903),1988年签约订购,为877EKM型,1992年开始加入伊朗海军战斗序列。潜艇全长73.8米,水下排水量达到3000吨,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主要攻击武器是鱼雷,艇艏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外加12枚备用鱼雷,满装共18枚鱼雷,并可携带24枚水雷。“基洛”级潜艇使伊朗海军战力得到大幅提升,可说是伊朗最具威慑力的“王牌战舰”。

另外,还有4艘袖珍潜艇。其中3艘水下排水量90吨,艇长19米,宽2.8米。1艘为2000年建成的国产货。这些袖珍潜艇可执行布雷、运送蛙人、水下突击及侦察等任务。

驱逐舰“巴布尔”级3艘,原为上世纪40年代建成服役的美舰,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购入。舰长114.8米,满载排水量3250吨,双轴,最大航速34节。主要武器有4座“标准”SM-1MR箱式舰空导弹发射架,备弹8枚;双管127毫米炮和23毫米炮各2座。舰上装有各种雷达和1架AB204AS直升机。

护卫舰“阿勒万德”级3艘,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服役。舰长94.5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39节。主要武备有1座5联装“海杀手”Ⅱ型舰舰导弹发射架、1座114毫米炮、2座双管35毫米炮、3座20毫米炮、2挺12.7毫米机枪和1座3管火箭发射装置。

轻型护卫舰“巴延多”级2艘,20世纪60年代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1135吨。主要武备有2座Mk34 76毫米炮、2座双管“博福斯”4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

导弹艇“沪东”级10艘,中国造,1994年开始服役。艇长33.6米,满载排水量205吨。武备有4枚C802(亦说C801)反舰导弹、1座双管30毫米炮,安装有SR-47A对海搜索雷达、FMl070导航雷达、“谷灯”341火控雷达。

“卡门”级10艘,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275吨,航速37.5节。武备有4枚“鱼*”或C801反舰导弹、1座“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1座“博福斯”40毫米炮。另有原苏制“奥萨”Ⅱ级导弹艇1艘。

除上述外,伊朗海军还拥有炮艇3艘、大型巡逻艇3艘、近岸巡逻艇90艘、后勤登陆舰6艘、坦克登陆舰5艘、气垫艇10艘、近岸扫雷艇3艘、近海扫雷艇2艘、补给船1艘、供给船2艘、支援船7艘、淡水船4艘、供给艇13艘,另有数十艘小艇。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20多架。海军陆战队有两个旅。

伊朗海军一直对军事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参加或单独举行各种军事演练,以期通过军演显示其军事存在,提高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众多的军事演练中,代号为“胜利”的军演最为频繁,几乎每年都要举行1—2次,且规模大、针对性强。

伊朗怎么有两支军队,他打仗到底用哪支

中东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伊朗拥有大量地面部队,主要由伊朗陆军和革命卫队(IRGC)2部分组成。这种双轨军制在中东地区相当普遍,比如叙利亚和当年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就同时建有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和普通常备军,而沙特则在皇家军队(国防军)之外,又设立了一支兼具王室近卫军、内务安全部队和监军(监督对象就是国防军)等多种职责于一身的国民警卫队(SANG)。

单来说陆军虽然是正规部队,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的同时也被高层所不信任!装备都是过时落后的!打起仗就是炮灰的命!所谓的革命卫队!虽然不是正规军,但装备精良,是高层恐怖分子的贴身保镖!被高层恐怖分子所信任!也是恐怖分子的大本营!

❺ 英苏入侵伊朗的战争过程

在英苏联合入侵前夕,伊朗陆军规模约为12万人,编为两个配备105毫米斯科达火炮的皇家近卫师(均驻扎在德黑兰),9个普通师(分别驻扎在全国六个军区,其中5个师在北方防备苏联,4个师在南方防备英国),5个宪兵旅,以及1个独立的机械化旅(装备捷克制造的AH-IV和TNH坦克,若干英制1921型罗尔斯·罗伊斯装甲车以及美制TK-6装甲车)。伊朗皇家空军拥有大约400架飞机,编为8个大队。伊朗海军在里海中有2艘炮艇、5艘鱼雷艇、1艘武装拖船和1艘武装游艇,在波斯湾有2艘意大利建造的炮舰,4艘炮艇,3艘鱼雷艇和1艘拖船。
英军的入侵部队包括第8和第10印度师,第2印度装甲旅,第9装甲旅和第21印度步兵旅。苏军则从外高加索和中亚军区的第44、47和第53军中抽调了入侵部队。 1941年8月25日凌晨零点,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约2000人的苏军摩托化部队在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契万地区渡过阿拉斯河,进入伊朗境内,很快占领了马库(Maku)和霍伊(Khoi),随后经大不里士向东进军。东边500公里外,另一支2000人的苏军纵队沿着里海南岸向东进军,占领了恩泽里港和拉什特,并逼近加兹温城,不久在那里与第一路军会合。第三路苏军1000人在沙赫港登陆,攻占戈尔甘和呼罗珊省北部,随后推进至铁路枢纽塞姆南和沙赫鲁德。为了恐吓伊朗军队和平民,令其放弃抵抗,苏军飞机在入侵当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加兹温和雷扎耶,次日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两天的空袭一共炸死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军人。
面对苏联的突然进攻,毫无准备的伊朗军队大部分在军营里被缴了械。校级以上的军官和情报官员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军官甄别出来,一些人被带到巴库审问,此后下落不明。一些伊朗军人趁夜色掩护逃出军营,跑到附近民居中躲藏。一些对德黑兰统治不满的地方部落则趁机揭竿而起,在苏联卵翼下控制了北方山区。
在北方战线没有发生海上战斗,不过苏军在沙赫港登陆时,里海区舰队的舰艇之间曾发生误击。 在卡仑河口附近的沙普赫尔港(纵贯伊朗铁路的起点),一支搭载登陆部队的英澳联合舰队在8月25日凌晨4时08分悄悄驶入港口。这支小舰队包括“亚拉”号炮舰(HMAS Yarra)、“法茅斯”号护卫舰(HMS Falmouth)、“卡宁布拉”号辅助巡洋舰(HMAS Kanimbla)、1艘炮艇、2艘武装游艇和2艘武装的内河客船。见港内敌舰毫无防备,舰队指挥官哈林顿准将下令突然开火。“亚拉”号一炮击中伊朗海军最大的军舰——“虎”号(Babr)炮舰,将其重创。“亚拉”号随后进入卡仑河航道,用舰上的3磅炮和机枪扫射其余的伊朗炮艇,对方水兵纷纷跳河逃命。到凌晨5时30分,英澳舰队上搭载的印度陆军士兵全部登陆完毕,占领了港口。
在沙普赫尔港还停泊着5艘德国货船和3艘意大利货船,虽然这些船始终处于两艘伊朗军舰的监视之下,但是它们的存在始终使英国感到不安,担心其船员利用可乘之机在阿拉伯河中将船炸沉,以堵塞阿巴丹大型炼油厂船坞的唯一入口。当盟国舰队开入沙普赫尔港时,两艘德国船的船员便开始炸船。其中一艘在爆炸前被登船的澳大利亚士兵控制住,另外一艘德国商船“霍亨菲尔”号(SS Hohenfel)的船员成功地引爆了船内的炸药,但是凿船的位置选择不当,因此未能阻塞河道。沙普赫尔港内其余的轴心国货船全都被俘。
在阿巴丹港,英国海军“肖汉”号炮舰(HMS Shoreham)击沉了“虎”号的姐妹舰“豹”号(Palang)炮舰,港内的其他伊朗军舰不是被击毁,就是被俘。“亚拉”号和“卡宁布拉”号随后前往霍尔木兹海峡口的阿巴斯港,在那里击毁并捕获了意大利商船“希尔达”号。
8月25日白天,英国皇家空军的一队“布仑海姆”轻型轰炸机奇袭了阿瓦士机场,停在那里的伊朗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地面上。接着,8000多名英印士兵乘船沿卡仑河北上,在一天的激战之后占领了阿瓦士。另一路英军从伊拉克的哈纳根出发,在25日凌晨4时越过边界,在克尔曼沙赫附近遭到伊朗军队的坚决抵抗,4天后才占领克尔曼沙赫油田。伊朗南部的各个空军基地被英军一扫而光,空军官兵被遣散回家,伊朗空军的飞机则被英军士兵拆毁。在巨大的杜珊·塔佩空军基地,英军接收了那里的沙阿兹飞机组装厂,15架刚从美国运来的、崭新的寇蒂斯“霍克”战斗机(其中5架还没拆箱)被英国人没收,运到了印度。 在德黑兰,礼萨国王在8月25日凌晨从曼苏尔首相那里得知英苏军队入侵的消息,他迅即向苏联大使和英国公使表示准备答应两国政府的要求。然而英苏使节的答复却是,两国的军队将继续向前挺进。
8月27日,曼苏尔首相被国王免职,新首相下令伊朗武装部队停止抵抗。8月30日,英苏大使要求伊朗军队全面停止抵抗,将除外交人员之外的全体德国侨民一律驱逐出境,伊朗为盟国取道其领土运输军火武器和战争物资提供方便。8月31日,英苏两国要求伊朗将德国侨民转交苏军和英军处置。9月9日,伊朗新首相取得议会的同意,答应了盟国的条件。然而第二天英国和苏联再度向伊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在48小时内必须关闭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使馆,交出德国侨民,否则盟军将全面占领伊朗。

❻ 伊朗革命卫队在两伊战争中参加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1975年5月5日,其使命是保护伊朗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保卫伊朗革命和维护伊斯兰教义。革命卫队还负责维持其国内秩序,监控国内的敌对势力,并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 1986年,伊朗革命卫队有编制35万人,以营为单位进行独立或联合的军事行动。革命卫队还成立了小规模的海空军。至1996年,革命卫队正规军整编为陆军10万人,海军2万人。 革命卫队进行海外行动最大的一支部队由12000名讲伊朗语、阿富汗语、伊拉克语等不同语言的阿拉伯人组成。还有一支部队由库尔德人组成,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关系密切。 革命卫队的海外行动接受海外情报委员会和海外行动委员会的共同指挥,由小分队和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共同落实。目前,这支部队在伊朗和苏丹进行训练,在海湾地区具有重要影响。 2005年被美国政府定性为“国际恐怖组织”。

❼ 伊朗的军事实力在什么水平

在中东及波斯湾地区,伊朗拥有除了以色列之外的最强大的军事实力。目前伊朗军力世界排名第十二。

伊朗主要海军基地有5个,其中在波斯湾有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伊朗海军在里海沿岸有恩利泽。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和轻型护卫舰12艘。

❽ 伊朗军队实力如何,为什么美国不敢针对伊朗

一,伊朗的军事实力并不强。伊朗现在有60万军队,规模还是很大的,但是装备比当年的伊拉克好不到那去。而且两伊战争中,伊朗那是被伊拉克打败的,而且损失了40多万人。从这也可以知道,伊朗军事实力很菜,在世界上排名比较靠后,可能都不如缅甸等国家。

❾ 伊朗的实际军事实力究竟如何

1月8日,是整个伊朗全国沸腾的一天,因为伊朗主动对美国位于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发起打击,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欺负人,这次在伊朗民众眼中,美军对外发动战争的“邪恶空军基地”终于尝到了空袭的苦果。据统计,至少有15枚导弹在当天从伊朗升空,攻击美国的空军基地,那么胆敢挑衅美国的伊朗,实际军事实力究竟如何呢?


所以说,一个不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美国三番两次反悔和制裁下,也会努力去研制核武器来防范美国,如果未来伊朗拥核,以特朗普政府为首的美国将要负起很大责任。

❿ 伊朗战争

两伊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 两伊战争--物资调配
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1]
编辑本段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 两伊战争
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编辑本段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中伊朗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 两伊战争
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三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编辑本段停战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 两伊战争
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编辑本段战后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残酷的8年,两伊战争
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18万、伤25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编辑本段启示影响
(一)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兰参加阅兵式
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萨姆”和英制“轻剑”、“霍克”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二)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 (三)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最典型 死伤的士兵
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2]
编辑本段战争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阅读全文

与伊朗战争一共有多少军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印尼离澳大利亚那么近 浏览:627
伊朗移交东方石油是哪个国家 浏览:931
中国爸爸日本什么 浏览:807
意大利英文单词怎么发音 浏览:927
伊朗为什么地震这么多 浏览:938
伊朗大使馆什么时间办签证 浏览:552
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还有哪些科技发明 浏览:683
意大利吃的都有哪些 浏览:917
中国石化加油券马上到期怎么用 浏览:95
中国核电主泵是从哪里引进的技术 浏览:888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计算工具 浏览:637
低绩点想读英国硕士怎么办 浏览:378
200亿印尼盾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浏览:729
中国哪个朝代裁杀和尚 浏览:177
印尼上网课用什么软件 浏览:464
印度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有哪些 浏览:943
意大利大学治安怎么样 浏览:734
中国金价多少一克今天 浏览:980
印度进口的钙片有哪些 浏览:790
中国接回印尼华侨多少 浏览: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