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朝鲜出口伊朗是什么型号

朝鲜出口伊朗是什么型号

发布时间:2024-07-10 21:27:26

㈠ 两伊战争期间中国有没有从这两个国家获得过国外武器

中国没有从过武器

一开始,伊朗和中国的关系并不和睦,中国主要是和西方一起向伊拉克出口武器装备。后来通过朝鲜转口向伊朗出口一些苏式装备。

安德罗波夫上台后,伊朗和苏联的关系恶化,遭受西方和苏联联合制裁和封锁的伊朗为了扩大武器进口渠道而主动修复和中国的关系,中国除了继续通过朝鲜倒卖苏式武器外,经过谈判伊朗把原来巴列维王朝时期遗留的美制武器装备交给中国,先由中国提供仿制配件以维持运转使用,后来干脆发展到仿制整体装备再出口给伊朗。

这是中国军工界自越南战争后第二次大规模接触和研究美制装备。而越南战争是主要是缴获的美制轻武器和击毁击伤的并不完整的大型武器装备,1975年北越统一南越后缴获的大量美制完整武器并没有交给中国研究仿制(因为当时双边关系已经冷淡下来了)而是交给了苏联。

㈡ 我军现役战斗机中歼7系列飞机还有多少,其性能如何

歼7歼击(战斗)机,即歼击七型歼击机,原称62式歼击机,是中国仿制前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

沈阳飞机厂于50年代末开始仿制,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7年开始服役,但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到七十年代末才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飞机为三角翼,单座单发,机头进气,装备一台WP-7涡喷发动机。

歼7战斗机型号众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练型歼教7等。其中Ⅱ型是I型基础上改良弹射坐椅和减速伞,还有加大推力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Ⅲ型米格-21MF型的仿制版,装备P-13F-300型发动机的仿制版涡喷13发动机,由于跟巴基斯坦合作的C/CP型没有原型机,后来Ⅲ型又改称C型、ⅢA型又称D型,为Ⅲ型的基础上改良航电和装上增加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的改良型、B型跟M型都是Ⅱ型装上西方航电的改良型,B型最初是出口约旦的M型机,因时间紧迫而出现的中介改良型,后来也有以此标准出口,B型跟M型最主要的分别是只有一对翼下挂架,巴基斯坦采购版本称为P型,主要是以意大利FIRA公司Grifo-7型多功能雷达换装M/P型上面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ky Ranger测距雷达,也适用于后来的PG型、C型则是M型为基础改机头两则进气道,是中巴合作的CP型的中国航电版,没有生产原型机,后来又把歼7Ⅲ型称作C型、Ⅵ型又称E型,主要改进是机翼将过去米格-21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了双三角翼、及增加机翼结构油箱,能够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挂载霹雳8型导弹、MG型为E型出口型,巴基斯坦采购版本称为PG型,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G型为E型的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号,采用了头盔瞄准器、仿制的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能较好地发挥霹雳8乙型导弹的离轴锁定能力,外观上最大的差别是整片式风档、EB型跟GB型皆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表演专用机、FS型跟MF型都是以歼七机身制作的实验机,主要方向是改良机头进气不能安装大型雷达的缺点,FS型使用Ⅱ型的机身并改良为下颌进气道,只改造了1架测试用飞机,另一个机头部件供静存试验用、而MF型则使用E型的机身,并改为机腹进气道,也修改了机翼的形状,没有制造出实机。

1980年代巴基斯坦需要新一代战斗机而寻求中国的协助,开始研制歼7的改进型歼7CP,巴方代号SABER Ⅱ,后来因巴基斯坦改为采购F-16而告终,后来被更改为超七计划,其最终成果为FC-1“枭龙战机”。

歼教七型为中国自行发展的双座高级教练机,用来训练歼7和歼8的飞行员,于21世纪初经重新设计,成为教练-9(JL-9)型山鹰高级教练机,以竞标中国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市场。据悉教练9于2007年开始正以歼教7B的名义少量生产供部队试用。目前全部歼7系列已于2006年停产

发展版本
62式歼击机/歼7原型
从1957年第四季起,中国即围绕着航空工业的"二五"计划,与苏联签订了有关米格-19、图-16、米-4、米格-21等一系列飞机的生产计技术支援协议。然而由于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政府于1960年7月中旬突然单方面中断了派遣援华专家的合同,并同时要求在中国的专家限期内全部撤离。同时也中断了援助项目容原材料、设备的供应。1960年8月29日,在华的苏联航空专家全部回国,米格-21飞机的仿制计划随之搁浅。

半年后,由于国际政治上需要,苏联于1961年2月突然通知中国政府,表示愿意转让米格-21飞机的生产技术。1961年3月30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技术援助协议,提供米格-21F型飞机及其P-11F-300涡轮喷射发动机和K-13(北约代号AA-2)型空对空导弹的生产许可及生产图纸和技术资料给中国,并有偿提供一批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航空原材料及零件。

1961年7月,中国因种种原因决定推迟歼七的仿制,集中力量整顿和提升歼6的生产质量,而歼7仿制团队则集中了解消化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为将来仿制打好基础。从1964年2月起,沈阳飞机制造厂已经进口15架米格-21飞机散件并开始组装工作,组装完成的飞机被称为62式歼击机,并于用年4月30日首飞。通过组装飞机的经验和消化了的技术资料,歼7的仿制重新展开。1964年11月4日,62式歼击机正式命名为歼击七型,简称歼7。11月20日正式开始试制,1965年9月完成了第一架自制的飞机总装,开始结构静力强度测试。第二架飞机于1965年11月总装完毕,并于1966年1月17日首飞。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并开始生产,后来被称为歼七原型。而配套的P-11F-300涡轮喷射发动机的仿制工作也于1964年在沈阳黎明发动机厂开始仿制,1965年10月第一台发动机组装完毕并开始试车,1966年12月通过技术鉴定,开始生产,并命名为涡喷7型发动机。

歼7原型是沈阳飞机制造厂按照米格-21F-13型仿制而成,飞机结构基本上跟米格21F-13型一样,只根据当时的工艺要求进行了少量改动。沈阳飞机制造厂在1967年开始少量生产,但到1970年停产为止一共只生产了23架,加上用苏联提供的零件组装的15架和原本引进的一架样机,一共只有39架。其中于1970年末军援阿尔巴尼亚12架。

6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基于周边国际形势及备战的考虑,在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23架自制的歼7后,把生产线转移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而发动机的生产也转移到新建的贵州发动机制造厂,而后来沈阳飞机制造厂承担起发展及制造歼7的双发动机放大改良型——歼-8系列是为后话

歼7I型
1969年4月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对歼7飞机进行改良设计,主要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发展的问题,认为"6改"的风险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1973年6月"3改"歼7I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I型)。其中40架军援北朝鲜
歼7Ⅱ型
1975年7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在歼7I型基础上进行改良工作,除了落实"6改"外主要改进为由带离式弹射改为抛盖弹射,采用了能在零高度、速度250~890公里/小时内安全弹射的Ⅱ型火箭弹射椅,还有机身副油箱由480升增加至720升及减速伞舱由机腹移至垂直尾翼根部。1978年12月30日试飞成功,称为歼7Ⅱ型。到1986年停产为止共生产375架,其中贵州飞机制造厂生产了约100架。1991年6月,中国空军发现歼7Ⅱ型后机身因发动机温度影响受损,引发大规模停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原成都飞机制造厂)经过半年针对性试飞,摸清了问题所在,并于1992年1月到5月期间派员到海空军对服役中的歼7Ⅱ型进行维修,让飞机回复正常使用。而1992年之后生产的歼7系列也作了同样改进,之后再也没有发生此类事件。

歼7ⅡH型
中国从1982年开始跟以色列谈判引进怪蛇-3型红外线导引导弹,很快就达成生产许可协议共引进全套生产技术,国产型被称为霹雳8型。1983年8月2日,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歼7II型改装霹雳8型导弹的任务,1984年3月完成改进设计,1985年3月首架改装型试飞成功,1985年9月9日通过技术监定,被命名为歼7IIH型,后来又改称歼7H型。由于霹雳8型导弹(120KG)比原本的霹雳2型导弹(75KG)重,需要在机头增加配重。歼7ⅡH型使用的GJ3-D通用武器挂梁可以同时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仿制自美国的AIM-9D型导弹)和霹雳8型导弹,还首次加装箔条/热焰弹投放器。1986年2月歼7ⅡH型开始装备部队,到1993年停产为止共生产221架。另外中国海军装备的版本称为歼7HH型,主要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1978年中国政府认为航空工业的发展速度不足,决定要引进外国技术,后来促成引进西方航电改良而成的歼7M、和仿制全型侯型MiG-21MF型的歼7Ⅲ型两个型号的发展。

歼7B/M型
1978年11月中国政府派出专家代表团到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访问、参观和考察,并与有关外国厂商进行了商谈。代表团回国后,认为整机引进价格太高、难以负担,而歼7、歼8电子火控设备是弱点,如果只是引进技术,则花钱不多之余,又可以改善飞机的作战能力。于是1979年着手与英国马可尼、史密斯、费伦蒂三家公司商谈歼7、歼8火控系统和无线电通讯系列的引进安装问题。1979年3月至1980年6月,中国于英国马可尼公司经过十轮会谈后,签订了改装歼7的合约,并决定进口抬头显示器、静止变流器、雷达测距器、大气数量电脑、通讯电台和照相枪共6项设备,另外又跟史密斯公司进口124套雷达高达计,共购买124套设备用于改装100架歼7(双方合约包含7项电子系统对中国作技术转移)。

1981年4月中航技公司在约旦访问时接到80~110架改良型歼7的采购意向,但用户提出5项改良要点:弹射坐椅的工作速度范围扩大至180~850公里/小时并应把下限进一步改良至130公里/小时、飞机要能使用法制R550短程空对空导弹、飞机机翼需增加一对挂架以供挂载480升副油箱、HF-5火箭筒或2枚100公斤炸弹、装有英国制造的7项电子火控设备和延长飞机机体、发动机及其他部件的寿命。由于对方要求交机时间太急,决定先以第一、二、五项改良内容交付应急,并称为歼7B型,容后再完成其余两项改良的歼7M型,而M是外贸型的意思。1981年6月签约规定1982年10月交付全部歼7B型飞机、1983年10月开始交付歼7M型飞机并于1984年第二季前完成交付。定货量为20架歼7B型、60架歼7M型。1982年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了两架装有英国航电的歼7ⅡA型作测试用,1982年12月型1984年3月共试飞197架次,到1984年4月中英双方同意改装完成,1984年7月开始生产并于1985年5月完成全60架歼7M型的交机。但该批飞机最后并没有在约旦空军服役,而是转口到伊拉克。其后歼7B型也出口到埃及、苏丹,而歼7M型则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津巴布韦等国。

歼7ⅡM型
歼7ⅡM型为歼7M型的国内使用版本,航电使用歼7M型上的授权生产版本,而敌我识别器和弹射救生系统沿用歼7Ⅱ型版本,发动机为改良型涡喷7乙B型。歼7ⅡM型跟歼7ⅡH型同样可以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和霹雳8型导弹,也同样在机头增加配重。1986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产量不详。

歼7Ⅲ/ⅢA型
1978年2月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了罗马尼亚,考察了该国装备的米格-21MF型飞机。回国后同年6月在会议上决定要发展以米格-21MF型为基础的歼7大改型飞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设计所、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贵州011基地共同承担设计工作。同年8月中国派出两批人员分别到罗马尼亚和孟加拉,考察并测绘了当地的米格-21MF型飞机,还带回了座舱盖、机炮和一些成件。同年12月从埃及购买了米格-21MF型和米格-21UC型样机各一架并于1979年初运抵中国,同月歼7大改型正式命名为歼7Ⅲ型。

1979年3月歼7Ⅲ型改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为主承担厂,4月决定以样机为基础仿制、改良之后再做。1980年12月完成总体设计,1982年1月完成全部国纸。1984年1月11日02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2月6日01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3月25日由埃及运到中国的米格-21MF型飞机在修复后首飞,同年4月12日01号原型机首次地面滑行试验,4月26日首飞,同年5月2日03号原型机也完成总装,同年5月11日至11月19日,03~06号原型机先后首飞。1987年4月用于装备歼7Ⅲ型的JL-7型雷达完成定型,同年11月27日,用于装备歼7Ⅲ型、仿制自米格-21MF型配备的P-13F-300型发动机的涡喷13型发动机完成定型,同年12月9日歼7Ⅲ型飞机设计定型。1988年首8架歼7Ⅲ型出厂,但由于涡喷13型发动机生产进度问题,直至1989年12月30日首批8架歼7Ⅲ型才交付中国空军部队。歼7Ⅲ型于1996年停产,只生产了17架。

1988年成都飞机二业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共同对歼7Ⅲ型进行改进,称为歼7ⅢA型,后改称歼7D型。主要改进是换装增大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由HK-03D瞄准具换成抬头显示器、JL-7A型火控雷达,组合式电子反制系统,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1991年8月20日首飞,1994年11月设计定型,1995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跟海军航空兵,1999年停产,产量只有32架。由于中国空军在90年代初引进了远比歼7系列先进的苏-27战斗机,歼7Ⅲ/ⅢA的总产量不到50架。

歼7E型
为了应付90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和早期型歼7的退役潮,还有解决歼7Ⅱ型挂载霹雳8型空对空导弹时需要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问题,1987年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了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进,主要改良顶目为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其中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有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1990年5月18日首飞,1993年5月设计定形,同年8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到200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歼6系列和歼7I型飞机。另外中国海军使用版本称为歼7EH型,跟歼7HH型同样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歼7G型
G型是以E型为基础改良的型号,装有整体或风档,头盔瞄准器、仿制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的新型JL-7系列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和全向雷达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离杆(HOTAS)设计。2002年6月28日首飞,2004年7月通过定型设计,2005年公开,2006年11月装备部队。装有整体或风档、西方的航电设备、火控雷达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可使用中国及西方各型短程空对空导弹。巴基斯坦于2001年订购了一批歼7MG型(巴方称为F-7PG)及歼教7型飞机,采用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已于2004年运交完毕,数量为57架单座和9架双座教练型。

歼7EB/GB型
EB型是E型基础上拆除了武器和相关电子系统,并装上特技飞行需要的高精度仪表,为接替于1989年停产的歼教-5作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1992年初八一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歼教5使用寿命快装完结,正寻求新坐驾,而当时主要由教练型(K-8)高级教练机和歼7E型战斗机竞争,后来八一飞行表演队选择了歼7E型飞机。1994年12月2日首架歼7EB型首飞,并同年交付全部12架,共选用传统的红白色表演涂装。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歼7EB型飞机进行表演,并于2000年中国国际航空太空博览会(简称中国(珠海)航空展)上首次公开表演。后来经过多年高强度使用,原本的歼7EB型剩余使用寿命不再适合当表演机,为些送回仍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并于1999至2000年间再次交付12架歼7EB型飞机,并改用新型蓝白表现涂装,但这批飞机没使用多久就被歼7GB型取代,同样交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GB型则是2004年开始接替歼7EB型飞机成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同样采用蓝白表演涂装,拥有跟G型一样的整体式风档和特技飞行需要的装备,还首次安装了编队飞机灯和拉烟盒。歼7GM型于2005年6月15日在天津杨村机场为外国驻华武官团进行了首次公开表演。由于歼七系列己于2006年停产,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已于2009年换装歼-10。

歼教7型
由于歼7系列还有改良自歼7的歼8系列的飞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练机歼教5和歼教6相差很远,飞行员培训困难,空军急需新的教练机,后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教练机。1979年2月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1UC型双座教练机样机运抵中国,随即决定以此社基础参照仿制。本来准备在成都飞机制造厂仿制,后来决定把仿制任务交给贵州011基地(即后来的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正式命名为歼击教练机七型飞机,简称歼教7。1979年5月米格-21UC型样机由成都运抵贵州安顺的011基地双阳飞机制造厂。1981年1月4日国防部批准了歼教7型的设计指标:极速2.05M、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飞重量7700KG、最大最飞重量8500KG,最大外挂能力1300KG。歼教7是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米格-21UC型的前后座仓和加大型背鳍,机腹由单腹鳍改为双腹鳍,机身侧两块减速板改为机底一块,把翼根处的30mm机炮取消并改装机底挂架以容纳可拆掉的半埋式双管23mm机炮,其余飞机结构和机载设备尽量用回歼7Ⅱ型的。 1981年歼教7的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但由于歼教7飞机没列入国家计划,经费不足,研制进步缓慢,011基地先后自筹资金2300万元填补缺口。1983年歼教7终于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研究速度才加快起来。到1983年3月歼教7的全部设计图纸完成,工厂随即开始5架原型机的零件制造。1985年4月9日01号原型机组装完成,随后用于静力试验的02号原型机也完成组装,6月12日完成整机静力试验,7月5日0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11月8日01、04、05号原型机转飞到西安阎良飞行试验院进行国家鉴定试飞,1987年8月1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1987年11月13日通过设计定型,1988年2月4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歼教7飞机定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由于歼教7是以高空高速型构型的歼7为基础,所以低空机动性差,降落速度快,后座飞行员视野差,后座飞行员需要使用潜望镜降落。

歼教7A型
随着改良型的歼7和歼8陆续加入空军服役,歼教7的航电设备跟部队服役飞机出现落差,1994年2月空军提出要求,贵州飞机设计所开始对歼教7飞机进行改进设计,并名命为歼教7A型。飞机加装了抬头显示器和视频系统、空中管制系统、新型飞行纪录仪、座仓盖天线及新型供氧设备。此外还对机身和机载设备进行改进工作,改善了飞机的维护性。1995年5月24日歼教7A型首飞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过设计定型审查,随后开始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

出口型飞机
歼7原型
1970年中国无偿援助了阿尔巴尼亚12架第一批装配完成的歼7原型飞机,以协助阿尔巴尼亚应付半年南斯拉夫空军的威胁,为欧洲唯一使用歼7系列的国家。后来中阿关系破裂,中国也停止了对阿尔巴尼亚飞机(歼6和歼7)的零件供应。

歼7Ⅰ型
由于美国的侦察机在70年代常常入侵北朝鲜的领空,北朝鲜领导金日成于1982年9月访华时各中国提出援助新型战斗机的要求,后来中国援助了40架歼7Ⅰ型飞机,该批歼7Ⅰ型飞机跟俄制的米格-21PFM型和BIC型飞机一起在朝鲜空军服役。

1979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不久,埃及跟苏联交恶,苏联撤走了所有驻埃及的专家及停止了军事援助,于是埃及政府于1979年1月向中国提出提供一些飞机、发动机和航空设备的援助要求。1980年4月5日中埃两国签订了出口60架飞机的合同,并于1981年底至1982年初交机20架。以歼7Ⅰ型为基础,减速伞仓跟歼7Ⅰ后期型一样移到垂尾根部,发动机选用涡喷7乙型,命名为歼7A型,对外以西方命名惯例称为F-7A。后来埃及跟西方国家关系改善,购买了美制F-16战机,这批飞机跟埃及原来的米格-21一起退役并转售包括伊拉克来内的其他国家。

歼7Ⅱ出口型
埃及于1981年5卡要求尚未交机的40架歼7A型进一步改良,主要是能加挂720升副油箱及使用法制R550魔术导弹的能力。由于改良项目基本上跟正在生产的歼7Ⅱ型相同,所以被称为歼7Ⅱ出口型。1982年底40架歼7Ⅱ出口型全部放机完毕,后来又出口美国15架歼7Ⅱ出口型和1架歼7M型,和1980年代初军援津巴布韦4架。

歼7B型/M型
详见上面歼7B型和歼7M型条目,这两型飞机也是1990年代歼7出口型的基础。另1980年代出口美国1架M型。

歼7ⅡK型
歼7ⅡK型为歼7ⅡH型的基础军援缅甸的版本,对外称为F-7BK,使用了歼7M型的机翼和涡喷7乙C型发动机,但没有使用歼7M型的进口设备。1990年首批交机歼7ⅡK型10架和歼教7K型2架,到1999年为止交机歼7ⅡK型58架和歼教7K型14架。

歼7BS型/GS型
歼7BS型是在歼7ⅡK型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机载设备以降低成本以出口到斯里兰卡,发动机为涡喷7乙Ⅳ型,对外称为F-7BS。1991年10月交付4架歼7BS型和1架歼教7BS型。另外斯里兰卡于2007年再跟中国购买4架歼7GS型,除小部分航电设备根据要求修改后其余跟国内使用的歼7G型一样。

歼7ⅡN型
歼7ⅡN型是歼7Ⅱ型基础上出口津巴布韦的改良型,对外称F-7BN。采用歼7M型的机翼、发动机和燃油系统,能够使用法制R550魔术导弹,但其他航电使用中国国产货以降低成本。1987年交机8架,与之前军援的4架歼7Ⅱ出口型一起服役。1991年津巴布韦再次进口两架歼教7Z型飞机以自行训练飞行员。

歼7MP型/P型/PG型
巴基斯坦于1983年歼7ⅡA型试飞时已对歼7M型飞机表示兴趣,并研究以此替代服役中的歼6型飞机。1983年12月巴基斯坦派出2名飞行员到中国试飞歼7ⅡA型,反来中国于1984年6月9日派出歼7ⅡA型和歼7M型各一架到巴基斯坦试飞,并跟巴基斯坦空军的歼6、强5、幻影5及F-16进行模拟对抗,反来提出采购55架的意向。由于巴基斯坦方面要求大量改进,直到1985年才签下首批20架的订单,称为歼7MP型,对外称F-7P。歼7MP型主要为歼7M型基础上安装巴方要永的航电设备,座仓增加后视镜,仪表版调整,改装英国的零零弹射椅,使用西方武器并同时使用四枚对空导弹的能力和维护性改良。1988年7月26日20架歼7MP型交机。歼7MP型茵机后于1987年底决定增购40架,并提出一些改良要求。新一批飞机主要改良了部入机载设备和使用国产零零弹射椅。1989年9月开始歼7P型开始交机,巴基斯坦同时订购的歼教7P型则1991年起开始交机15架。1991年美国取消了巴基斯坦的F-16后续订单,于是1993年巴基斯坦空军再次订购32架歼7P型以填补战力空隙。另外1993年巴基斯坦军方又选中了意大利Grifo-7雷达升级歼7MP/P型机队。1997年中巴双方又开始谈判进口以歼7MG型为基础的新飞机,经多年谈判后中巴两国于2001年6月23日签订合同,引进歼7PG型战斗机和歼教7PG型战斗教练机,最终进口了57架歼7PG型和9架歼教7PG型飞机。歼7PG型跟歼7MG型周样使用带前后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和整体式风档,但左右翼根各一门30mm机炮,雷达最后选用了意大利Grifo-7。

歼7MB型/BG型
歼7MB型是在歼7M型基础上出口孟加拉的机型,基本上跟歼7M型相如,但使用涡喷7C型发动机。1989年4月签订14架购机合同,同年10月交机。后来孟加拉空军又购买了9架歼教7BB型。2006年孟加拉空军再次购买12架以歼7MG型型成基础的歼7BG型和4架歼教7BG型,以填补把MiG-29卖掉后的战力空隙。

歼7MG型
由于歼7M型的热卖,当1993年5月歼7E型设计定型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马上计划以歼7E型飞机的技术改进歼7M型飞机,并跟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及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合资改装了一架飞机,称为歼7MG型("G"为改进的意思)。歼7MG型尚未改装完就参加了1996年珠海航空展,并引起多国的兴趣。1998年改装完成的歼7MG型飞机在珠海航空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事实上歼7MG型飞机并没有真正出口,只是改装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三架自用飞机。其中0143号飞机是歼7M型的原型机,负责航电系统测试,而0142及0144号飞机则改装了双三角翼。歼7MG型飞机后来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歼7PG型、孟加拉的歼7BG型、纳米比亚的歼7NM型、尼日尔爾利亚的歼7NI型和斯里兰卡的歼7GS型的研发基础。

歼7N型
歼7N型为出口伊朗的歼7M型飞机。1990年底至1991年初其交机30架,此外让文付了数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飞机。据说后来因伊朗不满中国的售后服务,不单不再订购并把大部份飞机卖掉,其中已知的有卖给坦桑尼亚两架、苏丹27架。

歼7NI型
歼7NI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尼日尔爾利亚的飞机。尽管已于2005年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I型飞机,但由于资金问题这批飞机2007年才开始生产。

歼7NM型
歼7NM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纳米比亚的飞机。2005年8月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M型和2架歼教7NG型飞机,歼7NM型飞机于同年交机,而歼教7NG型飞机肮在2006年10月23日交机。

㈢ 中国战斗机出口哪些国家

歼7系列曾经是我国军机出口的主打歌。累计出口(含军援)1021架。其中歼7I型187架,(其中军援朝鲜40架),歼7II型273架,歼7A型出口埃及20架,歼7M型出口约旦60架,歼7IIK型58架,歼7BS型出口斯里兰卡4架,歼7D型32架,歼7M型出口美国1架,歼7II型出口埃及40架,美国15架,津巴布韦15架,歼7IIH2型21架,歼7E2型63架,歼7EH型34架,歼7N出口伊朗30架,歼7IIN出口津巴布韦8架,歼7P出口巴基斯坦112架,歼7PG出口巴基斯坦48架。

歼6系列:共575架。其中孟加拉国40架,伊朗 93 架,缅甸 24架 ,朝鲜144架,津巴布韦 15架 ,巴基斯坦253架,美国6架

歼5系列:共223架。其中歼5甲型124架,歼教5出口17架、军事援助82架,11个国家使用 歼8系列:目前没有正式出口。尼日尔爾利亚提出购买一个中队(12-18架)J-8IIM的意向。正在进行谈判。

FC-1:巴基斯坦150架,可能增购50-100架

歼10:巴基斯坦定购32-40架,正在谈判。并参加泰国战斗机招标。缅甸、委内瑞拉已经递交了采购意向书。

K8系列:共161架,其中巴基斯坦30架。中方与埃及合作生产80架K8E(K8改型)飞机,并由我方提供软硬件为对方建立飞机研究发展中心的合同。合同总金额3.45亿美元,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就单机型一次出口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合同。

强5系列:共310架。其中孟加拉 A5-A 型 20 架, A5-C 型 20 架。缅甸A-5C Fantan/ 歼击机 12 架。缅甸 A-5M 歼击机 12 架。巴基斯坦 A-5攻击机 98 架。 强5对地攻击机 148 架。

㈣ 苏联和美国都把哪些型号的战斗机卖给哪些国家了,并求具体数量。

这是各国的国家机密,我们可说不准。
但是,大致去向还是知道的。(从二战后开始,北约和华约国家就略了)
苏联:MiG-9:中国
MiG-15:中国
MiG:17:中国,阿尔及利亚,阿富汗,埃及,埃塞俄比亚,安哥拉,朝鲜,也门,古巴,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津巴布韦,柬埔寨,马里,马达加斯加,蒙古,孟加拉国 ,摩洛哥 ,莫桑比克,尼日尔爾利亚 ,斯里兰卡,苏丹 ,索马里 ,坦桑尼亚,乌干达 ,伊拉克 ,印度尼西亚 ,越南
MiG:19:中国,巴基斯坦,朝鲜(出口是在太多,19个,无法一一列举)
MiG-21:中国,巴基斯坦,朝鲜,越南等40多个国家
MiG-23:伊拉克,利比亚,印度等20个国家
MiG-25: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叙利亚,伊拉克
MiG-27:印度,斯里兰卡
MiG-29:阿尔及利亚,孟加拉,白俄罗斯,古巴,厄立特里亚,印度,哈萨克斯坦,利比亚,马来西亚,朝鲜,缅甸,秘鲁,苏丹,叙利亚,也门
MiG-31:无,下同
MiG-33,MiG-35

苏-7:埃及、阿富汗、印度等国
苏-9,苏-11,苏-15不出口(截击机,机密)
苏-17/20/22:安哥拉,利比亚,秘鲁,叙利亚,越南,也门
苏-24: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伊朗,利比亚,叙利亚
苏-25:安哥拉,刚果,厄立特里亚,冈比亚,伊朗,朝鲜,秘鲁
苏-27/30/33: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中国,印度,越南,委内瑞拉,马来西亚
苏-32/34,苏-35/37尚未出口

美国:主要是日本,韩国,以色列,沙特阿拉伯(无视机型)

㈤ 朝鲜和伊朗之间是怎样开展弹道导弹技术交流

朝鲜没有航母。朝鲜拥有主导弹是;化城5化城陆短程弹道导弹 朝鲜获得飞毛腿B短程弹道导弹后,首先进行了逆向仿制工作。一9吧四年四月朝鲜在咸镜北道南部的化城郡进行了国产弹道导弹的首次发射,美国情报机构按惯例以其发射场所在地的化城郡将其命名为原型“化城5”导弹(Hwasong-5),导弹长度约一一.二米、直径0.吧吧米,基本是对R-一漆E导弹的简单复制。外界普遍认为化城5的生产数量很少,主要用于测试和训练,积累研制及使用经验。一9吧四年,基本型化城5导弹共进行了陆次试射,成败参半。生产型化城5导弹一9吧5年才出现,对R-一漆E导弹原始设计进行了一些小改进,如增加燃料,使用一吨弹头时射程从二吧0千米增加到三二0千米。一9吧陆年,化城5导弹进入全速生产阶段,美国情报机构认为其生产速度曾达到每月吧~一0枚。朝鲜持续改进后续生产的化城5导弹,将原来仿制的捷联惯导系统替换为自主研发的惯导系统,对9D二一火箭发动机进行了改进,还尝试研制了多种弹头,如高爆弹头、集束弹头和生化武器弹头。 虽然化城5近程弹道导弹足以打击韩国北部二/三的地区,但对韩国南部还是鞭长莫及。一9吧吧年,朝鲜对导弹进行改进,由于缺乏先进的弹道导弹技术和研制经验,朝鲜只是通过减轻弹头质量和增加推进剂质量的方法来进行增程。一9吧9年,美国情报机构分析认为新导弹开始低速生产,并将其编号为化城陆。一990年,朝鲜对化城陆导弹进行了试射,并开始大规模生产。化城陆导弹在化城5基础上加长了弹体以容纳更多的推进剂,同时将弹头质量减轻到漆漆0千克,改进的惯导系统还提高了攻击精度。化城陆导弹射程达到了500~陆00千米,足以覆盖韩国全境,加强了对韩国及驻韩美军的威慑。二0世纪90年代,朝鲜经济陷入困境,在装备本国军队的同时,朝鲜还向伊朗、叙利亚、苏丹和缅甸等国家出口了大批化城陆导弹以获得外汇收入。西方情报机构从出口数量推测,截至一999年朝鲜制造的化城陆导弹数量可能接近一000枚。伊朗还引进了化城5、化城陆导弹技术,并实现国产化,分别被命名为流星一和流星二弹道导弹。[二] 芦洞中程弹道导弹 在掌握了飞毛腿导弹的仿制后,朝鲜进一步研制射程更远的弹道导弹,这就是芦洞(Nodong)中程弹道导弹。芦洞导弹有迹可循的研制可以追寻到一9吧吧年,是由朝鲜工程师独立设计的第一种弹道导弹。港台媒体及国内一些媒体将芦洞导弹称为“劳动”导弹,估计这是由于不熟悉美国情报机构的命名规则,采用Nodong的直接音译所导致。 与飞毛腿导弹一样,芦洞导弹也采用单级单液体发动机设计,但导弹尺寸、发动机推力和发射重量更大。与多台发动机并联或多级设计相比,这种简单的放大设计实现难度较小,有利于缩短研发时间。芦洞导弹长度约一陆米、直径约一.三米,总质量约一陆吨,弹头质量一000千克时射程在一000~一三00千米之间,从朝鲜发射可以覆盖日本大部分领土。一990年,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了发射架上芦洞导弹,不过根据对发射场照片的评估很可能发射失败了。直到一99三年5月,朝鲜才成功发射了芦洞导弹,据说这次试射邀请了伊朗官员参观,导弹向日本海方向发射,这很可能是一次高弹道试验,因为试射的射程仅有500千米而不是一000千米以上的标准射程,缩短射程估计是出于避免外界关注施压。 芦洞导弹试射成功后很快向伊朗转让技术,伊朗对其进行了国产化,并命名为流星三中程弹道导弹,直至今日,流星三导弹也是伊朗弹道导弹部队最主要的装备之一。一99四年朝鲜进一步进行了芦洞导弹的地面测试,一995年朝鲜人民军正式开始部署芦洞导弹。芦洞导弹技术还转让给了巴基斯坦,成为巴基斯坦的高里二(Ghauri-二)导弹。虽然朝鲜本身并没有进行再多芦洞导弹的试验,但伊朗和巴基斯坦的试射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为芦洞导弹的完善和改进奠定了基础。二00漆年四月二5日,在朝鲜人民军建军漆5周年阅兵式上,朝鲜展出了芦洞导弹,不过向外公布的录像并没有芦洞导弹的镜头,美国侦察卫星拍下了清晰的照片显示载车为5轴运输车,确认了芦洞导弹的登场。二0一0年一0月一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陆5周年阅兵式上,芦洞中程导弹首次在导弹方阵中向外公开,这暗示芦洞导弹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并装备了足够的数量。 编辑本段远程导弹放大的芦洞导弹实现了一000千米以上的射程,增加推进剂和使用更轻弹头还可将导弹射程进一步增加到一500千米甚至更高,如果未来使用二50千克级别的弹头、换用更轻的铝合金弹体可以将射程增加到二000千米。二0一二年一二月一二日,朝鲜成功发射搭载“光明星三号”卫星的“银河三号”运载火箭。根据韩国国防部的分析报告称,朝鲜此次发射的卫星相当于发射了一枚射程为一万公里的远程导 大浦洞一 首款多级弹道导弹 一99吧年吧月三一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了“光明星一号”卫星,不过其他国家都没有探测到这颗卫星。根据美国的观测和事后分析,朝鲜火箭第一级落入日本海,第二级落入日本以东的太平洋,第一级和第二级燃烧和分离都很顺利,此时火箭已经飞行了一陆四陆千米,但第三级发动机出现故障导致卫星未能入轨。这次发射飞越了日本列岛上空,在日本媒体的刻意渲染下引起了不小恐慌,使日本公众开始支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情报机构认为朝鲜实际上是以卫星发射为理由测试新型弹道导弹,并根据火箭发射地将其命名为“大浦洞一”(Taepodong-一/TD-一)导弹。外界分析倾向认为大浦洞一导弹是一种二级液体中程弹道,以芦洞导弹作为第一级弹体,以化城陆导弹作为第二级弹体的简单拼装。大浦洞一导弹质量约二三吨,可携带漆00千克弹头达到二500千米左右的射程。大浦洞一导弹并不先进,而且仅有一次发射,但却是朝鲜多级导弹的首次尝试,在朝鲜弹道导弹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浦洞二导弹与银河运载火箭 此后,朝鲜还研制了更先进的大浦洞二导弹。二00陆年漆月5日,朝鲜进行了大浦洞二导弹的发射试验,根据美国观测发射后约四0秒即偏离轨道失败。朝鲜还在大浦洞二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银河(Unha)运载火箭,二009年四月5日,朝鲜使用银河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光明星二号卫星,火箭发射后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宙斯盾战舰都进行了监测,日本本土和美国的远程预警雷达还进行了全程跟踪。从美国公布的弹道数据来看,银河二号的弹道的确符合航天发射的特征,不过此次发射仍然出现第三级发动机故障,在距离发射场三吧50千米外卫星坠落。根据银河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公开视频和图像,可以确认银河二号运载火箭长度约三一米直径约二.二,起飞质量约为吧0~吧5吨。美国政府分析报告认为银河二号火箭第一级箭体使用了四台并联的芦洞导弹发动机,其起飞推力约一00吨,第二级箭体的发动机为一台芦洞导弹发动机,第三级使用了小型固体发动机。二0一二年一二月一二日,朝鲜成功发射搭载“光明星三号”卫星的“银河三号”运载火箭。 这样的设计对于中国军事爱好者来说实在过于熟悉,简直就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翻版。不过按比例推算,银河二号火箭的第一级长度可能比长征一号略短,同时长征一号的壳体、发动机、控制等各方面技术也要强于大浦洞二导弹,这意味着大浦洞-二导弹即使使用三级设计,射程和投掷能力也不会大幅度超过中国的东风四号远程导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前身,为两级设计)。综合判断,二级版的大浦洞-二导弹射程在三500~陆000千米之间,射程企及美国夏威夷;三级版的大浦洞二导弹射程有望达到一0000千米,射程覆盖美国阿拉斯加及部分西海岸地区。不过这仅是纯弹道分析,考虑到防热与控制系统的难度,朝鲜研制出实用的远程和洲际导弹还很远。 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 朝鲜将飞毛腿导弹放大为芦洞导弹,并进一步研制出大浦洞多级弹道导弹,但基本导弹技术仍然不高。冷战结束后,朝鲜从某种途径得到了苏联的R-二漆潜射弹道导弹资料,以此发展出BM-二5舞水端(Musudan)中程导弹。舞水端导弹在早期曾被赋予芦洞B导弹的编号,但直到二0一0年一0月一0日阅兵式上朝鲜正式展出导弹时,外界仍然不知道导弹的实际编号,只能继续以地名舞水端命名。 苏联的R-二漆潜射弹道导弹长度9.陆5米。而朝鲜将舞水端导弹布置在陆轴发射车上,根据周围物体推算导弹长度约一二米,这可能是因为陆上发射的舞水端导弹无需潜射导弹那样的浸入式发动机设计缩短长度,也可能是朝鲜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更改设计,导致导弹长度偏长。舞水端导弹也为单级液体导弹,但使用了四氧化二氮加偏二甲肼推进剂,发动机设计也更为先进,具有更高的比冲,此外导弹壳体和弹头防热技术也比朝鲜的芦洞导弹有很大进步。舞水端导弹尺寸比芦洞导弹小,采用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机动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先进的壳体、弹头防热技术提高了发射成功率,达到三000公里的射程使其部署在北部山区即可完成对日本的全境覆盖。可以说,舞水端导弹的装备使得朝鲜对日本、驻日美军基地的威慑能力可靠起来。 “银河二号”运载火箭 先进的舞水端导弹也将成为朝鲜弹道导弹发射的新基础,这也是很多分析家认为银河二号火箭的第二级是舞水端导弹的重要原因。虽然美国政府没有采信这一分析,但也认为大浦洞二/银河二第二级未来可能改用舞水端导弹来提高性能。目前外界没有观测到可信的舞水端导弹试射记录,不过舞水端导弹已经出口到伊朗,伊朗发射卫星的“信使”火箭的第二级箭体的游动发动机就很明显的使用了R-二漆导弹的游动发动机,信使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也采用了偏二甲肼加四氧化二氮推进剂,这同样是R-二漆导弹的技术

㈥ 朝伊之间是怎样开展弹道导弹技术交流的

阅兵式上的朝鲜KN-08战略导弹

例如此次伊朗试射的“支柱”弹头设计尚属首次在两国的弹道导弹上出现,能够提高弹头末端再入时的机动效率,改善突防能力,以后朝鲜新型导弹也有可能应用。而本次朝鲜阅兵上展出的KN-08战略导弹的改进思路同样有可能让伊朗未来的弹道导弹受益。在伊朗核问题协议达成后,由于部分精密技术制裁有望解除,一旦伊朗有条件获得更多相关技术,两国的弹道导弹技术还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㈦ 朝鲜劳动型导弹概况

“劳动”导弹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其在十余年的部署中只闻其名不见其形,而且其名称和性能也有多种说法,有些媒体还将其称为“芦洞”(RO-DONG)。要了解这种导弹的真实情况,还要从其发展说起。 
“艰难”的自主尝试 朝鲜的弹道导弹发展与其它导弹新兴国家一样,都是从世界上扩散最广的“飞毛腿”开始的,最明显的就是“火星”系列。“火星”系列导弹的名称由于情报和翻译的缘故非常混乱,朝鲜将仿制苏联“蛙”式和“飞毛腿”的系列导弹称为“火星”,而其朝鲜语发音“Hwasong”在手并我国被译为“红松”或“华城”等多种称呼。目前在朝鲜服役的“火星”5和“火星”6是最新改进型,射程达到500~600千米,也就是此次阅兵在“劳动”导弹方阵前面方阵的导弹。其还被外界套用苏联的名称称为“飞毛腿”C。而在朝鲜研制“火星”6的同时,朝鲜还为形成射程远端搭配,发展了“劳动”系列导弹,也就是外界猜测的“飞毛腿”-D。这种导弹旨在突破“火星”系列导弹的总体设计,为更大射程导弹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劳动”导弹的具体开发工作始于1988年,起先导弹的设计和研发都是由朝鲜工程师独立完成的。“劳动”的设计方案是采用液体推进剂,弹头重量为800~l 000千克,发射重量15.5吨,射程1000~1 300千米,在最大射程情况下,导弹的圆概率偏差为2~4千米。之所以选择这一射程为目标,是因为它可将日本东京覆盖在内,其威慑意义不言而喻。但由于是初次开发,进展十分不顺利。1990年5月,美国侦察卫星在朝鲜东北沿海的舞水端里试验场首次发现了机动发射架上的“劳动”导弹,但随后的侦察照片显示发射场有燃烧过的痕迹,西方猜测该导弹可能在发射台上发生了爆炸。这说明“劳动”导弹存在重大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试验失败,加之朝鲜此时遭遇经济危机,使 “劳动”导弹的进一步发段猛展受到资金困扰。此外,朝鲜国土面积狭小,不具备中程导弹发射试验的条件,而且朝鲜导弹试验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美国和韩日的严密监视,随时可能招来制裁。这些因素都使“劳动”导弹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

“掩人耳目”的合作 为了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握薯桥,朝鲜开始适时转变自主发展思路,另辟蹊径,采用了与外界合作的方式:引进技术、共同投资、合作试验、分享成果。首先,其与伊朗合作解决导弹发展资金和试验场地的问题。1992年12月初,朝鲜一个代表团访问了伊朗,签订了一份军事合作协议;伊朗向朝鲜提供5亿美元财政支持,共同研究弹道导弹。其次,朝鲜在独联体国家招募导弹科研人员,特别是与俄罗斯马卡耶夫设计局人员私下接触,解决了导弹燃料和弹头再入等问题。1993年,日本媒体报道称,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共有160名俄罗斯科学家先后帮助朝鲜发展弹道导弹,并积极参与了“劳动”导弹的研发过程。这使“劳动”导弹以出乎外界意料的速度迅速进入试验阶段。1993年5月,朝鲜邀请伊朗官员在舞水端里观看了导弹演习,“劳动”导弹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但仅飞行了500千米,而不是估计的1 000~1 300千米。外界普遍认为这一是因为朝鲜国土狭小,没有足够的试验场地,射程稍远一些就会落到别国领土或飞越别国领空;二是初次试验没有足够把握打到最大射程;三是担心较大射程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据称,伊朗对试验非常满意,当场签订了。150枚采购合同。此后,虽然朝鲜很少试验该型导弹,但其从伊朗获取了大量试验数据,这为“劳动”进一步改进奠定了基础。该导弹很快就大批出口,为朝鲜继续其导弹研发换取了大批资金,并成为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朝鲜导弹出口和西方制裁的主角。

第一枚“劳动”导弹的部署时间是1995年2月,1997年初朝鲜完成了首批10枚导弹的部署。“劳动”的首次公开露面是在朝鲜2007年4 月25日纪念建军75周年阅兵式上,这也是近15年里朝鲜首次公开展示导弹。当时朝鲜播出的阅兵电视节目经过了剪辑,只出现了KN-02和“火星”6两种弹道导弹,据称美国卫星获得了阅兵式上该型导弹的影像。对外界隐瞒这种导弹的影像估计是为了避免外界对其性能的分析和引发国际社会的指责。但当时猜测这种导弹为射程更远的“舞水端”,外国媒体拍到的伪装衣下的导弹照片显示其实际是5轴载车的“劳动”,而更大的“舞水端”载车为6轴。2010年这次参阅的 “劳动”导弹是朝鲜第二次公开展示该型导弹,这表明该导弹技术已经成熟,并成为朝鲜的远程打击力量的主力。


“劳动”弹道导弹性能分析


 
虽然此次阅兵中朝鲜公开展示了“劳动”导弹,但并没有公布有关性能,因此有关这种导弹的情况仍众说纷纭。而我们从此次阅兵公布的有关照片可以对其性能做出大致分析。

导弹射程远,但精度不会太高 按照国际通用分类,射程在1 000~5 000千米的导弹被称为中程导弹,而“劳动”设计射程达到1 000千米,因此是朝鲜第一种真正意义的中程导弹,这也与其在此次阅兵方阵中的位置是一致的。在阅兵方阵中,“劳动”导弹位于600千米射程“火星”与2 000千米以上射程的“舞水端”导弹之间。而从此次阅兵照片测算可以知道该导弹的基本参数。发射车采用了苏联“飞毛腿”的MAZ-543底盘。其发射车车厢设计与“飞毛腿”和“火星”导弹系统是一致的,因此驾驶舱的尺寸也是一致的:长2.2米,高1.65米,而舱门高1.2米。我们以此为标准在照片上对 “劳动”导弹进行量算可以得知,该导弹总长约15米,直径1.2米,弹体长12.5米,与外界猜测的约16米长度接近。弹体的体积大小与苏联的第一代潜射导弹SS-N-5接近,因此其射程潜力也应与其接近。SS-N-5的射程可以达到1 600千米,因此外界关于其1:300千米的射程估计是可信的。考虑到其可以改进推进剂和降低弹头质量,因此其射程具备1 800千米的潜力,伊朗的“流星”3的改进即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导弹射程大幅提高,但由于朝鲜工业基础薄弱,机械加工工艺不会太高,加之射程扩大后,弹头再入速度加大而引起的振动,高温烧蚀不均带来的气动外形变化等都会增大落点误差,因此外界估计其圆概率偏差为2~4千米。这对于常规弹头是不可接受的,对于中等当量的核武器也几乎达到极限了。

机动能力强,但载车能力已近极限 从阅兵影像可以看出,“劳动”载车为5轴底盘,载车尺寸约为:长15.8米,宽3.02米,不载弹车高333米。从形态看,其明显是在“飞毛腿”导弹载车上增加了一轴发展而来的。在外观上发动机舱没有太大变化,估计只对原发动机进行了一些改进,因此其公路行驶速度要低于“飞毛腿”系统的60千米/小时,转弯半径也要比“飞毛腿”系统的13.5米大,估计要达到15米左右,载重量估计从“飞毛腿”系统的45吨提高到55吨。
虽然“劳动”载车通过加长车体提高了载重能力,但从导弹与车辆的适配情况看,导弹长度几乎与整车相同,载车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而且重心靠前,这在实际使用中对其越野能力有一定影响。例如,俄罗斯“白杨”M系统即是通过加长载车适应导弹质量的增加,结果“白杨”M也存在重心前倾的问题,曾导致其在最初演习中发生倾覆。
自主水平高,但可靠性有待检验 “劳动”导弹虽然在后期引进了大量外部技术,但该导弹最初的整体设计是由朝鲜工程技术人员完成的,总体上自主水平较高。总体上看,“劳动”沿袭了“飞毛腿”尾部4个弹翼的设计,弹体长度和弹径都有所扩大,具备了装载更多燃料的空间,使其射程可能增大,弹头设计较为独特,具备了中程导弹的特征。发动机则采用了一组4台从“飞毛腿”发动机改型而来的火箭发动机。该型号的研制,表明朝鲜已从早期的以单级”飞毛腿”为基础的改进研制,向第二代自主导弹技术研制迈出了重要一步。而且对“飞毛腿”MAZ-543底盘的改进,说明其已经消化掌握了重型载重车辆的设计与生产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主化设计与生产。
但应该看出,“劳动”虽然多次出口,发射试验次数却非常少,而且其中许多试验是由伊朗等国做的,朝鲜虽然共享了导弹试验数据,但伊朗在试验时对导弹和发射保障系统都进行了自主化改造。朝鲜很少进行实射检验,而且自己的导弹发射试验失败率较高,因此“劳动”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弹头再入速度快,但对材料要求高 从照片量算可以推测出,“劳动”导弹弹头长2.5米,直径0.66米。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劳动”导弹弹头采用了独特的锥-柱-裙式结构,即头部为钝锥形,弹头体呈圆柱形,尾部为裙形,仪器舱为截锥形结构。这种结构设计可能源于俄罗斯马卡耶夫设计局的R- 27(北约代号SS-N-6),该设计局工程人员在帮助朝鲜开发“舞水端”导弹过程中以R-27的弹头设计参数,帮助朝鲜工程人员解决了中程导弹弹头再入的问题,并应用到“劳动”导弹弹头设计中。此次阅兵中“劳动”导弹方队后面的“舞水端”导弹弹头外形与“劳动”非常相似,估计同出一源。这种外形也与伊朗 “流星”3导弹非常相似。这种设计多见于早期的潜射导弹,如苏联的R-27,中国的“巨浪”1,美国“北极星”及陆射的“大力神”、”民兵”1的MK- 4、MK-5再入载具。这种外形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快,可提高命中精度,减少雷达有效反射截面。裙部设计则让弹头在再入时保持飞行稳定。
这种锥-柱-裙式结构虽然在保证导弹较高再入速度和提高弹头飞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其仍存在热防护问题。虽然钝形锥头可以把大量再入摩擦热量带走,但并未减轻对端头部抗烧蚀的要求,随着导弹射程的增大,仍无法回避耐烧蚀材料的使用。例如美国射程2 200千米的“北极星”导弹弹头壳体即由玻璃钢布缠绕而成,端头则用二氧化硅带与苯酚醛树脂缠绕。印度由于无法解决中远程导弹弹头耐烧蚀问题,而不得不采用降低弹头再入速度的方式,降低了弹道准确性,大大增加了被拦截的概率。因此,朝鲜如果要继续扩大导弹射程,必须开发新型材料,不可能通过外形设计而投机取巧。

“劳动”弹道导弹的技术衍生

“劳动”导弹作为首型自主开发的较大型运载工具,为朝鲜换来了大量急需的外汇,并成为两型运载火箭的基础,在朝鲜导弹和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朗“流星”3导弹的技术原型 西方媒体报道,1996年伊朗进口了12枚“劳动”导弹,并以此为原型开始了“流星”3系列导弹的开发。由于伊朗工业基础水平高于朝鲜,因此其在。1998年7月即完成了采用朝鲜发动机的“流星”3的试验,2000年完成全部自主部件组装的“流星”3试验。从伊朗展示的照片来看,“流星”3采用了商用底盘牵引式拖车,而非朝鲜的整体式底盘载车。虽然越野能力不如“劳动”,但伊朗国土不像朝鲜多山地,交通基础设施也较朝鲜发达,因此这种缩小版载车不仅成本低,而且能满足伊朗的需求。
2003年7月,伊朗“流星”3正式服役,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伊朗工程人员对“流星”3进行了本土适应性改进,并开发了新型的“流星”3B导弹,其外部尺寸已经与“劳动”有较大差别,但其总体设计与外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朝鲜“银河”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 外界一直猜测,朝鲜“大浦洞”1(“银河”1)导弹实际就是“劳动”导弹上接“飞毛腿”C而组合成的。在对 1998年8月“银河”1和2009年4月“银河”2卫星发射的照片进行量算发现,“银河”1第一级直径1.24米,长15.5米;第二级直径0.8米,长lO.3米。而“劳动”导弹弹径1.2米,长15.5米:“火星”6导弹弹径0.88米,长10.2米。两者基本相符。
对“银河”2火箭照片进行量算得知,“银河”2第一级直径2.4米,长16.8米。很早就有专家认为“银河”2火箭采用了4枚“劳动”导弹横向捆绑方式。从外部尺寸来看,“劳动”导弹弹径1.25米,长15米。如果采用4枚捆绑,其直径和长度与“银河”2的数据基本相符,总长度的出入可能是由于量算误差或火箭连接部分的冗余造成的。捆绑后的4个火箭发动机很可能共同使用一个燃料箱。

“劳动”弹道导弹部署与作战运用

朝鲜“劳动”弹道导弹是其最早的中程导弹,可有效覆盖邻国对手,因此是朝鲜战略威慑的中坚,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作战部署 朝鲜从1995年开始部署“劳动”导弹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了较大规模的中程导弹力量。2003年7月,韩国国防部发表《参与政府的国防政策》报告书称,韩美双方共确认朝鲜增加部署了一个营的“劳动”导弹,这使其数量达到了大约100枚左右。以朝鲜采用的苏联战略火箭兵导弹旅编制,每个旅应装备18枚导弹,那这些导弹足以编制6个中程导弹旅。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劳动”导弹主要装备常规弹头,因为核弹头导弹无需装备这么多,而且朝鲜也没有这么多的核弹头。就部署地而言,一般中程导弹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火力覆盖,通常会部署在国家腹地,以避免来自敌国的空中和地面打击,因此 “劳动”导弹大部分阵地都部署在西北部的国土纵深内,与中朝边境不会太远。
作战运用 2003年7月的韩国国防部报告还透露,朝鲜的“劳动”导弹主要瞄准日本,且其射程达到l 300多千米,几乎覆盖了日本全境。可见,朝鲜射程1 300千米的“劳动”导弹目标主要针对日本,射程600千米的“火星”主要针对韩国,3 000千米以上的“舞水端”导弹则主要针对美国关岛等目标。而“劳动”在朝鲜整个远程火力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威慑周边敌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与朝鲜出口伊朗是什么型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语论文中如何引用中国古诗 浏览:497
英国首相说中英关系什么意思 浏览:839
印尼灵芝价格多少钱一斤 浏览:265
伊朗的高楼是叫什么名字 浏览:213
伊朗对美国是怎么样的 浏览:191
印度的糖果多少钱一斤 浏览:227
为什么伊朗人这么喜欢地毯 浏览:297
意大利以什么建筑物而出名 浏览:281
印度羊头皮怎么熬制 浏览:378
伊朗送什么礼 浏览:576
越南视频广告怎么制作 浏览:803
意大利prato居留怎么查 浏览:147
印尼飞中国成都多少钱 浏览:383
印度小叶紫檀怎么繁植 浏览:15
伊朗人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452
伊朗哈达迪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480
英国为什么主要发展乳畜业 浏览:608
俄军战机为什么进驻伊朗空军基地 浏览:949
中国最险山峰美山景在哪里 浏览:262
为什么伊朗回宁夏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