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和印度电影特点
伊朗电影最大的特点是纪实性。大多启用非职业演员,露天拍摄,自然光照,不矫情,不雕琢,真实得像生活本身,不掩饰生活的阴暗与悲伤。我们在看电影时好像不是在看电影,而是亲临伊朗社会本身。其次是开放式的结尾。伊朗电影不是那种封闭式的大团圆结局,也不把结论告诉观众,而是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令观众去建构银幕外的现实。如《生命在继续》中的汽车冲上山坡,《天堂的颜色》中莫曼那只被阳光沐浴成金黄色的手,《当我成为女人时》中的老太太坐在婚床上向波涛汹涌的大海驶去。尤其是《橄榄树下的爱情》最后胡笙追赶塔荷,穿过橄榄树林,翻过山坳,奔走在远处青葱的田野上。在长达四分多钟的长镜头(从全景到大远景)中,只看见一前一后两个白点渐渐靠近,合为一起,激越而浪漫的音乐声响起。但突然后面那个白点却折身返回,而且不走正路,长焦镜头那么耐心地紧跟着他,我们不知道胡笙是得到满意的回答还是失望而归。
当代伊朗电影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而独树一帜。在世风喧嚣浮躁,在我们的感官被充满暴力、色情的电影刺激得迟钝麻木的今天,伊朗电影却返璞归真,以近乎手工作坊式的制作,以清新质朴、恬淡温暖又充满哲理的影像风格,以友谊、宽容、爱、和睦相处这些久违的主题重新拨动我们的心弦。它的兴起印证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印度电影之所以多传奇性质的题材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是因为印度人收入水平低下,电影是他们唯一的消遣方式,是他们摆脱生活重压寻求心灵慰籍的工具。印度各地影院林立,票价极其便宜,在大城市里一般是1—2美元,而在许多农村地区只有10美分。电影在印度是穷人都能够承担得起的大众化的消费。在许多电影里那些传奇故事,有浪漫的爱情而没有现实的残酷,有歌舞升平的幻像而没有追求生存的竞争,为普通大众带来的娱乐,也带来了暂时的逃避之所。
而且,印度是个教育水平尚且落后的国家,民众接受和理解的能力较为欠缺。电影里多采用歌舞的表现形式与印度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接近,因此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象中国也不象许多西方国家,歌舞只是节庆或娱乐的形式,在印度,歌舞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印度人随时随地都以唱歌跳舞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然而,诸如西方大片《芝加哥》这类的歌舞片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因为它纯粹地是表达歌舞的艺术魅力。印度电影则用歌舞表达情节和人物情感,歌舞的艺术魅力在这里不是终极目的,而只是用以表达情节的一种手段。
2. 电影的级别有哪些都代表什么意思
R级(restricted): 即限止级。建议17岁以下青少年由成人陪同观看。该级电影脏话和暴力升级,甚至有色情场面。《全金属外壳》和《好伙伴》自然归入此类。此外《兰博:第一滴血》、《现代启示录》、《异形》、《巴黎的最后探戈》、《紧闭双眼》以及在美国两千多家影院上演的《魔鬼终结者3》和《绝地战警2》也都是贴上R级标签的。
G级(general):意为“普通的”又称“家庭电影”,指全家可以在感恩节和圣诞夜一起观看的、男女老幼皆宜的电影,比如《绿野仙踪》、《音乐之声》、《狮子王》、《小猪贝比》、《玩具总动员》等等。
PG级(parental guidance):明确建议10岁以下儿童观看最好由家长或其他成年人陪同。这类影片夹杂一些肮脏词语或少量的暴力行为,《星球大战》、《小鬼当家》、《蝙蝠侠》、《回到未来》以及正在美国热映的《辛巴达:七海传奇》等都属于这一级。
PG-13级:建议13岁以下儿童由家长或成年人带领观看。这级影片有恐怖、暴力、男女亲昵的镜头。今夏美国卖座片《古墓丽影》、《加勒比海盗》和90年代的《侏罗纪公园》都归属此类。在《侏罗纪公园》中有恐龙掀翻汽车和吞吃律师的镜头,导演斯比尔伯格甚至没有带自己当时12岁的儿子去看,怕吓着他。
NC-17级:这是nochildrenunder17 的缩写。该类影片严禁17岁以下青少年观看,购票者必须出示身份证。这级影片露骨地表现色情或暴力,它实际上是分级初期X级影片的变种,故而又称“披着羊皮的X级”,凡进入这一级别的影片意味着将丧失大量的观众,因为美国的电影观众主要是由14—24岁年龄段的观众构成的。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FAQ)
——电影审查分级管理机构(CARA)
· 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 PG级: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 PG-13级: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 R级: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 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 NR OR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 M,X OR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 “PG”级:家长指导级;
· “12”级:适合12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5”级:适合15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8”级:适合18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香港电影分级制度
·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
·· 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加拿大电影分级制度
加拿大的电影分级办公室(Film Classification office)指出,在制订分级原则时,要考虑社会学、人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社会发展因素,要参考民众观览媒体的行为的研究报告,要经常察视全国的相关立法、措施及法庭判例。
目前加拿大电影及录影带的分级是根据“映片法案”(Motion Picture Act)及“映片法规”(Motion Picture Regulations)予以规范的。所划分的级别可分为三类。
A.无条件许可任何年龄人士观看。
普通级(General)----适合所有年龄人士观看。
家长指导级(Parental Guidance)----容许所有年龄人士观看,但主题及内容不一定
适合所有儿童,宜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B.有条件容许儿童和青少年观看。
14陪看级(14Acompaniment)----任何14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
并向家长提出警示:影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语言或**相关内容。
18陪看级(18 Accompaniment)----任何18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
并向家长强烈提出警示:影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暴力、频密的粗俗语言、**行为或恐怖内容。
C.绝对不容许儿童及青少年观看。
限制级(Restricted)----只容许18岁及以上人士观看。影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
爱或暴力内容;但分级当局对这一类影片仍有正面看法,认为可能在艺术、历史、政治、教育和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成人级(Alt)----只容许18岁或以上人士观看。影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或暴力内容;分级当局对此并没有表达正面看法,但认为尚可为社会大众所容忍。
法国电影分级制度
法国电影作品分级委员会希望从形式上摆脱任何审查理念的束缚,将宗旨定位在发展经济、保护儿童上。为此,对电影制订了3种等级:
禁止不满12岁的儿童观看的影片;
禁止不满16岁的青少年观看的影片和众所周知的X级影片。
此外,还有TP级,即所有人可以观看的影片
和TP+avert,为大众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内容。
伊朗电影分级制度
目前,伊朗的电影审查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剧本必须通过审查。
第二,申报演员和剧组人员名单,申请拍摄许可。
第三,完成后的样片送审,来决定影片的命运,是通过、要修改还是被禁。
第四,导演制片人申报银幕许可,影片被分为A、B、C三级以决定电影的发行渠道和宣传方式。
伊朗的电影分级是与欧美的电影分级不同的,它与电影内容无关,A、B、C的级数是电影的质量分级。因而A级电影可以在官方的电视台上发布广告,在最好的院线最佳时间上映。C级则被禁止在电视上播广告,也只有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时间播放。所以通过多层的审查,电影法律决定了影片的内容及市场。
新加坡电影分级制度
新加坡最近放宽了电影、电视的分级,现在是五级制度:
G级为普通级,为适合所有年龄的电影。
PG级为指导级,是需要家长从旁指导的PG级电影。
NC16级为16岁以下不宜,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因包含太多粗俗语言而于1998年成为第一部列入这一级的电影。
M18等级,18岁以上的观众将可以观赏到象奥斯卡得奖电影“美国心玫瑰情”这类原本属于RA限制级的电影。
R(A)级为限制级(艺术)电影,只供21岁以上的成人观赏。
台湾电影分级制度
普通级(普级):一般观众皆可欣赏。
保护级(护级):未满6岁之儿童不得观赏;6岁以上未满12岁之儿童须由父母、师长或成年亲友陪伴辅导观赏。
辅导级(辅级):未满12岁之儿童不得观赏,12岁以上未满18岁之少年须由父母或师长辅导观赏。
限制级(限级):未满18岁之儿童及青少年不得观赏。
3. 【问世博出行相关】上海世博会园区游玩攻略
参观世博会,大家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园区的开放时间:
世博会园区开放时间是9:00~24:00,共15个小时。而各参展方展区开放时间(即开馆时间)为9:30~22:30,共13个小时。每天,园区21:00禁止入场,大多数展馆在22:00禁止入馆。若在平日(2010年5月4日~2010年9月30日;2010年10月8日~2010年10月24日)晚上17点后参观,可在园区各进口处当场购买夜票,票价为90元人民币,同样在21:00禁止入园。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在早上9:00~9:30,晚上22:30~24:00这段时间场馆不开放,游客能做什么?其实,世博会不仅仅看的是展览,园区每天都会有超过100场的文化演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最为精彩的是每天的开园、闭园仪式。在整个世博会会期(184天)中,每个国家还会有国家馆日活动。开园仪式和大多数的国家馆日开幕式都是在9:00~9:30举行,所以建议大家在8:30左右到达园区,9:00准时进园参观。
第一天
8:30来到耀华路出入口排队等候入场。9:00准备进场之后先到入口处的预约机前预约中国馆的参观时间。
散客参观园区各展馆都是现场预约,如果是跟着旅行社的话就省去了预约的麻烦。像中国馆这样超级热门的场馆,主办方是实行100%预约制度的,所以进园先预约,免得不能参观留下遗憾。园区各出入口共有200台预约机,进门问一下志愿者就知道在哪里,当然在预约机旁也有志愿者会教你怎么操作,带好有效证件和门票就行。
预约完毕之后你就可以放心地进行一天的参观了。进园从世博轴上走到底就是庆典广场,在那里有盛大的开园仪式。看完之后去世博中心,每天的国家馆日开幕式在那里举行,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见到某位国家领导人或者某位大明星。
看过世博中心之后可以去主题馆,那里有4个场馆,分别是城市人馆、生命馆、地球馆、公众参与馆。这几个场馆虽然都在一个建筑中,但是要分开排队,一般选择排队较少的先参观,没有必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原则上园区里每个场馆都有两条参观路线,快速通道是给走马观花的游客专用,建议大家在主要场馆及各国自建馆中走慢速通道。
城市人馆中的生命·阳光馆值得一看,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座残疾人馆,志愿者和讲解员都是残疾人。
地球馆里有个天桥,下面是个地球,往前继续参观你会发现地球里是个大型的球幕电影院。
参观完主题馆应该时值中午用餐时间。如果刚才是从世博中心走向主题馆的话,你一定会发现在世博中心和主题馆之间有条中华美食街,在那里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特色美食,中华料理的8大菜系应有尽有。虽然有部分免费试吃,但是人会很多,大家还是付费找个座位吧,前提是有座的话。
吃饱了,可以去演艺中心看演出,顺便吹吹空调休息一下。东方歌舞团每天在演艺中心有两场免费演出,大家去之前查下时间就行。
演出看完从演艺中心可以往中国馆方向走,先看到台湾馆,那建筑怎么看都像抽水马桶,不过里面的led球幕天灯算是亮点。这建筑的设计师曾经设计过台北101大厦。
此时的时间一般是13:30左右,去中国馆排队吧。中国馆排队少则45分钟,多则2小时以上,大家要做好准备。不过因为中国馆的独特设计,所以排队的时候你会发现阳光都被中国国家馆挡住了,这叫“自遮阳”,中国国家馆设计时就考虑到大家排队的情况了。
等你进场之后去乘电梯,最先来到的是49米那层。那里有几个亮点,一是周围一圈像东方明珠一样的钢化玻璃地板,脚下就是等候广场,好高!第二,有部很好看的电影,一定一定要看,那是陆川拍的。陆同学就拍过三部电影——一部《可可西里》,一部《南京!南京!》,另外一部就是中国国家馆里的这部了。另外,49米这层还有个《清明上河图》,100多米宽呢!里面的人还会走动。
………………………………………………
第二天
第二天的行程我还是建议大家在8:30就到达园区,推荐从长青路大门进入园区参观。进园第一件是还是预约,推荐大家预约美国、英国、法国、瑞士馆,预约时间可选择在下午或晚上。
从长青路出入口进园右手是泰国馆,很好找,浓郁的泰国风情,里面有个吉祥物,绿色的,叫“阿泰”,可以跟他拍照留念,大致浏览之后出馆继续参观。在泰国馆前面铁锈一样的大建筑就使澳大利亚馆,澳方对参展世博会挺重视,值得一看。在澳大利亚右手边圆形的音乐盒一样的建筑是新加坡馆,场馆不大,顶层有花园,可以休息,广场上还有音乐喷泉。新加坡馆旁边是马来西亚馆,东南亚典型建筑,里面有舞台可以看演出,是马来西亚47个民族的舞蹈,另外还有一些马来西亚旅游城市的介绍。看完之后就来到了新西兰馆,还没进馆就能看见毛利舞表演。进去你会被美丽的新西兰风景吸引,因为场馆的特效是《指环王》特效团队做的,身临其境。出新西兰馆找一找旁边有很多竹子穿屋顶而出的建筑,那就是印度尼西亚馆,从新西兰馆到印尼馆隔了个柬埔寨馆,因为是租赁馆,可看可不看。其实印尼馆也只需要拍拍照就行。参观完印尼馆,你可以去国际组织联合馆、文莱馆、菲律宾馆,你会发现已经绕了一圈,这是可以在休闲广场休息一下,吃些东西。
直接,请各位上高架步道,往黄浦江方向走,看到蓝色的un馆就下去,那是联合国联合馆,一定要看的。旁边的世界气象组织馆是最精彩的,那是唯一的国际组织自建馆,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场馆外面有彩虹。再往前走红十字馆,也值得一看,白色帐篷一样的建筑。旁边淡蓝的建筑是太平洋联合馆,走马观花掠过。出门是主题广场,看看演出。往联合国馆方向走是两个租赁馆——世界贸易馆和国际信息馆,人少的话就去看看吧。
参观到这里,应该是中午了,请大家吃饱喝足,因为下面的旅程很精彩。越过联合国馆旁边的马路(长青路),看到有个藤条篮子,那就是西班牙馆,一定要看的。门口休闲广场旁是摩纳哥和塞尔维亚馆,都是租赁馆,你可以不看。但是休闲广场另一边是比利时-欧盟馆,里面有免费吃巧克力,如果你做好功课去,还可以参加关于欧洲知识的竞答,每周会抽钻石给你,每月会抽出大奖送你去欧洲旅行。比利时旁边是波兰,也要看,像个剪纸包装的盒子,上面有咖啡馆的。波兰馆旁边,靠黄浦江的一边有缆车坐,就是瑞士馆,个人以为缆车是其唯一亮点,imax没有沙特馆大,内容也不好看。不过瑞士馆外立面会闪光,大家用照相机闪光灯对着它照吧,它会把风能、光能转化成电能的。瑞士馆旁边是法国馆,里面有很多艺术珍品,包括罗丹的《青铜时代》等等。另外还会有2010对新人在里面举办大型婚典。法国馆旁边靠波兰馆那面是德国馆,里面有个球,你喊响点就会摆动,互动展项很多,大家收好相机,防备小偷,到里面好好玩吧。
……………………………………………………
第三天
在前两天的旅程中,大家已经把世博会浦东园区的展馆都走边了。很多人都认为浦西的展馆不是重点,其实只要你了解世博会,你就会发现企业馆在世博会上也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同时这次世博会组织者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叫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地方,让大家了解各国为了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努力。
第三天还是希望大家8:30即到园区入口。乘地铁8号线在西藏南路站下车就是浦西世博园区最大的出入口了。
进去先看到的老厂房改建的江南造船博物馆,通俗的讲就是中国船舶企业馆。在里面可以看到中国的制船历史,还有郑和宝船的模型,400多年前郑和的舰队是天下无敌啊,什么哥伦布、麦哲伦都是后来者。
从中国船舶馆出来后往南浦大桥方向走,先去中国民营企业馆,阿里巴巴、红星美凯龙这样的民营企业会在里面联合参展。而后是万科馆,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的确相当的有钱啊!那馆是麦垛压制而成的,可以去看看2049年中国城市的模样。万科的旁边是远大馆,这个空调企业很神奇,场馆的建筑构思和设计都体现了环保,短时间内就可以把场馆建造完成,另外还有新型节能环保空调的展示。
看完远大馆就去城市最佳实践区,剩下的企业馆下午再去看。过去之后大阪、台北的展馆都算不错,还有巴西圣保罗的案例都值得一看。看到天桥后就上去,在靠近中山南路那边是城市最佳实践区最精彩的北部建设案例区。
在那里有上海的“沪上生态家”,告诉大家现代居住环境的创新。还有百年老当铺——澳门德成按,上去有金庸图书馆,你喜欢的武侠人物会出现,运气好的话会碰上金庸亲自签名售书。另外西安的大明宫和宁波的滕头村也不错。国外方面我推荐大家去伦敦的零碳馆,汉堡的汉堡之家,沙特麦加的帐篷城,还有马德里的竹屋。对了,忘记告诉大家了,城市最佳实践区本身就是个展品,所有的灯光效果来自法国里昂的设计。
………………………………………………
更多详情请看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tutu.i.qunar.com/?p=56
4. 求两部伊朗电影的影评
http://www.avfan.cn/movie/ShowNews.asp?table=t_moivecomment&Id=953
影评:《橄榄树下的情人》--伊朗原野上的陷阱
(2005-07-09)作者:菲林橙子
这样朴白单纯的电影,在伊朗就是有人排队买票去看,不知道阿巴斯选演员的时候,有没有利用网站去搜索。反正片中的女演员---蓝布裹头的德里兰几乎没有一个清晰特写,如果张艺谋这样拍《幸福时光》,那些大小媒体要伤心死了,因为他们将找不到一张合适剧照让观众先睹巩利第三章子怡第二的风采。美丽的脸庞,情人间火热的亲吻,怀着对美妙片名的憧憬来看,幻想要烟飞云灭了,因为这些根本没有。
罗兰·巴尔特曾写过一本关于照片的书《明室:论摄影》,他认为,照片所吸引他的,往往不是照片所展示的可以交流和象征的"知性空间"(studium),而是它让之感到莫名震撼的局部细节,也即让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地方,称之为"刺点"(punctum)。
阿巴斯的"刺点"在哪里?
情节:
《春风吹又生》摄制组在伊朗当地选演员拍戏,有点"戏中戏"的意思。开头即是片中的导演直视镜头,直楞楞地说:我是导演,现在我要就地选演员。随后走到背后的一群等待的女孩子中,每个人都包裹着重重的深蓝头巾,脸孔模糊。镜头摇啊摇,一直到那个女主角德里兰出现,镜头也未在她身上过久停留,倒是她和导演的对话给人印象深刻,那么多个期待的女孩中,只有她质问:为什么你拍的东西没有在电视台播放?后来她的奶奶也说,这是个很"硬头"的女孩,从小固执。德里兰被选中了,她的父母在大地震中死去了,她还在读书。导演认为她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但是配戏时发现她拒绝和男演员--当地的泥瓦匠荷辛说话。
荷辛原来一直向德里兰求婚,因为他是个文盲,没有自己的房子,早被德的父母家人一再拒绝了。荷还是不死心,想和德里兰说句话,问问她自己的意思,这个固执的女孩却从未开口。
德里兰终于和荷辛对台词了,但摄影机一停,她又紧闭双唇。荷辛将德开口和他说话视为打开两人关系的一扇门,却一再失望。
场景:
有一半的戏是在路上,在开着的汽车上,开头一段非常长的镜头是导演助理舒太开车去接演员,先接到了男演员,在去女演员家的路上,是长长的一段路,机位一直停在车的前面,只听到两人的对话,画面是晨雾未散的绿色原野,大片大片的灰色丛林,褐色的绵羊。这段之长让我想起宁瀛《民警故事》开头骑车去派出所的那一长路,就是颇有纪录片的意味。
影片主要有两个场景,一是在拍摄现场,一是离开或要去拍摄现场的路上。阿巴斯很擅长用画外音,画面和声音制造了两个空间,汽车侧面的反光镜也得到很好利用,有一次导演和荷辛坐车回家,路上遇到一群迁徙的妇女,停车让她们上车,反光镜里折射出她们欣喜上车的情景。平淡中制造情趣,很欣赏阿巴斯的这个特长,舒太驶车在路上,车窗映出外面浣浣绿树,车突然停下,往后略倒,车窗映出两个小男孩的生动的脸,手上捧一盆鲜红的花。原来画面是静的,深色的树,黑色包裹的舒太冰冷静默的脸,突然冲进(那效果很象是冲进来)画面的红花笑脸。从冰到艳,镜头之间因此有了激情。
风景:
车行路上,一路淘尽伊朗的风土物貌。运砖车的工人抱怨"从外省来,做牛做马,才仅够养活妻儿。"另外是意外的那几个搭车的外省妇女,"放弃树木、稻田、乌蝇,为了来到这里""没有地址,什么都没有,就住在树的后面"。
茫茫的绿色原野,对的山川大喊:你好!这是向居住在这里的灵魂问好,这是导演告诉摄影师的话。两人站在丛林之中,风吹过,山林无语。《情书》上博子也在山谷中向死去的藤井树问候,在人与自然的应和之中,生命如水流动。
伊朗人互相之间是这样问候的:你好吗?/我很好,有心。
现场:
有两段戏(戏中戏)是反复拍摄的,《春风吹又生》的两个场景,一是因为德里兰拒绝和荷辛说话,所以拍了好几条。另外一个镜头是荷辛和德里兰扮演一对于大地震后第二天结婚的小夫妻,这段非常有意思。开拍时德里兰依着台词和"丈夫"说话,荷辛问"妻子"白袜子在哪,"妻子"告诉了"丈夫"。云遮住了太阳,停拍。荷辛隔着一扇门的距离向看书的德里兰说,结婚以后我会继续让你读书,不会让你这样的(即让她为他做琐碎家务)"德里兰你要是愿意,就翻一下手里的书吧。"德里兰欲翻不翻,太阳确在这个不该出来的时候出来了。
德里兰扮演的"妻子"在把丈夫的包丢给他的时候,始终不肯按台词说"荷辛先生,你拉了这个"只是说"荷辛",重复拍了五条都是如此。最后荷辛跑到导演身边,"导演,我们这里有的地方的风俗便是如此,妻子不用管丈夫叫先生",这条便过。
荷辛知道固执的女孩不肯用妻子称呼丈夫的叫法,便帮她搪塞过去。
拍摄拍片现场的片段做得很质朴,摄影机用布捆上,看拍片的孩子用细线拦在外头。拍片的间隙,大家喝茶,和孩子聊天。
面孔和身影;
女孩的语言极少,正面的镜头也少。印象深的是在坟场,她温柔痛楚的眼神一掠,就因为一看,荷辛后来一直跟着她了。拍得更多的倒是荷辛那张脸,朴实的,微胖的圆脸。很深情的眼睛和蓬乱的卷发。他的话很多,对导演说他对女孩痛苦而欲罢不能的感情,对德里兰诉说他的钟情"德里兰,我会在那儿开扇窗,你早晨起来打开窗,对面的高山会令你心旷神怡""我斟茶,你倒水,生命就是这样。"他的语言很抒情而幽默。在车上,导演劝他娶那个漂亮的牧民女儿"两个文盲在一起也合适"。他不要,"一定要找个有文化的,不然将来有了孩子,谁来辅导孩子做功课?"他独有一套自己的逻辑,纯朴又可爱。
阿巴斯的"刺点"不是平白显露的,是一点点出来的,通过语言,通过人物的平实交往,一点点的呈现,不显山露水,却让人砰然心动。好象是伊朗草原上的陷阱,无意之中掉了进去。
没有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结尾:荷辛追着德里兰,电影已经拍完,如果不问到女孩的一句话,可能是再也没有机会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德里兰顾自走去,荷辛追在后面。镜头停在大全景,两人成为绿野上小小的白点,后面的小白点追上了前面的,过了一会,一小白点又狂奔回来。音乐起,影片结束。荷辛是得到了女孩的话,幸福地狂奔吧?影片含蓄又让人会心一笑。
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206260018.htm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有些事与电影无关
来源:银海--天堂影院 作者:化身为海 2002-06-26 11:04:16
闲极无聊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看电影。
阿巴斯的片子,《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没出字幕的之前,这个画面上只有一扇斑驳的门吱吱呀呀的响着。
然后就出现了一张张淡黄色的面孔,轮廓很深的五官,尤其是那一双双眼睛,仿佛隐藏着他们的灵魂。
整个故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阿默拿错了同桌加尔马扎的练习簿,如果在明天早上之前不能还给他的话,加尔马扎就会被严厉的老师“踢出学校”。
于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孩子为了自己不小心的过错固执的寻找。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茫然、无措、惊喜甚至恐惧,任何人的存在都对他的行为造成障碍,包括妈妈的责怪,爷爷的惩罚,陌生人的姓氏甚至是好心的帮助。他唯有不停的奔跑,直到不得不放弃努力。
他快要哭了,不仅是因为父亲无声的威严,还有难过。
我想要说的是,他真的很难过。
其实他可以为自己找出很多辩解的理由:我不是有意的……你的本子和我的一模一样,所以才……我找了整整一个晚上,你可以问某某某某……
这是我们现在惯有的思路。不是吗?
其实本来我是想讨论这部片子里关于阿巴斯的一些特点:比如说故事的不确定性,影像的纪实风格等等。但我放弃了。
有一些东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永远的流失了,比如说童真。
孩子应该是接近上帝的人,我们只不过是一群迷失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