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在海湾战争中伊朗被摧毁多少

在海湾战争中伊朗被摧毁多少

发布时间:2024-09-06 07:19:20

A. 海湾战争简单经过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等其他国家强烈反对,组成多国部队加入战争,参与到反对伊拉克入侵的军事行动,最终伊拉克战败.

伤亡情况: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
海湾战争
伊科反目

在人类战争史上,如果有一场战争是在亿万观众的电视屏幕前进行的;如果有一 场战争是在众所周知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好像是看一场预定的足球赛;如果有一场 战争是事先知道胜负的,那这场战争就是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伊拉克吞并弱小邻国科威特引起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同是阿拉伯兄弟 国家,在中世纪,都属阿拉伯帝国。后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被划为巴士 拉省的一个县。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所辖各地逐渐被西方列强瓜分,沦为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本世纪30年代。统治伊拉克的费萨尔国王曾建议与科威特结为联邦,遭 到科威特的拒绝。1961年科威特宣布脱离英国独立,伊拉克认为科威特应是其巴士拉 省的一部分,不予承认。1963年上台执政的伊拉克复兴党承认了科威特的独立,并与 之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部分边界仍未划定。1968年两国曾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但没 有结果。1973和1974年,两国曾因领土纠纷发生两次武装冲突。之后,两伊战争的硝 烟暂时掩盖了伊、科矛盾。 在两伊战争中,科威特还一直在暗地里援助伊拉克,与沙特等国一齐向伊拉克提 供了400多亿美元的援助。为什么几年之后他们会反目为仇呢?人们看一下两伊战争结 束后伊拉克的处境和萨达姆其人,答案就不难找到。科威特虽是弹丸之地,面积仅1.7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 190万,但却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而伊拉克在两伊停火后 百废待兴,急需资金。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啃不动伊朗这块硬骨头,萨达姆就暗暗下决 心要吞并南部富裕的小国科威特。科威特在海湾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布比延岛和 瓦尔布岛两个战略性小岛,是伊拉克早就觊觎的目标,它能为伊拉克提供不受伊朗威 胁的海湾出口基地。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上千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早已使萨达 姆垂涎三尺。当然,萨达姆的目光不仅停留在科威特,他还想当曾在阿拉伯帝国史上 盛极一时的“萨拉哈丁”。 从1990年 7月下半月开始,萨达姆就故意制造事端,控告海湾诸国超额开采石油, 压低石油价格,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着,萨达姆指名道姓指责科威特在 有争议的鲁迈拉地区开采石油,“盗窃”了伊拉克24亿美元原油,萨达姆还要科威特 把布比延岛和瓦尔布岛割让给伊拉克。接着,伊拉克10万大军南下,陈兵科威特边境, 海湾局势像两伊开战前一样充满了火药味。 伊拉克来势汹汹,阿拉伯联盟国家赶快出来调解。在开罗的一次阿盟会议上,阿 拉伯国家纷纷开导科、伊两国要互相尊重,和平解决两国争端。可伊拉克执意要科威 特赔款24亿美元,还要科威特交出鲁迈拉油田,伊拉克实在是欺人太甚,科威特也不 愿退无止境。于是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在会上相互对骂起来,其 他各国代表见此情景不知所措,慌忙前来劝阻。也许对骂还有过瘾,阿齐兹突然站起 来,抄起水杯朝萨巴赫头上砸去,萨巴赫急忙把头一偏,才幸免头破血流。此砸杯之 仇萨巴赫一直耿耿于怀,海湾战争结束后,萨巴赫还对天发誓,要找阿齐兹报此一杯 之仇。 阿拉伯国家紧张的调解工作仍在进行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7月底专程访问了伊 拉克、科威特和沙特。他得到了萨达姆总统的口头许诺:“伊拉克不会进攻科威特。” 沙特和科威特得此口信,都松了一口气。8月1日,在沙特国王法赫德的撮合下,伊拉 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先后来到沙特东部港口 城市吉达会晤,会谈虽没有消除分歧,但会谈后发表的声明表示两国将于 8月上旬在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次会晤,进一步磋商解决争端的办法。吉达会谈至少留给世人一 个印象,伊拉克还不打算动武,但这只是萨达姆放的一颗烟幕弹。 1990年8月2日凌晨 2时,少得可怜的科威特军队的士兵正在梦乡中漫游,10万伊 拉克军队兵分两路大举入侵科威特,科军毫无准备,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目击者看到 伊拉克的先头部队穿着科威特军服,坦克上涂着科军的标记。科威特边防军以为是友 邻部队,并未加以阻击。伊拉克先头部队在未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沿海滨公路长驱 直入,一举攻下科威特城。当阳光初照的早晨,伊军坦克部队包围萨巴赫王宫时,科 威特市民还以为是科军增加了守卫王宫的部队。直到隆隆炮声、滚滚浓烟在王宫上空 升起时,他们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伊拉克军队入侵引起科威特一片惊慌。科威特王室人员跑了,有钱的商人跑了。 甚至连一些官兵也越过边境跑到了沙特。然而有血气的科威特军民对入侵者进行了顽 强的抵抗,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王室要员法赫德亲王就是其中一个出色 的代表。法赫德听说萨达姆背信弃义入侵科威特后,顿时火冒三丈,驱车直奔王宫, 等他抵达王宫时,数百名王宫卫士大多已倒在血泊中。法赫德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保卫 王宫的行列,最后牺牲在伊拉克坦克的炮火中。有国无防的科威特不到 9个小时就被 伊拉克占领。 萨达姆选择 8月2日凌晨入侵看来是作了精心准备的。8月的海湾正值盛夏酷暑, 养尊处优的科威特军官大多在国外消夏;海湾各国实行一周五日工作制,星期四、星 期五两天休息,政府官员和部队军官都回家团圆。8月2日是星期四,是科军战备最松 懈的时候;萨达姆为迷惑科威特,采用了战略欺骗的手法,他在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 口号声中完成了入侵的准备,易卜拉欣赴吉达会谈也是萨达姆的欺骗措施之一。

沙漠盾牌

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近半年的海湾危机。 中东素有“油海”之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岂能让萨达姆控制西方的油龙头。8 月 2日当天,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 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和独立,并宣布冻结伊、科在美的全部资产。两天之后,美国参谋 长联席会议和国防部一起,研究通过了一项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行动计划。这个计 划的公开使命是:派出海陆空军进驻海湾地区,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和扩大战 火,同时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8月8日晚,美军首批空降 部队抵达沙特,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将“沙漠盾牌”计划公布于世。他宣布 应沙特的“请求”,把部队开进沙特。布什总统宣布首先将在沙特部署 600架战斗轰 炸机,15万陆军,在海湾水域至少派遣 3艘航空母舰的特遣舰队。随着形势的发展还 将不断增兵。 一时间,海湾成了全世界瞩目的中心。关于海湾危机的报道充斥着世界各国的电 台、广播和报刊。 美国带头出兵,其他西方盟国也不甘落后。英国首先表态支持布什对伊拉克采取 的强硬立场,宣布英国将派兵海湾。不久英国的“旋风”式、“美洲虎”式战斗轰炸 机飞抵沙特,数艘军舰开往海湾,英国“沙漠之鼠”旅也从欧洲开赴沙特。法国密特 朗总统宣布法国强烈谴责萨达姆的侵略行径,法军也蜂拥到海湾,“美洲虎”式战斗 轰炸机部署到了沙特,“克菜蒙梭”号航空母舰由法国本土前往海湾,法国在吉布提 的几艘军舰也开赴海湾。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 麦、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纷纷宣布向海湾地区派出军舰或飞机。连日本 也宣布向海湾派出医疗队。在这股派兵热潮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加入进来。阿拉 伯国家中向海湾派兵的有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带头派兵使萨 达姆大吃一惊,伊拉克和埃及同是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萨达姆没有预料到埃及 的枪口会对准他。埃及的立场使沙特国王法赫德大受鼓舞,布什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也大加赞赏。为嘉奖埃及的表现,布什大笔一挥免除了埃及70亿美元的军事债务。海 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为感谢埃及也免除了埃及60亿美元的债务,沙特还向埃及提供了 赠款和贷款共40亿美元。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阿根廷等国也象征性地派兵到沙特。 到1991年 1月15日“沙漠盾牌”行动结束时,美国及其盟国(共28个国家)在沙特 及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近70万人,其中美国43万人。共有坦克3600辆,其中美国2000辆。 共有飞机3260架,其中美国2800架。共有战舰247艘,其中美国120多艘,包括 6艘航 空母舰。

多国部队两司令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此话着实不假。自海湾危机爆发后,全世界都注视着海 湾,多国部队两司令——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和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顿时成为全 球风云人物,他俩的举手投足也成了各国记者争相报道的题材。两人都文武双全,才 华超群,可谓称职的军事统帅。 驻沙特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时年56岁,他出身于军人家庭,1952年考入着名的 西点军校,4 年之后以优秀成绩毕业,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施瓦茨科普夫作为美 军高级军官,经历了一个美国职业军官所必须经历的成长与磨练过程,即院校培训、 部队带兵及机关轮流任职的三级培训和锻炼。在其3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不仅出任过 美军部队和机关各级指挥官,而且还进入军队和地方的一些高级院校深造,并获航天 工程学硕士学位。难怪海湾战争后,有人说这次战争是硕士指挥的战争,可见多国部 队指挥官学历之高,这也是现代化高技术战争对指挥员的必然要求。 施瓦茨科普夫1983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晋升上将,是美军最年轻的四星上将之 一。他参加过越南战争和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他忠实而积极地参加美国对外战争的 记录以及他所具备的能力使他在战将如云的美军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施氏对美军各 军种的情况十分熟悉,这使得他在海湾危机中指挥美军进行部署和与多国部队的协调 时显得很老练。 自1988年担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以来,施瓦茨科普夫曾有针对性地对地区性冲 突、大规模常规作战、中低强度作战、沙漠作战和特种部队作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形势也有独到的分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数月前,他曾预言:“ 地区性的冲突将成为近期石油供应最有可能的威胁,而挑起这一冲突的将是伊拉克。” 海湾战争主要是沙漠作战,对此,施瓦茨科普夫并不陌生。他曾指挥美军第二十 四机械化步兵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训练,并且经常带部队去埃及沙漠地 带同埃及的军队进行大型联合军事训练。 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虽然名气不如前者,但其资历和才华并不逊色。多国部队 是以沙特政府邀请的名义进驻沙特的。大军云集沙特后,沙特政府决定成立联军司令 部,任命防空军司令哈立德亲王为联军司令。从理论上讲,所有多国部队都得听哈立 德调遣。 哈立德是沙特第二副首相兼国防部长、航空大臣苏尔坦亲王的长子,年轻有为, 被认为是沙特王室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哈立德身材魁梧,博学多才,曾接受过全面的 军事训练。他1968年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此后又赴美国陆军防空学校攻读防空、 电子、防空设备维修等专业,之后又学习其他专业。1979年毕业于美陆军指挥和参谋 学院。他在美国除攻读军事外,还取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所以他在沙特军队中,甚 至在阿拉伯世界中是少有的受过美英诸兵种军事训练与高等教育的军官。 哈立德亲王是沙特防空部队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艰辛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建立了 完整的防空体系。1985年,沙特防空部队从空军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军种,他是当之 无愧的防空军司令,并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又晋升为中将,时年仅42岁。哈立德 亲王社会地位显赫,军事知识丰富,善于辞令,自信大度,一派大将风度。在海湾危 机的关键时刻,由他出任联军司令实属理想人选。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集结沙特的几十万多国部队实际上有两个司令,一个 是沙特任命的联军司令哈立德,另一个则是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几十万大军究竟 由谁来指挥? 一时成了记者们的热门话题。哈立德认为,他是联军司令,所有在沙特 的部队应由他指挥。施瓦茨科普夫则认为,与伊拉克百万大军作战岂是儿戏,哈立德 岂能担此大任。争执不下的指挥权问题最后由布什和法赫德国王出面调解方得解决: 美、英、法军队由施瓦茨科普夫指挥;哈立德则负责指挥阿拉伯和伊斯兰部队。 哈立德身为联军司令,深知傲慢的美国人是不会听他调遣的,但他为了国家的荣 誉,至少要和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并且要建立一个与美军司令部平行的司令部。 哈立德命令他的副官,同施瓦茨科普夫的每次约谈都必须在他的办公室进行,此事没 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在哈立德的坚持下,施瓦茨科普夫果真每天都到哈立德的办公室 商讨共同作战行动。 11月份的某一天,美军未通知哈立德就想进行全副武装的空中演习,哈立德当即 下令,禁止第二天进行任何武装飞行,随后打电话通知了施瓦茨科普夫,他只得取消 了演习。后来美国空军解释说他们只是想试验一下全副武装的飞机起飞与降落程序。 几天以后,美军请求同意他们检飞,这次哈立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尽管这使演习推 迟了5天,但最重要的是给美国人上了一课。 哈立德以前从来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但施瓦茨科普夫为了防止伊拉克的恐怖活 动,出则前呼后拥,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和便衣。当他在国防部外面活动时,甚 至使用一个护送车队。哈立德见此也不示弱,立即成立一支同施瓦茨科普夫的警卫队 不相上下的警卫队,还派了几个人到国外去接受训练。当人们看到哈立德精心组织起 来的卫队,禁不住惊呼:“真主啊,他从办公室走到下面的作战室时要10个人—— 5 个在前面,5个在后面,还都端着机枪。干什么?”哈立德认为他不想干什么,只是必 须让盟军军官及新闻媒介看到沙特王国的尊严,看到他是与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的 司令官。多国部队两司令相互斗气,用中国话说这叫各为其主,其实他俩性格相近, 在整个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合作还是成功和愉快的。

人质盾牌

面对大军云集海湾,萨达姆仍执迷不悟,决心要和多国部队对抗下去。8 月28日, 萨达姆发布总统令,宣布科为伊的第十九个行省,萨达姆的用意十分明显,他要在地 图上永远抹掉科威特这个国家。10月16日,伊拉克发行了新的科威特地图,将科威特 的布比延岛、瓦尔布岛和鲁迈拉油田划归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科的其余部分则为伊的 第十九省。萨达姆还任命易卜拉欣出任“科威特省”省长。为了对付美国的威胁,萨 达姆以所谓“人质盾牌”还击多国部队的“沙漠盾牌”。萨达姆扣留了近万名在伊拉 克和科威特的西方人,其中美国人有3500之多。萨达姆这一手使西方大为恼火,但又 束手无策。接着伊拉克要求各国关闭在科威特的使馆,限期在 8月24日前迁至巴格达, 声称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个省,各国没有必要在那里设立使馆。8 月中旬,伊拉克 政府把在科威特的美、英侨民集中在科威特城。伊拉克议长威胁说,只要伊面临战争 的威胁,他们就不会释放这些侨民。不久,伊拉克宣布将这些侨民分别集中在伊拉克 重要的军事设施里,如果美国胆敢袭击伊拉克,那就把这些侨民当作殉葬品。后来萨 达姆一批一批地释放人质,使西方一直在向萨达姆求饶。“人质盾牌”的闹剧还真起 了作用。 萨达姆的“人质盾牌”还挑起了反伊同盟的不和,减轻了伊拉克面临的军事压力 并改善了不利的外交处境。因为萨达姆释放哪国人质、不释放哪国人质无形中会在西 方国家间引起隔阂。10月23日伊拉克释放了400名人质,其中把所有330名法国人质无 条件释放,而只释放年迈体弱的33名英国人和14名美国人。萨达姆此举立刻在西方引 起不大不小的风波。伊拉克释放人质的消息传到巴黎,法国官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声 明这是伊拉克单方面的决定,法国不曾就人质问题与伊拉克有过任何交易。法国外交 部和总统府的发言人都一再表示,释放法国人质决不能改变法国在海湾问题上的立场。 法国总理罗卡尔在国民议会一再保证法国没有同伊拉克进行过私下交易。外长迪马同 美国务卿贝克通电话,要华盛顿放心,法国不会脱离对伊拉克实行制裁的国际联合阵 线。萨达姆的离间计尽管没有成功,但法国的一再表白,多少引起了美英等国猜疑。

最后摊牌

百万大军在海湾对垒,国际调解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90年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决定:“如果伊拉克在1991年 1月15日午夜以前未撤出 科威特,成员国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这等于把尚方宝剑 交给了美国。安理会作出该决议的第二天,布什又正式邀请伊拉克与美国进行高级会 谈,并且向伊拉克明确表示国际社会的决心。当天,萨达姆表示接受布什的建议,但 他有一个总的条件,就是坚决要求讨论中东地区的所有问题,即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 的问题、巴勒斯坦问题等。双方在伊外长阿齐兹访问华盛顿、美国务卿贝克赴巴格达 的日程问题上也未能统一意见。萨达姆要求1991年 1月12日贝克赴巴格达,而布什认 为,这个时间太接近联合国对伊拉克最后通牒的时限,故不能接受。 双方僵持着,谁也拿不出令人满意的建议。在这期间,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 联合国安理会主席、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官员、约旦国王侯赛因都展开了外交活动,试 图说服萨达姆让步。1991年1月2日,法国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密特朗总统 的亲信米歇尔·沃泽勒以私人身份赶往巴格达。他在巴格达会晤了阿齐兹和萨达姆, 但结果并不理想。 1月3日,布什再次建议,阿齐兹与贝克在日内瓦会晤的时间,可考虑在1月7日至 9 日之间,并且称“这是争取海湾危机和平解决的最后尝试”。进退两难的萨达姆与 众将商议后,第二天表示接受布什的建议,同意双方代表1月9日在日内瓦会晤,协调 双方共同关心的海湾和平。布什认为萨达姆的这一决定是伊拉克“积极的一步”,同 时也向萨达姆保证,如果他命令他的所有部队撤出科威特,巴格达以及所有伊拉克军 事目标都不会受到攻击。当然,布什知道国际、国内对海湾问题都很敏感,为了进一 步寻求更多的同盟者,他急忙又派贝克于1月6日,匆忙赶到巴黎、伦敦,周旋于欧洲 大国之间,阐明美国对中东的政策。 在国内,布什同时也为自己的行动扫除障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于 1月12日分别 通过决议,如果萨达姆在美国东部时间15日午夜,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月16日5时之 前,不撤出被侵占的科威特,允许布什对伊拉克使用武力。 离联合国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的期限1991年 1月15日越来越近,全世界绷紧了 每一根神经注视着海湾的局势。大多数观察家认为,除非萨达姆撤军,否则美国肯定 要动武。1 月12日,即美国会通过动武决定的同一天,美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 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摊牌性会谈。在会谈中,贝克把布什给萨达姆的信放在会议桌中间, 但阿齐兹始终不接。会谈快结束时,贝克说:“部长先生,我已说了我到这里来要说 的一切,我看已没有理由再继续下去了。”阿齐兹说:“我同意。我已没有什么话要 说的了。”临分手时,贝克指着躺在桌上的那封信说:“你肯定不会接受这封信 ?” 阿齐兹平静地说:“是的,我肯定。” 1 月16日18时,美国首都华盛顿灯火辉煌,平静如常,国内外记者纷纷拥进白宫 的新闻发布中心,因为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最后撤军科威特的期限已超过18小时, 布什总统曾多次声明对伊拉克再也不能“容忍”和“等待”了。眼下,布什总统有什 么新的决策,能否宣布开战又何时宣布开战呢? 各国驻美记者无不关心这个举世瞩目 的问题。可是,白宫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却向记者宣布:“美国政府今晚没有新闻发布, 请各位记者先生们、女士们回去休息吧! ”听发言人的口气,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不 可能在今夜和明天开始。似乎天上的星星也可以安心去睡大觉。 其实,这已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日内瓦会谈失败,布什已决定由“沙漠盾 牌”转化为“沙漠风暴”,时间定在巴格达时间17日凌晨 3点,这使萨达姆在期限过 后仍有一整天的时间来表明撤军意图,可是萨达姆没有作出任何表示。一场席卷海湾 的大风暴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沙漠风暴”登台亮相

1 月17日拂晓前对巴格达的空袭来得那么阴森、恐怖,根本听不到一点战机的声 音,但在瞬间,漆黑的夜空被火焰照得通明,飞蝗般的各式轰炸机、战斗机突然出现 在巴格达的夜空,炸弹像雨点般地从天而降,轰隆声如排山倒海,此起彼伏,震耳欲 聋,楼房开始晃动,灯光突然熄灭,整个城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防空警报刺耳的 尖叫声、炸弹的轰鸣声和一串串五彩缤纷的防空高射炮弹拉开了袭击巴格达的战幕。 显然是因为在极高的高空飞行,多国部队的战机静静地到达了,直到炸弹落到巴格达 的上空,伊拉克人才知道他们受到了空袭。在伊拉克的首轮防空火力发射之后的两个 小时,巴格达电台报道说,战机“一浪接着一浪”地轮番飞到这座拥有大约 400万人 口的城市上空。 空袭后的早晨,巴格达的街头一片荒凉,店铺紧闭,门窗关上并拉上了窗帘,但 房屋没有遭到大的破坏。许多外国记者在巴格达市区豪华的阿拉什德大酒店里观察到 这次袭击。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这家酒店内的外国人和记者,在空袭开始后由酒店职 员护送到地下防空掩蔽所内。 天亮后记者们向市民进行了查询,但没有获悉市民伤亡的报告,也没有迹象显示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像传说的那样在总统官邸被击中。据伊拉克通讯社的报道,萨达姆 当时是在另一个隐蔽的地方,他逃过了这轮拂晓前的空袭。该通讯社援引伊拉克驻巴 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代办的话说,萨达姆健康状况良好。 美国有线电视网( CNN)记者阿尔内特说,看来该市的部分建筑物未被直接击中。 他看见 3枚地对空导弹的反击,但没有击中目标。巴格达重要的机关大楼都受到了直 接的轰炸,如市中心的民防大楼、巴格达中央政府大楼、底格里斯河边的国防部大楼、 执政党社会复兴党总部和河对面的总统府。 在袭击开始后的头几个钟头,部分记者报道说,在远处发生了大火。CNN 记者霍 曼利说,一个炼油厂显然被击中,一股热气吹过酒店的上空。电讯大楼一带有巨大的 爆炸声。霍曼利形容这种景象就像“一些美丽的曳光弹,有红色的爆炸火光,也有绿 色的爆炸火光”。另一名记者说:“我们感觉到我们正处于地狱的中心。”遭空袭后 的巴格达,伊拉克官员似乎已经失踪,电缆、电话线及供水都已中断,电台被严重干 扰,曾一度播放国歌的电台放到一半时信号即完全中断。首都的大部分地区一片死寂。 一些外国记者为逃避空袭,登上了去约旦的汽车,汽车司机乘机敲竹杠,700 公里的 旅程竟收费3000美元,这应了

B.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什么——近期局部战争中平民伤亡备忘录 》

数千年来,人类有记载的战争1.5万余次,直接或间接地杀戮了35亿人。仅在近100年间,全世界因战争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5万亿美元。战争不仅使无辜平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零伤亡”不是零

“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己方“零伤亡”。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平民直接死于战争的有2278人,间接死于战争的有10多万人,更不用说几十万难民流离失所、伊拉克整体经济水平倒退30年了。

科索沃战争造成了南联盟2000多名平民死亡、6000多名平民受伤,还造成了近百万名难民。阿富汗战争中,共有3767名平民丧生,还出现了30万名难民。

今年上半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美军战机投掷了2.8万多枚炸弹。据美国防部称,共造成1000多名伊拉克平民死亡。而美联社说至少有3240名平民丧生,大约8000人受伤。有关学者则表示,在整个战争期间死亡的平民可能超过万人。死者中有不少妇女和儿童。例如,在卡尔巴拉附近的一个公路关卡,美军向一辆逃难的卡车开火,造成2名妇女和5个小孩死亡。待士兵们上前检查时,一个幸存的妇女仍紧紧抱着她已被炸死的两个孩子。

“精确打击”不精确

战争发起者一再吹捧自己的武器能够实施“精确打击”。然而,大量平民的伤亡有力地回击了这种欺世谎言。

1999年4月12日,北约“精确打击”武器击中的是由贝尔格莱德开往希腊索伦市的一列国际列车,造成10人死亡、16人受伤。5月初,美军又将集束炸弹投在尼什城的一个菜市场,顿时建筑坍塌,血流成河。南联盟的许多村庄、大桥、难民车队、学校、医院甚至中国大使馆都遭到北约的轰炸。

阿富汗战争中,大量平民也被“精确打击”夺命九泉。在数百枚尖端的巡航导弹、上万吨高性能炸弹落下的地方,普通阿富汗人遭遇的是家毁人亡的悲惨命运。2001年10月23日,在坎大哈东北方60公里的一个村庄,40多名阿富汗人被炸死,其中一家18口全部遇难。2001年12月20日,美军战机在帕克蒂亚省霍斯特周围炸毁了一些部族长老和地方政府官员的车队,造成65人丧生。这些人本来是前往首都喀布尔出席临时政府成立仪式的。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穿过迪亚纳河一座大桥时,打死许多平民。一位手持拐棍在公路边行走的老人连中几枪。一个遇难的妇女,包袱散落在身边。她在巴格达的家被炸毁了,本想与亲人一起逃出城市,想不到却这样被打死了。

“干净战争”不干净

西方军界还有人鼓吹近几场高技术战争是“干净战争”,这更是弥天大谎。由于大量特种武器、特别是贫铀弹等具有有害辐射效应的武器投入战场,战争除了直接造成战区平民的伤亡外,还污染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抽样化验结果表明,这几次战争中,贫铀弹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危害程度超过可以容忍剂量的1000倍。海湾战争中,美军向伊拉克发射了数十万枚贫铀弹,贫铀物质总量达315吨。战后,伊拉克人特别是儿童患各种奇怪放射性疾病的数量大幅度上升,癌症患者急剧增加,儿童癌症死亡率比战前增加7.2倍。1999年8月至10月出生的1800名新生儿中,就有10个新生儿没有脑组织、8个患脑积水、6个四肢畸形。这一数字严重超出了新生儿畸形为万分之一的正常比例。

大量使用贫铀弹,不仅给被打击的一方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损害了贫铀弹使用者的健康。参加过这些战争的许多官兵所得的“海湾战争综合征”、“巴尔干综合征”便是明证。

C.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海湾战争”打醒了全世界有何依据

海湾战争号称第一场现代化战争,不光打醒了全世界,也让当时的我国看到现代军队和技术的强大,以及自身军事技术的落后,从那时开始,我国军事建设开始加速。

1991年1月17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2点,美军派出9架阿帕奇直升机,在伊拉克军人沉沉睡去的时候,从低空依靠夜色掩护,突入伊拉克西南部地区,使用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南部最重要的2座雷达预警基地,随后整个伊拉克防空系统陷入瘫痪,领空门户洞开。就在整个伊拉克防空系统混乱的瞬间,美军在阿拉伯海、波斯湾上的巡洋舰、战列舰开始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将事先标定好的目标“一一点名”摧毁,对现代军事发展有深远意义的海湾战争爆发了。

图为伊拉克掩埋的米格-25战机,通过这种方式保存空军力量。

海湾战争之后,我国和俄罗斯都积极开展了联合作战研究,包括我国后来进行的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责任划分,都是对联合作战进行体制机制建设,战区主战之后,就有了战区范围内所有的海陆空军的指挥权,海陆空火箭军等诸军兵种就可以按照统一的战役方案来行动,而军种的原有机构就只需要负责军事的建设就可以了。这种联合作战的广泛发展,可以说是现代军事的一次理论革命,甚至催生了我国战略支援部队这种转为联合作战而生的军种。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海湾战争,现代军事学说将不会比二战有太多的发展,而正是海湾战争,让新的信息化战争登上了历史舞台,也让各个军事强国进行了新一代军事技术的探索,称他是第一场现代战争,打醒了全世界,真的毫不为过。

D. 海湾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1个 海湾战争
机械化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350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1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5时30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8月3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20,000人的科军,只有5,000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8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50公里延展至213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 海湾战争
万桶)的43%。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占64.6%。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美苏关系缓和
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战后4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2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1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40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8月3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8月2日,联合国 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从8月2日至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2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678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38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海湾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
1990年底爆发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期间油井大火昼夜燃烧,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其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这次战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灾难性的,已给世界带来了影响。
战争经过
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派坦克和步兵开入科威特,占领了所有战略要地,包括埃米尔的王宫。科威特陆军很快就被击败,但科威特空军还有足够的时间逃到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军队抢劫了医用和食物储藏,关押了上千平民和占据了媒体。伊拉克还关押了上千西方国家访问者作为敌对国俘虏,后来还企图使用他们作为谈判条件。一开始伊拉克还建立了一个傀儡“被解放”的科威特政府。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空中战役阶段
(1991.1.17~2.23) 空中战役包括战略性空袭、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和为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11天后,多国部队已完全掌握制空权。进入第三周后,空中行动的重点转入科威特战区。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伊军实施消极防御,以藏于地下、隐真示假、疏散国外等措施躲避空袭,保存实力;同时不断以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内的目标,迫使多国部队延长空中战役时间并出动大量飞机寻歼伊军飞毛腿导弹。伊海空军则对多国部队实施有限反击,多次以飞机和导弹艇出击,但均告失败,发射的飞毛腿导弹多数偏离预定目标或被美爱国者防空导弹击落。地面袭击包括1991年1月29日~2月2日对海夫吉镇的袭击,但未能改变多国部队继续空袭的决心。此外,伊军曾试图以向海湾倾泄石油、点燃科威特油井和威胁使用化学武器手段阻滞和遏止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均未达目的。 陆战
地面战役阶段
(1991.2.24~28) 地面战役发起前,多国部队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美第七军和美第十八空降军从沙特边界以南向西机动数百千米,进抵沙伊边境的进攻出发地域 。多国部队于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4时发起地面进攻,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千米正面上由东向西展开5个进攻集团: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沿海岸向北进攻,占领科威特市;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从沙科边界“肘部”向北进攻,夺取穆特拉山口,切断科威特市通往科东北部的道路,将伊军主力吸引到科威特;阿拉伯国家北线联合部队从沙科边界西段向阿里塞米姆机场方向进攻,协同友邻部队消灭科威特境内伊军并占领科威特市;美第七军实施主要突击,从巴廷干河以西向北推进,直插伊拉克纵深,尔后挥师东进,与其左邻第十八空降军协同作战,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约8个师)围歼在巴士拉以南地区;美第十八空降军实施辅助突击,从沙伊边境突入伊境至幼发拉底河岸,控制塞马沃以东通往巴格达的8号公路,孤立科威特境内伊军部队,协同美第七军歼灭伊军共和国卫队。 地面战役首先由美第一陆战远征部队发起进攻,尔后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在波斯湾多国部队海军和两栖部队配合下发起进攻,吸引伊国注意力,为西部主攻部队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美第七军于24日午后发起攻击。美第七军和美第十八空降军利用空中机动和装甲突击力强等优势,在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计划,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 。伊军遭受38天空袭后,损失惨重,指挥中断,补给告罄,战场情况不明,对多国部队主攻方向判断失误,防御体系迅速瓦解。在此期间,伊军继续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发射导弹 ,使美军伤亡百余人;在海湾布设水雷1167枚,炸伤美海军两艘军舰,但未能扭转败局。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伊军迅即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1991年3月10日,“告别沙漠行动”开始,美军从波斯湾撤离54万军队。
战争的结束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在参战的43个师中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9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关于海湾战争的伤亡数字有争议。盟军死亡人数可能是378人,其中美军因战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战事身亡的145人。英军死亡47人,阿拉伯军队死亡40人,法军损失2人。盟军死亡最多的是在1991年2月25日,该日一颗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击中一个美国兵营造成28个美军预备队员死亡。盟军受伤人数可能少于1000人。伊拉克伤亡人数的争议比较大。有些估计说少于1500人死亡,有些说约20万死亡。大多数学者认为死亡人数在2.5万到7.5万之间。受伤人数也不清楚。被美军俘虏的伊拉克人为7.1万。估计的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从100人到超过20万人不等。 此外战后的状态造成更多伊拉克人死亡。比如在炸弹中含有共300吨贫铀,铀是一种可能可以致癌的重金属(不过这一点也有争议)。战后伊拉克儿童的癌症率提高了四倍。战后对伊拉克的制裁可能也导致了约200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是儿童。从海湾战争结束到美伊战争开始美军和英军空军几乎每个月都对伊拉克境内禁飞地带及其附近进行攻击。 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缴获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另外,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动用了大量贫铀弹,烧毁了大批炼油厂和化工厂。给当地带来的长期生态环境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E. 杀敌二十七,自损十万,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在与科威特针对石油和战争欠款问题闹翻的第二天,悍然出动军队,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科威特全境。5个月后,在各种外交手段和国际斡旋都失败的情况下,以美军为首的多国联军轰炸巴格达,拉开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序幕。

最后,陆军与伊拉克军队正面对抗。可以说,美军看似打了伊拉克40多天,其实伊拉克军队真正能碰到美军的时间也就那100个小时地面战争,其余时间就看着美军炫技了。连敌人都见不到,又怎么能对他们造成杀伤呢?技不如人可不就是要挨打吗?所以,出现“自己损失十万却仅仅打死27名美军”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F.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飞机为何飞往伊朗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国部队针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每天出动7000架次的飞机进行狂轰滥炸。伊拉克首府巴格达是重点轰炸对象,这座历史名城很快在炸弹的摧残下变得满目疮痍。伊拉克的实力本也不弱,拥有号称“世界上第五支最强大的军队”以及700多架先进的战机。海湾战争爆发前夕,伊拉克拥有各种类型飞机13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700余架。主要战机有米格一2l、米格一25、米格一29歼击机、米格一23和法国幻影Fl战斗轰炸机等,不过仅凭这些,在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强大的空军优势时,仍然力不从心。

阅读全文

与在海湾战争中伊朗被摧毁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理工科专业怎么样 浏览:715
西班牙vs伊朗什么时候进球 浏览:827
印尼什么时候能恢复交通 浏览:354
印尼一般发什么快递 浏览:530
英国在什么季风带 浏览:306
中国哪个大学简称cd 浏览:564
新加坡的印尼佣一个月多少钱 浏览:103
印度现在控制着我国藏南多少面积 浏览:728
听意大利歌用什么播放器好 浏览:304
为什么男的组队去越南旅游 浏览:965
大阪去伊朗怎么去 浏览:34
数学专业英国大学学什么 浏览:21
怎么从印尼买虎鱼 浏览:609
印度金马胶囊在哪里买 浏览:493
意大利杏鲍菇怎么做 浏览:341
中国和印度哪个国家最穷 浏览:381
咕力咕力是什么印度歌 浏览:415
ac米兰是意大利哪里的 浏览:95
印度为什么老能得到奇怪的病 浏览:130
越南爸爸妈妈怎么读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