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人的呼声是什么

伊朗人的呼声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19 02:31:37

‘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伊朗人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

说到这个巴列维王朝也还是挺有意思的,现在的伊朗人好像非常非常的怀念以前的巴列维王朝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问得比较好了,下面一起来研究看看!

其实,说越来越多的伊朗人怀念巴列维王朝时代,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他们对现状不满意,对巴列维政权也同样不满意。

伊朗人不想要政教合一的政体,他们同样也不想要一个王权专制政体。

说民众怀念巴列维王朝时期,不如说伊朗人是在追求更加公平理想的社会环境。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伊朗的过去与现状,看看伊朗近几十年的社会发展变化。

先来回顾一下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

1925年12月12日,当时的伊朗伊斯兰议会召开制宪会议,宣布礼萨·汗为波斯帝国统治者,伊朗进入巴列维王朝时期。

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朗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41年-1979年在位)被迫退位流亡国王,巴列维王朝终结,共存在54年。

白色革命

巴列维王朝虽然是一个封建王权的国家,但是在世界大潮的推动下,伊朗也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很多国家都掀起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种大势下,伊朗国内对民主制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君主制度受到了冲击。

到了20世纪50年代,伊朗经济形势恶化,失业率增加,国内矛盾尖锐,政治运动愈加频繁。

巴列维王朝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维护君主专制制度,1963年开启了“白色革命”改革大潮。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想通过发展经济来缓和国内矛盾,进而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场改革。

主要内容有:

1.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

2.全部森林、水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3.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由劳资双方分享。

4.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

5.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

6.改革司法,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7.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改革进步性

可以看出,巴列维的一系列改良措施,体现出很大的进步性。他力图响应民众要求民主的呼声,建立一个世俗化的君主制政权,引导伊朗脱离落后状态,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巴列维推行的“白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伊朗经济的发展,为伊朗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基础。

巨型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和石油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铅矿、铜矿、铁矿和煤矿,都进行了大力开采,钢铁厂以及其它金属冶炼厂,产量也都在不断增长。

1976年石油产量为2.948亿吨,出口2.722亿吨,当年出口石油收入达234亿美元。

从1971年到1973年,伊朗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百分之十四点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

伊朗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到1977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

此外,在交通、电信、电力、社会福利、卫生、教育等领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于经济的发展,军队实力也随之增强,伊朗武装成为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伊朗在社会面貌层面的变化也非常明显,迅速向世俗化迈进。

当时巴列维破除了宗教对国家的影响,实行一夫一妻,解放了穆斯林女性。

百姓的思想获得自由,女性解除禁锢,可以自由的工作和学习,成为伊朗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伊朗巨大的进步。

随着当时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国家福利日趋完善,整个国家表现出蒸蒸日上的一面。

改革局限性

与所有专制者的改革一样,巴列维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来巩固自己的王权,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采取一系列巩固王权的措施。

首先就是重用亲信,巴列维将大量亲信安排在国家要害部门,成为高高在上的权贵阶层。

这些权贵通过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权力,大肆敛财,贪污腐败,造成国家财富迅速集中。

王室权贵一个个腰缠万贯,奢侈无度,而中低层百姓却陷入赤贫,甚至失去谋生手段,产生了极端不满的情绪。

其次还成立了秘密警察制度,用于镇压潜在反对者,手段恶劣残酷,被描述为当时伊朗人最恐惧和厌恶的组织。

再次是巴列维过分发展军备,企图把军队收买为维护王权的有力工具。

在经济取得大展之后,巴列维军事野心不断扩大,每年花费大量金钱购买美国武器,声称要做世界第五军事大国。

庞大的军费开支耗尽了伊朗财政,使伊朗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改革损害了教士阶层的利益

教士阶层在伊朗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巴列维王朝之前,伊朗的教士享有国家的主要权力,包括国民议会的主要席位、司法权、教育权。

他们还掌握大量的土地、房产,可以征收宗教税,在伊朗乡村,教士阶层掌握着绝对的权利,德黑兰的很多政令都无法在乡村地区得到执行。

“白色革命”期间,当局大力推行去宗教化改革,给予了妇女选举权,遭到了教士阶层的敌视。为了打击教士阶层,政府取消了很多宗教领袖的特权,关闭了大量的宗教学校。

土地改革政策触动了教士阶层的经济利益,动摇了他们对土地的控制权。

司法改革也对教士阶层的司法特权形成挑战。

这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教士阶层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总的来说,巴列维的一些列改革一方面发展了伊朗经济,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特权阶层,加剧了贫富分化,引发民众普遍不满。

另外,社会的世俗化改革,使西方思想涌入伊朗,促使了伊朗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人民对专制王权更加排斥。

对教士阶层的打击,严重损害了僧侣阶层的利益,世俗化的推进也遭到许多伊斯兰教徒的反对。

所有的矛盾参杂在一起,最终引发了伊斯兰革命,埋葬了巴列维王朝。

为何越来越多的伊朗人对现状不满

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经过全民公投,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通过了新的共和国宪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伊朗成为政教合一的现代神权性君主政体国家。

伊朗伊斯兰政教合一政权是伊朗公投的结果,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伊朗人的共同选择。

那么推翻王权政权以后,伊朗人民的生活又怎么样了呢 ?

首先是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当初,巴列维时期的伊朗虽然贫富分化严重,但是经济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民众也享受到一定的发展成果。

革命后的伊朗经济没有繁荣起来,对石油出口的依赖依然强烈。

革命成功后不但没有消灭贫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伊朗教士阶层掌控着伊朗经济命脉,财富无限,而广大的老百姓却陷入了一贫如洗的状态。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曾经提到:伊朗的300人就掌握了伊朗60%的财富,可见财富集中严重到什么程度。

由于政策失误及长期遭受西方制裁,现在的伊朗已经成为中东最穷困的国家之一,很多伊朗人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失去生活来源,广大农村地区更加穷困潦倒。

社会面貌倒转。

在巴列维时代,社会风气十分开明,妇女享受比较广泛的权利。

而如今的伊朗妇女不得不重新包上黑面纱,各种各样对妇女的禁锢随也之而来,女性再次成为附属,伊朗又回到了神权时代。

伊朗的自由程度也出现倒退。

伊朗的神权政体对议会及法案具有否决权,对比起国王政府的同等机关有更大的权力。

少数族群的政治权利被打压,非穆斯林族群不享有平等的权利。

政府控制新闻媒体,没有官方的允许下,书籍杂志不得出版、录音带不得分发、电影不得播映、文化团体不得成立。

伊朗执行政教合一政策,教士对于民众思想严格控制,民众的思想受到限制。

以上种种现实,使伊朗很多人认为,伊斯兰革命是毁了伊朗的未来,使国家倒退了几百年。

连霍梅尼的孙子侯赛因·霍梅尼也痛心的说,现在的伊斯兰毁了伊朗的未来,偏离了霍梅尼的路线,他甚至要美国帮助伊朗回到从前。

现在的伊朗年轻人,也对自己父辈当初支持革命的行为充满疑惑:“难以理解他们当初所表达的热情到底是为了什么”。

目前,美伊关系持续紧张,伊朗国内的抗议活动也日趋激烈,很难断定伊朗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祈祷不要发生战争,祝福伊朗人民!

‘贰’ 环保知识

环保纪念日
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 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以提高 公众意识。从1994年开始,我国政府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世界气象日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 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 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环境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什么是白色污染?
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酸雨的危害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
我国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在华北,很少观测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土壤酸度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侯马、京津、丹东、图们等地区现在也出现了酸性降水。
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根据国内对 105 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 pH 值小于 3.0 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 PH 值小于 4.5 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庆奉节县的降水 PH 值小于 4.3 的地段,20 年生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长量降低 50%。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 2.5 倍。
酸雨对中国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长江以南的省份。根据初步的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 28 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 14 万公顷。根据某些研究结果,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 630 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 30 亿元(按 1988 年市场价计算)。对南方 11 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 44 亿元。 现在大多数专家认为,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虽然对森林的生态价值的计算方法还有一些争议,计算出来的数字还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但森林的生态价值超过它的经济价值,这几乎是一致的。根据这些计算结果,森林的生态价值是它经济价值的 2-8 倍。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酸雨对森林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臭氧层小知识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很强的杀伤力。幸运的是,距地球表面 25 — 50 公里处有一臭氧层。臭氧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三个氧原子(O3)结合在一起的蓝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尽管臭氧层在地球表面并不太厚,若在气温 0℃ 时,将地表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臭氧层的总厚度才不过 3 毫米左右,但它却能吸收太阳辐射出的 99% 的紫外线。就像地球的一道天然保护屏障,使地球上的万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是地球的“保护伞”。 1985 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在过去 10 — 15 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就会减少约 30%,有近 95% 的臭氧被破坏。从地面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由此而得名。卫星观测表明,此洞覆盖面积有时比美国的国土面积还要大。到 1998 年臭氧空洞面积比 1997 年增大约 15%,几乎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大。前不久,日本环境厅发表的一项报告称,1998 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已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为 2720 万平方公里,比南极大陆还大约 1 倍。 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近年来,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 20%。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 10 年 2.7% 的速度减少。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除赤道外,1978 — 1991 年总臭氧每 10 年间就减少 1% — 5%。 自 30 年代以来,氟氯碳被广泛用作冰箱、冷冻机。空调等设备的制冷剂,聚氨醋泡沫和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中的发泡剂,气雾剂制品中的推进剂,电子线路板、精密金属零部件等的清洗剂及烟丝的膨胀剂等。哈龙则主要用作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上述化学物质非常稳定,排到大气中可存留数一年,甚至 100 年左右,因此最终会破坏臭氧层。
大气平流层中距地面 20-40 公里的范围内有一圈特殊的大气层,这一层大气中臭氧含量特别高。大气平均臭氧含量大约是 0.3ppm,而这里的臭氧含量接近 10ppm,高空大气层中 90% 的臭氧集中在这里,所以叫它臭氧层。 臭氧层在保护地球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对于太阳光中与生物无害的可见光和 A 段紫外线,将它们大部分吸收,小部分放行,让它们到达地面杀菌消毒,又不至于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说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的无缝天衣。 空调、电冰箱用的制冷剂氯氟烃其商品名叫氟里昂。氯氟烃在低层大气中稳定,游荡 10 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同温层,直至穿出臭氧层。穿出臭氧层后,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氯氟烃迅速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极为活泼,专门拆散臭氧分子,使臭氧层逐渐变薄,出现空洞。 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进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只有一部分参与臭氧层破坏作用,大部分还在大气中游荡,因而,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臭氧层仍然会继续遭到破坏。何况,除了氯氟烃外,工业废气、汽车和飞机的尾气、核爆炸产物、氨肥的分解物,其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甲烷等几十种化学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什么在破坏臭氧层?

大气平流层中距地面 20-40 公里的范围内有一圈特殊的大气层,这一层大气中臭氧含量特别高。大气平均臭氧含量大约是 0.3ppm,而这里的臭氧含量接近10ppm,高空大气层中 90% 的臭氧集中在这里,所以叫它臭氧层。
臭氧层在保护地球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对于太阳光中与生物无害的可见光和 A 段紫外线,将它们大部分吸收,小部分放行,让它们到达地面杀菌消毒,又不至于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说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的无缝天衣。
空调、电冰箱用的制冷剂氯氟烃其商品名叫氟里昂。氯氟烃在低层大气中稳定,游荡 10 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同温层,直至穿出臭氧层。穿出臭氧层后,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氯氟烃迅速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极为活泼,专门拆散臭氧分子,使臭氧层逐渐变薄,出现空洞。
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进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只有一部分参与臭氧层破坏作用,大部分还在大气中游荡,因而,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臭氧层仍然会继续遭到破坏。何况,除了氯氟烃外,工业废气、汽车和飞机的尾气、核爆炸产物、氨肥的分解物,其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甲烷等几十种化学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何谓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三类。
浮尘:均匀悬浮在大气中的沙或土壤粒子(多来源于外地,或是当地扬沙、沙尘暴天气结束后残留于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到10公里之内。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定义为强沙尘暴。

汽车尾气与人体健康危害

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 X)、 铅(Pb)等。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合力,它的亲合力比氧强几十 倍,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从而消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造成感觉、反 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 主要是指NO、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NO2浓度为9.4mg/m2 (5PPm)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
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 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1952年 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 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 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事件前一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

‘叁’ 保护绿色家园的资料

天·地·人

天地人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泛、而深的课题,要想简明地揭示它们的关系,只得借助于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学说……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从上世纪70年代才广泛传播开来,传播和被人接受的速度是惊人的。那诱人的“生态平衡”被学者们研讨着,官员们宣传着,演员们呼喊着。生态平衡之所以诱人,那是因为人们企盼的生态系统稳定状态是美好的。尽管人们觉得它有点抽象莫测,可它又是亲切具体的。熟知生态平衡要先知生态系统。可生态系统从被西方学者提出至今,权威人士的定义有十余个,有的几百个字,有的几十个字,但无公认统一的文字表达。取其共同的实质,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的特定结合。生命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生命类群,包括人类;无机环境指自然界的无生命成分;特定结合指不同地域创造出的多样的生物类群——即不同生态系统。陆地上各生物类群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它们总称为陆地生态系统;同样海洋生物类群形成了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就构成了整个生命世界——生物圈。生物圈一般至陆地之上百米高空,水面之下百米深层,这就是人的家园。所以人早知崇拜天地,知道人以食为天,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是依赖于自然,从属于自然的。

人在生物圈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天地无机环境为谁效用呢?为草原、森林、庄稼——绿色世界。各类动物依赖谁而存活呢?直接间接都依赖于绿色植物。万尊的人靠什么活着呢?以吃来说,取之动物或植物,或二者兼取之;以喝来说,取之天上地下的水;生命必须的氧取之于大气。食、水、气缺一不可的生命要素都来自于天地无机界。生态学家把生态系统中的生命又分为三类,且冠以公正的名称:(一)植物——生产者;(二)动物——消费者;(三)微生物——分解者。比较三类生命类群谁最有本领呢?无疑是生产者,因为它养活了自己和后二者。人在哪里呢?在动物之中了。按生态食物链排序:先是食草动物,后是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人排在何位呢?人是食草(粮)又食肉的多食性“高级”(依赖性最大的)消费者。所以,生态学家早已结论: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

尊贵的人不要不服气,这并不否定人有灵巧的手和发达的大脑,只是说人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和环境,从而要求人尊重大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历史证明,由于人类的盲目自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屡屡招来毁灭人类自己的生态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诱因归结为三类: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三、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

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网眼小了,鱼虾少了。科学家们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这就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肆’ 伊朗民众和政府的关系已经渐行渐远,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因为现在的伊朗虽然在政府方面显得很强硬,总统哈梅内伊一直说要和美国开战,但是作为底层民众,很明显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的,而且面对美国强有力的制裁,高层肯定生活水平不会差,而这些后果都是要民众来承担的,高层看到的无非就是一些数字而已。这样一来国内的民众情绪不是很高,甚至有和政府相背而行的趋势。



而政府许诺的一些政绩也没有让民众满意,再加上西方国家惯用的“内部瓦解”的手段,通过间谍来制造伊朗国内的混乱,使得民众对这个政教合一的政府越来越失去信心了。而所谓的“民主”就成为了那些反对势力最主要的反抗理由,使得一些不明事理的民众盲目跟风,而伊朗这样的局势对他的国际谈判形式很不利,而这也正是美国所希望的。

‘伍’ 同样作为石油大国,沙特富起来了,为什么俄罗斯跟伊朗却没有

作为石油国的沙特富起来了,但是俄罗斯和伊朗却没有,主要原因有三点——美国打击伊朗,限制俄罗斯,两国没有和平!

发生战争,国内不和平。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之所以借这次沙特石油遇袭事件谴责伊朗,就是美国想要掠夺伊朗石油资源的一个借口,正所谓名不当言不顺,美国缺少的便是这样一个借口,美国对伊朗的石油资源已经觊觎已久,由于伊朗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所以在军事上也能够对美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美国必须借蓬佩奥之口来宣布伊朗的罪行!而伊拉克正是美国想要打击伊朗所要进行的跳板!而美国在伊拉克驻军,确实对伊拉克的保护作用更多一些!因此人民并不恨美国。同样的伊朗和俄罗斯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美国对石油的抢夺,经常性的会让伊朗和俄罗斯发生战争,所以石油的保存量也较小,自然利润就很低,自然就不会富起来!

‘陆’ 伊朗国宝级科学家遇刺,幕后黑手丝毫不避讳,伊朗为何只对以色列展开报复

伊朗国内顶尖科学家法赫里扎德在外遭遇暗杀。他在乘坐汽车出行时,被不明武装分子持枪扫射,送到医院抢救后,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事发后不到一天,伊朗乱成一团。其中最大的呼声就是伊朗应该对美国展露獠牙,不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法赫里扎德在国内受伤。

其实这次以色列总理对被暗杀的科学家点名表明了他是伊朗核产业的支柱,再加上刺杀武装分子的情报工作很可能是来自外界。因此,以色列的摩萨德组织是完全有能力参与到其中的,考虑到以摩萨德和美国CIA近期来往的实在是太过于亲密了,所以很多人都会将这盆脏水泼到“美国”身上。加上这一次暗杀苏联国内国宝级科学家产生的怒火,很多人都会失去理智。不过考虑到罪魁祸首终究还是以色列,虽然伊朗国内有很多针对美国发动战争的声音,但最终受到影响的应该还是以色列,毕竟自始至终美国都没有在此次事件中有亲自出面。

‘柒’ 伊朗的经济收入状况

老实说 我是去年从伊朗工作回来的

我接触到的一些当地人和朋友这样告诉我的~~

当地人的失业率比较高,因为他们的民族就是比较懒惰的民族,早上9点多上班,中午1点开始吃午饭 -3点 下班一般都是在6点左右,吃晚饭都在8点后进食。呵呵

当地人,一般职员的收入在220W-300W里亚尔左右,相当于235美元-330美元左右吧,呵呵~~~当地的军事费用支出 主要是靠出口 石油 藏红花 波斯飞毯 等一些收入 呵呵 ,目前的伊朗经济状况非常不好,通货膨胀的非常厉害

我07年去伊朗 100美元 换93W里亚尔 08年去 只有91W利亚尔,现在更低

‘捌’ 《去德黑兰》美伊关系的照妖镜,国际关系的启蒙书

如果身处社会底层,连平安活下去都变成一种奢望,怎么能不奋起反抗呢?

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也会想要民主和自由的吧?

很“巧”,伊朗人和你想的一样!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如果你看过《新月与蔷薇》,就知道伊朗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曾经辉煌过,也留下的无数的文明。

在现代史上,伊朗依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存在感,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便可见一斑。

美国和伊朗,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既有利益的合作,也存在对抗,是大国博弈的典型缩影。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访问学者的弗林特·莱弗瑞特认为:美国必须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解。

为什么美国必须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解?

莱弗瑞特夫妇在《去德黑兰》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弗莱瑞特夫妇认为,他们客观记录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身在世界的位置、如何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而行动,以及在伊朗人民中建构合法性。

为什么长达40年之久的美伊矛盾始终无解?

这是由美国对伊朗的认知和伊朗对自身的认识有着根本的差别决定的。

从国际新闻和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是一个有独立承担国家命运的行为体,作者将之称为“理性行为体”。

这个理性行为体因其丰富的地下能源,一直被西方诸国觊觎,这其中就有美国。

美国之所以贯彻现行的态度,是因为他们已经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给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贴上了代表不公平的三个标签:

1.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试图通过武力向整个中东地区输出革命;

2.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一心要摧毁以色列;

3.过于依赖反美主义以保持其国内合法性,以致不会考虑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这些个标签的公平性性显然存疑:兄弟之间尚有阂墙的时候,何况一个国家有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没有内在矛盾?

美国贸然插手别国内政,还有理了?!

美国显然是为了巨大的潜在利益不惜自毁形象。毕竟形象也就那么回事,利益才是蕞重要的!

这本书讲述复杂的国际形势,分析对两国关系产生影响的因素时及时提供了很多的批注,凡是句子末尾有数字标识的,在当前页面的下方都能够找到对应的说明,这对国际关系小白非常友好,一看注释就能明白为什么了。

比如在解释西方大国为什么要谋求对伊朗的影响力时,在书页的下方说明了伊朗的油气储备量,伊朗估计常规原油储量为排名世界前三,天然气储量为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俄罗斯。

从利益的角度看,这就有力地说明了,美国趋利的真实意图。

一切为了利益,这才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

《去德黑兰》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与伊朗关系的现状,为读者彻底解答下列疑问:

美伊关系急剧恶化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为什么美国必须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解?

莱弗瑞特夫妇在与伊朗打交道的实践中观察到,美国要在中东站稳脚跟,摆脱困境,伊朗不仅不是敌人,而且还是不可或缺的帮手。美国只有解开与伊朗关系这个结,中东的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他们在书中呼吁美国的leaders拿出当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勇气,走向德黑兰,与伊朗和解。

我个人觉得莱弗瑞特夫妇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他们跳出美国一国的利益,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两国的政治、经济特点和国际关系,十分清醒。

其分析逻辑之缜密,搜集的论据之充分,论证之有力,全部都对“美国必须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解”这一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关于伊朗的狂热特质在向伊拉克发起未成年士兵组成的“人海“进攻的体现,我当年年纪小,还不懂,但是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悟了:

人家为什么用未成年人士兵?是因为成年士兵已经“人手不足”了吧!

这背后的真相,估计用“悲壮”来形容也不过分。

这本书是莱弗瑞特夫妇在美国国内对伊朗一片喊打喊杀声中发出的一点微弱的呼声,也是给美国的执政者扎的一针清醒剂。

读这本书,读者便能领悟到大国邦交的权谋,以及平衡国际关系的微妙结点。

推荐有识之士阅读此书,它不仅可以帮我们开阔视野,更能帮我们了解时政背后的社会规律,还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和了解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从客观的角度看大国邦交,解读美伊关系紧张的偶然和必然。涨知识!

阅读全文

与伊朗人的呼声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怎么处理废铁 浏览:318
印尼从中国进口什么蔬菜 浏览:587
足球沙特和伊朗哪个强 浏览:855
英国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 浏览:295
中国难民营在哪里 浏览:701
印尼黄皮大金刚多少钱 浏览:742
中国天然气有哪些公司 浏览:984
现代的中国名酒有哪些 浏览:515
意大利什么时候日落 浏览:799
越南服网络异常怎么回事 浏览:902
如何从中国到英国 浏览:128
意大利为什么不打凡蒂冈 浏览:917
印度哪些药品不可以带 浏览:494
英国读商科研究生需要多久 浏览:745
越南租公寓多少钱 浏览:627
沙特和伊朗隔着什么海 浏览:736
刘强东为英国捐了多少钱 浏览:102
中国人民银行现支行的地位如何 浏览:867
拉萨到越南多少公里 浏览:278
医学生如何健康中国 浏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