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海湾战争伊朗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海湾战争伊朗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23:59

Ⅰ 伊朗,伊拉克都是穆斯林国家,为什么还打根源是什么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战争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Shatt al-Arab水道。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Shatt al Arab 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战争进程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战后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Ⅱ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国家。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Ⅲ 海湾战争中也门 伊拉克 美国的关系

首先也门的问题应该和沙特有关。海湾战争时期,也门正好刚统一,说不上和美国的矛盾,当时阿拉伯世界和美国的矛盾无非还是以色列问题。也门没啥特殊的。
而伊拉克和沙特在海湾战争期间是已经有矛盾的,因为沙特本来是阿拉伯国家的老大,两伊战争期间也是以大哥身份力挺伊拉克对抗伊朗的。但是伊拉克进攻同样是阿拉伯国家的科威特,让沙特很不满,感觉伊拉克是要和沙特争一争老大。所以海湾战争爆发时,沙特是坚决反对伊拉克的。沙特和美国的关系,海湾战争也是一大促进点。沙特为了压制伊拉克,购买大量美国军火,并且支持美国组件联合国军进攻伊拉克。
而也门虽然当时是新建国家,但是和沙特是有矛盾的,沙特和也门边界接壤,历史上有边界划分问题,并且产生了一些边界协议。而也门在90年统一重新建国后,不承认这些和沙特有关的边界协议。导致两国矛盾。也门应该是基于和沙特的矛盾来支持伊拉克的。

Ⅳ 为什么伊拉克偏偏要把以色列拉进海湾战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东强人萨达姆领导下,伊拉克成为称霸一方的地区军事强国。为了实现一统阿拉伯的伟大梦想,萨达姆先后发动两伊战争和科威特战争。

其中由于科威特属于阿拉伯阵营,也是美国中东石油利益的集中体现者,因此萨达姆的入侵行径,招致西方社会和阿拉伯世界的一致反对。

1991年1月17日,为了迫使萨达姆撤军,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对伊拉克发动了海湾战争。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出于对萨达姆同室操戈的不满,也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除了为美英联军提供驻军及进攻帮助,还积极参与联军,直接围殴伊拉克。

萨达姆被围攻,本来就孤立无援,正该得到更多盟友帮助才对。可是,他却在第一时间里,下令向以色列发射了29枚飞毛腿导弹,造成以色列数十栋房屋损毁,数百人受伤的惨剧。



三、萨达姆的如意算盘。

面对强大的多国联军,萨达姆知道,虽然自己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但对手实在是太过强大。

于是,不甘心失败的萨达姆,将矛头对准以色列,向其境内发射了飞毛腿导弹。

当时的以色列,虽然曾在中东战争中,和伊拉克大打出手。但是海湾战争中,它却没有加入美国领导的联军,甚至保持中立。

突然遭到导弹攻击的以色列一脸懵逼,这个萨达姆是疯了吗,不回击美英联军,却攻击坐山观虎斗的以色列?

萨达姆当然没有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以色列不仅是美国插在中东的棋子,还是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敌人,同时,又是阿拉伯世仇伊朗的共同敌人。

只要把以色列拉进战争,原本加入美国联军的阿拉伯各国,就会调转枪口,同仇敌忾扑向以色列,对美英联军开放的基地,也可能就此收回,多国联军不战自乱。

另外,一直以伊斯兰领袖自居的伊朗,也绝不会失去这个赢得人心的机会。事实上,萨达姆攻击以色列当天,伊朗就下达了战争准备,一旦以色列向伊拉克展开报复,伊朗将立刻投入战斗。

这样一来,失去阿拉伯国家支持的美英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伊拉克的战争压力将大大缓解。

四、忍气吞声的以色列。

遭到攻击的以色列果然恼羞成怒,准备报复伊拉克。然而美国人早已看穿了萨达姆的小九九,他们火速前往以色列,极力劝说以色列保持冷静,不要上当。

美国还发动西方共同给以色列经济捐款,仅德国就给了6.6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免费为以色列部署了爱国者防空系统等先进武器,得了大量好处的以色列这才破涕为笑,按照美国的意思忍气吞声,没有发动反击。

瓦解多国联军失败的萨达姆,只能无奈接受战败的结局。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海湾战争结束。

Ⅳ 伊朗和伊拉克为何开战

因为伊拉克想当21世纪的中东老大,伊朗认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见不得伊拉克飞扬跋扈,美国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Ⅵ 海湾战争俩伊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 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 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 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 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 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 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 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 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 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 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 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 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 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 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 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 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 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 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 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 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 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 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 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 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 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 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 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 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 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 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 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 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 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 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 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 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 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 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 攻历时100小时。

暂时停火以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和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 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自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 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据战后统计,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 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 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 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 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虽然只持续了 43 天,但它却提供了现代局部战争的许多新鲜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由于大量高技术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而展示的“军事技术革命”,更为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家所关注,它引发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探讨现代局部战争的理论、指导规律和作战方法。海湾战争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一个窥视孔。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

(一)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 20,000 人的科军,只有 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 1990 年 1 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517 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 10,015 亿桶)的 65 %,天然气 24 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 13.7 %。日产石油约 1,45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 6,360 万桶)的 23 %;每天出口石油约 1,20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 2,800 万桶)的 43 %。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 20 个特大的油田,有 11 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 1990 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 766.1 万桶,其中 206.4 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 26.9 %;西欧日进口石油 823.5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427.6 万桶,占 51.9 %;日本日进口石油 548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354 万桶,占 64.6 %。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三)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战后 40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四)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 2 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 1 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 40 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 月 3 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Ⅶ 伊拉克明明是受美国控制,那伊朗究竟是如何在伊拉克做大做强的

伊拉克从海湾战争之后,就被美国彻底占领。所以对于伊拉克来说,美国对其的控制还是非常严格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军日夜进行巡逻,对反美武装和恐怖分子进行打击。但是伊朗却成为了一个特例,伊朗却在伊拉克做大做强。

之所以伊朗能够做成这样,笔者认为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双方有一个共同敌人,那就是美国。其次伊朗和伊拉克都是阿拉伯国家,都信仰伊斯兰教。最后就是伊拉克和伊朗位置非常近,伊朗想在伊拉克获得一定的利益,自然就将触手深入了伊拉克境内。

最后就是伊拉克和伊朗的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在伊拉克被美军摧毁之后,伊朗也想从这个昔日的老对手手中分一杯羹,获取部分利益。自然伊朗就在伊拉克做大了。

Ⅷ 伊朗和伊拉克为什么发生战争伊拉克是怎样组建的共和国卫队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千米,长约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伊朗和伊拉克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伊朗和伊拉克签订了《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 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侯赛因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共和国卫队成立于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后的1968年,其主要任务是保卫总统及高级领导人的安全。两伊战争前,这支部队仅有1个师的编制,下辖3个旅。1986年初发展为7个旅,两年后改编成6个师28个旅。卫队的主要装备有500多辆T-72坦克、BMP装甲战车、法制自行榴弹炮和GHN-45牵引式榴弹炮,以及苏制地对空导弹、高射炮和武装直升机等。 卫队的成员大多来自萨达姆总统的家乡提克里特,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绝大多数是复兴社会党党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下。卫队司令是萨达姆的次子库赛。 这支部队在两伊战争中经常赴前线执行紧急使命,并在保卫巴士拉等重大战役中屡建战功。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伊军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狂轰滥炸,元气大伤,卫队也遭受重大损失。海湾战争后,伊拉克遭受长期的制裁和武器禁运,军队装备无法更新,但卫队的装备与其他部队相比尚属精良,目前仍是保卫萨达姆等高级领导人及巴格达安全的主要力量。 编辑本段部队构成共和国卫队是伊拉克军队中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总兵力约14万人。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编制装甲师2个,即汉谟拉比装甲师和麦地那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5个,即塔瓦卡尔那师、尼布乍得尼扎尔师、阿德南师、巴格达师和总统警卫师;另编制1个补给师。共和国卫队的司令官先由伊拉克三军总参谋长尼扎尔·哈兹拉吉担任。这支部队驻防在以底格里斯河的总统府为中心的巴格达城内。后由萨达姆的儿子担任共和国卫队的司令官。 在共和国特别卫队内部,根据职能不同可分成安全部队、机动防护部队、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四大部分。根据在保卫萨达姆时离萨达姆的距离的远近又可以分成一线、二线和三线防卫部队。一线部队由萨达姆最信任的人组成,他们的保卫任务由萨达姆阿拉伯突击队(伊拉克的准军事部队)的首领穆萨希姆·萨阿卜·阿·侯赛因少将负责。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外围的安全防护工作由共和国特别卫队负责。特别安全局负责内部保卫工作。但也有少量极受信任的共和国特别卫队人员被允许进入总统府邸内部或萨达姆出行时担任贴身保镖,这些人都是从共和国特别卫队第1旅第1营中挑选出来的。 该卫队的官兵大部分来自萨达姆总统的老家提克里特县,全部都是逊尼派教徒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党员,许多骨干成员是萨达姆总统的亲信或亲戚。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官兵的待遇比正规军高,他们享有特殊奖金和政府补贴的住房。 编辑本段部队瓦解美国在二次开战前,大量地贿赂、收买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所有重要将领,包括巴格达的卫戍司令。使得早已人心涣散的伊拉克号称30万人的军队,瞬间土崩瓦解。因此美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伊拉克。并且共和国卫队的战斗力本来就有吹嘘的成分,伊拉克经历了8年的两伊战争,又经历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打击,实力已经远不如前,根本没有所谓的30万精锐部队,美国实际上只用了一个营的先头部队就控制了巴格达。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可供参考。这种说法认为:在美国靠近首都巴格达以后,萨达姆宣布解散共和国卫队,采用“化整为零”的打算,把部队分散到平民间,这样以来一可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二可以与美国长期做斗争方便东山在起。因此美国在进入巴格达以后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活动,但是在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不断遭到散落的共和国卫队的攻击。但是这种说法不被大多数人采纳。

Ⅸ 海湾战争中国帮了沙特什么忙

中国跟沙特其实关系一直不错。但是,在海湾战争中,中国帮了沙特什么忙没了解过。我知道的是,伊朗政变之后,对伊拉克、沙特等非常仇视,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一直想削弱沙特在穆斯林世界的影响力,也展开了针沙特的敌对宣传运动。伊朗的这些新领导人断然拒绝了当时沙特法赫德国王的友好表示,企图贬低沙特在穆斯林世界的地位,削弱沙特作为圣地守卫者的作用。这个危险随着1980年两伊战争的爆发而变得愈加严重,而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带有把其他海湾国家都拖入冲突的威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两伊战争时,世界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伊拉克的原因,我们中国也是。伊朗在1982年和1983年,运用人海战术,同伊拉克发动了一次次进攻,企图攫取南部港口巴士拉,切断巴士拉一巴格达的公路,直逼巴格达。在这些进攻中,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被白白地牺牲了。1984年2月,伊朗又一次发动了进攻,这一次夺取了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的马吉努恩沙洲。此次进攻之后,伊拉克提出停火,但是伊朗拒绝予以考虑。后来,伊朗人又发动了所谓的“油轮战”,攻击海湾中沙特和科威特的油轮。而且也不断的挑衅沙特的领海领空,这个使得沙特非常恼火。沙特才下定决心,需要一种能够提高他们武装部队和人民的士气的武器;一袖一般不打算动用,除非万不得已才用来实施决定性的沉重打击以摧垮敌人士气的戎慑性武器;一种一旦发射,就不能被干戋.不能被拦截的武器;一种使敌人在对我们进行攻击之前必须掂量掂量的武器。而又不会提出限制性条件的国家。选择落到中国身上,这个决定不久以后沙特派出专人前往我们北京,就是购买我们中国的东风导弹啊,当时还是中将的曹gang,chuan也参与这些军火交易。直到1988年才被世人知晓,为此有5名美国中情局的人被解雇(没有及早发现这个情报)。 我知道的也就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海湾战争伊朗为什么要打伊拉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国家为什么建高楼 浏览:887
伊朗有多少国际机场 浏览:550
从中国引进的车有哪些 浏览:264
英国境外输入怎么这么多 浏览:491
红警中国崛起怎么赚金币 浏览:401
阿勒泰如何回到中国 浏览:911
越南什么水果有刺 浏览:244
怎么挑中国移动的卡 浏览:322
伊朗根本不会拿美国怎么样 浏览:150
印度语活下去怎么说 浏览:883
越南小柔在东北做什么生意 浏览:302
中国历史有多少是假的 浏览:83
越南芽庄市有多少红绿灯 浏览:752
英国语言cas多久能下来 浏览:176
伊朗需要什么飞机 浏览:57
伊朗英语单词怎么读 浏览:656
有什么渠道寄大闸蟹到印尼 浏览:33
英国留学可以带多少现金出境 浏览:273
去印尼泗水看火山怎么包车 浏览:457
中国与哪个国家达成了脱欧协议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