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和伊拉克战争在那一年
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开始于1980年9月22日,终止于1988年8月20日,历时将近8年。
② 土耳其和伊朗这两个国家相比较哪个军事实力更强
伊朗在经济上更具优势,它的对外依赖度要相对低,从军事力量来说,二者也各有优势。土耳其在北约国家之内,军事力量规模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伊朗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尤其在海湾地区可以排名第一。
伊朗从目前的军事实力来看是弱于土耳其的,土耳其无论是先进装备数量还是质量都优过伊朗,加之背后还有北约撑腰。但是土耳其国内政局不稳,去年也发生了军事政变,军心动荡,军人战斗意志不强,倘若两军交战,鹿死谁手,尚不可知,还看国际政局形势发展。
③ 两伊伊朗和伊拉克在七年多的交战期间就不会购买将近一百二十亿美元的中国武器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从中国购买武器的,当时赚的中国很开心啊。我们以前大学老师当年在上海读书,据他说上海港两条船,满载坦克大炮,一艘开往伊拉克一艘开往伊朗。
据说乘着两伊战争,中国把国内所有的69式坦克全都打发干净了,因为中国军队根本不愿意用那玩意,所以全卖给两伊了,反正他们仗都打急了也不在乎武器质量到底怎么样了,是个能开能打炮的都要。。。
④ 伊朗的军事工业到底怎么样
伊朗军事工业在中东首屈一指!通过以下几点论述:
1,工业是军事工业的基础,伊朗的工业是中东最牛逼的。可能有些人要说以色列工业不必伊朗好吗?以色列的部分工业是远高于伊朗的,但是工业的完整性比不过伊朗,整体综合下来以色列不如伊朗,而且,以色列的人口和国土面积远不如伊朗,就注定以色列的工业体系只可能在部分领域超过伊朗,而整体工业,绝对比不过伊朗。
2,有了工业的支撑,才有军事工业的长足发展,伊朗近些年的潜艇,导弹,鱼类,战斗机等装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导弹及核技术,因为这个是进攻性武器,这两种武器的发展让以色列及美国寝食难安,说得不好听点,如果哪天伊朗的核武器小型化达到一定程度,以色列会觉得自己每天都睡在伊朗的核导弹上,并且估计美以会立即对伊朗开战。
3,中俄对伊朗的支持。可以这么说,伊朗是中俄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伊朗西化,那么中国西面将直面美国的威胁,且说明美国在西面完成了对中国的包围。中国绝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必定会为保护伊朗付出巨大的努力,哪怕面对美国的直接挑衅都不会退缩。这种情况下,中俄肯定会对伊朗进行经济及军事的巨大援助,依次促进伊朗的发展,毕竟,伊朗越强大,中俄的压力会越小。
4,中东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实现工业化,五大国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毕竟中东一直是火药桶,谁都不敢贸然让中东出现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强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因为自己独特的国情及其他国家的支持,工业化已在中东处于第一的位置。
⑤ 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美国之间是什么关系
中东关系太复杂,大概能够用一句话来形容:“中东是一个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地方”.
在中东,穆斯林主要分逊尼派和什叶派,逊尼派大概占90%,这两大派又细分很多派别...不同派别之间关系不太好(所以有的童鞋会很纳闷,为啥ISIS明明是逊尼派,还要开推土机推逊尼派的清真寺,),凡是和美国关系好的国家基本都是逊尼派,比如巴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
而叙利亚和伊朗是属于什叶派,(伊朗是波斯人,不过是信仰伊斯兰而已),原本伊拉克是逊尼派(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原本是对亲兄弟),后来伊拉克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了之后变成了现在的什叶派掌权,前两年怼天怼地的ISIS就是伊拉克逊尼派被摩擦之后留下来的极端分子(但美国又不喜欢什叶派...于是前期ISIS又受到美国资助反对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后来美国人控制不住ISIS,最后才和国际社会一起打击ISIS),另外要说他们的关系就要说到以色列,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那是妥妥的铁盟,而以色列又是铁了心要打击伊朗的(因为伊朗研制核武刺激,担心早晚要吃伊朗的大地瓜,其实以色列自己也有几颗大地瓜,不过国际社会心知肚明而已),于是说美国为盟友也好,为利益也好,反正就要怼叙利亚和伊朗,美国和以色列原本的心思是团结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一起摩擦伊朗和叙利亚,但是...但是偏偏这中间又卡着一个沙特这帮逊尼派大地主们的穷亲戚一一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也是逊尼派,但它和以色列的冲突简直可以叫做水火不容....直到叙利亚2010年爆发内乱,叛军闪亮登场,美国人趁机搅乱局势,ISIS也混进叙利亚这片乐土....前边说了美国人控制不了ISIS,又不想自己撸袖子直接在叙利亚干,于是又扶植了库尔德人和白头盔搅乱叙利亚,顺便摩擦ISIS,而库尔德人属于土耳其坚决打击的分裂势力,于是美土关系搞僵了,土耳其派兵进入叙利亚打击库尔德人,顺便摩擦ISIS,(说个笑话.前两年土耳其击落了俄罗斯战机,一度膨胀到挑战地狱级难度副本——北极熊的愤怒。以为会爆落“大突厥斯坦建帮令”,不过在挑战之后好友频道里的美,英,法等小伙伴立马下线消失了...从此突厥有了心理阴影,和西方渐行渐远)伊朗为了地缘政治因素.不能眼见旁边这叙利亚苦逼兄弟落难,不但派出大批“顾问”,另外又资助了黎巴嫩真主党帮忙打击叛军,顺便摩擦ISIS和以色列,以色列不能忍受戈兰高地旁边有伊朗人的存在,于是也进入叙利亚打击伊朗人,顺便摩擦ISIS,俄罗斯为了自己在叙利亚的国家利益,也为了推销和试验自己的武器装备,也派兵进入叙利亚帮助政府军打击叛军,顺便摩擦ISIS......终于ISIS在多方摩擦之下挂了,现在库尔德人也被土耳其挂了,而白头盔根本就是来拍化武大片打酱油的,(美国人和他经营7年的叙利亚势力至此彻底出局),目前叛军也快被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政府联军挂了,就剩下伊德利卜这最后一座叛军城市,但是.....但是土耳其又反对打伊德利卜,因为会造成大批难民逃亡土耳其...不知不觉越说越远了,不过看完你应该明白这几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了,另外要说的是伊朗和土耳其都属于地区一霸,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目前算是“一家亲”,中东就这三家还是什叶派。
⑥ 为什么没有国家提供巴勒斯坦武器
特朗普一纸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声明再次搅动以巴矛盾,就连马来西亚这样的“远亲”都嚷嚷准备好向耶路撒冷派兵了。派不派兵先不提,这里就说说到底有没有国家向巴勒斯坦提供武器?答案是当然有,还不少,要不这些年哈马斯发射的那些个火箭弹哪里来的。
这一点并非我个人瞎猜测。2011年我曾到加沙城外的一个以色列小城采访,当地的警察局负责人把我带到了警局陈列室里,指着一层子的火箭弹、迫击炮残片等说,你们看看这就是巴勒斯坦人干的。他指着那些武器残片上的标志给我们看,既有俄制的,也有伊朗制的,当然还有。。制的??那么,巴勒斯坦人的这些武器究竟是谁给的呢,仔细梳理一下,大概有五大来源。
其一,第一大来源国——伊朗。
巴以矛盾冲突之深大家有目共睹,而作为中东反以战线的中坚力量,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自从伊斯兰革命以来也从未缓和过,因而,伊朗支持巴勒斯坦完全可以理解,再加上双边又同属穆斯林,颇有同仇敌忾之意。事实上,伊朗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对哈马斯的援助。
2009年1月20日,在红海和亚丁湾巡逻的美国和埃及军舰截获了一艘伊朗货船,船上载有伊朗送给哈马斯组织的“流星”重型火箭等武器。
2009年以军发动加沙战事,哈马斯损失了60%的军火,补给成了大问题。当时,以色列情报部门就曾透露,为了尽快给哈马斯补充军火,伊朗甚至和索马里海盗秘密合作,向加沙走私大宗武器装备。
以军情报官员透露,伊朗向加沙走私武器有三条路径:
第一条:苏伊士运河路线——伊朗货船从波斯湾阿巴斯港出发,取道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在加沙地带的港口卸货。
第二条:非洲路线——货船从阿巴斯港出发,在进入红海之前,将军火装载到索马里海盗的小船上,由海盗负责将军火运输到非洲厄立特里亚,其后再由苏丹人将军火运送到埃及南部,由埃及走私团伙将武器运送到西奈半岛。
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壤,长期以来,由于以色列方面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哈马斯挖通了大量通往西奈半岛的地道,这些地道也成为加沙最主要的武器走私通道。
一名以色列国防军士兵在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附近察看一条运送走私武器的隧道出口。
第三条:欧洲路线——伊朗在黑山和克罗地亚的港口将武器装船后,在苏伊士运河附近交给接应的索马里海盗船,送到西奈半岛,之后再转手由当地的贝都因部落运至加沙交给哈马斯武装人员。
事实上,伊朗自己也不讳言向哈马斯走私武器。2010年1月,伊朗曾公开警告哈马斯不要接受埃及的停火方案,否则将断绝对哈马斯的一切援助。同年10月,尼日尔爾利亚国家安全部门曾截获13个集装箱,里面装着来自伊朗的大量军火。以色列国防部认为那些军火原计划运往加沙地区的哈马斯武装手中。
其二,黎巴嫩真主党,但源头仍是伊朗。
2009年,以色列海军拦截到一艘伊朗向黎巴嫩真主党运送数百吨武器的船只。
其三,埃及——穆兄会。
因为西奈半岛的地理位置,也因为哈马斯被一些国家认为是穆兄会的分支之一,因而,在穆兄会势力强劲时也没少为哈马斯提供武器。
其四,土耳其,有提供但量少。
2011年3月,以色列突击队在距其海岸320公里的公海上拦击到一艘从土耳其驶往埃及的货船,上面运载着3个装满武器的密封集装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后来证实,那批武器是送给加沙地带军事组织的。
其五,卡塔尔——主要出钱。
与其他国家直接提供武器不同,作为海合会成员的卡塔尔则主要出钱,花重金支持巴勒斯坦增加实力。2014年7月,英国媒体就曾报道,急需补充弹药的哈马斯用现金向朝鲜购买了价值几十万美元的武器,包括导弹和通信设备等,以支持继续对以色列发动进攻。这些武器主要通过海上运输抵达巴勒斯坦。
英国《卫报》早在2009年加沙战争期间,就曾报道一架装载着35吨武器的货运飞机在泰国曼谷机场迫降,机上所载的地对地火箭和火箭发射器等武器被检获。经证实,那批武器的目的地是伊朗,最后将走私到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手中。
近年来,哈马斯虽遭重创,战斗力有所下降,但哈马斯领导人也说了,可以停火,但“无法停止运送武器”。
⑦ 伊朗战争
两伊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 两伊战争--物资调配
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1]
编辑本段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 两伊战争
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编辑本段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中伊朗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 两伊战争
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三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编辑本段停战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 两伊战争
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编辑本段战后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残酷的8年,两伊战争
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18万、伤25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编辑本段启示影响
(一)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兰参加阅兵式
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萨姆”和英制“轻剑”、“霍克”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二)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 (三)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最典型 死伤的士兵
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2]
编辑本段战争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⑧ 伊朗武器禁运解除在即,当初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伊朗退出了《伊核协议》之后,美国害怕伊朗迅速补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在联合国提议伊朗一段时间内不能买其他国家的武器装备,而兔子和俄罗斯也认为伊朗这个时候和美国翻脸没有胜算,于是这个法案就通过了。因为伊朗这个国家实在是有违常理,作为一个宗教国家是很激进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容易以卵击石去和美国开战,所以协定这个法案是对双方都有好处。
而现在伊朗准备好了,只等协定过期,就能从俄罗斯和兔子那里买到军火,这个时候美国再出来阻挠伊朗购买军火就有点为时已晚了,毕竟联合国已经不可能再通过美国提出延期的提议了。现在的美国要么和伊朗正面开打,要么乖乖回到谈判桌上与伊朗协商一下如何制定《新伊核协定》。
⑨ 向伊朗卖武器的东北亚某国是哪个国家
朝鲜。
从两伊战争时,朝鲜就是向伊朗出口军火的主要国家。
两伊战争前期,中国和伊朗关系并不好,但是中国依然通过朝鲜倒卖武器给伊朗。
伊朗的导弹技术和仿制工作,朝鲜发挥了很大作用。朝鲜以此向伊换取油气或其他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