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农村姑娘做什么生意赚钱

伊朗农村姑娘做什么生意赚钱

发布时间:2024-11-02 19:57:00

⑴ 关于风土人情的散文

<<风土人情之我说 人之我说>>

出国前,听到许多的人说,在外国,人与人的关系是冷漠的,相互间不可能有什么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钱关系。所以,在国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的互相帮助的。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来到了加国。

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接连碰上的几件小事却让我的观念动摇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伦多的地铁,车次方向搞不清,正一头雾水地查地图时,旁边一位老外过来问道:需要帮忙吗?我把地点告知他,他不仅在地图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还一直把我带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国内,问路时还得找点看起来老实的人,否则把我指到爪哇国去也未可知啊。我还没有唱国际歌,就有朋友来帮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国际歌,恐怕天下朋友将会更多了。

在地铁里,一个小孩在临将关门的一刹那冲进车厢,车门忽然关闭,夹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时间,车厢里几个老外同时冲向车门,七手八脚的要拉开车门。而这时车厢里还有许多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电影,与自己不相干的。更可气的是还冷不丁的听到一句粤语:“门不会关的,慌什么嘛。”

其实,地铁的车门如同电梯门一样,有障碍就会自动打开,本不用着急的。这道理不仅中国人知道,谁都会知道的,可出于一种本能,老外们会同时抢了上去。而号称会互相帮助的国人,不仅不表示出关怀,还要冷言冷语几句,一付见过大世面,闯过大码头的架势。看来,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祖训可谓深入国人之心的了。当然,这种事在中国国内也是司空见惯的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和现实都和移民的交流迁徙相关。应该说,由于这样的移民流动,使加拿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为了发达的国家之一。

正是由于加拿大的这种特点,各种民族的大汇聚,也就形成了多种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征汇聚。

美洲的开放,欧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犷和亚洲的猥琐,在加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欧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亚洲的虚伪,在加国也是一样的竞相表现。

在与当地洋人的笑谈中,居然听到很不中听的一个列举:在加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有四种: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国人。这其中,亚洲人就占了三个。几个新结识的老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他们不愿意和中国人打更多的交道,因为“中国人不讲信誉,”“骗人”。

黑人的强悍粗野,自是不必说的;印巴人的神秘诡诈,这也是不必说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盗行径,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国人又何处得罪了这些老外呢?

或许,这是白种人的歧视吧。

<<[散文]长白山天池>>

《中国国家地理》为山水选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完的,以往148页的杂志,在2005年第10期这里增至550页。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增页不增价,仍是16元。杂志出来不久即告脱销,北京是全国脱销最早的城市之一,据说网上已拍到80多块了,不少读者为买不到杂志而生气,《中国国家地理》在其网站论坛发出总固顶帖,标题是《希望大家都冷静一些》。

《中国国家地理》列出十五组“中国最美”,按排行榜顺序依次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和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这排行榜依次抄下来,是发现,不知因为什么,排行榜上,没有江河。也许有了峡谷,就不用再说江河了。一些年来,可能只有雅鲁藏布江还算干净,也许江河只能按峡谷那样分段看,整体上不太好说了吧。

此次评选,在最美名山方面,东北长白山入围,但没能进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长白山没有进入最美十大名山,长白山天池却进入了最美五大湖,这让人感到欣慰。长白山没被选中,长白山天池却在长白山最高处,谁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长白山上来。

翻看这期《中国国家地理》,对榜上有名的山水风景或介绍,或品评,或欣赏,都有许多文字,杂志还请了着名诗人和作家舒婷、于坚和刘亮程先生分别为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写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长白山天池这里,在标题《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周围,除了两张图片、59个字的专家评语和220多个字的说明,再就没有什么了。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这让人有些郁闷,难道长白山天池就没有什么好说?可是转念一想,又高兴了,一年之中常是云遮雾绕,冰封雪掩,登长白山是不容易的,两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又没有帝王将相来此祭天封禅,满清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温德亨山建望祭殿遥遥拜祭,这里没有为人们准备下现成的语言,从自然到人文,污染还少,想说长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杂志中两张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张是夏景,一张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编辑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长白山顶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够做到,一般人也没有机会,有位朋友冬天里上去过,多年后说起来还非常高兴,特为此写过一回游记。

和许多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样,《中国国家地理》两张天池图片,一张野花点点,一张白雪皑皑,但都风和日丽,天池的水真平静如同玻璃,纹丝不动。这样的图片多了,会使人产生误会,好像白山天池总这样好脾气。其实,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长白山上走了一趟,车进山门,天已暮色朦胧,高山上显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机人很好,在山上时间长了,有些经验,他提醒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来,一天两天不容易晴起来,天池就会藏进云雾中去,要想看到,几乎没有可能。司机说,前不久,有国家要人来,在山上住了几天,天气一直不好,终于什么也没有看到。听司机的话,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边,时间不长,人就冷得哆嗦,山风越来越凶猛,黑压压的云雾从天池对面压了过来,眼看着把天池就吞没了。就在这个暮色朦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天池,在围绕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头往下面看去,丝毫看不出以往人们所说和图片所显示的平静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阴沉沉地一动不动,好像在酝酿一个阴谋,好像要伸出手来把人拽下去,让人感到阴森,狰狞,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长白山古今揽胜》,书中介绍,满清帝王一方面把长白山封禁起来,不许人们走进,一方面也曾派人寻找过长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进京后,尊“龙兴之地”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爱新觉罗·玄烨命大臣觉罗武木讷一行四人前往长白山拜谒,“详视明白,以便行祀礼”,同年夏,武木纳等人登上长白山,到达龙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禀奏。但是,据考证,武木纳此次拜谒并未真正见到长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长白山记》中说:“溯考康熙十三年,吴木纳查看长白,仅至讷阴地方白山东北。”李廷玉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说武木讷未至白山主峰,应该是对的,虽然武木讷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长白山中的池水却不只一个。《长白山古今揽胜》收有武木讷拜谒长白山后写给皇帝的呈文,文中有关长白山天池一段是这样写的:“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木。”了解长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处那个天池,周围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讷所见若真是长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给隐瞒了。不管怎么说,武木讷虽非故意,却是把皇帝给骗了。

长白山天池,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风物志》给出的数据。有人说,把一座大楼扔进白山天池,就像扔进一个火柴盒一样。事实上比这还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条条江河,它是图门江、鸭绿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许可以这样说,图门江里小小的游鱼,鸭绿江边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养育的。2005年冬天,一开始以为是个暖冬,也真希望它是个暖冬,愿长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净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浑浊。

<<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
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3、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
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
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
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

7、鄂西土家风情�
鄂西毗邻湘西、贵北和川东南,居住着数十万土家族居民。他们有着富有特色的生活习俗。独特、鲜艳的服饰。土族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镶宽大的蓝边,传统布扣、裤子比较宽大。女青年,其头巾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边带布。手上戴着金或银制的手镯。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间、茶场、农舍、土塘旁,常常可听到阵阵悠扬的山歌传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对唱,山族青年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心。木叶传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叶,吹出美妙、动人、委婉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动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树叶,仅为男女传情表达出心声。 文章来自青藤文学网:http://www.7cd.cn,转载请保留版权!

这三篇 中外 山水 风土人情 都涉及到了
你用的时候可以有所取舍 选择需要的段落 删减你以为没用的
希望能帮到你

最后 祝春节愉快

⑵ 列举几个与女性有关的风俗

1、喀麦隆:母亲可以嫁给亲生儿子
虽然喀麦隆法定婚龄是女子15岁以上,男子18岁以上,但在农村仍保留着传统的早婚习俗,有的女孩2岁订婚,9岁结婚。在城市,男女青年的结婚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
喀麦隆有种奇异的婚姻,那就是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老婆,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老婆,连孩子一起继承,其目的是“肥水不流到外人田”,防止父亲的老婆或哥哥的老婆改嫁外人,把财产带走。
当然,这种继承不是强制性的,要双方同意。但酋长是个例外,根据传统,老酋长驾崩后,儿子酋长顺理成章地把父亲酋长的头衔、权势、财产连同所有的老婆孩子一同继承。
喀麦隆男子常问外国女游客:“你想成为我的第N个老婆么?”对游客来说,最合适的回答就是“当然想,如果你愿意做我第N个丈夫的话。”
2、土耳其:男女共浴 浴池里选新娘
土耳其浴早期是男女分开洗,后来演变成今天的男女共浴。如果到土耳其旅游,在当地人光顾的洗浴中心里能看到男女共浴。洗浴时,人们多半赤裸上身,下身围一块浴巾。在土耳其人眼中,土耳其浴池是真主的圣地,在真主的圣地清洗身体是没有任何顾忌和邪念的。
土耳其浴对土耳其人来说,不仅仅是清洁皮肤的地方,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时婚姻大事也在浴池里决定。
原来,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女子平时除了用头巾包住头和脸部外,还穿着厚实的长袍,外人无法看清女子的长相和身材,这样一来,土耳其浴室就成了未来婆婆挑选儿媳的重要场所。一般来说,未来婆婆在媒人的陪同下邀请未来儿媳一同沐浴。在浴室里,未来婆婆不仅要看儿媳的长相和身材,还要看她的骨盆,骨盆大的女子才能给家里带来多子多福的好运。另外,未来儿媳的体味如何,有没有狐臭也是考察的重点。由于土耳其人的饮食以奶酪和肉食为主,体味重在所难免,有狐臭的女子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人们认为那是真主惩罚她的缘故。
3、日本:流行“浴池约会”裸体相亲
即使在共浴已有百多年历史的日本,秩父酒店迎接客人时的说话也叫人吃惊。酒店经理会说:“要不要到我们露天‘约会浴’泡一泡?我们可以为你安排伴侣。“就这样,年轻男女便在浴池里交上朋友。
秩父酒店位于东京西北80公里的乡间,有20间房。酒店于1985年5月开办“浴池约会”,引起了人们好奇心。由于新式的房子都有浴室设备,单性公共浴池也开始迅速没落。但对不害怕裸露身体的日本人来说,他们仍然喜欢到乡间酒店浸旧式单性浴池。林俊光坚称他的两性浴池“光明磊落”。他说:“你可以穿着裤子进浴池。”
但一般情形下,带浴巾或毛巾进浴池已是严重违反浴池礼仪。肥皂绝不能用,进浴池前要先擦好身子。“浴池约会“是集体而不是个人活动,宽衣后,男女双方分别由房间的两面进入浴池;浴池用一扇水底闸隔开。就位后,拉门打开,双方正式见面。浴客浸在摄氏37度的水里,聊天,喝米酒,或在浮在水面的桌子上玩牌。林俊光坚说,为了增加气氛,还供应香料汁、水果和餐酒。男方或女方只要把拉门关上,便可结束约会。年轻客人多是来找结婚对象的。
4、摩洛哥:“新娘市场”求偶
我在开罗大学读书时,隔壁宿舍住着一个小伙子。有一天,小伙子兴冲冲地告诉我,他父亲已去向他喜欢的女孩求婚了。我听了不禁一愣,心想怎么是你父亲去向你钟爱的女孩求婚呢?问了半天,才弄清原委。阿拉伯人问亲也就是求婚,通常由男方家长或委托人向女方的父亲提亲。
在不同的阿拉伯国家,求婚的具体方式不同:约旦的方法别具一格,男方家往往请当地有名望的长者前去女方家求婚。长者到女方家后对姑娘的父亲说:“我们想喝你们家的咖啡。”如果对方不接话茬,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说明求婚无望。若对方回答:“好啊,我们一起喝吧。”表示求婚成功。
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居住地,有“新娘市场”.每年9月,那里都要举行“穆塞姆节”,即圣徒纪念日,也是求偶盛会。期间,女方家长或亲戚领着准备出嫁的女子来到市场,小伙子们睁大眼睛悉心挑选自己的意中人。女子的打扮各不相同,待字闺中的少女穿着鲜亮,戴面纱,披圆形头饰;准备再嫁的寡妇则身着肃穆,戴面纱,但披的头饰是尖顶的。求偶的男子可以主动与女子搭讪,如果女子对他中意,就允许他握住自己的手。
5、巴基斯坦:新娘不能笑 哀愁受尊重
笔者到巴基斯坦工作后不久就结识了地一家报社的记者塔蒂姆。不久前,这位23岁的小伙子与自己的另一半喜结良缘,邀请记者参加他的婚礼。
巴基斯坦的婚礼通常在新娘家举行,但现代的婚礼已经不那么严格了,塔蒂姆的婚礼就在他家举行。与其他一些伊斯兰国家一样,巴基斯坦新娘要在婚礼的前5天进行一次正式的沐浴。沐浴之后,由女性至亲好友为其梳妆打扮,并在手上和脚上染指甲花油。她们还用一种特制的褐色树脂油在手背、手腕和脚背、脚腕上绘出美丽的花纹,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记者刚到巴基斯坦时还以为这是在文身,后来才知道涂料是天然的,花纹可以洗去。
婚礼上,新娘越哀愁越好傍晚时分,宾客陆续到来入座,一边攀谈一边欣赏小舞台上动人的歌舞演出,来宾如果有意粉墨登场,也可趁着这个机会一展歌喉或舞姿。在婚礼这样的场合“献艺”被看作是对主人的尊重和对新人的祝福,主人会很高兴的。
月上中天,新人开始与宾客见面。先是盛装的新娘在自己亲姐妹的搀扶下围着新家绕3圈,这意味着从今往后她将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 接着,新郎新娘坐在小舞台上用鲜花和树枝编制成的“秋千椅”里,每一位来宾都要走到新人面前呈上自己的温馨祝福。按照巴基斯坦的风俗习惯,新娘在整个婚礼中即使心里充满喜悦,脸上也必须表现出哀愁的样子,而且愁容越重越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塔蒂姆的亲戚告诉笔者,这是为了表现新娘对自己娘家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6、伊朗:公共游泳池有秘密 女人穿长袍游海滩
也许是地广人稀的缘故,即使在首都德黑兰这样的繁华都市里,塔楼也不多见,而独门独院却比比皆是。虽然一座座院落风格各异,但是房前屋后总少不了核桃、柿子等果树,还有大小不一、形状多样的游泳池。我的朋友卡里米说:“游泳池既能点缀庭院,也是休闲的理想场所。现在,游泳池几乎已经成为伊朗中产阶级家居的标准配备之一。”
普通人家的游泳池一般建在庭院的一角,多为规矩的长方形,也有浪漫的曲线形。游泳池的大小根据院子的面积而定,大的有50平方米,袖珍型的则不过十几平方米。式样则根据主人的财力和爱好而定。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在游泳池壁上贴上瓷砖或漂亮的马赛克,旁边还配有按摩池和桑拿房。普通人家则在游泳池池底和池壁上简单地抹上水泥后刷漆,不讲排场只求实用。喜欢在院子里多留些绿地和活动空间的人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则把游泳池建在自家的地下室里。
修建游泳池花费不是很高,简单的约合2000美元,奢侈点的需要上万美元。由于伊朗有游泳池的人家很多,社会上出现了专靠维修和保养游泳池为生的工人。按照工作量大小,他们每保养一次游泳池,能挣二三十美元。
7、印度:女人没金鼻钉不出门
印度政府近日计划发行“纸金”,也就是让老百姓认购银行里储备的黄金。虽然购买“纸金”并不意味着能将实物黄金拿到手,但印度人还是趋之若骛,充分体现了他们对黄金的喜爱和信赖。
在印度,女性出门不带首饰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在各种材质的首饰中,印度人最青睐黄金首饰。印度人肤色普遍较黑,佩戴金色首饰更容易突出这一特点。走在街上,印度妇女耳畔项间都是金光闪闪的饰品。甚至那些在路边乞讨的小姑娘,虽然衣着肮脏,蓬头垢面,鼻翼上也有一颗金色的小钉。
印度男子带饰品也相当普遍,一只手上带3个金戒指的男士大有人在,而且戒指上多镶嵌有大颗宝石。家中如举办婚礼,父母普遍会选择金饰作为女儿的陪嫁,既衬托了女儿的漂亮,又可当作未来生活的经济基础。亲朋好友也会以金饰作为礼物,表达心意,增添喜事气氛。
8、阿拉伯:女子=长袍x美甲x爱金
在人们的印象中,阿拉伯妇女穿长袍、蒙面纱,颇有几分神秘。然而,你要是以为她们一点也不化妆打扮,那可就完全错了。其实,阿拉伯妇女的长袍、面纱和丝巾也是颇有讲究的,如款式的选择、颜色的搭配、面料的讲究等,不一而足。阿拉伯妇女爱美,还表现在她们对指甲花的大量使用上。指甲花是一种植物,地中海东岸一带十分常见。
据史书记载,阿拉伯人很早就种植这种植物,并喜欢用它的汁液来染指甲和修饰自己。后来,指甲花演变成阿拉伯女性的专用化妆品,她们将指甲花汁涂在自己的手心、手背、胳膊和腿等部位上,上面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以植物、树叶、树枝、贝壳、蝴蝶、蜗牛等为主,以此展示自己别具一格的美。结婚时,尤其要把指甲染得花花绿绿的,这样才能白头偕老,多生贵子。在阿拉伯人的传统婚礼中,进洞房之前还有一个夜晚被称为“染指甲之夜”.
9、日本:父亲节女儿要和爸爸一起洗澡
父亲节在日本人心目中非常当一回事,甚至重于情人节。我们很多做孩子的始终羞于对父亲说声“我爱你”。而日本子女在父亲节那天,大多会和父亲团聚,而作为父亲的贴身棉袄的女儿,不管已经出嫁和未出嫁的,都会为父亲做好三件事,首先写一封挚爱的信,在父亲跟前朗读。感谢父亲一生的幸劳。
也许我们都会在父亲节那天给父亲送去礼物,也许我们会去个电话,关照并问候下父亲,但我们知道吗?父亲其实不缺吃,不愁穿,他们期待的是大雁飞回家的感觉,他们期待的是子女在他身边听他们的唠叨,日本女儿能在父亲节那天,给父亲朗读自己真情实感的信,让我有很大震动。
给父亲做的第二件事也许让我们无法接受,那就是女儿陪爹一起洗澡。文化的不同,感受也有一定的不同,日本女儿感觉在父亲节那天,给父亲洗个澡,也是给父亲最大的温暖一种方式,毕竟日本洗浴文化历史悠远,泡澡对日本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享受,给父亲洗澡就是做儿女们最好的选择。
一位日本女孩回忆说:曾经的我,给父亲仅洗过一次澡,一次脚,在父亲最后的几个月的那一天,我在越洋电话中,才喊出了“爸爸,你是我的好爸爸”,想不到,父亲听到后,激动的笑的很开心......
10、日本:新娘越美丈夫越苦
以前,在日本的一些贫穷农村里,漂亮的姑娘大多嫁到外村,同村的小伙子只能“望美兴叹”.于是,他们对来迎娶的新郎心怀“恨意”,想办法进行报复。
“奇祭”缘自报复
松之山町是日本新泻县的一个普通小镇,既没有招揽游人的旖旎风光,也没有可开发的悠久历史资源,但是,每年1月15日小镇举行的“奇祭”活动却吸引了众多游人。
今年1月15日,在朋友山田的陪同下,我慕名前往松之山町。
从大坂出发,沿日本的北陆高速公路行驶约5小时就到了新泻县境的松之山町。只见镇子周围山地环绕,丘陵连绵。由于紧靠日本海,每到冬天,温暖的日本海暖流带来丰沛的降雪。隆冬时节,小镇积雪厚达1米多,山间地带的积雪则达数米之深。
11、不丹:女人家中称霸 男人靠边站
被世人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不丹王国(The Kingdom of Bhutan),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千百年来,由于巍峨的群山隔断了与外界的交往,使得不丹淳朴的民风和生活习惯得以保存,以至于在许多外国人的眼中,不丹着实有些“怪”.
走在不丹首都廷布(Thimphu)的街头,我看到不丹女子身穿齐脚踝的“基拉”裙;男子都宽衣肥袖,上身穿着名为“果”的传统长袍,挽着雪白整齐的袖口,下着齐膝裙和长筒袜。据当地人说,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把东西往衣袖里一塞,用手捏住袖口,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掉出来。男子的服装上既没有扣子,也没有兜,只靠一根宽腰带束紧衣服,因此形成了不丹男子“开阔的胸怀”,袖子里装不下的东西可以放在怀里。成年人将身上带的“零碎”都堆在怀里。学生上学不用背书包,所有文具和书本都揣在怀里,衣服鼓鼓囊囊的。
与世无争的性格并不表明国民孱弱。不丹森林茂密,黑熊、雪豹等猛兽多,当地男子的怀中都少不了匕首。而且,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个个都是射箭高手,一些不丹高级官员上班时甚至还随身佩带长剑。
12、南非:男子只爱肥臀姑娘
布须曼人与其他非洲人有明显的区别,身材矮小,但比俾格米人略高一些,成年人身高1.2米左右,皮肤呈黄色或黄褐色。并自幼就出现皱纹,头发黑而稀疏,卷成胡椒子状。面部扁平,颧骨突出,鼻子较宽较扁,前额突出,眼窄,没有耳垂。
他们与众不同的是,脊椎骨的下部通常向前形成弯曲形向外突出,因而显得臀部特别大,尤其是布须曼妇女,臀部和大腿特别粗,形成一种特殊的肥臀,布须曼人以臀肥为美,以至青年男子在择偶时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姑娘臀部到底有多大,是否够刺激。
生活在沙漠地带的布须曼人,对少年男女的成年仪式都很重视,少女的成年仪式。在初潮后举行,大约需要一个多月左右的时间,同时要禁食一些食物。在此期间,由一个妇女专门负责她每天的生活。这一个月的时间,就是少女向成年过渡的桥梁,在此期间,她要学习有关成年妇女应懂得和掌握的知识,特别是妇女生理方面的知识。当“禁闭”结束后,她就离开了少年时代开始了成年妇女的生活,她已不是孩子,可以考虑结婚问题了。
13、韩国:少妇过得很辛苦
新村有一条长达1公里的婚纱街。100多家婚纱店毗邻而居,橱窗内各色西式、韩式婚礼服向过往的年青女孩们呈现出婚姻生活最美丽的一瞬。然而在至今严格恪守男尊女卑思想的韩国社会中,少妇们却是活得最辛苦的。
韩国男人凌晨回家是常有的事,因为最普通的韩式应酬也要按照“饭馆吃饭-酒馆拼酒-歌房纵情”三步进行。韩国人又大多认为没有应酬的男人都没用,因而即使没正经事儿,男人们也喜欢在夜店流连。别说平日不帮老婆干家务,就是周末也休想。韩国老人一般不帮子女带孩子,加之保姆费奇贵,一般韩国老百姓根本请不起保姆,所以在公众场合见到的少妇们多是背上或前胸绑着个小的,手上拉着个大孩子。
孩子大一些后,少妇们也迫于经济压力选择重新上班。然而在加薪、晋升方面,她们根本无法获得与同龄男性同事一样的机会,就连晚进公司的年青男同事也比不上。年纪在三、四十岁,在事业上又能独挡一面的韩国妇女越来越多,但十有八九是单身。
14:韩国:老婆说一不二
出生于70年代的我,从小受到的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教育,而当我来到韩国后才发现,这里至今依然严格恪守着男尊女卑的观念。令人奇怪的是,在这种观念下,韩国各年龄段的女人地位却是完全不同的。
位于汉城市中心的新村周围有三所着名的韩国大学--延世大学、西江大学和犁花女大。这里的女孩们尽情地享受着韩国女人一生中最无拘无束、也是最美丽、浪漫的一段时光。
新村到处是时髦的美容店、美发厅、餐厅和服饰店。鳞次栉比的店铺并不愁没有生意做,从中午开始这里的街道上就到处可见成群结队、打扮入时的女孩子。韩国的中学生是不允许化妆的,所以到了大学的女孩子就像放出笼子的小鸟,尽情地涂脂抹粉。新村的咖啡馆、冰琪淋店和蛋糕店也格外多,脂粉香与咖啡、甜品的味道融和在一起,使这里到处弥漫着一股甜腻腻的味道。
无论什么时候去新村,都能看到一群群的韩国女孩穿梭于各种店内,对此我总是觉得好奇,难道韩国的女大学生们不用念书吗? 位于新村的延世大学是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取景地,这里虽见不到片中女主人公一样的“野蛮女友”,但恋爱中的女大学生的地位也是其她年龄段的韩国女子无法相比的。新村的街道上常常能见到男生们亦步亦趋地陪在女友身边的情景,他们可以为女孩子拎包,陪女孩子逛化妆品店。一起吃饭时,女孩子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这种情形是绝不可能发生在比她们年长的女人身上的。
说韩国女大学生们不爱读书并不公平。位于新村的犁花女大不仅在韩国各类大学中名列前茅,也是世界知名的女子大学。进入该大学的女孩们的学习成绩绝不亚于同类男孩子,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中不乏活跃在韩国各领域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韩国的女长官(部长)、女议员、女CEO们。
15、越南:市场上选新娘
越南(Vietnam)的少数民族达奥人,生活在越南北部海拔1500米的地方,因为平日爱穿蓝色的衣裙,人们习惯称他们“蓝衣人”;又因为他们居住的地势比较高,还有人叫他们“云彩上的居民”.
达奥人有个“情人市场”,吸引许多来自各村寨的青年男女,他们大多未婚。按照达奥人的习俗,姑娘年满15岁就要出嫁。如果姑娘过了这个年纪还没有找到婆家,只能说明她没本事,或者说她长得不漂亮,连姑娘的家里人也跟着丢面子,在乡亲中矮人半截。所以,达奥姑娘都希望自己能在15岁时找到如意郎君。而“情人市场”就给她们提供了机会。
到了星期六的晚上,正是“情人市场”开市的时候。夜色里,男男女女聚到一起,先是互相打量,然后聊聊天,觉得中意后,很快就坠入爱河。有的甚至缠绵到天亮。不过,这样只能说八字刚刚有了一撇,到底能不能结婚还得过家长那一关。看中姑娘的男孩必须请自己的父母去女方家提亲。结婚在达奥人眼里不是件马虎的事儿,礼数绝对不能少。双方家长必须先就彩礼的问题进行谈判。彩礼大多以牲畜来计算,也有用现金的。只有把彩礼的事谈妥了,婚事才算成功。如果彩礼的事情谈崩了,无论两个男女青年多么情投意合也成就不了姻缘。
16、缅甸:长颈族女子以颈长为美
长颈族觉得女子颈越长便越美,所以她们由五岁开始,已在颈及四肢套上铜圈,十岁开始便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一直至到二十五岁为止。
长颈族是缅甸土产的少数民族,族中女人以颈长为美,这些与众不同的长颈女都是克扬族人(Kayah),是缅甸克伦族的一支。游客大多是从西方国家来的,他们兴高采烈地打量着她们,拍上几张照片,然后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根本不想了解一下这个少数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
克扬族人在缅甸东部生活了几个世纪。1948年他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略和压迫,不得不逃往异乡。目前他们虽然住在泰国北部的难民营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让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铜项圈就是克扬族的典型习俗。
有些人说克扬族女人这样打扮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像长颈龙,这种龙被克扬族人视为天地万物之父。另一些人则说这种怪异的装扮是为了吓跑在森林里转来转去的饥饿的老虎。还有人说克扬族男人是故意把他们妻子的脖子弄长的,为的是不让她们被敌对部族掳走。
17、阿拉伯:妇女以离婚为荣
阿拉伯妇女的婚姻状况一直充满神秘色彩,其实,新一代阿拉伯女性已经越来越解放,在揭下神秘面纱的同时,她们的婚姻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阿尔及利亚妇女地位提高
阿尔及利亚妇女的地位近年来不断提高,她们不仅每年都搞有影响力的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活动,还敢于向传统发出挑战。在阿尔及利亚妇女的努力下,2月24日,阿政府批准了新的《家庭法》,对原有的《家庭法》做了很多更改和新的规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赋予妇女更大的权益,在保障男女平等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阿尔及利亚旧的《家庭法》是1984年颁布的,它明文规定,妇女无权自行决定其婚姻大事,要结婚,跟谁结,何时结这些问题,都必须由家里的一个男性替她做主。这个人可以是她的父亲、叔伯、兄弟,甚至自己的儿子(再婚时)。这一规定叫做“家人代理制”,它不仅在婚姻上限制妇女的权利,在日常生活中也影响着妇女的行为举止,甚至儿子也有权对母亲“指手画脚”。
18、泰国:一个水缸代表一个老婆
早就听说泰国男人可以娶好几个老婆,一般有三、四个老婆是很正常的事,但在法律上,只承认一个老婆,可是又允许非婚生的孩子跟父亲姓,并且有继承权。也就是说,法律明确保护婚外情的结果。很矛盾,不是吗?
我们在湄南河看水上人家,也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沿着河边,都是些建在水边的高脚木屋,没什么家具,几乎每家都备有吊床,吊床不为浪漫而设计,而是因为湄南河经常发水,有时睡到半夜,床就漂起来了,穷人家也没什么值钱的,水淹上来,爬上吊床再接着睡。感觉这是一个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
我奇怪,为什么在水边的人家还需要这么多水缸,是接雨水用的吗?导游介绍说,泰国人家的水缸代表这家娶的老婆的数量!一个水缸代表一个老婆!我们数了,最多的一个人家有九个水缸,也就是说,这家有九个老婆!这么穷苦的人家怎么能养得起这么多老婆?
19、墨西哥:单身女人愁出嫁 急把石像作月老
在墨西哥的莫雷利亚市有一个“单身女人角”,它占据了圣米盖尔画廊餐厅的一个大厅,里面摆放着400尊头朝下的圣安东尼奥雕像。圣安东尼奥是墨西哥人信奉的负责人间姻缘的“月下老人”.
在墨西哥有一个古老的传统:如果女人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嫁出去,就要去惩罚“月下老人”圣安东尼奥。着急的女人把圣安东尼奥雕像倒着放,让它头朝下呆着,直到圣安东尼奥“让”她们找到如意郎君。“单身女人角”的圣安东尼奥雕像,大小各异,材质不同,多数是石像。它们出自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雕刻家之手。
每年这里都吸引约1.5万名来自墨西哥各地甚至中南美洲的单身女子。画廊餐厅的主人辛迪亚·卡内洛介绍说:“8年前,当我的父亲提出要为单身女子建一个圣安东尼奥馆时,几乎遭到全家人的反对,我们担心那些找不到‘白马王子’的女子可能会把画廊餐厅当成泄愤的对象。不过,父亲认为,为墨西哥的单身女子开辟一个可以祈求心愿的地方是件行善积德的事。事实证明,‘单身女人角’不但为画廊餐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使它声名鹊起。迄今,已经有50名单身女子通过到这里祈祷找到了终身伴侣。”

⑶ 各地过年风俗习惯

一、北方

1、天津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蒜”。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天津还有春节贴吊钱儿的习俗,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2、山东
山东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农村还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上贡品,烧香烧纸,人们称之为“发纸”。当然还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楼”,祭拜各方天神。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习俗,一大早天还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给族中年老的长辈磕头拜年,小孩拜年还要给“压岁钱”。在吃过早饭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给族中长辈磕头拜年。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祭祖要带上丰盛的贡品、纸钱、香铂,并且还要带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灵。初三初四则是走亲戚的日子。
3、山西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过后,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山西人在腊八节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民谣:“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4、陕西
陕西人一进腊月,就忙和起来了: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5、河南
河南人把除夕惯称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要在二十八贴春联。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正月初一,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6、河北
在古时,赵国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各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7、甘肃
在甘肃,新年舞社火是甘肃各地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社火脸谱忠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贬,他们通过社火脸谱,夸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正月打秋千,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就这样,欢乐的人们飞在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二、南方
1、福建
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2、江苏
江苏各地过年习俗都有一些独特之处。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也随之逝去。
3、浙江
在浙江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在文成,拜年叫“貌年”。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在绍兴,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抲年鬼”的风俗。“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抲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
4、广东
在广东潮汕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除夕会逛花市,行花街,百合、橘树、菊花、桃花等都必不可少,因为花是最有好运的行花街,可以交好运,新年吉祥。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过年时,渔民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在化州地区,大年初一从凌晨0:00点就开始烧炮竹了,一直烧到天亮,一大早就要烧香去土地公,顺便也拿一封炮竹去土地公烧。有的人家还煲糖粥吃,吃完糖粥之后,就代表吃完素了,就可以吃腥了。这天不能杀生,这一天早上就要烧香到土地公,家里一直连续烧香到晚上再烧香到土地公为止,神灯也是一样亮着,一直亮到晚上烧去土地公的家里的香烧完为止。
5、海南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6、四川
少数民族四川:“羌年节”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现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松潘部分地区。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四川客家春节习俗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四川人过年爱观“灯” 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这边厢,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自贡灯会才发散出阵阵“洋味”;那边厢,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而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⑷ 古代农村家宅门口摆放两头石狮子,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那么,用石狮子把大门的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何时呢?

狮子有了这等的威严,在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高大的石头台座,这在汉唐古石狮遗物中可以明见。

⑸ 元旦有什么习俗

http://www.xxyw.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04&ID=22196

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年轻人在节日期间,连村接寨举行打鸡毛、打毽子、打花龙、打鸡蛋等活动,还伴之以歌舞,尽情欢乐。

哈萨克族——春节期间喜爱开展“姑娘追”活动。这种活动风趣动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春节时,人们身着盛装,一对对兴高采烈地玩跷跷板,彼此一起一落,谁在空中做的动作优美,弹得高,谁就领先获胜。

水族—— 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独龙族——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个家族自己卜卦决定,节期长短也视准备的食物多寡而定。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过去邀请客人过年节,就只好用刻木或结绳作"请柬"。一个家族决定哪一天过节后,计算出离过节还有几天,如果以刻木记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几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为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送给客人。以后双方每过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时,就知道第二天要过节了。如果用结绳记日,离过节还有多少天,就结多少个结,然后将结绳送给要邀请的亲友,自己留一条,每过一天解一个结,解到最后一个"结"的时候,就知道是过年了。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布朗族——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圆圈,先由一人将一只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后按顺序接球,并用手心将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罚唱一首歌。

新年的禁忌

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所以过年时言行要特别谨慎,中国人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顺利,有个好预兆。
在春节时期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利,春节这天妇女不许出门拜年,俗语叫“忌门”,女儿嫁出去的更是不能回家,如果在新年回娘家会吃穷娘家。小孩子不许哭闹,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也不可以和别人吵架起争执,犯了会使一年都不顺利。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请医生,请医生会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动刀(主凶杀)、针(主长针眼)、剪(主口舌之争),也不可以扫地,扫地会把财运全扫光了。春节这天不可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当中,出外旅行时一定会碰到下雨。

由初一至初十的一些禁忌: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鸡谐音吉“ji”)。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谷子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送穷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
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十(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
http://www.mas6z.net/xszp/ydxs_web/

中 国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 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
http://sca.sohu.com/showinfo.php?id=119624

各国元旦习俗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比利时: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裳,他们认为这样可去除过去一年的衰气,除旧迎新,迎接来年好运。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户纷纷到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采集来的鲜花撒在江面,然后,大家笑呵呵地跳进水中尽情沐浴,同时用花瓣来揉搓身子,在这个国家,水被视为“圣洁”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备一碗水,听到新年钟响,大家都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

哥伦比亚:元旦前夕,各条街上都制作很大的傀儡——“旧年”,并宣布“旧年遗言”,“遗言”的内容滑稽风趣,以博得人们开心,午夜时将“傀儡”炸毁,在粉碎旧年“傀儡”的爆炸声中,人们载歌载舞,互相庆贺。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去神社参拜,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泰国: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节日里,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

德国: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他们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在德国的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等农作物的颗粒,还有一些绿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鲜:朝鲜和我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怪,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新加坡:农历除夕时,孩子们有守岁的习惯,直到午夜待家长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结束后方能就寝,第二天清晨则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去看舞龙、舞狮队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气氛。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街头,点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户户收拾旧物,将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东西,摔个粉碎,旧盆子、瓶瓶罐罐统统扔到门外,表示去掉厄运和烦恼,这是他们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

伊朗: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

阅读全文

与伊朗农村姑娘做什么生意赚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唐国强演的越南反击战叫什么 浏览:652
印尼银行卡多少钱 浏览:172
去意大利买车怎么运回国内 浏览:156
临沂板村出口越南生意如何 浏览:131
越南猪英文怎么写 浏览:2
为什么意大利死亡率超过10 浏览:969
新冠病毒伊朗怎么治愈的 浏览:429
英国小麦成本多少 浏览:393
越南的宝马是长什么样 浏览:977
印度人种为什么那么弱 浏览:164
怎么做意大利面叶 浏览:971
什么原因导致越南南北狭长 浏览:34
越南咖啡有哪些 浏览:402
中国农科院是哪个区 浏览:118
越南人上学花多少钱 浏览:529
到越南去怎么玩 浏览:846
中国队上一次赢日本是什么时候 浏览:531
中国为什么要向世界推介武汉 浏览:682
为什么国产的衣服写着越南产 浏览:382
意大利最好音响品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