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上海援助伊朗医疗队多少人

上海援助伊朗医疗队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4-11-24 22:26:08

‘壹’ 截止4月18日,中国向哪些国家派出了支援医疗队

3月9日,中方第一批援助物资——1.4万份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和相关辅材由包机运抵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当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队也紧急驰援巴基斯坦。

北京时间3月13日清晨5点31分,经过十多个小时飞行,中国医疗队乘坐东方航空公司飞机,抵达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支援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这是中国在新冠疫情之后,首次向发达国家派出医疗队。此前,中国已经向伊朗、伊拉克派出医疗队。中国向伊朗派出的医疗队主要由上海医生参与,向伊拉克派出的医疗队主要由广东医生担任,如今派往意大利的医疗队主要由四川医生组成。疫情到了全球性大流行阶段,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国能做的,只是诚心诚意拿出自己的抗“疫”经验,来帮助朋友。不论是如意大利这样的发达国家朋友,还是如伊朗、伊拉克这样的第三世界的伙伴。

另外,中国还向西班牙、日本、韩国、美国等提供物资或专家咨询援助。

‘贰’ 中国帮助过哪些国家

中国帮助过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

1、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国的实习生来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

自1981年起,中国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了多个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班。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举办官员研修班,培训的部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和环保等20多个领域。目前,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约1万名左右。

此外,中国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受援国就地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

3、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一般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援外医疗队员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并采用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医疗队,共1324名医疗队员,分别在57个发展中国家的130个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开展了对外援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国提供各种援助共计7亿多元人民币。

近5年来,中国政府累计开展紧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紧急技术援助;就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爾尔尔登革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缅甸、古巴热带风暴,巴基斯坦洪灾等提供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

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布隆迪、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

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塞舌尔、利比里亚、圭亚那等19个发展中国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领域。

其中,向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实现连续派遣。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

(2)上海援助伊朗医疗队多少人扩展阅读: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

1、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2、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国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通过开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3、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援助规模和方式上,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依据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

4、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对外援助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及时调整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外援助工作水平。

‘叁’ 中国疫情期间有多少外国医生来华

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我们为何要派出大量医生前往其他国家进行援助?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时期,为我国捐款捐物的国家非常多,但各国都没有派出医生到国内援助。WHO的专家与各国医生曾经到过国内,为的是了解新冠肺炎第一手资料。那么为何在我国疫情的时候没有其他国家医生前来援助?第一,我国的医疗体系并没有崩溃,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向其他国家医护人员求助;第二,很多国家没有派医护人员援助,但却捐赠了大量医疗物资。为何我国要派遣大量医生前往其他国家进行援助?第一,最重要的考量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第二,世界经济一体化,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全球一体化的灾难,我国帮助别国,也是在帮助自己;第三,有很多友好国家遭难,我国能够袖手旁观吗?

所以,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才真切的感受到自身的强大。即使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也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败下阵来!

‘肆’ 为了对抗疫情,中国和外国在医疗方面有哪些合作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外国迅速蔓延。即使中国为世界争取了时间,但是许多国家仍然还是深受其害。现在,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中国也没有忘记当初对我们施以援手的国家,积极帮助他们一起对抗疫情,同时,对那些疫情情况严重的国家,也施以援手,不计前嫌,体现我国大国风范,和外国在医疗方面有许多合作,与他们共度难关!

最后,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力打赢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积极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伍’ 海湾战争的过程

海湾战争
伊科反目

在人类战争史上,如果有一场战争是在亿万观众的电视屏幕前进行的;如果有一 场战争是在众所周知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好像是看一场预定的足球赛;如果有一场 战争是事先知道胜负的,那这场战争就是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伊拉克吞并弱小邻国科威特引起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同是阿拉伯兄弟 国家,在中世纪,都属阿拉伯帝国。后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被划为巴士 拉省的一个县。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所辖各地逐渐被西方列强瓜分,沦为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本世纪30年代。统治伊拉克的费萨尔国王曾建议与科威特结为联邦,遭 到科威特的拒绝。1961年科威特宣布脱离英国独立,伊拉克认为科威特应是其巴士拉 省的一部分,不予承认。1963年上台执政的伊拉克复兴党承认了科威特的独立,并与 之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部分边界仍未划定。1968年两国曾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但没 有结果。1973和1974年,两国曾因领土纠纷发生两次武装冲突。之后,两伊战争的硝 烟暂时掩盖了伊、科矛盾。 在两伊战争中,科威特还一直在暗地里援助伊拉克,与沙特等国一齐向伊拉克提 供了400多亿美元的援助。为什么几年之后他们会反目为仇呢?人们看一下两伊战争结 束后伊拉克的处境和萨达姆其人,答案就不难找到。科威特虽是弹丸之地,面积仅1.7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 190万,但却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而伊拉克在两伊停火后 百废待兴,急需资金。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啃不动伊朗这块硬骨头,萨达姆就暗暗下决 心要吞并南部富裕的小国科威特。科威特在海湾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布比延岛和 瓦尔布岛两个战略性小岛,是伊拉克早就觊觎的目标,它能为伊拉克提供不受伊朗威 胁的海湾出口基地。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上千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早已使萨达 姆垂涎三尺。当然,萨达姆的目光不仅停留在科威特,他还想当曾在阿拉伯帝国史上 盛极一时的“萨拉哈丁”。 从1990年 7月下半月开始,萨达姆就故意制造事端,控告海湾诸国超额开采石油, 压低石油价格,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着,萨达姆指名道姓指责科威特在 有争议的鲁迈拉地区开采石油,“盗窃”了伊拉克24亿美元原油,萨达姆还要科威特 把布比延岛和瓦尔布岛割让给伊拉克。接着,伊拉克10万大军南下,陈兵科威特边境, 海湾局势像两伊开战前一样充满了火药味。 伊拉克来势汹汹,阿拉伯联盟国家赶快出来调解。在开罗的一次阿盟会议上,阿 拉伯国家纷纷开导科、伊两国要互相尊重,和平解决两国争端。可伊拉克执意要科威 特赔款24亿美元,还要科威特交出鲁迈拉油田,伊拉克实在是欺人太甚,科威特也不 愿退无止境。于是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在会上相互对骂起来,其 他各国代表见此情景不知所措,慌忙前来劝阻。也许对骂还有过瘾,阿齐兹突然站起 来,抄起水杯朝萨巴赫头上砸去,萨巴赫急忙把头一偏,才幸免头破血流。此砸杯之 仇萨巴赫一直耿耿于怀,海湾战争结束后,萨巴赫还对天发誓,要找阿齐兹报此一杯 之仇。 阿拉伯国家紧张的调解工作仍在进行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7月底专程访问了伊 拉克、科威特和沙特。他得到了萨达姆总统的口头许诺:“伊拉克不会进攻科威特。” 沙特和科威特得此口信,都松了一口气。8月1日,在沙特国王法赫德的撮合下,伊拉 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先后来到沙特东部港口 城市吉达会晤,会谈虽没有消除分歧,但会谈后发表的声明表示两国将于 8月上旬在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次会晤,进一步磋商解决争端的办法。吉达会谈至少留给世人一 个印象,伊拉克还不打算动武,但这只是萨达姆放的一颗烟幕弹。 1990年8月2日凌晨 2时,少得可怜的科威特军队的士兵正在梦乡中漫游,10万伊 拉克军队兵分两路大举入侵科威特,科军毫无准备,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目击者看到 伊拉克的先头部队穿着科威特军服,坦克上涂着科军的标记。科威特边防军以为是友 邻部队,并未加以阻击。伊拉克先头部队在未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沿海滨公路长驱 直入,一举攻下科威特城。当阳光初照的早晨,伊军坦克部队包围萨巴赫王宫时,科 威特市民还以为是科军增加了守卫王宫的部队。直到隆隆炮声、滚滚浓烟在王宫上空 升起时,他们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伊拉克军队入侵引起科威特一片惊慌。科威特王室人员跑了,有钱的商人跑了。 甚至连一些官兵也越过边境跑到了沙特。然而有血气的科威特军民对入侵者进行了顽 强的抵抗,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王室要员法赫德亲王就是其中一个出色 的代表。法赫德听说萨达姆背信弃义入侵科威特后,顿时火冒三丈,驱车直奔王宫, 等他抵达王宫时,数百名王宫卫士大多已倒在血泊中。法赫德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保卫 王宫的行列,最后牺牲在伊拉克坦克的炮火中。有国无防的科威特不到 9个小时就被 伊拉克占领。 萨达姆选择 8月2日凌晨入侵看来是作了精心准备的。8月的海湾正值盛夏酷暑, 养尊处优的科威特军官大多在国外消夏;海湾各国实行一周五日工作制,星期四、星 期五两天休息,政府官员和部队军官都回家团圆。8月2日是星期四,是科军战备最松 懈的时候;萨达姆为迷惑科威特,采用了战略欺骗的手法,他在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 口号声中完成了入侵的准备,易卜拉欣赴吉达会谈也是萨达姆的欺骗措施之一。

沙漠盾牌

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近半年的海湾危机。 中东素有“油海”之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岂能让萨达姆控制西方的油龙头。8 月 2日当天,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 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和独立,并宣布冻结伊、科在美的全部资产。两天之后,美国参谋 长联席会议和国防部一起,研究通过了一项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行动计划。这个计 划的公开使命是:派出海陆空军进驻海湾地区,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和扩大战 火,同时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8月8日晚,美军首批空降 部队抵达沙特,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将“沙漠盾牌”计划公布于世。他宣布 应沙特的“请求”,把部队开进沙特。布什总统宣布首先将在沙特部署 600架战斗轰 炸机,15万陆军,在海湾水域至少派遣 3艘航空母舰的特遣舰队。随着形势的发展还 将不断增兵。 一时间,海湾成了全世界瞩目的中心。关于海湾危机的报道充斥着世界各国的电 台、广播和报刊。 美国带头出兵,其他西方盟国也不甘落后。英国首先表态支持布什对伊拉克采取 的强硬立场,宣布英国将派兵海湾。不久英国的“旋风”式、“美洲虎”式战斗轰炸 机飞抵沙特,数艘军舰开往海湾,英国“沙漠之鼠”旅也从欧洲开赴沙特。法国密特 朗总统宣布法国强烈谴责萨达姆的侵略行径,法军也蜂拥到海湾,“美洲虎”式战斗 轰炸机部署到了沙特,“克菜蒙梭”号航空母舰由法国本土前往海湾,法国在吉布提 的几艘军舰也开赴海湾。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 麦、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纷纷宣布向海湾地区派出军舰或飞机。连日本 也宣布向海湾派出医疗队。在这股派兵热潮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加入进来。阿拉 伯国家中向海湾派兵的有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带头派兵使萨 达姆大吃一惊,伊拉克和埃及同是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萨达姆没有预料到埃及 的枪口会对准他。埃及的立场使沙特国王法赫德大受鼓舞,布什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也大加赞赏。为嘉奖埃及的表现,布什大笔一挥免除了埃及70亿美元的军事债务。海 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为感谢埃及也免除了埃及60亿美元的债务,沙特还向埃及提供了 赠款和贷款共40亿美元。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阿根廷等国也象征性地派兵到沙特。 到1991年 1月15日“沙漠盾牌”行动结束时,美国及其盟国(共28个国家)在沙特 及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近70万人,其中美国43万人。共有坦克3600辆,其中美国2000辆。 共有飞机3260架,其中美国2800架。共有战舰247艘,其中美国120多艘,包括 6艘航 空母舰。

多国部队两司令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此话着实不假。自海湾危机爆发后,全世界都注视着海 湾,多国部队两司令——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和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顿时成为全 球风云人物,他俩的举手投足也成了各国记者争相报道的题材。两人都文武双全,才 华超群,可谓称职的军事统帅。 驻沙特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时年56岁,他出身于军人家庭,1952年考入着名的 西点军校,4 年之后以优秀成绩毕业,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施瓦茨科普夫作为美 军高级军官,经历了一个美国职业军官所必须经历的成长与磨练过程,即院校培训、 部队带兵及机关轮流任职的三级培训和锻炼。在其3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不仅出任过 美军部队和机关各级指挥官,而且还进入军队和地方的一些高级院校深造,并获航天 工程学硕士学位。难怪海湾战争后,有人说这次战争是硕士指挥的战争,可见多国部 队指挥官学历之高,这也是现代化高技术战争对指挥员的必然要求。 施瓦茨科普夫1983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晋升上将,是美军最年轻的四星上将之 一。他参加过越南战争和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他忠实而积极地参加美国对外战争的 记录以及他所具备的能力使他在战将如云的美军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施氏对美军各 军种的情况十分熟悉,这使得他在海湾危机中指挥美军进行部署和与多国部队的协调 时显得很老练。 自1988年担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以来,施瓦茨科普夫曾有针对性地对地区性冲 突、大规模常规作战、中低强度作战、沙漠作战和特种部队作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形势也有独到的分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数月前,他曾预言:“ 地区性的冲突将成为近期石油供应最有可能的威胁,而挑起这一冲突的将是伊拉克。” 海湾战争主要是沙漠作战,对此,施瓦茨科普夫并不陌生。他曾指挥美军第二十 四机械化步兵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训练,并且经常带部队去埃及沙漠地 带同埃及的军队进行大型联合军事训练。 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虽然名气不如前者,但其资历和才华并不逊色。多国部队 是以沙特政府邀请的名义进驻沙特的。大军云集沙特后,沙特政府决定成立联军司令 部,任命防空军司令哈立德亲王为联军司令。从理论上讲,所有多国部队都得听哈立 德调遣。 哈立德是沙特第二副首相兼国防部长、航空大臣苏尔坦亲王的长子,年轻有为, 被认为是沙特王室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哈立德身材魁梧,博学多才,曾接受过全面的 军事训练。他1968年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此后又赴美国陆军防空学校攻读防空、 电子、防空设备维修等专业,之后又学习其他专业。1979年毕业于美陆军指挥和参谋 学院。他在美国除攻读军事外,还取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所以他在沙特军队中,甚 至在阿拉伯世界中是少有的受过美英诸兵种军事训练与高等教育的军官。 哈立德亲王是沙特防空部队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艰辛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建立了 完整的防空体系。1985年,沙特防空部队从空军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军种,他是当之 无愧的防空军司令,并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又晋升为中将,时年仅42岁。哈立德 亲王社会地位显赫,军事知识丰富,善于辞令,自信大度,一派大将风度。在海湾危 机的关键时刻,由他出任联军司令实属理想人选。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集结沙特的几十万多国部队实际上有两个司令,一个 是沙特任命的联军司令哈立德,另一个则是美军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几十万大军究竟 由谁来指挥? 一时成了记者们的热门话题。哈立德认为,他是联军司令,所有在沙特 的部队应由他指挥。施瓦茨科普夫则认为,与伊拉克百万大军作战岂是儿戏,哈立德 岂能担此大任。争执不下的指挥权问题最后由布什和法赫德国王出面调解方得解决: 美、英、法军队由施瓦茨科普夫指挥;哈立德则负责指挥阿拉伯和伊斯兰部队。 哈立德身为联军司令,深知傲慢的美国人是不会听他调遣的,但他为了国家的荣 誉,至少要和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并且要建立一个与美军司令部平行的司令部。 哈立德命令他的副官,同施瓦茨科普夫的每次约谈都必须在他的办公室进行,此事没 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在哈立德的坚持下,施瓦茨科普夫果真每天都到哈立德的办公室 商讨共同作战行动。 11月份的某一天,美军未通知哈立德就想进行全副武装的空中演习,哈立德当即 下令,禁止第二天进行任何武装飞行,随后打电话通知了施瓦茨科普夫,他只得取消 了演习。后来美国空军解释说他们只是想试验一下全副武装的飞机起飞与降落程序。 几天以后,美军请求同意他们检飞,这次哈立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尽管这使演习推 迟了5天,但最重要的是给美国人上了一课。 哈立德以前从来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但施瓦茨科普夫为了防止伊拉克的恐怖活 动,出则前呼后拥,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和便衣。当他在国防部外面活动时,甚 至使用一个护送车队。哈立德见此也不示弱,立即成立一支同施瓦茨科普夫的警卫队 不相上下的警卫队,还派了几个人到国外去接受训练。当人们看到哈立德精心组织起 来的卫队,禁不住惊呼:“真主啊,他从办公室走到下面的作战室时要10个人—— 5 个在前面,5个在后面,还都端着机枪。干什么?”哈立德认为他不想干什么,只是必 须让盟军军官及新闻媒介看到沙特王国的尊严,看到他是与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的 司令官。多国部队两司令相互斗气,用中国话说这叫各为其主,其实他俩性格相近, 在整个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合作还是成功和愉快的。

人质盾牌

面对大军云集海湾,萨达姆仍执迷不悟,决心要和多国部队对抗下去。8 月28日, 萨达姆发布总统令,宣布科为伊的第十九个行省,萨达姆的用意十分明显,他要在地 图上永远抹掉科威特这个国家。10月16日,伊拉克发行了新的科威特地图,将科威特 的布比延岛、瓦尔布岛和鲁迈拉油田划归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科的其余部分则为伊的 第十九省。萨达姆还任命易卜拉欣出任“科威特省”省长。为了对付美国的威胁,萨 达姆以所谓“人质盾牌”还击多国部队的“沙漠盾牌”。萨达姆扣留了近万名在伊拉 克和科威特的西方人,其中美国人有3500之多。萨达姆这一手使西方大为恼火,但又 束手无策。接着伊拉克要求各国关闭在科威特的使馆,限期在 8月24日前迁至巴格达, 声称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个省,各国没有必要在那里设立使馆。8 月中旬,伊拉克 政府把在科威特的美、英侨民集中在科威特城。伊拉克议长威胁说,只要伊面临战争 的威胁,他们就不会释放这些侨民。不久,伊拉克宣布将这些侨民分别集中在伊拉克 重要的军事设施里,如果美国胆敢袭击伊拉克,那就把这些侨民当作殉葬品。后来萨 达姆一批一批地释放人质,使西方一直在向萨达姆求饶。“人质盾牌”的闹剧还真起 了作用。 萨达姆的“人质盾牌”还挑起了反伊同盟的不和,减轻了伊拉克面临的军事压力 并改善了不利的外交处境。因为萨达姆释放哪国人质、不释放哪国人质无形中会在西 方国家间引起隔阂。10月23日伊拉克释放了400名人质,其中把所有330名法国人质无 条件释放,而只释放年迈体弱的33名英国人和14名美国人。萨达姆此举立刻在西方引 起不大不小的风波。伊拉克释放人质的消息传到巴黎,法国官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声 明这是伊拉克单方面的决定,法国不曾就人质问题与伊拉克有过任何交易。法国外交 部和总统府的发言人都一再表示,释放法国人质决不能改变法国在海湾问题上的立场。 法国总理罗卡尔在国民议会一再保证法国没有同伊拉克进行过私下交易。外长迪马同 美国务卿贝克通电话,要华盛顿放心,法国不会脱离对伊拉克实行制裁的国际联合阵 线。萨达姆的离间计尽管没有成功,但法国的一再表白,多少引起了美英等国猜疑。

最后摊牌

百万大军在海湾对垒,国际调解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90年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决定:“如果伊拉克在1991年 1月15日午夜以前未撤出 科威特,成员国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这等于把尚方宝剑 交给了美国。安理会作出该决议的第二天,布什又正式邀请伊拉克与美国进行高级会 谈,并且向伊拉克明确表示国际社会的决心。当天,萨达姆表示接受布什的建议,但 他有一个总的条件,就是坚决要求讨论中东地区的所有问题,即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 的问题、巴勒斯坦问题等。双方在伊外长阿齐兹访问华盛顿、美国务卿贝克赴巴格达 的日程问题上也未能统一意见。萨达姆要求1991年 1月12日贝克赴巴格达,而布什认 为,这个时间太接近联合国对伊拉克最后通牒的时限,故不能接受。 双方僵持着,谁也拿不出令人满意的建议。在这期间,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 联合国安理会主席、欧洲共同体的主要官员、约旦国王侯赛因都展开了外交活动,试 图说服萨达姆让步。1991年1月2日,法国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密特朗总统 的亲信米歇尔·沃泽勒以私人身份赶往巴格达。他在巴格达会晤了阿齐兹和萨达姆, 但结果并不理想。 1月3日,布什再次建议,阿齐兹与贝克在日内瓦会晤的时间,可考虑在1月7日至 9 日之间,并且称“这是争取海湾危机和平解决的最后尝试”。进退两难的萨达姆与 众将商议后,第二天表示接受布什的建议,同意双方代表1月9日在日内瓦会晤,协调 双方共同关心的海湾和平。布什认为萨达姆的这一决定是伊拉克“积极的一步”,同 时也向萨达姆保证,如果他命令他的所有部队撤出科威特,巴格达以及所有伊拉克军 事目标都不会受到攻击。当然,布什知道国际、国内对海湾问题都很敏感,为了进一 步寻求更多的同盟者,他急忙又派贝克于1月6日,匆忙赶到巴黎、伦敦,周旋于欧洲 大国之间,阐明美国对中东的政策。 在国内,布什同时也为自己的行动扫除障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于 1月12日分别 通过决议,如果萨达姆在美国东部时间15日午夜,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月16日5时之 前,不撤出被侵占的科威特,允许布什对伊拉克使用武力。 离联合国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的期限1991年 1月15日越来越近,全世界绷紧了 每一根神经注视着海湾的局势。大多数观察家认为,除非萨达姆撤军,否则美国肯定 要动武。1 月12日,即美国会通过动武决定的同一天,美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 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摊牌性会谈。在会谈中,贝克把布什给萨达姆的信放在会议桌中间, 但阿齐兹始终不接。会谈快结束时,贝克说:“部长先生,我已说了我到这里来要说 的一切,我看已没有理由再继续下去了。”阿齐兹说:“我同意。我已没有什么话要 说的了。”临分手时,贝克指着躺在桌上的那封信说:“你肯定不会接受这封信 ?” 阿齐兹平静地说:“是的,我肯定。” 1 月16日18时,美国首都华盛顿灯火辉煌,平静如常,国内外记者纷纷拥进白宫 的新闻发布中心,因为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最后撤军科威特的期限已超过18小时, 布什总统曾多次声明对伊拉克再也不能“容忍”和“等待”了。眼下,布什总统有什 么新的决策,能否宣布开战又何时宣布开战呢? 各国驻美记者无不关心这个举世瞩目 的问题。可是,白宫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却向记者宣布:“美国政府今晚没有新闻发布, 请各位记者先生们、女士们回去休息吧! ”听发言人的口气,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不 可能在今夜和明天开始。似乎天上的星星也可以安心去睡大觉。 其实,这已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日内瓦会谈失败,布什已决定由“沙漠盾 牌”转化为“沙漠风暴”,时间定在巴格达时间17日凌晨 3点,这使萨达姆在期限过 后仍有一整天的时间来表明撤军意图,可是萨达姆没有作出任何表示。一场席卷海湾 的大风暴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沙漠风暴”登台亮相

1 月17日拂晓前对巴格达的空袭来得那么阴森、恐怖,根本听不到一点战机的声 音,但在瞬间,漆黑的夜空被火焰照得通明,飞蝗般的各式轰炸机、战斗机突然出现 在巴格达的夜空,炸弹像雨点般地从天而降,轰隆声如排山倒海,此起彼伏,震耳欲 聋,楼房开始晃动,灯光突然熄灭,整个城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防空警报刺耳的 尖叫声、炸弹的轰鸣声和一串串五彩缤纷的防空高射炮弹拉开了袭击巴格达的战幕。 显然是因为在极高的高空飞行,多国部队的战机静静地到达了,直到炸弹落到巴格达 的上空,伊拉克人才知道他们受到了空袭。在伊拉克的首轮防空火力发射之后的两个 小时,巴格达电台报道说,战机“一浪接着一浪”地轮番飞到这座拥有大约 400万人 口的城市上空。 空袭后的早晨,巴格达的街头一片荒凉,店铺紧闭,门窗关上并拉上了窗帘,但 房屋没有遭到大的破坏。许多外国记者在巴格达市区豪华的阿拉什德大酒店里观察到 这次袭击。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这家酒店内的外国人和记者,在空袭开始后由酒店职 员护送到地下防空掩蔽所内。 天亮后记者们向市民进行了查询,但没有获悉市民伤亡的报告,也没有迹象显示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像传说的那样在总统官邸被击中。据伊拉克通讯社的报道,萨达姆 当时是在另一个隐蔽的地方,他逃过了这轮拂晓前的空袭。该通讯社援引伊拉克驻巴 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代办的话说,萨达姆健康状况良好。 美国有线电视网( CNN)记者阿尔内特说,看来该市的部分建筑物未被直接击中。 他看见 3枚地对空导弹的反击,但没有击中目标。巴格达重要的机关大楼都受到了直 接的轰炸,如市中心的民防大楼、巴格达中央政府大楼、底格里斯河边的国防部大楼、 执政党社会复兴党总部和河对面的总统府。 在袭击开始后的头几个钟头,部分记者报道说,在远处发生了大火。CNN 记者霍 曼利说,一个炼油厂显然被击中,一股热气吹过酒店的上空。电讯大楼一带有巨大的 爆炸声。霍曼利形容这种景象就像“一些美丽的曳光弹,有红色的爆炸火光,也有绿 色的爆炸火光”。另一名记者说:“我们感觉到我们正处于地狱的中心。”遭空袭后 的巴格达,伊拉克官员似乎已经失踪,电缆、电话线及供水都已中断,电台被严重干 扰,曾一度播放国歌的电台放到一半时信号即完全中断。首都的大部分地区一片死寂。 一些外国记者为逃避空袭,登上了去约旦的汽车,汽车司机乘机敲竹杠,700 公里的 旅程竟收费3000美元,这应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记者在 沿途没有看到任何军事路障或检查站,直至边境关卡才见到第一个穿军装的伊拉克士 兵。这些只是空袭伊拉克的部分镜头。 多国部队这次针对伊拉克的“沙漠风暴”空袭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规 模最大的空中作战行动。空袭开始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 确定轰炸目标,随时掌握伊拉克军队的动向,美国十几颗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不停地 在海湾上空穿梭,各种图像信息不断传到地面指挥部。空袭前夕,美军启动干扰机, 干扰伊拉克的电波,干扰范围覆盖伊拉克全境,伊拉克通讯系统顿时失灵,萨达姆以 及各级指挥机构无法正常指挥。多国部队战斗轰炸机出动前,美军干扰机首先飞临伊 拉克上空,撒下大量的金属片,使伊拉克的雷达上出现了一片雪花,根本无法观察到 多国部队的飞机。接着,美军开始从“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军舰上向伊拉克 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该型导弹命中精度惊人,美军吹嘘在1000公里之外发射能 准确无误地穿过足球门框。导弹发射后,多国部队的数百架战斗轰炸机从沙特中部的 空军机场起飞,对伊拉克进行狂轰滥炸。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空袭开始后头15分钟, 多国部队的飞机一共向伊拉克战略目标投下了 1.8万吨炸弹,相当于当年美国投放广 岛原子弹的当量。 据美军发言人1月18日宣布,多国部队空军第一天空袭摧毁了伊拉克50%左右的军 事目标,包括雷达站、防空阵地、空军基地、地对地导弹阵地以及指挥、通讯和控制 中心,核设施、生化武器中心等。在多国部队猛烈的轰炸面前,伊拉克防空系统陷于 瘫痪,伊拉克空军除少量的飞机升空迎战外,大部分飞机躲在钢骨水泥的机窝里,或 向北部山区机场转移,后来还有一些飞机飞到了伊朗。伊拉克升空的飞机几乎无一生 还,但没有听说伊拉克飞机击落下多国部队的飞机。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初战告捷,欣喜若狂。但没过多久,美国发现他们高兴得 太早了。伊拉克遭受的损失远远没有他们估计的那么严重。美国的卫星清清楚楚拍到 的伊拉克军事目标挨炸的照片原来大多是假目标。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发射架隐 蔽在居民区等美军不易发现的地方,容易被发现的发射架大多是故意设置的假目标。 消息传开,全世界一片哗然。伊拉克虽然反击乏力,但它还是很经得起打的。

萨达姆拒不服输

“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萨达姆到哪里去了? 多国部队对巴格达的空袭,总统 府无疑是首当其冲的目标。据说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要打一幢大楼的男厕所就 不会落到隔壁的女厕所里,萨达姆逃离了巴格达,还是已经被炸死在总统府里 ?人们 凭各自的想象猜测着。其实,萨达姆此时就在首都巴格达,而且就在他的总统府里, 只不过他是在地下工事内。他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地面上发生的一切。情报部门向他 报告首都遭到猛烈空袭后,他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了。 总统府的地下工事可以说是萨达姆的一个杰作,也足见萨达姆用心良苦。该地下 工事是德国公司建造的,共耗资1亿多美元。总面积为1800平方米,离地面达 18米。 墙壁、天花板和地基都有 2米厚,门用强度极大的12厘米厚钢板制成,德国造的电梯 可将人员送上地面。这个地下工事不仅能耐摄氏 3

‘陆’ 中国所援助过的国家

1、朝鲜

1960年,中国供应朝鲜10万锭的棉纺设备,并供应其他项目。

1961年,中国援外支出接近偿还外债的支出。

1962年以后援外更超过了偿债。

1958年至1963年,这个中国最困难的时段, 中国以无息贷款方式为朝鲜承担了纺织厂、轴承厂、糖厂、热工仪表厂、继电器厂、电子管厂、无线电零件厂等29个成套项目。

2、蒙古

1956年,中国开始向蒙古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中蒙两国签订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中国无偿援助蒙古1.5亿元人民币。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两笔长期低息贷款,由于蒙古缺乏技术力量,援助项目都采取“交钥匙”方式, 即中国包揽一切, 全部建成后把钥匙交给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发电厂、毛纺织厂、玻璃厂、造纸厂、砖瓦厂、蔬菜农场、养鸡场、医院、疗养院、6座桥梁等21个项目,中国不能制造蒙古提出的纺织厂设备,不惜动用紧缺的外汇到英国订购。

3、阿尔巴尼亚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锁、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供的。 从1954年起,中国向阿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折合人民币100多亿元,阿总人口才200万,平均给每人达4000多元(当时中国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农民干一天才8分钱)。

至1978年6月底,中国帮助阿兴建了钢铁、化肥、制碱、制酸、玻璃、铜加工、造纸、塑料、军工等新的工业部门,增建了电力、煤炭、石油、机械、轻工纺织、建材等工业企业和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共计承担了142个项目,其中建成的92个,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设的23个。

为建设这些项目,中国先后派出近6000名专家,并为阿尔巴尼亚培养了几千名技术骨干。 中国援阿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1公顷地400公斤,远远超过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数量;军援项目之繁、数量之大,也远超出阿实际需要。

60年代初,中国把苏联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项目全部包下来,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有求必应。 1960年底,正值中国最严重的灾荒时期,却还是紧急援助了阿尔巴尼亚5万吨粮食。

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急需的东西,甚至包括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50年以来,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6)上海援助伊朗医疗队多少人扩展阅读: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

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援助是指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等援助资金帮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目。

中方负责项目考察、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过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项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国使用。

成套项目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援助方式。从1954年开始,中国利用成套项目援助方式为越南、朝鲜两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和市政交通等设施,并援建一批基础工业,为两国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此后,成套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在对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目前,成套项目援助占对外援助财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一般物资

一般物资援助是指中国在援助资金项下,向受援国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

中国对外援助最早是从提供一般物资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国内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支持广大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发展民族经济,向上述国家提供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物资。

除单项提供援外物资外,中国还配合成套项目建设提供各种配套设备和物资。中国始终将国内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产品作为援助物资,提供的物资涉及机械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领域。

这些物资满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设备如民用飞机、机车、集装箱检测设备等,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技术合作

技术合作是指由中国派遣专家,对已建成成套项目后续生产、运营或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就地培训受援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生产而进行试种、试养、试制,传授中国农业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某一项专业考察、勘探、规划、研究、咨询等。

技术合作是中国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术合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种植养殖,编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文化教育,体育训练,医疗卫生,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地质普查勘探、经济规划等。

技术合作期限一般为1年至2年,必要时应对方要求,可以延长。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指中国通过多双边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

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国的实习生来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

自1981年起,中国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了多个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班。

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举办官员研修班,培训的部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和环保等20多个领域。

目前,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约1万名左右。此外,中国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受援国就地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

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是指中国向受援国派出医务人员团队,并无偿提供部分医疗设备和药品,在受援国进行定点或巡回医疗服务。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一般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援外医疗队员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并采用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医疗队,共1324名医疗队员,分别在57个发展中国家的130个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是指中国在有关国家和地区遭受各种严重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下,主动或应受灾国要求提供紧急救援物资、现汇或派出救援人员,以减轻灾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帮助受灾国应对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

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对外紧急救援行动,并在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使救援行动更加快速有效,中国政府于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援助应急机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开展了对外援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国提供各种援助共计7亿多元人民币。

近5年来,中国政府累计开展紧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紧急技术援助;就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爾尔尔登革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缅甸、古巴热带风暴,巴基斯坦洪灾等提供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

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布隆迪、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援外志愿者

援外志愿者是指中国选派志愿人员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发展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目前,中国派出的志愿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志愿者。

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

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塞舌尔、利比里亚、圭亚那等19个发展中国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领域。

其中,向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实现连续派遣。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

债务减免

债务减免是指中国免除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华到期政府债务。对于受援国对华政府债务,中国政府从不施加还款压力。

在受援国偿还到期无息贷款遇到困难时,中国政府一向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通过双边协商延长还款期限。为进一步减轻经济困难国家的债务负担。

中国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2005年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和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

先后6次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个国家签署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网


‘柒’ 红十字会的由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5月29日。这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当地人民受尽苦难。上海各界知名人士联合筹组国际红十字会上海分会,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分会一经成立即组派救护队赴东北救出难民3万余人,救济难民2万余人,医疗伤病人员2千余人,留养妇孺1万余人,资遣难民回籍13万余人,训练救护人员数千人。1906年,清政府派驻英公使前往日内瓦签订日内瓦公约。次年,上海分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2年 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报各国红十字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正式成员。红十字会协会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1919年7月8日加入协会。

1912年2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会章,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在全国不少地方相继开展了救灾和救济活动。到1937年,地方分会达469处,医疗机构262处,会员13万8千余人。

1938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汉口成立(后迁到贵阳),由37个队发展到150个队,医护工作人员3420人,救护活动遍及全国各个抗日战区。1938年1月到1945年9月,各救护队共进行手术11万9千余例,骨折复位3万5千人次,敷伤875万人次,收住院病人214万多人次,门诊1038万人次,预防接种460万人次。会员人数发展到22万多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部分总会工作人员留在大陆。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协商改组中国红十字会,讨论通过章程和领导人员名单,报经政务院批准。1950年10月,在红十字会协会第21届理事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协会执委。1952年,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承认四个日内瓦公约。同年7月,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两个代表团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

在改组后的16年中,中国红十字会不仅在国际间开展了广泛的交往,而且使国内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中国红十字会被迫停止国内工作,各地红十字组织被撤销,人员被遣散。国际活动则从未中断。

1978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国内工作,地方红十字会先后开始重建并恢复工作。1985年6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修改通过的章程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以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88年,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相当大的一批地、市、县也相继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全国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达6万多个,会员人数达到600多万人。

以宣传人道主义和卫生救护、输血献血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中国红十字》杂志创刊于1913年。1950年 9月,中国红十字会改组后在北京复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机关报《中国红十字报》于1986年10月创刊,为半月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台湾也有红十字会组织。

红十字历史

19世纪中期,欧洲商业经济日益繁荣的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不断以兵戎相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国的陆军医疗部门无力单独解决战地伤病兵员的救护和治疗问题。因此,一场血战之后,往往陈尸遍野,呻吟呼号,悲惨万状,不忍卒暗。有个名叫让.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晋见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途中,抵达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此时拿破仑皇帝正率法军和撤丁军为一方与奥地利陆军为另一方,为争夺伦巴第地区相继在马根塔和索尔弗利诺两地血战。索尔弗利诺之战,双方资亡四万多人,大批伤兵被遗弃在战场上,烈日蒸晒,无人救护,状况十分凄惨。杜南目睹这一情景,出于对人的同情和怜悯,当即号召该地居民,同他一道组织起来,不分国籍的抢救和看护被遗弃的伤兵,前后达八天之久。
杜南回到日内瓦后,向公众讲述了他在索尔弗利诺战地的经历。人们鼓励他写书激励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后,杜南于1862年11月在日内瓦发表他的名着《索尔弗利诺回忆》一书。杜南在书中追述了他在索尔弗利诺的所见所闻和救护伤兵的故事。在书的结尾中他建议;(1)在各国成立伤兵救护组织;(2)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组织权益的国际公约。他积极向德、奥诸国的统治者进行游说,他的倡议获得了欧洲各国上层社会的热烈支持。于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尔将军、莫瓦尼埃律师、阿皮亚和莫诺瓦两医生等一道,在日内瓦公共福利会辖下组成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人们常说的五入委员会;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尔将军担任,社南是该国际委员会的秘书,红十字会就这样诞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员会正式易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在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倡议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6个国家的36名代表参加的一次名叫预备会议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十项决议和三项建议,特别主张:
(1)在每个国家成立救护委员会,以便在战时协助'陆军’医疗队进行工作;
(2)平时开展训练男护士的工作;
(3)救护车、陆军医院和医护人员中立化;
(4)采用统一的识别标志,即白底红十字旗帜和臂章。
五人委员会特别是杜南坚持不懈地工作,说服欧洲各国派代表到日内瓦研究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团体权益的国际公约。由瑞士联邦委员会和法国政府出面,于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间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2位全权代表参加的外交会议。会议几乎未加修改就通过了五人委员会提出的公约草案,于8月22日正式签定《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第一次日内瓦公约。公约仅有十条条文,概括地将1863年预备会议通过的决议用国际公约的形式从法律上肯定了下来,也为关于战争的国际人道主义法树立了一个规范性的模式。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其在武装冲突中的特殊作用,从此正式得到国际公约的承认。
随后,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欧、亚、美三洲的主要国家相继成立了43个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也于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诞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个国家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正式加入了这个国际红十字运动。

红十字标志的由来、类别和使用

现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项日内瓦公约,正式承认三种战地救护识别标志,即红十字、红新月、红狮与太阳。1982年,红狮与太阳标准被取消。武装部队医疗部门,在战地服务过程中,使用这类标志标明所属的医疗器材、人员、车辆、船只、飞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内瓦公约的保护,不得随意受攻击。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
一、红十字标志的由来和类别
红十字作为救护团体(即红十字会)识别标志,始于1863年10月,采用“白底红十字的臂章体为伤兵救护团体志愿人员的识别标志”。随后的日内瓦公约更以具体化,明文指出红十字标志系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瑞士表示敬意,因为瑞士的日内瓦是红十字会的发祥地。由此可见,红十字标志与宗教迷信没有任何联系。
红十字标志通常是由五个大小相等的红色正方形拼合成。国际红十字的规章,对红十字标志本身的大小、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说明两条红色长方条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长短相等就行了。我们常见的红十字标志,因人地而异,规格不尽统一,原因就在于此。当然,最好还是前述五个正方形投合的方式制作,比较合乎大家都赞同的标准。
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战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联邦委会说,“红十字标志冒犯了该国土兵的宗教信仰,”该国陆军已采用红新月标志代替红十字标志标明他们所使用的救护车。土耳其的体法,随后为一些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占优势的国家历仿效,它们也相继采用了红新月标志。
为什么红十字标志冒犯了土耳其士兵的宗教信仰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简略地回顾一小段世界史。在11世纪至13世纪之间,西欧信奉基督教,各国的王公、贵族、传教士企图从回教徒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和基督圣地,曾多次纠集教徒,前仆后继,进行十字军东征(最着名的有8次之多),当时他仍所使用的旗帜就是以耶酥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作为标志。十字军东征虽以失败而告终,但自此以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即视十字架为禁物,忌讳使用。这种思想情绪,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在红十字标志的使用上来了。可是,象黎巴嫩、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这样一些伊斯兰教影响较强的国家,却没有采用红新月标志,仍沿用多数国家所使用的红十字标志。
红新月标志,有向左和向右弯曲两种形式,国际红十字一般采用向右弯曲的红新月。至于标志的大小规格,跟红十字标志一样,迄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可以遵循。
伊朗从1923年起采用红狮与太阳作为该国红十字组织的标志。但伊朗革命后,于1980年7月4日正式通告国际红十字会,放弃使用红狮与太阳标志,改用红新月标志。因此,到1980年7月,1949年四项日内瓦公约所承认的三种红十字标志,实际上只存在红十字与红新月两种了。在报刊文章里,有时我们还见到“红十字组织使用三种不同标志”的说法,显然由于信息闭塞,已与事实不符了。
目前,在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标联合会协会的144个成员中,使用红十字标志的有119个,使用红新月标志的有24个,余下前苏联是同时使用两种标志的唯一红十字组织。
二、红十字标志的使用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项日内瓦公约第44条的规定,红十字标志(红新月标志同样适用)具有保护和说明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前者指使用标志的人员、器材、车辆、机构等,是受到公约有关条款的保护;后者只是说明或表明使用标志的人员或某种东西,只是与红十字会有关系,或从属于红十字会,并不受公约的保护。红十字标志的使用,首先是军事当局的权限,特别是武装部队医疗部门的权限。据此,红十字标志的使用,一般应由有关军事当局授权,不得使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在战时,这种受权特别给予从事救护伤病员的军队医疗队,即它的人员在战地救护过程中可以佩戴红十字臂章;它的救护车、医院船、医疗飞机、医院等可以悬挂红十字旗帜;它的医疗器材可以贴上红十字标志;等等。交战双方应按公约给予保护,不得有违。但是,这些人员、器材、设施、机构等,一旦不再为战地伤病员服务,就不再受公约的保护;医院、救护车等如用于掩护或运送作战部队,那就构成违犯公约的行为了。
日内瓦公约参加国,根据公约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国内立法,明确规定了红十字标志的使用方法。一般讲来,红十字会无权使用保护性质的标志,但在和平时期它可以根据国内立法的规定,使用红十字标志,当然这种使用不含有任何保护意义。国际红十字规定,各国红十字会会员、青少年会员、红十字会训练的急救员、卫生员等,均可佩戴红十字证章、肩章、领章、胸章、帽徽、别针等,最好在这类证章等的红十字标志周围镶饰些花纹,或铸刻上佩戴人员类别字样。标忠尤应尽量小些,不宜过大。红十字会全部占用的房舍,也可涂有红十字标志,或悬挂红十字旗帜;一部分占用的,只在占用部分的办公室悬挂红十字标志;如属红十字会所有而未占用的房舍,只能悬挂不带标志的会牌。其他如救护车、急救站等,如系红十字会所有并由红十字会在使用,也可涂上有或悬挂红十字标志。红十字会的出版物,或募捐时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红十字标志。向灾民免费散发的救济品,也可印上红十字标志。运往国外的救济物资,贴上红十字标志,还可以得到减免运输费的优惠待遇,特别是紧急救济物资还能优先抢运。非红十字组织使用标志,事先须得到有关当局和红十字会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1950年进行了改组,成为新中国红十字会。建国后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十字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颁布实行,使我国红十字事业走上法制轨道。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缴纳会费的,可以自愿参加红十字会。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82847个基层组织,2026万会员。

中国红十字会使用金黄色的橄榄枝环绕白底红十字标志作为会徽。会长彭佩云,名誉会长胡锦涛中国红十字会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确立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两个国际组织及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各地红十字会迅速恢复和建立。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7万多个基层组织,近2000万会员。在人道领域里的工作不断开展,并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备灾救灾网络已初具规模,中国红十字会在开展自然灾害的救H力工作中,募集了价值20多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款物,为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作出了贡献。1982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协助政府倡导和推进公民无偿献血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许多国家红十字会有着良好关系与合作,也积极援助姊妹国家红十字会。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副主席。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彭佩云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红十字会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突出抓好备灾救灾、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社会服务、传播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推动无偿献血和红十字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预防艾滋病等主要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向社会宣传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工作,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

‘捌’ 伊朗治愈率为什么这么高 伊朗疫情受关注的原因

伊朗的治愈率不能作为衡量的标准!已连续遭到西方制裁的伊朗,事实上已没有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能力的,也无力改变新冠肺炎带给伊朗的高死亡率的现状,只能在中国援助医疗队的帮助下,收获着民族的尊严!具体可以看看伊朗治愈率为什么这么高的详细介绍。
伊朗治愈率为什么这么高
1、检测标准有问题,前期确诊了一些假病人
2、年龄结构偏年轻化,转重症比例低,年轻人自愈性更强
3、治愈标准偏低,如果按照一次检测后复阳来说,这个概率实际上不是很高,复阳的还是少,不过要是他们没法大规模检测病毒,而是以体温等指标衡量,那假性的治愈率高就是很可能的。
所以说伊朗治愈人数多虽然很神奇,但同时死亡的人数也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于重症患者他们不容易救,因此不能说中国给他们提供了扭转干坤的支持,只能说他们自己制造了如此的局面,即死亡率高,同时治愈速度奇快,治愈人数多也很多。
伊朗疫情受关注的原因
1、伊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古国,自古到今,都与中国保持着传统友谊。
2、近年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伊郎都站在中国一边,给予中国多方支持。尤其是在反对美国霸凌问题上,与中国更是观点相同,立场相近。
3、伊郎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大国,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尤其是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事关中国石油大通道的安全,因此,支援伊郎,也就是间接的支援我们自己。
4、伊郎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多年,人道主义危机严重。中国做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出于人道主义,也应该援助伊郎。因此。我坚决支持国家对伊郎给予大力援助,如需捐款,我也会倾囊相助。
伊朗疫情最新情况
根据伊朗卫生部信息,截至当地时间15号中午,伊朗新增120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3938例,新增死亡病例113例。伊朗总统鲁哈尼强调不会封城,鲁哈尼说:“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封城。”此外,伊朗政府承诺会向社会最低收入的300万民众给予补助。伊朗卫生部官员称,已经开始向民众免费发放药品,并呼吁民众尽可能待在家里抗击疫情。
相关新闻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卫生部副部长阿里雷扎·雷西15日表示,截至当天伊朗启动的国家动员计划完成了1000万人的疫情排查工作。
雷西说,国家动员计划在已经在伊朗全国范围内铺开,目前已出动7万名医务工作者与民众进行联络。1000万人接受排查后,发现有21万人出现了至少一种疑似症状,其中3万人符合转入医疗点进一步筛查的条件,这其中又有1200人最终被转至医院就诊,900人接受住院治疗。
为遏制疫情发展,尽早发现疑似感染的病例,伊朗本月初宣布启动国家动员计划,将陆续向全国各地派出30万个医疗小组逐户排查疫情。

与上海援助伊朗医疗队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的山特点是什么意思 浏览:467
意大利小安素是什么版本 浏览:413
史泰龙为什么叫意大利马 浏览:414
伊朗人什么梗 浏览:28
苏联资助印度多少钱 浏览:852
印尼达拉沉香怎么盘图 浏览:12
英国教会有多少个主教 浏览:848
印度神药多少钱一克 浏览:773
印尼雅万高铁促进了什么 浏览:966
怎么黑在意大利 浏览:908
意大利面怎么可以做简便点 浏览:459
中国神话界中的神话人物有哪些 浏览:210
去印尼探亲呆二个月怎么办 浏览:467
中国表税多少 浏览:201
意大利都有什么菜 浏览:892
越南媳妇怎么搬砖 浏览:322
越南旅游免税店怎么用 浏览:940
中国汉剑多少 浏览:595
英国会议怎么决策内阁 浏览:25
日本哪个企业撤回中国了 浏览: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