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的两伊战争公墓怎么去

伊朗的两伊战争公墓怎么去

发布时间:2024-12-22 15:20:37

㈠ 1980年两伊战争带来了什么

1980年9月22日,长达八年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共造成53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千亿美元。这场战争使用了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现代化武器,而且运用了极原始极残酷的人海战术,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拼国力、拼人力的拉锯消耗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

1980年9月1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9月9日,伊拉克大批军队开始向伊朗边境集结;伊拉克谍报人员自8月起在伊朗境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另据可靠情报:伊拉克外交部在同其他海湾国家频繁地往来,并达成了一项旨在针对伊朗的秘密协议。这个时刻关注着自己在海湾地区利益的超级大国已于这些迹象中嗅到了浓烈的火药味。

早在8月,海湾国家首脑就已清楚地知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将很快在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点燃,那份新近达成的《海湾国家反伊朗秘密协议》已将这一情况通告了他们,并且这场秘密的交易使他们成了伊拉克的盟友。打垮这个波斯人聚集的国家成了海湾各阿拉伯国家共同的愿望。

战争的帷幕拉开了,两国人民的鲜血将随同浓烈而令人窒息的战火燃烧起来,灾难和着弥漫的大雾笼罩着两伊。谁曾预想到,9月22日这噩梦般的一天使两伊人民陷入持续八年的苦难中。

据统计,激战了八年的两伊战争,双方死亡约60多万人,伤95万人,伤亡总数相当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四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2倍。

双方共损失飞机400余架,坦克3500辆,火炮2700门,舰艇31艘。双方被袭击的船只近500艘。

由战争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经济损失的5倍。

这一系列数字性的罗列也许还很难使人触及到两伊战争给两伊人民乃至世界带来的灾难。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持久和最残忍的地区冲突。遭受轰炸地区的灾民多达300多万。仅伊朗首都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在这次战争中,使用了除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以外的几乎各式现代化武器,其中包括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和化学武器。

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元气大伤,产油设备遭到破坏,海上油路中断,石油产量锐减,石油收入不及战争前的1%。战争使得伊拉克债台高筑,据西方观察家估计外债约800—1000亿美元之间,资金的缺乏使国家财政和国民生活均处于艰难状态。一向缺少劳动力的伊拉克开始出现失业,通货膨胀率达每年40%。

在伊朗,仅首都德黑兰在八年战争中,全市遭受导弹133枚,死1700人,伤8500人。伊朗一军方人士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一个导弹,一个“化弹”(化学武器),成了战争后伊朗的致命伤。导弹动摇了民意,化弹涣散了军心。1988年初夏,伊拉克为迫使伊朗接受停火,在战场上大量使用化学武器,到处施放“化弹”,毒烟弥漫,天空都变了颜色,无数士兵中毒后失明、聋哑,就连死状也让人惨不忍睹,火焰喷射器将人燃成了一团蜷曲的焦灰。

伊朗在八年战争中死亡达40万人。失去亲人的家庭比比皆是,大街小巷挂着许许多多在前线阵亡的官兵的照片。

由于战争耗资巨大,伊朗国家货币里亚尔越来越不值钱,它同美元的自由比值由原来的175∶11落到1500∶1。

石油生产是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的主要经济支柱,占两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石油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5%,粮食则有一半靠进口。由于双方不停的袭油战、袭城战,石油的出口减少了近70%,石油设施遭到极大程度的破坏,一切都有待重建,许多工厂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由于战事,可耕作的土地大量荒芜,加之债台高筑,各种生活用品奇缺。

战争期间,双方不断扩充军备,八年的消耗战使得两国国民经济几乎崩溃,仅伊拉克战前外汇储备有300多亿美元,战后外债高达1000亿美元。

再看看两伊战争给世界经济带来的灾难,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表明: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35%,美国21%,意大利32%,英国14%,德国15%。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发展与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和油价波动紧密相关。

自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特别是双方展开袭油后。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美国中质原油每桶上涨近3美元;在欧洲现货市场,原油每桶上涨近5美元。涨幅最高时,一周每桶油价就上涨了3.5至9美元。

石油的涨价使许多国家的炼油厂开工不足,不得不解雇工人。特别是那些经济上严重依赖石油的国家,会因此而放慢经济的增长速度,并带来大量的工人失业。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袭油战再继续下去,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会变得暗淡无光。

另外,大量被炸油轮的油流入海湾造成严重污染,对海湾水域中丰富的“原料工厂”,即浮游植物的生产带来打击。浮游植物是细微的漂浮植物,它们构成了整个海洋生物链的基础。由于大片浮油覆盖水面,阳光不能穿透水层,浮游植物就无法生存下去,从而威胁着海洋生物链。这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并影响海湾沿岸国家居民的饮水。

两伊战争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严重的。毫无疑问,这场地区性冲突给两国自身和世界带来的灾难在有形的之后尚隐着许多无形的、无法估计的灾难。

1988年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结束了,没有胜者,一场演绎了八年的灾难结束了。

二十世纪这短短的一百年间,世界各地就发生了大大小小三百多次战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范围内每天都有枪炮声,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一次接一次的灾难,人类拿着自己发明的枪炮屠杀自己。一部分人野性的勃发,将无数无辜的人们推入战火的凄楚之中,生命在战争中枯萎了。人类的天性是向往美好的,进入新世纪之际,人类应该回顾一下二十世纪这个灾难重重的时代,丢弃战争、暴力这种已陈旧、腐朽而狭隘的人类垃圾,共同创建和平,步入一个充满博爱、宽容的大同世界。

㈡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伊拉克大举进攻伊朗,伊朗仓促迎战后来逐渐扭转局势,攫取主动权,后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阶段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第三阶段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
结局 在联合国的调解下,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总体来说 伊朗要略胜一筹
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这场战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争领土。

㈢ 两伊战争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中是一种幸运。然而,世界上仍存在冲突和战争,有些人仍然生活在生死边缘。这种对比使我们更加珍视和平并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持续了八年的两伊战争,这场战争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1. 边境争端
两伊战争的爆发有多种原因,首先是边境争端。国家之间的边界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可能会影响邻国并限制自身发展。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长期紧张关系就是由于边界问题而加剧,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冲突。
2. 宗教纷争
宗教问题是两伊战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宗教信仰得到正确引导,可以带来积极影响;但如果被误用,也可能导致国家间的争端。伊拉克和伊朗都信奉伊斯兰教,但由于领导层信仰不同的派别,他们试图影响他人改变信仰,从而引发了宗教争端。
3. 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也是两伊战争的导火索之一。伊朗以波斯人为主,而伊拉克主要是阿拉伯人,两国文化差异显着,彼此之间存在优越感和控制欲,这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两伊战争历时八年,可分为四个阶段。起初,战争主要在伊朗境内进行,伊朗采取防御策略,而伊拉克则发动进攻。尽管伊拉克初期进展迅速,但伊朗最终成功阻止了对方的进攻并开始准备反击。
到了战争的第三年,战场转移到伊拉克,伊朗发动强攻,但伊拉克成功防守了两年的进攻。到了第五年,伊朗改变战略,采取速决战策略,同时进行地面战争和海战,对伊拉克的港口城市发起攻击。这种战术让伊拉克措手不及,但伊拉克士兵们勇敢地抵抗,并未让伊朗占据太大优势。
战争的第五年,双方都未能在战争中获得明显优势,战争进入最疯狂的阶段,双方开始使用空军和装备对对方区域进行轰炸,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成为人们心中的噩梦。
最终,双方都没有在战争中获得便宜,战争结束后恢复到战前状态。然而,这八年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破坏了他们的幸福生活。这场战争浪费了宝贵的八年时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㈣ 什么是两伊战争

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即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结束,历时八年。领土争端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宗教派系对立、民族纠纷、领导者个人恩怨也是引起战争的起因。这是二战之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战争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使紧张的海湾局势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两伊是紧密邻邦,其接壤边界线长1280公里,双方在领土、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由来已久,谁都不让步,即便是已达成协议的问题都不诚心解决。

伊朗人口3400余万,主要是波斯人,阿拉伯人只有200万左右。长期以来,阿拉伯人一直进行着要求民族平等和争取自治的斗争。霍梅尼执政前曾答应给予自治,但执政后却未履行诺言。阿拉伯人起来反抗,伊拉克则对其提供武器和经费,霍梅尼对此极为痛恨。另外,两国境内均有数百万库尔德人,双方都支持双方的库尔德人反对对方政府。这样,民族纠纷的积怨愈结愈深。

战争直接起因是,1978年伊朗发生动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执政。霍即宣扬输出“伊斯兰革命”,并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8月,伊朗单方面宣布不承认阿尔及尔协议。9月上旬,伊拉克用武力收复了长期被伊朗控制的扎因高斯等地,随后也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由此导致了两伊战争的爆发。

战争开始后,双方投入的兵力为:伊拉克10个师,11万余人,1500辆坦克,300余架飞机;伊朗7个师,7万余人,1000余辆坦克,150余架飞机。此外,双方各有数万名后备役部队参战。战争大体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80年9月22日至1982年7月12日)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拂晓,伊拉克出动大批飞机,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及大不里士等15个城市和空军基地。23日凌晨3时,地面部队5个师(其中装甲师3个、机步师2个),约5万余人,1000余辆坦克,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29日,深入伊朗境内15-30公里,占领了伊朗近400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了阿拉伯河东岸地区。这一阶段,历时40天,伊拉克利用突然袭击获得先机之利,夺取伊朗纵深30-90公里不等的大片土地,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1980年11月,伊朗进行局部反攻,伊拉克转入全线防御。由于伊拉克无力进一步发动有效的进攻,步步陷入被动。伊朗稳定了战局,逐步改变了被动态势。

从1982年3月起,伊朗转入反攻,伊拉克被迫退却。3月22日凌晨,伊朗出动正规军3个师和一部分革命卫队,共3万余人,发动了代号为“胜利行动”的反攻战役。收复了扎迪赫阿巴斯等城镇,约2000平方公里的失地,伊拉克被迫后撤30至60公里。

伊朗在取得战役胜利后,调整部署,经过约1个月的准备,于4月30日凌晨,发起了代号为“圣城行动”的进攻战役,主力突破了伊拉克部队防御,前出至两国边界附近,南下威胁霍拉姆沙赫尔城。6月10日,伊拉克宣布单方面停火,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从此,两国边界基本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二个时期(1982年7月13日到1984年3月)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夜,伊朗以正规部队革命卫队等共约10万余人,在猛烈炮火支持下,在宽达60公里的正面上,兵分三路对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地区发动了代号为“斋月行动”的进攻战役。深入伊拉克境内8至20公里。14日晨,伊拉克以1个师和2个旅的兵力,在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进行阻击,并迅速转入反攻,迫使伊朗部队退至距边界约5公里的伊拉克境内的一个弧形地带踞守。此后,伊朗又发动三次进攻,都未能取得进展。

1982年10月1日起,伊朗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10月1日凌晨,伊朗部队出动5万余人,向伊拉克边境城市曼达利地区发动了代号为“穆斯林伊本—阿吉勒”战役,控制了曼达利至纳夫塔哈纳之间的战略公路,对巴格达形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先后发起7次反击,把伊朗部队阻止在边境一带。从1983年2月起,伊朗主要在中线和北线发动了“曙光1、2、3、4、5号”攻势。伊拉克凭借在国内作战的有利条件,对伊朗的攻势组织了有效的反击,基本守住了防线。由于战斗激烈,双方损失较重,至1984年3月底,伊朗攻势基本停止。

第三个时期(1984年4月至1988年8月),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并进行“袭船战”和“袭城战”,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1984年4-5月,伊拉克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袭船战”,最多时,一天有8艘伊朗船(多为油船)受袭。8月,伊拉克开始大规模空袭哈尔克岛,并袭击来往于该岛的油轮,破坏伊朗的石油出口。1984年6月-1985年6月,伊拉克又发动了“袭城战”,伊朗近400座城市受袭。随后,双方的“袭城战”进一步升级。1988年2月27日,“袭城战”达到了8年来的最高峰,伊拉克出动飞机轰炸了德黑兰炼油厂。第二天,伊朗进行报复,轰炸了巴士拉及其他5个城市,29日,还向巴格达发射了3枚导弹。“袭城战”使双方的许多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炸死炸伤了一大批平民。

与此同时,在海上双方展开了“油轮战”。伊拉克从1984年开始,发动了一场袭击油轮的攻势。为迫使美国等国家进一步向伊朗施加压力,伊拉克还用导弹打击巴拿马、希腊、科威特、英国、美国等国的油轮,企图将美国卷入海湾冲突。

1987年7月22日,美国公开卷入两伊冲突。11日,美国出动武装直升机首次袭击了正在公海布雷的伊朗“阿杰尔”号登陆艇。10月8日,又出动武装直升机攻击伊朗的4艘炮艇,击沉2艘,击伤2艘。10月15日、16日,伊朗发射岸对舰导弹,击中了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美国“森加里”号油轮和悬挂美国国旗的科威特油轮。1988年7月3日,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用导弹击落了一架飞临霍尔木兹海峡上空的伊朗航空公司的A300型大型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全体人员遇难。

两伊武装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在第二天就做出了反应,表示欢迎安理会的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伊朗既没接受,也没表示反对。1988年7月18日,伊朗出人意料地宣布接受598号决议,就在前几天,它还宣称要进行持久战。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主持下,两伊外长终于坐在一起,为最终结束战争进行谈判,结果一致同意停止战争,但双方在边界划分、战争责任、赔偿、交换战俘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至此,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中东、波斯湾地区爆发的一场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双方血战8年,结果两败俱伤,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国共伤亡约100余万人,仅伤亡人数一项就大大超过1948年以来历次阿以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8年战争,两伊在军费开支上共耗资2000多亿美元,其他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两伊战争如此高的消耗,是二战后局部战争少有的。

1984年5月开始的“袭船战”,不仅给双方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引起了整个海湾局势的紧张,导致了外国在海湾军事力量的大量增加。这是二战以来,外国军事力量在海湾地区的最大规模的集结。

两伊战争,双方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技术武器装备,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等,将一些新式装备卖给交战双方使用,这些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战斗数据,为有关国家研制和装备同种武器提供了重要经验。

㈤ 现代世界最愚蠢的三大战争

现代世界最愚蠢的三大战争,埃厄边境战争排第二

战争本是打压对手的最后手段,也是为自己争得利益最大化,或满足自身战略需求,也许是霸权野心,总之是对本国有利的。所谓愚蠢,就是双方的战争没有任何意义,捞不着任何好处还让自己损失巨大,如本文所列的这3场战争可以称得上当代最愚蠢战争

NO.3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是伊拉克和伊朗打的一场十分愚蠢的战争,双方战争的起因主要是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但从战争的结果来看无疑是最愚蠢的。战后双方又回到了战前状态,不但什么利益都没得到,反而两败俱伤。战争让伊朗损失了105万人,其中阵亡35万,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让伊拉克伤亡43万人,其中死亡18万人,经济损失高达3500亿美元。

在当时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战争让双方的社会发展至少后退了20-30年,负债累累。因为战后伊拉克经济上的囧境,也让当时的萨达姆政权采取了冒险主义,于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直接导致了后来对其致命的海湾战争和03年的伊拉克战争,萨达姆政权也因此覆灭。

两伊战争由伊拉克先发制人开始,这场战争一打就是8年,可谓旷日持久,虽然伊拉克使用了浑身解数,甚至动用了化学武器,但战争依然很快陷入了僵局。虽然最后双方都宣布自己赢得了胜利,实际上战争结束后双方又回到了战争开始前的状态,谁都没捞到好处,却损失了大量人员、装备,直接造成双方的经济面临崩溃。

NO.2 埃厄战争

这是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之间于1998年至2000年爆发的一场边境战争,战争的起因仅是为了争夺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灌木丛山和荒凉的巴德平原。本来解决的方法有很多,非要走得不偿失的战争这一步。更愚蠢的是,这是两个世界最贫穷国家之间打的一场“二次大战的装备,一次大战的战术,拿破仑时代的战地救护”。

战争结果让双方都没捞到什么好处,更是让世界看了一场笑话,更让两国本已捉襟见肘的经济雪上加霜。

这是一场由一片毫无价值的荒地引起的战争,导致15万人丧生,上百万人流离失所。也许这个伤亡结果在血腥的历史战争中不是那么起眼,但是别忘了,双方在战争爆发之初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五六万,这个结果意味着双方如果不是后来又动员了大批人员参战,军队几乎早已损失殆尽。

战争使厄立特里亚的军队由战前4万人的规模膨胀到30万人,军人占了总人口的10%。而埃塞俄比亚军队也是由战前的6万人扩充到战后的40万人。对于战绩,双方都存在夸大其辞,关键是双方没能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让两国遭受了多大的损失。

最终两国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沿国境线设置了25公里的缓冲区,联合国调查团定期在两国边境巡查,早知是这样的结果,打还是不打,这又是何苦呢?

NO.1 足球战争

足球战争发生于1969年7月,是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两个国家打的一场中美洲历史上最大的战争,这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愚蠢的战争,没有之一。这场战争虽然名为足球,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却是移民造成的矛盾,但解决这样的矛盾有很多办法,不一定非得战争。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都位于中美洲,两国都盛产香蕉。

而美国的水果公司在洪都拉斯有大片香蕉园,很多萨尔瓦多人为了工作,便移民或偷渡洪都拉斯。1969年,在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北美区外围赛,这场足球比赛的结果成为战争的导火索,战争以萨尔瓦多派出空军和12000多名地面部队入侵洪都拉斯开始。

战争最终在美国与美洲国家组织施压下结束,这是一场双方皆输的战争,而且是公认的双方都没捞到一点好处,却造成了2000多人丧生。这场战争导致中美洲共同市场停摆12年,社会情况恶化。

㈥ 两伊战争最后结局谁赢了

1. 两伊战争的最终结局并没有明确的胜者。这场战争始于1980年,结束于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2.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国立即停火。伊拉克随后表示接受决议,并停止了对伊朗海上目标的袭击。
3. 伊朗在决议通过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明确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
4. 停火后的几个月里,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主持下,两国的外长进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5.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伊朗利用这次危机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其提出的和平条件。伊拉克承认了对阿拉伯河一半的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军。
6. 经过8年的战争,两国都遭受了严重的人员和物质损失。伊拉克的伤亡和被俘人数达到48万,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的损失包括150架作战飞机,1500辆坦克,1200门火炮,以及16艘舰艇。
7. 两国在战争中的军费开支接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到了5400亿美元,这使得两国本已强大的综合国力受到了显着削弱。

阅读全文

与伊朗的两伊战争公墓怎么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银行能接收伊朗的境外汇款 浏览:493
英国萨里大学法学怎么样 浏览:568
印度人眉毛浓是怎么回事 浏览:583
印度三神分别是哪些 浏览:873
印尼病毒叫什么 浏览:810
注销越南公司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66
意大利代购什么电子产品便宜 浏览:196
永久留居中国有什么要求 浏览:377
伊朗包机为什么选择回兰州 浏览:684
中国多少个陆地邻国 浏览:429
英国政治民主化是什么 浏览:904
伊朗对西班牙多少分钟进球 浏览:909
印度人为什么吃鱼削皮 浏览:641
在国外怎么在中国买车 浏览:197
印度奶盖怎么样 浏览:885
太阳的印度文怎么写 浏览:90
北京意大利农场宣传方式有哪些 浏览:357
中国哪个地方有无人机市场 浏览:669
伊朗怎么办手机卡 浏览:275
意大利能看到哪个国家的海岸线 浏览:118